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a)学.学半(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②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⒁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虽有佳肴》阅读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 ⑤然后能自强 ..()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 ..也() 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5.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6.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7.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jiá)( 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e)学学半(xiào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4.翻译下列句子。 A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很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了解它的好处。 B.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不清。 C.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⒀}. ⒁.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最全-虽有嘉肴-中考试题汇编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 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 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2.(1)旨:甘美(2)负:背 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 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B 15.D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虽有嘉肴 复习提要

《虽有嘉肴》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二、注音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a)学.学半(xiào ) 三、划分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四、重点翻译 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重点字词解释: (一) 1、虽有嘉肴 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吃;旨:甘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长:促进,增长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二) 1、通假字 《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欧阳修《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4分)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虽不琢以为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分)

(完整版)《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比较《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完成23~27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答案: 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1分)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3.(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 24.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关键点:好,判断句〕 26.【甲】教学相长也。(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1分) 27.(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1分) 【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

虽有嘉肴 【出处】礼记【年代】战国时代 【观点】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 ?本节选自《学礼》。《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⑷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qiang):督促自己,加强学习。 (8)学(xiao)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学习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解读】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虽有佳 肴虽: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 (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虽有嘉肴》《君子之学也》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_________ (2)虽有至道虽:________________ (3)一可以为法则一: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1.【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答案: 9.(1)自我勉励 (2)即使 (3)全,都 10.(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11.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对比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虽有佳肴练习题

20 《虽有佳肴》过关检测 班级姓名得分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8分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学然后知不足() ..() 4、是故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强 ..也() 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34分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6分 (1)不知其.旨也()(2)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 (3)《兑.命》()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4分 三、拓展迁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10分 不知道 ..古之王者()教学为先.()..()是故 其.()此之谓.乎() 2、翻译:6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虽有嘉肴》注释、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 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 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 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 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 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百川灌.河:②东面.而视: ③河伯始旋.其面目:④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②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兌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26.(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 28.(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2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 30.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

1、划分下列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jiá)(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⒀其此之谓乎大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佳肴》阅读背景链接(介绍作者):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又名《》本文节选自《》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论著的选集,共篇。秦汉以前各种 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

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2 .翻译下列句子。5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3)知也。. 家经典著作,,又名)《虽有嘉肴》节选自 16、(中篇。《学记》是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 的专著。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 答案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