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doc

兰州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第五批甘肃省重点学科简介

兰州大学

2013年12月

一学科简介

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兰州大学物理学科就已开始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长期以来,该学科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大学物理学科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学科。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批准设立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进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行列,2009年物理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依托该学科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本学科建立了应用磁学部门开放实验室,2000年更名为“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1年成立“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核科学与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2008年获批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设立“理论物理交流平台”。本学科点是兰州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学科,近年来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形成了以物理学一级学科为依托,链接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学科的学科群,成为兰州大学的重要支柱,是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

学科点的发展过程中,以段一士、汪志诚、钱伯初、马中骐、杨正、李发伸、徐躬耦、王顺金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代物理学家在理论物理、磁学与磁性材料、原子核物理等专业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学科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科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4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90余人。形成了以罗洪刚、刘翔、刘玉孝、黄亮等教授为代表的理论物理研究团队,以薛德胜、贺德衍、谢二庆、彭勇等教授为代表的凝聚态物理研究团队,以胡碧涛、陈熙萌、姚泽恩等教授为代表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团队,以张晓萍、马义德、万毅等教授为代表的无线电物理研究团队。

团队年均发表SCI学术论文210余篇,近几年发表一区和二区论文100余篇,其中学科点教师在Nature Commun.,Phys. Rev. Lett.,Adv. Mater.,Nano let.,ACS Nano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五年来,承担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内各类研究项目180余项,总经费7600余万。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目前,在拓扑流与规范理论、非线性物理与计算物理、物质深层次结构及基本粒子的质量起源、中子物理与技术、强子物理与中高能核物理、高频磁性纳米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纳米材料和纳米操控等研究方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邀请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David Gross、Heinrich Rohrer、丁肇中博士等世界一流科学家来本学科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学科方向

物理学一级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科研工作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对于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本学科在新强子态物理、标量张量膜世界模型、非线性动力学、胶体软物质新颖态、强关联系统、量子相干性及纠缠研究、新磁性材料、微纳磁性器件和多场耦合物理效应、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功能纳米器件与自供能纳米系统、纳米单体和纳米器件单元物性测量开始形成新的特色研究方向。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学术团队

理论物理:学术梯队--罗洪刚、刘玉孝、刘翔、黄亮、安钧鸿;在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90%的老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该梯队中刘翔教授为百篇优博获得者,安钧鸿教授为新世纪人才获得者。

凝聚态物理:学术梯队--薛德胜、谢二庆、贺德衍、彭勇、庞华、贾成龙。在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4人,讲师18人,以薛德胜为学术带头人,秦勇、谢二庆、罗洪刚、贾成龙、彭勇、王建波为学术骨干的“多场控制的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入选2012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经费300万。

2011年陈勇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刘翔,1/3),全国百篇优博获得者1人(段辉高,1/8)。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罗洪刚)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术梯队--胡碧涛、陈熙萌、姚泽恩,在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讲师11人,其中95%以上有博士学位,2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无线电物理:学术梯队--张晓萍、马义德、万毅,现已形成了光电信息技术、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生物医学电子学四个以教授带头、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科研教学团队。光电信息技术团队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教师4人,其中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信号处理团队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教师5人,获甘肃省领军人才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团队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奖1人;生物医学电子学团队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

(二)人才培养

本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葛墨林、詹文龙、夏佳文院士,刘惠春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胡青当选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刘惠春、黄跃龙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

余人。另外,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主任冯元平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夏克青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王建平教授等一大批校友在国外一流高校担任教职,有一大批校友在HITACHI 公司、IBM公司、INTEL公司等著名企业担任研发高级工程师或技术高管,有20余位校友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系主任、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或研究所负责人。还有曾任三届兰州大学校长的李发伸教授和目前担任科学院副院长的詹文龙院士。近几年,研究生培养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毕业的杜洪川同学为教育部学术新人奖获得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SCI学术论文12篇,其中二区论文6篇,论文被索引40余次。2013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博士生刘作业获教育部学术新人奖,并被派往德国Max-Plank研究所联合培养。

(三)科学研究

理论物理学科在新强子态的物理研究、标量张量膜世界模型、博弈动力学、复杂传输系统的资源分配少数者博弈模型、石墨烯量子点中的动力学结构和以石墨烯台球系统为平台对相对论性量子混沌的研究、微米/纳米机电系统器件中的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狄拉克弹球系统中的手征性疤痕、胶体软物质新颖态等方向研究上,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先后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Physical Review D、Physics Letters B、European Physics Journal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2余数。

凝聚态物理学科中新磁性材料、微纳磁性器件和多场耦合物理效应、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功能纳米器件与自供能纳米系统、纳米单体和纳米器件单元物性测量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优势与特色,获得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项目支持,多人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主要体现以磁性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为主,在磁电功能材料、器件和相关理论三方面各自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高频磁性纳米材料和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自旋发电机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发展了新的材料,实现了新的功能,获得了教育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支持。在半导体材料和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纳米能源器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结果,先后发表在Nature、Nat. Nanotech.、Adv. Mater.和Nano Lett.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在纳米颗粒控制器和单一纳米颗粒动力学性质方面获得了重要结果,开展了电镜下纳米单体材料力学、电学和磁学性质测试系统研制,申报了国际和国内专利。在理论上开展了Kondo效应和L-S耦合等跟磁学密切相关的电学性质研究,开展了自旋热电子学和强关联等涉及多场耦合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先后在Phys. Rev. Lett.和Phys. Rev. B上发表了一批论文。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在原子核理论方向重点开展了超重核的衰变与裂变理论,天体微观演化理论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在实验核物理研究方面,研究了d-d低能聚变反应的反应截面及其对环境的依赖关系;研究了GeV电子在核子上的散射,得到了四维动量转移

高达8.5GeV 2时的核子的电磁形状因子比;研究了01),(πγp H ?

?核反应,证明了在此能区强子螺旋性不守恒、pQCD 理论不适用。在辐射材料研究方面,研究了磁性材料、玻璃类材料、玻璃陶瓷类材料、陶瓷材料的辐照损伤,第一次从辐照实验上测量了复杂陶瓷材料的点缺陷体积,为研究在离子束辐照下,确定材料所产生的缺陷类型提供了新方法。在离子-原子碰撞方面,系统研究了低能离子或者团簇与固体表面或者气体原子相互作用过程中电荷交换、能损、离子导向、各种电离截面等,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在飞秒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发现采用不同强度、偏振、频率的多色场,甚至适当加入高次谐波脉冲等途径,不仅可使谐波平台增宽,平台处的强度增加达4个量级,产生24-as 这一脉宽极窄的孤立阿秒脉冲以及亚100-as 、中心波长可调的孤立阿秒脉冲,产生椭圆偏振孤立阿秒脉冲,并在阿秒尺度控制高次谐波产生的电离过程,而且在实验上实现了三次谐波增强超过三个量级这一目前最好水平,极大地拓展了宏观孤立阿秒脉冲产生途径,使阿秒与x 射线激光的研究又向前迈了一步。先后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Laser Phys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Physical Review C, Physical Review A 发表论文40余篇。

无线电物理学科 在新型软功能材料离子液体的光电特性研究、负折射率材料的超分辨成像技术、非线性表面等离子光波导、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生物医学电子学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物理、生物医学、信息学科等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等项目的支持,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近年来先后在Soft Matter,Phys. Rev. Lett.,Plasmonics和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了一批论文。

(四)学术交流

本学科已与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共派出百余名研究生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实验室从事交流学习活动,其中有数名研究生回国后留校任教,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有着出色的成绩。

秉承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近几年年均选派10余名教师在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或合作研究;先后有数位诺贝奖得主及王中林、薛其坤等国内外顶尖的物理学家前来访问讲学;近四年承办过11场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等国内外重多科研院所签署了联合协议;与海内外众多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都建立了多形式的合作关系,如2012年度阿伯丁大学、兰州大学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三校联合共建“计算与复杂性联合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三校在青年教师交流培训及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成果已在PRL等顶尖杂志发表。此外,还成立了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交流平台”;自2010年秋季学期起,学院开展学术沙龙,各研究所轮序主讲,围绕科学前沿的专业问题展开讨论,此举很好的加强了我院教师间及与外单位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团队协作。

未来,在巩固与发展这些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本学科点将在更大

的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聘请更多的外国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授课、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五)建设规划和基础条件建设

物理学科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国内外发展趋势,调整科研研究方向,在已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形成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通过该学科的建设,建设好物理学科研究平台,将重点建设方向推向一个新高度,科研成果有新突破,达到与国际前沿的水平,个别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一支国内知名的学术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一到两个国内知名的学科方向,做出一些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骨干达到国内知名的水平。通过加强与国际领军研究组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该一级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

(六)服务于甘肃省经济建设

本学科利用自身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正在蓬勃发展的以本学科校友为主成立的隆基公司开展合作研究,推动企业发展;开展的高频磁性研究承担了多项国防科研项目,并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磁学与磁性材料领域正在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和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开展研究,并得到了它们在设备和项目的支持;开展的薄膜物理、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为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的加速器技术、探测技术、电子学

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核探测仪器的开发和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提供支持,并为甘肃省提供核防护和环境评估的技术支持。

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西部地区物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和物理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学科点通过在职攻读学位、合作科研、培训实习、参观交流、举办学术会议等形式为西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培养师资及技术人员200余人次,同时,通过交流访问为西北师范大学等兄弟高校学科建设及实验室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本学科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朝阳计划”基地支撑单位,积极承担举办大型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校内外大力普及以“空间科技与信息技术”为主题的科学技术知识,帮助青少年了解空间科学和信息技术。另外,作为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单位,积极承担省内各层次物理教育交流活动,组织各类物理竞赛和物理知识普及等,通过外派专家讲学、邀请兄弟院校师生参观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科学普及,传承学术文化。

总而言之,物理学科将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通过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西部地区的地理、资源、环境等特点,带动西部经济圈,产业群的发展。将项目成果积极转化为产品,为提高甘肃经济的竞争力提供新发展。

磁学试验-兰州大学物理系

磁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 磁学实验 所属专业:凝聚态物理,磁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描述材料的磁特性参数有许多,内禀性质方面主要有饱和磁化强度(Ms)、居里温度(Tc)、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磁致伸缩系数(λ)、电阻率(ρ)以及密度(d)等。响应磁特性方面主要有磁导率(μ)、矫顽力(Hc)、剩磁(Br)、以及磁损耗(W)等。根据铁磁学的教学内容和现有的实验条件,本课程针对磁性材料如下方面进行测试与分析:(1)磁畴结构的观测 (2)各种磁性材料静态磁特性的测量 (3)各种磁性材料的交流磁特性的测量 (4)磁性材料的各种效应:磁电阻效应、磁滞伸缩、铁磁共振与各向异性等测量(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铁磁学》与《磁性测量》。 《磁学实验》是《铁磁学》与《磁性测量》对应的配套实验,它需要《铁磁学》与《磁性测量》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自编《磁学实验》,吴东平编, 2015。 参考书:1、《铁磁学》上中下三册,戴道生、钟文定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2、《物性测量原理与测试分析方法》,李培森,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磁畴的显示与测量 实验目的 1.借助透射偏光显微镜和一定的直流和脉冲偏磁场系统观察静止或运动的色彩美丽的磁泡畴。 2.通过观察石榴石单晶磁泡薄膜的条状迷宫畴或正常磁泡群,观察条畴和磁泡从收缩直至缩灭的磁化过程,测量磁泡薄膜的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了解磁化过程的基本机理。 3.通过改变实验参数,确定出现辐射状畴,单枝花畴,多枝花畴等各畴状态的临界条件,理解微磁结构的出现是由铁磁体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而理解现实的稳定状态是能量极小的状态。 实验仪器: BH-1型磁畴显示和测量装置 “BH-1型磁畴显示和测量装置”由氙灯光源,脉冲发生器,透射偏光显微镜和Helmholtz 线圈组,电脑和磁泡畴显示器,控制器,及石榴石单晶磁泡薄膜样品及样品架六个主要部分组成。 实验二、软磁材料磁特性的测量 实验目的 1、认识软磁材料的磁化规律。 2、测定样品的磁化曲线和磁致回线。 3、测定样品的C H 、r B 、S B 等参数。 4、掌握软磁材料静磁特性的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 本实验采用NIM-2000S 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自动测量系统进行测量。适用于软磁材料(如软磁铁氧体、铁镍合金、铁铝合金、硅钢片等)直流磁特性的测量。 实验三、硬磁材料磁特性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硬磁材料磁特性测量的基本方法。 2.理解测量Br ,Hc ,(BH)max 的方法。 3.加深对硬磁材料磁特性的理解。 实验仪器

物理学专业高校排名-物理学科排名

理论物理(100) 排名学校名称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1北京大学A+8南京大学A15北京理工大学A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9上海交通大学A16山东大学A 3北京师范大学A+10南开大学A17湖南师范大学A 4复旦大学A+11清华大学A18西安交通大学A 5大连理工大学A+12兰州大学A19内蒙古大学A 6浙江大学A13中山大学A20华中师范大学A 7华中科技大学A14吉林大学A B+等(30个):宁波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武汉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渤海大学、东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烟台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大学 B等(30个):曲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C等(20个):名单略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6) 排名学校名称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1北京大学A+3清华大学A5复旦大学A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4兰州大学A B+等(8个):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B等(7个):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 C等(6个):名单略 原子与分子物理(33) 排名学校名称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清华大学A+3吉林大学A5大连理工大学A 2四川大学A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6西北师范大学A B+等(10个):复旦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B等(10个):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新疆大学、辽宁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C等(7个):名单略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办法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关于命题、考试及成绩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方法,更是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为了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部分试卷命题 一、基本要求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核,注重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1.所有考试课程的命题须同时提供难易度、题量相当的A、B 两套试卷,一套试卷用于考试,另一套备用(如未启用可做为补考试卷)。A、B卷的试题应避免重复。A、B卷都应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应准确规范。 2.公共必修课(含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须成立3人以上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3.试题难易程度应当适中,考试内容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题型应多样化,题量适当。试题表述必须清晰、准确,不存歧义,便于学生理解。 4.各科试题的满分为100分,分数分配应当合理。命题时基本得分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难题约占20%。实行开卷考试的课程,试题的答案要避免可从教材上直接抄录的内容。 5.命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同一门课程近4年考题的重复率,避免与上一年考试试卷的重复。 6.试卷的课程名称应当与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一致。 二、审核

1.试卷命题完成后, 命题教师应将A、B试卷(试卷单页采用A4纸,试卷排版样式参照附表一)并附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交所在学院教学院长或研究所负责人审核。 2.在考试一周前,教学秘书须将已经审核通过并确定选用的试卷收齐、整理并检查试卷审查手续的履行情况后统一制卷。 3.所有考试课程应逐步建立试题和试卷库,提高考试命题的标准化程度。 三、印制与保密 1.试卷应由学院指定专人在指定的印刷设备上印刷,各学院对试卷送印、校对均须指定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试卷。 2.试卷印制应认真校对,保证卷面字迹清晰、准确,避免出现错漏。 3.命题、审题、印刷和保管试卷等有关人员,应完善试卷交接手续,严格注意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暗示或泄漏试题内容,如发现试题泄漏,学校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依据《兰州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做出相应处理。 4.印制好的试卷全部用专用试卷袋装好,同时将试卷、考场记录表(附表二)一并放入试题袋内,用封条封存。试卷袋上应标明课程名称、年级、专业、份数等内容。 5.各学院要有专门的试题保管室(柜)。 第二部分考试组织 一、考试工作由教务处依照本规定和学校其它相关规定进行组织,统筹安排全校课程的考试时间、地点。 二、期末考试时各学院应成立期末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的考试工作,学院教学秘书负责考试的具体事宜。教学院长要加强对命题、监考、巡视、阅卷等各环节的领导和监督。 三、各学院要重视考场监考工作,充实考场监考力量。每个考场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人,80人以上考场不得少于3人。主监考教师要切实履行监考职责。

课程教学大纲-兰州大学物理系

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 所属专业:金属材料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金属物理专业,是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期先后设置的专业,也是建国初期按照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全国八大金属材料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培养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实用性很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标和任务: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建设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金属物理学》《金属热处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中

参考书: 1.《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指导书》,王志刚、刘科高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实验实训规 划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程》,周小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王顺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主讲教师。 主讲:卓仁富,闫徳 教师梯队:王君,耿柏松,门学虎,吴志国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8学时,必做实验。先讲授,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重点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兰州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

兰州大学 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物理化学) ■需使用计算器□不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1、从统计热力学的观点看,该图表示( ) (A) 体系吸热(B) 体系放热 (C) 体系对环境作功(D) 环境对体系作功 2、已知1mol HCl的无限稀释溶液与1mol NaOH 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热效应Δr H m?=-55.9 kJ·mol-1,则1mol HNO3的无限稀释溶液与1mol KOH的无限稀释溶液在恒温恒压下完全反应的热效应Δr H m?为( ) (A) > -55.9 kJ·mol-1(B) < -55.9 kJ·mol-1 (C) = -55.9 kJ·mol-1(D) 不能确定 3、理想气体从相同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到达相同的压力,则其终态的温度、体积和体系的焓变必定是( ) (A) T可逆> T不可逆,V可逆> V不可逆,ΔH可逆> ΔH不可逆 (B) T可逆< T不可逆,V可逆< V不可逆,ΔH可逆< ΔH不可逆 (C) T可逆< T不可逆,V可逆> V不可逆,ΔH可逆< ΔH不可逆 (D) T可逆< T不可逆,V可逆< V不可逆,ΔH可逆> ΔH不可逆

4、已知均相纯物质的平衡稳定条件为(?p/?V)T < 0,则任一物质绝热可逆膨胀后压力必(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5、273 K,0.5×101.3 kPa 时,水的化学势比冰的化学势( ) (A) 高(B) 低(C) 相等(D) 不可比较 6、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比纯溶剂的化学势( ) (A) 升高(B) 降低(C) 相等(D) 不确定 7、液体A与B混合形成非理想混合物,当A与B分子之间作用力大于同种分子之间作用力时,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而言() (A) 产生正偏差;(B) 产生负偏差; (C) 不产生偏差;(D) 无法确定。 8、关于标准态的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1) 溶质选取不同的标准态,溶质的化学势也不同; (2)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选取的标准态相同; (3) 液态理想混合物与液体非理想混合物选取的标准态相同; (4) 实际稀溶液的溶质,选取不同的标准态,得到得活度与活度系数也不同; (5) 纯液体与其蒸气选择的标准态相同。 (A) (1)(4) (B) (1)(5) (C) (2)(3) (D) (4)(5) 9、甲、乙、丙三个小孩共吃一支冰棍,三人约定:⑴各吃质量的三分之一;⑵只准吸,不准咬;⑶按年龄由小到大顺序先后吃。结果,乙认为这只冰棍没有放糖,甲则认为这冰棍非常甜,丙认为他俩看法太绝对化。则三人年龄( ) (A) 甲最大,乙最小;(B) 甲最小,乙最大; (C) 丙最大,甲最小;(D) 丙最小,乙最大。 10、有一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双组分A与B凝聚体系,系统的组成刚巧与不稳定化合物 的组成相同,当其从液态冷却到不相称熔点,系统内建立如下平衡: 液相+ A(s) = A x B y(不稳定化合物) 如果在此时系统由外界吸取热时,则上述的平衡将( )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无法判定。 11、如图A与B是两组分恒压下固相部分互溶凝聚体系 相图,有几个两固相平衡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秋大气10级普通物理(1-3)试题B卷

兰州大学2010 ~ 2011学年第 1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B 卷) 课程名称:普通物理1/3 任课教师:吴东平,常鹏 学院:专业:年级: 姓名:校园卡号: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质点在y轴上运动,运动方程为y=4t2-2t3,则质点返回原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A) 8m/s, 16m/s2. (B)-8m/s, -16m/s2. (C)-8m/s, 16m/s2. (D)8m/s, -16m/s2. 2. 质点沿XOY平面作曲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2t, y=19-2t2.则质点位置矢量与速度矢量恰好垂直的时刻为 (A) 0秒和3.16秒 (B) 1.78秒. (C) 1.78秒和3秒. (D)0秒和3秒. 3. 由于地球自转,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有向心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于地球上的物体,其向心加速度指向地球中心; (B)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大; (C)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比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小; (D) 荆州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与北京所在地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小. 4. 质点沿半径R=1m的圆周运动,某时刻角速度ω=1rad/s,角加速度α=1rad/s2,则质点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为 (A) 1m/s, 1m/s2. (B) 1m/s, 2m/s2. (C) 1m/s, 2m/s2. (D) 2m/s, 2m/s2. 5. 一弹性小球水平抛出,落地后弹性跳起,达到原先的高度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与原先的相同,则 (A) 此过程动量守恒,重力与地面弹力的合力为零. (B) 此过程前后的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与地面弹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此过程动量守恒,合外力的冲量为零. (D) 此过程前后动量相等,重力的冲量为零. 6. 一辆汽车从静止出发,在平直的公路上加速前进,如果发动机的功率一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加速度是不变的; (B) 汽车的加速度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C) 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减小; (D) 汽车的动能与它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7. 在定轴转动中,如果合外力矩的方向与角速度的方向一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矩增大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增大; (B) 合力矩减小时, 物体角速度一定减小; (C) 合力矩减小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变小; (D) 合力矩增大时,物体角加速度不一定增大. 8. 一平面简谐波表达式为y=-0.05sinπ(t-2x) (SI), 则该波的频率ν(Hz),波 速u(m/s)及波线上各点振动的振幅A(m)依次为 (A) 1/2, 1/2, -0.05 . (B) 1/2, 1 , -0.05 . (C) 2, 2 , 0.05 . 第2页 第1页

兰州大学物理院现代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

兰州大学2006~2007学年第 1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B卷) 课程名称:原子核物理任课教师:胡碧涛 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核物理年级: 2003 班级核物理 姓名:校园卡号: 一、是非题(是画√号,非画X号)。(30分) 1、核自旋为零时,原子能级不发生超精细结构分裂。() 2、长椭球核的电四极矩Q<0,球形核的Q=0,扁椭球核的Q>0。() 3、在放射性衰变中,衰变常数和半衰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物理量。() 4、根据液滴模型,同位素的α衰变的能随质量数增大而增大。() 5、α衰变中,母子核的宇称不变。() 6、当激发态和基态的自旋差△Ⅰ=0时,不能发射γ光子,只能发射内转换电子。() 7、γ跃迁能量越大,穆斯鲍尔效应越强。() 8、根据壳模型理论,同一主壳层内能级的宇称相同。() 9、核反应中,实验室系的出射角一般小于相应的质心系的出射角。() 10、复合核蒸发出的粒子的角分面,在实验室系中不是900对稳,就是各身同性。() 二、已知216Po衰变时,α粒子的动能E K =5998keV,试计算反冲核的动能E R ,并求出 α衰变能Eα?(10分)三、填写下列能级图的自旋和宇称或跃迁多极性。(10分) 四、半径为189Os核的1/3的稳定核是什么核?(10分) 五、从13C核中取出一个中子或质子,哪一种需要能量大?试分析其原因。(10分) 六、根据壳模型和β衰变理论,判断下列跃迁的级次:(10分)

七、用能量为1.51MeV的氘引起11B(d,α)9Be反应中,在θ=900方向测量得α粒子能量为 6.37MeV,试求反应Q?(10分) 八、已知19F(p,n)19Ne反应的剩余核19Ne有β+放射性,其β+的最大动能为2.2MeV,并知中 子的衰变能为0.78MeV,求19F(p,n)19Ne的反应能Q?(10分)

铁磁学大纲-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铁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铁磁学》、磁学专业、专业基础课、5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磁性的基础理论,以宏观到微观的尺度顺序讨论。首先回顾并加深讨论磁场的产生及磁介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变化,进而根据这种变化的性质对磁性材料加以分类和表征。第二部分,讨论磁性物质基本互作用能,介绍典型的磁畴结构及磁畴理论,引入畴壁的概念,重点讨论磁畴在外磁场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化,并简单介绍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的响应。最后,随着研究尺度向微观的发展,还要介绍各种类型的磁有序以及相关的自发磁化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理解磁性和相关磁效应的基本规律、了解磁性的起源和磁性材料的基本应用,为其它磁学专业课的学习和磁学方向的实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普通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 《普通物理》中涉及真空及介质的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偏振光、原子磁矩等内容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电动力学》中电磁波在物质中的传播、《量子力学》中的交换相互作用以及《固体物理》的晶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是学习本课程之前就需要理解的。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磁学及磁性材料导论》,David Jiles著,肖春涛译,兰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铁磁学》(上、中、下),戴道生等著,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 第一章磁场 第一节磁场的产生 第二节磁场计算 第二章磁化强度和磁矩 第一节磁矩模型 第二节磁场参量

第三节磁路与退磁场 第三章磁性材料 第一节磁性材料的分类 第二节磁性特征量 第三节典型的磁性材料 第四节顺磁性和抗磁性简介 第四章磁特性 第一节磁滞现象 第二节巴克豪森效应 第三节磁致伸缩 第四节磁电阻简介 第五章磁畴 第一节磁畴模型 第二节磁性体中的主要相互作用能量 第三节几种典型的磁畴结构及其分析 第六章磁畴壁 第一节磁畴边界的特性 第二节畴壁分类及畴壁运动 第七章技术磁化过程 第一节可逆畴壁位移磁化 第二节可逆磁矩转动磁化 第三节不可逆壁移及转动磁化 第四节反磁化过程 第五节磁化过程的动态特性 第八章磁有序及自发磁化 第一节抗磁性和顺磁性理论 第二节铁磁性自发磁化理论 第三节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自发磁化 第四节磁结构探测及临界特性简介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习题讨论和随堂提问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真听讲及课后复习整理。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2学时) 第一章(8学时) 第二章(10学时) 第三章(10学时) 第四章(10学时) 第五章(10学时) 第六章(8学时) 第七章(16学时) 第八章(1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兰州大学2019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志愿)

序号姓名考生编号外语能力考察 (占20%) 专业素质、综合素质 及能力考察(占 80%) 面试总成绩 复试笔 试成绩 面试+笔试初试成绩总成绩是否拟录取专业备注 1王猛10730902100158315.7565.6781.4286167.4238079.17拟录取材料工程 2雷雨田10730902100157716.1770.0086.1792178.1735378.97拟录取材料工程 3康世强10730902100162414.1769.3383.5092175.5036078.60拟录取材料工程 4杨文静10730902100155615.7566.6782.4287169.4236878.47拟录取材料工程 5周钰涵10730902100156816.2573.5089.7574163.7535178.40拟录取材料工程 6高鹏10730902100153814.5865.3379.9293172.9235877.07拟录取材料工程 7高继兵10730902100161314.8364.1779.0095174.0035576.60拟录取材料工程 8张虎山10730902100156615.2572.6787.9279166.9233376.37拟录取材料工程 9徐志彪10730902100163614.4264.3378.7588166.7535976.20拟录取材料工程10朱振兴10730902100158613.7565.0078.7595173.7535076.00拟录取材料工程11许淑容10730902100160013.8467.6681.5084165.5034775.70拟录取材料工程12卞嘉莉10730902100153913.5866.3379.9289168.9234875.67拟录取材料工程13毕鑫10730902100160514.8366.5081.3389170.3333875.23拟录取材料工程14鲁力10730902100162316.1671.6787.8397184.8329774.53拟录取材料工程15郑祖应10730902100155914.4265.1779.5883162.5833073.13拟录取材料工程16周洪宇10730902100160115.8368.1784.0088172.0030773.10拟录取材料工程17董文博10730902100161916.0065.1781.1791172.1731472.97拟录取材料工程18张可晴10730902100156915.2566.0081.2578159.2532572.80拟录取材料工程19王建军10730902100158115.8467.6683.5087170.5030472.50拟录取材料工程20陈玥10730902100160215.1662.0177.1793170.1732172.27拟录取材料工程21张乐乐10730902100163712.9259.8372.7579151.7535172.10拟录取材料工程22邵智鹏10730902100159812.4259.0071.4277148.4235071.27拟录取材料工程23郭洪州10730902100157514.5064.5079.0089168.0030771.20拟录取材料工程24杨永杰10730902100155414.8466.1681.0087168.0030071.10拟录取材料工程25蔡勇勇10730902100161711.0064.0075.0088163.0031570.30拟录取材料工程2019年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一志愿)

半导体物理-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半导体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半导体物理实验 所属专业: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 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专业大四本科生所开设的实验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实践教学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基本物理参数以及物理性质的测试原理和表征方法,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开发设计与研制坚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由于是实验课,所以需要学生首先掌握《半导体物理》和《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知识,再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制备及测试方法的实践能力。其具体要求包括:1、了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基本研究方法;2、理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相关制备与基本测试设备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并能够独立操作;3、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半导体物理实验讲义》,自编教材 参考书:1. 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第三版),施敏,苏州大学出版社, 2. [美]A.S.格罗夫编,齐健译.《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科学出版社,1976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绪论

1、介绍半导体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 2、学生上课要求,分组情况等 实验二四探针法测量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1、了解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2、了解的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组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对给定的薄膜和块体材料进行电阻率测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单晶硅样品的电阻率; 2、测量FTO导电层的方块电阻; 3、对测量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四探针测试仪、P型或N型硅片、FTO导电玻璃。 实验三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1、了解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参数的基本原理; 2、掌握椭圆偏振仪的使用方法,并对薄膜厚度和折射率进行测量。 二、实验内容 1、测量硅衬底上二氧化硅膜的折射率和厚度;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椭圆偏振仪、硅衬底二氧化硅薄膜。 实验四激光测定硅单晶的晶向 一、实验目的或实验原理 1、理解激光测量Si单晶晶面取向的原理;

兰州大学高等数学(物理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A卷)

兰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 二 学期 考试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物理类) 任课教师: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校园卡号: 一 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求方程2 2y y x x '-=的通解。 2.求方程0y y y '''-+=的通解。 3.求球面2224x y z ++=与柱面222x y x += 交线在P 点的切线方程。 4.求直线1210:0x y z L x z ++-=??+=?与直线210 :210x y z L x y z ---=??-++=?之间的夹角。 5.计算极限 22(,)(0,0) lim ()ln()x y x y x y →++。 6.求函数22()xy z x y =+的偏导数。 7.求函数23u xy z xyz =+-在(1,1,2)P 点沿方向角分别是1204560o o o 、 、的方向导数。 8 .计算曲线积分? ,其中Γ是圆周222x y x +=。 二(12分)已知函数(,)u u x y =满足微分方程 2222()0.u u u u a x y x y ????-++=???? (1)求参数αβ、,利用变换(,)(,)x y u x y v x y e αβ+=将原方程变形,使新方程中不出现一阶偏导项; (2)再令,x y x y ξη=+=-,使新方程变换形式。 三(10分)设),(y x f z =连续可微,而y 是由方程(,,)0g x y z =所确定的z x ,的函数,求 dz dx 。 四(10分)求球面22216x y z ++=在抛物面2216x y z ++=之外部分的面积。 五(10分)求由抛物面22x y z += 和锥面2z =- 六(10分)计算曲面积分222I z xdydz x ydzdx y zdxdy ∑ =++??,其中∑为柱面221x y +=、 抛物面22z x y =+与坐标面在第一卦限所围几何体的外侧。 七(8分)求表面积为4而体积最大的长方体的体积。 --------------------------------------------------------装-------------------------------订---------------------------------线--------------------------------------------------------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规定兰州大学教务处

兰州大学试卷管理规定兰州大学教务处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兰州大学关于命题、考试及成绩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考察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主要方法,更是评价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为了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部分试卷命题 一、基本要求 考试是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考核,注重考题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1.所有考试课程的命题须同时提供难易度、题量相当的A、B 两套试卷,一套试卷用于考试,另一套备用(如未启用可做为补考试卷)。A、B卷的试题应避免重复。A、B卷都应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应准确规范。 2.公共必修课(含公共外语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须成立3人以上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命题。 3.试题难易程度应当适中,考试内容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深度和广度,题型应多样化,题量适当。试题表述必须清晰、准确,不存歧义,便于学生理解。 4.各科试题的满分为100分,分数分配应当合理。命题时基本得分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难题约占20%。实行开卷考试的课程,试题的答案要避免可从教材上直接抄录的内容。 5.命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同一门课程近4年考题的重复率,避免与上一年考试试卷的重复。 6.试卷的课程名称应当与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一致。 二、审核

电磁场理论 - 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电磁场理论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磁场理论是宏观电磁现象的经典理论,是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带电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电磁场理论是解决一切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课程目标与任务:掌握静电场、恒磁场以及时变电磁场的基本理论,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来源以及电磁统一,会利用基本的电磁理论分析一些具体的工程问题,如电磁波传播、天线、微波等。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 关系:其中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是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基础,电磁学是电磁场理论的物理基础,电磁场理论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进一步阐述电磁场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William H.Hayt,Jr.,John A. Buck编,赵彦珍等译,工程电磁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版)。 主要参考书: 1.《电动力学》,汪映海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电磁场理论基础》(第二版),陈重,崔正勤,胡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3.《工程电磁场导论》,冯慈章、马西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电磁场与电磁波》,李书芳、李莉、张阳安、高泽华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数学准备知识 第一节标量和矢量 第二节矢量代数

第四节矢量分量和单位矢量 第五节矢量场 第六节点乘和叉乘 第七节其他坐标系:圆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第二章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 第一节库仑定律 第二节电场强度 第三节连续分布体电荷的电场 第四节线电荷的电场 第五节面电荷的电场 第六节电力线和电场分布图 第三章电通量密度、高斯定律和散度 第一节电通量密度 第二节高斯定律 第三节高斯定律的应用:一些对称电荷的电场第四节高斯定律的应用:体积元电荷的电场 第五节散度和麦克斯韦第一方程 第六节矢量算子 和散度定理 第四章能量和电位 第一节点电荷在电场中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第二节线积分 第三节电位差和电位的定义 第四节点电荷的电位 第五节点电荷系统的单位:保守性 第六节电位梯度 第七节电偶极子 第八节静电场中的能量密度 第五章导体和电介质 第一节电流和电流密度 第二节电流连续性 第三节金属导体 第四节导体性质和边界条件 第五节镜像法 第六节半导体 第七节电介质材料的性质 第八节理想电介质的边界条件 第六章电容 第一节电容的定义 第二节平行板电容器

中国大学Physics物理学专业排名

0702 物理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有权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单位共有109个,参加评估的单位共有35个。其中: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共有16个,参加评估的有15个;具有一个以上(含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不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共有25个,参加评估的有15个;具有一个以上(含一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但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共有68个,参加评估的有5个,评估结果如下: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整体水平分项指标 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声誉 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 80008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 96.97 5 94.1 1 100 4 95.01 3 96.41 10001北京大学2 92.64 1 100 5 78.96 1 100 1 100 10284南京大学3 90.28 2 99.49 7 76.91 3 95.48 2 98.26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 88.08 19 80.24 6 77.38 2 99.89 5 95.94 10246复旦大学5 85.6 6 92.42 12 69.6 5 93.25 4 96.25 80140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5 85.6 34 62.25 2 95.79 6 85.45 11 85.46 10003清华大学7 82.59 4 97.42 8 72.74 9 74.2 6 95.89 828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8 81.37 17 80.92 3 92.1 24 63.08 12 84.91 11901四川大学9 80.95 11 88.22 4 79.33 7 80.81 17 79.01 10055南开大学10 77.26 14 82.92 10 70.92 11 71.03 7 88.97 10335浙江大学11 76.95 8 88.89 9 71.04 16 66.37 8 88.63 10248上海交通大学12 74.67 3 98.68 20 63.69 19 64.75 10 85.57 10027北京师范大学13 74.3 32 69.27 16 65.71 8 79.12 13 84.5 10558中山大学14 74.11 29 71.95 11 69.81 10 72.48 14 83.03 10183吉林大学15 72.55 31 69.76 15 65.97 14 67.66 9 88.33 10486武汉大学16 72.23 25 74.13 14 66.34 12 68.78 15 82.81 10730兰州大学17 72.1 20 79.13 17 65.4 15 67.46 16 81.93 9000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8 69.28 13 83.61 13 67.78 22 63.32 26 68.74 10213哈尔滨工业大学19 69.24 16 80.96 29 61.54 20 64.73 18 77.49 10141大连理工大学20 68.88 8 88.89 28 61.66 25 62.76 22 73.1 10487华中科技大学21 68.85 23 75.15 21 63.3 18 64.92 19 76.77 10699西北工业大学22 68.12 7 90.28 19 65.09 31 60.73 29 66.43 10007北京理工大学23 67.98 12 87.52 23 62.34 34 60 23 72.11 10269华东师范大学24 67.42 21 78.97 35 60 17 64.99 21 73.3 10698西安交通大学25 67.4 22 75.9 31 61.15 23 63.28 20 75.14 10614电子科技大学26 67.29 10 88.66 23 62.34 30 61.85 28 66.84 10697西北大学27 67.24 18 80.89 27 61.85 21 64.39 25 69.43 10511华中师范大学28 66.61 30 71.37 33 60.9 13 68.71 24 69.63 1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9 65.53 27 73.41 18 65.17 26 62.67 32 64.17 10532湖南大学30 65.19 15 82.22 26 62.03 34 60 30 64.58 10533中南大学31 63.99 33 68.62 22 63.28 28 62.03 32 64.17 10542湖南师范大学32 63.79 26 73.78 30 61.48 31 60.73 34 64.08 10285苏州大学33 63.4 35 60 25 62.11 27 62.25 27 68.41

磁性测量-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磁性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磁性测量 所属专业:磁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必修课 学分: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磁学是研究各种物质的磁性起源并掌握其中的磁性物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拥有广泛应用。磁性的测量方法也与传统的各种测量方法有显著不同,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常见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还需要对测量的物理过程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因此磁性测量这门课程是磁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增强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磁性测量课程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具体的测量方法和应用范围进行介绍,使同学们掌握磁性测量中使用的各种仪器和量具、了解历史上磁性测量的发展历程和当代的各种测量技术,并以铁磁学课程的讲授内容为基础,结合具体实例使其了解测量思路,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结合国际最新的磁性测量发展展开讨论。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电磁学和电磁学实验、电动力学; 磁学方面的专业必修课《铁磁学》同一学期同步进行,将为《磁性测量》做好物理基础方面的铺垫;同一学期也将安排磁性测量实验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学院自编讲义 参考书:《物性测量原理与测试分析方法》,李培森,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 《磁性测量原理》,周文生,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 《直流磁性测量》,刘兴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磁学计量讲义》,陈朱年,朱兆斌,中国计量学院,1991 《磁场的产生》,张宝裕,刘恒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共5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论(9课时)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测量的历史【了解】 第二节现代磁性材料及其特性和应用简介【了解】 第三节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化强度磁通量磁感应线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安培定律电磁感应定律自感互感磁介质磁路和磁路定理【重点掌握】 第四节物质磁性的分类和磁性起源: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磁导率及其温度依赖关系磁化曲线磁滞回线退磁曲线磁能积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剩磁居里温度退磁场 SI和CGS单位制【重点掌握】 第二章磁场的产生(9 课时) 第一节永久磁铁:永磁材料磁路设计【重点掌握】 第二节磁场线圈:亥姆霍兹线圈螺线管螺绕环【重点掌握】 第三节电磁铁:电磁铁的磁路极间的磁场极头的设计磁轭电磁铁的种类磁导计【重点掌握】 第四节超导磁铁【掌握】 第五节脉冲磁场【了解】 第六节其他磁场【一般了解】 第三章磁场的测量(12 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