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课题组彭丽敏

一、课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 研究的背景

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伟大导师列宁说:“每一个概念都是处于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一定联系之中。”在自然界这个开放、兼容的网络交错的大系统中,不存在孤立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严格界线。这些知识有机地揉合于自然界的事物中,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将自然科学知识人为地分门别类,这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将某些领域深入发展而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纯粹依赖该领域的知识不足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需要其他领域知识的介入,这实际上是崇尚自然本性还科学以本来面目的反映。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规律。

21世纪,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新科学、新技术、新信息及新问题,以更快的速度产生,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增强,因此,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高层次,全方位和网络化的知识结构。那些基础扎实,知识广博,技术全面,在多方面领域具有高超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重视。而培养这些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分科教学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之相比学科兼容则将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从1971年,以岛田茂为首的一个日本学者群体率先研究“开放性问题”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对开放性的教学作了一些实验性工作,但这种开放性教学多是教学手段的开放或是解题方法的开放。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在长期被英美封锁和自我封闭的背景下,也多次进行过课程改革,为了解决分科过细的问题,

多次搞过“综合”课,比如1955年把以前小学的阅读、作文和写字合并为“语文”综合课;1958年将植物、动物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合并为“生物”综合课等等。这种特殊的历史形成了特有的“合并性”的综合课程观念,即把性质相近的科目合并组合成的课程。这种观念至今仍然阻碍着人们对“综合课程”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使许多人仍然停留在“合并”学科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综观近几年“3+综合”考试模式下的理科综合试卷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卷,综合考试有机的渗透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并以多样、复杂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加注重了学科交叉、学科兼容的特点。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封闭的知识隔离状况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创新力培养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要经常加强学科交叉的意识,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才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研究的必要性

建国后,我国的高中长时期设臵分科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经非常突出的,由于过分地注重各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忽视与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把原本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知识割裂开来,每一科的老师往往会片面地强调自己这门学科的重要,这样就会在无意中也加剧了学科之间的割裂,让学生感觉疲于应付,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容易造成学生被动的机械学习和重复劳动,难以把科学知识内化,人为的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化学课堂上,当讲授新知识时,如能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兼容的途径,则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打破课堂的封闭性,使课堂面向社会、自然开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对自然界生动活泼地描述,使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只有把化学融入自然科学的大熔炉中,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研究成果,才能把化学深入健康地发展下去;化学的自然属性也要求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离开它所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自然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纵横交错的关系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化学教学中的学科兼容观。

学科兼容观念将消解了各学科的边界,打破了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不但注重科学知识的内在统一性,而且注重科学知识的个人适切性和社会相关性,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个人兴趣,能够克服我国传统的分科科学课程所带来的许多弊端,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程的普通教育功能,有效地完成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任务。

3. 学科兼容观优化教学理论综述

学科兼容和渗透是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教育的召唤,是学科教学从空中楼阁回归自然的象征。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在中学化学教学应突破以往的学科界限,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兼容面。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改革的契机,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当前高考、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只要在化学教师之间、理化生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伙伴合作关系,善于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一改学科教学封闭的旧局面,充分体现学科渗透、学科兼容的新格局,就能架构学科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交叉,加大知识的应用力度,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学科兼容是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实践

1. 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兼容”在汉字释义指同时容纳几个方面。作为计算机术语,兼容的概念比较广,一种是指几个硬件之间、几个软件之间或是几个软硬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的程度;另一种就是软件共享,几个软件之间无需复杂的转换,即能方便地共享相互间的数据,也称为兼容。“学科兼容观”(Discipline is compatible)是指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充分利用发散、对比、联想等思维方式,挖掘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教材内容的相关点和兼容面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观点。课题中“优化”是指使化学学科学习变得更优秀;课题中“中学化学”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在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

课题的含义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破学科界限,寻求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点、兼容面,根据当时具体教学情境,恰当地引入概念、定律或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渗透和应用,使学生能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深入理解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化学教学中兼容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体现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而且诱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观。

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广大师生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研究成果的作用和意义。

(2)使广大师生了解化学在与其它学科的诸多交叉点、兼容面。

(3)使广大师生掌握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兼容的途径。

(4)使师生领会化学知识同数学、物理、生物的联系,不是生硬牵强的,

而是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结合。

3.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寻找学科兼容面——通过对数学、物理和生物的中学教材的分析,并利用参考资料来寻找化学与这些理科间的交叉点、兼容面。

(2)理解重难点——以数学、物理和生物已学过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理解在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知识理解上的相互辅助,知识掌握中的相互促进。

(3)改进实验——利用物理、生物等同样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实验方法、原理或仪器,设计化学实验方案,以增加思维的深度广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4)题目可解,一题多解——利用在其他学科中所学习的知识、方法,讨论“一题多解”的方法,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5)优化教学手段——使化学课变得生动、形象、活泼、简易,还更有效利用时间,给教师提供了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的机会,推动课程内容及体系的改革。

4. 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确定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分析法。

5. 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主要在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化学知识以及涉及到的事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7~2008.8)研究的准备阶段,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计划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材培训。

为了更系统、全面的展开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将全组成员多次召集在一起,讨论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人员的具体分工,分别担负资料查阅、录入、整理、资料研究、教学实践、调查分析、编写教材等工作。

为了组员更方便的开展工作,对中学化学的三本旧体系教材和八本新体系教材进行全面培训,并通过共同讨论与其他自然学科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其他学科的体系和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2008.8~2009.1)整合资料的阶段,即利用文献法和系统分析法,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媒质,在对化学学科各部分内容充分把握的前提下,通过查阅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找出其他学科和化学学科在知识体系上的交叉点和融合处,努力熟悉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规律上的个性和共性,揭示了在理科教学中的兼容点。

本阶段前半段时间内主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全面搜索以“学科兼容”、“学科交叉”和“学科渗透”为关键词的各种资料。同时组建了“中国教师12”QQ群,加入中国教师协会、教师家园论坛,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把“学科兼容观”思想渗透过去,得到了很多同仁的赏识,也得到了他们的帮助,经常有人将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科兼容观的认识和使用心得,或者是一些知识、能力兼容点通过网络发给我们。我们把得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电子录入,最终打印到纸介上。

在后半段时间里,主要完成对所有已获得资料的整理工作,首先依据化学与数学、与物理、与生物三门课程的兼容点(各种习题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再通过集体研究分析,对与每一门学科的不同兼容点进行细化分类,形成校本教材的雏形,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保证。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完成了《数学化学兼容点之数形结合思想》、《抓综合融合思想解决化学问题》、《注重知识渗透,加强素质教育》、《今日化学教学何去何从》等多篇论文,其中《数学化学兼容点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廊坊市中小学论文比赛中获奖。

第三阶段:(2009.2~2010.3)是实验实施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下任务:(1)利用调查分析法,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实施学科兼容观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调查,并建立学生档案。

本次调查对象是我校在校部分学生共261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十个大题的分析发现,学生和大部分化学教师也都认为自然科学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分析解决问题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对于用“学科兼容观”优化化学学习和教学都是非常期待的。

(2)利用实验法和对比法,将学科兼容观应用在日常教学中,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定期通过学生的考试情况检验实施效果。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分成两组:一组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研究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学科兼容观”理解新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从更多的角度去解决化学问题;另一组以课外实验为主,研究在化学实验中如何利用其他学科的实验方法、原理来改进化学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科兼容观”我们又重新编制了一整套学案和习题,在其中对方便使用“学科兼容观”的地方进行重点提示。

在我校骨干教师示范课上,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胶体》一课和实验教学《晶体》一课都充分体现“学科兼容观”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同行和领导的认可。

(3)再次利用调查分析法,以问卷形式调查实施效果和满意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已实践“学科兼容观”的学生。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实行“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以后,化学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教学由于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获得认识世界的整体视野,关注新颖而变化的社会,认识到学科知识是普遍联系的,在化学学习中应用、验证、扩展、深化其他学科知识。

(4)知识交融点的整理和相应习题汇编成册。

在第二阶段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已经留下了很多的文字资料,尤其是已经找到学科的兼容点为编制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我们在前半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细化分类,形成了我校的校本教材——《学科兼容知识集锦》,并结合教学实际完成了《学案》的编写。《学科兼容知识集锦》既是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总结,又是我校校本课程教材;既是我校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用书,也是学生自学新授课内容的课外参考书。

第四阶段:(2010.3~2010.6)总结阶段,主要利用经验总结法,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为了扩大宣传“学科兼容观”,我们建议学校组织不同学科组间的联合教研,通过联合教研,更能澄清一些对交叉知识的认识,也能鼓励更多的教师用“学科兼容观”优化教学。

在这一阶段中,课题组成员共完成论文十余篇,其中《化学教学中巧用图

表法》、《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的教学》、《用学科兼容观拓展化学实验》、《在化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被刊登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等杂志上。

四、课题研究成果

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介,通过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的课题资料(已打印参考资料近百篇)、论坛等等形式,得出结论: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学科兼容的思想,这种思想应该体现知识兼容和能力兼容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兼容。为了体现知识上的兼容,在全体课题组成员教师的共同的努力下,历经过两年的艰辛,《学科兼容知识集锦》两册书终于问世。此教材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从多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自主展开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缜密思维、普遍联系的科学素养。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尽管化学知识蕴涵在其他学科中,但是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联系不应是生硬牵强的,而是自然、和谐的、艺术的统一。在新授课教学中,并不要求整课时内容都硬性设计兼容点,或全部以“学科兼容观”来解析所有问题,改进所有实验,而是分析所学的各科知识兼容点,引导学生恰当的加以利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另一项成果——《高中化学学案》中,就有所体现。

实行“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以后,化学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教学由于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获得认识世界的整体视野,在学习中扩展、深化化学知识,从而真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组成员体会:通过有效的知识兼容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封闭的单一学科观念,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观察问题,并能够用比较开放的思维思考问题,使之具有学科兼容思想,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能孤立地、一味地在知识交叉点深入拓展,而忽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多学科兼容效应被削弱。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化学的理性知识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拉硬拽地捆绑式是不会促进教学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的知识,其相互渗透作用将引导学生用最巧妙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理解化学、沿着比较简捷的途径进行解决化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中的壁垒、突破难点,更重要的是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其思维的发散性;不仅增强了化学知识的有序性,又因各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这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脉相承。无疑,学科兼容观在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进行探讨和应用,本课题的目的即在于抛砖引玉。

五、现阶段研究的不足,未来的研究设计和展望

在课题总结的过程中,回顾两年来的研究过程,追溯研究初期拟订的目标,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还存在以下三点明显的不足:

1、由于研究水平和时间的限制,高中化学与其他理科兼容研究还有很多内容有待完善,还有一些的兼容点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还有一些用“学科兼容观”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的途径值得探究。

2、现阶段只初步完成了高中基础年级与其他理科内容兼容的课程设计,高三的复习课设计还有待完善。

3、由于课题成果中的具体实施部分,尚未经过严格控制下的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检验,教学模式各个示例表述,以成果形式的一部分呈现的可操作性,其中的很多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所以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受到严重限制。

在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时绽放出的智慧火花,甚感欣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学细节不符合学科兼容观的理念,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努力加以改进。

这些都为今后我们的继续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丰富和修改化学为主线的学科兼容课程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以各科内容为主线的课程设计;第二部分协调各科课程进度和授课内容和形式,力争保持各学科相关兼容点讲授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要树立学科兼容观张继环

化学教学 2002年09期

[2] 试论多学科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何世焰

[3] 生物学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周卫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第20卷第5期[4] 综合复习中的若干思考李桂萍

科学教育研究 2002年第10期[5] 高中数学与其他理科整合课程研究初探姚未然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第11期

[6] 理科综合中的中学化学感悟李昌德

教育学会化学专委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7]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和途径李艳秀

生物学教学 2004年第29卷第1期[8] 学科交叉,有机结合——谈数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于红华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7期

[9] 物理化学学科兼容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周昌林

文教资料 2005年21期

[10] 浅谈学科知识横向渗透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祝建平

当代教育论坛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设疑-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一、“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针对单纯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缺陷,笔者提出了“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整体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二、设计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通过“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解释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能初步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流程环节一借助材料,提出假设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但是究竟能产生多少新物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生:依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情境资料提出猜想:增加、减少、不变。师:介绍科学史――波义耳、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历史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设计方案,教师演示师:提供器材,引导学生提炼探究思路―借助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A.红磷燃烧质量的测定(密封容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日期2014 年4月2日;六周周三,下午;姓名学号2 成绩 实验三安全性实验及其教学研究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一、氢气的制取 1.相关知识:置换反应,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气体的收集方法。 (1)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 密度比空气小; 3. 难溶于。 化学性质:1.可燃性 2H2+O2=2H2O 2.还原性 H2+CuO=Cu+H2O (3)气体的收集方法: 2.实验用品:(请画实验装置图,并标明各药品和仪器名称) 药品:锌粒、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氧化铜 仪器: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球形漏斗,下面一部分是玻璃球和玻璃半球所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它是固液不加热的反应装置,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十分方便,可以及时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稀硫酸从长颈漏斗口注入,固体的量不得超过球体容积的1/3。因此,锌粒是放在启普发生器的玻璃球中,而稀硫酸会在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的容器中。 3.实验步骤(用简洁明了的方法比如流程图表示): 稀释浓硫酸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锌粒和稀硫酸开启导气管活塞,收集H2 验纯 4.实验改进: ⑴在反应前加入少许硫酸铜的晶体或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请问为什么? 答:锌跟稀硫酸反应的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金属锌可以置换金属铜Zn + CuSO4= ZnSO4+ Cu,形成铜锌原电池,原电池能加速负极金属和电极质的反应速率。 ⑵你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吗? 答:还可以选用纯度不高、形状不规则、比较粗糙的锌粒。 5.实验安全提示: ⑴稀硫酸如何配制(包括用量、浓度、温度的控制)? 答: (1)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或沿着玻璃棒)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2)稀硫酸的用量:加入稀硫酸可事先往启普发生器中加水至将金属锌全部淹没处,倒出水后量水的体积,即为稀硫酸的体积。 (3)稀硫酸的浓度:V浓H2SO4∶V H2O=1∶4或者1:5也可。 (4)稀释时温度的控制:在稀释浓硫酸时,为了迅速扩散热量,可以在装了水的水槽内稀释并不断地搅拌。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陈家集学校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总结 为提高课堂实效,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同时配合陈家集学区举办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做好学校的初选,我校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从3月28日开始,经过参赛教师和评委教师及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历时6天时间,共有6位教师讲课,平均每节课听课教师8人。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参赛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这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参赛教师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各位对本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展现了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二、评委教师认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次活动的评委由赵校长、王主任和所有语文教师组成,由于时间安排的比较紧,评委教师一天听两节课,自己还要上课,可没有人因此缺过一节课。在此对评委教师的积极参与,我表示真心的感谢。 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使本次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本次活动强有力的支持。 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6位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使本次活动更具魅力。是我们的讲课教师更有信心,使我们对以后的教研活动更有决心。

成绩与不足往往并存,我们的工作也不例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教师对于此项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情绪不十分高涨。这主要是我本人工作做得不到位,工作能力较低、方法不得当等因素所致。 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减少失误,我想提一下几点个人想法: 1、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搞教研活动的认识,同时更要积极参与。 2、我们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3、最后,有几句心得送给大家。“用真心对待自己、用爱心对待家人、用诚心对待他人、用良心对待学生”,让我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陈家集学校 2016.04.06.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

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6621365.html, 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作者:钟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若是有谁说,自己没有吃过任何化学物质做的东西,或者没有接触过任何化学物质的东西,那可见这个人是没有学过化学。化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我们随时都在呼吸一样正常。所以,作为现代学生,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6-0195-01 对于初中化学,这一学生阶段化学的启蒙阶段课程,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该用怎样的实验性教学方法,来将这门课的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呢?经过笔者的教学经历经验和体会,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实验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为什么对于化学学科要特意强调一下实验性教学呢?因为化学本质上就是一本诞生在实验室的学科,化学所有原理的印证和理论的探究与实验都密不可分。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化学,也需要理解实验的每一步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验题,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设身处地的站在实验者的角度去思考原理,优化实验,简化过程,验证猜想。让学生不仅仅成为理论教学的受用者,更能够成为今后能走向化学研究一线的化学工作者。那么,对于初中化学,这一学生阶段化学的启蒙阶段的课程,我们怎样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理科的实验探究和验证思维方式呢?现有以下几种办法供大家参考。 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比起书上的照片或者PPT上的flash 动画,真正地在学生眼前操作才能让学生产生实验的现场感和确切感,实验现象中的声、光、热、颜色,状态等的变化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可以通过让学生用闻、触摸等多种感官角度来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通过各种操作和化学物反应造成现象的不断变化。也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方式来让学生亲自感受,比如带学生到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或者学生个人操作,或者学生分组协作,让每个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来,這时老师就只需要简单提点一下学生们,让他们成为实验的主人,从而达到对实验变化和现象印象深刻的目的。 2.通过标准的示范和细致地讲解,让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许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00034 【文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克服传统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是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实验教学中“只看不做”的问题,开展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中学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时培养学生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与关注。 1中学化学实验现状 中学化学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是: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员的配备与培训应满足具有的条件: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做到人手一套,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仍有很多教师把实验单纯地当做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将其置于从属的位置;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丧失。而黑板实验,讲实验等还相当普遍,有一些学校即使开设实验课,也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再加上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缺乏,致使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实际不容乐观。 2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演示实验的给出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由于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后面都附有实验现象,这样倒是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但有利就有弊,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更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不看实验。理由就是书本上都写着呢!这样不仅养不成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由于学生对感性问题认识不充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2.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同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总是放在演示实验之后,对于一些有关基本操作的实验,学生往往掌握的不好。因为学生每接触一种新仪器,总是先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讲解如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学科教学技能工作总结

学科教学技能工作总结 忙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四个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四个多月的实习,收获颇丰。现在结合期末《XX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录课,将自己所学的教学技能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备课技能: 备课是一个完整课堂的前提准备阶段,对整个过程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四个多月来,备课越来越娴熟,但是都不能逾越这三个步骤。首先,要仔细研读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具体性和灵活性等原则。其次,要吃透教材。在上课之前我会画出两颗知识树-单元知识树与本节知识树,然后反复研读,理清思路,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后,熟悉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征,确定哪些地方要讲,哪些地方要补充。 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新疆这一节按两课时进行讲解:第一课时主要讲述新疆位置与范围,地形与气候特点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人口城市分布情况。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总结西部大开发的条件,以及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导入技能: “万事开头难”,在教学活动中,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整堂活动的成败。精彩的导入可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孩子的心,把他们吸引到课堂活动中来。地理课堂导入要注意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联结性、开

发性和实效性。比如在讲述XX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时,如果我们使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对于不了解新疆的她们来说,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所以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了“新疆十八怪图片”,并伴随着达坂城的姑娘音乐,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吸引了她们的注意力,这样就使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三、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技能,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问题的设置需要一定的技巧,问题太难,学生不会动脑筋。问题太简单,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不会思考。刚踏入三是讲台时,我问学生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皱着眉头,很无辜的看着我和指导老师。我很不理解,有很难么?但是指导老师说我的问题太难了,乡镇中学的孩子基础不好,有些问题回答不出来。看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问题,才能最有效的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在讲到新疆人口与城市分布前,我已经带着学生了解了那儿的地形、气候特点,然后出示新疆地区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从图中找出人口主要分布的地方。有了铺垫,加上附加条件,学生很容易找出人口分布地---绿洲。 关于提问技能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问内容要明确,而且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的错误。2、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要关照到每个水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做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五条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给我们现时代的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去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做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模式可概括为: 激发兴趣:一堂好课,常常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的安排一些简单易做、现象明显、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如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有关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时,首先演示“水生火”的实验(用一块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滴管滴2-3滴水,结果脱脂棉燃烧起来),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之中。 阅读思考:教师在激发了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口欲言而说不能的情况下,此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如①上述实验中,水为什么能生火?②其中发生了什么反应?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不把现成的结论硬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针对性地独立思考进而激起学生产生亲身体验实验操作的欲望,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以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思维,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紧密围绕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寻找信息,寻找解决问题

教育教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1.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 2.注重学生实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实验技能是指学生采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过实验实际操作解决未知的化学问题。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原理、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技能,还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所以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来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 3.加强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并敢于实践。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地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这是常规实验无法做到的。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4.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在不影响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操作方式,设计成微型实验,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构建,更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进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5.强化实验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性化学药品。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应急措施的知识和设施;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改革 1.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地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拟试卷一.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16分) 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强调() A、基本操作 B、演示实验 C、科学探究 D、安全操作 2、用系统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系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教学系统分为实验施教子系统和学习子系统 B、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与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所含要素相同 C、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以实验试剂为主 D、化学实验教学系统以实验内容为主 3、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必须达到下列要求的是() A、可见度、安全性 B、讲解清楚,现象明显 C、简易性、成功率 D、可见度、简易性、成功率、安全性 4、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掌握化学知识 B、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C、掌握化学技能 D、学会实验操作 5、化学微型实验特别有助于树立() A、节约观念 B、绿色化学的观念 C、实验态度 D、实践精神 6、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主要作用是() A、获得化学知识 B、获得化学技能 C、丰富课外生活 D、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下列除去括号内杂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FeSO4溶液[ Fe2(SO4)3 ] ------加铁粉,振荡后过滤 B、苯(苯酚)------加浓溴水,振荡静止分液 C、肥皂液(甘油)------加实验凝聚,分液 D、福尔马林(甲酸)------加纯碱溶液,分液 8、化学实验能力的界定正确的是() A、实验能力包含实验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 B、实验能力即实验技能 C、实验能力即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D、实验能力即实验操作技能 二、填空题:(16分) 1、在用KClO3加热制备氧气时需要加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作催化剂。 2、在石油蒸馏、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制乙烯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需加碎瓷片。在石油催化裂化时,所用仪器必须洁净干燥,防止催化剂___________。 3、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常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用来检验硝酸根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乙烯制取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反应的____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30分)

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 如何写好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技能大赛活动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 根据X教发[20XX]XXX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本着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为宗旨,我镇结合实际扎实组织开展了全镇小学教师课堂技能竞赛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分预赛和镇级竞赛两部分进行,预赛共分XXXXXXX片进行,由中心校抽调领导到各片指导开展工作,赛后上报竞赛总结和优胜者推荐表;镇级竞赛由中心学校组织统一在清油河希望小学进行,全镇各校推荐的6名教师参加,各评委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中每个参赛教师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精心准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真正把本次活动当作一次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当作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基本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赛后,各评委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确定推荐XXXXXXXXXXX三名教师代表我镇小学参加县级竞赛。 我镇本次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能自

始至终参与活动之中,全体教师也能认真听课,把此次活动作为一次学习培训,力求提高的机遇。 本次活动参赛教师全部要求运用多媒体手段授课,难能可贵的是苏东第五小学有1节英语课也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遵循课程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本教育理念进课堂”这一原则,各校参加竞赛活动的老师们能够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课件出示动画导入课文,结合音乐进行范读,结合动画讲故事,结合动画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知识和知识产生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旨在通过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本次竞赛活动所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XXXXX小学教师XXXXXX的六年级语文课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很高。XXX小学教师XXX的数学课中,教师注重的是让学生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这样的问句充溢着课堂。课堂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场面比比皆是。学生或集体回答,或抢答,或必答,思路清晰,语言流畅。XXX小学的XXX英语课上的活泼有趣,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6621365.html,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 2、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3、改进“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课的尝试 4、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 5、中学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策略 6、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内涵的开发 7、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8、关于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增加定量型实验的研究 9、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举例 1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11、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 12、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13、中学化学教学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14、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实施绿色化教学的实践 15、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 1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途径及启示 1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的建议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9、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 20、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6621365.html, 二、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研究 3、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 4、化学假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5、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6、浅析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7、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绿色意识 8、苏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9、中学化学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10、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11、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 12、浅析Big6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大学化学教学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 14、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 15、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 16、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导课语的设计 17、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 19、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20、从优化设计到有效整合——基于现代教育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三个动向 中学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向主要有三种趋势。 一、分组实验向“微型化”方向发展 分组实验是学生实验的主要方式。它是在单元教材学习之后,为了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并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一种课堂实验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过去由于实验条件、实验经费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些学校常常将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改为黑板上讲实验,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根据美国学者在大学进行微型实验教学的成功经验,将中学学生分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获取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微型化学实验是80年代美国Dana W.Mayo博士首先提出的。它的核心就是使“实验药品微量化,实验仪器微型化”,其特点是:在降低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实验经费的同时,还可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克服常规实验的不足,获得更准确、更可靠的知识信息,例如:在“浓硫酸特性”实验中,有关浓硫酸氧化性的内容,按中学教材(必修本第一册,)给出的实验步骤,沉淀往往显示的是黑色,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反应结束后,倾去试管中的清液,观察试管中固体的颜色(白色)。向试管中加几滴水,观察溶液的颜色(蓝色)。改进后,通过先加热硫酸的方法,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尽可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黑色物质(氧化铜)的生长,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微型实验的开展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为了使学生实验更好地向微型实验转化,保证微型实验的可行性和规范化。中国化学学会于1994年11月在郑州召开了“首届全国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与会代表对我国微型实验的发展,提出了广泛而又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北京师大和辽宁师大在会上展出的“初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和“高中微型实验仪器盒”,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专家的好评。有关专家指出:这两套微型仪器的推出为微型实验的推广和应用,为微型实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证明。中学化学教学应及早引进微型实验。 二、并进式实验向“点滴化”方向发展 并进式实验(又称边讲边实验)是学生实验与教师讲授新课相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实验内容多为定性实验,并且具有使用仪器简单、药品的用量和种类较少等特点。为了使这类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提高教学效率,许多教育工作者将这类实验尽可能设计在简单的仪器中进行。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这节课与学生实验结合起来,采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该实验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如将该实验改在点滴板上进行,减少水的用量,相对增加了碱的浓度,同时,选用变色灵敏的pH试纸进行检测,既缩短了实验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具体步骤如下:“在点滴板两穴上各放一小块pH试纸,在试纸上滴一滴水,分别将去掉氧化膜的镁条和铝条按压在湿润的试纸上,观察现象”。实验结果是镁条立刻在pH试纸上留下蓝色的印迹,铝条一段时间后(约30秒)出现浅绿色印迹,说明镁比铝的金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一).doc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一) -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以及增加实验自主探究性等多重任务功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做好化学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安全和实验教学意识环节,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解读了中学化学新课标,指出了其核心的理念,阐述了其教育功能,并提出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教育功能

前言 实施创新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偏偏忽视了这一点。 一、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