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 四4年级 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4年级 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4年级 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四4年级 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九整理与复习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课题:认识容量和升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3分钟)

1.出示两个茶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时间:8分钟)

(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

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

自主学习导学单2:(时间:6分钟)

(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你还在哪里见过“升”,举出一些例子。

组内交流。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可以用字母“L”表示。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思考1升有多少。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表示的含义。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并测量。

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3.完成“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

1.将量杯里的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先估计,再倒一倒。

2.指明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是否合理。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量。

“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2.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1题。

借助教材中的图指导学生先弄清图意,再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一练的图表示在左边杯子里盛满水,分别倒入另外两个杯子里,中间的杯子没有倒满,右边的杯子倒满了,说明中间杯子的容量最大,右边杯子的容量最小。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习一的图表示把第一杯水先倒入第二杯,结果第一杯里还剩下一些,再把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结果第三杯正好倒满,说明第一杯的容量比较大,第二、三杯的容量相等。

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判段并说明理由。

3.创编练习: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同学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段。

四、课作。(预设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第1、2、3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提高题: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五、家作。

1.《课课练》第1页第一、二题。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课题:认识毫升第 2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对于1毫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3分钟)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并且提出注意点。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1.自学例题3 明确例题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

结合观察各自的容器,自学书上第3页的例题3,认识1毫升这一容量单位以及字母表示方法。

2.自学。

出示自主学习导学单:(时间:10分钟)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

2.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上,小组同学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3.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动手试一试)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情况,适时引导和点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字母怎么表示?

2. 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大约有多少滴?

3.利用量杯倒水,你发现升和毫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导学要点: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

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比1升少得多。1升=1000毫升

三、巩固练习(预设: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第4页试一试

先看看1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1~3题

练一练中的第2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做,1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当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再次操作。

(二)比较练习

练习一的第4~6题

(三)创编练习

把1升果汁倒入2个大杯和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你能算出1个大杯和1个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吗?

点拨:根据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可以求出2个大杯可以换4个小杯. 总共就有10个小杯。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的第2、4、6、7、8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1杯500毫升的牛奶,莉莉先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又喝掉半杯,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莉莉喝的水多还是牛奶多?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2页第一、二部分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课题:练习一第 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2.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进一步积累升和毫升的表象,加深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对学生估计容量策略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师生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认识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那么

对于升和毫升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并出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25分钟)

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7、8题

自主读题,独立完成填写。

相互交流,互相检查订正。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校对。追问学生:什么时候选择用毫升作单位,什么时候选择用升作单位?

2.练习一第9题

(一)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看图读数,再估一估、算一算完成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数的方法和答案,有错误的先说说错误原因,再订正。(二)全班交流,分析错例。

学生在读数时老师要强调:眼睛要平视,看清液面对准的是哪个刻度。

3.练习一第10题

自主读题,独立完成填写。

相互交流,互相检查订正。

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二题让后进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11题

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读题.

2.口服每日几次?7岁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少口服多少毫升?最多口服多少毫升?

3. 5岁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少口服多少毫升?最多口服多少毫升?

4.一个5岁儿童服用3天够不够该怎么解答?先独立尝试解答,在交流。

5.小组交流,修改错误的答案。

点拨:解题时要理解5岁的儿童应该属于3~7岁的儿童,每次最多服用10毫升,每天就是3个10毫升,也就是30毫升,3天就是90毫升,所以够了。

2.练习一第12题和动手做

1.交流预习作业的第1题。

指名说说你看到商店里哪些物品是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

2.交流动手做,让学生动手操作后进行估一估、量一量,验证自己估计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创编练习:

把1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2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你能算出1个大杯容量是多少毫升吗?

点拨:根据1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2个小杯,相当于把1升果汁倒入几个小杯中?思考: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摸。(预设2分钟)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10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4~5页的第3、4、5、6、7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补充习题》第5页的第8题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3页第一、二、三题。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

2.验证验算的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7÷3 56÷7 120÷6 75÷4

96÷3 160÷8 55÷9 72÷8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试商方法,提醒不忘余数。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8页例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导学要点:

商要写在个位上,因为60里面有3个20.

除数是两位数的要看前两位。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8页试一试,2题。并验算。

点拨:

(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强调竖式计算的格式。

(2)验算的方法。

2.练习二第3题中间2题。

(二)口答练习。

1.说说试商几。

180÷20 70÷10 300÷60 720÷90

快速试商的方法:被除数除数去掉一个0后试商。

2.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

180分=()时 300秒=()分 420分=()时

其实就是在算一道三位数除以60的计算题。

(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练一练”。

比较上下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变式:在第二行下面补上

400÷200 900÷300……

提示:学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相同个数的0,结果是一样的。

2.练习二第2题。

完成后比较前面两题和后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不要忘记余数,并进行口头检验。

(四)创编练习。

1.东北虎体重200千克,金钱豹的体重50千克,藏羚羊的体重40千克。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2.填空。

□□□÷40的=a……8(a为一位数),被除数是()。

点拨:百位上的数字肯定比4小,余数是8确定个位是8,十位为0.

四、课作。(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6页上第1—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提高题』

□□□÷★0的商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五、家作。

《每日一练》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估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

1.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师:说说从图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出示教学挂图)2.揭示课题。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5分)

1、交流估算方法

自主学习导学单:

学生看图列式后估一估380÷30的商大约是多少?

小组交流要求:

按次序说,有不同方法及时补充。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要知道这380根跳绳可以分给几个班?我们如何列式?

点拨:也就是说380里有几个30根就能分给几个班。那你能估一估380÷30的商大约是多少吗?

得出:(比10大,比20小)380÷30的商是两位数,是十几。

2、探索笔算方法。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算法。

师:要知道我们估计得对不对,可以用竖式计算出正确结果来证明。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注重了解尝试计算的情况,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自主学习导学单:

(1)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2)余下的8表示什么?80又表示多少?

小组交流要求:

按次序说,有不同方法及时补充。

集体交流

让尝试计算错误的学生改正,然后同桌再相互指着竖式说说笔算过程。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选择正确的笔算方法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穿插提问:商1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余下的8表示什么? 80表示多少?

3.教学“试一试”,初步概括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两题。

计算后组织比较: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

点拨:学到这里你能概括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0 分)

1.基本题:

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2.专项题:

练习二第6、7题

先完成第6题每道题的计算,再说一说计算顺序。

说一说商几位数,为什么每组题上面一题商是两位数,下面一题商是一位数?3.整合题:

练习二第8 、9题

简单的说一下解题过程。

4.创编题:

花店有388枝花,每30枝装一个花瓶,至少需要多少个花瓶?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 分)

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习题》

选做题:三张数字卡片3、5、0可以组成()个能被5整除的不同整数。家庭作业:

《课课练》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二第 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5分钟)

(1)校对口算得数

体会: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计算。

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组内提出。

(2)重点评讲第2题:估算和计算(出示学生的预习作业)

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5分钟)

1.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练习。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练习二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钟)

1.完成“练习二”第11题的后两道,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在学生独立解答时,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帮助。

2.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板演;

(3)全班交流,集体讲评。

进一步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指出: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这样,正确率才会提高。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2)学生分组交流解答。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先求出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箱。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组交流思考过程

全班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

必做题:《补充练习》P13

学生独立解答。

2.家作:

必做题:《一课一练》第16页的第1—3题。

选做题:《一课一练》第16页的思考题。

教师多关注学困生,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尝试做选做题,不要求全班做。

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纠正。

3.每日一题:

把一根钢管锯成两段用了32分钟,用这样的速度,锯了256分钟,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要调商)第 4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不要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其估算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是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2分钟左右)

1.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十。

34 52 68 19 22 67

2.口算

150÷50 240÷60 320÷80 630÷90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法,除数都是整十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5。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

(1)学生审题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4)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

(5)你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在尝试本上尝试练习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96里大约有()个32,你会估算吗?

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你能试着算一算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在尝试本上尝试练习。

3.小组交流。

(1)列出算式。

(2)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3)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

(4)竖式计算方法。

(5)验算

追问:把除数32看成30,想:96里最多有()个30;

4.全班交流。

总结:

(1)把除数32看成30,想:96里最多有()个30;

(2)商“3”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

(3)余数要比除数小。)师生总结方法。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第12页试一试。

(1)可以怎样进行试商?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3)全班交流,完成板书。

点拨:

39接近几十?可以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

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4)学生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中有哪些注意点?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二)对比练习。

1.练一练

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练习三中第1小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2题

17:00到17:32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2.练习三第3题

要先求出什么,再完成计算和比较。

四、课作。(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1页中的第2.3.4.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拓展题”。拓展题。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粗心的小明把被除数146错写成164,结果商比原来多了2,余数正好相等。聪明的你能帮他改过来吗?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第题。

2.阅读小数报、时代报相关材料。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连除的实际问题第 5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热身。

1.口算。完成16页第8题,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2. 竖式计算。

485÷5 972÷6 924÷4

独立计算,择题说说怎样算。

揭题:《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例4.(预设:6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时,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1.导学单:

(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

(3)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2.交流内容。

(1)你找到了哪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2)想想这一题可以怎样检验?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学生的不同算法及检验过程。

3.全班交流。

1.交流想法和算法。

方法一: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2)再算出每层放多少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2÷4=28(本)

方法二:

(1)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4×2=8(层)

(2)再求出每层放多少本?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2.学生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适合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用喜欢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

3.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学生检验。

4.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

1.适应练习。

完成14页“练一练”。

学生根据书上出示的情境图思考。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说说先算什么?

3. 完成“想想做做10---12题”。

练习单:

想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4.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3、14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1分钟)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2.选做题:

(1)和小云4天共写960个毛笔字,平均每人每天写多少个?

(2)有150棵树种在3条马路的两侧,平均每条马路的每侧种多少棵树?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课题:练习三(1)第 6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探讨的能力,并让学生在

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笔算。

先说说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324÷81= 185÷37=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练习。(出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自主学习导学单:

(1)算一算:独立完成在自主探究本上。

(2)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组交流:

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什么情况下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试商?

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算式。明确:把除数看成

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的方法。

2.练习三第5题。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交流讨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怎样的情况下商是两位数,怎样的情况下商是一位数?

3、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第7题。

全班交流。

第6题,交流怎样求出“生产的天数”的?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7题,说说怎样想的?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三、作业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完整版)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苏教版) 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P27例1及“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2×3= 205×3= 25×2= 70×5= 50×3= 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28 × 6 768 28 204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 全册教案最新

人教版 一年级册数学上册教学 计划和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

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教师资格证】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 3 5 1 2 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 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大数的认识(10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3课时) 二、角的度量(4课时)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统计(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 七、数学广角(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多位数计数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使用(见教科书第3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一年级下册的计数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也可直接在市场上购买。 2.多级数位顺序表教学数位、计数单位、大数的读写时使用(见教科书第20页)。可以自制,制作原理和方法与二年级下册的“万以内数位表”相同,只是要把数位扩展到千亿位,加上数级、计数单位等的内容,并可在表的下面贴上一张白纸或连接几排插袋,便于进行读、写数的练习。 3.计算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大数的四则计算时使用。计算器一般分成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两种,算术型计算器可完成基本的四则计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统计等运算,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 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功能和使用方法。 4.算盘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使用。教师应准备一个算盘教具,有条件的学校可再准备几个算盘学具。 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角的度量和平行四边形时使用。通过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变化,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教学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使用。这几种教具和学具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自己很难制作,可在市场上购买。 7.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用小棒作为算筹记数,找两把扇子认识平角和周角等;根据教科书第57页的“格子乘法表”制作表格。教科书第120页思考题的学具,如果计数器不能代替,可以自己制作类似的便于操作的学具。

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教案

2015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下)教案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3.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4.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7名,15男12女。平均年龄不到6.5岁。22名来自本校学前班,3名来自校外学前班,降级2名。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数数识数能力,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同时通过网络,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我相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达成本内容的教学目标会顺利的。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四)让学生感知网络的便捷和奇妙,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三)相关网址。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6681023.html,/u76/v_NTY0MzIxNDQ.html】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6681023.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8%CB%BD%CC%B0%E6%D2%BB%C4%EA%BC%B6%CA%FD%D1%A7%C9%CF%B2%E1%CA%FD%D2% BB%CA%FD%B2%E5%CD%BC&in=11038&cl=2&lm=-1&pn=17&rn=1&di=130906675140&l n=1280&fr=&fm=&fmq=132386883940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 ight=&face=0&is=&istype=2#pn17&-1&di130906675140&objURLhttp%3A%2F%2Fv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6681023.html,%2Fvrw%2Fsc%2Fsctx%2F790178166099.jpg&fromURLhttp%3A%2F%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6681023.html,%2Fxzy%2Fsctx%2F92858.htm&W675&H480】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2.学习数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6681023.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8%CB%BD%CC%B0%E6%D2%BB%C4%EA%BC%B6%CA%FD%D1%A7%C9%CF%B2%E1%CA%FD%D2% BB%CA%FD%B2%E5%CD%BC&in=11038&cl=2&lm=-1&pn=17&rn=1&di=130906675140&l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39 课2时练习课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50 第5课时练习课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57 第3课时练习课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63 第6课时练习课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71 第4课时练习课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7第3课时练习课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117 第4课时练习课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132 第7课时复习课133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 【篇一: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6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11.11.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 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 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 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 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 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 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 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 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 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 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83页)-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巩固练习 让小朋友把书翻到2---3页,圈出2个小朋友,1位老师,5朵花,7只鸟……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约20课时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2015年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几 班级:姓名:得分: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1、师生交流 三、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四、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五、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六、探求新知 七、1、初步感知 八、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九、(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十、(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十一、(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十二、(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十三、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十四、(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十五、(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十六、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4、(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5、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6、(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7、三、反馈练习: 8、1、投影出示:5只小鸟 9、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10、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11、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12、四:作业: 13、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4、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教学反思: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9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019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6单元) 一、升和毫升 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简单周期 三、观察物体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运动与身体变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可能性 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垂线与平行线 ●怎样滚得远 九、整理与复习 附录混合运算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

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