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西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西医诊疗方案

痹症(膝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1)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

(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多40岁);

(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

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4.肝肾两虚: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活少津,脉沉细弱活细数。

四、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风寒湿痹

(1)行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2)痛痹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黄芪、蜂蜜)(3)着痹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米仁汤加减(薏米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当归、川芎、制川乌、甘草)

2、风湿热痹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蠲痹汤加减(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桂枝、防己、杏仁、薏米仁、滑石、赤小豆、蚕砂)

3、痰瘀痹阻证治法:化痰行谈,蠲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

4、肝肾两虚证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桑寄生、天麻、木瓜)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非药物治疗

1. 针刺治疗:穴取:取内外溪眼、鹤顶、足三里、溪阳关、阴陵泉、阳陵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针,根据辩证选择波形,留

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 牵引疗法

3. 其他外治法:

1)灸法: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

2)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1次。

3)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4)中药涂擦治疗(808膏,滑膜膏):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5)刮痧:每个部位,3日1次。

6)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7)针刀疗法:以松解粘连,缓解挛缩。10日1次

9)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

五、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观察痹痛点对点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2.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中药汤剂宜热服。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4.情志护理:关心患者,給于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

合治疗与护理。

5.健康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防潮湿,避免居暑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六、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膝痹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膝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疗手段

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3、部分膝痹病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通过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症状缓解不显。

4、膝痹病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明显,行走时关节弹响、干涩,活动不

利明显,物理治疗症状缓解程度有限。

七、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膝痛、肿胀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

2.显效:静息无膝痛,无肿胀,偶有活动时疼痛,行走时无疼痛,不影响工作及生活。

3.有效:膝痛时发时止,行走时仍有轻度疼痛,上下楼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

4.无效:膝痛、肿胀及活动时疼痛无明显改善。

九、住院天数

(二)出院标准

1.膝痛、肿胀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三)住院天数:一般控制在2-3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