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e6790232.html,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丁一梅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第10期

最新护理心理学试题

《护理心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湘潭学习中心 专业:护理学 学号:080340108070053 姓名:沈亚辉

作业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C ) A.研究成果显著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D ) A.个案研究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 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 )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4.”杯弓蛇影”是一种(C)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5. 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D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6.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7. 人格的核心是(B)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8. 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D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9. “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A)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0. 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C A.50% B.60% C.70% D.80% E.90% 1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C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1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B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1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C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1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1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D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C.寻求信息 D.恐惧

温医护本《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D 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 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G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G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H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 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H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H 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 心理特征总和。 H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H 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 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 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J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L 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N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Q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R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S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的效应. S 社会认知: 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S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X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 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X 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X 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X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X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X 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X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X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X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X 心理测验: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Y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Y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Z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2T14:44:40.2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曾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临床表现有持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许多省市老年人(>60岁)超过总人口的10%。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釆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和改变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对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智力的变化 智力下降、反应迟钝,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讲话变得缓慢,迟钝和啰嗦。 记忆力的变化

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远期记忆较好、回忆准确,但经常卡壳;近期记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速度记忆衰退。 思维的变化 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不如中青年时期;思维易受打乱,缺乏连贯性,出现思维奔逸或逻辑障碍。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焦虑 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焦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较复杂,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少数病人甚至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 疑病性神经症 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

护理学心理学笔试答案

《护理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B ]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 D ]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 B ]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C ]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 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 A ]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 C ]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 A ]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 A ]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 B ]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 A ]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 D ]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 D ]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15.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A ]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准度 16.抑郁严重度指数为 0.68,其抑郁程度属于 [ C ] A.正常 B.轻度抑郁 C.中度抑郁 D.重度抑郁 E.极重度抑郁 17.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该病人的 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D ] A.过度焦虑 B.严重抑郁 C.高度紧张 D.极度恐慌 E.创伤应激综合征 18.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 E] A.强化 B.消退 C.示范 D.塑造 E.以上均是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1-07-19T17:04:31.92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闫丽[导读]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闫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鹤壁45675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中103例妊娠5~10周时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 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术前术中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80-01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由于患者的心理紧张、恐惧和手术时的刺激而出现的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头晕、胸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临床现象,称为人流综合症。有资料显示患者在手术前有情绪障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1]。因此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减轻临床患者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09年11月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103例,年龄20~37岁之间,孕5~10周,初产孕妇78例,占75.7%,经产孕妇25例,占24.3%,均符合人工流产手术条件。并对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干预心理干预是由经过专职培训的人员来完成:①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手术过程介绍、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手术中的正常反应,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尽量做到使患者能有意识的缓解控制自己的情绪。②给患者讲解情绪在病症治疗中的作用,给患者看一些过往人流的体会感受资料,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③对于情绪波动的孕妇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孕妇保持坐姿,闭目,双手自然交叠放于胸前,深吸气慢呼气,连续数次,使其肌肉自然放松并配予放松的音乐。 1.2.2 术中干预术中干预为整个心理护理的关键,当患者进入人流室看到一些专用器械,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亲人的陪护,失去依赖会更加紧张,因此术中干预更为关键,由合作者完成:①用鼓励和关心体贴的语言开导受术者,减轻受术者紧张情绪,获得心理支持。②采用音乐疗法,给予术中的孕妇播放轻松缓慢的音乐,并告知耐心听,使全身放松,手术很快就会好,减轻受术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疼痛。 1.2.3 术后干预护理患者到观察床,让其休息半个小时,期间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给予解释,答疑患者不明白的问题,并告知术后的应注意事项,如术后出现腹痛、发热,伴有流血量多或持续7天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干预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效果评价 2.1.1人工流产综合症临床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测得血压、脉搏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变化等症状,根据人工流产综合症诊断标准[2]分类做出判断:①术中Bp降至80/50mg一下,或收缩压下降20mg以上;②术中或术后心率<60次/min,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上述症状3项以上者。见下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比较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2 疼痛程度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按疼痛评定采取四分法,分为:0(无痛)、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通过对照比较干预组重度疼痛的为5例占9.8%,对照组为17例占32.7%,干预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2.2 结果人工流产综合症反应比较,对照组比干预组明显偏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疼痛更明显。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综合症的发生率通过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子宫受盆腔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人工流产手术时对宫颈牵拉、扩张、吸宫或刮匙对子宫壁刺激和子宫的自身强烈收缩,可导致患者躯体上的疼痛和增加心理上的恐惧,引起神经紧张,产生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等一系列综合症。 从研究中发现心理干预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3.2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应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流产术中疼痛程度由于组织损伤刺激引起疼痛并伴有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疼痛不仅与患者生理上的变化有关,还与经验、情绪、认知、注意力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焦虑会使痛阈下降,加重疼痛又使患者更加焦虑、增加恐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而从研究中显示由于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组重度疼痛为9.8%,较对照组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由此可见,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工流产综合症和患者的痛苦[3]。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8. [2]曹泽毅.中华妇女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77—2578. [3]王艳.人工流产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学刊,2004,3:46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 电子支气管镜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将数万根极细的玻璃纤维组成一根直径仅数毫米的可弯曲的内镜,经患者的鼻腔或口腔插入,通过视频系统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脏内部的病变情况,从而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各种诊断和治疗性操作。 【护理常规】 1.术前 (1)患者准备:全面了解病情,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取下活动性义齿;术前禁食、禁饮4~6h;完善心电图、肺CT、血常规、血凝常规、传染病四项等相关检查;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检查目的、操作过程及有关配合的注意事项;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2)物品准备:电子支气管镜消毒备用;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备好吸引器和抢救设备及药物。 (3)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口含式一次性雾化器;讲解深呼吸及平静呼吸的方法和目的;告知患者缩鼻方法以配合麻醉药的顺利吸入;使患者配合检查。 (4)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6ml于检查前20min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结束后,再用无菌棉签清洁鼻腔,用2%利多卡因3ml滴入鼻腔;再用味嘛滴鼻液1ml滴鼻腔,以收缩鼻腔毛细血管,减少黏膜充血、水肿。

2.术后 (1)病情观察:检查完毕嘱患者卧床或静坐30min,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2)避免误吸:术后3h 禁饮、禁食。 (3)减少咽喉部刺激: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减少讲话,使声带得以休息,不可用力咳嗽咳痰,以防引起肺部出血。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指导术后禁饮食3h后可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的半流食,次日可正常进食。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用药。 4.心理指导术后如有咯血,嘱患者勿紧张,将血轻咳出,耐心等待病理结果,明确诊断后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原发病。 5.康复指导活检患者,术后会有少量咯血及痰中带血,逐日减少,一般3d可停止痰中带血,不必担心,如痰中带血增多应及时就诊,并预防窒息的发生。术后可能出现鼻腔及咽部不适、疼痛、声嘶、头晕、吞咽不畅等现象,休息后可渐缓解。 6.复诊须知携带电子支气管镜报告单和病理等相关化验单结果门诊复诊。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9T14:05:49.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黄翔 [导读] 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口腔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71) 【摘要】目的: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7-02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同时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思维的障碍,比较容易反复发作,表现为抑郁、躁狂的混合发作或者交替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中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68±3.62)岁,对照组84例,男42例,女4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24±3.50)岁,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双相情感障碍,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保证病房的安静、舒适、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1)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积极接待患者以及其家属,通过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式;(2)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正能量、乐观的心态影响患者,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3)通过家庭讲座、联谊会的方式,使得患者之间能够分享各自的经验,进而促进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4)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将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同时叮嘱家属为其制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氛围[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抑郁;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抑郁;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焦虑;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焦虑;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种[3]。 1.4 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x-±s),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之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患者情感异常低落或者异常高涨的精神障碍疾病,目前对该病的具体病因还不甚清楚,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或者躁狂状态,同时存在反复、间歇发作,分为可缓解性以及周期性,患者在间歇期的精神

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第六章护理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技术 【学习目标】 1.掌握心理干预的概念;心理干预的原则;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步骤。 2.熟悉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心理支持与疏导的基本技术;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技术。 3.了解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行为训练的适应症。 第一节心理干预概述 一、心理干预的概念 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是指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随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干预的内涵和范围正在变化和扩展。第一,心理干预是各种心理学干预手段的总称,包括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第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对心理服务需求的增长,心理干预的思想、策略已经逐渐深入到文化传播、公共卫生、保健、疾病控制等领域。 二、心理干预的种类及范围 (一)心理干预的种类 目前,心理干预的形式有:针对普通人群进行教育促进健康;对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运用心理治疗等手段对已经患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临床干预。 1.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大众认识、了解什么是健康行为及适宜的生活方式。健康促进可通过促进积极的行为模式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包含积极的心理健康、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等几个方面。 2.预防性干预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降低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的措施,预防性干预有两种方式:选择性干预和指导性干预。 (1)选择性预防干预:是针对那些虽然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但其发病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要高的人,如离婚家庭其子女患抑

郁症、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应该针对这类家庭的成员实施预防性干预。 (2)指导性预防干预:干预的对象是那些有轻微心理困扰的亚健康群体。如在轻度抑郁情绪下,指导性预防干预效果较好,被干预者病程短、痛苦少,如果不及时干预有些被干预者可能转化为重度抑郁,届时病程长、对被干预者影响大而且干预费用和周期都会增多。 3.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也称精神治疗,是以相应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治疗是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应用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已经发生了心理障碍的病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者是经过正规培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2)心理治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为严格的制度,如有环境优雅的治疗门诊、预约制度、签订治疗协议、会谈的时间限制和付费方式等。 (3)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所谓治疗关系是指在治疗者与病人之间为达到治疗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密切的、有感情交流的职业性帮助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治疗关系看作是被干预者改变和成长的原动力。这种医患关系比临床其他领域中谈到的医患关系更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与药物治疗不同,心理治疗是人帮助人、人影响人的活动,是治疗师与被干预者之间进行的人格碰撞,甚至有时候技术的应用都是次要的。一种稳定、深刻、信赖的治疗关系是治疗有效的重要因素。 (4)心理治疗是通过引导病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认知矫正,激起和维持其学习新经验和改变不良认知、行为的愿望,并促进其自我成长,从而转变痛苦的、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恢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二)心理干预的范围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83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73%;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31.4±5.2)分,SDS评分(35.2±6.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2.9±8.3)分,SDS评分为(58.1±6.3)分。结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通过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也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造血干细胞移植;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已经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骨髓瘤等疾病的有效的方法[1],同时移植技术的成熟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更大的信心。但是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甚至影响到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由于长期的疾病的困扰以及长期接受化疗的痛苦,此类病人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这类患者通畅治疗积极性不高,有时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会影响到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3],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本次研究旨在对比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两种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院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83例,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14~6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2人,男23人,女19人,年龄14~57岁,平均(36.2±5.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9例,慢性随性细胞白血病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37.8±4.8)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0例,慢性随性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理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

习题-护理心理学

生命科学学院护理心理学课程习题清单 学分、学时 2 课程归属 (系、专业) 护理系 授课专业 年级 14级 总章节或 总单元 共十一章授课周数18 教师教龄 1.5年 命题教师签名陈芳 课程负责人 签名 教学副院长 签名 课程目标: 培养护生辩证唯物主义观,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护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护生在临床工作能够按照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 第一章(单元):绪论 本章节(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2、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掌握护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式 4、熟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5、熟悉护理心理学与现代医学及护理观 6、了解护理心理学的发展 7、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相关领域及重要的心理学派别 预习题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复习题1、护理心理学的概念 2、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练习题1、试述医学心理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第一章第二章(单元):心理学基础 本章节(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现象及实质 2、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 3、掌握感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注意的品质 4、掌握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5、掌握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6、掌握人格含义、结构

7、掌握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 8、掌握动机的功能和兴趣的品质 9、掌握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 10、掌握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的类型 11、熟悉感觉的种类、感受性及其测定、知觉的种类、记忆的种类、思维的种类、想象和思维的种类 12、熟悉情绪情感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状态 13、熟悉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4、熟悉人格特征、需要的理论、动机冲突和兴趣种类 15、熟悉能力的种类、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 16、了解想象的作用 17、了解情绪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 18、了解意志的培养 19、了解人格理论、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气质的意义、性格的类型 20、了解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预习题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 2、感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注意的品质 3、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5、人格含义、结构 6、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 7、动机的功能和兴趣的品质 8、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 9、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的类型 复习题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的概念 2、感觉的特征、知觉的特征、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注意的品质 3、情绪与情感的概念及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意志的概念和品质 5、人格含义、结构 6、需要、动机、兴趣的概念 7、动机的功能和兴趣的品质 8、能力、气质、性格的概念 9、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气质的生理基础、性格的类型 练习题练习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并分别举例说明二者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分 别三个以上) 2. 什么是动机冲突?并回忆最近一个月你所面临的冲突。 第二章第三章(单元):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86例患者中随机选取43例设为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治疗,选取4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心理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采取舒适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推广运用。 标签: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舒适护理 随着当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电子支气管镜是临床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其诊断效果受到临床肯定,但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时,需采取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状况,严重威胁患者检查效果[1]。此次研究中探讨舒适护理的效果,以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状况。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电子支气管镜使用禁忌;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自主表达意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从86例患者中随机选取43例设为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4:19,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2.4±4.8)岁。将另外43例设为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20,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3.4±4.7)岁。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对研究。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检查,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1)检查前基础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及外界温度变化调整室温、湿度等,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优质治疗环境。2)健康知识宣教: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告知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相关步骤及注意事项,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及时了解患者需求,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帮助等[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采取温和语气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麻醉护理:给予超声雾化麻醉,并使患者采取坐位,进行反复吸入麻醉。检查过程中严密观测患者临床表现,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停止检查[3]。

护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②各种疾病的病人心 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心理表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④研究和应用评估理论和技术。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2.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①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 理论基础。②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了和推动了护理实施。③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④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①相同点: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属于现实 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②不同点: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合理价值:①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指出高级需要时人所特有的③认为需要产生和人类发展的水平有关。 个体需要的特点:①人的需要积极丰富②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并支配个体行为③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会成为主导性需要。 5.意志的基本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6.意志的培养: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志向;②理想与具体实际工作想结合;③积极参加各 种实践活动;④培养健全的体魄;⑤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7.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①突破定式;②培养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③学会合作;④ 放松,形成良好的心态。 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责任心与同情心;③ 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⑤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应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9.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①护士应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②以良好职业 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③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④护士的人格类型和行为特点:A护士的个体人格应该与护士的角色人格相匹配,B护士的行为特点应与护士的职业要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与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6-07-19T13:55:05.5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阿尔孜古丽·艾麦提布威合力其·艾海提[导读]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理医学一科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HAMD评分、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HAMD评分、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临床影响 抑郁症是一种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常见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持久的心境低落,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等现象。临床上常见思维迟缓、焦虑、悲观厌世、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症和伴随自杀观念或行为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抑郁症患者由于心理和精神障碍自杀的患者占5.9%[1]。患抑郁症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且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如何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成为临床护理探讨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6±13.46)岁;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19~61岁,平均(37.89±11.68)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的抑郁症判定标准,无其他严重精神、生理疾病,病程2个月~5年。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下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盐酸舍曲林片50g/d(生产厂家: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50mg*14片/盒,批号:20140401),并进行常规护理,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为:(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3)阻断患者负面情绪,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观;(4)寻求患者家属及社会的支持。 1.3观察指标 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服药依从性及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服药依从性:(1)拒绝服药:患者不愿意服药;(2)被动服药:不能按时按量服药;(3)依从服药:能按时按量服药。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12周后进行HAMD和SF-36评分,根据HAMD评分减分率: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介于50%~74%),有效(减分率介于25%~49%),无效(减分率<25%)[3],SF-36评定包括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躯体不适、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内容。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及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与SF-36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患者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不仅与生理因素有关,还与心理及社会等因素紧密相关[4]。由于患者对病因、预后及心理因素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及患者部分社会功能缺失,导致患者不能较好的配合治疗。因此,为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