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近代物理初步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近代物理初步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近代物理初步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部分专题整合突破专题近代物理初步教案

专题十二 近代物理初步

——————[知识结构互联]——————[核心要点回扣]——————

1.能级和能级跃迁

(1)轨道量子化:核外电子只能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运动r n =n 2r 1(n =1,2,3,…)

(2)能量量子化: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 n =E 1n 2(n =1,2,3,…)

(3)辐射条件:h ν=E m -E n .

(4)辐射光谱线条数: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可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 =C 2n .

2.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规律.

(2)光电效应方程:h ν=E k +W 0.

3.核反应、核能的计算

(1)两个守恒: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2)核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核能:①ΔE =Δmc 2.

②ΔE =Δm ×931.5 MeV,Δm 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

考点1 光电效应与原子结构

(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

■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4考:

2017年Ⅲ卷T 19 2016年Ⅰ卷T 35(1)

2015年Ⅰ卷T35(1)、Ⅱ卷T35(1)

[考情分析]

1.该考点考查的重点是光电效应规律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2.复习中要注意掌握有关光电效应现象的四类图象的特点及图线的斜率、截距的意义.3.不清楚光电效应的发生是光的频率决定还是光的强度决定易出错.

4.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光的强度、光电管两端的正向电压大小的关系不清易出错.5.不明白能级之间跃迁与处于某能级的原子发生电离的区别易出错.

1.(光电效应及方程)(多选)(2017·Ⅲ卷T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

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

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

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 k a>hνb-E k b

[题眼点拨] ①“同种金属”说明逸出功相同;②“遏止电压为U a和U b、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说明U a e=E k a,U b e=E k b.

BC[光电效应中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为eU=E k,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k=hν-W0,

若νa>νb,则E k a>E k b,U a>U b,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若U a<U b,则E k a<E k b,选项C正确;

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W0=hν-E k,则hνa-E k a=hνb-E k b,选项D错误.]

(2016·Ⅰ卷T35(1)改编)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AC[产生光电效应时,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饱和光电流越大,说法A正确.饱和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说法B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说法C正确.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如低于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说法D错误.]

2.(光的波粒二象性)(多选)(2015·Ⅱ卷T35(1)改编)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

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ACD[电子束具有波动性,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选项A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高速运动时,径迹又细又直,表现出粒子性,选项B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体现出波动性,选项C正确.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工作的,体现了波动性,选项D正确.]

■释疑难·类题通法…………………………………………………………………·

1.光电效应的“两条线索”和“两个对应关系”

(1)两条线索:

(2)两条对应关系:

2.用图象表示光电效应方程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0.

(2)逸出功:图线与E 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值W0=E.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h.

3.原子能级跃迁的三个关键问题

(1)原子跃迁时,所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只能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ΔE=

h ν=|E 初-E 末|.

(2)原子电离时,所吸收的能量可以大于或等于某一级能量的绝对值.

(3)一群氢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不同.只有大量的处于n 能级上的氢原子,发射光子的种类才有:N =C 2n =n n -1 2.

■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光电效应

1.(2017·泰安市高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如图12-1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波

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 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图12-1

A .若增加电路中电源电压,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B .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

C .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D .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D [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当光越强时,光电子数目会增多,初始时电压增加光电流可能会增加,当达到饱和光电流后,再增大电压,则光电流也不会增大了,故A 错误;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电子受到电场阻力,到达A 极的数目会减小,则电路中电流会减小,甚至没有电流,故B 错误;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的频率有可能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故C 错误;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的频率一定大于极限频率,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故D 正确.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

(多选)(2017·衡水中学七调)用甲、乙两种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W 0,遏止电压为U C ,电子的电荷量为e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光的强度大于乙光的强度

B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C .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初动能均为eU c

D .乙光的频率为W 0+eU c h

AD [根据光的强度越强,则光电子数目越多,对应的光电流越大,即可判定甲光的

强度较大,选项A 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12mv 2=h ν-W 0,12

mv 2=U c e ,由图可知,甲、乙的截止电压相同,故甲、乙的频率相同,选项B 错误;甲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均为eU c ,选项C 错误;根据12mv 2=h ν-W 0=U c e ,可得ν=U c e +W 0h

,选项D 正确.故选A 、D.]

考向2 光的波粒二象性

2.(多选)(2017·天津市红桥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9624147】

A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具有能量

C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具有动量

D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在宏观世界里能量是连续的

ABC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故A 正确.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故B 、C 正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说明宏观世界里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故D 错误.故选A 、B 、C.]

考向3 氢原子能级结构及跃迁

3.(2017·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如图12-2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

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2

A .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

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

C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D .用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D [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因此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故A 错误;由能级差可知能量最小的光频率最小,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故B 错误;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能发射n n -1 2=6种频

率的光,故C 错误;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的能量为ΔE =-3.4 eV -(-13.6) eV =10.2 eV ,大于6.34 eV ,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 正确.]

1.(2016·北京市丰台区二模)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

B .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

C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

D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

C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小,故A 错误;由h ν=E m -E n 知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只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 错误;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线速度减小,动能减小,C 正确;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

D 错误.]

2.(多选)(2016·黑龙江省实验中学二模)如图1为玻尔为解释氢原子光谱画出的氢原子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以下说法符合玻尔理论的有( )

A .电子轨道半径减小,动能增大

B .氢原子跃迁时,可发出连续不断的光谱线

C .由n =4跃迁到n =1时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小

D .金属钾的逸出功为2.21 eV ,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的光谱线有4条

AD [氢原子从第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A 正确;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则氢原子跃迁时,发出不连续的光谱线,故B 错误;由n =4跃迁到n =1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发出光子的频率最大,故C 错误;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放出6条光谱线,能量大于2.21 eV 的光谱线有4条,故D 正确.]

考点2 核反应方程及核能的计算

(对应学生用书第64页)

■品真题·感悟高考……………………………………………………………·

[考题统计] 五年8考:

2017年Ⅰ卷T17、Ⅱ卷T152016年Ⅱ卷T35(1)、Ⅲ卷T35(1)

2014年Ⅰ卷T35(1)、Ⅱ卷T35(1)

2013年ⅠT35(1)、Ⅱ卷T35(1)

[考情分析]

1.该考点是高考中的热考点,主要考查核衰变规律、三种射线特性、核反应方程及核能的计算.

2.掌握核反应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两大守恒规律及核能计算的两种途径是关键.

3.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的衰变不适用.

4.核反应过程中满足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

5.并不是生成物中有42He的就是α衰变,有0-1e的就是β衰变.

3.(原子核的衰变和半衰期)(2017·Ⅱ卷T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题眼点拨] “静止的铀核”说明铀核衰变前初动量为零,衰变后钍核与α粒子合动量也为零.

B[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A错,选项B对.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选项C错.α衰变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选项D错.]

(2014·Ⅰ卷T35(1)改编)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BCD[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D正确.]

4.(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2017·Ⅰ卷T 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

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 +21H→32He +10n.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 6 u ,32He 的质量为3.015 0 u ,10n 的质量为1.008 7 u,1 u =931 MeV/c 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 .3.7 MeV

B .3.3 MeV

C .2.7 MeV

D .0.93 MeV B [在核反应方程21H +21H→32He +10n 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 1=2×2.013 6 u=4.027 2

u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 2=3.015 0 u +1.008 7 u =4.023 7 u ,质量亏损Δm =m 1-m 2=0.003 5 u .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 =931×0.003 5 MeV≈3.3 MeV,选项B 正确.]

(2016·Ⅲ卷T 35(1)改编)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 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 的质子p 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2814Si *

B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D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ABD [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2814Si *,说法A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遵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说法B 正确.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说法C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p v p =m Si v Si ,碰撞后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说法D 正确.]

■熟技巧·类题通法…………………………………………………………………·

1.四种核反应

(1)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发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的原子核的变化.

①α衰变方程:A Z X→A -4Z -2Y +42He

α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氦核

②β衰变方程:A Z X→ A Z +1Y + 0-1e

衰变实质:1个中子转化为1个质子和1个电子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①质子的发现:14 7N +42He→17 8O +11H(卢瑟福)

②中子的发现:94Be +42He→12 6C +10n(查德威克)

(3)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裂变.

235

92U +10n→144 56Ba +8936Kr +310n

(4)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这样的核反应叫作聚变.

2

1H +31H→42He +1

0n +17.6 MeV 2.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原则及方法

(1)无论何种核反应方程,都必须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注意:不是质量守恒),有些核反应方程还要考虑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

(2)核反应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进行的方向,不能把箭头写成等号.

(3)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地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

3.计算核能的方法

(1)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用核反应的质量亏损的千克数乘以真空中光速c 的平方,即ΔE =Δmc 2

(J).

(2)根据1原子质量单位(u)相当于931.5兆电子伏(MeV)能量,用核反应的质量亏损的原子质量单位数乘以931.5 MeV ,即ΔE =Δm ×931.5(MeV).

(3)如果核反应时释放的核能是以动能形式呈现,则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即为释放的核能.

■对考向·高效速练…………………………………………………………………..· 考向1 原子核的衰变和半衰期

4.(2017·常德市高三模拟)某一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让这三

种射线进入磁场,运动情况如图12-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2-3

A .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会增大

B .

C 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C .A 粒子一定带正电

D .B 粒子的穿透性最弱

C [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 错误;由图可知C 粒子为电子,而原子核带正电,故B 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A 粒子一定带正电,故C 正确;B 粒子为γ射线,穿透性最强,故

D 错误.]

5.(2017·宝鸡市一模)放射性同位素钍232 90Th 经一系列α、β衰变后生成氡220

86Rn ,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

【导学号:19624148】

A .每经过一次α衰变原子核的质量数会减少2个

B .每经过一次β衰变原子核的质子数会增加1个

C .放射性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

86Rn 原子核的中子数少4个

D .钍232 90Th 衰变成氡220 86Rn 一共经过2次α衰变和3次β衰变

B [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故A 错误.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质子数等于电荷数,则质子数增加1个,故B 正确.

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32,质子数为90,则中子数为142,氡220 86Rn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220,质子数为86,则中子数为134,可知放射性元素钍232 90Th 的原子核比氡220 86Rn 原子核的中子数多8个,故C 错误.

钍232 90Th 衰变成氡220 86Rn ,可知质量数少12,电荷数少4,因为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可知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故D 错误.]

(多选)静止的镭原子核228 88Ra 经一次α衰变后变成一个新核Rn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衰变方程为228 88 Ra→224 86Rn +42He

B .若该元素的半衰期为τ,则经过2τ的时间,2 kg 的228 88 Ra 中有1.5 kg 已经发生了衰变

C .随着该元素样品的不断衰变,剩下未衰变的原子核228 88Ra 越来越少,其半衰期也变短

D .若把该元素放到密闭的容器中,则可以减慢它的衰变速度 AB [由镭的α衰变方程228 88Ra→224 86Rn +42He ,可判断A 正确.由m =m 0? ????12t τ

,可知,t =2τ时,m =0.5 kg ,则已衰变的镭为m 衰=2 kg -0.5 kg =1.5 kg ,B 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C 、D 错误.]

考向2 核反应方程与核能计算

6.(多选)(2017·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核电站中采用反应堆使重核裂变,将释放

出的巨大能量转换成电能.反应堆中一种可能的核反应方程式是235 92U +10n→143 60Nd +90

40Zr +x +y ,设U 核质量为m 1,中子质量为m 2,Nd 核质量为m 3,Zr 核质量为m 4,x 质量为m 5,y 质量为m 6,那么,在所给的核反应中( )

【导学号:19624149】

A .x 可能是311H ,y 可能是11 0-1e

B .x 可能是310n ,y 可能是80-1e

C .释放的核能为(m 1+m 2-m 3-m 4-m 5-m 6)c 2

D .释放的核能为(m 3+m 4+m 5+m 6+m 1-m 2)c 2

BC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若x 是311H ,y 是110-1e ,则质量数不守恒,x 是310n ,y 是8 0-1e ,则都满足,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能量转化可知反应前的质量大于反应后的质量,因为反应时一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去了,故C 正确,D 错误.]

(2017·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静止在匀强电场中的碳14原子核,某时刻放射的某种粒子与反冲核的初速度方向均与电场方向垂直,且经过相等的时间后形成的轨迹如图所示(a 、b 表示长度).那么碳14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

A.14 6C→42He +10 4Be

B.14 6C→01e +14

5B C.14 6C→0-1e +14 7N D.14 6C→21H +12 5B A [由轨迹弯曲方向可以看出,反冲核与放出的射线的受力方向均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均带正电,设与v 1对应的粒子质量为m 1,电荷量为q 1,与v 2对应的粒子质量为m 2,电荷量为q 2,则a =v 1t,2a =

12q 1E m 1t 2, b =v 2t,4b =12q 2E m 2t 2,由动量守恒有m 1v 1=m 2v 2,解得q 1q 2=12

.所以放出的粒子为α粒子,即发生α衰变,则核反应方程是14 6C→42He +10 4Be ,故A 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的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 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 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21年普通高 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 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 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 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 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 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 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 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 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 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 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 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57)

第3节洛伦兹力的应用 1.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轨道 半径与粒子的运动速度成正比,与粒子质量成正 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成反比,即r=m v Bq。 2.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 动周期与质量成正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 成反比,与轨道半径和运动速率无关,即T= 2πm Bq。 3.回旋加速器的电场周期和粒子运动周期相同。 4.质谱仪把比荷不相等的粒子分开,并按比荷顺 序的大小排列,故称之为“质谱”。 一、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用洛伦兹力演示仪显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1)当没有磁场作用时,电子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2)当电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中时,电子的运动轨迹为一个圆,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洛伦兹力提供的。 (3)当电子斜射入匀强磁场中时,电子的运动轨迹是一条螺旋线。 2.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 (1)运动性质:匀速圆周运动。

(2)向心力:由洛伦兹力提供。 (3)半径:r =m v Bq 。 (4)周期:T =2πm Bq ,由周期公式可知带电粒子的运动周期与粒子的质量成正比,与电荷量和磁感应强度成反比,而与运动半径和运动速率无关。 二、回旋加速器和质谱仪 1.回旋加速器 (1)主要构造:两个金属半圆空盒,两个大型电磁铁。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磁场作用:带电粒子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时,只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与半径和速率无关。 ②交变电压的作用:在两D 形盒狭缝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带电粒子每经过一次狭缝加速一次。 ③交变电压的周期(或频率):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或频率)相同。 2.质谱仪 (1)功能:分析各化学元素的同位素并测量其质量、含量。 (2)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Uq =1 2m v 2①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x 2=r ② Bq v =m v 2 r ③ 由①②③得带电粒子的比荷:q m =8U B 2x 2。 由此可知,带电离子的比荷与偏转距离x 的平方成反比,凡是比荷不相等的离子都被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 物理在绝大多数的省份既是会考科目又是高考科目,在高中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攻略,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13.物理学习中常用的物理方法。 二、方法板块:以基本方法为主,不哗众取宠 分析研究和解答物理问题,离不开物理思想,这种思想直觉反应是思维方法。平时学习中大家已经接触和应用过多种方法,但仍是比较零乱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地加于归纳总结,能知道一些方法的适用情况,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其中要以基本方法为主。即必须掌握,熟练应用且平时用得最多的几种方法。 如受力分析法:从中判断研究对象受几个力,是恒力还是变力;过程分析法:能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分析成若干简单的

高三物理教案全集(共250页)

力学 一、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概念; (2)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的公式、单位及矢量性; (3)掌握高中学习的各种力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做到恰当选择研究对象,增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要求学生做到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会把运动物体抽象为正确的物理模型; (3)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注重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 (2)用科学家的言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对高一、高二学习的各种力进一步加深理解,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 2.引导学生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掌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受力分析又是解决物理问题最关键的步骤,熟练进行受力分析既是本节复习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复习的几点建议 1.提倡“三多、三少”.“三多”即多做小题,多做小综合题,多做变式型的常见题;“三少”即少做大题,少做大综合题,少做难题. [例1] 如图1-1-1所示,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方法一: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方法二: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迅速得出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可见,一道简单的题目,可以做得较复杂,也可以做得相当简单.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取是否巧妙.此外,若采用方法一,必须很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应该熟练掌握. 此题变式型为: [例2]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利用上述方法一,受力情况完全相同,所以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零. [例3]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 [例4]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沿斜面向上F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分别选A、 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以求得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为Fcos θ-macosθ. 由此可见,多做小题、变式型题可以帮助你掌握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你灵活应用这些知识.只有基础知识巩固,才能在做难题时能力得到发挥. 2.自我诊断:错题改正,定期复习,做好标记. 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回顾,考察自己在哪个知识点容易出错.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诊断,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盲从,不要看见别人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抓不住自己的重点.总做一些对自己提高成绩帮助并不太大的事,那样会得不偿失的. 要经常进行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档案本.错题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须要做定期复习,并且做上标记.一道错题,若第一次复习时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时间过得长一些再复习,若复习三次做对了,可以做上标记暂时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或一模、二模前再复习.这样,虽然你抄的错题越来越多,但通过每次的定期复习,不会做的,再做错的题目应该越来越少. 关于做错题本的建议: (1)分类别抄错题; (2)抄错题本身就是一次复习.用明显的颜色总结、归纳错误原因,以及得出的小结; (3)将题目抄在正页,在反面抄录答案,每一页在页边上开辟空白行,专供写错误原因、得出的小结以及复习的标记(日期、第几次)等用. 3.平时要经常准备“备忘录”.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范本 【范文一: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

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突破--第三套(共五套)

选择题突破—专项训练(三) 训练重点: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实际问题 1.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 空心透明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60”造型。两个“0”字型的半径均为R 。让一质量为m 、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光滑小从入口A 处射入,依次经过图中的B 、C 、D 三点,最后从E 点飞出。已知BC 是“0”字型的一条直径,D 点是该造型最左侧的一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不 计一切阻力,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在B 、C 、D 三点中,距A 点位移最大的是B 点,路程最大的是D 点 B.若小球在C 点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则在B 点小球对管壁的压力大小为6mg C.在B 、C 、D 三点中,瞬时速率最大的是D 点,最小的是C 点 D.小球从E 点飞出后将做匀变速运动 2.静止在地面上的一小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与位移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0~s 1,过程的图线是曲线,s 1~s 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关于物体上升过程(不计空气阻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s 1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拉力是变力,且不断减小 B .s 1~s 2过程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0~s 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反向增大,最后 保持不变且等于重力加速度 3.如图所示,重1 0N 的滑块在倾角为30 o 的斜面上,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开始压缩轻弹簧,到c 点时达到最大速度,到d 点(图中未画出)开始弹回,返回b 点离开弹簧,恰能再回到口点.若bc=0.1 m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8J ,则 A .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N /m B .从d 到c 滑块克服重力做功8J C .滑块动能的最大值为8J D .从d 到c 弹簧的弹力做功8J 4.DIS 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组成的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DIS 系统研究电梯的运动规律,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的测量挂钩向下,在挂钩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kg 的钩码.在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的过程中,计算机屏上显示如图所示的图象, 则 (g 取10m /s 2) ( ) A .t 1到t 2时间内,电梯匀速上升 B .t 2到t 3时间内,电梯处于静止状态 C .t 3到t 4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D .t 1到t 2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m /S 2 8.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少 B .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 .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 D .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 高考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高考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考查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的高中物理学习思想.每年各地的高考题为了避免雷同而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又总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可粗略地总结如下: (1)选择题中一般都包含3~4道关于振动与波、原子物理、光学、热学的试题. (2)实验题以考查电路、电学测量为主,两道实验小题中出一道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题的可能性较大. (3)试卷中下列常见的物理模型出现的概率较大: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包含子弹射入)、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天体问题(圆周运动)、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问题、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 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中,有些问题在高考中变化较大,或者在前面专题中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论述和例举.斜面问题、叠加体模型、含弹簧的连接体模型等在高考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本专题就这几类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和强化训练;传送带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而且解题思路独特,本专题也略加论述. 热点、重点、难点 一、斜面问题 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 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 图9-1甲 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 (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 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 图9-1乙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 图9-2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高三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力的合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力的合成,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几种力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思想,研究多个力的合成方法,是对前几节内容的深化。 本节重点介绍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实际这是所有矢量运算的共同工具,为学习其他矢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今后牛顿运动定律、平衡问题、动量与能量问题的理解和应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这节课承前启后,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让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等效的角度进行力的替代.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一、重点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二、难点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重、难点突破方法——教法简介 本堂课的重、难点为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为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就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规律获得的过程。 因此,本堂课在学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归纳法——通过重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究、归纳总结。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验归纳法的步骤如下。这样设计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本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手段。 本堂课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思维。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采用六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六个步骤。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安排两个同学共提一桶水,再请全班力气的同学来提这一桶水,游戏虽简单,但能迅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用图片引导学生通过作用效果相同得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由此引出——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展示合力与分力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强调等效替代法。举例说明等效替代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50)

第1节光的干涉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 2.要使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两光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y=l d λ,可利用λ= d l Δy测定 光的波长。 4.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叫薄膜干涉。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实验现象 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y=l dλ,式中的d表示两缝间距,l表示两缝到光屏的距离,λ为光波的波长。 2.实验结论 证明光是一种波。 3.光的相干条件 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原理透析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发生干涉。 (3)双缝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 上,又照到双缝S 1、S 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2.光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发生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总是同时过最高点、最低点、平衡位置;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1)亮条纹的条件:光屏上某点P 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 即|PS 1-PS 2|=kλ=2k ·λ2 (k =0,1,2,3,…) (2)暗条纹的条件:光屏上某点P 到两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即|PS 1-PS 2|=(2k +1)λ2 (k =0,1,2,3,…) 3.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 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如图所示中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纹(或暗纹)间 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 央条纹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①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②两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特别提醒] (1)双缝干涉实验的双缝必须很窄,且双缝间的距离必须很小。 (2)双缝干涉中,双缝的作用主要就是用双缝获得相干光源。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篇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3篇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高三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和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心得一: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又即将过去。本学期我执教高三1班物理课和高三4个班的物理综合课,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试卷、讲评试卷,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了以后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完成教学进度。 二、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物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较灵活。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商讨综合科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知识点和练习。二是针对物理课上的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制定和及时调整对策,强调统一行动。另外,到外校取经,借鉴外校老师的经验,听取他们对高考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效果明显。三是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学习他们的教学思路,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三、对尖子生时时关注,不断鼓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微笑。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远离学习上的困扰,轻松迎战高考。 五、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握各部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物理学科知识主要分力、电、光、热、原子物理五大部分。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高考物理-计算题专题突破

计算题专题突破 计算题题型练3-4 1.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和t2=0.005 s时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 (1)设周期大于(t2-t1),求波速; (2)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 000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当波传播时间小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当波传播时间大于周期时,波沿传播方向前进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这时从波形的变化上看出的传播距离加上n个波长才是波实际传播的距离. (1)因Δt=t2-t1T,所以波传播的距离大于一个波长,在0.005 s内传播的距离为 Δx=vΔt=6 000×0.005 m=30 m. 而Δx λ= 30 m 8 m=3 3 4,即Δx=3λ+ 3 4λ.

因此可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答案:(1)波向右传播时v=400 m/s;波向左传播时v=1 200 m/s(2)x轴负方向 2. (厦门一中高三检测)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2.0 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 (1)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 (2)求玻璃砖的厚度d. 解析:(1)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