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井冈山斗争史(新版)

井冈山斗争史(新版)

井冈山斗争史(新版)
井冈山斗争史(新版)

第一史实

井冈山斗争史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同志在这个地方闹革命的时间,只有一年零三个月。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前往赣南领地,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的革命家,究竟在井冈山解决了几个什么问题,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千里南巡,重回井冈山,在井冈山视察完工作以后,挥笔题下了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山。天下第一山,并不是指山的海拔高度,华山、泰山、恒山都比井冈山高。天下第一山,指的是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井冈山斗争建立了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范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共历史上,特别是在二战时期,我们党宣传的时候是两山一土:大别山,井冈山,红土。这三块革命根据地中,井冈山是最为成功的。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前无古人,没有任何的经验的情况下,经过一年多的苦苦经营,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之燎原于全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盏明灯,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到今天为止,已经整整走过85周年。在这85年里,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井冈山开始,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两次飞跃井冈山占了一次。1927年9月底,全党都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打南昌、武汉、广州、长沙,几乎都遭到了失败。惟独毛泽东同志独辟蹊径,主动放弃进攻城市的计划,把队伍适时地带到偏僻落后的井冈山,在这个地方成功

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2002年4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把这条道路概括为井冈山道路。毛泽东开辟的这条道路,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有一定的思想理论方面的基础。

第一次国内革命遭到失败以后,全国一片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流成了河。仅在1927年到1928年这一年中,国民党整整杀害了31万人,共产党员近6万人就被国民党杀害了2万6千多人。到1928上半年,全国的党员由不到6万人锐减至只剩下7千人。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究竟该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党内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干部,都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惟独毛泽东同志最伟大,党内没有任何人可以与毛泽东相比。1927年8月1日,党在江西省省城南昌举行了八一起义,从政治上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组织,开始在全国实行武装反抗的时期。但是南昌起义,毕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很快就遭到了失败。从第一枪打响到1930年年底,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暴动不下200起,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失败。失败的原因也就在于党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犯指导方针上的错误,例如照搬照抄地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中国上。中国国情跟苏联国情截然相反。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特别是王明,读了几本马列著作,就自以为是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哪一章哪一节哪一段,他都能背出来,俄语非常好,可是引导中国革命一窍不通。他派了“28个半布尔什维克”到全国各地去指导革命。最后以瑞金为中央的政府,中央的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前夕,江西赣州的于都县、兴国县、瑞金县有十万人参加了红军,一年之内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的时候,每一里地都牺牲了我们江西赣州的军人。

全国有三个将军县,湖北的红安、安徽的金寨,江西的兴国。兴国一个县,出了2位上将、5位中将和47位少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政治部直属政治处主任余秋里同志在湘赣苏区反“围

剿”中手臂负伤,成为独臂将军。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为中国的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南昌起义后,红军被国民党围追,被迫南下到广东。为什么到广东去呢?首先,广东是第一次国民革命战争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到广东去就是想唤起民众,举行第二次北伐,讨伐国民党发动派。其次,广东沿海,能够得到苏联红军海上的军事支持。

共产党紧急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领导的临时政治局。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发表了一个著名论断,叫做枪杆子里出政权,也就是在这个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上山的思想。能够上山的上山,能够下湖的下湖。上山与绿林土匪打交道,上山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割据。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最高学历也就是湖南师范的中专生,这一辈子也没有出国留学。直到1950年才去了苏联,与斯大林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不像有些人头上光环闪闪,可是指导中国革命却是一窍不通。毛泽东也有出国的机会,1919年在北京勤工俭学的时候,他也可以到国外去。但是毛泽东婉言谢绝了出国的机会,主动留在国内专心研究中国革命。毛泽东写了两篇具有典型意义的革命著作,一篇是《中国各阶级分析》,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也就是提出了团结谁、依靠谁、打击谁。并在广州、在武汉举办了多次农民运动讲习,为中国的革命培养了大批的骨干。

毛泽东对中国的国情非常熟悉,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政治上没有民主,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地大物博,土地辽阔,东方不亮有西方,黑了南方有北方,国民党只能控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以及交通枢纽,其余的偏僻落后的农村管不了。红军就到农村去,到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地方去。在党的领导下,红军壮大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依靠群众,最后以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沿着井冈山这条道路整整奋斗了22年,直到1949年3月在河北省西柏坡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全会上,毛泽东庄严的宣布井冈山这条道路结束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由农村开始转向城市。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就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去重温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

必”,告戒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执政。现在改革开放了,共产党人始终要牢记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革命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对于指导我们的现实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30年5月,在江西,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是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提出来的。毛泽东在这本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三个著名观点,一,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脱离调查研究就会犯错误,不是右倾机会主义就是左倾盲动主义。大跃进的教训、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最近光明日报社发表长篇论述,一万年以后还要调查研究。第二,反对本本主义。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有理论指导,否则我们的党不会发展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是本本主义,只会读几本马列主义著作不能解决问题,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采取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第三,要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同志,熟悉中国国情。毛泽东在第三点突出强调了两个问题,第一,要依靠中国同志。并不是像李德这样的德国人,连中国话都不会,只知道按照理论指挥,把欧洲战场上的战术全部搬到中国战争中去。人家的碉堡全部是钢筋水泥,而我们的碉堡全部是干打垒。一个炮弹下来,整个红军都掩埋在下面。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我们党领导了13块根据地,有30万红军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剩下不到一万人。中央红军到江西省,1934年10月16日到18日三天的时间,跨过江西赣南,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五道封锁线。湘江之战下来,中央红军就死了五万人,只剩下三万人,特别是守在湘江边上的红五军团的34师为了中央军团安全过江而全军覆没。到达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张国焘握着周恩来的手问:“恩来同志,中央红军大概还剩多少人?”周恩来同志回答非常巧妙,他说大概还有三万人,实际上只剩下八千多人。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有八万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吞掉中央红军。

中国国情和苏联完全相反。苏联90%的人口全部在城市,一个暴动全国起义就可以起来。可是在中国不行,中国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的革命,毛泽东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就是土地革命。土地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不解决好农民的问题,中国革命不会胜利。包括现在的改革开放也是这样,如果北京、天津、广州、上海都富了,但是农村不富,改革开放注定还是要失败。因为中国的革命,中国的建设始终离不开农民。战争年代80%的人在农村,现在改革开放了农业人口还占到60%以上,国家提出要发展小城市。今年1月,锦涛同志视察延安干部学院,明确指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只停留在省一级,一定要扩大到县一级,中共中央组织根据总书记指示,立即组织5300多位县长县委书记到井冈山来学习。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民的力量。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身披斗笠,脚穿草鞋,走遍了罗霄山脉的山山水水,调查研究。经过调查,了解到边界各省的土地80%全部在地主手里,农民只占20%的土地,这种极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实行土地改革。1928年5月,土地在整个根据地上进行分配。就在这一年,在井冈山上的当地老表每个人都分了3亩土地,600斤种子,井冈山上的农民最早喊出了“共产党万岁”。老百姓说的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并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农民最讲究实际,你解决了他的土地,他就拥护你,送粮,送鞋,送子参军。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取这个天下,就是因为争取到民众。去年先进性教育,我到16个省讲课。先进性教育要达到四个目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锦涛同志说先进性教育重在实效,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想想毛主席和朱德在井冈山是怎么争取民众的,怎么做群众工作的,这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中国工农红军党政军建设的纪律非常好。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于上海,井冈山斗争发生在1927到28年,全国的武装斗争最早发生在这里。那时党只有7到8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把这个党来建设好,

是摆在毛泽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是旗帜,党是火车头,党是领导核心,井冈山斗争,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始终离不开无产阶级的政党。脱离了政党,我们就是一盘散沙。先进性的教育,我第一站就到了青海省,我在那里讲的了一堂课,然后去青海湖看了一下,几十公里的高速公路都是沙。回顾中国的近代史,天津就是最好的缩影,整个中华民族受奴役受压迫。我们国家56个民族,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人口,如果没有个这样的政党,就是一盘散沙。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指明了正确路线,我们党的方针路线靠政策实现,政策的来源就是正确的调查研究。经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对敌斗争政策,瓦解敌人政策,优待俘虏政策,保护中小商人的政策,土地政策,经济政策等等。有了好的政策,就必须靠人去贯彻实施。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要靠干部贯彻。

改革开放中出现很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圈地运动问题等等。安徽两个作家写的《中国农民调查》,看了让我们会触目惊心,阜阳的党支部书记,公安派出所书记,村长都变成了恶棍,在当地迫害了多少农民。2001年,江西丰城市、永新市也曾发生过在几个乡镇的农民反抗。去年5月22号,泰和县一万多民众把整个京九铁路堵了7个多小时,国家铁道部直接的经济损失3个多亿。去年,河北的定州市,300多人被雇人打死致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可是干部执行的时候出错了。国家干部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国家下了这么大的力气,从去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在党内大规模地让干部来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干部的素质。

在井冈山上的斗争时期,秋收起义有5千多人马,到了三湾改编,就只剩下700多人。师长叛变了,团长叛变了,营长叛变了,一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成建制地叛变。到1928年冬天,红军遭到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红军里就有一部分人右倾悲观主义,怀疑井冈山这个山沟里面究竟能不能出马列主义,井冈山的红旗究竟能不能插上。这就是理想信念的问题,是意志问题。不回答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中国革命就很难成功。8年以后,毛泽东率领中国红军到

达陕北,给红军大学反复讲井冈山斗争。毛泽东只是个中专生,在井冈山调动所有的理论知识,科学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阐明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革命的高潮即将到来。

中国共产党整整在农村奋斗了22年。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党是农民成分的党,我们的军队是农民的军队。毛泽东回答了这个问题,如何把农民阶级改成无产阶级。毛泽东在井冈山响亮地提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基本原理教育全党,提出了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建设,特别是侧重思想上加强建设,这是毛泽东建党的一大创举。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讲党的建设,都要从井冈山开始讲起,从毛泽东开始讲起。小平说过,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最完备的是列宁同志,把列宁的建党学术发展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称毛泽东为山沟里面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就在这个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建设中,建设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举办党内训练班,吸收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清除腐败分子,纯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就在井冈山上,叫“洗党运动”。

毛泽东同志在党建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军队的建设。南昌起义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但不要忘记人民的军队建设是从井冈山开始。南昌起义打出的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直到秋收起义,才正式打出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旗帜。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指挥权,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现在我们党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源头都在井冈山。所谓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三湾改编时的支部建设,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整个全军都在党的领导下,并且连以上有党代表。怎么做好党支部书记,怎么做好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都有可操作章法。团结出智慧,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在井冈山是如此的团结,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山都拿下了。

井冈山斗争,中国的革命历程,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不团结的情形,两军会师,南昌起义部队28团,武器装备非

常好和秋收起义部队31团之间发生了矛盾,朱德同志及时和毛泽东沟通。1928年底,毛泽东采取措施,将28团的营团党代表全部调到31团,31团的营团党代表到28团,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最早的干部交流,并且诞生了以毛泽东为代表,包括陈毅、罗荣桓、何长工等一大批优秀的党代表。他们冲锋在前,享受在后。所谓冲锋在前,打起仗来,团代表必须与团长共同作战,走在前面。所谓享受在后,发伙食从来不和士兵争,即使没有了伙食也要饿着肚子继续战斗。红军之所以打胜仗,就是因为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地位。入党不仅要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入党。党员就要走在前,既然加入了党组织就要有献身精神。

毛泽东同志探索出一整套成功的思想理论,第一政治教育,第二严明纪律,第三抓住基层,第四,身先士卒。小平同志还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大意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几十年,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的第一是理想信念,第二是纪律。共产党员要讲纪律,革命军队更要讲纪律。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力量,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怎么打胜仗。毛泽东在井冈山上说道,李自成这样的农民武装都讲纪律,何况我们。我们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更要讲纪律。红军必需要做群众工作,必须要做争取民众的工作。毛泽东提出了红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还提出了红军最早的游击战略战术,16字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中国工农红军诱敌深入等一系列的对敌原则,都是在井冈山上产生的。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毛主席就在这里提出了一整套的思想理论,包括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土地革命等等,为我们党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斗争的奋斗就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称井冈山为中国的革命的摇篮,当之无愧。1955年,我军在人民大会堂授衔的时候,十大元帅从这里走出去五位,十个大将有三个,57个上将有三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中将、少将,所以井冈山也是中国的人民军队的摇篮。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井冈山精神的继续和传承。井冈山精神博大精深,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用6句话24个字高度概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精髓所在就是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归根结底,是要讲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和想法,是一种价值取向。一个党,一个民族,一支军队,一个企业,都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就是一盘散沙。我在北京,采访了许多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高级干部和国家的领导人,他们几乎一致地跟我说当年就是抱着坚定的信念,拿着一杆枪,跟着毛主席、朱德来到井冈山。全国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现在还健在的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肖克上将,今年整整99岁,另一个是陈正人同志,解放后的第一任中共江西省省委委书记,曾在北京担任第八机械部部长。理想信念并不是凭空想象。

首先说毛泽东。毛泽东在井冈山上突出的一大贡献就是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都遭到了局部失败。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瞿秋白两度挽留毛泽东,希望毛泽东能够留在中央工作。但是毛泽东婉言谢绝。毛泽东认为不应该住在洋房里,而应该到革命的第一线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通过瞿秋白,发表在党的理论刊物上。瞿秋白满怀激情地在序言中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农民运动的王”。会后毛泽东同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了湖南,领导整个湖南的农民运动。毛泽东风尘仆仆地从武汉到湖南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的精神,讨论整个秋收暴动。9月9日,他领到了湘赣边界数县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回家与杨开慧做了短暂的告别,就匆匆忙忙地告别了妻儿,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这一走就成了和妻子杨开慧、儿子毛岸英永久的诀别。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舍弃了温暖的家庭,只身来到湖南。

1989年9月,我在担任井冈山博物馆馆长的时候,曾经两度到访杨开慧的故居。在房梁的夹层里发现了杨开慧的手迹,这是党史中重大的发现。1928年10月,杨开慧写下了《偶遇》:天阴起溯(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已时。诗中虽有漏字,但是足以表达开慧烈士对毛泽东的一往情深。第一次反围剿的时期,毛泽东同志脚受伤,拄着拐杖在两个警卫员的搀扶下,走路还一瘸一拐的。1928年,夫妻俩天各一方,毛泽东的脚伤,杨开慧是怎么知道的呢?这里面有一个插曲,当年湘赣边界的特派员代表就是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同志。杨开明告诉杨开慧毛泽东脚受伤,于是才有了《偶遇》这首诗。1930年,朱毛在全国都很有名了,是中国武装斗争的一面旗帜,外国人把朱毛看成一个人。杨开慧作为毛泽东的夫人,她也知道国民党反动派绝对不会放过她,也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全国到处都是白色恐怖,她带着孩子能到哪里去?杨开慧烈士面对着国民党反动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她的遗嘱催人泪下,她写道:“别的东西我都不惦念,唯一使我惦念的就是这三个孩子。”作为一个女同志,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最使她撕心揪肺的就是这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马上就面临着国民党的追杀,简直就是生离死别。我们可以想象杨开慧烈士手握着毛笔坐在油灯下写遗嘱,泪水早已浸透了她的眼眶,她是做最后的交待了,所以这份遗嘱饱含了她心中的希望。她写道,这三个孩子只有寄托给他们的叔叔舅舅,希望他们能把这三个孩子抚养成人。杨开慧含辛茹苦带着三个孩子一路颠沛流离,到达上海。当时毛泽东最小的儿子毛岸龙年仅三岁,病逝于上海。遗嘱中的“舅舅”指的就是杨开明。1929年,上海党中央非常想了解朱毛红军成功的经验,要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全国。杨开明去过井冈山,情况熟悉,就把他作为代表派到上海,在上海汇报完工作立即回去。不幸他在上海被捕,1929年被国民党押回湖南,1930年被国民党秘密杀害。杨开明同志就义非常悲壮,一路高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敌人的刺刀从他腰部捅进去,拔出来又从口腔捅进去,直到他咽气。杨开慧烈士

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牺牲了,还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希望她的弟弟将来能把三个小外甥抚养成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走在自己前面。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湖南长沙的识字岭上被湖南的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为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毛泽东同志一家献出了六口人的宝贵生命,就连毛泽东最心爱的儿子毛岸英都捐躯在朝鲜战场上。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领袖人物,对子女要求何等之严,中国共产党中还有谁能与毛泽东比。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大批名人志士来到井冈山,他们和工人、农民不一样,他们是知识分子,家里有吃有穿,他们投身闹革命就是带着理想信念,就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留苏生、留法生、留德生,黄埔军校生、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大学、上海大学、青岛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中国华侨都参加了革命。他们带着坚定的信念,来到井冈山。现在的北山雕塑园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是三委委员,即前委委员、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的特委委员。20座雕塑中,我只提两个人,一个是张子清,湖南益阳人,一个是宛希先,湖北黄梅人。两个人,一个在军事上,一个在政治上最早辅佐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

张子清与妻子结婚不到半年,带着理想信念,舍弃自己的家,与毛泽东一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参加三湾改编。1928年4月,为了掩护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张子清率部在酃县接龙桥阻出敌人,战斗中,一个子弹把他脚踝的骨头都打坏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几度想把张子清送到长沙、上海,但是由于环境非常恶劣,送不出去,他就一直留在井冈山。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往赣南走,他走不了,只能留下来协助彭德怀继续井冈山的战斗。就在这一年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井冈山,井冈山还奇迹般地连续下了40多天大雪,张子清又转移到小井龙潭红军洞养伤,就在这个洞里面坚持到敌人撤退。伤口已经肿得碗口大了,后来被迫转移到江西省永新县养伤。对于他的死我们一概不知,只知道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师长在军事上辅佐毛泽东打天下,没有他的任何图片资料,也没有他任何的文字资料。天公作美,1979年,郭辉(音)同志来到井冈山,一边走一边流泪,走到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伤病员

集体殉难的地方,老人家就控制不住了。原来,这位老人家和张子清都是湖南益阳人。张子清弥留之际,告诉郭辉一定要设法活下去,回到家乡告诉妻子吴雪梅(音)“自清这一辈子都对不起她,希望她好自为之”。张子清就牺牲在东华山,年仅28岁。张子清临终前也没有想到,他还有一个遗腹子,叫张自立。吴雪梅一直不相信张子清牺牲了,母女两相依为命。吴雪梅1927年9月把自己的丈夫交给了井冈山,交给了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一直到1950年整整等了23年。在得到张子清牺牲的消息以后,老人家万念俱灰,一切幻想都化为泡影,大病一场。直到1978年,我们才意外发现张子清还有后代,张自立,长江水利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她没有沾父亲任何光,完全靠自己的本事考大学,把母亲从湖南乡下接到北京。

毛泽东,一代领袖人物,张子清,红军高级将领。这两个人物,尤其他们的家人都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叫井冈山精神。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最终落脚是无私奉献。当我们举起右手,在庄重的党旗面前宣誓的时候,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举例

例子一:曾志

如果没有人引导,人们很难找到曾志的墓地。

在井冈山市茨坪镇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一个小山丘上,一块普通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矮小的墓碑平平常常,让你很难与其主人的传奇人生联系起来。

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告诉我们,上井冈山时,曾志只有17岁,已经是经过湖南衡阳农运讲习所严格军训且硕果仅存的女学员,担任过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

曾志有过3次婚姻,3任丈夫都是革命者――第一任丈夫夏明震是著名烈士夏明翰的弟弟,第二任丈夫蔡协民是井冈山斗争前期主要领导人,第三位丈夫是后来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陶铸。土地革命期间,夏明震和蔡协民先后英勇牺牲。

1928年11月,曾志在井冈山产下一名男婴。但因为革命工作,她不得不将出生才26天的孩子送人。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亲生骨肉。费尽周折,终于在1952年找到了儿子石来发。可是曾志把儿子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让他重新回井冈山当农民。她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了,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1937年9月,曾志同志先后任湖北临时省委妇委书记、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党支部书记兼教员。1938年10月,任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12月,赴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秋,任中央妇委秘书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志同志先后任沈阳市委委员,铁西区委书记,辽吉省委委员,辽吉一地委副书记、五地委副书记,沈阳市委常委、职工部部长,沈阳市工会、妇联筹备处主任。

1949年5月后,曾志同志先后任武汉市军管会物资接管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局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志同志和陶铸同志一起与“四人帮”及其同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77年12月,曾志同志恢复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组织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使大批老干部和科技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党的十二大上,曾志同志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并任中顾委临时党委副书记。

1983年12月,曾志来到福建宁德市漳湾镇南埕村寻访战友,可是故人已西去,她无限惋惜哀痛。

曾志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候补代表,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十五大特邀代表;她还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3年,曾志出席闽东苏维埃政府建立60周年纪念活动。

曾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6月21日21时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曾志留下遗嘱把省吃俭用节省的6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希望工程”。原本可以在北京八宝山安息的曾志同志,却选择了安静地回归井冈山。生前,她特别给党中央写信,在《留言——生命熄灭的交代》中,她极力要求身后事简朴、简单办理,并让女儿陶斯亮将其骨灰撒在井冈山。中组部根据曾志同志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送别活动。遗体于1998年6月26日在北京火化,骨灰撒在井冈山上。

曾志同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依然毫不动摇。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宜章、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了联系。延安整风时,她被诬陷为“怕死鬼”受到审查,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直到甄别平反。“文革”中丈夫陶铸蒙冤被迫害致死,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粉碎“四人帮”后,她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积极投入拨乱反正的斗争,为落实干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她的女儿陶斯亮和石来发遵照母亲生前嘱托,将其骨灰安葬在一处小山坡上。距曾志墓400米之外,便是当年她工作战斗过的红军医院,以及惨遭敌人杀害的130多名战友的集体墓穴。

例子二:小井红军医院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当时条件虽然很差,药品奇缺,但医护工作者自力更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挽救了很多红军伤员的生命。“商丘工学院杯”京九晚报革命圣地行采访组在井冈山期间,冒着大雨参观了小井医院,感受当时血雨腥风下悲壮的救死扶伤工作。

小井红军医院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建于1928年,最初名为“红光医院”,是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走进景区的大门,可看到医院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里面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名伤员。从医院一间间展览室走过,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仿佛又清晰呈现在眼前。

看了展览资料,我们才知道,当时医院条件差到了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地步。没有手术刀,医生们就用盐水泡过的剃头刀甚至切菜刀当手术刀使用,用小锯齿的木锯当做骨锯来给伤员们做手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点消炎的药水都没有了,就用食盐水,甚至用石灰水给伤员消炎。红军师长张子清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负了重伤,住在小井医院期间,医务人员每天发给他一小包食盐洗伤口,可张师长每天只是用茶水洗一洗伤口,而把那一包包盐都藏在铺底下。在1928年年底,根据地食盐已完全断绝,伤员们已没有一点食盐用的时候,他把所藏的一包包食盐都捐给那些急需食盐洗伤口的重伤员使用,而他自己的伤口因没有很好消炎而感染溃烂,最后在井冈山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据红色教育学院李老师介绍,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天夜里,敌军由冈宁县斜源村一游民带路绕道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手。敌军对我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

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英勇就义,医院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在小井医院大门里侧有一组浮雕《碧血丹心》,表现的就是这个悲壮的故事。

1967年,井冈山人民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还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了烈士墓和烈士碑。如今数十年风雨飘过,小井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述说着曾经的血雨腥风,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例子3:袁文才、王佐的故事

提到井冈山必须提到两个人,那就是袁文才和王佐。

袁文才与王佐,1898年10月和5月分别出生于井冈山下的宁冈县马源坑村和遂川县下庄村的两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中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由于不愿接受当地豪绅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他带领群众与当地劣绅谢冠南作斗争,被官府通缉,家中房屋被烧,母亲被杀,新婚妻子被霸占。走投无路的他于1923年参加了当地绿林首领胡亚春的“马刀队”。由于袁文才的聪明才干,他很快就当上了“马刀队”的首领。1924年,袁文才率“马刀队”攻进宁冈县城,将县衙付之一炬。江西省政府派官兵一营分路“进剿”,袁文才凭借熟悉的地形,巧妙周旋,“进剿”之敌疲于奔命,无功而返。袁文才和“马刀队”于是在湘赣边山区声名大振。

王佐幼年丧父,家里很穷,家中仅有的一块山林也被土豪劣绅强占,童年时的王佐靠给地主放牛和伐木烧炭维持生计。15岁时改学裁缝,学艺过程中,又投靠了当地有名的拳师王冬文,练就一身武艺。1923年,王佐加入井冈山的绿林头目朱聋子的队伍,打仗勇敢,深得朱聋子的喜爱。1924年,王佐脱离了朱聋子队伍,开始发展自己队伍,筹款买枪、招兵买马,以“劫富济贫,除暴安民”为口号。队伍分别在井冈山的南岭嶂和金狮面几座大山中安营扎寨,永新、遂川边陲一带的大小山村均在王佐的控制之下。王佐便成了井冈山上名副其实的山大王。遂川豪绅多次勾结官兵进山'进剿',都未能把王佐剿灭。1925年,王佐队伍发生内讧,

遂投奔袁文才。袁文才帮王佐铲除了异己,重新巩固了队伍。袁文才与王佐系同年生人,两人慕名已久,志同道合,又都是客籍人,遂结拜为"老庚"'(即同年出生的结拜兄弟)。从此,袁、王两人各竖一帜,双雄并立。袁文才在山下的茅坪,王佐在山上的大小五井,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成为湘赣边界威名赫赫的地方首领。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遭重挫后,因为他早就听说在井冈山地区有我党领导的农民武装,遂决定率领起义军余部向井冈山地区转移。9月30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了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毛泽东率部到达三湾的当天,就派人给袁送去了一封信,表示愿与袁、王二人合作,共同建立红色根据地。10月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古城,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井冈山立足和对袁文才、王佐这两支农民自卫军采取团结合作的方针,排除了某些人想把袁、王部队吃掉的主张。毛泽东说道:"他们是绿林军,我们是草头王,大家可以合为一家嘛!有机会我要去拜拜山。

当时,在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农民武装,袁文才部驻茅坪,王佐部驻茨萍和大小五井,两人虽早年就参加绿林组织,但大革命时期都受过革命风暴的洗礼。在宁冈茨坪的袁文才得知消息后,心中大为惶惑。他虽然是一名中共党员,但面对大革命失败后基层组织的无序状况,对于毛泽东以及那部分武装,心中也没了底。

??? 袁文才接信后,立即召集部众商议。他的文书陈慕平因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听过毛泽东的课,并介绍说毛泽东与彭湃并称为共产党人中的两大“农运王”,有见地、有思想,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袁文才对此也略知一二,但他们对毛泽东领导的这支工农革命军了解不多,担心这支比他们力量大得多的队伍会不会火并山寨,夺取他们的地盘,所以,对毛泽东还是心存戒备。思来想去,他写了一封措辞婉转的回绝信: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

??? 信写好后,袁文才派陈慕平与宁冈县中共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一道赶往三湾。

毛泽东见信后不露声色,他热情地接待了两位来使,反复向他们说明了工农革命军的来意,希望袁文才能同工农革命军合作,共同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井冈山红色根据地。为表明诚意,毛泽东还将当时部队中最好的短枪拿出来,分别送给陈慕平、龙超清及随行人员各一支。陈慕平、龙超清返回茨坪,及时向袁文才详细汇报了此次相见的情况,并劝说袁文才与毛泽东合作。袁文才将信将疑,表示愿意合作,但仍存些许戒备。1927年10月初,袁文才听说毛泽东要来回见他,心中还是感到不安,不知毛泽东带了多少人马,也不知结果如何,他立即将部队分散在茨坪步云山一带埋伏,以观动静。毛泽东只带了几个随员,骑马来到宁冈大仓村,远远看见袁文才带着几个人在村边迎接。见面后,袁文才把毛泽东请到一个吊楼上,亲自端茶,毛泽东说:文才同志不要客气,我们自己来吧。随后,毛泽东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形势和革命的发展前途,肯定了袁文才及其部队敢于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说明了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袁文才一看毛泽东这样大度,这样诚恳,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悄悄吩咐身边的人解除警戒。他他和毛泽东谈得非常投机,越说越近,毛泽东询问袁文才队伍还有多少枪,袁文才答到:60来条,还有的不好。毛泽东赞扬说:不错,保存了革命力量,但还要发展,农民自卫军也要慢慢扩大。这样吧我再给你些枪,你说个数,需要多少?袁文才一听要给他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他心想我现在缺的就是枪,但我要多少合适呢,要多了把人家要跑了,要少了就错过了机会,思来想去,干脆,我现在手中有六十条枪,既然毛泽东那么诚意,我就大着胆子再跟他要四十条,凑上一百条枪,不知他能否答应?结果他跟毛泽东一说,毛泽东哈哈大笑,这下可把他吓坏了,心想准是把人家给要跑了,毛泽东笑过之后说:水泊梁山有一百单八将好汉,我就给你一百零八条枪,明天派人到砻市来担,你看没怎样?毛泽东的话使袁文才深受感动,先前的疑虑顿时消除。他激动地说:毛委员,我保证一心一意跟你闹革命,你交代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好,队伍需要的粮食、款子和建立医院这些事,都包在我袁文才身上,我已经带来600块花边(大洋)给你

们用,请毛委员和队伍明天早早到茅坪。

会见后,袁文才回去立即召开群众大会,通报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布置了迎接毛泽东及工农革命军上茅坪的准备工作。翌日,袁文才派人领来毛泽东送的一百零八条长枪,又吸收了100多名青壮年农民加入自卫军,把部队合编为两个连,并邀请毛泽东派干部到他的部队里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

王佐在袁文才的影响和说服下也打消了疑虑。他于1927年10月下旬派出代表迎接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上山。24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抵达大井,王佐杀猪宰羊予以款待。毛泽东会见王佐后,赠给王佐70条枪,还有一些马鞍和手枪套等物品,王佐也回赠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作为军粮。10月27日,王佐邀请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并通过打土豪的途径,筹集了一大笔资金和财物,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经费不足的问题。工农革命军和袁文才、王佐部队的关系一天天密切起来了。不久,王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袁文才所在的第2团被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仍任团长。他率部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城、龙源口、黄洋界等战斗,曾当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1929年1月,为了突破敌人的会剿和解决红军的给养问题,红4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等率领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时任红4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他返回井冈山,组织地方武装,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2月,袁文才在永新县被错杀。毛泽东知道消息后,心情十分沉重,指出杀袁文才杀错了、要平反。

▲▲▲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年底赴

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后,在洞庭湖西区建立党团组织,办教育,开展农民运动。亲自创办了新华中学,任学校董事委员会主任,不久被选为华容县学务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共华(容)南(县)地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任洞庭湖西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任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党代表,湘赣边特委委员。1929年任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第三十二团党代表,红五军第五纵队政治委员。1930年4月,任红八军军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委员。1933年冬,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春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调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粤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长征开始后,任中央军委教导师政治委员,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遵义会议后,任红九军团政治委员。1937年10月,任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1938年后,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大队大队长,“抗大”总校教育长、副校长。1946年到吉林通化,创办东北军政大学,任副校长、代校长。1947年秋,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军工部部长,不久兼任军械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1952年8月后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1975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三体会:

十月的井冈山,层林尽然,万山苍翠。市委组织部组织党校19期市直科长班全体学员到革命摇篮井冈山参观学习活动。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

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参考材料3】 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1927年8月——1930年2月) 1927年8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1927年9月 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出发,开始沿湘赣边界向南转移。 22日,工农革命军在萍乡芦溪遭敌袭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 25日,工农革命军攻占莲花县城。 29日,工农革命军到永新的三湾进行改编。 1927年10月 3日,前委在宁冈古城召开会议,讨论开展游击战争和团结、改造袁文才和王佐部队的问题。 7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茅坪建立了留守处和医院。 中旬,毛泽东在酃县水口派两连部队进攻茶陵,亲自率主力部队继续南进。 22日,工农革命军在遂川大汾遭敌袭击,三营到桂东活动,毛泽东带领其他部队转向井冈山。 24日,毛泽东在荆竹山首次宣布人民军队“三大纪律”。 2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茨坪。 1927年11月 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谭震林任主席。 1927年12月 下旬,毛泽东在宁冈砻市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 1928年1月 12日,湘南暴动爆发。 24日,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25日,毛泽东首次在遂川宣布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 1928年2月 上旬,袁文才、王佐部在大陇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 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 1928年3月 上旬,湘南特委代表到井冈山,取消前委,将工农革命军拉往湘南,致使边界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 1928年4月 月初,朱德、陈毅带领湘南暴动部队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 1928年5月 4日,在宁冈砻市召开两军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红四军)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 下旬,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茅坪苍边村成立。 本月,产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 1928年6月 23日,红四军取得龙源口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次“会剿”。 30日,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县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不去湘南。 1928年7月 中旬,红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被拉往湘南,导致“八月失败”。 22日,平江起义爆发。 24日,红军大队与范石生部战于郴州,先胜后败。 1928年8月 23日,毛泽东率部与红军大队在桂东会合,决定回井冈山。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二)

“我是伙夫头” 红四军军长朱德当年在井冈山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绰号“伙夫头”。说起这个绰号,还有一段惊险的故事。 1927年11月,朱德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2000余人,由从广东潮汕一带千里转战,来到了江西南部上堡村休整。 由于沿途连续作战,将士们都已是疲惫不堪,而眼下隆冬将至,同志们身上穿的单衣单裤却得不到及时的更换,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薪饷弹药没有着落,损坏了的枪支也得不到修理。 面对这种现状,朱德心急如焚。他多次与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等人商量对策,但一下子却难于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如果部队的给养不能尽快得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将士们的情绪,还直接关系到这支起义军的存亡。如何保存这支来之不易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了朱德等军部领导日思夜想的一大难题。 一天有侦察兵来报,说是被蒋介石排挤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及其所部的三个师长张浩、曾曰唯、赵超率部驻扎在湘南、粤北一带,由于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心里正憋着一肚子窝囊气呢。朱德一听到范石生三个字,早年在云南的生活情景立即浮上了脑海。原来,范石生和张浩等人都是他在云南讲武堂的同学,现在既然他们遭到排挤,何不前去和他叙叙同学旧谊?说不定可以得到一点他们的给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再不济也算是正规的“国民革命军”呀!而且还可趁此机会和他们建立反蒋统一战线。 主意打定,朱德立即修书一封,直寄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探问他能否联手拒蒋,共渡难关? 不出所料,半月之后,朱德果然收到了范石生的回信。信中邀请朱德到湖南汝城一叙。朱德看罢信后,心中大喜,他断定范石生本人同意联合之举,只是希望朱德亲自到汝城与师长曾曰唯谈判。 于是,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等人经过反复商议,为了表示诚意,决定按范石生的意见,由朱德亲自到汝城和曾曰唯面议大事,陈毅、王尔琢率部镇守上堡,待机而动。 第二天,朱德带着50名身强体壮、机智灵活的战士,日夜兼程,赶往汝城。 从江西的上堡去湖南的汝城,要经过湘赣两省的边陲地带。这里地处山区,群峰峻岭,山峦起伏,地势险要,道路艰难。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是匪祸连绵,盗贼横行,一个名叫胡凤璋的就带着一股人马在这一带打家劫舍,掠夺民财。 一天,朱德一行来到这山间的濠头圩,当时天色已晚,人疲马乏,朱德见此情景,决定在圩中歇息一晚,次日再行,以防不测。 投宿前,朱德向战士们交代说,万一发生意外,大家务必赶到南山脚下集合,以便占领制高点。随后,他与几名战士和衣睡在圩中祠堂内的厢房里,这厢房与伙房仅一墙之隔。几位战士因长途跋涉,实在困乏,一躺下便进入了梦乡。 午夜三更时分,突然间,祠堂外杀声骤起,火光冲天。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一) 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自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诞生了。这一伟大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产物;同时,这一伟大精神,不仅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更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还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精神武器。 二十四个深具分量的汉字高度浓缩概括了伟大的井冈 1 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仅仅二十四个汉字,却突显着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内涵。 其中,坚定信念,在革命时期,也即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共产党人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而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这让我们醒悟,革命要胜利,必须紧密联系群众而勇于胜利。实事求是的精神,则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我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伟大精神。在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同时,又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不断地付诸实际生活斗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充分体现了军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时,有了信念,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环境中艰苦奋斗,也要敢创新路,不断在实践中拓展和创新,有新路才有新发展。

在井冈山大学,红色更应重视,井冈山精神更应重视起来。当然,不仅仅井冈山大学要这样,身为井冈学子的我 2 们也同样应该把这一伟大的革命精神放在相当的高度,把这一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渗透身心。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共产党人,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重要课题;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井冈学子,是每一位井冈学子的使命。身为井冈山大学的学子,必须了解和熟悉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熟透理论,并把这一精神实现从理论到实际行动的升华;同时,以精神理论内涵为基,在实践中弘扬和发展井冈山精神,丰富并完善精神内涵,并以此提升自我涵养,致力成为优秀的井冈学子。井冈山斗争过去了,但井冈山精神是属于历史的同时,也是属于现时的,更是属于未来的。井冈山精神既然是伟大的,井冈学子自当勉励和骄傲着。 当今大学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活学习多样。相比于艰难困苦的革命时期,如今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学生是多么的幸福。这是我们学习环境的现实状况。但也正因为这种差别,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发展、弘扬以及传承也更有其相应的空间和潜力,而且更有其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更需要学习井冈山精神,结合历史和现时,在一个更有空间更有潜力的范围或深度上努力发扬传承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共同的红色使命。 3 时代在迅速前进,信息化突飞猛进,人们包括广大学子,面临着更多更广的选择和选择空间,但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以及怎样选择最合心意。在这选择的过程中,尤其会渗透一种精神的内涵或者说自我价值内容,以丰富并发展自我的世界,我们也因此而更会安心无悔。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共同需要的精神价值,更应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价值。我们也要学会在选择中渗透井冈山精神,让我们的选择有所坚定、懂得信念,理解艰苦、懂得奋斗,实事求是、懂得创新,懂得勇敢、相信胜利。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二) 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圣地井冈山,参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XX 年第十期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我已是三上井冈了,但前两次都是参观旅游、走马观花。唯有此次大为不同。学院充分利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通过现场体验式、激情式教学,再辅以生动的专题教学、音像教学、访谈式教学和原着研读、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引领我们研读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 4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早在井冈山斗争中,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成功地实践这一原则,效果斐然。 1.团结袁文才、王佐,立足井冈山 在毛泽东来井冈山之前,袁文才、王佐已经在这一带活动,是井冈山的“山大王”,他们所领导的武装组织,没有正式的名称,在人们的眼中被看做是一股土匪。而毛泽东要上井冈山,就必须与他们合作,建立统一战线。那怎么争取袁文才、王佐呢? 第一,以诚待人,取得袁文才的信任。袁文才出身较富,读过书,在大革命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参加过农代会。王佐是裁缝出身,和袁文才意气相投,后当了井冈山的绿林首领,与周围各地豪绅地主为敌,经常出去“吊羊”(就是抓一些有钱的富人来,迫使他们出钱来赎命),周围的地主富农都很痛恨王佐。袁、王两人中,袁的工作最为关键。毛泽东心中清楚,地方武装对外来力量是格外警惕的,不能盲目前进。于是,他以礼相待,先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争取他对引兵井冈山的支持。然而,袁文才是果断地用书信委婉拒绝了,他写道:“毛泽东、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江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接信后,毛泽东决定致病与袁文才见面。为了取得袁、王的信任,他没有带枪,带去的人也很少。袁文才见如此,一颗悬而未决的心放了下来,立即对毛泽东有了好感。毛泽东这样去,是冒着一定危险的,因为他对袁文才并没有多少了解。这次会见体现了毛泽东诚信待人,从而取得了袁文才的信任。 第二,以枪相送,支持袁文才、王佐武装的发展。毛泽东第一次与袁文才见面后,便决定赠送袁文才100支枪。这使袁文才认识到,毛泽东的到来非但不是吞并自已,反而帮肋自已发展。袁文才当即表示包下工农革命军的粮饷供应,并赠给银元1000块。在取得袁文才的信任后袁的态度对王佐也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8年2月,毛泽东将袁文才、王佐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任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为党代表。经过训练和改编,袁、王部队的性质有了根本的变化,提高了军事素质,部队的成分也逐渐起了变化,把一批年轻的农民吸收到部队里来了,把一些“老油子”送回到地方去安置。1928年春,王佐也加入了党组织。这样,两支原来被人称为土匪的地方武装,成为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观地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能够很快立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很快形成、巩固和发展与袁文才、王佐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团结小商小贩和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红色贸易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落,山高林深,比较偏僻,再加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得根据地内的商品流通很困难。为了防止商品流通堵塞,保障军民生活,确保根据地内的工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在土改中,照顾

井冈山斗争史知识竞赛试题

拿山中学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知识竞赛试题班级姓名 得分 评分标准:第1题——第11题每空2分,计76分; 第12题每空4分,计24分。 1.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爆发,首次打出 的旗帜。由于敌强我弱等原因,起义失败,部队向湘赣边界退却。9月29日率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后部队进行改编,史称“”。 2.1927年10月,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 3.1927年11月底,工农革命军攻克县城,成立了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任主席。 4.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向工家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 、。 5.1928年3月,,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4月,与两部在宁冈龙市会师。5月,召开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 (后改称为中国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任党代表, 全军共一万多人。 6.1928年5月,毛泽东、朱德等根据地领导人总结出“、、、”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即十六字诀。 7.1928年6月,红四军取得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次“会剿”。

8.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任军长,任党代表。12月,红五军与红四军在宁冈新城胜利会师。 9.1928年8月,红四军取得的胜利,击破了湘赣敌军的第二次“会剿”,毛泽东为此挥笔定下了《》的光辉诗篇。 10.1928年11月,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给中央的报告,报告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的思想,为“、”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1930年1月,毛泽东写作《》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12.井冈山精神可用24字概括为、、 、、、。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

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 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 “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那时候,2吊500文钱可以买100斤红薯。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6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现赔上6吊钱。——工农革命军。”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 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山应运而生了,那块当年毛泽东站过的、被当地群众称作“雷打石”的大石头,也因此而写进了党史军史中,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稍后不久,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又对工农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还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到乡下搞调查。他问老表:“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这么久了,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给老表们找麻烦啊?” 老表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工农革命军真是一支好队伍,自打我出娘胎,还没见过这样的好部队。历来兵匪一家,哪有军队处处为老表作想的事啊!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不过……”

评价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及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价井冈山时期的斗争及其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祥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影响和意义:冈山精神, 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井冈山的斗争时期用鲜血和生命培有起来的革命精神。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及在当代要利用井冈山精神为支柱,完成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弘扬是必需的,也是急迫的。 1.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革命实践、本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始终不 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 2.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长期 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关心群众疾苦。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时刻密切关心群众疾苦,及时反映群众的 要求. 4.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不是被动地在苦难中挣扎,或者消极地忍受苦难, 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革命斗争性和乐观的进取精神。 对大学生的启示:首先,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深刻牢记国家的基本国情,认清祖国的美好未来,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其次,面临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学校的建设中以及社会的建设中,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精神,为创建文明的赣院、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而努力。最后,井冈山精神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引了方向,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的最主要精神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正确看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冷静分析和估量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抢抓历史机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

井冈山革命斗争简史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片神奇的土地,养育了毛泽东、朱德等一代伟人。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道路狭窄,地形险峻。只有五条小路可以出入。在军事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影响湘、鄂、赣、粤四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后,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下面我们将井冈山斗争历史按时间顺序作一简要叙述。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经历了创立、巩固发展和坚持斗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9月至l928年2月) (一)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 1927年4月至7月,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相继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何走?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了确定全党在新形势下的斗争任务,根据共

产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检查党中央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制定新的路线;改组中央政治局。经过到会代表的一致努力,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派毛泽东和彭公达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月18日,湖南新省委召开工作会议,确定成立秋收起义领导机关枣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讨论制定了秋收起义的计划。省委会议后,毛泽东于9月初在安源召开军事会议,组织了秋收起义的武装力量,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下辖4个团,计5000余人。卢德铭任总指挥。9月8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布了《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要各地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 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发动。我军首先破坏武长和株萍铁路,切断敌人的交通运输。10日,分头向萍乡、礼陵、平江、浏阳等地进攻。第二团从安源出发,两次攻萍乡未成,西取老关,后攻克礼陵,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于敌强我弱,第二团经老关北上,攻克浏阳,在浏阳被围,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一、四两团向平浏进发,在攻打长寿街时〕,四团团长邱国轩率部叛变,勾结敌人,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毛泽东同志于1928年11月25日所著的《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更加了解了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具体情形,也更加懂得了创建革命根据地对于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所具有的重要性。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红军初始建立时的各种困难。包括经济问题、人力资源问题、军事素养问题、反水问题、内部矛盾和分歧的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问题不仅对于当时高速发展的红军来说是问题,对于任何一个高速发展的组织来说有些问题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这些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如何应对组织高速发展与相应资源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是毛泽东同志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作于1928 年11月25日。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现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在我们党所走过的70年奋斗历程中,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它所点燃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块奠基石,是恰如其分的。革命先辈们在井冈山斗争中所创建的不朽业绩永远彪炳于史册。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历尽艰险,百折不挠,最后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这样一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陈毅同志的这两句诗表达了革命先辈对后来人的殷切期望。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关键时刻的新的历史时期,重温井冈山斗争的光辉历史,学习井冈山斗争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和教育。众所周知,井冈山是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4至7月,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公开背叛孙中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课提纲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课提纲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概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以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革命气魄,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域范围。 2、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 井冈山的三大亮点: 1、开创了一条革命新路——井冈山道路; 2、培育了一个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 3、走出了一批开国元勋——中国的脊梁 二、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回顾 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个月,经历了创立、巩固、曲折发展和坚持斗争四个阶段: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10-1928年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 (1928.8-1928.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1-1930.2)。 (一)“逼上梁山”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历史过程。毛泽东能成功引兵井冈,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他的"上山"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上山"思想,渊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实现。 毛泽东所说的"上山",实质上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要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发展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山区去。 (二)毛泽东引兵井冈山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历史过程:路线----秋收起义→文家市退兵→芦溪折将→莲花“转向”→“三湾改编”→古城定策→大苍会见→茅坪安家→水口回师→大汾劫难→军至大井→进驻茨坪 (三)引兵井冈决策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为严重受挫的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一个落脚生息的大本营。 二是为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找到了一条宽广正确的新路子。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与启示 (一)、“‘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1、党的阶级基础改变; 2、浓厚的家族观念; 3、严重的地方主义; 4、激烈的土客籍矛盾; 5、右倾悲观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干扰; 6、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 1、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 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 “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那时候,2吊500文钱可以买100斤红薯。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6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现赔上6吊钱。——工农革命军。”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 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它是我们党和国家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众多研究中,关注点多放在凸显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上,而如何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研究鲜有涉及。分析在红色旅游中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深化对红色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并提高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诠释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众所周知,井冈山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实现它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功

能是实现价值的手段和前提,彰显教育功能不能代替价值实现,价值实现必须遵照它自己的规律。井冈山红色旅游现有开发模式着力点放在凸显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上,缺乏对教育价值实现的自觉思考。这是因为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是红色资源的属性,蕴藏在红色资源开发认识中;教育价值比教育功能更抽象,且价值实现是多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可见,如何认识红色旅游中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自觉把握价值实现过程,减少干扰因素,对提高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价值哲学业已形成了三种基本倾向的观点:一是以文德尔班为代表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二是以摩尔为代表的客观主义价值论;三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过程哲学价值论[ 1 ] (63页) 。过程哲学价值论不如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价值论的影

响大。主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客观价值论强调价值是一种实体。这两种价值论共同的缺点在于它们分别从主体或客体的一端来理解价值,割断 了主客体之间的联系。而在19世纪有人提出价值是关系范畴。1931年日本学者牧口常三郎在《价值哲学》一书中指出:“价值不是被评价的客体的概念,而是 一个客体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它是这种关系客体的一个象征。”[ 2 ] 我国学者袁贵仁指出:“所谓价值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 ]王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 客体相互作用中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客体对主体的效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1 ] ( 151页)因此,研究价值实现除了必须考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还要 考察同主客体联系的环境、手段和方式。价值必须在动态过程中来把握,具有层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

解读《井冈山的斗争》 一、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本文第一段“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以及后来中央苏区的建立,以至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最终形成和全国革命形势的重新高涨,根本上来说由于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这一点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总结到了。 应注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利用好敌人内部的矛盾,在缝隙中生存、发展,并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的时期和破裂的时期,割据地区对四围统治阶级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破裂时期,例如两湖在李宗仁唐生智战争时期,广东在张发奎李济深战争时期,我们的战略可以比较地冒进,用军事发展割据的地方可以比较地广大。”说的正是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而在反动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应采取“渐进式”的策略,

不可盲目出击。切忌分兵冒进,战术上应注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闪光点。此外,还应攻其薄弱,长期斗争,“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从而击败“数倍于我之敌”和扩大根据地。 在农村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根本途径。而广泛建立工农兵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武装群众则是在农村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部队分开行动时,则组织行动委员会指挥之。这时党的高级指导机关,是秋收起义时湖南省委任命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三月上旬,前委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改组为师委(何挺颖为书记),变成单管军中党的机关,对地方党不能过问。同时毛部又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调往湘南,遂使边界被敌占领者一个多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对自己的军事领导才能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的不满。 “八月失败”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要做好红军各级战士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自己战斗的意义,统一思想,顽强作战。 二、割据地区的现势 经过1928年4月以来的一系列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屡次击败了来犯之敌,把附近几个县都连在了一起,建立了各级革命政权。7、8月份湘赣之敌来犯,“白色恐怖布满城

井冈山斗争史知识竞赛试题

拿山中学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知识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得分 评分标准:第1题——第11题每空2分,计76分; 第12题每空4分,计24分。 1.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爆发,首次打出 的旗帜。由于敌强我弱等原因,起义失败,部队向湘赣边界退却。9月29日率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村,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后部队进行改编,史称“”。 2.1927年10月,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向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 3.1927年11月底,工农革命军攻克县城,成立了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任主席。 4.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向工家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 、。 5.1928年3月,,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分两路向井冈山转移。4月,与两部在宁冈龙市会师。5月,召开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 (后改称为中国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任党代表,

全军共一万多人。 6.1928年5月,毛泽东、朱德等根据地领导人总结出“、、、”的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即十六字诀。 7.1928年6月,红四军取得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次“会剿”。 8.1928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任军长,任党代表。12月,红五军与红四军在宁冈新城胜利会师。 9.1928年8月,红四军取得的胜利,击破了湘赣敌军的第二次“会剿”,毛泽东为此挥笔定下了《》的光辉诗篇。 10.1928年11月,毛泽东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给中央的报告,报告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的思想,为“、”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1930年1月,毛泽东写作《》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12.井冈山精神可用24字概括为、、 、、、。

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的斗争》的读后感 《井冈山的斗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第二部分重点报告了“割据地区的现势”,其中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六个方面进行了非常细致和翔实说明。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因此,中国的革命有了特别的“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的特点。毛泽东在动乱中一针见血地提出了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和利用好敌人内部的矛盾,在缝隙中生存、发展,并壮大人民的革命力量的定论。并且指明在农村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发展人民革命力量的根本途径。而广泛建立工农兵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武装群众则是在农村根据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才能和极富有预见性的眼光。 虽然毛泽东提出了极为正确的方针,但这个方针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贯彻。但是在八月失败后,毛泽东仍能理性地分析得失,并制定接下来的路线,这份气度和胸怀是毛泽东日后成为领袖人物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总的来说,“八月失败”的一个重要教训是要做好红军各级战士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了解自己战斗的意义,统一思想,顽强作战。 经过1928年4月以来的一系列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屡次击败了来犯之敌,把附近几个县都连在了一起,建立了各级革命政权。7、8月份湘赣之敌来犯,“白色恐怖布满城乡,党的组织和政权的组织大部塌台,富农和党内的投机分子纷纷反水”。经过下半年的几场战斗,粉碎了“敌人企图以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消灭我们的根据地”的图谋。但这份成功中仍然保留了不少问题,如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毛泽东概括性的提出了几点方案: 1、要发挥好民主主义在人民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发展好“赤卫队和工农暴动队”为代表的地方武装,善待敌军战俘,“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根据地各区县应加强修筑工事,从而更好地抵御敌人的进犯。 2、反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分裂,以及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高涨,是根据地建设和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益维持并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反动阶级的经济压迫是对根据地革命力量的重大威胁。土地路线政策的具体落实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中应考虑各方面因素。革命斗争所需各种经费,主要靠打土豪获取,而不是向农民征税。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课提纲完整版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 神讲课提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讲课提纲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概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以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革命气魄,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着称于世。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区域范围。 2、井冈山军事根据地。 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 井冈山的三大亮点: 1、开创了一条革命新路——井冈山道路; 2、培育了一个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 3、走出了一批开国元勋——中国的脊梁 二、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回顾 井冈山斗争从1927年10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个月,经历了创立、巩固、曲折发展和坚持斗争四个阶段:经历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1927年10-1928年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28年4月-7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 (一)“逼上梁山”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一环紧扣一环的历史过程。毛泽东能成功引兵井冈,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他的"上山"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毛泽东"上山"思想,渊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实现。 毛泽东所说的"上山",实质上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要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发展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山区去。 (二)毛泽东引兵井冈山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历史过程:路线----秋收起义→文家市退兵→芦溪折将→莲花“转向”→“三湾改编”→古城定策→大苍会见→茅坪安家→水口回师→大汾劫难→军至大井→进驻茨坪 (三)引兵井冈决策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为严重受挫的秋收起义部队找到了一个落脚生息的大本营。 二是为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找到了一条宽广正确的新路子。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与启示 (一)、“‘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1、党的阶级基础改变; 2、浓厚的家族观念; 3、严重的地方主义; 4、激烈的土客籍矛盾; 5、右倾悲观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干扰; 6、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 1、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实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