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的社会意义(目录文集30)

新闻的社会意义(目录文集30)

新闻的社会意义(目录文集30)
新闻的社会意义(目录文集30)

Social meanings of news: a text-reader

Dan Berkowitz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c1997.

(新闻社会学)

Overview: Why a "Social Meanings of News" Perspective?

A Framework for Thinking About News 3

7

1The Sociology of News Production / Michael

Schudson

23

2Has Communication Explained Journalism? /

Barbie Zelizer

31

3Professional Mass Communicators / James S.

Ettema, D. Charles Whitney, Daniel B.

Wackman

Selecting News: The Individual Gatekeeper53

57

4 A New Gatekeeping Model / Pamela J.

Shoemaker

63

5The "Gate Keeper": A Case Study in the

Selection of News / David Manning White

72

6Ms. Gates Takes Over: An Updated Version of

a 1949 Case Study / Glen L. Bleske

81

7Refining the Gatekeeping Metaphor for Local

Television News / Dan Berkowitz

8Structure and Constraints on Community

95

Newspaper Gatekeepers / G. A. Donohue, C.

N. Olien, P. J. Tichenor

Organizing News: News as a Workplace Product105

9Social Control in the Newsroom: A Functional 107

Analysis / Warren Breed

123 10News Organizations: Conflict as a Crafted

Cultural Norm / Charles R. Bantz

138 11News Reporting and Professionalism: Some

Constraints on the Reporting of the News /

John Soloski

12Science Writers at Work / Sharon Dunwoody 155

169 Professionalizing News: News as Journalists'

Norms and Routines

173 13Making News by Doing Work: Routinizing

the Unexpected / Gaye Tuchman

193 14News as Purposive Behaviour: On the

Strategic Use of Routine Events, Accidents

and Scandals / Harvey Molotch, Marilyn

Lester

210 15News and Nonevents: Making the Visible

Invisible / Mark Fishman

16Routines and the Making of Oppositional

230 News / Nina Eliasoph

Selling News: News as Economic Entity255

259 17Boundaries of Journalistic Autonomy / J.

Herbert Altschull

18The News Factory / Charles R. Bantz, Suzanne

269 McCorkle, Roberta C. Baade

286 19The First Stage of News Production: Learning What's Happening / John H. McManus

20The Competitive Ethos in Television

301 Newswork / Matthew C. Ehrlich

Telling News: News as Familiar Story321

21Mythic Elements in Television News / Robert

325 Rutherford Smith

22Myth, Chronicle and Story: Exploring the

383 Narrative Qualities of News / S. Elizabeth

Bird, Robert W. Dardenne

351 23When Technology Fails: The Drama of Airline Crashes in Network Television News /

Richard C. Vincent, Bryan K. Crow, Dennis

K. Davis

24Non-Routine News and Newswork: Exploring

362

a What-a-Story / Dan Berkowitz

376 25The Rape of Mike Tyson: Race, the Press and Symbolic Types / Jack Lule

Ideology and News: News as Social Power397

401 26Journalists as Interpretive Communities /

Barbie Zelizer

420 27The News Paradigm and the Ideology of

Objectivity: A Socialist 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Stephen D. Reese

28News of Battering / Marian Meyers 441

457 29Press Rites and Race Relations: A Study of

Mass-Mediated Ritual / James Stewart Ettema

30Science, Technology and Risk Coverage of a

483 Community Conflict / Cynthia-Lou Coleman Epilogue: Applying the Tools to Study News 497

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6988070.html, 新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发展 作者:戴正国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在提高,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新技术与新闻传播行业的结合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新时代为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出发,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传播;未来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科技逐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大数据的应用势不可挡。新闻传播行业也在努力的跟着新时代的步伐,新闻传播行业会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新时代下带来的新机遇 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带给新闻传播行业各个方面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第一,传统新闻传播行业所依靠的传播媒介是报纸以及电视平台等等,失去了一定的传播实效性,在人手一部手机的今天,人人都能够及时得到各种信息,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第二,新科技的发展,使得电脑这一平台具有智能筛选的功能,有效的关键词成为了开启点,比如在网页中搜索“新闻”,通过筛选索引能够一步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第三,新时代下新闻传播行业的数据 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仅仅能够分析未来发展趋势,还能够找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使得信息更直观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二、新时代下新闻传播发展建议 (一)将数据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石 在新闻传播行业,对于热点以及新鲜的话题需求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如何将这些信息高速转确定的传递出去至关重要。其中以美国Narrative公司为例,该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算法, 仅耗时半分钟即可以撰写并发布一篇新闻,部分新闻甚至还被“福布斯”网站予以采纳。因此以数据为基石,进行信息的提取,在大海一般的数据库中得到精确的信息定位。并且经过智能筛选出的新闻信息比较客观。所以在新闻传播行业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来拓展自己的信息量,并且能够引导观众有客观的思维模式。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闻传播上,其信息得到的二次处理较少,大众能够敏感的反映到目前的各种经济形势、政治形式等等,而不是啃着那些带有色彩看法的新闻信息,并且有利于提高大众的评价能力,进而督促每个新闻平台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新闻传播媒介的增加

新闻学与传播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 1.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全方位传播研究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3.新闻宣传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研究 4.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研究 5.大宣传工作理念和格局研究 6.舆论引导的“时、度、效”问题研究 7.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创新研究 8.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 9.外宣工作创新研究 10.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1.加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研究 12.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分析研究 13.边疆省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14.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研究 15.网上舆论斗争的特点、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16.互联网信息保护与推行实名制研究 17.涉腐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研究 18.网络谣言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19.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研究 20.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 21.媒体社会责任与传播正能量研究

22.党管媒体原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3.我国媒体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24.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研究 25.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26.新闻发布制度化研究 27.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与规范传播秩序研究 28.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研究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核心理念和核心概念研究 31.“宣传”与“新闻”的异同研究 32.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研究 33.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发展研究 34.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35.媒介视野下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的结合研究 36.世界主要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37.深度报道的中外比较研究 38.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媒介研究 39.我国省级卫星电视频道发展研究 40.全球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研究 41.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传播研究 42.“新丝绸之路”与中亚发展的传播学研究 43.“美丽中国”对外传播研究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2019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代码:440)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旨在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 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伦理与法制 三、考试形式和答题时间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四、题型 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五、参考书目 暂无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 三、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四、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中国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活动一、近代报刊的产生

二、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三、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四、北洋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报刊 二、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等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四、人民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六、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七、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第三节近代以来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 二、大众化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刊思想 四、黄色新闻与报业垄断化 五、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 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剧变中的新闻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新闻媒体与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与社会责任 ——分析当今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如何践行社会责任论 在当下,无论是电台,电视台,报纸,还是网络,都把收听率、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放在第一位,谁吸引眼球多,谁的效益就越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很多媒体哗众取宠,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当今新闻界充满了光怪陆离,似假乱真、虚伪、谎言、侵犯隐私权、歪曲事实、偏见等的乱相。但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所以媒体就不能唯“眼球论”,应该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今媒体应当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实践社会责任论呢?下面就以中国媒体在四川地震中的报道为例来分析当今媒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践行社会责任论。 首先,新闻报道要真实、全面、理智,并且要完全接近每日的现实信息。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一旦新闻失实,那么新闻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却切中了当今许多媒体的一大弊病,使得公众对这些媒体的信任度急速下减。新闻报道还必须理智,减少那种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诲淫诲盗的细节描写。另外,新闻要作出合乎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在这一点上,中国社会媒体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报道中就做得比较好,遵从科学理性,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事实:在四川地震中,地震的地点、震级、伤亡人数、各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具体情况等具体信息都是根据权威部门发布而报道,数据精确到个位数;地震的新闻主要以新华社的新闻为主,新华社总是在第一时间将真实客观的消息报道出来;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从关注灾区人民到关注灾区军人、医生、志愿者、各国救援队伍、全国关注灾区的人民等,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对灾难进行刻画,营造全民抗灾的氛围。 其次,媒体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来践行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者认为,公众越来越依赖媒体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这就要求媒体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要】面对新形势下传媒界纷繁复杂的竞争态势,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的主要责任应是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准的新闻、资讯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使受众自然轻松地接收到正确的、积极的、有温度的、充满正能量的信息。主流媒体履行好职责,让更多的受众省去在冗杂的社会新闻和信息中甄别真假、对错的时间和精力,规避了因为误信、盲从造成的损失或其他风险……因此,本文着重地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主流媒体的责任。 【关键词】主流媒体社会责任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 值观 新形势下的媒体宣传工作,作为主流媒体更需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媒体宣传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观念;充分认识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做好宣传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而重新审视主流媒体在新形势下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 首先,主流媒体要有承担重要宣传任务的责任 具体体现在覆盖面要广、引导性要强、影响力要大的几个方面,进而形成新闻传播的主导强势。那么我们所理解的主流媒体就应该具有以下特质:

1.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非主 流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各界视为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声音、主张的权威代表。 2.主流媒体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具有较强影响力。 3.主流媒体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 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较多地被国内外媒体转载、引用、分析和评判。因此,树立和维护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经济类、娱乐休闲类、服务类信息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可视为对主流媒体的某些功能的拓展延伸和补充。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给主流受众,需要最多的是新闻及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尤以新闻为主。与每个受众的生活都有关的内容,如:政策、科技、健康、经济等;还有一些与部分受众有关,但能引起其他受众关注的内容,如:发生在就近地区的灾难、事故、事件等;或与本地受众无关的,但内容反映的是不可预见性事件,或是由于突发性造成危害极大的,或者趣味性极强的,并具有悬念性质的内容。另外还有些信息虽与受众无关,但却是受众精神上感受所需要的内容,如:体育、世界

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摘要]新闻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它以各种事实的报道,来展示世界的面貌;它通过各种言论的提出,宣传新思潮、新观念,从而影响世界的发展。新闻媒体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介承担着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公共信息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责任。因此,媒体应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承担起身上所背负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社会责任;媒体;媒体自律;承担责任 20世纪,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新闻报道面临着困境。这些问题主要是当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各种虚假、不实新闻和桃色新闻等。当时的传媒界都在思索如何使新闻报道走出困境。恰在此时,《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新闻事业》的总报告及六份分报告陆续出版,社会责任论作为一种明确的理论思想被正式提出。 一、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自由是伴随着责任和义务的。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求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的时候,克尽对社会和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些指示,规定了新中国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职责。2009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时特别提到“媒体的社会责任”。他表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可见,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意义重大。 二、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1.社会转型期,媒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被称为“矛盾凸显期”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许多动态性、矛盾性的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深入调查研究,也不理性的选择报道角度,一味的停留在吸引人眼球的浅层面上,使得媒体的新闻传播、文化传播等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忽略了其社会效益,陷入了低俗的怪圈,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有些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时不顾社会责任 网络媒体作为比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晚出现却发展迅速的新兴媒体,有着独创性、新鲜、快速等优点。但有些网络媒体在与传统媒体竞争时为

《新闻传播学》新闻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

为什么说新闻媒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0简答) 简述技术在现代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04简答) 简述人类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过程,阐明现代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99论述) 一、新闻传播的起源 新闻传播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施拉姆的论断,“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这类关系所组成的网。”“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类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 新闻传播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的需要 二、新闻传播的发展 书写媒介阶段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印刷媒介阶段 印刷媒介复制和传播新闻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在空间上,它可以在无限长的链条上进行传播,在时间上,它可以使新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久流传。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与半封闭的传播状况,使人类社会真正有了一种可以为人民大众服务,全社会都可以触摸到的新闻传播工具。由此而产生的人类在传播观念、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认识上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自口头传播开始,就一直在不断地寻找、改进、提高、扩大自己的传播能力,以促进生产,支配自然,扩大交流,发展社会。传播媒介的不同演变阶段,正反映出这种努力、改善、发展的历史轨迹。 三、新闻传播的新时代——新闻事业阶段(新闻事业产生的重大意义) 新闻事业阶段,意指现代报刊特别是大众化报纸产生以后的时期。一方面,它是新闻传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成果,另一方面,其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降临。从宏观上看,新闻事业与一般新闻传播的区别体现在两点: 1、新闻事业是一种专门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新闻事业是由职业的传播者来从事新闻的搜集与传送,以新闻传播机构的出现为标志。其意义在于,新闻传播机构出现后,传播者与媒介的关系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1)传播者所使用的往往是一种固定的专门的新闻媒介,而且媒介的复杂度、精巧度超过了以前的传播媒介。 (2)在新闻机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中,这些新闻媒介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与发挥,而且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改进。 (3)新闻传播者不得不付出最大的努力,运用自己的一切智慧来掌握、操作日益复杂的新闻媒介,探索和创造出一整套与么接相应的措施、方法、规范、章程,致使新闻传播成为一种具有较高专业文化水平的规范化的事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业的诞生不仅意味这媒介本身朝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也标志着人与媒介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这种助力推动下,新闻传播的质量、速度等不断提高,这是新闻事业出现前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难以相提并论的。 2、新闻事业一种开放性的新闻传播活动 即指新闻事业是面向社会,对全社会开放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新闻事业的传播面是整个社会。如果说,自新闻传播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一目标,那么在电子传播技术得以广泛运用于新闻传播的今天,这种追求、目标,已逐步成为现实。

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记者) ※内容少,一般了解。 真题链接: 04年现象分析: 美国<纽约时报>在2003年5月11日发表内部调查报告,承认刚刚离职的记者布莱儿从2000年10月止离职前所写的73篇报道至少有36篇是捏造或者抄袭的作品,一时间,美国新闻界开始大量反省记者的诚信问题,质疑媒介管理问题. 请从这一时间出发,联系中国新闻界实际,论述记者的诚信(15分)以及社会意义(15分) 一、新闻传播者(联系看“新闻道德”) (一)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 1、“信息流动的动力”。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者,是令信息流动永不停息的推动力,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受众所获知的各种信息,都是都传播者传递的,他们信息的“把关人”。 2、“意见交流的桥梁”。新闻传播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向下发布政府、政党的政策、意图,成为“喉舌”,倾听下级基层的呼声、意见,成为“耳目”“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媒介成了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3、“监督权力的镜鉴”。新闻传播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决策与社会现实的公开报道,而令政府与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个人品质处于阳光之下,从而使纳税人有机会审察、评估权力机关与权力人士,行使自己社会主人的权利。新闻传播者是社会的嘹望者,公共利益的守望人。 4、“社会民众的教师”。从历史看,新闻媒介是文化的承传物,新闻传播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与保存者。从功能看,它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人民生活的教师。 (二)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1、责任重大 和其他职业相比新闻记者更应该消息灵通、头脑清醒、目光远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报道新闻,揭示隐藏在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分析可能导致和出现的严重后果;他们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们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他们同社会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 2、工作辛苦 新闻记者是一个重要而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辛苦的职业。由于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闻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受众报道新闻。为此,他们或者奔波于采访途中;或者笔耕于斗室之间;或者注目于电子显示屏之上;或者熬夜于编辑室内,夜以继日,永不停息。他们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他们是“脑体并用”型的劳动者。 3、环境复杂 新闻记者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而又极其复杂。就外勤记者而言,他们每天接触的人物上至领袖人物,下到普通百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就内勤编辑而言,他们出于“把关人”的地位,他们手中的纸笔和键盘牵连到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因此,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需要借助新闻传播媒介来隐恶扬善。这种职业特征势必对新闻传播者产生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在复杂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新闻传播者中来,一些人可能见善不齐、见恶随波,甚至以职谋私。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广、涉及领域宽,新闻传播者可能因此养成一种“浮光掠影”的坏习惯。由此,可能造成新闻报道的失实和全局工作的失误。 4、工作风险性大 新闻传播媒介可能被各种势力利用来自我宣传和相互攻击,使得新闻传播者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其首先来自于战争,冒着生命危险才能采访到独家。也有来自于各种政治派别的倾轧,记者由于其职业特性而招致各种政治势力迫害的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他们经常遭到地方“黑恶势力”的骚扰,有的甚至被殴打致死。新闻传播者应该忠于职守,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全社会也应该尊重新闻传播者的权益。 (三)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质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记者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素来被誉为“无冕之王”,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与其它职业相比,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新闻工作中,将发生的新闻事件在第一时间真实传递给受众,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记者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起着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记者自身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无德者居高位,是播其恶于众。”记者记者,并不是一般的记事者。一条新闻稿件的真正价值是它文字背后的所指,在于它所放射出的思想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德高为范,只有自己德才兼备,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若是记者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很难得说他的作品如何,俗话说文如其人。古人又说,宁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记者理所当然应是“君子之儒”,如果记者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片面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这叫舍本趋末,最终结果是业务素质难得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本原因就在此。 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但近几年来,许多记者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闻的真实性于不顾,制造出一些虚假新闻,从而误导大众,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记者在公众前的形象。除了制造虚假新闻,还有一些记者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或者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别人的困难与处境,揭他人隐私;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是不惜采取骗、哄、诈、恐吓等卑劣手段采访。这些行为都是违背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身为记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不能以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搞有偿新闻来谋取私利,从而误导大众,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稍不慎可能会引发出新闻官司。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既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在采访中,

论新闻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闻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关度研究 ——以美国、日本中国为例 11传媒秦志伟11080214 新闻业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比如远古时候没有新闻业,随着社会发展慢慢出现了新闻业,直到近代,新闻业呈现爆炸式的发展。然而这样简单来叙述却未免笼统而主观,我们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要细致而客观地探究新闻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那种细微而深刻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分别以美国、日和中国谈谈我对新闻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我觉得新闻学和社会发展是一种双方互动的关系,意思是新闻业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能够影响新闻业的发展,美国开国之前的曾经出版业严格受到应归殖民者的管制,但是北美人民却与之进行了巧妙的周旋和反抗,曾格案件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曾格案件最终以曾格的无罪释放而告终,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马克思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说过“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他每日都在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报纸也同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陆军在进军过程中,每收复一城就要现在那里恢复旧报货创办新刊就是未来鼓励人们在战争中团结一心,这一点体现的作用是双方面的,固然报刊的发展促进了独立战争的形式好转,但是战争也给报刊业带来了机遇,促进了美国报刊业的发展。美国的国内战争是美国的又一次大发展,这之前报刊业的最大的发展就是廉价报纸的出现,廉价报纸使得人人皆可读报,很大程度上宣传了自由平等等思想,使得在进行国内战争之前,在思想上,奴隶制度已经岌岌可危,而国内战争期间,报纸对林肯颁布的《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的大肆报道对国内战争的转折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活血这再一次验证了我们在段首引用马克思所说的报纸在干预运动,甚至可以说成,报纸在干预并且掌控这场战争。 如果我们只把焦点对准这些历史重大事件,觉得还不够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最近的一个事件:斯诺登泄密事件,也许这不是一件历史重大事件,却绝对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斯诺登是爱国者还是叛国者,美国某社交网站做了一项统计,居然认为他是叛国者的人数比认为他是爱国者的人数还要多一些,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标榜自由和人权的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回宽容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这件事就要从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说起,美国在20世纪末已经经历过多次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的911事件未必就危及到了每一个人,但是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着实要吓坏每一个民众,恰逢互联网这

略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略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略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梁建增 《新闻战线》( 2007-11-10 第11期) 【字号大小】【打印】【关闭】 2007年3月,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部分新闻媒体不假思索、以讹传讹、盲目跟风和推波助澜,更是大大加速了这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另一方面又使这个传言加上了真实和权威的帽子,大大提高了其杀伤力,致使海南省的蕉农损失惨重,而消费者也陷于恐慌之中。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公众舆论的焦点转向了“责任”——“蕉癌事件”拷问媒体社会责任、“蕉癌事件”是否该向媒体问责,等等。而半年之后,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电视新闻,在社会上掀起了更为巨大的波澜,其影响甚至广泛散播于海外。这一事件不仅为国外所谓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提供了口实,加剧了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海南“蕉癌事件”和“包子事件”虽然暴露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但也的确集中投射出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重大问题:那就是新闻媒体如何看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所以,透过这两个极端而又典型的事件,作为新闻媒体,的确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并且在认清责任的基础上,总结并且完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践行与落实责任的思想和制度保证。 新闻媒体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 诚然,新闻媒体享有着采访权、报道权、舆论监督权等等权力,公众也有着知情权和不受侵害权。但新闻媒体该如何行使这些权力,媒体承担的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呢? 在一个文明和健全的社会中,权力和责任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采用率极高的关键词。权力和责任是彼此相伴而生并且相承而行的,不负担责任的权力是极端危险的,没有权力的责任则是不牢靠的,这是周知的浅显道理。社会中的个体的人、个体的组织,概莫如此。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相对比较独特的社会组织,同样拥有着独特的权利,所谓“第三力量”、“无冕之王”等等的形容或称谓,大致就是这样的指向。现代新闻传播理论对于媒体的权利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当然他们在更多的时候使用的词汇是“权力”,不过实际上,权力与权利基本上是分不开的。新闻媒体的权力被认为有三个方面: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文化权力,通过这样三个方面的权力,通过媒体自身握有的、看似先天的话语权,通过自身握有的舆论和传播工具,新闻媒体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组织。并且,新闻媒体通过这些重要的、并

浅谈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华中科技大学 自考生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年级: 2011 姓名: 胡龙飚 专业: 新闻 指导老师: 彭松 二零一四年三月

舆论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新闻传播的力量有目共睹,这决定了舆论角色的重要性,新闻记者作为重要的舆论角色,他的社会责任感无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媒体的质量以及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的效应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就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本文旨在从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含义以及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来阐述新闻记者良好社会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新闻记者 Abstract Media rapid development today, people on the news spread of power be obvious to people, which determi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ole of public opinion, news reporters as the important role of public opinion, hi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 very critical factor.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level of their quality determines the media quality and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and news propaganda effect of news work is a glorious work, the journalist is a sacred occup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journali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to elaborate the importance of journalists and good social moral necessity. Key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Journalists

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搭建途径

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搭建途径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新闻传播作为其中一种主要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信息和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传播被社会所认同,成为新闻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必要经过。只有人们认同和欣赏新闻传播的信息、知识、价值等,新闻传播才会健康、平稳地发展。同样,社会发展、人们物质文明提高、精神文明提高,也需要新闻传播来传递正确、健康的信息、价值、知识等。 一、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关系 新闻传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真实化与舆论化的一种产物。新闻传播以新闻事实为核心,通过大众传媒将世界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告知受众,新闻传播出的各类真实信息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思考、行动、价值观、对社会的认知,用舆论压力引导人们在正确的价值道路、道德正途、法律允许范围内行动。新闻传播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认同感是指对相似性或共同性的一种共鸣或感觉,在心理上既有亲切、亲近的感觉,也有一种情绪上的友好、积极以及肯定的表现;认同感是认同行为发生的一种感知判断与结果反应。社会认同感的新闻传播建构在目的和功效上是内在一致的。从社会传播机制的构建上来说,社会认同感既是其目标,也是其重要成果。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建构的社会认同感与新闻传播的过程及效果密切关联。 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1.在社会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传播是逐渐形成的产物,它能提供社会认同感产生的载体和感知的内容。社会认同感作为对信息内容的认知及观念的价值判断是新闻传播社会功效的归宿,尤其是在以人为本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主旋律中,社会认同感的形成本身也对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机遇、挑战和要求。我们应该重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认同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2.在新闻传播流程中,构建社会认同感的一种形式与过程。社会认同感是公民表达认知与判断的需要,只有公民的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社会才能和谐,精神文明建设才会顺利发展,社会认同感就会找到一个落脚点,反过来辅助新闻传播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发展、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也同样需要新闻传播来传递正确、健康的信息、价值、知识等。所以,社会认同感也是离不开新闻传播的。 二、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搭建途径 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如此紧密,但是怎样搭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可以从新闻传播教育、新闻语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新闻传播途径等方面来探索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之间的关系搭建途径。 (一)加强新闻教学方式方法探究,使新闻传播教育得以延伸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多种媒体并存与竞争的时代。新闻传播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得到强烈的社会认同;而要想得到社会公民的认同和好感,首先新闻报道就得专业;要想做出专业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在新闻传播的最根本可以培养出专业新闻人才的新闻教学方面加强建树。在新闻教学方面,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大新闻教育理念。大新闻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新闻教学带来很多新的思想和可行性的方式方法。比如:1.新闻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2.新闻类专业之间和专业内部要相互融合;3.新闻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新闻教学要广泛应用传媒技术和新闻媒体;5.新闻教学实现国际化社会化等。虽然方式方法有很多,但还是需要新闻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和推广,探讨出最适合中国新闻界的系统计划。 实践证明,大新闻理念是一种有指导性的、可行的、优秀的理念,它的引入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知识,而且体现了新闻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大学应该树立大新闻理念,遵循新闻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大新闻理念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地运用到新闻教育中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媒体工作的全能型高端人才。只有新闻从业者本身具有很高的

新闻传播学

名词解释 1、拟态环境 李普曼提出信息环境 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2、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提出 认为媒介本身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部落社会——脱部落社会——地球村 3、社会地位的赋予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阐述大众传播的三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时提出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4、第三人效果 提出人美国戴维森 1.它指的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时,通常会认为最大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发生在他人身上。 2.第三人效果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例如儿童产品的购买者是他们的父母 3.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 5、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 二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6、意见领袖 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具有如下特征: 1.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传媒接触大 2.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3.广泛分布于社会各阶层 4.影响力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简答题 1、传播的定义和特征?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本特点: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告知作用) 第二,社会传播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三,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大众传播时代中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P111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必须通过媒介制造的信息环境而去认知和把握环境。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3、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媒体的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记者是社会大众的传声筒,因此,它理应为受众传递最为真实和准确地信息,这是禀承对受众负责的原则,更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须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现代媒体伦理要求媒体从业者遵循“最小伤害原则,哪怕是对批评对象,也要抱有同情之心。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就像海伦.托马斯说的:“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信息提供者,他们是民主的看门狗。没有知情的民主,就没有民主可言。”而记者就是来向读者、听众、观众传递信息的人,让他们了解新闻的人。 记者应是人们心中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身为记者,究竟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肩负起社会大众所赋予的使命呢?面向社会的要求和现实,用手中的笔张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为受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向百姓揭示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将人人眼中有、个个心中想的现象、问题、观点调查清楚、公诸于世。这既是新闻记者与生俱来的职责,也应该是记者赖以服众的人品。作为一名记者,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也至关重要。 论文关键词:新闻记者真实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人格修养 目录: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新闻记者的道德人格修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的工作,新闻记者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记者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素来被誉为“无冕之王”,历来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责任论”,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在美国,后来传到西欧和其他发达地区。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还要对社会负责。而所谓社会责任感,就是记者的报道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整个社会负责。记者具有社会责任,就是要做到对社会、对大众负责。 因此我们说,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是一种“先天下之放而放,先天下之鸣而鸣”,面对社会进程中种种问题的焦灼不安和忧国忧民;是一种在笔端诉说市民百姓呼声,将镜头聚焦在群众关注的事件身上那种无处不在的新闻敏感和不懈追求。 古今中外,反成大成就、备受欢迎的记者,莫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美国记者里德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十月革命的真相,冒着枪林弹雨采访,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十天》;斯诺为了反映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只身深入大西北,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西行漫记》。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记者也多得数不胜数:中央电视台进入“非典”重症病房近距离采访的柴静,在南斯拉夫战火中牺牲的新华社记者许杏虎,《哈尔滨日报》被众多平民百姓所崇敬和信任的普通记者郝志宏……他们身上那种深深镌刻在生命中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生命中那份“风声雨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摘要】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天,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的传播对国家的安危、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对公众的生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新闻记者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敏锐的眼睛去探索有价值的好新闻,去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人,出色的好记者。 【关键词】时代发展新闻记者社会责任感 一、社会责任和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社会责任,指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构成角色关系的其他角色或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及社会义务。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第二: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第三:坚持实践正义原则;第四:愿为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感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所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是一个自觉地关注一个时代的新变化、新情况、新事物,把握时代的最新动荡,做时代脉搏

的最直接、最敏锐的感应者。记者的责任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好地满足受传者的多种需求,既正确引导社会需求,又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第二,忠实地执行新闻调控机关的法令和指示,务使给定信息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第三,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出色的新闻敏感和宣传敏感及时发现与捕捉新闻信息,不泄露重要的信源与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应该以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为出发点。二、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内容 (一)新闻记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1)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媒体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到民族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记者要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有利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世界和平为社会责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全心全意服务于党和人民。 (2)讲究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坚持真实报道,反映事实真相,这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要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新闻本质在于真实,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身要坦荡诚实,不说假话,不捕风捉影,不扭曲事实,不编造新闻,不夸大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取信于民的必备条件,如果新闻虚假,新闻媒体就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导致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下降,从而新闻媒体就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

新闻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从中国新闻史看新闻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 互影响 5120309738 郭成 从新闻史可以明显的看出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取决于需要和条件,最主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政治、经济、科技的需要和条件。反过来,新闻传播的发展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在中国古代,很早便有新闻媒介的产生----古代报纸。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看出新闻媒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古代报纸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官报,称为邸报。第二种是民间报纸,称为小报。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民间版本的邸报。邸报内容包括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涉及的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而且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读者也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这与现代的报纸形式内容大相径庭,作用也完全不同,显得更加工具化、形式化,而没有起到大众传播的作用。而对于第二种报纸,也就是民间小报,封建社会的朝廷会颁布许多诏旨和法令以限制小报的出版,查缉和惩治小报的发行人,以巩固自己的封建社会的同志地位。因此,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对自己地位维护的想法愈发深根蒂固,对社会中可能会影响自己统治地位的新闻媒介传播给予阻挠,从而直接减缓了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 与中国先有官报相反,在西方国家先出现的是民间报纸。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统治的较早成熟,也反映了在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中,民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是很强。西方民间报纸的出现和发展正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之时之地。反过来,在西方社会中先有民间报纸的产生,凸显了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的思想,从而加快了西方国家民主化、平等化、自由化的建设。而在中国对新闻在大众中传播的阻挠也使得先进的思想无法得到传播,大众无法开拓视野,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被压迫的民众更加愚昧无知,在封建统治下继续被剥削,社会得不到进步。 由此看出,一个社会的过于封建保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扼杀新闻传播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而一个社会中新闻传播的发展若是十分缓慢同样会对这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进入近现代后,由于西方国家开始登陆中国市场,在外报的影响下,中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了不错的发展。不仅在1873年中国人在国内办了第一份近代报纸,而且在整个近现代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三次办报高潮。第一次办报高潮是随着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而开始、发展、高涨、结束的,最主要的是倡导维新变法的报刊。第二次高潮是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放宽报禁兴起的,主要是革命党办的有关辛亥革命思想的报刊。第三次高潮则是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主要报刊即《新青年》,传播自由思想。 纵观这三次办报高潮,虽然其起因、过程、形式以及内容各不相同,但我们从其办报的目的中可以找到共同点-----利用新闻传播的政治作用达到思想宣传的效果。近现代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阶段,社会形态十分不稳定,而新闻传播的政治作用则能对群众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新闻传播课通过发挥宣传教育功能,传播政治思想、观点和理论,以及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文化作用,从而达到宣传者的政治目的。而这三次办报高潮的结果也正达到了宣传者所希望看到了民众思想得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