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2009年第12期(总第22l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AGRICUIJ’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

No.122009

(T0tally221)

doi:10.3969/j.issn.1673—3142.2009.12.002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彭汉锐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510700)

摘要:从汽车安全技术的意义出发,介绍了当前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主要配置系统;介绍了侧面视觉死角

检测系统、事故避免技术、驾驶员叫醒装置、轮胎气压报警技术、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等汽车安全新技术:分析了

本田保护行人的安全技术。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安全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U461.9l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142(2009)12—0006—04

TheMainSafetyTechnologyandDeVelopmentofVellicle

PENGHan—rui

(GuangqiHondaAutomobileCo.,Ltd,Guangzhou5107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significanceofvehicIes疵tytechnology,themaindevicesystemsofthecurrentautomotiveactivesafetyandpassivesafbtywereintroduced,thenewtechnologyofvehiclesuchassidebljnddetec“onsystem,accidentaVoidancetechnology,driVerwamingsystem,TPMS,unifiedchassiscontroletcwereintroduced.AndthenananalysisofHondaforpedes试ans如tywasgiven:

Keywords:vehicle;activesafety;p鹳sivesafety;newsafetytechnology

1前言

权威机构对于消费者购车关注指数的最新调查表明:在最受关注的汽车各项性能中,安全已经超过动力以及外观等传统的购车考虑因素晋升榜首,其次才到外形、油耗等,而在2004年,用户购车考虑的因素中安全性还排在最后一位旧。汽车自上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里,汽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与此同时,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不断的飞跃。本文主要介绍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方面技术应用。

2汽车安全技术的应用现状

汽车安全性可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性则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3】。

2.1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

2.1.1刹车防抱死系统ABS

ABs(AntihckBrakingsystem),由传感器、液力调制器总成和微电脑组成。当车轮抱死时。信号由传

收稿日期:2009埘—09

作者简介:彭汉锐(1982一),男,车辆工程硕士,主要从事汽车认证试验工作。

?6?感器传递至微电脑,经过判断后给液力调制器发出减小制动压力指令,制动蹄放松,车轮滚动:继续制动,压力增加,抱死后又重复上一过程,如此反复,直到车轮完全停止转动。ABS能缩短刹车距离,并能防止车辆在刹车时失控.从而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ABS系统能明显提高汽车制动操纵性能.而且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性价比不断提高.现已作为一种成熟的主动安全技术.进人到了广泛应用的阶段【4】。

2.1.2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TCS(rrractionContmlSystem)又称驱动防滑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因此需要对其牵引力控制。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喷油器开闭时间、减小气门开度,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减小输出扭矩。或控制降挡及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TCS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

2.1.3电子稳定装置(ESP)

EsP(ElectronicStabilitvProgram)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

万方数据

彭汉锐: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2009年12月

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该系统具有支援ABS及TCS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TcS发出纠偏指令,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嘲。有研究表明,ESP技术使美国每年降低了5000—8000个交通死亡人数.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控制住汽车的比例提高了34%M。2.1.4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是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关键。为了使驾驶者能轻松地进行方向控制.汽车上都装有助力转向装置.以达到减小驾驶者转向所需的转向力。不仅如此.有些现代汽车上还装备有速度控制动力转向,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汽车方向的可控性。同时一些先进的转向控制技术加装.在使操作性能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驾驶安全,比如后轴随动技术、四轮转向技术。

2.1.5智能前大灯随转系统AFs

AFS(InteUigentAd印tiVeFront—LightingSystem)。在为保证驾驶员视觉方面除了采用防眩玻璃、异型前照灯等措施之外。可以根据各种行驶状况,提供更加便于观察前方道路的灯光。AFS系统可以根据转弯角度和车的行驶速度自动地将近光束和曲光灯的照射轴向左右两侧调节.使驾驶员在夜间行车转弯时更容易看清前方的路况,提高了行车安全。2.1.6定速巡航系统

改系统的主要执行元件有前方路感传感器,其中加速装置和制动伺服器由运算层次更高的cPu来控制执行。定速巡航功能启动后,该系统根据前方车辆速度及跟车距离,自动调整行车速度。2.1.7其他主动安全配置

在一些高档轿车上使用的雨量传感器、防眩目镜、倒车雷达等安全装置也很好地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2.2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在交通安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尽管如此,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外情况,此时。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将是避免乘员受伤或死亡的有效保障。

2.2.1完善的车身整体

对于汽车车身不是所谓的钢板很厚、钢梁强度很高就能在碰撞时很好地保护乘员安全。合理的车身设计可以吸收分散碰撞的能量。对于轿车,其车身前部、尾部设计上都是吸能缓冲结构,在碰撞时能发生变形,减轻冲击、吸收能量。同时在乘员空间A柱、B柱及车门防撞处的刚度较大.使其不易变形,很好地保护了乘员的安全。有些高级轿车在车身材料上选择新型合成金属及超高焊接技术使车身结构上更为合理。

2.2.2安全带

安全带可以有效地控制发生事故时驾驶者的位置,避免与车体发生碰撞。汽车驾驶员使用安全带负伤率可降低43%一52%.副驾驶员负伤率可降低37%_45%。负伤率降低幅度大小还与车速有关同。当前流行的安全带有两种:预紧式安全带和束力限制式安全带。

2.2-3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为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减少人体上部(特别是头部和颈部)伤害的一种被动安全装置。一般安全气囊系统有3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安全气囊、充气装置和气体过滤装置;

(2)电控单元、触发装置、传感器和诊断装置;

(3)转向盘或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安装槽以及其他特别布置的内饰。

安全气囊根据保护乘员的位置不同分为驾驶员安全气囊、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及其他乘员安全气囊;根据保护碰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正碰撞安全气囊、侧碰撞安全气囊及其他安全气囊。

2.2.4侧门防撞杆

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防撞杆的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时.坚同的防撞杆能大大减轻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2.2.5安全转向系统

安全转向系统主要包括转向盘和压塌式转向管柱。当汽车发生前撞时,驾驶员的头部或胸部较易与转向盘发生碰撞.从而加大头部和胸部的伤害指标值。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将转向盘的刚度进行优化,使其在满足转向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抵抗驾驶员的碰撞刚度。同时使转向盘的塑胶覆盖层尽量软化.以降低其表面接触刚度。压塌式转向管柱可有多种形式.其主要功能要求是当转向盘受到的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管柱能顺利地产生位移(被

?7?

万方数据

2009年第12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压塌)。从而将转向盘提供的碰撞阻力限制在一定的峰值。

2.2.6安全座椅

座椅是在被动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的安全部件。首先。在事故中它要保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其次,要使乘员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除具有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员与其发生碰撞时使乘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应能够吸收乘员与之碰撞时产生的能量【3】。2.2.7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有两种: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是在玻璃处于炽热状态下使之迅速冷却而产生预应力的强度较高的玻璃.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黏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黏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

2.2.8其它被动安全配置

灭火系统、门锁紧急释放系统等被动安全配置也增加了事故后乘员的逃生机会.而一些高档车上的行车操作记录系统。为分析事故原因及预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I101。

3汽车安全新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IT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汽车电子和智能化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汽车安全领域,各种安全装备和系统也朝着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3.1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

侧面视觉死角检测系统(SideBlindDetectionSvsteml采用检测到驾驶员视觉死角区域行驶的车辆后发出警告的车门镜。该车门镜以车辆侧后方的区域为对象.只要驾驶员的视线覆盖不到的地方均可对其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有车辆从后方或侧面逼近时.就会以灯光亮灭的方式告知驾驶员,可以防止车辆变更车道及左、右转弯时发生事故。

3.2事故避免技术

事故避免技术是能避免事故发生的预警系统,其形式有:①车距保持警报系统。利用传感器测定跟踪车辆到前车的距离信号。当两车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系统报警.同时跟踪车辆自动制动,使前后车辆距离保持不变.以免车辆发生“追尾”事故。

②制动警示系统。可在发生事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多种方式被激活.当汽车接近一个静止的或者运?8?动的障碍物而驾驶员并未作出反应,警示灯闪亮并反射在前窗玻璃上,同时激活一个蜂鸣器,在多数情况下,足以引起驾驶员作出反应从而避免危险。在驾驶员根本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的情况下,自动制动功能被激活.使制动器的压力增强到足以停车。

3.3驾驶叫醒装置

防止驾驶员打瞌睡装置采用5个多感官传感器,与1个信息装置相连。该信息装置可以处理各种信息,同时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精神状态的变化。一个视频传感器用来不断测量并分析汽车与旁侧车道白线问的距离.另外几个传感器提供关于方向盘的活动情况、脚踏板情况和驾驶员上下眼皮打架持续的时间.并不断监测其变化。通过声音或光信号提醒驾驶员。福特公司正研发的驾驶员唤醒系统是一个监视驾车者眼睛的摄像头.一旦发现驾车者闭目3s汽车就会发}“震动和声响.方向盘也会猛地晃动一下,以唤醒驾车者【q。

3.4轮胎气压报警技术(TPMS)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上由爆胎引发的交通事故已占事故总数的70%.在美国则高达80%.美国每年有26万起交通事故是由于轮胎气压或渗漏造成的。而75%的轮胎故障是由于轮胎气压不足或渗漏引起的m。汽车轮胎压力监视系统主要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实时监测轮胎气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保障行车安全。目前,TPMs主要分为2种类型:①间接式11PMs。通过ABS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视胎压的目的,其缺点是无法对2个以上轮胎同时缺气的状况和速度超过100k肌/}l的情况进行判断。②直接式TPMS。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轮胎里并以锂离子电池为电源的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气压。并通过无线调制发射到安装在驾驶台的监视器上:监视器随时显示各轮胎气压,驾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轮胎的气压状况。当轮胎气压太低或有渗漏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3.5底盘一体化控制系统(UCC)

UCC(UnifiedChaUssisContml)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挂、转向、动力传动系等控制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使车辆的整体性能控制最佳。底盘控制器能够接收每个底盘子系统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还能监测汽车状态的变化和驾驶员的意图。在任何行驶状态下.UCC均可确定最

万方数据

彭汉锐: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2009年12月

佳的控制方案,底盘的所有系统都会共同配合,监测

驾驶员和汽车的状态,协调一致地对车辆进行控制。

UCC对传感器进行了集成,大大地降低了车辆制造

成本。底盘的各系统共用一个传感器系统,从而减轻

了车辆质量、节省空间、简化了结构。并提高了车辆

的反应灵敏度、操纵性和行驶性能。

3.6其它

除此之外、防侧翻系统、双级燃爆气囊等新安全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并投入实际使用。

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激光距离成像技术、中央控制安全技术等方面可能会取得突破M。

4对行人安全的关注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在提高车辆安全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驾驶者和交通环境的因素.考虑到行车安全对行人的威胁…习。

2009年8月23日。广汽本田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碰撞试验室举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第八代雅阁轿车以40kⅡ1/h的速度撞击本田最新研发的新一代行人假人POLARⅢ。该项试验是国内进行首次行人保护碰撞试验.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Honda的G—CON(G—ForceControlTechnology)技术是一项提升汽车安全性、保障车内乘员安全同时兼顾行人安全的车体安全技术,涵盖了车身碰撞技术、安全气囊技术和行人保护等相关技术。G—cON碰撞安全技术.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行人及车辆的冲击力(G)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人员所受伤害的目的。

图1G—CON在雅阁车身上的应用I…

当行人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来自于行人头部的伤害.而最主要的重伤部位是腿部。如下图所示,为了保护行人头部,行人保护车身的发动机罩、翼子板支架等部位采用了碰撞

图2车身保护行人的吸能部位

吸能结构;为了保护腿部,保险杠的前部也采用了碰撞吸能材料。

5结束语

电子控制技术、微电脑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的应用,使车辆控制精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安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的协调集成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保护乘员及行人在安全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汽车安全技术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时代.相信未来的安全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车辆的安全性。为更多的驾驶者、乘坐者、第三者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l】王红。李占峰,刘玉清.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叨.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5).

【21杨杰,陈云.行人保护理念成为安全研发焦点【N】.上海:东方早报.【3J李强.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分析【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7,34(6):84—85.

【4】谢华忠,赵启挺.张秀梅.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5,(10):徭51.

【5】季海成.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25):228—230.

【6】王怀玲,任伟.安全带在汽车行驶中的保护作用浅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10).

【7】王荣本,李斌.世界智能车辆行驶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进展【J】.公路交通科技,2002,19(2):80_82.

【8】王安琦.汽车安全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fJ】.变通科技与经轿,2008,(4):66_67.

【9】邱卓丹.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10】滕金一,王亚宁.张申.汽车安全技术应用与发展【J】.汽车运用,2008,(5).

【ll】雅阁行人保护碰撞技术解析,太平洋汽车网.

【12】肖雪飞,赵苏阳,李立.行人保护要求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Ⅲ.上海汽车.2008.(6).

?9?万方数据

汽车主要安全配置与新技术

作者:彭汉锐, PENG Han-rui

作者单位: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510700

刊名: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QUIPMENT & VEHICL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9,(12)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2条)

1.王红.李占峰.刘玉清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2009(5)

2.杨杰.陈云行人保护理念成为安全研发焦点

3.李强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分析 2007(6)

4.谢华忠.赵启挺.张秀梅现代汽车安全技术分析

5.季海成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 2008(25)

6.王怀玲.任伟安全带在汽车行驶中的保护作用浅析 2008(10)

7.王荣本.李斌世界智能车辆行驶安全保障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2(2)

8.王安琦汽车安全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008(4)

9.邱卓丹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2(3)

10.滕金一.王亚宁.张申汽车安全技术应用与发展 2008(5)

11.雅阁行人保护碰撞技术解析

12.肖雪飞.赵苏阳.李立行人保护要求的汽车前端系统设计 2008(6)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侯德藻.李克强.高锋.连小珉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汽车行驶主动安全技术研究2003

汽车行驶主动安全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环境下车辆行驶主动安全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研究了车辆运动中对周围障碍物的感知技术和方法、车辆行驶危险或安全状态的动态辨识方法、汽车主动避撞控制及执行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开发了相关系统.文中通过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各相关技术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2.学位论文柴毅智能化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2001

该文针对汽车行驶中的安全问题,以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信息的表示、行驶安全的动态模型、系统的构成和建模、信息的实时获取、行驶防撞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汽车和安全的角度,概括叙述了汽车及其安全性的有关问题,讨论了智能汽车系统(ITS)以及汽车防撞安全系统,对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的分析.

3.期刊论文廖传锦.秦小虎.黄席樾以人为中心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综述-计算机仿真2004,21(9)

该文从汽车主动安全基本思想入手,追溯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研究的起源、发展;分析了人、车、环境三者在主动安全中的作用,介绍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中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为中心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还应当从人的感知,判断,决策和操作特性、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人的免疫机理与汽车机械故障预报等方面加强研究;解决好信息优先权、信息流程和人机接口等问题.

4.学位论文吴远鹏ASV控制系统模拟装置的平台设计1999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交通密度的增加,虽上于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乘员的重大伤亡有所减少,但交通事故还是日益增多.于是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目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受到世人关注,借助于汽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得到了蓬勃发展.该文的工作为汽车主动安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和研究环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车-路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就是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文的工作也属于此课题的一部分.试验证明该系统平台基本上已经能够模拟人-车-路环境,为发展主动安全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环境,也为今后进一步发民菜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个基本平台.另外在该文的最后也指出了目前为止的系统的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5.期刊论文靳立强.宋传学.王云成.Jin Liqiang.Song Chuanxue.Wang Yuncheng基于主动安全的轮间电控限滑差速器控制方法研究-汽车工程2005,27(3)

论述了电控限滑差速器(ELSD)改善汽车动力学特性的原理,提出了基于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前馈与误差反馈控制相结合来控制车辆运动状态.反馈系数根据最优控制的方法确定.通过对所述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证明该系统在各种路面条件下均可明显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主动安全性.

6.学位论文谢建平基于多车协作感知的主动安全技术研究20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汽车的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被动式安全系统只能减轻事故危害程度,无法有效防止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技术能有效地检测潜在的危险,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单一车辆传感器感知范围有限。故如何应用多车协作感知技术来提高车辆安全性意义重大,也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围绕基于多车协作感知的主动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车辆精确定位是车辆在交通系统进行协作的基础前提。本文针对车辆定位问题

,研究了基于高精度RTK-GPS的车辆定位方法。城市环境中,GPS信号容易受到如高楼、立交桥、隧道等遮挡。为弥补GPS的不足,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

法融合GPS和里程数据从而保证车辆定位精度。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RTK-GPS动态性能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TK-GPS和里程融合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 其次,针对车辆检测问题,研究了基于激光雷达的车辆检测方法。通过角点检测和模板匹配从而实现车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车协作的车辆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车协作的方法可大大增强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 最后,针对车辆碰撞和换道等交通场景,应用多车协作车辆预警技术对车辆碰撞和车辆换道中潜在危险进行预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车协作感知的主动安全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大大提高交通系统中车辆的安全性。

7.期刊论文汤沛.熊永森.TANG Pei.XIONG Yong-sen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辅助制动装置-中国农机

化2008(1)

主动安全系统是指通过事先防范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车辆安全系统,主动安全装置主要应用于汽车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而汽车辅助制动装置能够显著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本文列举了目前技术比较成熟,适合装车的几种辅助制动装置,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8.学位论文黄瀚敏基于汽车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技术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20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造成汽车碰撞事故的原因25-30%产生于驾驶疲劳。驾驶疲劳可能影响驾驶员的警觉和安全驾驶能力。因此,许多国家都积极开展有关驾驶疲劳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然缺乏一套让交通事故大幅度减少的可靠系统。因此,我们认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也是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驾驶疲劳检测和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以驾驶员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系统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基本构思: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来实现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审计分析,最终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预警系统。 论文实现了基于改进型SNAKE算法和改进型HOUGH TRANSFOEMS 算法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驾驶员面部外轮廓和五官特征的提取,特别是很好的解决了旋转人脸定位这一人脸识别领域长期以来的重大难题,并运用PERCLOS算法判断出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有效的实现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 论文分析了行车过程中信息的特点,以及驾驶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感知、决策、和操作;探讨了“人、车、环境”这一闭环系统中,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了“人、车、环境”的模型,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车、环境”的模型。 论文在分析了传统的决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针对驾驶过程的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自学习机制的驾驶员决策过程综合模型,并针对该模型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基于证据融合理论的特征匹配模型、基于规则的逻辑推理、基于特征相似度的一致性分析、基于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措施方案选择过程建模;提出了基于降维投影变换的自学习机制的建模。 根据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在驾驶过程中的作用,论文引入了安全意识测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了安全意识测度的统计模型;利用“人、车、环境”的安全等级模糊隶属度,通过统计模型对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进行衡量,对驾驶行为进行实时审计;提出了疲劳积累过程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感知、判断决策、操作等环节的疲劳特性;根据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的安全意识测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安全意识测度的疲劳分析算法。 论文最后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通过对几种典型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危险估计。

9.期刊论文胡元.程珩.Hu Yuan.Cheng Hang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机械管理开发2007(2)

介绍了当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阐明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并对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介绍.

10.学位论文杨占春汽车主动安全信息系统的监测策略与逻辑研究2001

该文为创建车载式汽车主动安全信息系统提供了系统整体概念设计的实用性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通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和识别进行故障在线诊断和辨识的总体策略.为此,建立了运行状态监测模型和故障诊断模型,并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重点研究了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和在线故障诊断的逻辑、策略和算法.研究中,作者自行采集了试验场实车行驶数据,并结合ADSL仿真试验数据,作为上述研究和决策的基本素材.车载式汽车主动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可实现故障的在线预警和诊断,进而可发展为ITS网络及智能汽车上辅助驾驶系统的一个功能子系统.该文的研究结论将可作为该系统开发的基本依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6988773.html,/Periodical_sdnj20091200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15日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设计方法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26988773.html, 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设计方法的研究 作者:吴丹丹 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3期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制造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汽车安全成为汽车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设计与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汽车;电子功能;安全设计 电子控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 一、汽车电控系统功能安全设计要求 (一)功能安全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 提出了确定功能安全等级(ASIL)的方法,安全等级范围是A、B、C、D,其中ASILA 安全等级最低,ASILD安全等级最高。在整车和系统电子设计时,需要确定所设计项目的范围。基于项目定义,确定项目的安全目标,避免不合理的风险。ASIL使用3个参数进行评估,分别是:危险对驾驶员或其他交通参与人员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S,危险所在工况的发生概率E,危险涉及的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人员及时采取控制行动避免特定伤害的能力C。S 分为0~3级,如表1所示,S0代表无伤害,S3代表危及生命的重伤或致命伤;E分为0~4级,E0代表工况不可能发生,E4代表工况是常见的;C分0~3级,C0代表完全可控,C3代表非常难于控制。对于每一个识别到的危险,按评估风险等级(即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其中QM表示与安全无关。 (二)功能安全系统设计 系统级产品功能安全设计要求包括产品开发的启动、技术安全要求中的规范、系统设计、项目集成、安全验证、功能安全评估、生产发布。在启动产品开发和定义技术安全要求后,进行系统设计。在系统计过程中建立系统架构,将技术安全要求分配给硬件和软件,并且,如果适用,也可应用其它技术。同时,细化技术安全要求,并添加来自系统架构的要求,包括软硬件接口的要求。根据架构的复杂性,可以逐步得出子系统的需求。开发后,集成硬件和软件要素并测试以形成一个相关项,然后,将该相关项集成在整车上。一旦在整车层面完成了系统集成,进行安全确认以提供与安全目标相关的功能安全证据。 (三)功能安全软硬件设计 在系统功能安全设计时,需要制定软硬件接口HIS要求,分析确定的不同功能安全等级,在进行具体软件和硬件设计时也要有具体要求。总体来说,硬件功能安全设计体现了不同安全等级的定量要求,硬件功能安全要求包括硬件产品开发的启动、硬件安全规格的要求、硬件设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文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 素及分析论文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论 文 摘要:本文以汽车安全性能影响因素为起点,介绍了汽车车身结构、、车身吸能、主动安全装置、被动安全装置,着重介绍了几种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汽车安全装置,通过对其功用、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介绍,让大家更加了解现代汽车安全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电子技术以及电子行业的高速发展,我相信将来的汽车制动系统安全技术会越来越依靠电子,这样制动的效果,制动可靠性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安全性能也会越来越成熟。 关键字:车身结构、防抱死系统、驱动防滑转、碰撞吸能 1安全性能评价概述 安全性指标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1.1安全性能的概念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尺寸和整备质量参数、制动性、行驶稳定性、操纵性、信息性。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发生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伤亡或减少货物受损的性能。 1.2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通常说的是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有以下评价指标 第一制动距离是衡量一款车的制动性能的关键性参数之一,它的意思就人们在车辆处于某一时速的情况下,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开过的路程。第二制动时间一般指行驶中的汽车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用的时间。第三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力和附着力有关。第四制动效能亦称热衰退性长时间使用制动,制动器不可避免的升温,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 2车身结构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汽车新技术论文

论汽车新技术 汽车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代步工具之一,已伴随着我们人类走过了近两个半世纪。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汽车也随着人类对物质的更高追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能源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应运而生。究竟这些新技术是什么,又能给汽车带来什么?下面就汽车新技术做一个综述,这些新技术从汽车本身的结构、发动机、刹车系统、车载电子系统、安全应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综述。 1.纯电动车 纯电动车有良好发展前景。作为一个对于中国市场和客户有长期承诺的公司,宝马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我们认为纯电动车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宝马在纯电动车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努力:2008 年 11 月开始,宝马集团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投放 600 多辆 MINI E 汽车进行实路测试,收集电动汽车日常使用的数据和经验。2011 年,宝马集团将交付更多电动车辆供客户试验驾驶,这些电动车将基于 2010 年 1 月发布的 BMW Concept ActiveE 概念车进行小批量生产。 2010 年底前,我们将在中国引入 50 辆 MINI E 电动车进行实路测试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将在项目准备,实施和测试评估阶段与宝马紧密合作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也将在充电设施 建设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研究课题中提供全面支持。 2013 年,到我们将把在电动汽车领域获得的经验应用到“超大城市汽车”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中。这将是宝马集团的第一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最受人关注的当之无愧的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但是也不可忽略其他能源的研究开发。 2.电子点火装置(ESA) 由微机、传感器及其接口、执行机构等几部分构成。该装置可根据传感器送来的发动机各种参数进行运算、判断,然后进行点火时刻的调节,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新型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还有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自诊断操作等。一般认为,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的节能效果在15%以上,而效果更明显的则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除此之外,在发动机部分利用电子技术的内容还有:废气再循环(EGR)、怠速控制(ISC)、电动油泵、发电机输出、冷却风扇、发动机排量、节气门正时、二次空气喷射、发动机增压、油汽蒸发及系统自我诊断功能等,它们在不同的车型上都或多或少地被应用。 3.燃油缸内直喷技术(FSI) FSI是“燃油缸内直喷技术”的缩写。普通引擎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歧管和空气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燃烧,而FSI是将燃油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燃烧,更容易达到空气和燃油的合理配比,增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FSI对燃油辛烷值和纯度的要求很高,需要的压缩比也很高。但它在经济性,动力性,环保性上都比其他类型的发动机好,所以在各个工况下都能保证经济性和动力性最佳。 4.无级变速器(CVT) 无级变速器是由两组变速轮盘和一条传动带组成的。因此,其比传统自动变速器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变传动比,从而实现全

《汽车安全与法规》期末论文

汽车安全与法规学习收获 专业班级:xxxxx;姓名:xxx;学号:2xxxxxxxxxx 摘要: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活力,同时汽车的出现也给人类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能源浪费很环境污染等等。因此世界各地开始越来越关注汽车行驶安全性,加强汽车安全方面知识的教育和管理。在制造汽车方面更是加强了安全保护方面性能的改善。人们买车的时候也会越来越看重汽车的安全性能,各种汽车安全装置应运而生,比如:汽车防撞装置、智能化保护系统等等。 关键词:交通安全,发展趋势,行驶安全性,平顺性,安全对策,安全技术 Automobile safety and regulation learning Professional class: The 2010 accounting class 1; Full name: Liang Xueping; Student ID: 20103890105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brings the world’s economy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ar also brings human society very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such as Serious traffic accident, Energy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o around the world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of vehicle running, Strengthening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 aspect i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eople will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when buying a car, a variety of automotive safety device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For example, Automobile anti-collision device, intelligent protection system. Key word: Traffic safety, development trend, driving safety, comfort, safety, security technology. 引言 汽车的主要用途是运输——载送人员或货物。汽车除了是运输工具,还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在发达国家,汽车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日益深刻的变化。汽车也是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无一不在汽车上体现出来。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近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表现出了人类与环境要求,以及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技术合一的必然性。20世纪50年代以前,汽车上的电子装置只有收音机。60年代汽车上开始采用交流发电机、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等。70年代,随着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剧增,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能源危机出现迫使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排放、油耗、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的出现,再加上用户、市场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各厂家感到传统的常规汽车技术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走与电子技术结合的道路。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在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了,越来越成熟,汽车安全方面的法规越来越严谨和全面了。 汽车要解决的的三大主题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我这次要讨论的主题是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

汽车安全新技术的论文 da da

汽车安全装备的新技术 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Active Safety)和被动安全性( Passive Safety) , 相应的技术措施也就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及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 是指汽车能主动预防或难于发生事故的性能。被动安全性也称为“二次安全性”, 是指汽车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一旦出现事故时, 汽车本身具有能对付事故、保护乘员及行人不伤亡或减少伤亡, 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的性能。 主动安全性包括能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所有事物,例如车辆的操纵和制动能力,信息系统以及人、机正确位置的控制。这实际上牵涉到底盘设计的很多方面,例如四轮驱动, 四轮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侧滑系统( ASR)及主动悬架等, 也牵涉到有关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例如测距防撞、定位导航技术等。被动安全性包括所有能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的事物.例如安全气袋、能抗弯吸收冲击的方向柱等。 一、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 1)检测路面及环境状况系统 使用传感器或摄像机检测路面状态(干燥、潮湿或冰雪, 有无障碍物等) ; 检测周围车辆及障碍物的距离,车辆的相对速度; 检测周围行人及交通状况, 夜间则用红外线监视系统在显示屏上指示行人状况。这些检测不断地给驾驶员提供信息或者危险状态警告等。 2)打瞌睡警告及唤醒系统 使用安装在驾驶员前仪表板处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使用红外线扫描装置, 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变化,通过微机处理, 判别驾驶员是否打瞌睡。当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处于危险状态时,即发出警告响声,同时还会由空调系统中自动散发出具有提神效果的香气。 3)高适应性定速巡航系统 定速巡航功能启动后,该系统能根据前方车辆速度及后方车辆的距离, 自动减速或加速.该系统比传统的增加了路面状态感知系统,并用性能更高的微机控制刹车系统及调节发动机的供油量。 4) 紧急制动先期警告系统 一般驾驶员在紧急制动时,脚由加速踏板移到制动踏板时约需0 .8s.这一系统可以监视驾驶员紧急制动的先期动作, 当加速踏板弹回的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 制动灯即亮起, 警告后边车辆驾驶员, 使后车驾驶员多0 。8s 对前边车辆状况的反应。配备该系统能减少车辆的追尾现象。

汽车照明新技术论文.doc

汽车照明系统新技术 摘要:汽车照明系统对汽车安全起到了主动预防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汽车外部照明和内饰照明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汽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包括疝气灯、LED灯、光纤照明、智能车灯,还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和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等先进的前照灯安全技术。 关键词:汽车照明;安全;节能 The new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Abstract: Automobile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external lighting and interior lighting, is of active role in automobile safety. New energy-saving and safe technologies of automobile lighting emerge due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new technologies include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EDs, fiber lighting, intelligent lights, self-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and headlamps 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are envisioned. Keywords: automobile lighting; safety; energy-saving 引言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和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还 都是那些初级技术,国际先进的安全性配置已经发展到非常智能的 阶段,许多原来需要人操作的地方,现在电脑都能轻松完成。 集成安全系统 从传统上说,汽车安全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动式安全 技术,即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被动式安全技术,即事故发生后的 乘员保护。现在的汽车安全技术趋势是在每个安全领域都要开发出 性能更好、反应更好和分辨力更强的安全系统,使它们在不同的环 境和条件下,针对不同的乘员,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近年的汽车 安全技术开发是两者并举但更重视前者。 集成安全系统将汽车驾驶分为五个不同的“驾驶状态”:正常 状态、预警状态、躲避碰撞状态,无法躲避碰撞状态和碰撞之后状态。装备这种系统的汽车同时带有先进的雷达装置、汽车行驶中, 电脑可以自动监测周围情况并进行计算。监测包括路面,迎面来的

车辆和行人或其他物体,计算出驾驶员应该作出何种快速反应以及车辆应该多快减速等,然后根据情况发出各种警示信号。这些工作都能在瞬间完成。这种车内还安装有先进的测试系统,例如眼睛跟踪系统,它可以测定驾驶员的警觉程度和疲劳程度。如果发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汽车就会发出警告以确保安全。 在躲避碰撞状态,集成安全系统会自动运用ABS制动装置,牵引力控制装置和稳定性增强设备等系统,使汽车的各个系统达到最佳状态,帮助驾驶员避免可能发生的碰撞。 智能安全气囊 自从安全气囊问世以来,这一系统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功不可没。但是,安全气囊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伤亡事故。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前部遭受一定力量的撞击后,安全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车内人员的身体由于惯性作用向前冲撞即将撞上车上设备之前起到铺垫作用,以减轻身体所受到的撞击力。由于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必须完成铺垫功能,因此气囊必须以极快的速度弹出。据技术人员计算,

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夜视系统

汽车新技术 ——期末课程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2014 年 6 月 1 日

前言 有调查显示60%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及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主要是因为驾车的视线比较差,汽车速度比较高引起的。尤其是夜间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受汽车大灯照射距离的限制,夜间行车会有安全隐患汽车夜视系统主要使用的是热成像技术,也被称为红外线成像技术。其原理就是:任何物体都会散发热量,不同温度的物体散发的热量不同。人类、动物和行驶的车辆与周围环境相比散发的热量要多。夜视系统就能收集这些信息,然后转变成可视的图像,把本来在夜间看不清的物体清楚的呈现在眼前,增加夜间行车的安全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家开始开发和使用车载夜视系统,这不仅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够提高其豪华程度。但由于价格的原因,国外各大车厂只是在其顶级豪华车型中使用了车载夜视系统,如宝马7系、奔驰S级等。但是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夜视系统生产成本的降低,车载夜视系统将会全面普及。 汽车夜视系统 汽车夜视系统,利用红外线技术能将黑暗变得如同白昼,使驾驶员在黑夜里看得更远更清楚。夜视系统的结构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红外线摄像机,另一部分是挡风玻璃上的光显示系统。 一、简介 装上这种夜行器后,司机通过光显示系统可像白天一样看清路况。当两车交会时,它可以大大降低前方汽车灯强光对司机视觉的不良刺激,还可以提高司机在雾中行车的辨别能力。为看清车后的情况,研制人员又研制出一种新型后视镜,当后方来车的大灯照在前车的后视镜上,自动感应装置,可随之使液晶玻璃反光镜表面反光柔和使驾驶者不眩目。 夜视系统 汽车已有100多年历史,引领历史发展的永远是技术。举些简单的例子,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让汽车能跑得更快,安全带的出现挽救了大量的生命,车载空调保证车内冬暖夏凉,车载娱乐系统使得长途驾驶不再枯燥无味。总之汽车技术在汽车普及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消费者购车时更多地关心车辆的品质和性价比,但其实适当关注一下汽车最新的配置也不无裨益,至少能让你了解现在汽车到底发展到怎样的水平,新技术又提供了怎样的生活。这里收集了八种汽车的超前配置,并一一介绍,它们分别是:汽油柴油发动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自动泊车系统、夜视系统、人车沟通系统、道路偏移警示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 二、特点 夜视系统能使驾驶员辨别出距离210米左右路旁身着浅色衣服的试验假人,比氙气大灯提早41米左右。而在行人身着黑色衣服时,可提早92米左右。这意味着采用夜视辅助系统可

汽车安全新技术论文2

汽车安全新技术论文2 汽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 [摘要] 汽车照明系统对汽车安全起到了主动预防作用,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汽车 外部照明和内饰照明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要求,出现了很多汽 车照明安全节能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包括疝气灯、LED灯、光纤照明、智能车灯,还有自 适应前照灯系统和前照灯自动调平系统等先进的前照灯安全技术。 [关键词] 汽车照明;安全;节能 引言 近年来,汽车的各种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的安全性 是由汽车安全系统来保证的。汽车安全系统是一个整体概念,照明、制动、避震器、保险 带和安全气囊等多个子系统都属于这个整体,并在运行中相互配合。其中照明系统对行车 安全能起到关键的主动预防作用。汽车照明主要影响驾驶员视野的清晰度,而驾驶视野的 清晰度对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据统计,道路表面状况、交通环境以及车流情况等信息80%以上通过视觉获取。这些信息的获取若在白天很容易,但在夜晚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将十分 困难。汽车夜间行驶发生事故的概率是白天的2~3倍,因此照明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 着夜间的行车安全。所以汽车设计要充分考虑汽车照明系统的安全性,为车辆行驶提供必 要的保证。现在已经是汽车照明安全的新时代。汽车外部照明对汽车安全性的保证如此的 至关重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照明系统发挥作用,现在人在车内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车内的昏暗照明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所以解决照明系统的节约用电、降低制造和维 修的成本以及绿色环保等问题都是现在各个汽车生产商努力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汽车照明 系统在进入安全时代的同时也进入了节能的新时代。 1 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现状 汽车照明系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技术已经很成熟并且应用于很多 汽车上,下面来介绍各个汽车照明安全节能的新技术。 1.1 疝气灯 传统的汽车车灯采用的是卤钨光源,能给汽车提供的照明亮度是非常有限的,从而也 影响了汽车的安全行驶,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传统的卤素汽车车灯寿命短,而且内部含有一 定量的汞元素,既不节能也不环保。现今出现了很多新类型的汽车车灯来替代传统的卤素灯。 飞利浦照明在2021年6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汽车用绿色无汞氙气前照灯[1],自此 以疝气作为光源的疝气灯在汽车照明领域中不断发展并且到现在已经得到大量应用。疝气 灯简称HID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灯,它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安全性。这主要是因为HID 灯带来的多重光束会比卤素灯更远更宽、强度更大,近光设置更有效。在黑夜里,特

3.BMS功能安全-汽车电子咖啡厅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开发中功能安全 流程的应用实践
CTO?袁永军 同湛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also regarding any disposal, exploitation, reproduction, editing,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in the event of applications fo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
Mark the Future ! |同心·共湛

公司介绍
上海同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子专业解决方案供应商 上海同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2014年3月 注册地:上海嘉定 公司格言: Mark the Future!同心,共湛
公司核心成员在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有超过7年的行业经验,进入同湛前均担任多家 BMS企业高管。核心成员具有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学习及研究背景, 企 高管 核 成员具有同济大学汽车学 新能 汽车方向的学 究背景 并仍然保持着与同济大学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VCU、BMS等方面的研发及测试互动。 公司的定位 开发咨询 测试系统及软件
TestZealot 自动测试软件 BMS系统开发
All rights reserved, also regarding any disposal, exploitation, reproduction, editing,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in the event of applications for 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s.
Mark the Future ! |同心·共湛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与展望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与展望 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技术通常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基于先进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前,汽车安全性的研发重点在安全带、安全座椅等被动安全设备上。后来人们意识到事故前对车辆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干涉或预警更具有现实意义,开始从提高车辆制动性能的角度来提高其主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基于先进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技术。8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也迎来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也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底盘控制系统 在现有的主动安全技术中,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是底盘系统控制技术。因此,底盘控制系统也成为了许多主动安全技术的基础。 表1、表2总结了底盘控制和其相关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

3.自适应巡航系统(ACC)及防撞系统 ACC系统并不直接参与制动,而是通过和ABS等制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完成汽车的自动减速防撞。在此基础上就发展出了汽车的防撞系统。 汽车防撞系统的研制一般是作为其他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基础,根据智能汽车和汽车自动驾驶的发展方向技术发展的基础,这一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防撞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够人性化,大多只考虑了安全性要求,没有考虑燃油经济性和乘员舒适性。现有的防撞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够人性化,大多只考虑了安全性要求,没有考虑燃油经济性和乘员舒适性表3中展示了基于ACC技术的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4.未来发展展望 从上述各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未来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集成化与智能化。 集成化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发展主流。从底盘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已经可以看出这一点。未来各主要系统之间的集成将为汽车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带来极大的提升 随着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车也成为了研究热点。智能车的安全系统必然也是智能的,而且主动安全系统在智能车上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决定了智能车的成败与否。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论文

《汽车文化》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班级:11023801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万伟玮 学号:1102380117 序号:24 2013 年 5 月 11 日 成绩评定表 平时 论文 内容 总成绩摘要 参考文献 字数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主动安全技术;智能;弊端。 正文: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是指能够避免车祸发生的安全保护装置,而被动安全是指在车祸发生之后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装置。显而易见,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新技术,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手写10-15页纸。 摘要:报告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讲述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思考,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缸内直喷、FSAE比赛、差速器壳体改装、后轮转向、制动减配、新材料污染 前言: 自1886年“奔驰1号”诞生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而他的作用也从当初的代步工具逐渐变的多元化。依我看来现代汽车更像一件融合了高端科技的绝美艺术品。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过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空气污染是否跟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想必大家对2014年1月中科院关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有率研究的乌龙事件还记忆犹新。汽车尾气的排放到底占大气污染源的多少我能力有限,真的无法告诉你。不过眼下很多汽车新技术都是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安全舒适这个两个主题诞生的。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不断向着节能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安全舒适度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需求带来问题,人类不得不动脑子解决这些问题。我觉的百度文库里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

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下面我就正式开始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汽车新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这玩意是将自然界中的某种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来工作的机器。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 很久以前我在大街上看到宝马车屁股后面的车型标志总有“Li”字样,比如“530Li”。通过强大的百度我知道了“L”是轴距加长的意思,“i”则是指缸内直喷。然后我又去查缸内直喷是什么——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将喷油嘴移到了汽缸内部,利用电子控制系统精准控制燃油的喷射时间和喷射量,直接送入

ISO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

ISO 26262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简要介绍ISO 26262(Road vehicles- Functional safety)道路车辆功能安全系列标准于2011年11月15日正式颁布,该标准的目的在于提高汽车电子、电气产品的功能安全,在产品的研发流程和管理流程中,预先分析和评估潜在的危害和风险,通过实施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规范和方法来降低风险,利用软、硬件系统化的测试、验证和确认方法,使电子、电气产品的安全功能在安全生命周期内满足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的要求,提升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避免过当设计而增加成本以及避免因系统失效、随机硬件失效、设计缺陷所带来的风险,使电子系统的安全功能在各种严酷条件下保持正常运作,确保驾乘人员及路人的安全。 该系列标准适用于安装在最大总质量为3.5吨的量产乘用车上的与安全相关的电子电气系统(包括电子、电气和软件组件)。该标准所涵盖的范围广泛,几乎所涉及到了所有与功能安全相关的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包括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该系列标准: ?提出了一个汽车安全生命周期概念(管理、开发、生产、运行、维护、 停用); ?提出了一个专用于汽车的基于风险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汽车安全完整性 等级(ASIL: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 ?利用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来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以避免不合理的残余 风险; ?提出了验证和确认方法的规范以确保达到可接受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提出了与供应商相关的规范要求。 功能安全受开发过程(包括规范要求、设计、应用、集成、验证、确认和配置)、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影响。 ISO 26262系列标准由以下十部分组成: 第1部分术语 规定了ISO26262系列标准所应用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如功能安全、功能安全要求、安全目标、生命周期、评估、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开发接口协议、嵌入式软件、软件组件、软件工具、软件单元、失效、失效模式、失效率、故障、

汽车安全新技术展望参考文本

汽车安全新技术展望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汽车安全新技术展望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汽车的安全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关注的重 点之一,在防撞保险杠、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等目前流行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外,还有没有其他高招呢? 一、汽车“黑匣子” “黑匣子”的真名叫“机动车行驶记录仪”,是率先 在欧洲大陆发现并广泛使用的一套交通安全管理仪器。它 不仅可以记录机动车运行全过程的全部数据(包括速度变 化、行驶里程),还可以通过配套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实 现对驾驶员乃至整个车队的管理和监督。 疏忽大意、超速行驶、违章抢道、疲劳驾驶等人为因 素,是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之一。给汽车安装上“黑匣 子”,可以对驾驶者的心理、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逐

渐规范驾驶行为。 以机动车综合记录仪为例,一张容量为4兆的IC卡,可以记录一辆车大约一个月的行驶数据。在早晨开车之前,驾驶员只需将IC卡插入显示器,他一天的驾驶行为就处于监控之下:开、停车时间、行驶全过程的速度、司机的操作状态(包括对刹车、喇叭、气压、雾灯、开关门以及左右转向灯的操作),这些数据都将一一记录在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读卡器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 使用行车记录仪,可以给管理者、乘客、驾驶员带来“多赢”局面。对管理者而言,通过它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可以杜绝开飞车、跑私车、偷燃油等不良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降低车辆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对于乘客而言,驾驶员用了心,他们也就坐得安心。如果驾驶员有违章驾驶行为,“黑匣子”也是他们投诉的依据。驾驶员受“黑匣子”监控后不仅将规范行车,

汽车安全性新技术论文

汽车安全技术 尤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湖北十堰 442002) 摘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来阐述如何改善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 Security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Youmin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Hubei, Shiyan 442002) Abstract: The safety of car driv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initiative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passivity security technology to express how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driving. Key words: automobile、initiative security technology、passivity security technology 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绝对数量的急剧增长,车祸也不断增加。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严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毋庸置疑,先进的汽车安全设施是行车安全不可缺少的保障。所以,我们要从技术上入手,努力研究开发高性能、高安全性的汽车,同时也要加强对在用汽车的定期检查,以便及时维修调查,使汽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1、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由ABS电脑、液压装置、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液压管路及电器配线等组成。 ABS统对于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及制动安全尤为重要,特是紧急制动,能够充分利用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性能并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效能,同时增加了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可控性。从而减少了汽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如果在行驶中用力踩踏制动踏板,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后车轮停止转动,但车身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向前滑动。这种现象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发生较大的“滑移”,出现这种状况时,汽车轮胎对路面的侧滑摩差力几乎消失,于是会出现下述现象: (1)转向稳定性下降:方向盘操纵不灵,车辆尾部上翘,严重时车辆打转或出现折叠现象; (2)操纵性下降:操纵方向盘而达不到转向要求; (3)制动距离延长:超过一般的制动距离。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毕业论文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姓名:赵开洋 院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届别: 2013届 学号: 指导教师:张坤 目录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赵开洋 指导老师:张坤 安信院机电系汽检1001班 [摘要]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包括传感器总成、充气、折叠气囊、点火器、固态氮、警告灯等。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在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因此,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解决乘车人员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汽车上装配安全气囊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安全气囊的作用、安全气囊的类型、安全气囊的

发展、系统主要部件、气囊在车内的应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参项、安全气囊的维护等。 [关键词] 安全气囊;传感器;安全;发展;应用 近几年来,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是因为交通事故也给人们造成不少严重的损失。因此汽车的安全问题便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型的汽车安全部件诞生了,即汽车安全囊。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被称为驾驶员的“救命袋”,它可以保护人在汽车发生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也给汽车工业带来了繁荣,而汽车安全气囊它在当今时代又如何的去发展和应用呢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是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 w.Hertrick)于1953年发明的,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US2649311。它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发明于50年代,开发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推广与于90年代。安全气囊发明十多年以后,经过许多科研人员的努力,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基本已经具为雏形。随后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传人世界各国,到了1980年,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个想法,并在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从此在美国的市场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能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系统,即汽车安全气囊。到了90年代以后,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并作为一种具有现代化和高档次的安全装置。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出售可供顾客使用的汽车安全气囊。在1981年,德国奔驰公司销售了3000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