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斯金纳程序教学流派

斯金纳程序教学流派


程序教学流派

原则:把要学习的知识按照其学科的内在逻辑分解为若干部分,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程序的制定,
他提出了制定程序的五个原则: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低错误率


评价:第一,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第二,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
第三,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第四,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第五,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斯金纳(Burrbus rederick Skinner)提出的,它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斯金纳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即个体行为变化的一种预期。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在斯金纳看来,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在行为后呈现一种强化,此即所谓的强化原则;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系统的安排,以期达到最好的强化效果。
斯金纳所提出的程序教学采用一个仔细安排、认真组织起来的教材序列,它运用强化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一个成功的程序教学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2.呈现积极反应;
3.信息的及时反馈;
4.自定学习步调;
5.减少错误率。
在程序教材的开发中,程序教学理论综合应用了行为主义的一些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方
法和程序,为行为科学的教学技能分类以及分步训练打下了基础。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的评价
斯金纳从操作性学习中提出了程序教学,并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从而促使了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与早期发展。程序教学运动产生了“教学设计者”,这类专门人员的出现使教学设计理论的探索有了专业队伍,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个别化教学、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一系列设计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们从事设计的范围也从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拓展到以多媒体学习包乃至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课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上来。这一切都促使教学设计理论得以发展。

另外,尽管强化的概念在桑代克效果律中已有

阐述,但在斯金纳的行为分析中,强化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桑代克那里,强化是用来解释刺激—反应联结加强的一条主要原理,而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反应概率增加的术语,如何安排强化才是核心所在。其次,其他研究人员(例如巴甫洛夫)把消退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而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退看作是一种与强化无关的独立过程。事实上,强化可用于消退行为,停止强化可以使反应概率下降。消退过程可用来表明强化效果持续的时间。

尽管程序教学思想对教学设计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后,程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又被广泛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行为主义把人视为消极被动的机械结构,任由环境摆布,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否定大脑对行为的支配和调节作用,这一切都使行为主义在理论上显得苍白无力,在许多具体问题上难以自圆其说。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斯金纳是用动物实验开展他的有机行为控制和行为改变的研究的。斯金纳认为,“既然有机体以后可能去做它在强化时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就能够用逐步给予诱饵的方法,使它做我们所希望它做的许多事情。”50年代,斯金纳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应”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在普莱西教学机器的基础上,开始赋予程序教学新的含义。
他认为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习程序的呈现过程。所谓学习程序是将学习分成若干小的单元,让这些小的单元按照某种系统排列起来,编成程序,以便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习程序的呈现分为3个步骤,即:刺激→解答(反应)→确认(强化)→ 进展。这3个步骤是一个教学周期。这个周期通过机器使这个过程依次、逐步地进行。这样的学习程序使学生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按照对自己来说是最佳的速度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1.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
(1)在教学程序和学生之间,有一种经常的交往。教学机器与演讲、课本和通常的视听辅助有所不同,它可以在诱导中持续地活动。学生则经常处于注意和忙碌之中。
(2)机器像优秀的导师一样,坚持要求学生在进行下一步学习之前,一定要达到彻底理解,包括一个个框面地理解或者一套套地理解。
(3)教学机器像一个熟练的导师一样,能帮助学生想到正确的答案。教学机器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部分的是由于从言语行为分析中引出来的示意、提示和暗示技术。
(4)教学机器也像导师一样,对学生的每个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应用这种即时反馈不仅可以最有效地形成行为

,而且可以通过“把握学生的兴趣”来维持行为的强度。
2.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认为,学习上前后连续的每一个步骤应该尽量小些,这样就可使强化的次数提高到最大限度,而由于错误引起的令人反感的不愉快的后果则缩减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学习内容一旦按其内在联系和学习程序过程分成许多小的步子,每完成一步就给予一次强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得到比传统教育更多的强化,使其积极性得以提高。同时,由于小步学习使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在学习每一步时都能得到提出正确答案的最大可能,因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阳性强化充分发挥作用,阴性强化则降到了最低程度。在传统教学中,阴性强化起主导作用。
(2)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的提问做出反应。要克服这个弊病,就必须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有所反应,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反应,使学习的效率极大地提高。因此,程序教学必须让每个学生有一套程序课本或机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动脑筋学习,通过选择、“书写”答案、填充、解题或者“按键”回答问题,做出积极反应。
(3)即时强化原则
即时强化的原则要求,在每个学生做出反应后,教学程序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即给学生“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斯金纳认为,当一个操作反应为一个刺激紧随时,这个操作力量就会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强化通常要在学生反应后的“几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才能出现。这样的做法对于塑造行为极其不利,所以,强化必须立即进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进学习的效果,保持和巩固已有的知识。
(4)自定步调原则
斯金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程序教学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学习潜力进行学习,即所谓的自定步调。也就是要求程序教学以个体化的学习方式进行,不要求统一的进度。这样,就能够较好地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学习。
(5)低错误率原则
斯金纳认为,与小步子原则相适应,在程序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错误的反应。因为,从学习理论看,错误行为往往导致惩罚,而惩罚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是令人反感的刺激。错误太多,会影响学习的进度、正确行为的巩固、学习者反应兴趣的维持等,所以,在程

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应。这样,可以提高阳性强化的比例,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育是一个逐渐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理论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是典型的直线式,即学生正确完成一个学习问题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参见第六章“程序教学运动”节)。
斯金纳解释他的教学程序是:
(1)教学程序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用口语方式提供强化不一样,直线性的模式使学生不可能选择其他的学习方法。学生必须选择正确的答案,否则,机器不会转动,提示也不会出现。由于学习者的反应受教学程序条件的制约,学习者反应的自由度就降低了。只有恰当、正确的反应,才能得到强化。
(2)在直线性教学模式中,对学习者来说,要学习、掌握的信息量很少,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对这少量的新材料做出反应。
(3)在一个设计得很好的直线式教学程序模式里,学生几乎没有错误,以至于可以把正确的反应设想为学习者已经学会了。
4.斯金纳的教学程序编制理论
编制一套程序教材是程序教学中最难的事,因为程序机器是不可改变的。斯金纳对教学程序编制的要求是:
(1)要及时强化学生的每一个反应;
(2)要强化正确的反应,而不应该强化错误的反应;
(3)为了降低学生的错误反应率,要使教学程序的每一步难度尽可能地低;
(4)要保持每一步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
(5)在教学程序中出现的问题要变换、缓慢,以使学生复习曾经呈现过的东西,并运用自己所学过的东西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6)必须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在显示问题时,不能让他同时看到两个问题;不能在学生做出反应前,提前出现答案;应当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问题之后,再做出正确反应,只有在完成一个步子之后,才让他前进;
(7)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以便学生能建立抽象概念;
(8)教学程序的步子要经过学生的试验并修改,要运用学生的反应来预示这些框面的效应。
5.对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简要评价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是教学理论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性的突破。他的几个程序教学的原则确实切合教学实际,特别是适合中等以外的学生—天赋高和天赋差的学生。
他的理论虽然在教育理论界有一些争论,但是,现在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学学科的程序教学软件便很好地说明了其价值。商人愿意制造和出售,学校愿意购买,学生愿意使用,这些都是因为良好

的效果在起作用。而这些良好的效果,均来自于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正确性。

斯金纳
把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斯金纳用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学习,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通常都是以一种增加愉快、减少痛苦的方式来行事的
经典实验:
斯金纳箱实验
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阴暗的隔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早期斯金纳用老鼠做实验。老鼠或快或慢偶然的按下一个开关(杠杆),食物就掉进盘内,老鼠就得到了强化,老鼠的行为是通过操作环境(按压杠杆)而获得食物的,即强化物只有在条件反应出现后才会出现。
操作性活动受到强化后,其明显后果是这一操作活动频率增加了,而在反应之后不予强化,则反应就会减弱,这使斯金纳认识到强化作用在操作性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人观点: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小学开始,老师总喜欢用问题引出课题,在我们积极回答的过程中就提高了我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和让我们回忆了跟这一课题有关的基础。这是积极反应原则。
而小步子原则最适合用于理科的公式推导和操作性的课题(如我们系学习的软件操作)上。把要学习的东西由浅入深分为若干小步,不仅减低了难度,而且让学习者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一步一步地习得知识,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信,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跟乐趣。
及时强化原则也很常见。老师上课的时候会有课堂提问,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时解答解疑。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一种强化。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解答的过程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正确答案的印象。
自定步调原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对未来教育改革很有导向性的一点。我们的班级教学总是很多人处于同一步调的学习,但是这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帮助,学得快的人继续听已经懂得知识会觉得无趣,容易走神甚至丧失学习耐心;而学的慢的人跟不上节奏,更是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把自定步调原则运用到学校教学中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在之前我所读的学校已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例如英语教学根据成绩在三个班中分出ABC三等,然后把三个班中的ABC不同进度学生分为三个英语班,每当上英语课的时候就打乱原有的班级,按照英语水平进度的班级上课,这对培优补差都有很显著的效果。
我觉得低错误率原则在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学习的积极性可能在我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已经定下,如果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有各种的错误,就会打

击学习的热情,如果从小就对学习新事物有恐惧感,对将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阴影。
理论是死的,人是活的。重要的不是前人的理论有多全面多准确,而是我们懂得灵活的把适当的理论用在适当的教育环境下,再者把问题深化,广化,解决更多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