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1U2学案四 Reading

M1U2学案四 Reading

M1U2学案四 Reading
M1U2学案四 Reading

学案四Reading ( 2 )--- language focus

一、学习目标

1. 重温P69 Wordlist的单词,找出Reading中重要词组与句型; 2.熟记并默写有关重点词组,学会用它们造句;

3.通过难句释疑,进一步定语从句的用法。

二、课前小练

默写单词(这些前面学的单词还记得吗?)

争吵,辩论n. ______________ 自由n. ______________ 不睡觉,熬夜______________ 担心的,担忧的adj. ______________ 伤害vt./n. _____________ 愚蠢的adj. ______________ 耐心n. ______________ 自私的adj. ______________ 不友好的,疏远的adj. _____________ 愤怒的,生气的adj. _____________ 禁止v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期n. _____________

误解v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趋向,照看vt./vi. ____________

限制,极限n. _____________ 智慧n. ____________ 平衡vi./n. _____________ 困惑的adj. _____________ 身体的adj.. ______________ 挑战n./vt. ______________

三、自学探究(理解了课文,让我们来关注和解决语言问题吧!)

I 默读课文(P22-23),找出下列词组:

1. a day earlier than _________ 比预计

2. be angry_________ sb. 对某人生气

3. can’t ______________等不及做……

4. be ______________ to do 应该做……

5. not…__________..直到……才……

6. be ____________不见了……

7.__________ the place 到处

8.in______________(处于)混乱/杂乱之中

9 turn___________转向……

10. leave sb ____________ 让……负责……

11. be hard_________ sb. 对某人苛刻

12. ________ like…行为象……

13. ___________good_________作出…决定

14.________such ________容忍这样的行为

15. shout _____ sb. 对……大喊大叫

16.________________(灯、火)熄灭

17 give sb a _______________解释的机会

18.be _____________sb 对……太苛刻

19. now_______既然;由于

20.be _____________sb 对……粗鲁/不礼貌

21.feel _________想要

22.be ________________与……不同

23.in _______________ 以……形式24.read________朗读

25 ____________ speech 语言风格

26.pay _____________注意…

四、难点突破

1. surprise n 惊奇v. . 使惊奇adj. surprised 感到惊讶的; surprising 令人感到惊讶的

I can’t wait to surprise the boys!

His sudden visit ____________ us all. (surprise)

Much to our __________, they offered me the job. (surprise)

I am ___________at the __________ news. (surprise)

2. do with 处理(在疑问句中,常与what连用)______ did you do with the letter?

有时也可以用deal with,但在疑问句中与how连用。________ did you deal with the letter?

3. leave vt. 使……处于某种状态,听任 leave sb./sth. adj /doing/done

Please leave the door _________(open).

She left me _______(wait ) in the rain.

4. charge 负责,掌管; 费用;收费

区分:in charge (of…)某人负责(某事 ) In the charge of 某事由某人负责

I am_______________ the company while the director is away.

The company is_________________ me while the director is away.

I’d like to speak to the person ___________.

5. go out (灯、火)的熄灭,是不及物动词

When Mom and Dad came in, all lights ______ ________.

6. 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cash we left? ( P22, L14)

这是省略了关系代词which/that的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是可省略。

Have you seen the book (__________)I put here just now?

Do you know the girl (___________) I talked to?

2. There is a reason why the house is a mess…(P23, L52)

这个复合句含有关系副词why的定语从句。若从句中不需要代词作主语,宾语等,则该定语从句就会用why/whenre/when 在从句中作状语。

This is the house _______we live in the school.

I don’t know the reason ______ the house is so dirty……

3. Eric sits on his bed looking at Daniel, who has his arms crossed and looks upset. (P23, L36)

Eric 坐在床上,看着Daniel,而他把手臂交叉,显得很生气。

have +sb/sth+ done 表示“让……被做”或表示“遭遇….”

I’ll go to have my hair __________( cut) this afternoon.

Tim had his money _________(steal) on the bus to school.

The boy had his left leg ________(break) in the football game.

如果表示”让……(正在/一直)做”就用: have sb/sth doing /do

If I have any problem with English, the teacher will have some classmates ______me .

Don’t have the water _________(run) all the time like that.

4. Now that he has been so rude to us, I feel like we have to punish him or he won’t respect us.(P23,L52)

feel like “想要”常接名/代/动名词(doing),口语中也可接从句,≈feel as if/as though……。I feel like I could fly

I feel like a cup of coffee./I feel like having a good talk with you .

五、当堂检测

1.你不应该对他太苛刻,毕竟他才是个十岁的孩子。

You should not be________________ him, After all he is only a child of ten.

2 .既然这里没有别人,我们可以无拘束地谈了。

______________ nobody else is here, we can have a free talk.

3 .当Jack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想要跟他打个招呼。

When Jack went past me, I ______________ hello to him.

4.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垃圾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上课)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材分析 1.本专题是一个难度大,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四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同时,可注意本专题与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第七专题,第二册第五专题和本册第七专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即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习本专题的时候,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2.本专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首先应将人文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含义给学生解释清楚。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肯定人,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1.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可让学生复习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一册第六专题的内容,并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2.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可指导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美德即知识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提高辩证思考的能力;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这一观点 (3)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从图书资料或网上收集整理苏格拉底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孔子等)的道德说教,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编演历史剧,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为若干个问题包,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负责在课前搜集本小组所需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与其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认识它对人类精神觉醒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树立尊重别人,善待生命,平等与人相处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难点:1.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内涵的分析和理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生波及其应用。 6、回顾本章实验,知道研究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重点: 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三、复习难点: 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四、基础诊测: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五、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 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 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 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 A、(1)(2) B、(2)(4) C、(1)(3) D、(3)(4)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 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知识点四:回声测距问题: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5.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图1.5-1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6.小实验: 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图1.5-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用蜡烛火焰显示声向上.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7.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图1.5-3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最新第1课 蒙昧中的觉醒 [人民版] [说课稿]

蒙昧中的觉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及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我将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内容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理论性强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专题。学习本专题时首先要明确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应先将本专题四节课的内容综合概括介绍,使学生对人文精神起源、复兴和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于希腊的智者运动;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阐释,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三)学情分析: 1.本课属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从知识的衔接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 2.本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高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增强对人文主义、智者学派、美德即知识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的主张。 (2)理解雅典的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以及产生这种思想倾向的时代背景。 (3)理解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的主张。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从图书资料或网上收集整理苏格拉底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孔子等)的道德说教,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如果有能力编演一幕历史剧,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为若干个问题,让全班每位同学解决一个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物理人教版第1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课题《声现象》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声音的产生、传播、乐音、噪声等知识,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对乐音的三要素内容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乐音的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 难点如何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具 环节复习过程教师活 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填写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声 现 象 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传播,__________不能传声 声音的特性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_有关 响度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音色由_________________决定 人怎样听到声音 骨传导 双耳效应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划分噪声的单位________ 减弱噪声的途径_________ 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可以获得________ 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题1. 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 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2.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 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 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 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 响度的区别) 例题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 是 ( ) A.(1)(2) B.(2)(4) C.(1)(3) D.(3)(4) 2.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 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如图所示,小星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使鼓面发出声音,声音不同之处是()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09·黑龙江鸡西)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选手回答此问题的依据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5.(2009·湖北仙桃市)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省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发出的悦耳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它发声的音色与其它乐器的音色是一样的 C.它发出的悦耳声是它的振动产生的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相同的音调 知识点三:环保问题 例题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 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 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 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 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 图1

蒙昧中的觉醒-教案

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爱琴海》,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图片:希腊宙斯神殿遗址,奥林匹亚遗址,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的雕像。 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蔚蓝的天空,深蓝的海水,白色的小屋,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诞生,世界闻名的圣贤先哲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同学们说,这是哪啊?(希腊)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人文精神如何在古希腊滥觞。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9页的导语回答下面的问题(屏幕显示问题) 1、什么是人文精神? 2、人文精神在西方经历了哪三次演进和变化? 3、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答:… 屏幕显示答案:1、人文精神是一种重视人与人性,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的思想意识, 2、人文精神的起源—BC5世纪智者运动,复兴--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 3、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 一、智者的启蒙 这种重视人、肯定人价值的人文精神起源于BC5世纪的智者运动,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戈拉(公元前5世纪) 我们能看出希腊人认识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神—自然—人,哲学家们放弃了对神、自然的探索,转而关心人类自身,这种反对旧的思想传统的运动就是智者运动。 通过阅读教材和屏幕上的打油诗,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以下问题:何为智者?智者运动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是谁?其思想主张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我叫帕帕迪,雅典一公民,经商和参政,生活乐无比。 我的葡萄园,葡萄大又甜,酿成葡萄酒,卖了好价钱。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 人教版 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课前复习归纳本章知识点,并完成自主导学。 三、学习目标 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并分析相关的应用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导学导学 1、声音条件: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例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悦耳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例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导学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2)声音以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传声。 (3)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 m/s、声速大小跟有关,还跟有关。 例 3、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_ __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 _(填序号)导学 3、声音的特征:声音是由、、显示其特征的。 (1)音调: ①音调决定的因素:发声体振动的;②音调与频率对应关系是: ,音调越高。,音调越低。 ③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频率低于20Hz叫做、(2)响度: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发声体的和应关系: ,响度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音品、音质,影响音色的因素有:材料、结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1《蒙昧中的觉醒》教案完美版

专题六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名师说课 本课课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精神的内涵。 通过学习,了解人文主义起源的重要原因,了解古代希腊智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网上资源等感受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体会人文主义内涵,追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合理评价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课后还可以依学生的兴趣程度和疑点继续探讨。在“一标多版”状况下,教学时可参照其他版本对此专题的论述及其采用的史料;人民版中与其他相关专题的联系(如必修一的第六、七专题,必修二的第五专题,必修三的第一、七专题等)。 本课地位 作为衡量文明程度重要指标并对社会发展起着独到作用人文精神,在西方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它是伴随着西方思想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从而经历了由产生、复兴再到成的发展过程。西方的人文精神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化的今天,它应该成为我们汲取其他优秀文化营养的重来源。毛泽东就一贯主张学习西方文明,他说:“古为今用,洋中用。”他曾明确地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并特别强调:“还外国的古典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显然,这里所指的启蒙时的文化,主要指的就是西方的人文精神。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些经典论述,成为我们积极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借鉴西方的人文精神以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主备:段传友同备:姚文斌审核:初中物理组学生班次与姓名: 一、课标告诉我们: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二、本我们要做到: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三、预习导学: 1、观察与思考: 在一次风较大的时候,观察旗杆上的国旗,当你听到国旗在风中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国旗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当风停了以后,国旗不再发声,这时国旗在旗杆上不再________。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 实验二: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中的钢尺产生声音时有什么特征?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b.实验二中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 c.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四、通过预习我会做: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并且以形式传播。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蒙昧中的觉醒习题

1.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或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据此你认为柏拉图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②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答案: 3.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确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4.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学派C.启蒙思想家D.自然哲学家 5.苏格拉底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指的是他() A.把研究对象从社会转向自然B.重视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重视对自然界的探讨D.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6.“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渊远流长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7.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同学乙说:“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A.亚里士多德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D.柏拉图 8.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扰,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这说明二者都 A. 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B. 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 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 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万物皆由水而生B.吾尤爱真理 C.人是万物的尺度D.知识即美德 10.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重庆市开县中学高中历史 61蒙昧中的觉醒学案 人民版必修3(1)

导读—训练评价单——6.1蒙昧中的觉醒 【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基础构建】 一、智者的启蒙——“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运动的兴起 1.产生时间:公元前。 经济:古希腊发展; 2.背景政治:希腊的提高。 思想:希腊的成长、解决的需要。 3.性质:是一场反对的运动。 4.探讨问题:探讨与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智者及其言论特点 1.智者含义:教授和的教师。 2.言论特点:⑴言论从和出发,倾向于 和。 ⑵注重。 ⑶怀疑,否认。 (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1.代表人物:。 ⑴思想核心: ⑵评价:西方的先驱。 ⑶作用:启蒙作用 积极——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的第一次觉醒; (四)评价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也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否定了客观真理,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 义。 探究一: 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1.研究范围:。 2.重要主张:⑴反对智者、(与智者学派不同)。 ⑵强调人类的,否定(与智者学派相同)。 ⑶“ ”。(在哲学上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⑷“ ”。 3.被判死刑: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4.评价:⑴马克思:“ ”,“ ”的化身。 ⑵德菲尔神谕:他是的人。 ⑶启蒙思想家:把他视为。

5.意义: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认识1:“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做人的道理,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认识2:“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探究二: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三、斯多亚学派的“人生而平等” 1.产生时间:公元前末至公元前初。 2.创始人:(因他在斯多亚画廊讲学而被称为斯多亚学派) 3.代表人物:芝诺、等 4.逻各斯思想:逻各斯即。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所以得出的结论。 5.历史意义:第一次论证、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四归纳总结 【自主训练】 1.“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是天赐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一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1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强化与声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析。 (3)进一步夯实与声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 【自主复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而产生的, 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 、 均能传声。在150 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2、声音的三要素: 、 、 。其中声音的 叫音调,音调与 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3、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乐音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____、__ __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将家中面临公路一侧的窗户关好;(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4、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次声波可用来预报________、 等自然灾害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课堂导学】 1、 预习反馈。 2、 边讲边练: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变式训练】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变式训练】 小提琴是我国人们喜欢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跟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 。 【变式训练】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其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 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 (乐音/噪声)。 【变式训练】 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 A .噪声的产生 B .噪声的传播 C .噪声的接收 D .以上三种均是 【当堂检测】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 .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 .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 .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 .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转换法:鼓面撒纸屑、音叉击水花、音叉振动乒乓球弹开。)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的分类:(1)固体声源:如: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 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 (2)液体声源:如:哗哗的雨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咆哮的黄河水声 (3)气体声源:爆胎声、呼呼的西北风、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注: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②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声音不一定能听见,如:在真空中、超声波和次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如:“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古代士兵用箭筒贴紧地面听敌情。 (2)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如:“怕得鱼惊不应人”、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声音。 (3)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如:听老师讲话的声音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2、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如:“敲衣架实验”、医生用听诊器听诊、“土电话”能实现10米左右的通话 三、声波和声能 1、声音是一种波,叫做声波。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声能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如: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清洗眼镜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如: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医生用B超诊断病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四、声速 1、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m/s。

《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历史《蒙昧中的觉醒》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人民2009年11月第4版)课时数:1课时(45分钟) 仪征市第二中学吴凌雁 一、课标要求与设计理念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涵”基于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益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与教材容,我确立如下教学思路:立足于雅典的顶峰的政治(背景),引申出智者学派和格拉底两者对人的思考。通过对两者观点的阐述、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人文精神的涵及引申。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一课容《蒙昧中的觉醒》。本课是本单元的起点,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开头和启下的作用,对以后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本课与必修第一册专题六《古希腊的政治》、选修改革《梭伦改革》的容相关联。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运用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掌握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及成因,分析格拉底的哲学思想;通过问题研究、历史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分析智者学派和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展示格拉底之死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雅典的局限性,并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升华----继承和发扬先贤科学或理性的认识事物、自信和自主的探究、判断、行动的精神,认识和追求真、善、美,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突破方式 通过创设情境、设问导思、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人是万物的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涵;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的意义;通过图片导学、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突破难点:对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尺度”所孕育的人文精神的涵的分析和理解;对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的名言所体现的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高二学生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认知发展时段----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完成了由初中学段到高中学段、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本模块特别是本专题本课时的学习容,是绝大多数学生开始能够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过,要注意到的是,一部分学生处于尚未完成转换的时段,熟悉形象思维的学习模式;其他同学也刚刚脱胎于形象思维,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其认知上的不足,又要充分利用其长处,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此教学容探讨的是人性,此话题比较哲理、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基于这一情况,课堂教学要以材料为基础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思考,让学生真正经历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发放“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背景,熟悉相关的史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图片、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材料:“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黑格尔 师:在古希腊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制度,诞生了人文精神,以及后来有罗马人在希腊人的文化和理性思维之上建立起来的法制原则,正是这些构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古希腊制度和罗马法我们在必修一中已学习过,今天我们来讲解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图片展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