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综合实践活动在改进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论综合实践活动在改进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论综合实践活动在改进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论综合实践活动在改进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论综合实践活动在改进习作教学中的作用【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作文,都能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借助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一个贴近生活的习作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有材料可写,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情感,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习作教学

习作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训练项目,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可谓是殚精竭虑地去命题、指导、讲评,学生却还是“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地去编造、拼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文一面”,假话、空话满篇,缺乏个性和情感。面对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1]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它如一阵和煦的春风,让平静的校园充满生机,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精彩,更为学生的习作注入一股清泉,也为我们习作教学的改进带来了机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为习作奠定真实的基础

一般的习作教学,总是教师先向学生灌输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命题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胡编乱造,或者东拼西凑,与生活环境脱节,显得很“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纯,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综合实

小学习作教学点滴

2014年小学习作教学研讨活动讲座 习作教学点滴 小学语文习作是小学生感到最难的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找不到话说,或者是语句不通顺。我个人认为,小学生作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材料 1、坚持观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没有材料是不行的。积累材料就是搜集、贮存材料,这是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怎么积贮材料呢?办法很多,其中最基础的便是坚持观察。所谓观察,就是仔细地了解、察看。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而观察就是将客观世界的一切摄取到脑袋里去,这便是作文的素材。因此,观察是作文的基本功。 观察什么呢?观察你遇到的一切。人、动物、风景,特别要注意观察人的言行、表情、动作、外貌等等。 怎么观察呢?站在一点观察,边走边观察,从下往上观察,从上往下观察,观察全貌,观察细部。不管怎么观察,重要的是如同法国作家莫泊桑说的“必须详细地观察你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人看到与说过的那个方面。”即要发现新东西,又要切实把握事物的特点。 2、注意体验

体验就是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自觉地体会验证感受,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般说来,观察是从外部的世界获取写作的材料,体验是在观察外部世界和体会自身感受的结合上获取写作的材料。体验在一定意义上是比观察更为重要的搜集材料的方法。为了写好文章,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在实践中捕捉自己的感受,那样,写作材料就源源不断了。 3、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是搜集材料最常用的方法。没有调查采访就没有杰作。 4、阅读积累 多阅读也是积累材料的一个好方法。对于一遍好的文章,我们不但要读懂,还要解剖它的写作方法,将其好的写作方法吸收为我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课文,学习它的写作方法。 二、审清题目 学会审题。审题就是对作文的题目进行分析、研究,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以弄清写作的要求、范围和重点。学生练的是命题作文,也就是依据老师出的题目写文章,因此,作文就必须扣紧题目,否则就会跑题或文不对题,审题便成为作文特别重要的一步。可是,有些学生不懂得审题的重要性,草草看一眼题目,就匆匆写起来,这样,不但不易获得好成绩,有时还可能闹笑话呢! 1、抓住题眼 题目或是短语,或是句子,里面有一两个词语,对文章的范围或重点起着规定和暗示的作用。这些词语像人的眼睛,能够反映人的思

课程改革成果

寨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汇总 寨子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校在籍学生62人,教学班级6个,教职工11人。在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射洪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射洪县文明单位”。2002年,射洪县掀起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浪潮,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寨子小学,吹暖了全校师生的心扉,吹紧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步伐,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迅速转变观念,改善条件,完善管理,锤炼师资,落实目标,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改工作,十年来,回顾探究发展之足迹,汇报如下: 一、课改管理机制的完善。 ㈠、机制有保障。 成立“寨子小学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文春同志任组长,教导处、年级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深入实验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1、组织有保障: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指导组下拟设几个指导小组:①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教研组)②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指导小组;④信息技术运用指导小组。来保证课程改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 2、师资有保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容和教师测试容。教师的培训容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培训工作要提倡讨论式和参与式,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领导小组还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3、制度有保障:以课题研究促实验,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课改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题性教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活动背景: 勤俭节约,减少浪费,是每个孩子都会说的话,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 们已经学会节约了呢?但实际上, 摆在我们眼前的各种浪费现象实在是令人 触目惊心:只写了几个字的白纸、半截的铅笔、无人教室的“长明灯” 、食 堂中被倒掉的剩饭、洗手池边哗哗作响的水龙头、丢掉的红领巾、衣服很少 有找回……对这些,孩子们熟视无睹,似乎这算不了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 连这些生活中细小的浪费现象都不能意识到,又怎么能真正做到勤俭节约 呢? 为此,我决定组织一次“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减少浪费从我开始” 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 1、通过校园中的诸多浪费现象,使学生懂得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敲响校园浪费现象的警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 认识到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四、活动形式 : 1 、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 (1)调查和访问; (2)小组合作和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3)规划、表达和发思。 五、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有关资料、课件等。 六、活动安排及实施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针对校园里比比皆是的浪费现象,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呢?经过讨论,决定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负责追踪调查一种浪费现象,并为各组命名:“节粮组”、“ 节约学习用品组”、“节水组”、“节电组”。 第二阶段:分头行动阶段。这四组同学各自按照本组的活动要求进行调查、拍照、记录等,并对了解的情况进行组内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各研究小组按照小组的方案进行活动,主要通过对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的访问,了解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浪费情况,进行全班交流: 1. “节粮组” 调查食堂的这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学生饭后对食堂餐厅进行参观、拍摄,并采访了食堂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学生每天倒掉的饭菜情况。通过一 些数据进行比较,学生们大吃一惊。在交流时有同学说道:“我以前也经常倒剩饭,总以为剩下这么一点饭菜算什么,没想到,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吓了一大跳,如果我们每人都节约一点点,那么整个食堂将节约多少粮食,可以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呀! 2、“节水组”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小学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构思和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厌恶和恐惧的心理。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一放、二创、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一放 放就是适当放宽题材,放宽要求。让学生放手写,指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学生在无拘无束高度自由、思维活跃,并且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放一般可以采用日记和周记的形式进行。 当然放并不是不管不问,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达到写作的目的。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写作文和说话交谈没有什么两样,从而消除了恐惧心理,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当然在放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降低要求,还应根据实际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 二、二创

(一)创造生活,解决选材 指导小学生作文,首先面临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写作的原材料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来自生活,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然而,学生生活比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知道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有时让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当需要写的时候又“无话可说”,于是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1、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日。如元旦开个联欢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节做个有趣的彩灯;三八妇女节给妈妈送件礼物;植树节在房屋后种棵小树;儿童节更可大做文章等等。通过节日巧安排,在让学生节前,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出计划,节日,安排精心的活动;节后,根据个人的感受写一写《_____的节日》。 2、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因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的共性是喜欢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有了深刻体会再让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作文就在心中。比如我班经常开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活动,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写出观察日记。在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

教学成果报告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多角度、分层次”民 办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成果完成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成果负责人:刘威娜 成果完成人:刘威娜冯研谭芳郑彩飞 任洪云 起止时间:2012年6月-2017年6月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社会的调整,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的严峻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民办型高校来说,更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经管类专业人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自己培养为集应用型和创新型为一体的人才。 近年来,学者们更是从各种角度对于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种教育机构和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提上了日程。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有的从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观点,有的从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提出观点,有的从教育理念提出观点,有的从专业和大学生的综合角度提出观点,这些对于我们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强化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很好地掌握反思技能。第三,要认真地寻求反思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具体地实施反思。就目前的新课程而言,教师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它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 2、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它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建议乃至教学目标,重新 组织课程资源。这要求教师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对校内资源比较熟悉,但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很不够。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生成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情感的交流。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4、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师要不断地 反思自己是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否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5、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合作性。就新课程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 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合作完成任务。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学案 《引导学生去开采民间文学富矿》 国寺营学校苏英邦 活动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掌握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方法。 3.调查采访、记录整理。 4.佳作展示。 活动过程: 一、关于“民间故事”。 1. 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事件。 2. 情节完整,有神异色彩,有教育意义,有趣味性,以古代居多。 3. 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鬼怪故事,有的是智慧故事,有的是笑话故事。有的是关于某人的,有的是关于某事的,有的是关于某地的。 二、搜集整理。 1. 平时听人讲述。 2. 专门采访调查。 3. 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比如:拟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理清情节发展过程,突出重点,讲究文采,适当添加删改,剔除低级趣味的或宣扬坏思想的东西。 三、例子。 例1: 拴太阳 民国初年,巴东、长阳、秭归三县交界处,出了一位高明的骟马师傅,人称“马骟匠”。 一天下午,他与徒弟出远门骟马回来,从地主刘永福家门前路过。刘家这天雇了二十几个短工插秧,不巧午饭已过,又加上没人认识这两个叫花子模样的人,结果,师徒俩水就没讨到一杯。一气之下,马骟匠决定戏弄他们一番。他薅了把柳叶,放入牛角中一吹,叶片飞出,落进秧田,霎时变成了条条尺把长的鲫鱼,活蹦乱跳的。那群短工不知是计,放下手中的活儿,纷纷去抢鱼,可好半天也没捞着一条!就在大家忙得汗流浃背时,马骟匠又吹了声牛角,鱼眨眼间不见了,柳叶还是柳叶!短工们惊诧不已,猛一抬头,才发现太阳已偏西! 地主这时派狗腿子前来看插秧的进程,不看则已,一看大惊且大怒:“怎么还只插了几行行儿?你们分明在磨洋工!”短工们就把捡鱼的怪事说了一遍,狗腿子哪里肯信,他飞跑回去向主子告状,说短工们明明消极怠工,却编出一通鬼话骗人。刘永福倒有些见识,立即叫狗腿子去打听下午从这附近过了什么人没有。狗腿子满处一问,不少人都说看见过了两个叫花子,还吹了几声牛角!地主知情后,一面派人骑快马去追赶叫花子,一面安排大摆宴席——他认定,绝对是因为招待不周,那两人才有意作怪! 追回来后,地主忙请师徒二人入席。马骟匠毫不客气,跟徒弟爬上桌子就大吃大喝起来。待三杯酒下肚,刘永福说:“二位师傅,今儿我插秧的事……”马骟匠胸脯一拍:“好说,好说!太阳还在山边,我会把它拴住的!” 这样,短工们插呀插,一直把秧插完,太阳仍挂在山边。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 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 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 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 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 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徐雪梅适用年级:六年级 一、研究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 近期有家长反映,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同学家住,实际上是和同学在网吧上网夜不归宿,由此主题确定──网瘾的危害。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3.创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运用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初步知识处理资料。 三、研究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研究小组。多分几个小组,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 2.小组成员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 (1)活动安排 一、活动内容: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人员分工;预期目标:确定研究方向,完成研究计划,人员分工;活动分工:全体讨论。 二、活动内容:查找研究的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实验的方法;预期目标:根据图书馆借阅的相关刊物,网上查询的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法;活动分工:全体查找资料,组长整理。 三、活动内容:完成调查上网学生;预期目标:通过实验证明上网有瘾;活动分工:第1组、第2组、第3组。 四、活动内容:拟定调查问卷;预期目标:较全面反映在校生现况;活动分工:全体讨论研究。 五、活动内容:分发与回收调查表;预期目标:进行数据统计,算出每一个问题的百分比,并得出结论;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六、活动内容:体会感受;预期目标:分享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得失,积累经验;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完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李秀兰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来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自体验来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的小课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与学生充分协作,一起来开展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互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通过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求教师指导的多样化。 1、在资料收集中学会与人分享。 在如何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利用书本、网络,收集资料并与人分享。老师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课、回家上网、读报刊或利用假日到图书馆收集资料等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各组重点收集的资料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请同学将小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分组粘贴在布告栏上,让全班同学阅读。这样的活动,所有的资源都是共享的,通过活动,学生把收集到社区环境美好的图片和资料,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并与人合作中分享学生的快乐。 2、从“教师中学”到“学生中心”。 中学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通过亲身体验,激发观察发现与探究问题和创新 的兴趣,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意思。因此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感,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主张 “以学生 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努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多样化,要求我们的思想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让 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评课,开展个性化的学习,这是开放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让童言生辉--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让童言生辉--谈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发表时间:2010-11-26T09:55:34.783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青[导读] 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 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要"感情真实"。但遗憾的许多教师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为了所谓的"不跑题",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儿童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谓细之又细,如何开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都有规矩;如何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都有格式。再推荐大量的"优秀作文"作为仿写范例。这种模式制约了学生作文的思维层次和具体的表达,使本该充满灵气的儿童作文成了一种"机械"产品。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一、作文立意的个性化 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们真的无事可写吗?其实不然。现代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比起他们的前辈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他们缺乏的只是大人们需要的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正是为了这类"有意义的事",我们顺手把孩子们的思想清理干净了,然后"越俎代庖",塞进去一些"好东西"。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在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道,牛不爱干净,身上脏兮兮的,还写牛身上的毛病多,结果遭到了家长的反对。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并不觉得它是陌生的,而是似曾相识,因为我们身边甚至自己经常在演绎这样的故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孩子们更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作文。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性的折射。生活是多彩的,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要敢于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惊奇、赞叹"去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的虚弱",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如果我们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二、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也就没有个性化的作文。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 "雨":"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运用联想,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三个形象。其中,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的情状,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试想,倘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这类的描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所以,作文必须有"我思"的切人。只有"我思"的触角才能掀开"我"周围的各种迷茫,使作文成为"我"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 首先,我们要开发儿童想象空间。想象是思维不可或缺的手段,在作文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象未来和未知的世界,这样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广阔。其次,要激发儿童的思维裂变。"文成于思",构思是学生把习作素材在头脑中进行条理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超越思维定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思维,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换个层次去思考问题。 三、作文形式的个性化 黑格尔说"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即由于它包含成熟的形式在内。"《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 什么是"有创意地表达?"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作家的创作,教师不要以任何定规去捆绑孩子,不要让学生有"作文该不该这样写"的顾虑。当然,我们的"有创意地表达"即形式创新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它是对作文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写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同时,我们不能把"有创意地表达"定位过高,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另一种形式的拔高作文要求的倾向,又一次使儿童作文走上异路。 四、作文语言的个性化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因此,他们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一堂语文公开课,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其实,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对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中所犯的错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也是小学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儿童才有可能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白果树小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案例doc资料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活动设计是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进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是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子课题之一。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解决综合实践主题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施计划——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这部分只是这一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计本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 (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 (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 (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 3、主题教育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活动教学目标的依据是: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第四,根据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五,我自身的知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我同许多老师一样,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无非是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直到这次指导学生开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后,我才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就本次活动而言,它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呢? 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一开始,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后来,当一位同学提出“关注消防”这个主题时,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几位同学反映的元宵节在黄氏家庙赏灯时发现的消防隐患,大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学在替黄氏家庙担心,有的同学对组织者“祖宗灵着呢,还用得消防设备吗?”的荒谬论断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还由此想到我镇的消防现状……从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我镇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有的上街采访,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点滴谈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点滴谈 发表时间:2012-07-10T15:15:54.7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陈文清 [导读] 修改文章要勇于删去多余的字、句、段,也要善于增益必要的内容。增益要根据主题的,也要遵照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福建莆田文献中学陈文清 古人云:“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理一也。”这就说明,一篇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得来的。可是我们中学生写作文,有些同学不仅不打草稿,甚至连个提纲不也拟,写好后也不复看一遍就交给老师。在老师发还作文本后,也不仔细看看哪些地方作过批改,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只是看一个分数就把它塞进包里。针对这种不良倾向,根据名家的写作经验和自己的写作体会,下面谈谈几种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 一、酝酿 这是指下笔前对文章的立意谋篇进行反复考虑,对写作提纲再三斟酌,是动笔前的修改。传统作文教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小学阶段学生作文能围绕一个中心,文句通顺,结构完整就不错了。到了初中阶段,针对学生作文结构往往千入世一律,内容常常大同小异的特点,我就启发学生多进行逆向思维的尝试。如写一篇议论文《开卷有益》,如果按常规同学们往往顺题而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阐发论点,认为只要多读书,就能得到知识,对自身有益。但是逆向思维,我们不难明白“开卷未必有益”的道理。如对所有书籍毫无选择地都拿来看,那么,中学生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甚至看那些只描述感官刺激的书籍,不但对接受知识无益,还有碍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遗憾终身。这样的文章就能平中出奇,贵在创新了。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就在打腹稿这一关。过去我们学生没有这种“打腹稿”、拟提纲的习惯,往往是灵机一动,信手写来,写到哪里算哪里,最后连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初中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作文必须先拟出提纲,而且要在作文中写出来。经过三年的写作训练,使学生认识到了作文前的酝酿,有如盖房子前反复设计图纸一般,意义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做好了,动起笔来就能得心应手,省去文后的许多修改工夫。 二、调整 主要指层次方面安排得不够妥当时,需要作适当调整。比如写记叙文,一般是要按照时间、空间、人物活动、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构来组织材料。但是为了突出某种事件的结局,抓住读者的心,造成一种悬念,就可以把以后发生的事情提前到开头来写,即采用倒叙的方法来组织材料。比如习作《我的老师》,开头可总述这位老师的工作成就,获得什么光荣称号,受到什么表彰奖励。但是如果从具体到概括来安排材料,先写这位老师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后写工作效果,再写到他得到什么荣誉称号,这样读起来就会觉得更恰当,也更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由此可见,层次混乱固然要调整,即使不乱,但层次不够理想的,也要精益求精,加以调整。 三、删削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儿说的是“至少”、“竭力”,而我们不少学生连“多多”、“用几分力”也无法做到,这就无怪乎文章写不好了。可有可无的尚且要删去,完全不应有的更不用说了。学生习作《上中学第一天》,不少学生就把文章写成了流水帐。从早上家里出发,直写到晚上熄灯休息,把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下来了,我选取了一篇较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把大部分段落都删去,只选取和母亲依依惜别的内容,并且就这一段加以发挥充实。写到妈妈在我上中学的第一天,一大早起床为我煮我最喜欢吃的荷包蛋,细心地为我准备行装,千叮咛万嘱咐,写到“我记住了妈妈的谆谆教诲,挑着行李满怀信心地向学校走去。”文章就写到这里。这节课效果良好,不少学生克服了记流水帐的毛病。一般地说,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空洞的议论,开头结尾离题太远的文字,重复累赘的话语,都在删削之列。对文章的删削,要力求收到集中、紧凑、鲜明、简洁的效果。 四、增益 修改文章要勇于删去多余的字、句、段,也要善于增益必要的内容。增益要根据主题的,也要遵照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如果认为文章的内容过于单薄,叙述描写不够具体,说理分析不够充分的,都应加以充实,扩展,使文章有血有肉,不至于干巴巴的几条筋骨。初中生作文训练多以写人记事为主,曾经要求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记一位助人为乐的人》,有篇习作写了一位义务为师生理发的老工友。选材很不错,可内容很空洞,只写到“老工友利用中午或课外活动时间为师生理发,大家称他是个活雷锋。”我启发他充实内容,拟了几个提纲给他:你请过他理发?怎样说的?他怎么样给你理的?他神情如何?动作怎样?周围的人有什么反应?老工友高兴时有什么表情?这位学生较有灵感,经过重写,一篇内容较充实的记叙文写出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这篇文章以《理发》为题,增加了一些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参评了县中学生习作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当然在增益过程中,也要注意忠实于生活,合情合理,而不能凭空想象,编造情节,给人以虚假的印象。 五、改换 改换主要指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标点符号在内。字词用得不恰当、不确切,当然要改;用得恰当的、确切的,如果能觅到更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还得把它换上。为了使学生认识这方面的修改的重要性,我把古诗中“推敲”一词的典故传授给学生,并且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特意把用得不恰当的字、词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必要时,找到学生面对面修改,与学生共同讨论用最恰当的字词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作文遣词造句的能力大有长进。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具体方法,并有计划地进行训练,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