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

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发病率

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3.6%,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囊癌病人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2~4倍。多见于50~70岁,50岁以上者占90%。

病因

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组织学上腺癌占80%,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癌占1%。胆囊癌可直接浸润周围脏器,亦可经淋巴道血循环神经胆管等途径转移及腹腔内种植,晚期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一般发

生的较晚和较少

表现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

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

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发热 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

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

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检查

1、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肠管积气的影响并且不易判定结石充满型及萎缩型胆囊壁情况近年来人们采用EUS(内镜超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US的上述问题EUS 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因而人们将EUS作为US检查后的进一步精确判定方法不论US或EUS其早期胆囊癌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隆起型病变与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两者混合型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敏感性为50%尤其对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US及EUSCT 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①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②结节型:乳

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腔内胆囊腔存在③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国内文献报告在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

有人报告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 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其影像表现可分三种情况:(1)胆囊胆管显影良好:多为早期病变典型病例可见胆囊充盈缺损或与囊壁相连基底较宽的隆起病变胆囊壁浸润者可见囊壁僵硬或变形(2)胆囊不显影:多属中晚期病例(3)胆囊不显影并有肝或肝外胆管狭窄:充盈缺损及梗阻上方肝胆管扩张已是晚期征象

5、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法有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两种直接活检的方法有:B超引导下胆囊病变穿刺PTCCS(经皮胆囊镜检查)经腹腔镜等方法采取胆汁的方法更多如ERCP下抽取胆汁B超引导下胆囊穿刺PTCD胆道子母镜等文献报告的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虽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方法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的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做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3、肝外胆管癌早期发生转移者较少,主要是沿胆管壁向上、向下浸润直接扩散。如上段肝管癌可直接侵及肝,要比中、下段癌多见。最常见的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也可至腹腔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血路转移,除非是晚期癌者,一般较少。各部位的胆管癌,以肝转移最多见,尤其高位胆管癌,癌组织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性血栓,可导致肝转移。也可向邻近器官胰腺、胆转移。

诊断

一)早期症状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多数病人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以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向右肩胛部放射,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低热,恶心及黄疸等。对40岁以上女性病人,有长期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若疼痛性质从阵发性发作转变为右上腹持续钝痛,且进行性加重,局部触及胆囊肿块,进行性黄疸,消瘦明显等情况出现,应考虑胆囊癌。胆囊癌晚期则可有肝

脏肿大,腹水、恶病质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肝脏功能情况及鉴别黄疸性质,呈阻塞性黄疸。

(三)X线检查:胆囊造影可见胆囊粘膜不光整,腔内充盈缺损。ERCP发现胆管突然中断,出现充盈缺损呈偏心性,边缘不规则或胆管狭窄范围较长。

(四)其他检查:B型超声、CT、腹腔镜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胆囊癌鉴别诊断

胆囊癌病人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数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这类病人在出现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或贫血等症状时病情常常已属晚期。近年来诊断水平提高主要依靠现代影像学的进展和对本病认识的加深。

(五)相关病变的诊断,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有着密切关系,长期患有胆结石一样会导致癌变,国内的统计数据表明,近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结石。” 四五四医院普外科霍中华主任医师提醒患者,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因为耐受不了疼痛迅速来医院治疗,患者长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的无痛性胆囊结石却容易被人忽视。其实,没有疼痛症状的胆囊结石发展更为隐匿,一旦恶变为胆囊癌,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治疗一、中药治疗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

中药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二、手术治疗

(1)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

①肝门部胆管胆总管及胆囊切除胆肠吻合适用于未侵及肝实质之肝总管癌

②肝方叶或加部分右前叶切除及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适用于肝总管癌或汇合部胆管癌

③肝方叶或左半肝切除及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适用于左肝管及肝总管癌

④肝方叶或右半肝切除及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适用于右肝管及肝总管癌

⑤超半肝或三肝切除及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部分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适用于左或右肝管癌侵及二级以上肝管和尾状叶肝管

⑥姑息性切除肝方叶及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并残留部分癌组织如尾状叶肝管或门静脉前壁

⑦门静脉主干汇合部或左右干前壁受侵犯者切除其受累部分静脉壁再予血管修补重建术后辅以腔内放疗

(2)肝门部胆管癌故息性手术:胆肠内引流术是首选的姑息手术方法原则是胆肠吻合口应尽量远离病灶根据PTC显示扩张的胆管情况选择胆肠吻合部位部分病例由于病灶侵犯肝门或因肝萎缩-肥大复合征存在萎缩叶胆管吻合引流价值不大肥大叶胆管显露困难使不少无法切除的病例仅能置管引流常用的方法是扩张癌性狭窄后放置尽可能粗而较硬的T形管U形管或内支撑导管T形管经胆总管或经肝引出均可为了防止滑脱应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胆管壁及周围组织上并做一上段空肠造瘘供术后回输胆汁及必要时管饲营养非手术置管引流常用的方法为PTCD也可经PTCD窦道扩大后放置内支撑管穿过狭窄段

(3)中下部胆管癌切除术:中下部胆管癌比肝门部及乳头部癌少见目前多数学者为其手术方式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下部癌无法切除者可用上述姑息性方法

二、化疗:术中经胃网膜有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导管皮下埋泵术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药为5-Fu.MMC

三、放疗: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剂量照射放疗对晚期胆管癌有一定的效果因其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与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管癌病人的生存期。

饮食

胆囊癌早期没有特异、典型的症状,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晚期胆囊癌的主要症状是右上腹痛、黄疸、右上腹部有硬块、体重下降。出现黄疸,说明已有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胆管受阻,肿瘤已无法手术切除;合并结石梗阻,也可出现黄疸。胆囊癌直接扩散胃及十二指肠,可引起胃幽门梗阻。胆囊癌的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是肝脏转移。胆管癌指原发于肝外胆管的癌瘤,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又分为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下段胆管癌,主要表现有迅速进行性加重的阻塞性黄疸,体重下降、胆囊肿大、肝肿大及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畏食油腻等。而腹痛和急性胆管炎症状少见,临床难与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鉴别。晚期可见明显消瘦、乏力及恶病质。

【宜】

(1)宜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2)宜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3)宜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5)腹痛、黄疸参看肝癌有关内容。

【忌】

(1)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忌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5)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腹腔镜手术能否治疗胆囊癌?]

据韩国研究人员报道,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可首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在31例患者中,10例为pT1a期肿瘤。他们全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未出现复发。另9例为pT1b期肿瘤。其中3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2例出现复发。另外,1例开腹手术的患者具有胆囊淋巴结浸润。

7例患者为pT2期肿瘤。其中4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3例出现复发。2例患者为pT3期肿瘤。他们全部转为开腹手术,并且都出现复发。

研究人员指出,pT4期肿瘤患者只能够进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或姑息性腹腔镜手术。他们发现,pT1a 期、pT1b期和pT2期肿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68%。

Kim博士建议,当术前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可首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重要的是,术中应开放息肉病变的所有标本并行冰冻切片活检。

他认为,当证实为pT1a期病变时,完全可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如果发现pT1b期或更晚期的的病变,就应将手术转为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提示胆囊癌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能喝酒,不能吃牛肉。不能吃烟熏食物。

肿瘤患者如何安然度夏

夏季,癌症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处于康复期的癌症患者很可能再次住进医院。那么,癌症患者在夏季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饮食偏软忌冷食

术后或接受放化疗的病人,因治疗导致进食量减少,营养素摄入不足。因此,应注意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营养搭配合理。夏季饮食要偏软、温热,少食辛辣、过于油腻的食品。不宜多吃冷食,因为胃肠道如果骤然受冷,可导致肠胃痉挛,引起腹痛,消化道肿瘤、肝胆肿瘤患者尤其注意。

另外,每日饮水应在1500毫升以上,多喝绿茶、温盐水和果汁等。膀胱、肾、胃部等肿瘤患者,体液补充要做到出入平衡,按需按量补充。

讲究卫生勤洗澡

夏季皮肤代谢快,皮肤皱褶处易藏污纳垢,皮肤癌和长期卧床的病人要勤洗澡或者擦身,以免引起褥疮和溃烂。汗湿的衣物及时更换,衣物以棉织、柔软、无刺激材料为主,减少不良的摩擦。注意生吃瓜果要消毒、食品要保鲜。

改善睡眠别忘午睡

肿瘤患者因疾病及治疗的影响,睡眠不良尤为突出。因此,精神放松、保持适度运动、听听舒缓的音乐,可有效改善睡眠。中午别忘睡1~2个小时,使身体各系统得以休息,有助于身体康复。

调节心态家人帮忙

夏季气候炎热,容易出现情绪烦躁,而肿瘤患者因治疗中的副作用,情绪波动往往比较明显。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除自身调节外,亲友要给予谅解和支持,多和肿瘤患者交流。晚期胆囊癌晚期会表现为中上腹及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消化不良、嗳气、胃纳减退,出现黄疸并伴有恶病质表现,当胆囊管阻塞或癌肿转移至肝脏或邻近器官时,有时可在上腹部扪及坚硬肿块。如癌肿侵犯十二指肠,可出现幽门梗阻症状。针对上述症状,胆囊癌晚期的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缓解病痛、延长生命为目的,治疗方法有姑息性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

除了合理的胆囊癌晚期治疗,提高胆囊癌晚期患者的身体机能也很重要,免疫力强才能更好的抵抗癌肿,耐受各种综合治疗。合理膳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机能,胆囊癌晚期患者宜食新鲜蔬菜、鸡蛋、清蒸鱼,忌食煎、炸、高脂肪食品,不宜食用红枣、桂圆、白木耳等易致腹胀的补品。

可怕的胆囊癌!

胆囊癌为何可怕?

为何要制定胆囊预防性切除指征?

为何又不能过度切除胆囊?

昨天,我们做了一个年轻患者的胆囊癌手术,我在术前和术后与其家属沟通病时,我有一些感受。于是,想写一写关于胆囊癌的一些现状,便于博友通过此文来客观地了解、认识和预防胆囊癌。

胆囊癌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糟糕的预后! 我们可以看看:1777年,奥地利维也纳的Stoll医师报导了胆囊癌,在此之后的两百多年里,外科医师们一直关注着胆囊癌预后的现状。1968年Siewert和Cassau经病例调查后得出:在过去的50年中,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几乎没有任何改变。1994年,法国Cubertafond 等在调查了73个不同国家医院的724例胆囊癌病例后得出结论:在过去的10

年中胆囊癌患者的预后状况没有改进。他们的结论是,胆囊癌患者(包括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5%。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们力图通过更积极的手术和综合治疗来改变这些悲观的论调。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一些改变。故对于胆囊癌患者,外科医师应持更为积极的态度,以求进一步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

我国胆囊癌的高发年龄在50-70岁,以60岁最多,男女比例为1:3,约6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囊结石。手术切除的中晚期病人其结果极差。而临床主要问题为早期诊断率低(术前能作出诊断的不足30%),其原因有:① 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而这一部分病人中反复多年腹痛未引起重视。② 胆结石病人未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病史长,年龄大者应定期检查,或可更早发现早期癌。

③ 胆囊癌除影像学检查外无有价值的血清检测方法。④ 重视B超检查,不断提高结胆囊癌的认识水平,佐以CT。超声内镜可极大地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因为胆囊癌的总的治疗结果不理想(只有16-22%的病人可施行治愈性手术,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在5-12%),鉴于胆囊切除是最有效的胆囊癌预防手段,故对预防性胆囊切除必将再度思考:

为预防癌变而切除结石性胆囊的指征:① B超、CT或MRI发现胆囊壁有限局性培厚或息肉样病变。② 胆囊区疼痛变为持续性伴明显消瘦或消化障碍。③ 瓷瓶样胆囊,其癌变率为12-61%。④ 胆囊结石病史5年以上。⑤ 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的胆囊结石病人。其中①②③项应视为绝对指征。

为预防癌变而切除胆囊息肉病变胆囊的指征:① 单发病变。② 直径为10mm 以上。③ 基底广。④ 合并胆囊结石。⑤ 年龄50岁以上。这些指征只能说明癌变机率高,而不能视为良恶性诊断标准。因此不具备上述指征的病人仍有癌变的

可能,只是可能性较小而已。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虽然仍不令人满意,但手术治疗仍然是胆囊癌的首选方案。因此在不断改进手术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综合治疗措施是很有必要。胆囊癌的化疗效果不佳,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化疗方案;胆囊癌单纯放疗效果不佳,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均在探索阶段。介入和免疫治疗已应用于晚期病人,但无大宗病例报导,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胆囊癌在目前疗效差的情况下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合理的,尤其是对晚期胆囊癌,虽难以达到治愈目的,但仍可改善部分病人的情况,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凡事不能过度,偏左或偏右都会给病人带来危害!因此,我们唯有尊重事实,积极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千差万别的个体,用医生所掌握的理论来给予分别施治。

附胆囊癌的直观照片,如有不适,敬请谅解!疾病无情,用这些照片仅为大家提一个警示,无奈而已! (这个病人手术后效果不会很理想,太晚了,生存期估计在8-18个月左右,能有8个月较好生活的质量,就算相当不错了,以后的日子多半会因为肝内转移而出现梗阻性黄疸。)

胆囊癌

胆囊癌 定义 胆囊癌是发生于胆囊的实质性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病人,男:女的发病比例为1 : 3, 多发生于胆囊底部,粘膜有明显肿块,与慢性胆囊炎、瘢痕组织不易区别,有时呈宽基的息肉状。易经胆囊床侵犯肝组织,并常波及邻近脏器和组织。 病理生理 胆囊癌好发于胆囊体和底部,发生于胆囊管少见。 可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其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鳞癌及鳞腺癌5%~10%。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手术时发现已有淋巴转移者25%~75%;其半数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邻近器官,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13%-19%)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大体形态观察所见可分四型: 1. 浸润型最多见,约占60-70%。早期癌只限于壁内,以后广泛浸润,胆囊壁呈弥漫型增厚、变硬,并常侵犯周围组织与脏器。 2.乳头状约占20%,为乳头状物,瘤质较软,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常发生坏死、溃疡及出血,并引起感染。此型较少发生转移,预后也较好。 3.胶质型约占8%,肿瘤细胞粘液性变明显,呈胶冻样,肿瘤较松软,容易破溃。胆囊壁常有广泛侵润。 4.混合型较少见。此外,当肿瘤充满胆囊时可呈充满型。病变广泛累及肝脏未能分清胆囊壁者,则成巨块性。 胆囊癌按其分化程度不同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之分。各组织类型中未分化癌及粘液腺癌恶性最高,发生转移快。乳头状腺癌恶性度最低,较少发生转移,预后好 疾病症状 胆囊癌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 1、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或者转移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引起胆道梗阻所致,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排入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胆道、胰腺和胃肠)-试卷1

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胆道、胰腺和胃肠)-试卷 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以下关于胃贲门区的超声解剖,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贲门位于肝脏左外侧叶后下方 B.贲门长轴图像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结构 C.“鸟嘴征”是贲门及其周围结构的长轴图像,鸟嘴尖端指向胃底√ D.短轴图像上贲门的食管端呈靶环样结构 E.贲门食管端的超声图像由内向外依次呈“强一弱一强"回声 解析:解析:“鸟嘴征”是贲门及其周围结构的长轴图像,鸟嘴尖端指向部位为横膈食管裂孔处。 2.关于直肠的解剖,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直肠各壁均有腹膜覆盖√ B.男性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形成直肠子宫陷凹 C.男性直肠前方与膀胱底、输尿管、精囊腺及前列腺邻近 D.女性直肠前方与阴道后壁相贴 E.直肠上段一般较膨大,下段则保持收缩空虚状态 解析:解析:直肠下约三分之一没有腹膜覆盖,其余均正确。 3.除以下哪一项外,均是胃肠超声检查前需做的准备工作 (分数:2.00) A.将胃肠超声安排在X线钡剂造影前进行 B.胃肠超声最好在上午进行 C.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 D.经腹壁乙状结肠检查者应使膀胱排空√ E.儿童和不能合作者可于检查前适当应用镇静剂 解析:解析:经腹壁乙状结肠检查者应使膀胱良好充盈以利用其作为透声窗。 4.检查直肠腔内超声的探头应该选择 (分数:2.00) A.凸阵7.5~20.0MHz B.凸阵3.5~4.0MHz C.凸阵5.0~10.0MHz √ D.线阵5.0~12.0MHz E.凸阵5.0MHz 解析: 5.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胃恶性淋巴瘤比胃癌的胃壁增厚明显 B.弥漫浸润型胃癌可见“火山口”征√ C.胃癌时可见胃壁增厚,空腹呈“假肾”征 D.女性胃癌可转移至双侧卵巢 E.胃癌可致胃蠕动波减弱或消失 解析:解析:“火山口”征为溃疡型胃癌的声像图特征。

慢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慢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慢性胆囊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病因(85%~90%)。常有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的病史。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慢性胆囊炎多有胆绞痛病史,此外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是饭后有上腹胀满,疼痛,与进食脂肪多少有关。消化不良,呃逆,嗳气,恶心,甚者呕吐,偶有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2、慢性胆囊炎一般无明显体征和化验检查的变化。可有右上腹深压痛或不适感,Murphy征或为阳性。 二、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显示胆囊壁全部或部分增厚,毛糙,胆囊缩小,有或无胆囊内结石,少数可有胆囊壁上的多发小结石。 2、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大小、胆囊内结石或胆囊管内结石

嵌顿、囊壁厚度、胆囊颈胆总管之间大致位置关系。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术式和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 部分病人应行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及十二指肠病变。 【治疗】 一、治疗原则:临床症状明显而又伴有胆石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或LC术。黄色肉芽肿胆囊炎、胆囊粘膜胆固醇沉着症以及胆囊管和胆管梗阻引起的胆囊炎,如有明显症状也应行胆囊切除术。非手术疗法包括中西医结合疗法,服用消炎利胆药,限制脂肪饮食等。 二、手术治疗: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开腹胆囊切除术:如伴有胆囊坏疽、穿孔、胆囊内瘘和怀疑胆囊癌的病人仍应开腹行胆囊切除术。 (三)、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参见急性胆囊炎章节。 (四)、随访:术后随访半年。有时术后病理报告:胆囊

癌。为“意外胆囊癌”,则按胆囊癌诊疗常规处理。

胆囊癌诊治指南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 第一节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病人由于常有胆囊结石等疾病症状的掩盖,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5年生存率<5%,随着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开展,胆囊癌恶劣的预后状况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临床表现 胆囊癌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癌肿发展后可出现下列表现: 1.右上腹部疼痛右上腹部疼痛是胆囊癌最常见的症状。约有80%的胆囊癌病人以右上腹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多为钝痛,于脂肪餐后往往加重。偶尔可为绞痛,并往往逐渐加重。由于部分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或因右上腹部疼痛就诊时经B超提示为胆囊结石,所以该症状易被首诊医师和病人忽视。当胆囊癌位于胆囊颈部或合并的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和胆囊肿大。在术前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而急诊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约有1%的病因是胆囊癌。这类癌肿常属早期,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均较满意。

2.右上腹肿块当胆囊癌或合并的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时,在右上腹部可触及肿大胆囊并伴急性胆囊炎征象。当右上腹部出现质硬、固定和表面高低不平的肿块时,往往表明胆囊癌已属晚期。 3.黄疸胆囊癌病人中,有明显黄疽者约占45%。当癌肿侵犯肝门部或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压迫肝外胆管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癌肿组织坏死脱落进入胆总管也会引起阻塞性黄疸,同时也可伴有胆绞痛。胆囊癌患者出现黄疸是病程已属晚期的征象之一,85%左右的病人当黄疸出现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一般为癌肿组织坏死脱落后所致。也可是癌肿侵入邻近血管所引起的出血,此时出血量可较大。胆囊癌患者出现胆道出血时可伴有黄疸、上腹部绞痛等症状。当肿瘤侵犯到胃流出道或结肠肝曲时,可出现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肿瘤压迫门静脉或形成门静脉癌栓时还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晚期病例可出现消瘦、腹水等恶病质征象。在胆囊癌就诊病人中,体重减轻达原体重的10%以上者占37%~77%。有的病人有恶心、呕吐和纳差等消化道症状。 Pichler根据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5类:①急性胆囊炎表现,以急性胆囊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有1%为胆囊癌,大多预后较好。 ②慢性胆囊炎表现,对于此类病人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③胆道恶性表现,表现为疼痛、黄疸、肿块。此时患者多属晚期,肿瘤已广泛浸润。④胆道外恶性肿瘤表现为肿瘤的转移灶对周围组织的浸

2020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练习题及答案3203

2020专业知识-第三十二章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不会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 B、腹胀 C、休克 D、手足抽搐 E、低血糖 2、关于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尿淀粉酶增高迟于血清淀粉酶 B、尿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淀粉酶晚 C、尿淀粉酶测定值大于200索氏单位有诊断意义 D、淀粉酶越高诊断的正确率越大 E、淀粉酶的高低与病变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3、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腹胀 B、进行性黄疸 C、食欲下降 D、消化不良 E、乏力、消瘦 4、胰腺癌有明显黄疸的病人术前必须补充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5、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化脓性感染 B、休克 C、急性肾衰竭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中毒性脑病 6、急性胰腺炎累及全胰时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腹部压痛,腹肌紧张 B、腹痛呈腰带状向腰背部放射 C、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D、腹胀和肠鸣音稍减弱 E、排气排便停止 7、急性胰腺炎时,病变部位在胰头部,疼痛部位为 A、上腹部正中

B、左上腹为主 C、右上腹为主 D、腰背部 E、左肩部 8、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临床症状是 A、腹痛 B、腹胀 C、恶心 D、呕吐 E、腹膜炎体征 9、急性胰腺炎术后饮食 A、禁饮食 B、禁食不禁饮 C、低脂流食 D、低糖流食 E、低脂、低糖流食 10、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人不会出现 A、腹痛 B、腹胀 C、手足抽搐 D、低血糖 E、休克 11、急性胰腺炎并发胰瘘的指征是 A、术后2周出现发热、腹部肿块 B、胃肠道糜烂、穿孔、出血 C、腹部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D、有含粪便的内容物流出 E、腹壁渗出或引流管引流出无色透明的腹腔液 12、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A、恶心呕吐 B、进行性黄疸 C、乏力和消瘦 D、腹泻或便秘 E、上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13、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A、恶心呕吐 B、进行性黄疸 C、消瘦、贫血 D、腹泻或便秘 E、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不适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要点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要点 胆囊癌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胆囊癌患者5 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具有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亟需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策略,进行胆囊癌预防知识的科学普及;为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亟需加强对胆囊癌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及对高危人群的密切随访;为提高胆囊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亟需贯彻以规范化根治性切除为主,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的理念。 一、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及可能相关因素 (一)危险因素 1. 胆囊结石:胆固醇和混合胆固醇类胆囊结石危险度更高。 2. 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有以下特征:(1)直径≥10mm;(2)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4)腺瘤样息肉。 3. 胆囊慢性炎症:

4. “保胆取石”术后胆囊:(二)可能的危险因素 1. 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 2. 胆囊腺肌症: 3. 胆道感染: 4. 肥胖与糖尿病: 5. 年龄和性别: 6.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7. 遗传学和基因突变: 8. 吸烟: 9. 化学暴露:

二、胆囊癌TNM分期、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型 (一)胆囊癌TNM分期 (二)胆囊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分型 1. 大体类型: 2. 胆囊癌组织病理学分型: (三)胆囊癌的临床分型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提出的胆囊癌的临床分型中,建议T2期及 以上胆囊癌根据肿瘤起源部位及侵犯方向分为4 型(图1)。(1)型:腹腔型;T2 期肿瘤位于腹腔游离侧,未浸透浆膜,T3期及以上肿瘤穿透浆膜,可侵犯邻近器官 或结构;(2)型:肝脏型;T2 期肿瘤位于肝脏侧,T3 期穿透浆膜,侵犯

胆囊小常识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是胆囊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多由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引起。慢性胆囊炎者,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或只有轻微的类似胃病的一些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目前,临床上一般系用手术切除,以求根治。 1.感染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病变较轻者,仅有胆囊壁增厚,重者可以显著肥厚,萎缩,囊腔缩小以至功能丧失。 2.梗阻性胆囊炎。当胆囊管阻塞(结石等)时,胆汁潴留,胆色素被吸收,引起胆汁成份改变,刺激胆囊发生炎症。 3.代谢性胆囊炎。由于胆固醇的代谢发生紊乱,而致胆固醇沉积于胆囊的内壁上,引起慢性炎症。 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肿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吸气、反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病人有右上腹压痛和右胁叩击痛。 B型超声波检查:对本病诊断率高达90%,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边缘毛糙并增厚至0.5厘米以上,胆囊缩小或变形。 X线胆囊造影,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变形、收缩功能不良。 一、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二、外科治疗: 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常服用利胆药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引起慢性胆囊炎的原因不一,所以不可简单处之,而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方能事半功倍。慢性胆囊炎伴反复多次严重急性感染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症状不十分严重可内科保守治疗,而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可以根治慢性胆囊炎,各种杀菌消炎的抗生素,对治疗慢性胆囊炎并无效果。. 成药 (1)去氢胆酸片0.25克,1日3次。 (2)胆酸钠片0.2克,1日3次。 (3)消炎利胆片,1日3次,每次服4片。有一定疗效可适当选择应用。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09-03-03T16:15:54.84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柳英杰宋虎元陶永博[导读] 柳英杰 宋虎元 陶永博 华县中铁一局集团中心医院(陕西 714100)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了3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果 术前确诊率仅为51.3%,其中,单纯胆囊切除4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6例,胆囊加肝楔形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9例,胆肠内引流2例,胃空肠吻合1例,仅行剖腹探查8例,非手术治疗9例。 结论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胆囊肿瘤 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5-0001-0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WTBZ]Liu Ying -jie.Song Hu-yuan.Tao Yong-bo.In Hua Country hard game of group central hospital Shan Xi 71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h e effect of treat ment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9 case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rate were 51.3%,simple cholecystectomy in 4 cases,gallbladder+liver wedge resection in 6,gallbladder+liver wedge resection regional lymphadenectom y in 9,biliary-jejunal internal drainage in 2,gastro-jejunostomy 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7153113.html,paroto my exploration only in 8 cases,no operative in 9.Conclusion BU S and CT are mai n method in early diagnosis of primary gallbladder carcinoma,operative resectio n is the best choice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herapy is also important. 【Key words】 Gallbladder neoplasm Pre-diagnosis Treatments 原发性胆囊癌(以下称胆囊癌)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首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1] 。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且早期缺乏特异征象,确诊后往往已届晚期,预后不良,所以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是胆道外科迫切的问题。现将我院1982~2005年收治的39例胆囊癌病例,就其早期诊断与治疗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3例,女26例,男女比为1∶2;年龄45~78岁,平均63.3岁;病程最短2天(急性胆囊炎手术),最长20年(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黄疸、包块、发热、消瘦、贫血等。39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胆囊癌者20例(符合率为51.3%),14例为胆囊炎伴结石,3例胆囊息肉,1例胆囊壁钙化,1例胰头癌。CT检查15例均为胆囊癌。核素肝扫描3例皆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例,1例十二指球部受压,2例正常。一般检查早期均无特异性。手术治疗30例,术前拟诊胆囊癌11例。术中确诊或经活检证实19例,术中证实胆囊癌并存结石23例。按Nevin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10例,Ⅴ期 8例。非手术治疗9例由B超提示胆囊癌(6例并发结石),均在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行放疗或化疗。病理诊断为腺癌32例(其中黏液样腺癌4例),乳头状瘤癌5例,未分化癌2例。 1.2 手术情况:单纯胆囊切除4例,胆囊切除加肝楔形切除6例,胆囊切除加肝楔形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9例,胆肠内引流2例,胃空肠吻合1例,仅行剖腹探查取活检8例。 2 讨论 2.1 早期胆囊癌的概念:早期胆囊癌的临床表现多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无特异性。早期胆囊癌病变仅局限于黏膜层或侵及肌层,但未累及浆膜层。大体病理可分为4型:(1)带蒂型:肿瘤有一细蒂与囊壁相连,瘤体直径在2.5~30mm之间,占11.3%;(2)无蒂型:呈宽或窄基的乳头状突起,高出正常黏膜5mm以上,占21.1%;(3)表面隆起型:病变高出周围黏膜1.5~5mm,占35.2%;(4)平坦型:病变无明显隆起,占32.4% [2]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指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适应证】 具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实行LC手术: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2.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 3.直径小于3cm的胆囊结石。 4.充满型胆囊结石。 5.有症状的和有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 6.急性胆囊炎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有手术指征者。 7.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良好者。 【禁忌证】 1.相对禁忌证: (1)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2)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 (3)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4)有上腹部手术史。 (5)其它:肥胖或有腹外疝等。 2.绝对禁忌证: (1)有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如胆囊积脓、坏疽、穿孔等。 (2)胆石性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 (4)伴有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 (5)胆囊癌或胆囊隆起性病变疑为癌变者。 (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7)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小于4.5cm×1.5cm或壁厚大于0.5cm。 (8)伴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 (1)病史、体检,重点了解胆石症发作史,有无黄疸,有无胆石性胰腺炎,有无腹部手术史。 (2)血生化及常规检查: 1)血、尿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及计数,出、凝血时间; 2)胸透、心电图; 3)肝肾功能及血生化。 (3)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情况,结石是否充满胆囊,胆总管是否扩大,胰腺情况; 2)胰胆管造影(ERCP):如病史中有明显的Charcot三联征或B超检查有阳性发现时才选择性的实施。 2.术前谈话: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这一手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术中有转为开腹手术的可能,家属应签字。 3.放置尿管、胃管,术前2天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的食物,必要时术前灌肠。 4.术前1天开始给预防性抗生素;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非那根25mg,对过度紧张者给于安定5~10mg。

【爱护胆囊疾病常识】胆囊癌的症状及预防1

胆囊癌的症状及预防 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er)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 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3.6%,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囊癌病人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2~4倍。多见于50~70岁,50岁以上者占90%。 病因 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 胆囊癌 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 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胆囊癌发生在底部多见颈部,次之体部较少,组织学上腺癌占80%,未分化癌占6%,鳞癌占3%,混合癌占1%。胆囊癌可直接浸润周围脏器,亦可经淋巴道血循环神经胆管等途径转移及腹腔内种植,晚期病人可发生远处转移,但一般发生的较晚和较少。 发病机制 胆囊癌可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其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鳞癌及鳞腺癌5%~10%。 胆囊癌主要通过淋巴转移,手术时发现已有淋巴转移者25%~75%;其半数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邻近器官其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 表现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cb7153113.html,/ebook/da91361c2af90242a895e5d4.html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 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 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胆囊癌初期到晚期要多长发展时间

胆囊癌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患上这种疾病以后,病人不仅遭受身体上的折磨,而且这种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心理恐惧,往往变得情绪非常低落,对于胆囊癌这种肿瘤疾病,要想获得较好的预后,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病情到了晚期,治疗会更加棘手,致死率也较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那胆囊癌初期到晚期要多长发展时间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身体上都带有癌基因,而从癌基因到癌细胞的转变,往往需要经过十几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变化,它要逃离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监控,才能形成癌细胞。而对于胆囊癌初期到晚期要发展多长时间并不是固定的,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免疫力、心态、病理分型不同,发展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也有患者可能几年才会发展到晚期。不过不管是初期还是晚期,在确诊病情后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而不是一味的陷入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消极对待治疗。 对于胆囊癌初期的治疗,手术多为患者的首要选择,可以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但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应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中医药的治疗。胆囊癌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可以调节患者机体,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术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一旦胆囊癌到了晚期,可能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患者可以考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

联合中医治疗,放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若能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袁希福接诊了大量病例,并摸索出了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新体系,提出了三联平衡理论。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据了解,袁希福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会议,如2009年12月受邀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0年3月受邀到美国旧金山参加“国际中医药研讨会”;2017年5月受邀赴德国参加第4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18年6月22日至6月28日,袁希福受邀参加了“一带一路”--第三届加中传统医药国际论坛”,并被授予“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杰出贡献奖。 胆囊癌初期到晚期要多长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但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都应该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积极和病魔抗争到底,选

2020胆囊癌的诊治进展(完整版)

2020胆囊癌的诊治进展(完整版) 摘要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胆囊癌无特定的标志物,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而PET-CT在局部晚期胆囊癌的转移灶检出中更有优势。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就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胆囊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倾向。由于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常常已是晚期。90%以上的胆囊癌是腺癌,<10%是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肉瘤。胆囊癌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伴随年龄增长、尤其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胆囊癌伴胆囊结石者占70%~90%。外科手术作为胆囊癌获得治愈并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在国内仅20%~30%的胆囊癌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切除,因而对胆囊癌的诊治仍任重而道远。现笔者对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胆囊癌的诊断 1.1 临床表现 胆囊癌患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合并胆囊结石者早期多表现为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症状,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晚期可有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表现,如果肿瘤转移至肝门部或肝外胆管,甚至会出现梗阻性黄疸。 1.2 实验室检查 胆囊癌患者可有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等升高,胱硫醚-β合酶和趋化因子配体21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临床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作为胆囊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和腺癌型胆囊癌诊断的标志。 1.3 影像学检查 胆囊癌既没有明确的早期诊断方法,也没有特定的标志物。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准确率为80%左右,许红丽等认为,相比于普通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反映病灶的血流特征,在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胆囊癌超声诊断类型有4型:Ⅰ型为隆起型;Ⅱ型为壁厚型;Ⅲ型为混合型;Ⅳ型为实块型。CT和MRI在

胆囊息肉常识

胆囊长了息肉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被发现的机会增多了,门诊医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咨询: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要不要吃药打针,或是做手术等。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 一、怎么会产生胆囊息肉 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储藏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人体需要的时候排泄到肠道去帮助消化吸收食物。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胆囊息肉的病理组织学上也就是在性质上并不都一样,它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95%以上的息肉属于这种类型。它是胆囊壁上的巨噬细胞吞食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后聚积而形成的,经常多个同时存在。第二种称为炎症性息肉,是胆囊炎反复发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局部组织增生,临床特点是大部分合并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第三种是腺瘤性息肉,少见,仅占全部息肉的0.5%,一般为单发性。三种息肉里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肿瘤性病变,虽然属良性肿瘤,但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有演变成为癌肿的可能。 二、胆囊息肉会造成什么危害 约5%的人群患有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只是在超声体格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一小部分人会感到程度不一的右上腹闷胀或发作胆绞痛,这可能是息肉恰好长在胆囊管附近。胆囊管是向外排泄胆汁的一条很细的管道,息肉妨碍了胆汁的出路,造成胆囊腔压力升高而引发不适和疼痛,日久还会导致慢性胆妻炎。息肉合并结石的人出现上述表现,可能主要还是与结石有关。 前面谈到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胆囊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如果不引起临床症状,对身体和生活并无大碍。腺瘤性息肉是一种有恶变倾向的肿瘤,应该说这才是最大的潜在威胁。按目前的影像学技术水平,只能大致上区别息肉的性质,至于判断息肉有无癌变在早期就更加困难。不过腺瘤性息肉毕竟很少见,总数不到1%,而且是否发生恶变与息肉的大小有密切关系。通过总结、分析大量的病例,发现1厘米以下的息肉几乎无恶性变者,一且息肉长大超过1厘米,癌变的机率陡然增高至2%-13%,有的医学文献报告甚至超过20%。 三、胆囊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没有甚么药物可以使胆囊息肉消退,因此打针或吃药是不能治愈胆囊息肉的。对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现在唯一的方法是做手术,摘除整个胆囊。问题在于:有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治疗。 得了胆囊息肉如果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经医生检查又能排除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这种情况可考虑手术。如果已经形成了慢性胆囊炎特别是合

胆囊癌

胆囊癌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胆囊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癌(ICD-10: C23.051) 行胆囊癌根治术(ICD-10:51.225,81.225,81.2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 2.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升高、血肿瘤标记物CEA、CA19-9等升高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MRCP、ERCP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治疗:根据不同T分期的肿瘤侵犯肝脏的途径和范围确定肝切除范围,包括肝楔形(距胆囊床2 cm)切除、肝S4b+S5切除、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1)Tis或T1a期胆囊癌侵犯胆囊黏膜固有层。此期多为隐匿性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不需再行肝切除术或二次手术[1,26,27]。 (2)T1b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由于胆囊床侧胆囊没有浆膜层,肿瘤细胞可通过胆囊静脉回流入肝造成肝床微转移。T1b 期肿瘤肝床微转移距离不超过16 mm,故需行距胆囊床2 cm 以上的肝楔形切除术[28]。 (3)T2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未突破浆膜层或未侵犯肝脏。此期胆囊癌细胞经胆囊静脉回流入肝范围平均距胆囊床2~5 cm,且至少有一个方向范围>4 cm,仅行肝楔形切除术不能达到R0切除,应至少行肝S4b+S5切除术[29]。 (4)T3期胆囊癌突破胆囊浆膜层,和(或)直接侵犯肝脏,和(或)侵犯肝外1个相邻的脏器或组织。此期胆囊癌侵犯肝实质主要途径包括:①直接浸润至邻近胆囊床附近的肝实质; ②经胆囊静脉途径进入肝脏侵犯肝S4b和S5;③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经肝门途径沿淋巴管道和Glisson系统转移至肝脏。治疗方法包括:①对于T3N0期肝床受累<2 cm的胆囊癌,其侵犯肝脏仅有前2条途径而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行肝S4b+S5切除术即可达到R0切除[30];②对于肝床受累>2 cm、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侵犯胆囊三角或合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者(T3N1期),提示癌细胞沿淋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防治知识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防治知识 今年是全国第十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时间:4月15日——21 日。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围绕主题,向全市人民大力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宣传肿瘤三级 防治知识。病因预防,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肿瘤是可防可治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发展所致的环境污染,吸烟等不良行为,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急剧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届国际抗癌联合大会发表的1份研究报告称,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全球52亿人口中癌症患者约有2200万人,今后20年新患病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万。我国每年约有160万人新患癌症,130万人死于癌症。 据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市市区第一位死因。其中肺癌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之首。沈阳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由97年的148.25/10万上升到2003年的172.1/10万,上升30%。其中上升幅度最快的是肠癌、乳腺癌、肺癌。近年死亡前3位均为肺癌、肝癌、胃癌,成为危害我市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

要疾病之一,所以要大力宣传肿瘤防治知识,以此减少肿瘤发病率,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造福全市人民。 常见的致癌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日光暴露、职业危险性暴露、暴露于环境污染、超重不健康、营养等等。吸烟者患癌可能性高于不吸烟者10倍。吸烟与肺癌、喉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口腔癌有关。患癌症的死亡者中30%是吸烟所致,或者说大约每三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是吸烟所致。吸烟和其他烟草产品可增加其他致癌作用,尤其是空气污染。如果饮酒,患肝癌的危险性则大大增加。饮酒同时吸烟还增加了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可能。日光暴露导致了大约1-2%的癌性肿瘤和有30%的非癌性肿瘤。例如90%唇癌和50%恶性黑色素瘤(最严重的一种皮肤癌)就是由于过分暴露于日光所致。职业性暴露于致癌因素(致癌物)后患癌而死者占癌症致死率的4%。大约有18种工作环境因素被认为有致癌性。它们是苯、石棉、镍、氯乙烯和铬酸盐。如果吸烟与这些职业性因素尤其是石棉混合在一起将增加患癌危险。科学家认为,就像水和土壤的污染能致癌一样,来自汽车尾气、燃烧石油或煤发电、火炉和烟囱的释放物在癌的发生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在科学家们未明确这些污染物如何在人和体内引起变化从而致癌时,每个人都尽其所能来保护我们生活的空间。如果超重,患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胆囊癌、卵巢癌、子宫癌的危险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6位[1-2]。2021年上海市胆囊癌发病率男性为5.90/10万,女性为10.22/10万,而同期全国胆囊癌死亡率高达4.07/10万[3-4]。邹声泉等报道2021年我国大陆原发性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近年来,胆囊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则呈下降趋势。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而其恶性程度极高,且易转移复发,因此预后极差,进展期胆囊癌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5%。胆囊癌中80%是腺癌,其中病变位于胆囊底部占60%,体部占30%,颈部占10%,2021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将胆囊管癌亦纳入胆囊癌范畴。 对胆囊癌高危人群进行积极随访和监测,对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胆囊癌的风险因素包括种族、性别、遗传易感性、胆道结石和慢性感染等。阐明这些高危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地理和种族差异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寻找相应策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胆囊癌。 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种族和性别 胆囊癌在不同种族中发病率差异非常显著,同时性别亦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美国新墨西哥州原发性胆囊癌中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同样日本男女发病率比为1∶2~6。印度国家癌症统计数据(1988至1989年)显示,原发性胆囊癌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3。我国男女发病率之比与国外基本一致,2021年上海市胆囊癌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78。 南美的印地安人中智利女性胆囊癌的发病率全球最高达27/10万,而男性仅为12/10万;美国的印地安女性胆囊癌发病率高达11/10万,东欧波兰女性胆囊癌发病率为14/10万,印度北部也是胆囊癌的

指南与共识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指南与共识 |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通信作者:董家鸿 本文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11月第14卷第11期881-890页 摘要 为规范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从胆囊癌的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胆囊癌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诊断依据?术前和术中评估?治疗原则与方法?随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强调术前应根据多排螺旋CT和(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结合肝功能状态评估对胆囊癌的分期及可切除性做出判断;术中需结合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组织检查(13a组?16组)再次进行胆囊癌TNM分期,以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建立基于T分期选择肝切除范围?基于淋巴结活组织检查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基于胆囊管切缘病理学选择肝外胆管切除范围的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原则?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诊断; 治疗; 指南 胆囊癌是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以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1-3]?胆囊癌疗效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对其主要高危因素的认识,准确的临床分期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由于长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目前对于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仍较为混乱?为此,中华医学会

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原则,通过深入论证制订了本指南,旨在为实现我国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指南中参考文献及引用数据符合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分类标准[4-5],其等级由高到低分为: Ⅰ级:证据来自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Ⅱ级:证据来自1个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Ⅲ级:证据来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Ⅳ级:证据来自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Ⅴ级:描述性研究结果(病例报道和病例系列研究);Ⅵ级:基于病例资料的专家个人意见和讨论意见?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等级相应分为:A级:强烈推荐,高级别(Ⅰ?Ⅱ级)证据支持; B级:推荐,中等级别(Ⅲ?Ⅳ级)证据支持;C1级:考虑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支持;C2级:不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反对;D级:强烈反对,高级别(Ⅰ?Ⅱ级)证据反对?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1.1 胆囊结石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1]?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 径>3cm 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cm者的10倍[3]? 1.2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

胆囊息肉【知识科普】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胆囊息肉(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胆囊息肉(gallbladder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二病因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嵌顿于壶腹部有关。 四检查1.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先诊断方法。超声下表现为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后方无声影的。 2.内镜超声 图像更清晰,对息肉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定息肉的良恶性。 3.CT增强扫描 有助于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4.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活检 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瘤是胆囊壁的局限性良性增生性病变。胆囊腺瘤性息肉是胆囊上皮的乳头状增生或结节状幽门腺增生,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