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8个方面来说。首先说教材,分为4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方面本课时是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第一课时,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课本给出了一个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境图,同时给出了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物流中心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来说。在知识技能方面,运用模拟表演策略,进而提炼形成相遇问题从而更好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数学思考方面,利用物流中心车辆运输的情景,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解决方面,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与数学相关的信息,

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数学品质

基于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教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学情:首先说学生的知识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和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多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的生活经验

说模式。我们学校提倡质疑、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是在这个大模式下属于解决问题棵教学模式,分为5个环节:情境创设寻找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释与建构—应用与反思。这一模式的理论依据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理念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以联想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做微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数学的思考和交流,重视求异思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开放性这是该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着眼点。

下面我重点说教学设计:本课是解决问题课,属于解决问题的模式,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从解决问题课模式的流程进行设

计的。从以下5个环节来进行说课:首先是在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首先给学生出示课本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信息图,让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从信息中找出同时、相向、相遇,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重点解决

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并且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出来。这个环节大约3分钟。

这样设计的目的: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用数学的眼光识别存在情境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学生能够从所熟悉的事物中,理解信息间的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便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结合探究提示进行画图分析,列出算式,大货车行驶路程+小货车行驶的路程。这样设计的目的: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选择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将生活问题数字化,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这个环节大约5分钟。

学生通过分析题意根据探究提示画出线段图,大货车的行驶速度比小货车的行驶速度慢所以大货车所在的东城距物流中心近一些,探究提示:1.画一画,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和问题。2.算一算:根据线段图独立列出算式。3.议一议,在小组内交流算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好。通过小组研究得出两种方法,先求大货车的行驶速度再求小货车的行驶速度,最后算出大货车与小货车走的路程之和,方法二,大货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同时行驶了4小时,所以有4个这样的速度和,列式(65+75)×4用的是每小时所走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在探索解决方案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本环节用时20分钟。回顾上面两个解题思路,想一想怎样解决相遇问题?方法一: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小货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方法二:用大货车和小货车的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样设计的目的:在学生探索出各种问题解决方

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数学的思考与交流,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解释中不断建构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逻辑化,对所学方法进行系统化,从而建构起多元化的知识网络。

应用与反思大约10分钟,张老师用课本第82页自主练习第2题作为加深理解,对课本第82页第三题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本第83页第6题答到拓展延伸。这样设计的目的:遵循先易后难,注重反馈中交流,学生在评价中品味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的促进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应用。

说板书:板书解释一个缩写的教案,本节课张老师的板书侧重点明确,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能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

说评价:本节课张老师根据小组合作细则: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2.发展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合作。4.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5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说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显性和隐形两部分,显性部分就是我们看到的给学生提供了情景这个数学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然后得出结论。隐性的开发就是学生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上有了收获,得到了提高。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组上课后的得失:我将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来说,成功之处:本节课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练习层次性,数学生活化。不足之处:本节课教师在评价中只注重了对个人和小组的评价,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我们的改进措施是针对小组评价细则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