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发布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8年第08期

本报讯记者徐恒报道:1月20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简称战略咨询委)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重点对两年多来《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几年的重点创新方向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路甬祥表示,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发布两年多来,受到了国内外政府、媒体和商会等有关机构的高度关注,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对指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制造业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持路线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按照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安排和部署,战略咨询委于2017年初启动了新版技术路线图的修订编制工作。本次修订沿用了2015年版技术路线图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方向,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各个发展方向的具体情况,补充了关键材料和关键专用制造装备等内容。新版的技术路线图进一步提高了指导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增强了指导的时效性和参考价值,将继续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是政府部门设计公共政策的有力工具。

辛国斌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发布实施两年多来,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是着力强化顶层设计,绘就制造强国建设蓝图;二是狠抓重点领域发展,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三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五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速。

这些进展和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重要贡献,也为我们加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性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在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建设制造强国强大合力的良好环境。战略咨询委组织研究编制和发布技术路线图,就是我们发挥第三方咨询机构和专家的智慧,为市场主体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重要体现。

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技术迭代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为及时反映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向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2017年战略咨询委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业力量,对技术路线图进行滚动修订,形成了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这是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中最具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成果。成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要认真组织宣传工作,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努力提升技术路线图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技术路线图对提高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引导作用。

辛国斌强调,技术路线图是第三方咨询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公共咨询报告,是引导性和参考性的,而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战略咨询委组织编制和发布技术路线图与世界各国智库发布各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报告的性质是相同的。

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有三个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改变;三是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外部竞争环境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技术路线图编制组专家也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还有很大一部分与世界强国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看到这个差距,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战略咨询委委员屈贤明介绍了技术路线图(2017年版)的修订情况,并展望了2025年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吴有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杜善义、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分别对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天装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领域的新技术路线图进行分析和解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十大重点领域产业发展变化情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金城结合上海市落实《“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情况,介绍了当地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2017年版技术路线图发布后,将向社会公开发行,并在战略咨询委、中国工程院等网站上提供电子版,免费下载。同时,战略咨询委也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技求路线图进行深入解读和辅导,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用好技术路线图。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附: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1) 二、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 (5) 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 (11) 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 (18) 五、先进核能技术创新 (23) 六、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 (28) 七、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 (33) 八、大型风电技术创新 (39) 九、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 (45) 十、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 (49) 十一、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 (55) 十二、先进储能技术创新 (59) 十三、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 (64) 十四、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 (69) 十五、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 (74)

一、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 (一)战略方向 1.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开发。重点在煤炭开采隐蔽灾害探查、重大灾害综合治理、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煤系共生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煤炭智能开采、地下气化开采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2.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矿山建设。重点在绿色高效充填开采、绿色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采动损伤监测与控制、采动塌陷区治理与利用、保水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及深度净化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 (二)创新目标 1.2020年目标。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型矿区基本实现安全绿色开采,原煤入洗率达到80%,采动环境损害降低7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智能开采,机械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煤炭生产上全覆盖,重点煤矿区采煤工作面人数减少50%以上,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以上;单个气化矿井年气化50万吨煤炭。 2.2030年目标。煤炭实现科学产能。实现煤炭安全开采;基本建成绿色矿山,原煤入洗率达到应洗尽洗,采动环境损伤降低90%以上,煤矿稳定塌陷土地治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智能化开采,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全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3426246.html, 2015年10月08日10:16 中国电子商 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 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 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

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布局、主动应对, 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是实现“两个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加速器 一、技术路线图的缘起 技术路线图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为降低成本要求供应商提供他们产品的技术路线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摩托罗拉和康宁公司先后采用了绘制技术路线图的管理方法。摩托罗拉主要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康宁公司主要用于公司的和商业单位战略。 技术路线图真正的奠基人是摩托罗拉公司当时的CEO—Robert Galvin。当时,Robert Galvin在全公司范围内发动了一场绘制技术路线图的行动,主要目的是鼓励业务经理适当地关注技术未来并为他们提供一个预测未来过程的工具。这个工具为设计和研发工程师与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的同事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渠道,建立了各部门之间识别重要技术、传达重要技术的机制,使得技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 摩托罗拉的经验引起了全球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注意。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兴趣空前高涨,技术路线图被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而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技术路线图已经是公认的技术经营和研究开发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 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图呢? 二、技术路线图的内涵与特征 技术路线图是指应用简洁的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描述技术变化的步骤或技术相关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它能够帮助使用者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技术,理清产品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最终的结果和制定的过程。技术路线图具有高度概括、高度综合和前瞻性的基本特征。 三、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在于为技术开发战略研讨和政策优先顺序研讨提供知识、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技术路线图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和基础。 根据日本产业经济研究所(.jp)的调查,美国的一个大型半导体制造设备制造商独自绘制了技术路线图,每3周更新一次,在观察本领域世界先进技术动态的同时,确认自己技术的位置,决定下一步的战术和战略。半导体行业的摩尔法则“每18个月半导体集成度将提高两倍”就是基于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的一个表述。摩尔法则的意义不只是描述了一种现象,在半导体开发技术的精细化、高度化的过程中,对关联企业明示了应该开发的具体技术和达成期限,使其向此集中。摩尔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英特尔公司握有自己绘制的半导体开发技术路线图,随时察看技术发展动态,预测技术创新点,督促关联企业的开发竞争。有10%的英国企业已经引入技术路线图(Phael, Shehabudeen& Assaku,2002)。在企业,技术路线图至少有市场营销工具、研发管理工具、投资决策工具、决策的知识背景准备这样几个功能。 在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展过程中,有以民间为主导的路线图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路线图。民间主导的路线图大多是技术发展指南,趋势记录;政府主导的路线图大多是资源配置方案、行动计划。 各方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制定技术路线图,根本原因在于其对技术、产业和组织发展的巨大作用,虽然不同类型的技术路线图有着相对不同的作用,但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作用。 目前,所有的公司都面临激烈的市场变化。所有的产品、服务和业务都需要依赖与迅速变化的技术。产品变得更加复杂,而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苛刻。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docx

最新整理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联创电声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原第四机械。工业部于1966年从七三四厂搬迁部分生产能力在组建的三线军工企业国营红声器材厂改制而成,专业从事电声器件和防护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是国内军工防护、电声产品的骨干企业,20xx年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员工20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37人。主要产品为轻型保护头盔、通信帽和送受话器组,已在海、陆、空各军种,中航613所、昌飞公司,武汉中元公司、xxx海格公司、北方联创通信公司等国内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得到广泛运用,作为通信、防护设备的配套电声器件。 公司于1997年通过了GJB546军标线认证,20xx年获得三级保密证书;20xx年获得军工电子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首批通过军用电子元器件承研承制单位资格审查;20xx年通过GJB9001B-20xx认证;20xx年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0xx年获得载人航天工程科研生产单位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公司管理体系。 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近三年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5项,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2项,吉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申请专利9项,已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6项。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公司十分重视科研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及科研经费的支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经费1825万元,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1人次,现有研发人员37名,占职工总数的18.41%,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本科学历11人。 在研发机构建设上,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设有产品设计部、工艺工程部、项目管理部、新品试制部,配备有多物理场仿真系统、电声测试仪、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用于研发;先后与南昌大学、师范大学等院校进行合作,缩短了企业的研发周期;在人才培养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每年都招聘一批大学生充实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行业专家来公司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让技术人员了解行业内最新技术动态和知识。 三、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

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 ——《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摘登 空间科技 空间科技领域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该领域中一个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地观测及其应用。空间技术是实现空间科学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并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21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履行大国责任、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与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问题,面临着如何牵引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技领先,如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重大问题。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为上述影响到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技术解决方案。 本路线图主要针对我国“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目标,分析了我国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空间科技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分析国际主要空间国家发展战略和空间科技领域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本领域的研究基础和现状,重点针对空间科学、对地观测及数字地球和相关空间技术,提出了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我国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愿景为: 以国家需求和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牵引,全面加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2050年,使其在国家战略发展中承担和发挥应有的和突出的重要作用,为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和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至2050年空间科技领域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下: 战略目标1(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预报和地外生命探索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突破进展,全面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水平,用重大科学成果提升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文化上的贡献度。 通过战略目标1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在解答以下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1.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 2.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地外空间的生存表现和能力是怎样的? 3.太阳和太阳系是如何影响地球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 4.是否存在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一、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应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二、主要规划目标 (一)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4)列车制动系统。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3. 关键共性技术 (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

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5.1.4应用示范工程 1.“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示范。集成储能电源、碳化硅新型高效变流器、高效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和基于能量最优特性的自动驾驶等城轨交通前沿技术,树立中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车辆的样本。 2.“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工程”示范。在“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工程实施的基础上,集成基于以太网的千兆带宽实时控制、网络控制、双向馈能等技术,实施“绿色智能轨道交通装备集成工程”。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汇报

企业技术进步及创新发展情况 一、“十二五“创新能力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共申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共完成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项目27个,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7件;取得省市级科技创新进步奖项工11项;产学研合作企业95家。 二、存在问题 1)是开展产学研工作的企业面还不够广。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是科技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政府科技投入较少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两个方面。受财政现状影响,政府实际科技投入受限。 3)是技术合作渠道不多,产学研结合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形成。目前全县企业的技术来源特别是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靠自主开发或以乡情、亲情为主要纽带的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技术合作的渠道、范围和领域受到严重制约,产学研有机结合不够深入,新产品的开发受到影响。技术合作的平台还没有真正搭建起来,部分企业信息不灵,不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找不到与高校、科研单位技术结合点。 4)是创新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经营者缺乏相关的科技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缺乏敏锐感,全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家以上,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至少与一家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新产品开发达60个以上,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3个,省级新产品15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导产业装备总体达到国内中等以上水平。 四、主要推进措施 1)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平台。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在合作企业设立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2)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层次高、规模大的产学研展洽会等展会,动员组织企业参加,寻求合作机缘,让企业走出去。同时,在县域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科研院所请进来。 3)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寻求资金支持,通过吸收风险资金、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引资,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能力。 4)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培养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解析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 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加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刻不容缓。 制造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办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未来二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仍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加速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刻不容缓。 日前《中国先进制造技术2030年路线图》正式公布,将先进制造技术划分为11个技术领域,其中产品设计、成形制造、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微纳制造、再制造及仿生制造六个技术领域是机械工程技术中的基础共性技术领域。《路线图》中对未来20年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明确、清晰的发展路径。 先进制造七大技术领域发展前瞻 1.产品设计技术 产品设计包括创新设计、生态化设计、智能设计、保质设计、组合化/系列化设计、文化与情感创意设计。未来的产品应具有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和超常化的功能与性能;更高的效能比和性价比,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更优的生态性,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并可通过分布、并行和协同的途径实现高效、优质的产品研发。

《路线图》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大部分重大机电装备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设计技术,通用的现代设计技术将在大型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掌握微电子、光电子和微机械的核心设计技术,自主研发的设计工具软件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将在机电装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成形制造技术 成形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基础技术,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它包括制造技术、塑性成形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粉末冶金成形技术和增量制造技术。实现成形制造的绿色、高效、精密,对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发展国防以及航空航天事业有着重要作用。 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可满足汽车、大飞机等制造对铝、镁、钛合金成型件的需求,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发展新型绿色成型制造技术,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成型过程智能化。 3.智能制造技术 世界经济已从设备、资本等要素竞争转向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正逐步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知识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智能技术。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 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 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 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 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 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

2021年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提纲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21年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提纲正式版

2021年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提纲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企业概况 包括资源或原料、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生产能力及产量、质量;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技术、产品进出口等情况(国内情况统一采用XX年数据,国外情况尽量采用最新数据,下同)。 二、企业技术进步情况 十年来(1995~XX)进行过哪些技术改造,应用过哪些新技术,开发过哪些新产品?目前主体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情况及水平;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情况;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及再生利用情况;企业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情况,包括自动化、计算机、分析检测的技术进步及改造应用情况;企业技术人员及从事研发队伍概况;企业鼓励研发、创新、革新的政策或措施;企业技术管理部门和技术开发机构(包括技术中心)情况等。 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情况 1、本企业1985年以来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 1)申请专利件,其中国外件; 2)授权专利件,其中国外件; 3)授权的发明专利件,其中国外件; 4)有效专利(已授权) 件,其中国外件; 5)引进专利件,其中国外件;

官方解读-《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2日】【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司】 《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造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是由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战略特征以及发展阶段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应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一、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战略必争的产业特质 1.锚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全球竞争地位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

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2.支撑国防和产业安全的战略需求 在国防安全方面,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对制造先进的国防装备具有超越经济价值的战略地。现代国防装备中许多关键零部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普通加工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无法达到要求,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达国家仍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与限制。在产业安全方面,随着国内制造业升级速度加快,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与发达国家竞争加剧,工程机械、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正处于打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攻坚期,而国内机床产品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进而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3.满足用户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当前机床行业下游用户需求结构出现高端化发展态势,多个行业都将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对于高质量、高技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2年09月19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寻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工作的对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工信委会同省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省中小企业局,分头组成调研组,于7月下旬至8月初,分赴全省,采取实地考察、召集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赶超逐渐成为全省共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和谐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先后出台《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51号文件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鼓励技术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省“十二五”各类发展规划均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指向。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项目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和支持。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给企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新余市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方面构筑鼓励创新的推进工作机制;九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对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支持,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一次性奖励分别达到200万元、50万元。社会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所有设区市、多数省级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均已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江西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江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专利技术(江西)展示交易中心、江西省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探索建立了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南昌高新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

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第25卷 第23期2009年1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 ol.25 N o.23 D ec. 2009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李宠华2,1,杜 英13,马燕玲1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技术路线图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管理工具。20世纪末期起源于美国汽车行业,很快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其大中型企业和诸多行业协会普遍使用的新型管理工具。简要概述了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相关理论,依据科技创新的含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并对科技规划的导向作用、科技管理的变革作用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等方面论述了技术路线图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路线图;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党中央提出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此,就必须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1]。我国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产业、企业都面临着变革不适应创新要求的发展模式,科学谋划长远发展。作为技术预见的工具,技术路线图创新了人们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在美、英、日、韩、德等技术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说,它是现代创新相互作用模型在技术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是贯穿其始终的灵魂。研究技术路线图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深刻认识、广泛使用技术路线图,多维度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技术路线图概述 1.1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 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定义的表述有多种,国外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国家[2]。国内学者在定义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但都强调时间维度、视图工具。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给出的定义是:技术路线图是对未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态势,提出应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群、主导产品(产业)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图表描述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为有效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奠定基础[3]。我们认为,该定义全面表达了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 1.2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概括而言,从路线图的结果看,展现了技术发展的全景图,提供了一个到达愿景目标的路径,可以利用技术路线图作为选择和决策的依据,包括政策、投资、合作、研发等的选择和决策。从技术路线图过程来看,主要是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共同的愿景,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全过程,进而形成研究应用化的氛围,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4],有利于技术的群体突破。 1.3 技术路线图的分类 从技术路线图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1)产品技术路线图;(2)产业(行业)技术路线图;(3)破坏性技术路线图;(4)科学路线图。 从技术路线图的开发主体来看,可分为:(1)企业技术路线图;(2)产业技术路线图;;(3)国家技术路线图。 1.4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制定一个完整的技术路线图,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活动,包括前期调研分析、设(确定领导者)、确定范围和边界;第二阶段为开发技术路线图,包括确定将成为路线图的主要产品、 3作者简介:李宠华(1972年5月-),女,汉,甘肃秦安人,甘肃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杜英(1963年7月-),副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信息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E-m a il: do i ng@g s s tc.g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3426246.html,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1)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制造业历来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作为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创新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际竞争的重要焦点。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竞相布局制造业创新战略 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

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层面。美国积极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建设,期盼以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其全球领先地位。德国也积极制定高科技战略,确定了五大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十大未来项目。应该看到,经过长期追赶发展的沉淀和积累,本轮产业变革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最小的一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强国的百年梦想。 (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把握国际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周期。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显现端倪。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印度、巴西、越南等一些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发力,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先发效应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相对比较优势的双重挤压和双重挑战,唯有依靠创新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才可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深,协同创新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模式 当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推动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2015年10月

前言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仍有明显差距,大而不强。因此,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用十年的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汇总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于2015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的意见。如汽车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写组,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89位专家参与了讨论和编写工作,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充分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并绘制了技术路线图。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易其稿,已趋成熟,并于2015年8月25日提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会后根据与会委员们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名义正式予以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具有十分重要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可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信息技术)路线图

7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这份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的《规划》大篇幅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发展的路线图。包括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不只局限于技术创新本身,而是从全产业链入手,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并且注重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执行和协调,包括科技金融、大众创业、各类风投等。《规划》还要求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一体化部署。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海量空间信息处理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出台,空间信息行业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现代农业、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海洋开发、智慧城市等领域,并且引领产业变革。 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信息技术)路线图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高水平重大示范工程。

现代农业技术 重点发展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力争到2020年,建立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 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重点是智能感知与认知、虚实融合与自然交互、语义理解和智慧决策、云端融合交互和可穿戴等技术研发及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