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中遭受的挫折,采取的应对策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从宏观上把握本单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对本单元的历史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还不是很熟练,因此还要对基本的知识进行一些巩固。对于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得不清楚,各历史事件前后的逻辑关系理得不透。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还没有完全突破,重难点把握不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7.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完成预习题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上首先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帮助学生熟记基本知识;然后突破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采取推介红色旅游城市的办法,各小组同学选择一个代表向同学们推介一个红色旅游城市,并说出推介的理由;再然后利用智慧大比拼环节帮助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最后将本单元的历史事件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背景下,从宏观上把握这段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体会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红军战士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它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熟起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了解本单元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教学难点:

党诞生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根据构建的知识框架讲述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6-8人一组,分为六个小组

(2)学生课前完成本单元的预习题案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设计

◆学与教的过程

【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五四的火炬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火,此后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今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共同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本课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根据各环节得分累计评选出本堂课的冠亚季军小组,每个环节由各小组组长本着诚信的原则计分。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题案,解决了基础知识的复习,各小组同学掌握得怎么样呢?下面我们首先进行第一环节《历史知识大擂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掌握得最好。请看大屏幕:

教材要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

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也有三点,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2、经过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

第二阶段:运动的主力-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上海

3、结果

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军阀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影响

是一次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的召开

概况: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来又转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有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的召开

最高纲领就是中共一大上提出的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就是民主革命的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概况:1924年初,广州

2、内容: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即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

3、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北伐战争

概况:1926年7出师北伐,进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功。

国民革命失败

1、概况: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国民革命给中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南昌起义

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人士被屠杀,革命转入低潮,共产党人处于不利地位。

2、时间、地点:1927年8月1,南昌

3、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汉口

2、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秋收起义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2、秋收起义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土地革命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意义: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有了改善。为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大力发展生产。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性质:是代表工人、农民的民主政权,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

政权,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中央政府、主席、宪法。(毛职位下降,主席,走下坡路。正确路线――错误路线)

2、意义:在实践上为尝试建设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

“围剿”与反“围剿”

1、概况:从1930-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前四次被粉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中共犯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错误

红军长征

1、时间:1934.10―1935.10(中央红军);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2、遵义会议:内容-结束了…、肯定了…,确立了…。意义-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第三部分课后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堂复习课,复习内容既多又繁杂而且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繁杂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变得有条理、清楚易懂,课前我一直在思索采取怎样的办法,使课堂活泼生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要求掌握的知识牢记。本节课的设计还可以更完善,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重点讲解】 考点1:对“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理解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 (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 2、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以独立思考、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研究国情,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倔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信念,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述内容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 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 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①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②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③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 (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④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土地革命 ①内容(结合课本讲述) ②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3、根据地建设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案) 【学习目标】 通过基础学案,梳理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课前预习】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___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前期:1919年5月4日,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6月3日以后,中心转移到上海,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________,内惩国贼。” (4)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③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________上 签字。 (5)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___________革命运动。 (6)意义: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2.中共一大 (1)条件: 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提供了________。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流传。 ③李大钊、________等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________秘密召开。 (3)内容: ①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党的中心任务:领导________运动。 (4)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 (2)内容: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________;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___________。 (3)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 1.兴起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924年) 条件(1)中国共产党从工人运动的失败中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 (2)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________”的方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内容大会同意共产党员___________加入国民党 影响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____________由此兴起2.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 (1)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________,统一中国。 (2)成果: 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___________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_____________________。4.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___________。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2009级连锁采购2班梁玉梅 【摘要】: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不仅抵抗了帝国主义的历次侵略战争;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旧与新差别联系 一、旧民主向新民主的必然转变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由于本身落后的制度而受尽压迫,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极大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由此而产生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失败,要求并预示着新的革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深刻地表明:农民阶级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由于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次,从根本上不可能实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子发动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走不通的。 4、辛亥革命的失败,更进一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又因为本身的力量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这种两重性对,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 由此可见,革命的领导权是区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然需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的领导权不能再由软弱的资产阶级掌握,而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知识梳理】 【要点突破】 ?要点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要点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要点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能力提高】 [2019·安徽合肥五十中期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举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化偏向 【达标练习】 1.[2019·徐州]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2.[2019·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作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这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3.[2019·江西改编]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9·重庆]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5.[2019·河南]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拔高】 C 【达标练习】 1.A 2.B 3.D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可知,材料中所描述的这场运动指的是爆发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五四运动初期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后期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排除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 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 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解放战争后,共产党实行了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取得了反封建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这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2017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综合试题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综合试题(高一历史) 出卷人:XWJ(1) zQL(2) YCS(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二幅浮雕: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 (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和该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四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上述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中“世界潮流”指的什么。图二中提出“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三、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1.教的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2.学的方法:讨论法、讲演法、发现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在诗的背面镌刻着的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展示PPT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碑文讲述了中国近代人民英雄的抗争历史。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近代史的划分引入新旧民主革命的概念。并对新旧民主革命进行具体的比较以便于概念的理解。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出结构,给学生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大致的体系)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目标】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三大的内容、国民党一大的内容;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成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课前知识梳理】 1、背景:(1)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2)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5)导火线:。 2、过程 3、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的革命运动; (2)特点:是先锋、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4)影响: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思想基础: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共;(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标志— (1)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2)内容:●大会通过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党的中心任务:●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兴起——国共合作 (1)条件: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②可能性: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地、人、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到国民党当中去)

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型:新课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第十一周 【目标要求】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共的成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明白中共二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3)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时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形势,剖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正确性 (4)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由此探究党的革命路线正确与否对革命的重要性 (5)掌握中共在抗战中的历史贡献 (6)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进程,探究国共两党军队一胜一败的历史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2)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3)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二、教材要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1、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背景: 国内背景包括三点:一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二是随着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壮大。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际背景也有三点,一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二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指明了解放道路;三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是这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2、经过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动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中心-北京

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 第1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学案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从民国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1912~1927年)是中国近代化深入发展时期。 政治上:新制度的创建,新道路的开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世界被扫荡,新的制度创建起来。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三者并存,多元发展。中华民国时期,经济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土地政策。 思想上: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反映了中国人民力求使中国由贫弱变为富强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融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逐步中国化,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第1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 (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题组一聚焦河南中考 选择题 1.(2018河南,5,1分)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2.(2018河南,6,1分)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3.(2017河南,5,1分)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4.(2016河南,3,1分)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2014河南,4,1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6.(2014河南,5,1分)“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青年学生首先奋起抗争;中国无产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题组二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焦作一模)“关于这场运动的是非功过,如同当初一样,今天仍然聚讼不已,最大的争论是在于其对传统的态度……陈独秀等否定中国的文化传统,全面西化,主张西学为体,断定中学没用。”材料中“这场运动”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抗日救亡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2018南阳二模)民国九年,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内容有关(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2018平顶山一模)史学界通常把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B.它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更为彻底 C.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2018郑州二模)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 )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5.(2018安阳一模)“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后来改变这一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的罢工 C.上海商人的罢市 D.学界精英的支持 6.(2017焦作二模)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中李大钊的主张是( )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最全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 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㈡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考点总结复习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分析】 【重难点解析】 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⑴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⑵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⑵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⑶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⑵惨痛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

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二、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革命任务。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在整个近代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封建势力,实现国家富强。因此,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无产阶级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就任务而言,仍然没有变化,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知识梳理】 一、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 1.五四运动 ⑴导火线:。 ⑵经过:1919年5月4日在爆发了五四运动,提出了 “,”等口号。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成为革命的主力。 ⑶结果:① 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史实: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利用图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的社会现状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国共双方对比的史实分析和现场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国共两个政党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同时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国民大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从而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通过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在1919年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场爱国运动?运动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从这场运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新课学习 一、五四风雷 师: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根据以前我们学的,巴黎和会是为什么召开的呢? 生:是一战后,商议对战败国的安排的会议。 师:很好。而且从引言得知中国为一战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生: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并派出了大约50万劳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军工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为一战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师:是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幅照片(多媒体展示劳工图),这是中国的劳工在欧洲战场上艰苦工作着。而他们当中有20万左右最后没有能够回国。一战结束后,中国发现自己成了战胜国一方,这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于是在一战后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派出使团,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巨大希望来到巴黎。在和会上,中国使团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有谁知道是哪些要求吗? 生: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收回山东主权。 师:是的(展示多媒体巴黎和会),但是结果呢? 生:遭到了列强的拒绝! 师:是的!其实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收回主权,而且当时中国还是战胜国一方。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失败呢? (学生探究路径参考):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列强分赃的大会,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而且不同战胜国之前,得到的利益也不同,是由各国的实力所决定的。而巴黎和会被英、法、美、日、意操纵,而中国力量弱小,所以虽然我们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掌握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掌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国共合作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知识网络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共产党参与和领导的革命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基础导学 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5月4日到6月初:中心:;主力: 6月初以后:中心:;主力:。口号 3、初步胜利: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的职务;中国代表团签字。 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毫不妥协的的革命运动。 5、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诞生) A、时间地点 B、内容:党的任务是推翻,建立,消灭阶级差别,实现。 党的中心任务是 C、诞生意义:适应了近代以来和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 A、内容:最高纲领:实现;最低纲领:打到,推翻国际的压迫,统一中国为中国为真正的。 B、意义:提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合作原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的必要性;孙中山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2)合作方式:。(3)实现标志:1924年,在广州召开。(4)影响:由此开始。 2、国民革命运动 (1)兴起标志: 的建立;(2)目的:; (3)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4)失败标志:和 (5)性质:国民革命运动是由两党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6)功绩:动摇了的统治,打击了的侵略势力。 (7)失败原因:国民党背叛革命;党犯了错误,放弃对的领导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