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备课讲稿

最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备课讲稿

最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备课讲稿
最新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备课讲稿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说明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 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集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3.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剪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说教学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这里我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然后就是厘米的认识。我打算先让学生着重建立1厘米的具体观念,再认识几厘米,在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测量。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认识厘米。先让学生知道1厘米,再找一找直尺上的1厘米,接着通过闭眼想1厘米,找自己身上的1厘米等手段建立并强化1厘米的具体观念。我想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2、认识几厘米。充分发挥学生手中尺子的作用,让学生数从哪里到哪里是2厘米、4厘米,数数尺上共有几厘米。着重认识几厘米,可以为下面学习分米打下基础。(从认识1厘米,到认识几厘米,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用厘米测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让学生量纸条的长度,然后交流,说说到底是怎样进行操作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归纳测量的方法。(对于用直尺测量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上, 是一定要让学生测量物体对准0刻度后进行操作,而现实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因此,对从任意刻度开始的测量方法绝对不能加以否定。测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样量,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间的不同差异,先让学生尝试,再反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测量的方法。) 探索新知的第三方面我将一改以往先教分米的做法。在学生学会量之后再去测量,往往兴趣很高,但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所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难以准确表达,出现了新的认知冲突,以此为突破口激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的兴趣。 先数直尺上的小格,引出1毫米,1厘米=10毫米,然后问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用剪刀剪下1毫米,用1分硬币比划一下1毫米,说说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等等。(这里我将课前准备的大量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因为“毫米”这个概念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比“厘米”更难以建立,教学中通过比划、找实物和观察老师提供的1分硬币的厚度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一定会学得很愉快。) 接下去请学生用1米、1厘米、1毫米的绳子去测量一下课桌边的长度,试一试有没有困难,引出分米的教学。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能够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直观的感受1分米的具体观念,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比划1分米的实际长度,找1分米的实物。虽然在整节课中这是一个弱化的环节,但因为学生已掌握了厘米和毫米的学习方法,分米的教学会来得轻松些。 最后,用1米、1分米、1厘米的绳子去比一比、量一量,也可以同桌讨论,计算,从而自己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比空洞的说教与死记硬背更好。 (整个探索新知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说说第三层次,总结全课,回顾整理。问问学生有什么收获?简简单单的一个问题,能对全课的知识进行一次梳理。 最后说说第四层次,综合运用,深化巩固。这里安排了三个综合练习。1、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划。2、帮小红填上合适的单位。3、小明的日记。(改错题)特别是后两个练习,我一改以往枯燥的样式,把填单位和改错题放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即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多,将所获得的知识马上进行检验并用于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最为根本的用意,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最后安排了一个课外练习,和爸爸妈妈合作,制作一份调查表,身边的常识量一量我知道。将课内的知识进行了延伸与应用,又增进了与爸爸妈妈的感情。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我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年、月、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1:24时计时法。第26~2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 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神州”六号飞船成功遨游太空这件事吗?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谈话: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文馆,去领略那神奇的太空世界,好吗? 谈话:同学们来到天文馆前,他们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6页信息图)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24时计时法。 ⑴谈话:认真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⑵谈话: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咱们一块来研究好吗? 教师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⑶谈话:想一想,时针指着5时,表示的会是什么时刻呢?时针指着8呢?指着10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看得清楚、明白?

⑷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⑸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用24时计时法的? 2、小练习。 ⑴请你说出下面时刻的实际意义 16时21时19时 ⑵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第26页三幅图) 练习时,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 ⑶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对口令,我说时刻,你来判断他用的是哪种计时并把他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 题目:上午9时凌晨3时晚上9时14时7时 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3、简单的时间计算。 ⑴谈话:下面咱们一起来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同学们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你们都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方法) ⑵谈话:同学们,晚上你们一般几时睡觉?昨天晚上你们是几时睡觉的?今天早上又是几时起床的?你睡了多长时间? ⑶学生回忆、交流,重点说一说“睡了多长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反思 谈话:小朋友,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 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全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式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和或者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增强估算意识,培养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教材在编写时对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秒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验让数学课堂更新鲜 内容是:《秒的认识》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解读教材和课标后,我拟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标:在丰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并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动中,逐步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 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就在初步建立“秒”的详尽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要有用地冲突重难点,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体验地学: 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盛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用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爱护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谈一谈本节课的设计及想法。 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活动体验,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全课总结,系统梳理→欣赏感悟,教育升华。 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为有用冲突重难点的的设计: 1、自主体验,感悟时间“秒”和“分”(分为两个层次:认识秒和体验秒) 认识秒:我从电子时刻上的秒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接着让学生自主认识秒针,引导生总结出最细最长的是秒针,让学生观察秒针走动留下的阴影认识1秒和几秒,其中秒针从12走到差2格到6时,让学生说例外的看法,可能有的学生是一格格数的,有的是先数5个大格再加3小格,有的是先数6大格再减2小格等,体现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优化。整个秒针走到的过程中都同时配有“滴答”声,让学生在看其形并听其音中,亲历1秒。 体验秒:让学生听“滴答”声,想一秒钟能做些什么?学生的答案肯定是新鲜的,无法预设的,也是他们个性的展示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跟着课件里的“滴答”声试一试,有时也可以全班跟着做一做,一起做动作一边跟着“滴答”声数,在观察、倾听、模仿、数数等多种活动中,充分地体验时间单位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课题: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小华今年10岁了,已经过了10个生日,他的妈妈今年36岁了,只过了9个生日,小华就问他的妈妈"您比我大这么多岁,您过的生日为啥比我少呢?"他的妈妈笑而不答,要小华自己动脑筋想,可他怎么也想不出来。同学们,请你们帮他想想这是什么道理?(学生可能想不出来)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月,小月 (1)观察 师:观察本组的年历,把你所观察到的填到统计表中,并思考下面的问题。(2)组内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全班交流(老师任叫一年份的汇报) 师:你的年历是哪一年的?一月份有几天?其他组一样吗?二月呢?三月呢?…… 师:看了这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 (4)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1、3、5、7、8、10、12月都是31天,这样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而2、4、7、11月都是30天,这样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

(5)师:12个月的天数都知道了,那你会算或是知道一年有几天吗? 2、多种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师:我们了解了各月的天数,下面请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 独立思考 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不错,我们的教科书上也有几种,让我们看看 指导看书,课件演示:课件演示拳头记忆法和歌诀 3、小练习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各月的天数,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1)老师的生日在12月份,你们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同学的生日在四月,你们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2)师:咱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男生多) 那么,就让男生做大月,女生做小月吧。 我说的月份是大月,男生就站起来;我的说的月份是小月,女生站起来。看谁的反应最快! 4、认识平年、闰年 师:刚才游戏中,老师说到2月份,为什么没有同学站起来? (1)2月份是个特殊的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既然特殊,我们就专门来研究一下2月, (2)说一说:谁来说说你小组年份的二月是几天?二月有两种情况,我们把二月29天的那年叫闰年,而28天的叫平年吗? (3)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吗?有规律吗? 师:是的,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每3个平年,然后一个闰年?或者说一个闰年后连续出现3个平年?这个叫做“四年一闰。”下面来看一段片子,看看四年一闰是怎样来的。(放短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 3、时间的计算……1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学习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单元学习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四、单元学习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五、课时安排:6课时。

2010-1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三 年 级 数 学 单 元 备 课 整理人:钟小琼张鼎汝涂丽花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2、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单元教学难点: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时、分、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我的说课。首先,说教材 第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认识时间的基础上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学好本课的知识,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2,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我确定了3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层面1是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层面2是技能目标:通过对时、分、秒的研究,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层面3是情感目标:学生能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同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认真好学、乐于交流、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第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新课标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时、分、秒的概念;教学难点是建立1秒、几秒、1分、1小时的时间观念,提高时间估测能力;关键点是理解1分=60秒。 其次,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已经完成了认识时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时间单位的知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时、分、秒”,能让学生对时间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 关于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于学法。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新课标指出: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迁移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观察、尝试、交流进行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单元备课

第八册单元备课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教材P41-5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 1、能准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单元教学安排: 1、口算乘法(一)。(P41例1,练习九1—4题) 2、口算乘法(二)。(P42例2,练习九5—7题) 3、口算乘法练习。(练习九8—12题) 4、笔算乘法(一)(P46例1,练习十1—4题) 5、练习课(练习十5—9题) 6、笔算乘法(二)(P49例2,练习十一1—4题)

7、练习课(练习十一5—10题) 8、解决问题(一)(P52例3,练习十二1—5题) 9、解决问题(二)(P53例4,练习十二6—9题) 10、练习课(练习十二10—17题) 11、整理和复习(P58,练习十三)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一) 教学内容:P41例1,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 2、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乘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说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2×4 200×4 9×50 120×2 40×7 2×3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三年级数学复习备课与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复习备课与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备课与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辨认方向。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复习过程: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早晨,当你背对太阳的时候,你的前面是()面,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边是()面,你的右边是()面. 2.()与东相对,()与南相对。 3.小明从家向()方走()米,又向()面走()米到学校; 小兰从家向()方走()米,又向()面走()米到剧场;二.判断 1.只要确定了西方,就能确定出南方。() 2.夜空中的北斗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课题: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除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 2、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顺利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 法计算。 3、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法计算。 难点: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分析主题图,创设教学背景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讨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什么条件? 2、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问题,及算式思路。 3、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问题及有关算式,板书,并导入新课,出例1。 二、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口算除法1

2、出示例1(依次出现)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 ______ (箱) 师: 1)讨论,可以怎样想?怎样解答出结果? 2)各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3)师归纳方法: A、因为20×3=60 60÷3=20 B、因为6÷3=2 60÷3=20 C、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答:赵伯伯平均每次运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600÷3=_____(箱) 讨论并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算式:240÷3=______(箱)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师:归纳:

A、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B、3×80=240 240÷3=80 谁还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 24÷3=8 240÷3=80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P15“做一做” (1)第1题 指名说说题意,并列出算法算式, 40÷2=20(只),并讲出思路。 (2)第2题 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说说口算方法。 (3)P15的“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练习三1、2 2、口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期总备课 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提高我镇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艺术水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中心校集体备课工作计划,特制定本期三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牢固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中心校提出的“高效课堂”模式,树立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指导,强化教学管理,同时凝聚整个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涵养。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开展备课活动,实践新课程理论,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能力,教育教学的驾驭能力。 2、认真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3、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主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 4、认真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集体研讨课活动。 三、备课组成员 为保证数学教学、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注重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推动“高效课堂”模式有效进行,中心校专门成立集体备课组,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组成员:组长: 成员: 四、具体措施: 1、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准备集体备课的内容。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每课课时分配,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重点放在备教学设计上,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研究课堂教学环节,研究教学手段的利用,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方法等。力求教学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组内每位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研究,推出改进意见。(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