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手机热”的“冷思考”

对“手机热”的“冷思考”

对“手机热”的“冷思考”

作者:田振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3期

[摘要]文章分析手机上网的负外部性和危害,并结合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对策。作者认为,在手机上网普及化、自由化、隐秘化的环境下,依靠互联网监管政策的完善,提高手机互联网监控技术和依靠政府的强制性手段,对手机上网的用户及相关企业、媒介进行规制,是当前控制手机上网负外部性的优先选择。

[关键词]手机上网;负外部性;规制

[作者简介]田振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宣传干事,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媒介经营管理,广东广州市,510440;

[中图分类号] TN929.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3-0035-0003

根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民手机上网的应用使用率排名依次为:手机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手机社交网站以及手机微博。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外部性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价格之中”[1]。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者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需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随着手机上网走向普及化、媒体化、个性化、高速化,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通过融入互联网技术,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负外部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发生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层面,进而渗透到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手机上网负外部性如果得不到遏制,社会个体的利益将最终受害,社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将持续恶化,并最终使发展失去条件。

一、手机上网负外部性:类别和影响

近年来,手机上网在给人们生活、学习、娱乐、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外部性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手机媒体高普及率和高接触率的特性在信息传播中可以成为优势,也有可能被利用成无良信息窜入的空隙”[2]。一部分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在好奇心或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异化”问题日渐突出。一部分手机互联网服务运营

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纵容一些打法律“擦边球”的不良信息传播,从中获取GPRS流量费收入;一些手机增值服务提供商(SP)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还有一部分非法网站,通过屏蔽来自互联网的访问、设置不同内容的网站页面、服务器向国外转移等方式,成功逃避了手机互联网的监管。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仔细考察,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机互联网控制。手机上网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

(一)“黄毒”信息泛滥

“赤裸裸的色情内容和新闻资讯一样,只要通过手机上网就唾手可得”[3]。手机涉黄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网络“扫黄”也从未间断,并不是说现在才出现手机色情,而是随着手机作为互联网浏览终端越来越普及的同时,手机色情问题也愈演愈烈,“每一次新技术的扩散,互联网的每一块应用和服务也都难逃…色情?的陷阱”[4]。手机上网的隐蔽性和自由化,降低了网络把关的门槛,手机上网可以跨越国境限制,许多色情信息通过境外淫秽色情网站提供,一部分自制力较弱的人一旦涉足“黄毒”之后,就完全可能因为迷恋“吸毒”后的快感,而主动搜寻色情信息,甚至在满足自己欲求的同时,通过手机向其他人散布同样的色情信息,于是一个传播系统内的个体,同时扮演着受众和传播者的角色,并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噪音”信息扩散

“噪音”信息是指那些与和谐发展相违背,污染视听空间,具有一定潜伏性和长期性,会严重影响民众身心健康的信息。利用手机上网传输快捷方便和匿名性的特点,一些信息“噪音”如谣言、商业诈骗信息、垃圾广告等,得到了广泛传播,一些带有极强煽动性和误导性的信息,极易引发亚暴力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一些道听途说的传闻、无法证实的虚假信息,在手机互联网传播中屡见不鲜,自由化的手机互联网,成了“噪音”信息泛滥的“温床”。

(三)手机上网成瘾

手机上网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的手段,也使人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依赖。手机上网的随意性、便捷性,使人们在有信号覆盖的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浏览网页,手机上网的安全性、虚拟性,又使人们不必担心隐私或秘密发生泄漏。手机互联网造就了一批网瘾患者,网络成瘾者没有时间感、没有自制力,对人际现实活动和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宁愿遁入“虚拟时空”,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并畸形地形成了强制性地、非本质地使用手机,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四)危害公共安全

手机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快了外来文化传播的速度,扩大和增强了外来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覆盖面、渗透力以及冲击力,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本国传统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人们面对不同的价值导向和观念茫然不知所措,加之一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推行信息霸权主义,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传媒技术,进行反动渗透和煽动性政治性宣传,歪曲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