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

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

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
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

115

第14卷 第10期 2012 年 10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10 Oct .,2012

中医食疗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以阴阳五

行理论为基础,以五脏为中心,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将不同食物进行合理配伍,能调节生理机能、辅助疾病治疗及促进机体康复,其理论沿革至少有3000年

历史[1]

中医较早认识到饮食与糖尿病的密切相关,在中医食疗理论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理论溯源

中医学起源时已有“药食同源”、“医药同源”的观念,既为本草学形成打下基础,又成为后世食疗理

论之滥觞[2]

。西周至春秋战国,

中医食疗已初具概貌,周代已有“食医”、“疡医”、“疾医”、“兽医”之分。《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药用食物约50种,

并载食疗方剂6首[3]。此时,

中医对消渴与饮食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内经》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了饮食不节是糖

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在治疗方面,强调指出消渴病人要禁食高粱厚味。如《素问?腹中论》谓:“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已注意到了

控制饮食的重要性[4]

隋唐为中医糖尿病食疗发展早期阶段,孙思邈《千金要方》专设“食治”篇,分果实、菜蔬、谷木、鸟兽四门,对各种食物作了分类介绍,内容涉及食治、食养、食禁等各方面。《千金方》提出消渴乃嗜酒之人,“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瞰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干枯,

在人何能不渴。”[5]

明确指出消渴病与饮食有关。认为消渴病“小便多于所饮”的机理是内热消谷,“食物消作小便”所致,为饮食控制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将饮食治疗放在首位:“治之愈否,属在病者,…… 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并明确提出限制咸食和

糖尿病中医食疗概述及进展

邓岚1,王宜1,金川2,甄仲1,胡东鹏1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天津 300270)

摘 要:中医糖尿病食疗理论认识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对糖尿病中医食疗的起源发展及当代研究

进行系统回顾分析,表明糖尿病中医食疗具备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挖掘。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食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0- 0115- 02

收稿日期:2012-04-07

基金项目:中央保健科研课题(347)作者简介:邓岚(1977-),女,北京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基础与临床。通讯作者:胡东鹏(1969-),男,北京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糖尿病基础与临床。

Overview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ary Therapy in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

DENG Lan 1,

WANG Yi 1,JIN Chuan 2,ZHENZ Zhong 1,HU Dong-peng 1(1.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

China ;2. Dagang Hospital in Tianjin Binhai New District,Tianjin 300270,China)

Abstract :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dietary therapy in treating diabetes mellitus in ancient China,therefore,abundant experience has been accumula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CM dietary theory and its achievements 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I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CM dietary theory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and deserved study further and deeply.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ary therapy ;research progress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J ] .J Clin Invest,2001,107 ( 4 ):

505-17.

[ 11 ] 梁晓平.辨证论治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J ] .安徽中医临床杂

志,2002,12 ( 2 ):131-132.

[ 12 ] 匡调元.中医体质病理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87-89.

[ 13 ] 卢良君,许爱娥,李永伟,等.白殿风中医证型与HLA-DQB1

的相关性研究[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 ( 14 ):1873-1875.

[ 14 ] 林乔,王米渠,李炜弘.论证有分子生物学基础的假说[ J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 ( 17 ):2298-2302.[ 15 ] 吴斌,林乔,王米渠.信息挖掘-中西医结合基因模糊分析系

统[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 24 ):3187-3190.

[ 16 ] 王米渠,吴斌,严石林,等.论虚寒证基因芯片及分子生物

信息的高起点切入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 ( 3 ):169-172.

[ 17 ] 林乔,王米渠,李炜弘.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证:虚寒证-阳虚

证[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2 ( 17 ):2291-2295.

DOI :10.13194/j.jlunivtcm.2012.10.117.dengl.036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4卷

面、米及一些水果的饮食治疗原则。

从宋至清,糖尿病中医食疗日趋完善。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设“食治门”,载方160首;《圣济总录》“食治门”3卷载有285首食疗方,治疗29种病证。明《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982种,列入了大量食物和食疗方,极大丰富了食疗内容。清《食物本草会纂》继《食疗本草》之后,对前代食疗经验的又一次全面总结,使食疗理论和方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中医食疗经典著作提出的消渴病食疗理论及方药流传至今,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临床研究

现代中医营养食疗学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把现代营养学运用到传统中医食疗中的一个新的学科[6],为中医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丰富手段。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开展中医食疗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上消选用玉米须茶饮,辅以鲜藕汤、绿豆汤;中消辅以白萝卜汁,辅以番茄汤、绿豆汤;下消选用玉米须茶饮,辅以山药、韭菜、红小豆汤,取得较好疗效[7]。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中医食疗药膳治疗2型糖尿病38例,分为阴虚热盛证、肾元不固证、肝肾不足证,并以相应的食疗方药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2型糖尿病的血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观察中医食疗药膳组治疗后,两组病人空腹血糖有明显差异(P<0.05),中医食疗药膳配合治疗2型糖尿病优于常规饮食治疗[8]。

张海波采用食疗辅助治疗糖尿病,阴虚燥热选用梨汁饮、菠菜银耳汤;气阴两虚选用长寿粥(粳米、黄芪、生姜、山药、米)、山药南瓜粥;肾阴亏虚选用玉米须龟、天冬枸杞粥;阴阳两虚选用芡实核桃粥、枸杞炖兔肉,疗效较好[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用中医食疗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144例观察,研究组给予基于中医药性理论的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指导。对照组给予基本饮食治疗方案指导,结果显示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的测定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3 验方及单味药

钱伯文等著《中医食疗学》为上消辨证用膳:天花粉、生地、藕汁、人乳等;中消:人参、黄芪、山药等;下消:人乳、莲子、枸杞子、玉米须、黄鳝等。

刘铜华等著《糖尿病中医食疗述要》,辨证施食为:肺热津伤,选用神效煮兔方(《太平圣惠方》);胃热炽盛,选用五汁饮(《温病调辨》方);肾阴亏虚,选用地黄粥(《饮撰服食笺》);阴阳两虚,选用滋补饮(《医学衷中参西录》)[11]。

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食疗方案:虚寒证研究组以补虚温中散寒为法;食物的选择为温补性,主食选择温性或平性,如小麦、高粱等;调味品用姜、葱、辣椒、桂皮、胡椒等;肉食用牛肉、羊肉等;蔬菜选用温性或平性,如韭菜、茴香等,避免选用清热类,如苦瓜等。实热证研究组以开郁通腑清热为法;食物的选择为清凉性,主食选择寒性或平性,如荞麦、大米等;避免选择辛辣的调味品,以平性或凉性调味品为主;肉类用鸭肉、兔肉、鱼类等;蔬菜选用苦瓜、蒿子秆、百合等清热类为主。

中医食疗中寒性食物多为蔬菜及部分水产品如海带、蛤蜊、蟹等。部分蔬菜据研究有辅助治疗作用,如苦瓜味苦性寒,可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具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物特性[12],蘑菇类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富含蛋白质、多糖类及微量元素锰、锌、镁、锡、硒,有安神降压、降血糖作用[13]。寒性水产品多属介壳类和肢节类,这类食物中多含纤维素,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而至排便及胃肠痉挛,与中医中遇寒则冷痛泄泻相符。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姜、韭菜等,此类食物产热量高,或含有辛辣素、挥发油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畏寒、肢冷等症状得以改善[14]。

4 展 望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广泛用于临床。糖尿病患者时有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悸烦躁等症状,单纯应用现代营养学饮食配方和降糖西药虽然能够改善血糖,但是临床症状往往难以缓解。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据病人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食物进行调治,以达补偏纠弊之目的,在改善症状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基于中医理论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及饮食习惯,比基本饮食方案更具有优势[10],发展及完善中医糖尿病食疗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 1 ] 谭兴贵.中医药膳学[ 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

[ 2 ] 曹瑛.中国食疗发展史简介[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1,9 ( 3 ):

46.

[ 3 ] 居玲玲,路新国.《神农本草经》对食养和食疗的贡献[ J ] .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4,10 ( 7 ):32.

[ 4 ] 范玉义,戴增强,赵玉英.《黄帝内经》饮食疗法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 ( 118 ):11.

[ 5 ] 柴润芳,卢建政.孙思邈对糖尿病研究的贡献[ J ] .河北中医,2001,23 ( 12 ):949.

[ 6 ] 何裕民.论现代中医营养学的诞生与学习意义[ J ]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 ( 4 ):29-31.

[ 7 ] 李希敏.中医食疗治疗糖尿病20例观察[ J ] .医学信息,1996,

9 ( 2 ):34.

[ 8 ] 杨喜忠,孙静,杨林,等.中医食疗药膳治疗Ⅱ型糖尿病38 例疗效观察[ J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1 ( 5 ):256-257.

[ 9 ] 张海波.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食疗[ J ] .时珍国医国药,2002,

13 ( 1 ):58.

[ 10 ] 邓岚,胡东鹏,王宜,等. 2型糖尿病中医饮食控制方案的临床研究[ J ] .中医药信息,2011,28 ( 5 ):29-31.

[ 11 ] 刘铜华,郑鸿雁.糖尿病中医食疗述要[ J ]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 ( 6 ):371-373.

[ 12 ] 郑爱琼,施晚秋.糖尿病的中医食疗护理[ J ] .福建中医药,2000,31 ( 4 ):44-45.

[ 13 ] 柳月娟,宋素英,田福玲,等.糖尿病中医食疗研究进展[ J ] .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 ( 6 ):786.

[ 14 ] 郭永洁.中医“食疗”中的“四性”与营养学的关系[ J ]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4 ( 10 ):66-67.

116

糖尿病中医保健

糖尿病中医保健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形成了从整体认识疾病、综合防治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配合中医饮食调养、运动治疗、非药物防治技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饮食养生法对防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用。 (一)阴虚燥热证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食疗药膳方为: 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二)气阴两虚证证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食疗药膳方为: 1.参杞粥:西洋参、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2.归芪鸡:黄芪、当归、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3.苦瓜炒肉:鲜苦瓜、瘦猪肉,武火炒后食用等。4.首乌适量加水煎半小时,取汁煮鸡蛋,每日1个。5.益气生津茶:西洋参、石斛,开水沏泡,代茶饮。主食以黄豆、玉米面粉为主。副食以洋葱、莲藕、豆腐、胡萝卜、黄瓜等。 (三)阴阳两虚证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主食以未精加工面粉,全麦豆类等。副食以山药、蘑芋、南瓜、芋艿、芹菜、胡萝卡、油菜、洋葱等。用菊花泡水代茶饮。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血。上述食疗方均可酌加覆盆子、芡实、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药品。如丹参、川芎、郁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对于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二、预防保健操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血糖下降, 增加热能消耗, 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 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改善患者全身状态, 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针对糖尿病运动调养的方法有很多,预防保健操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手法达到调理脏腑,养阴清热,益气补肾从而辅助调节血糖的目的。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2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 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 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共和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 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糖尿病成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本文从糖尿病的治疗发展研究入手,分析当前糖尿病的治疗和发展的现状,寻找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标签:糖尿病;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的各种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临床上,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此外还有少数患者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不同的糖尿病由于病因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一类是手术治疗的方法[1]。 1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自我控制疗法、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1.1自我控制疗法这种疗法也属于一般的心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糖尿患者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意的相关饮食等问题。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总之,通过自我控制治疗,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1.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口服药物治疗,一种是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法。 1.2.1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口服药物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磺脲类药物,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服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摘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缺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因此DN已成为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larmatrix,ECM)产生增多和肾小球硬化。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基因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的病程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防止DN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纵观近年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是从瘀论治:一是认为因虚致瘀、瘀贯始终;二是因瘀致病、瘀贯始终;三是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微观研究。高彦彬〔1〕等认为DN 的早期以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日久阴损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邓权〔2〕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停留,变证峰起;陈大舜〔3〕等认为瘀血是导致DN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从而确立2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气虚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生内热,灼液耗血成瘀,瘀阻肾络而成DN;曾庆祥〔4〕认为瘀血征是血液理化改变的基础,与血粘度升高、高脂血症、血小板聚集增高有一定内在联系;林兰〔5〕等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功能明显障碍,血凝聚性和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灌流量不足,缺血缺氧,致使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 2中药复方辨证论治 许多经方或自拟方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万云莉〔6〕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丁美群〔7〕等以化裁于《兰室秘藏》的活血润燥汤,方中重用黄芪,辅以生熟地、山萸肉、当归、桃仁、益母草、防风、羌活、车前、大腹皮等治疗糖尿病肾病65例,效果满意;杨霓芝〔8〕等将DN分为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阳衰湿浊瘀阻4型,分别治以白虎人参汤加味、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金匮肾气丸加减、经验方(人参、黄芪、山茱萸、麦门冬、陈皮、法半夏、大黄、桃仁、泽泻、何首乌、益母草等),且每型与DN改变的各期相对应,应用于临床施治,效果较好。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余宗阳〔9〕等将9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胰岛素及糖肾合剂联合治疗与单纯用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24h尿白蛋白、内皮素、a-颗粒膜蛋白140、过氧化脂质明显下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李磊〔10〕等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糖适平加糖肾停胶囊及糖适平加开搏通,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稳定7例,总有效率86.67%,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 鲍雅静 200812850028 中医骨伤 1.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促发有关,其 临床以高血糖、高血脂、高粘倾向为主要标志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 2.糖尿病的病因: ①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②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③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④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⑤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⑥其它因素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五脏皆柔弱”这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遗传基因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发病的基础。 3.糖尿病的病机: ①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②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③气阴两伤、阴阳俱虚 4.糖尿病的中药治疗: ①胃热阴虚型 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 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 ②气阴两虚型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薢、蛤蚧,黄柏。 ③肾阴亏损型 治则:滋阴补肾。 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5.糖尿病饮食疗法 瘦肉类:猪、牛、羊、鸡的瘦肉部分,鱼、虾、甲鱼、海参、兔肉等。豆制品:黄豆、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豆腐片、油豆腐等。蔬菜类:油菜、白菜、菠菜、莴苣、芹菜、韭黄、蒜苗、南瓜、西葫芦、冬瓜、黄瓜等含糖较少,可代替主食食用。烹调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 粮食类:大米、白面、小米、玉米等,以玉米最佳。 6.糖尿病食疗方 ①上消型糖尿病 沙参燕窝 配方:沙参10克燕窝1克鸡汤50毫升盐3克 功效:滋阴润肺,清热生津。 百合粥 配方:百合12克大米150克葛根10克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一)ADA对糖尿病诊疗指南的6点更新 1、BMI 筛查点由 25kg/m2调至 23kg/m2 这一调整是针对亚裔人群进行的。由于患有糖尿或糖尿病高风险的亚裔人群其BMI 往往更低,所以 ADA 对此进行了修订。 2、舒张压目标从 80mmHg 放宽到 90mmHg 3、餐前血糖目标由 70-130mg/dL 放宽至 80-130mg/dL ADA 提醒,做出这一调整是考虑此举有利于预防那些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4、推荐人们多运动和锻炼 这一建议尤其针对那些久坐的人(单次静坐时间≥90 分钟)。ADA 指出,现在大家工作经常久坐,活动不足。 5、不建议用电子烟进行戒烟 ADA 强调,电子烟并不能十分安全地替代香烟,因此不建议用电子烟作为戒烟的替代物。 6、不同血脂治疗方案以 40 岁为界定年龄 ADA 建议: (1)≥40 岁的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中强度或高强度的治疗。 (2)<40 岁的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应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如有危险因素存在或患心血管疾病,则仍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的发布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糖尿病进程,让患者的B细胞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更长期地获得有效、稳定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 (三)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 (四)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人的胆固醇水平 二甲双胍双胍除了影响血糖水平外,其还会对影响血脂水平。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二甲双胍或许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可以使得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文章中研究者对加入德国大规模研究KORA的参与者

糖尿病的中医食疗和药膳

远红外线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光,是生命之光。远红外给予人体没有坏处,就算放射出几十度的高温,人体也可以接受。远红外线对细胞的共振效用、渗透作用、温热效果在养生健康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虎膜王核心技术产品就是“远红36°”,是世界独步只需在常温下就能启动远红外线能量的纳米科技产品。虎膜王科研技术团队通过纳米技术将“远红36°”与矿物质负离子植入到生活周边产品上,如:远红外线能量的穿戴类纺织护具产品,可以轻松让远红外线随身走,将健康戴出来,快乐穿起来!虎膜王科技养生理念就是让更多人享受远红外线能量带来的健康快乐,虎膜王就是您的健康守护神! 人类的健康离不开远红外线的作用,远线外线可以市面上有很多远红外产品,但都必须通电或者加热才能启发远红外线,虎膜王纳米科技现在突破这个科学难题,通过纳米技术将远红外线材料植我们日常穿戴衣服与饰品中,让我们在人体正常温度下就可以享受远红外线带来健康保障。 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创立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药膳处方。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从本虚辨证,可以表现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四组证候。阴虚者表现为口渴欲饮、口干烦热、便干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以养阴为主,常用药食如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知母、玄参、葛根、生山药、苦瓜等,药膳处方如杞果葛粉粥(枸杞子、葛根等)、苦瓜炒肉(苦瓜、瘦猪肉等)。 气虚者表现为疲乏无力、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以补气为主,常用药食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南瓜、葛根、莲子等,药膳处方如山药莲子粥、黄芪炖母鸡(黄芪、母鸡肉等)。气阴两虚者,表现为阴虚、气虚症状兼而有之,治法当益气养阴,常用药食如人参、黄芪、生地、山药、枸杞子、云苓、葛根、白术、黄精等,药膳处方如参杞珍(人参、猪胰脏等)阴阳两虚者,表现为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手足背寒、舌淡、脉沉,治法当滋阴助阳,常用药物如肉桂、鹿角片、枸杞子、山萸肉、仙灵脾、人参、黄芪等,药膳处方如鹿头汤(鹿头、五味子等)、参杞灵脾饮(人参、枸杞子、仙灵脾等)以上为辨证用膳,具体证候不同,食疗处方也异。 临床所见,糖尿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选用药膳处方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糖尿病合并雀目者,为肝肾阴虚、目窍失养,治当滋养肝肾,常用药食如枸杞子、菊花、羊肝、猪肝等,药膳处方如羊肝羹(羊肝等)、洋葱炒肝尖(洋葱、猪肝等)。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表现为头目昏花、视力下降,为阴虚肝旺、血络不宁,治当滋阴凉肝、凉血和血,常用药食如三七粉、桑叶、菊花、枸杞子、仙鹤草等,药膳处方如桑菊茶(桑叶、菊花等)、杞菊饮(枸杞子菊花等)。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糖尿病辨证施食 津伤燥热型 以口干舌燥、饮水多、大便干为主要表现。食疗以清热、生津、润肺为主,可多吃些冬瓜、青豆、菠菜、莲藕、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甘润之物,对于葱、、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食疗方: 1.冬瓜汤:冬瓜250g,洗净切粒,煲汤,放入调料即可。 2.菠菜拌藕片:菠菜、鲜藕各200g。将菠菜拣翠嫩者,洗净,入沸 水中稍焯;鲜藕去皮切片,入开水氽断生;以上二物加入盐、麻油、味精拌匀即可。 茶饮方: 1.乌梅生津茶:乌梅10 g、麦冬10 g,泡水当茶饮。 2.石斛芩叶茶:石斛10g(干、鲜均可)、黄芩叶10g,开水沏泡, 代茶饮。

糖尿病辨证施食 阴精亏虚型 以尿频量多、浑浊、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盗汗等为主要表现。食疗以滋补肝肾、益精养血为主,可吃鸽肉、泥鳅、猪胰等血肉有情之品或桑葚、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对于葱、、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食疗方: 1.鸽肉山药玉竹汤:白鸽1只,山药30g,玉竹20g,共煮熟,食肉 饮汤。 2.猪胰汤:猪胰1条,猪瘦肉60g,黄芪30g,生地30g,怀山药30g, 山萸肉15g,水煎,去药渣,饮汤食猪胰、猪瘦肉。 茶饮方: 1.黄精枸杞茶:黄精15g,枸杞10g,绿茶3g,温开水冲泡代茶饮。 2.枸杞明目茶:枸杞子10 g、桑叶5 g、菊花5 g,泡水当茶饮。

气阴两虚型 以神疲乏力、头晕多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为主要表现。食疗以益气养阴为主,食补可吃藕、竹笋、山药、西洋参、黄芪、北沙参等,对于葱、、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食疗方: 1.山药莲子羹:山药100 g、莲子50 g,同煮食用。 2.归芪鸡:黄芪30g、当归15g,母鸡剁大块,加水抄煮,去浮沫,纳入黄芪、当归炖至肉熟。 茶饮方: 1.益气生津茶:西洋参3g、石斛10g开水沏泡,代茶饮。 2.麦冬茶: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花粉各9g,乌梅、知母、 甘草各6g,共为细末,白开水冲代茶饮。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 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 《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肺热津伤证)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除尺泽、曲池用泻法外,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中消(胃热炽盛证) 主证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 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 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 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2)阴阳两虚证 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新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目前通常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型。1 型糖尿病是由于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型糖尿病是患者不能有效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并在发病过程中伴随着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以及肝糖原输出过多等许多代谢性障碍[2]。中医中药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3]。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内服中药 1.1. 肺热津伤型:患者烦渴喜饮,口燥咽干,尿频并且量多,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陆保坤[4]方用:消渴方加减,天花粉12g,葛根12g,麦冬10g,生地黄10g,黄连12g,黄琴10g,知母12g。梁友侠[5]方用消渴方加减。药用花粉30g,生地25g,麦冬15g,知母20g ,玄参10g,枳壳15g,黄连10g。若见舌苔燥黄,脉洪大者加石膏20g,以清肃肺胃,生津止渴。杨戈[6]方用:消渴方合二冬汤加减;药物组成:花粉15g,沙参15g,生地30g,葛根10g,竹叶10g,黄连6g,人参6g,甘草5g,玉竹10g,黄岑10g,知母15g,麦冬15g 1.2 胃热炽盛型:患者多食易饥饿,口烦渴,尿多,形体瘦弱,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治法:清胃泻火,增液养阴。陆保坤[4]方用:玉女煎加减,生石膏10g,知母12g,黄连10g,桅子10g,生地黄10g,麦冬12g,川牛膝10g。梁友侠[5]方用玉女煎加减。生石膏50g,知母12g,麦冬15g,生地20g,枳壳15g,牛膝20g,黄连10g,当归10g,丹皮15g。若大便秘结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中医治疗 【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病症。以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证候群,以及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现代病因特点,临床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4型)四种类型(根据1996年WHO对糖尿病(3型)诊断分型的修定标准)。I型糖尿病大多自幼年发病,有酮症酸中毒倾向;Ⅱ型糖尿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肥胖者居多。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可伴发眼、神经及心、脑、肾等血管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此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 【病因病理】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热内盛,而发消渴。 病理变化主要为燥热阴虚。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布,则胃失儒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灼伤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又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热胃燥,肾阴亏乏,故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证延日久,气阴两伤,则见疲倦消瘦之症。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

肌肤,则为水肿。燥热阴虚,常生变证: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耳目,则可并发白内障、耳聋。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阻,蕴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内灼,炼液成痰,血炽成瘀,痰瘀互结,痹阻胸脉,则发胸痹;痹阻经络,蒙蔽心窍,则发中风偏瘫。 【诊断要点】 1.临床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疲倦乏力等,也有症状不典型者。 2.实验室检查多次静脉空腹血糖≥7.o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lmmol/L,或随机血糖≥11.lmmol/L。(必要时重复一次)。无高血糖症状但属可疑者,宜做糖耐量试验。此外,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及病情观察。 【辩证分型】 1.肺胃燥热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见于糖尿病早期。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胃火炽盛,则消谷善饥;消灼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润测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均为肺胃热盛之征。 2.气阴两虚症状:口干唇燥,尿频量多或混浊,神疲乏力,头晕目糊,腰膝酸软。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或细数。见于糖尿病中期。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社旗县万成医院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惠大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一、概述 ㈠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㈡患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 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二、糖尿病分型:分四大类型 1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MODY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㈠ 1 型糖尿病( T1DM ) ⒈免疫介导糖尿病 ①由于胰岛 B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②有 HLA 某些易感基因,体液中存在有针对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65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A-2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IAA ) ③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④ B 细胞破坏的程度很大的不同,婴儿和青少年常破坏迅速,而成年人则缓慢即 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 LADA ) : 特殊类型 1 型糖尿病, 15-70 岁发病,起病慢,非肥胖,有较长阶段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易继发失效, C 肽水平低,血清中有一种或几种胰岛 B 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最终依赖胰岛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展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进展 提要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概述,并指出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胰岛素 1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70岁为患病高峰。常见并发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或“消瘅”的范畴。发病原因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房室不节和热病火燥等引起阴虚燥热,导致本病。张延群[1]采用现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内20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症候学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气虚是发病的基本病机,本病不仅与肺、脾胃、肾功能不足有关,而且与肝之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本病早期肝虚证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2中医药治疗进展 2.1辨证论治:中医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则。随病情发展变化,合理选用清热泻火、健脾益气、滋补肾气、补肾涩精、活血化瘀等治法,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肺热津伤者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选用玉女煎加葛根、麦冬等。若阴伤气耗,可选用白虎汤

加人参汤、二冬汤、玉泉丸、玉液汤等方。胃热炽盛者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用玉女煎加黄芪、山栀。如大便秘结不通,可用增液承气汤润肠通腑,再转上方治疗。肾阴不足者宜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方中山药、山萸肉用量宜大。在服用丸药时,可并服生地黄饮子。若阴虚火旺,可选知柏地黄丸,并加龙骨、牡蛎,龟板等固精潜阳之品。若尿量多而混浊者,宜益肾缩泉,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等。若气阴两虚,宜酌加党参、太子参、黄芪等益气之品。阴阳两虚者宜浊阳滋肾固摄,方选金匮肾气丸。若阴阳气血俱虚,可用鹿茸丸。以上两方均可酌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以补肾固摄。以瘀血为主或兼有瘀血征象者宜活血化瘀,方选祝氏降糖活血方(木香、当归、赤芍、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酌加苍术、玄参、黄芪、山药等。 2.2中西结合治疗:王尧[2]采用急下存阴法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6例,药用大黄、芒硝、玄参、生地、麦冬、佩兰、枳实。配合使用胰岛素、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结果:24 h内大便通畅,症状缓解13例,死亡3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吕仁和[3]对经过2周基础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比较,Ⅰ组用止消通脉饮(含黄芪、元参、枳实、莪术、葛根、大黄等);Ⅱ组用达美康;Ⅲ组125例,同用上两组药。结果:显效20、21、56例,有效18、18、51例,无效12、11、18例,总有效率76.0%、78.0%、85.60%,Ⅲ组疗效优于另两组( P<0.05)。3组治疗后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 P<0.05),未见毒副反应。林瑞

中医治疗消渴症

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症,在中国历代的医籍中都有论述,其内容十分丰富。如:《黄帝内经》中指出“五藏柔弱者,善病消瘅”即消渴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又云“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明此病因与嗜食肥甘有关。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丸主之”。另有高士宗语: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就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与也。朱永年也说过: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也,肌肉外消而消瘦也,盖因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也,形体为五脏外内之相合也。以上所举沧海一粟,但已经为消渴症奠定的完整的理论基础,而在治疗上常用的中药就有百味之多。以上简述只就是为了说明中医治疗消渴症(包括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只就是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中医学将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消渴”,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糖尿病不就是消渴症,而消渴症包括糖尿病。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实际上这种认识就是错误的,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在此不做论述。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精髓,远至宋代,上、中、下三焦分型论治“消渴”的格局即已形成,并由此产生了“三消”分治的辨治方法。即

“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肺燥、胃热、肾虚之别。“三消”分治大体如下: 一,上消: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用:黄连、生地黄、花粉、天冬、麦冬、藕汁、姜汁、知母、甘草、人参。 二,中消:治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用:石膏、知母、元参或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生地、熟地、牛膝。 三,下消:治宜滋阴固肾。方药用:山药、山萸肉、生地、仙灵脾、黄芪、地骨皮、人参、鹿茸、肉苁蓉、鸡内金、五味子、黄柏、泽泻、 栀子、茯苓。 四,若伴有血瘀者可加用丹参、山楂、桃仁等。 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现代中医学对消渴症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三消”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消渴病尚未形成,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就是“阴虚”。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就是禀赋有亏、贪食甘美、过度安逸,可表现为阴虚肝旺、阴虚阳亢、气阴两虚。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头昏乏力、口甜等症状,但因尚未化热,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 二期,为消渴病期。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但尚未出现并发症。此期的病机特征就是“阴虚化热”,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加之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因外邪侵袭,或因过食辛辣燥热,或因劳累过

糖尿病基本概述

糖尿病 基本概述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编辑本段症状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保健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保 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保健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其病因多与禀赋不足、肾精亏损、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有关,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都是其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本病病位在肺、胃、肾三脏,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二、中医辨证治疗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炙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胭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1、针灸治疗:中国针灸治疗糖尿病,在 2000 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2、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较为广泛,其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 3、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 1.5cm,高 2cm,重 0.5g,鲜姜片厚 3—4mm,直径 2cm 进行隔姜灸,以上数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