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

(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13

,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版)3(第《机械制造工艺学》[2]

,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1][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毛坯成形基础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8学时,视频2学时)

主要内容:金属材料性能,铸造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焊接工艺。

重点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及选用,毛坯成形质量及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设计。

课后思考:1、金属材料性能含义是什么?工业用钢牌号及其含义,如何选用?

2、常用铸造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什么场合?

3、铸件结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常见铸造缺陷有哪些,如何克服?

4、什么是锻件的结构工艺性,锻件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5、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焊接结构设计?

(二)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时数:12学时

主要内容: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数控加工工序,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尺寸链。

课后思考: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是什么?

2、如何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求解工艺尺寸链有那几种类型,主要适合什么场合?

4、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的经济性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数控工序设计中有哪些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

(三)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10学时,现场课2学时)

主要内容:机床夹具概述,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各类机床夹具,柔性夹具,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重点难点:定位原理,定位方案分析与设计,定位误差计算,夹紧装置设计原理,各类机床夹具设计特点,各类柔性夹具的特点及应用。

课后思考:1、机床夹具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功能各是什么?

2、工件定位原理是什么?生产中常用定位方法有哪几种?

3、何谓为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基准,如何选用?试举例说明?

4、引起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定位误差?

5、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的原则是什么?

6、镗床夹具中前导向、后导向、内滚式镗套、外滚式镗套各应用什么场合?

(四)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教学时数:14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6学时)

主要内容:工艺系统的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加工误差综合分析实例。

重点难点: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及应用

课后思考:1、机床主轴误差对加工精度是如何影响的,会带来哪些误差?

、切削力的变化对加工精度会带来什么影响?2.

3、工艺系统传动链误差的特征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怎样?

4、误差的分布图分析法和点图分析法有何特征?

5、如何绘制均值极差控制图,分析质量变动趋势?

6、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

(五)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教学时数:4学时

主要内容: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影响表面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重点难点:

课后思考: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3、为什么磨削高合金刚比普通碳钢容易产生烧伤现象?

4、机械加工中为什么工件表面层金属会产生残余应力?

5、什么是强迫振动?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6、如何诊断强迫振动的机内振源?

(六)第六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3学时)

主要内容: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装配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机器装配的自动化,机器的虚拟装配。

重点难点:建立并求解装配工艺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具体应用,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结构设计,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原则、步骤。

课后思考:1、什么是装配单元?将机器划分为若干个装配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什么场合?

3、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4、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试举例说明。

(七)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发展

教学时数:2学时

主要内容: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理论,现代制造工艺方法,制造单元和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技术。

重点难点: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方法。

课后思考:1、试述分层加工的原理?

2、试述“创造性原则”加工的原理和意义?

3、工艺决策方式可分为三类,试分析其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

、试论述特种加工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4.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1040077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9学时、0.5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开课单位:工学院

实验项数:3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本课程所学主要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床刚度测试及计算方法,分析工艺系统静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讨论提高刚度的措施;掌握运用分布曲线法、点图法分析机械加工精度的原理,以及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理解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掌握正确选用机器的装配方法,能合理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等。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与内容摘要

项目实验类型类型每计主要仪器组划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内容摘要人学设综演验及配套数必选数时计示合证做

做性性性性

1.加载器

机床刚度测试车床各部件刚度及2.测力环20

√√3 B1104007701

其对加工精度影响分析测试实验3.百分表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回答问题、学习态度、日常考核等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不单独计算成绩,但计入该课程平时成绩。

四、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参考书:[1] 佟志忠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同立,杨家武、《机械制造工艺学》[2]

五、所在实验室及主要仪器设备

(一)实验室名称:机械工程实验室

(二)主要仪器设备:C6140车床、弓形加载器、标准测力环、百分表、模拟车刀、待测零件、千分尺、无心磨、偏心机构部件、厚薄规、调整垫圈一套等。

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简介

实验一(详见:实验指导书)

项目编号:B1104007701

项目名称:机床刚度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

(三)考核要求

实验二(详见:实验指导书)项目编号:B1104007702

项目名称:加工精度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三)考核要求

实验三(详见:实验指导书)项目编号:B1104007703

项目名称:机器装配工艺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三)考核要求.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编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设置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满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级人才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培养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常用金属的一般性质、适应范围和选用原则 .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胚,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3.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设备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范围。 4.初步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常用金属的工艺性。 5.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6.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工艺、方法及其原理。 .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工程材料 一、课程内容 .金属材料简介 .晶体的结构 .金属的结晶 、二元合金和其晶体结构 .铁碳合金 .钢的热处理

.塑料 .现代结构材料 .功能材料 .纳M材料 二、考核要点 .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的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冷却曲线和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 .合金的基本结构 .二元合金状态图的概念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基本概念(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组元和各部分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8.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方法的实质及其应用) .常用工程塑料的分类和性能 .现代结构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分类 .纳M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三、考核要求 .识记: )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概念 )了解钢和铸铁的分类及性能 )晶粒、晶格、晶胞、结晶的概念 )了解结晶的过程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了解塑料的分类和性能 )了解结构材料的分类和性能 )了解纳M技术的性能及其应用 .领会: )掌握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同素异构转变的性质 )掌握钢冷却转变产物的特点、形成条件及其力学性能 .应用: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 机电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16年8月5日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jdx3012 课程名称:机电产品市场营销 课程类别:综合能力模块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开课学期:第四或五学期 学时:40 学分:2 二、课程性质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专业综合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使学生在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方面熟悉掌握职业岗位工作的整个过程,不断强化机电产品营销的市场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略、营销管理、团队协调等能力;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能直接进入机电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适应企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学习前,应当具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理论与实训、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等相关学习领域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员(编制机电产品营销的询价、报价、合同等文件及对机电产品进行营销策划)做好知识和技能准备。课程关系见图示1。 本课程设计设计思路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对本课程彻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改造,把课程的内容分为7个学习项目(认知机电产品营销、寻找

机电产品市场机会、机电产品客户行为分析、机电产品开发与品牌策略、机电产品价格策略、机电产品的销售渠道与促销策略、综合训练),在教学中自己尽可能将理论知识与机电产品营销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能力提高;让学生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营销方案设计,突出学生的营销技能培养,采取实例、案例的方法把课堂学生的自我学习结合起来,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本课程的难度,便于学生课上、课下学习与考核,使师生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且方便、快捷。 三、学习目标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依据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以各种机床销售为主线(总项目),深入理解并掌握从事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岗位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为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具体目标: 1.在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协调相关部门、由团队共同完成指定任务,勇于承担责任; 2.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机电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的学习和资料的搜集; 3.能进行机电产品市场分析; 4.会进行机电产品市场调查; 5.具备从事机电产品营销职业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6.具有适应企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7.在机电产品销售过程中向客户介绍产品知识,能够向客户提供关于机电产品的使用、保养等的咨询、建议。 四、学习项目划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专生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基础课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综合运用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同时也为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重:(基本概念25%、基本原理20%、分析20%、计算20%、综合应用15%) 三、考核方式:闭卷。 四、成绩评定方式:平闭卷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0%) 五、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分析简答题、计算题、作图题、结构改错等 六、试卷结构:选择、判断题(10题、20分),填空(10题、25-30分),分析简答(5题、25分),计算(2-3题、20分)、作图题、结构改错(1题、5-10分) 七、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构和机器的概念,了解机器的组成。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机器及其组成; 第二节本课程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 2、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3、机器按功能分,由哪几部分组成。 第二章机械设计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三、考核知识点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3、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副极其分类;理解常用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机构的组成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第三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三、考核知识点 1、平面机构、运动副、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常用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和曲柄存在的条件。理解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急回特性等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第四节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 1、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极其演化。 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1)曲柄存在的条件(2)急回特性(3)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第五章凸轮机构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计划学时:48 课程编号:JDX12005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017年07月

目录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目标 (3) (一)专业能力 (3) (二)方法能力 (3) (三)社会能力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四、教学内容与标准 (6) 五、实施建议 (9)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建议 (9)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建议 (9) (三)任课教师要求 (10) (四)学习场地及设施配置建议 (10) 六、说明 (10)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AUTOCAD。 后继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模具CAD/CAM、注塑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毕业实践。 二、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熟悉各类型机械加工机床的性能特点,能熟练解读机械加工图纸,具有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夹具、检具及其它工艺装备的选用能力,具备热处理、机械加工、铸造、焊接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制定零件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制造工艺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课本,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生产的完整过

程,并逐步对制造过程的技术方案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独自编制机械制造工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利用编制好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巩固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采取在教师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看,多摸,多练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具备对轴类、盘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设定加工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螺栓、齿轮、键等标准零件的加工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阅读机械制造基础一般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 (三)社会能力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02189《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B附答案

02189《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试大纲B 附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编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设置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满足《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级人才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基本工艺理论与工艺特点;培养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和选择加工方法的初步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常用金属的一般性质、适应范围和选用原则 2.初步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具有选择毛胚,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 3.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设备和工具的工作原理、大致结构和范围。 4.初步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常用金属的工艺性。 5.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6.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工艺、方法及其原理。 II.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工程材料 一、课程内容 1.金属材料简介 2.晶体的结构 3.金属的结晶 页脚内容17

4、二元合金和其晶体结构 5.铁碳合金 6.钢的热处理 7.塑料 8.现代结构材料 9.功能材料 10.纳米材料 二、考核要点 1.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等) 2.金属的晶体结构 3.金属的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冷却曲线和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 4.合金的基本结构 5.二元合金状态图的概念 6.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7.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基本概念(铁碳合金状态图的组元和各部分组成,钢的组织转变) 8.钢的热处理原理(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页脚内容17

4、《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根据川电机201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之一,要求开设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模具设计,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之后。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B类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编制模具普通要求的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以达到模具零件制造的工艺人员和中高级制造人员岗位对工艺编制能力的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和模具装配工艺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编制出模具加工的工艺过程并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熟悉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的生产的特点;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2)掌握模具的生产过程;模具加工工艺工艺参数;模具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制订。定位原理等。 (3)能熟悉外圆柱面的加工方法;平面的加工方法;孔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共35页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

类型和特点的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设备维护与检修、焊接工程、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素质教育、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学习、机械加工方案的制定与应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运用等方面的学习和实操训练,充分体现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要求。本课程应用项目任务驱动和项目问题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遵循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 1.主要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高职学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精简学科理论知识,突出理论与实际的“前因后果”关系,按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综合利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使学生由浅入深,从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机械加工初步能力,到掌握机械制造的方案设计和工艺编制的工程应用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 (1)贴近生产岗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满足企业岗位对高技能 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使本书内容与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衔接。 (2)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项目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目录 1、《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标准 (1) 2、《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课程标准 (9) 3、《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课程标准 (16) 4、《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标准 (23) 5、《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0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36) 7、《产品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42) 8、《电工基础》课程标准………………………………………………………………48

《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 (NZZB/K1101-2013) 一、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2、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3、学时: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128学时。 4、建议开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相关课程 本课程以初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为前导,直接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间接后续课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装配、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图纸图幅、字体、图线、比例、尺寸标注等相关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 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 程,本课程内容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维护、焊接技术、数控加工等职业岗位人员必备 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是讲授机械加工中用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机械设备的专业课。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全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 机械加工的材料特点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机械制造中应用到的公差与配合的知识;了解机械 制造中测量技术的应用;熟悉机械加工中使用到的机床;熟悉各种机加工原理与方法,能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了解装配工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机械 制造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加工方案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 fe 术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焊 后续课程 接工艺、技能鉴定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图纸的进一步解读能力,熟悉机械加工中各 机床的加工特点,机械加工中各类型机床使用到的不同结构、材质的刀具,不同类型和特点的 夹具,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加工特点,对机械零件能编制简单的加工工艺方案。本课程对学 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 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 也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上岗工作,打下必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基础。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工实习 前导课程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焊接技术,数控技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修理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构建于《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也是进一步学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检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详见表1。 表1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工作任 务 职业能力学习项目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发 动机总 论 能描述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布置形式; 能描述汽油机工作原理; 能描述柴油机工作原理。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与原理分析; 任务二:发动机总体认识; 曲柄连 杆机构 构造与 维修 能正确拆装曲柄连杆机构; 能对连杆、缸体等主要机件进行检验、 修理; 能正确选配活塞环;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进行常见项目维护; 能对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分析; 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任务三:曲轴飞轮组的检查和维修; 任务四:气缸体、气缸盖的检查与维修; 任务五:连杆的检验与校正; 任务六:活塞组的检查与维修; 任务七:气缸压力的测量; 配气机 构构造 与维修 能正确拆装配气机构; 能对气门及气门座进行检验、修理; 能按正确方法调整气门间隙; 能对配气机构进行维护; 能对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 任务一:配气机构的结构与原理; 任务二:配气机构的拆装与检修; 任务三:气门与气门座的修理; 任务四: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卢秉恒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版)复习大纲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P192 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P192 切削层参数: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切削面积,P193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三面两线一点),P194 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车刀的标注角度:(五个),P195~197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理解各标注角度的作用 刀具的结构形式(以车刀为例):P197 整体式车刀、焊接式车刀、机夹重磨式车刀、可转位式车刀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P199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4)良好的工艺性;5)经济性 常用的刀具材料: 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超硬材料 理解高速钢、硬质合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201~202 三个变形区:注意区分所在位置,P205 第Ⅰ变形区变形形式:剪切滑移 第Ⅱ变形区变形形式:挤压 第Ⅲ变形区变形形式:挤压 切屑类型: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 理解各种切屑在何种切削条件下较容易获得课本p205 积屑瘤:P206 形成过程: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 发生“冷焊”作用,致使切屑底层金属发生滞留现象,滞留层与前刀面黏结成一 体,最后积累后长成积屑瘤。 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增大实际前角、保护刀具、增大切削厚度、增大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加工硬化:见制造质量那一章 切削力的分解:P208 切削合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力:主切削力F c、进给力F f、背向力F p。切削热:P211 生热区:剪切面、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后刀面与过渡表面接触区 切削热的传导途径: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介质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P211~212 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增大和被吃刀量增大,都会导致切削温度 升高 2)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强度及硬度越高,切削温度越高 3)刀具材料导热性好的材料,可降低切削温度 4)刀具角度减小主偏角可降低切削温度,前角也会影响切削温度 切削液:P212 作用: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排屑作用、清洗和防锈作用

《机械CAD/CAM》课程标准

《机械CAD/CAM》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初中毕业(同等学力)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机械CAD/CAM》课程是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习时 有一定的相关专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从简单零件到复杂零件的造型 方法,并结合所学相关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工艺,选择合适轨迹生成方法、生成加工程序 并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再配合专业教学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的 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完整,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机械加工、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数控机 床维修与维护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三、参考课时 120学时 四、学分 6学分 五、课程目标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课程培养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人员,其核心能力为利用计算机对复杂零件造型并自动生成数控程序、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与调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学会机械制图的看图能力和CAD/CAM的零件造型能力,继而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对该零件从工艺分析入手,选择合适的轨迹生成方法,进行数控仿真加工,生成数控程序并最终操作数控机床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再配合专业教学体系中相关课程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完整,为将来走上社会从事机械加工、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数控机床维修与维护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达到: 1.学会基本体的线框造型能力; 2.学会较复杂零件的曲面和实体造型能力。 3.具有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4.学会利用CAD/CAM软件根据零件的造型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的方法; 5.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职业道德与情感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细致稳妥的工作作风。 六、设计思路 CAD/CAM的教学改革遵循以项目教学为指导,以各个造型习题为任务驱动的理念,将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纳入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学完相关知识点后,即可独立完成该项目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江苏大学机械制造基础大纲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及参考书..................................................................... 2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大类四年制本科的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先进制造哲理,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切削与磨削加工原理,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机械装配工艺,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正确地选择加工方法和常用工艺装备(机床、夹具、刀具);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质量问题的能力及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通常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5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 (四)分析题:3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 (五)计算题:4题,每小题15分,共60 分 (说明:以上题型及分值分配仅作参考,根据需要可作调整) III 考查内容及参考书 (一) 机械制造技术概论 1、教学内容 (1)制造、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的概念; (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先进制造哲理与先进生产模式; (4)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分类。 2、基本要求 (1)掌握制造、制造系统与制造技术的概念; (2)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了解先进制造哲理与先进生产模式; (4)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机械制造工艺方法与分类。 3

10《机械制造基础》考研复习大纲(_卢秉恒_

503《机械制造基础》考研复习大纲 绪论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1生产过程与组织 了解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决策和实施途径。掌握制造过程与生产组织。 2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 了解并掌握机械零件加工表面形成过程,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了解并掌握刀具应具备的性能,熟悉常用刀具材料牌号及其含义。理解定位和夹紧的基本慨念,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切削过程及控制 理解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和刀具角度的基本概念。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和角度、切削用量提高生产力。 4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理解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工艺系统静态误差、动态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掌握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和提高加工

质量的途径。 5工艺规程设计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工艺规程的作用并掌握其设计步骤。熟悉定位基准的选择,掌握工艺路线的拟定。熟练计算工艺尺寸链。了解机械装配生产过程,熟悉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熟练计算装配工艺尺寸链。 6先进制造技术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内容和发展方向。熟悉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金工实习。 参考教材: 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袁国定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周泽华.金属切削原理.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朱正兴.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曾志新等.现代制造技术概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