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丰富旅游知识

丰富旅游知识

丰富旅游知识
丰富旅游知识

丰富旅游知识,感悟人地关系,关爱地球家园

——《旅游地理》课程刘平

一、课程概要

1、课程目标

中学生向往旅游,希望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为他们开设一门选修课,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抱着这样的初衷,我指导了一门拓展型课程“旅游地理”。

但是旅游地理仅仅等同于游山玩水,欣赏美景吗?这门课带给同学的不仅是丰富的旅游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同时,还应该有多种的体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珍惜,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对生活的真情投入,对地球家园的关爱胸怀,通过对旅游景观的欣赏活动,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关心旅游到关心环境,进而激发社会责任感,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这门课程的重心是旅游地理和旅游文化相结合,探索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提升环境观,贴近同学生活经历,激发内心情感,将抽象的环境伦理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旅游地理拓展型课程中提升环境意识,不是几节课甚至一个学期就能够达到的,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环境观的形成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旅游地理的课堂上,通过创设无形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化、情景化,使课堂活动成为充满体验、领悟的发展历程,努力达到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的目的!

2、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一)概述主要包括

1、走进旅游地理

2、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指南

(二)走近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

1、感知东方---- 古老绮丽的亚洲世界遗产

2、神秘的非洲文明---- 古文明的摇篮非洲

3、欧洲的财富---- 丰富的欧洲文化遗产

(三)凝固的音符—中外建筑博览,主要包括

1、中国建筑欣赏-------名楼、民居和古塔的建筑艺术

2、外国建筑欣赏-------各国优秀建筑一览

(四)行者无疆,拓宽视角

1、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的旅游资源

2、环球掠影----世界50美景赏析

3、奇特的民俗风情

①另类的女子风情

②神秘的丧葬习俗

(五)关爱地球家园,感悟人和自然,主要包括:有多少美好可以重现----旅游资源的保护探究活动

3、课程要求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既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例如学习态度评价、能力和技能的评价、方法评价等;也包括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例如书面报告、交流答辩、自评他评、管理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等。

其次,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重视自评,侧重正面评价。学生在学养课程学习中获得的体验和情感方面的提升只有学生自身才能充分体验到,因此我们坚持由学生先自评,在此基础上再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作出他评。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实际经验、联系课程实际情况的“三联系”的教学方法。

(一)将抽象的环境伦理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材料。

时事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颖性,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亲切感,有利于环境观的渗透。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突然袭击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适时介绍地震知识、世界地震带分布、四川自然人文环境、历史上的大地震等,渗透人地关系、因地制宜的观点。在中东问题愈演愈烈时,及时介绍阿拉伯半岛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更加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局势。

2、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分析相关问题

如在介绍中国文化景观时,我引用饮食文化的例子,上海街头餐馆风味多样,川、湘、黔与苏、浙等地风味有较大差异,再结合同学生活阅历,可以拓展分析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联系同学实际,贴近同学生活经历,激发内心情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发现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运

用环境的视角观察问题。尤其是同学自身的经历,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动力,转化为行为。我尝试挖掘这些素材,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热烈情感。如在介绍巴黎时,对比巴黎老城区和一位新建的德方斯区的强烈差异,介绍大巴黎规划时注意保护老城区风貌的做法。再询问同学有没有了解我国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情况,这时一位同学联想到了北京,关于保护老胡同、大杂院的争议,谈到了老北京风貌被现代建筑分割的支离破碎,另一位同学则谈起到一些城市旅游,见到的大广场、大喷泉等千城一面的情况,自然而然的在课堂中营造了城市建设要和原有风格协调、新建筑不能冲击原有古迹的现代环境观。

(三)联系课程实际,扩大学习空间,丰富学习体验。

1、创设情境,拓宽视角。

拓展型课程没有教材,学生、老师都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开发者、建设者,根据学生行万里路的愿望和足不出户的现实,挖掘和提炼课程资源,在师生互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浸润式提高环境素养。

同时将课程视野延伸至课外,同学的旅游活动大多以家庭形式进行,如何将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我有意识在同学交流时导出游客数量、当地环境等相关问题,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的所见所闻、个体经验、个性判断和课堂活动交融互动,在亲身经历中获取环境生态观的资源。

2、辩证分析,提高能力。

在了解环境伦理观的重要性后,不能仅停留在愤慨、激动的情感抒发上,而是通过进一步衡量行为的利与弊、放眼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提高全面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如讨论圆明园湖底防渗膜工程时,有同学说可以节约水资源,有同学说会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在课堂上我就提供机会,让同学谈看法、辨是非,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可以形成如何看待环境问题的方法、能力。

三、精彩瞬间

案例:一次活动课的启发

有一次我在课中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同学们进行景点竞猜,一个小插曲给了我启发,那是一张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像的图片,同学欣赏着雄伟的大佛,当听到玄奘曾参拜过时对其悠久的历史都很惊叹,可是后面一张图片上这雄伟的大佛竟成了一片废墟,塔利班炸毁了这一人类共同的瑰宝,大家都惋惜的摇头。可是当看到我国的乐山大佛背后重新竖起了巴米扬大佛像这一不伦不类的景象时,大家炸开了锅,到底该不该修这一仿制品?同学经过一番辩论,达成了共识:假文物贬低了真文物的价值。当我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话总结说:这

一行为严重破坏珍贵文物的自然基础和总体文化价值,对文化遗产造成威胁,甚至考虑取消乐山大佛文化遗产的称号,大家都露出痛心的表情。

看着同学热烈的讨论,我的头脑中跳出一个设想:能不能从人类行为对旅游景观的破坏出发开展一次活动,以此来渗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伦理观。当我趁热打铁询问同学的想法,大家都很感兴趣,我们约定一周后的活动时间进行探讨交流。

可是确定活动主题后,各小组面对极为丰富的素材却又一时无从下手,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各小组选择探讨内容呢?

我们调整了活动内容,这节课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转移活动阵地,来到了图书馆,同学分小组或上网查询,或翻阅杂志,选择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教师适时提供帮助,提出参考意见,帮助同学对信息进行筛选,有针对性的选择一定的主题,进行探究。每个小组都确定了主要选题后,在课后分头进行准备。

考虑到同学的视角可能集中在一些大的事件上,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而不认真思考,我也做了一些准备。

很快,下一次拓展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都仿佛约好了一样,都早早来到教室,从眼神中我看出大家都非常期待这次的交流活动。我简单的说明了这次活动的主题后,就请各小组进行交流。第一个小组介绍了无极剧组对云南碧沽天池的破坏,马上吸引了同学的注意。该小组的同学出示了天池以前的美丽风光图片和遭受破坏后的情景,他引用媒体报道的资料说,电影《无极》剧组的到来使美丽的天池犹如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课堂上一片讨伐声。在介绍这次事件的同时,该小组还介绍了近年关于其它剧组破坏自然生态的报道。

该小组的同学抛出一个问题:无极剧组留下大量物资做为恢复费用,能否抵过?一同学拍案而起:如果拍一个电影就破坏一片原始生态景观,我们美丽的家园还能经得住几次破坏?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不仅归当地所有,而且属于全国人民,属于全人类;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有,而且要留给子孙万代。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

看着同学激动的表情,我为该小组的发言成功而高兴,更为这一事例打动同学而高兴。

第二个小组选择了我们周边的江南古镇,如周庄、朱家角等,嘈杂的叫卖声已经淹没了水乡的古韵。看到同学赞同地点头,该小组同学又慷慨陈词:如果我们对这些文物景点、历史遗迹一味地如此开发,硬要让古老的文明与金钱掺杂,那有什么文化遗产可以保存下来?有些世界遗产“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被逼着乔装打扮出去赚钱”。难道我们就这样给古老的文明贴上时髦的商品标签,然后让它出去展出、接客、赚钱吗?

第三个小组选择了巴米扬大佛、巴厘岛爆炸、埃及旅游胜地爆炸等事例,第四个小组选

择了张家界造天梯事件,第五个小组选择了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事件,同学的小组发言高潮迭起,最后一个小组发言结束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我,等待老师的评讲。

课前我曾设想过同学可能选择的案例,大多都会想到震惊世界的破坏事件,而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旅游者举手投足之间的细节可能被忽视。旅游者是一切旅游活动的中心,我国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大众旅游时代”给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请大家看了几张图片:公园狼藉的草地、垃圾漂浮的河面、挂着塑料袋的小树等,思考这样的场面你见过吗,其中你做出过“贡献”吗?当有同学惭愧地低下头时,我适时做出了结论:各小组的发言都很精彩,剖析了各种危及旅游资源的人类行为,但就在我们手边脚下,也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游客游山玩水中,应对大自然充满保护与关爱之心,人与自然犹如朋友的关系。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应聆听自然的呼声,增进对生态的认识和了解,关注和思考环境问题。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并感受到了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关爱环境,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用心去关注身边的事物,既有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更要有善于珍惜美的心灵。

四、学生感言

1、地理是一个十分全面的学科,因为同时牵涉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学习地理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旅游地理拓展课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业之余,让心灵在各地放飞,与各国的风土人情交流,与大自然美的造物者一起感叹生活的美好,更加让我们知道地球是多么脆弱,环境是多么珍贵。人的心灵是自由的,就算不背上行囊,我们也可以在心灵上感受神奇的大自然,所以旅游地理使我们“身未动,心已远”。我会更加关注这门我喜欢的课程,并将来到更多的地方实现我人生的旅程。

——高二(12)班沈旻

2、地理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走到哪里,地理知识都如影随形。对我来说,独自出门旅游一直是我的梦想,所以现在多了解一些地理知识,扩展视野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看到了不一样的奇妙风景,也对旅游地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学期的旅游地理让我受益良多,既让我看到大千世界的精彩一面,也让我看到人类足迹所到之处也不乏美景变色的情况,历经千百万年形成的魅力自然在人类开发的巨手下骤然消失,每次看到都让我心痛不已,但愿我们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富饶的星球。

——高二(10)班金萌露3、短短的一个学期的学养课程,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真希望它不要结束得这么早,我在心里

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不会因为这门课不开了而丢弃对于旅游地理知识的探索和兴趣,我会一直把它作为提高自己修养的终生学科。

——高二(2)班朱轶凯4、本学期,我踏上了美妙的旅游之路,一路风景数不胜数,我去过浪漫的巴黎,走过神秘的西藏,经过童话般的瑞士,又路过繁华的纽约和时尚的伦敦,每一次经历都那么值得留恋,繁重的学业,早已抛在脑后,可美丽的风景,却尽在眼前。每一次旅行都有它结束的时候,在感叹时光飞逝的时候,也不禁为自己有此番经历而感到庆幸。

但是我们也屡屡心情沉重,每当看到大批游客带来的遍地垃圾、对草地的破坏对树木的攀折、看到缆车电梯建设对风景的破坏,我们都拍案而起。今后的路还很长,愿我们同学都能在今后的旅行中过的精彩,但愿我们都能够永远共享这绿色美景。

——高二(4)班陈伊佳五、教学反思

投身《旅游地理》这门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改进,在课程资源建设、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收获,也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

在这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经常听取、收集了同学的反馈,在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更贴切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所见所闻、个体经验、个性判断和课堂活动交融互动,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开放,学习内容更加有血有肉,让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教学的空间,构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在师生互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潜移默化、浸润式提高环境素养,成为了我的探索目标,我将继续努力。

导游工作中对旅游文学知识的运用

导游工作中对旅游文学知识的运用 李志军 旅游活动不但是一种人类的物质活动,更重的是还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们通过对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这样一个目的。 要使旅游活动具有较高的智育功能,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真正收到获取知识,增添美感,鉴赏能力这样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应当充分地重视旅游文学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并且呢,能在导游讲解中运用好旅游文学知识。 一、旅游文学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神州大地遍布着众多的名山大川、古迹圣地,旅游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其间,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有的是题字书联,有的是吟诗赋词,有的撰文作记,名篇佳作是浩如烟海,千古流传、璀璨生辉。 这些丰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旅游资源当中特殊的,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郁达夫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江山还要文人捧。我们都知道,以语言文字之美为山水景物来点睛述意,增添魅力,这是文学对于旅游的一种特殊贡献。 北宋诗人林和靖吟咏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引得每年的初春,去南京的梅花山,无锡的梅园,苏州邓尉香雪海和杭州超山这江南四大赏梅胜地去探梅的游人如织。作家朱自清那片写的有声有色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得南京招牌旅游项目夜游秦淮河更有了一份诗情画意和人文气息。湖南长沙的爱晚亭,原来叫红叶亭,因为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著名的《山行》,后来就改名为爱晚亭,这样就更加有知名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又使得安徽滁州那本来并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还有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这些著名的楼阁都是由于文学的媒介而出名的。无锡的惠山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北宋诗人苏东坡有这么两句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两句诗无疑成了惠山泉现成的而且是经久不衰的广告语。 景以文名,景点因为诗文而闻名,文因景传,这些诗文由于景点而流传的更加广泛,山水景物一经文学的点染则名闻遐迩更加富有声誉而令人神往。我们说山水景观和文学作品的结缘,这是我国旅游资源独树一帜的特色所在,很多的风景名胜由于同优秀的文学作品结合的紧密相得益彰就能够使人在游览的过程当中得以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从而就获得意味无穷的享受。 这里我们就以楹联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楹联就是对联,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精致、韵味隽永,一副好的楹联往往就像神来之笔,能够使景点凭增姿色,具有一种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我国各地佛教寺院弥勒的佛龛前常常有这么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幅对联表面上看好像是在描绘弥勒佛的外部神态,袒胸露腹,脸上堆满慈祥的笑容。实际上是蕴含了与人为善和谐宽容的这样一种佛门教育。 游览杭州边上的中山公园,游客们来到西湖天下景这座亭子的前面,都会对亭子前的这幅楹联产生浓厚的兴趣: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经过导游的一番讲解这幅叠字回文联在游客认知行为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效果常常是十分强烈的。 山东曲阜孔府的大门口有这样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上联的“安富尊荣”的“富”字,头上少了一点,下联那个“文章道德”的“章”字最后一笔是出头的。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富贵没有头,文章可通天”。这幅对联就点明了孔子及其学说在中国历史文化场合中的深远影响和崇高地位。 慕名到云南的昆明大观楼去的不少游客与其说是去看那里的景色还不如说更是为了亲眼一睹清代孙髯所撰写的那副著名的180字海内第一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及其他基础知识 (总分:2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1,分数:5.50) 1.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沈括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2.在对联的写作中出句与对句之间存在递进、转折、条件等关系的对联形式叫作( )。 A.正对 B.串对 C.反对 D.合掌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指出句和对句是平行的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上下两联的意思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3.对联在( )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清朝进入对联发展的巅峰阶段,对联的创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词牌名《菩萨蛮》是以( )来命名的。 A.乐曲的名称 B.词的内容 C.人的名字 D.全词的字数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5.安溪铁观音是( )中的珍品。 A.绿茶 B.红茶 C.乌龙茶 D.黄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6.主要产于我国青海、四川、西藏、云南,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材是( )。A.三七 B.鹿茸 C.冬虫夏草 D.阿胶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有100多种针法绣技,以“荚蓉鲤鱼”座屏等为代表作的刺绣是(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8.中国传统工艺“三绝”指( )。 A.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 B.宜兴紫砂陶、德化瓷器、苏州缂丝 C.常州留青竹刻、洛阳唐三彩、福州寿山石雕 D.北京雕漆、扬州玉雕、南京云锦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9.已故旅美i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取材自江南古镇( )。 A.乌镇 B.西塘 C.同里 D.周庄 (分数:0.50)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旅游文学知识讲解

旅游文学

一、填空 1、我国当代诗人刘湛秋说:“中国文学有一半是旅游文学。” 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3、有评论家认为汉代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我国第一部游记散文。 4、清代方玉润称“开后世冶游艳诗之祖”的是《溱洧》。 5、文学史上第一首写景诗,也是旅游文学史上第一首纯然的旅游诗诗曹操的《观沧海》。 6、南朝有两位姓谢的同族诗人,分别被后人称为“大谢”和“小谢”。其中“大谢”是指谢灵运,曾做过永嘉太守,我们学过他的《登池上楼》,其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小谢”是指谢朓,曾做过宣城太守,是李白最敬佩的诗人,他写过一首与南京有关的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中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 7、我国最早的一位大量写作山水旅游诗的作家是谢灵运,他的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8、韩愈的《山石》中所游的寺庙为洛城北惠林寺,是“三生石”故事的发生地。 9、“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出自苏轼《游金山寺》,高度概括了他十多年来的为官活动。 10、明代诗人高启诗“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是指南京市著名景点雨花台。 11、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旅游诗的诗人是孟浩然。 12、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而且大量创作慢词,其词多歌咏都市风光,湖光胜景的著名词人是柳永。

13、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1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唐代诗人韩愈,描写桂林的水的诗句。 15、自称“一生好入名山”的诗人是李白。 16、因善写五言诗而被称作“五言长城”的诗人是刘长卿。 17、唐代科举考试最有名的一首应试诗诗《终南望余雪》,作者是祖咏。 1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其中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19、曾做过“太医院尹”的元代戏曲家是关汉卿。 20、建安时期的山水旅游文学的倡导者,首开宴游活动中临景作诗风气的是曹丕。 21、曹丕的《登城赋》代表了魏代旅游赋的最高成就。 22、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赤壁在今湖北省黄冈县,而三国时赤壁大战的真正发生地在湖北省蒲圻县。 23、《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是作者旅游观的一个表述。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 24、明代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文学创作强调“独抒性灵”,教材选入了他的《虎丘记》。 25、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黄鹤楼在今湖北省武汉市,平山堂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醉翁亭在今安徽省滁州市。 26、楹联用于旅游大约在北宋,明初开始普及,清代达到鼎盛。 27、钟云舫的《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00余字,为“古今长联之最”,但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联”的是孙髯(翁)的《昆明滇池大观楼联》,180余字。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本考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旅游类专业开设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等六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 第一部分《前厅服务与管理》 本部分内容要求考生深入了解前厅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前厅服务的方法及要求,了解前厅部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之中。 一、前厅部概述 1、掌握前厅部的功能。 2、了解前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3、了解前厅部的主要岗位职责。 4、了解前厅工作环境与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 二、客房预订 1、了解预订的渠道和方式,掌握客房预订的种类。 2、掌握常见的客房预订方式。 3、理解受理客房预订、变更预订与取消预订的程序。 三、前厅礼宾服务 1、了解前厅礼宾服务的主要内容。 2、了解迎送宾客的服务程序。 3、了解散客与团体的行李服务程序及其相应标准。 4、了解行李的寄存与提取的服务程序。 5、了解“金钥匙"的职责与素质要求。 四、总台服务 1、掌握办理入住登记手续的目的与程序。 2、掌握总台接待服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3、了解前厅问讯服务、留言服务、邮件处理的要求与内容。 4、了解贵重物品保管的服务程序。 5、了解总台收银与结账服务的主要内容。 五、总机服务与商务中心 1、了解总机服务项目及工作程序标准。 2、了解商务中心服务程序与标准。 六、前厅服务用语

事业单位考试旅游法规、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试题汇总2012

事业单位考试旅游法规、旅游管理综合基础知识试题汇总2012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科教兴国B.用新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D.发展战略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B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可持续发展 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行为,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该导游员和导游员所在的旅行社予以处罚。A A.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B.在讲解中掺杂庸俗内容 C.私自承揽或直接承揽导游业务D.擅自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 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的关系。A A.动力和平衡两种社会运行机制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体制与机制两种运行模式D.发展与稳定 6.为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经营活动,保障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消费法制环境,国务院发布并于今年5月1日实施《旅行社条例》。C A.导游人员B.旅行社C.旅游者和旅行社D.旅行社和导游人员 7.李某与某旅行社采用旅行社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了合同,由于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发生争议,此时,应当解释。D A.本着公平的原则予以B.由上级部门做出 C.按照通常理解予以D.作出不利于旅行社一方的 8.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经济损失在。C A.1万元以下B.1万元一10万元 C.10万—100万元D.100万元以上 9.中国公民持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证件,出入我国国境。D A.应当办理签证B.入境必须办理签证 C.出境必须办理签证D.无需办理签证 10.旅行社招揽、接待旅游者,应当制作和保存完整的业务档案,保存期最低为。B A.1年B.2年C.3年D.4年 11.《旅行社条例》对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要求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分别是。B A.150万30万B.30万20万 C.100万30万D.100万60万 12.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A A.一倍B.一半C.两倍D.一倍半 13.导游员江某在带团中,因安排超计划购物与旅游者发生争执,当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工作进行检查时,发现其未佩戴导游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的处罚。A A.罚款B.扣留导游证C.警告D.吊销导游资格证书 14.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旅行社为国内旅游的旅游者办理旅行社责任

旅游概论》知识点归纳

《旅游概论》知识点归纳 基本内容如下: 1.旅游的产生 2.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3.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4.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因子 5.“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6.人类具有自觉目的的意识的旅行萌芽 7.旅游的定义 8.旅游的本质 9. 旅游的本质 10.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1.旅游的内容 12.旅游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13.“艾斯特”定义 14.旅游的特点 15.广泛性的三层含义 16.综合性、季节性、参与性的概念17.旅游的类型(按旅游区域、目的) 18.专项旅游的概念 19.乡村旅游 20.工业旅游 21.世界旅游组织(简称、总部) 22.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23.我国的旅游组织 24.世界旅游历史发展的时期划分25.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26.第一个走过了丝绸之路的全部行程的人 27.世界古代旅行、旅游的特征 28.近代旅游的四大刺激因素 29.近代旅游的特征 30.现代旅游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1.现代技术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表现 32.现代旅游与旅游业的特征 33.关于我国先民旅行、旅游活动的记载 34.中国旅游历史的时期划分 35.中国古代旅游的形式 36.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标志 37.新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标志38.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 39.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40.旅游者的定义 41.旅游者的条件 42.旅游者的类型 43.旅游者的基本要求 44.旅游资源的概念 45.旅游资源的类型 46.旅游资源的功能 47.旅游资源的特点 48.主题公园的概念 49.深圳三景区 50.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51.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

《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三、学时:72学时 四、学分:4学分 五、课程管理系部: 六、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中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使导游员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以达到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提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之目的。 六、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古汉语诗词和楹联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旅游文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高导游工作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3.能力目标:能在导游工作中较为熟练地加以运用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七、教学要求与内容 (一)汉字文化、汉语表达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1.了解:汉字文化基本知识。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游工作中容易读错的字。 2.理解: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汉语表达与导游语言艺术、书面语表达与导游应用文写作。 3.掌握:导游词写作知识。 教学内容: 1. 汉字文化基本知识。 2. 汉语表达基本知识与导游语言能力。 3. 导游词写作知识。 (二)中国文学常识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2.理解:中国近代文学常识。 3.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教学内容: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2.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要;中国近代文学作家作品选介。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北京大学的李教授应邀赴上海复旦大学讲课一周的活动是旅游活动。( ) 2.上海的陈先生到北京来联系业务的行为属于旅游。( ) 3.人们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必须具有旅游动机、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 ) 4.目的地人民的好客态度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 5.停靠在天津港的维多利亚号邮轮上的外国游客纷纷上岸游览,对天津来说,他们都是旅游者。( ) 6.张某夫妇与其10岁的儿子上午去八达岭长城游览,下午又去了定陵,张某一家三口属于国内旅游者。( ) 7.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8.从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角度说,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客源市场。( ) 9.中国旅游日是在2012年国务院一次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确定的。( ) 10.总部设在我国的第一个国际性旅游组织是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旅游活动的是( )。 A.出外度假 B.出外经商 C.出外打工D.出外开会 2.人们普遍认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这反映出旅游资源具有( )的特点。 A.多样性 B.无形性 C.有形性 D.关联性 3.下列人们出外的活动中,属于旅游范畴的是( )。 A.因公出差 B.移居他乡 c.外出讲课 D.长驻某地

4.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客观上表现为该项旅游资源( )。 A.特色与众不同的程度 C.吸引旅游投资的数量 C.吸引游客来访的数量 D.对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 5.将旅游业的构成划分为行、游、住、食、购、娱六大部分的依据是( )。 A.旅游产品的供给特点 B.游客需求涉及的领域 C.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D.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6.下列关于商务旅游者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商务旅游者( )。 A.旅游频率高 B.文化水平高 c.消费水平高 D.对服务要求高 7.旅游活动的客体指的是( )。 A.旅游产品 B.旅游服务 c.旅游资源 D.旅游设施 8.对旅游者来说,旅游六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 )。 A.食 B.住 c.行 D.游 9.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情”指的是( )。 A.商情旅游 B.国情旅游 c.情感旅游 D.感情旅游 10.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奇”指的是( )。 A.探亲旅游 B.探奇旅游 C.探胜旅游 D.探访旅游 11.旅游活动新六要素中的“养”指的是( )。 A.养生旅游 B.养性旅游 C.养神旅游 D.养颜旅游 12.我国对旅游业的定位是( )。 A.战略性先导产业B.战略性重要产业C.战略性窗E.产业D.战略性支柱产业 13.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 )的总和。 A.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关系 B.生产、交换、消费关系 c.供求双方交换关系 D.开发、设计、组合关系 14.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一直居首位的是( )。 A.我国港澳地区市场 B.我国台湾地区市场

旅游常识知识.答案

导游综合知识题 1、中国地名中,“阴”、“阳”多次出现,在地理概念中何为“阴”,何为“阳”?用你的解释来说明衡阳、洛阳、华阴、江阴的地理位置。 答:古人认为,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正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 2、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需用名石,其中太湖石尤为珍贵。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其石质理温润,多孔多穴,波纹起伏,具有天然风韵。人们常用五个字概括太湖石的特点。请说出此石特点及“江南三大奇石”。 答:特点:绉、透、漏、瘦、丑(或秀)。江南三大奇石: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杭州竹素园的绉云峰。 3、我国有些城市因其特殊的位置、气候等自然条件,而获得了表明其自然特色的别称。请问:山城、冰城、江城、水城、花城、春城、泉城等各指哪个城市? 答:分别指重庆、哈尔滨、武汉、苏州、广州、昆明、济南。 4、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请问为什么我国名山寺庙多? 答::这样的环境适合佛教提倡的遁世隐修,远离尘世,超脱凡俗,修身养性;利用风景来吸引游客,以便宣传宗教思想和收敛钱财。 5、中国省份都有约定俗成的简称,有的还有两个简称。下面几个省都有两个简称,请说出他们的简称: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 答::分别简称黔或贵、川或蜀、云或滇、陕或秦、甘或陇。 6、“五岳”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处,也是僧道参禅修真之所,现在都已成为旅游胜地。请说出五岳的名称、所在地和主要特色。 答::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以雄伟著称;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以险峻著称;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以秀丽著称;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以幽静著称;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以峻闻名。 7、在我国观赏花卉植物中,“四君子”傲霜凌雪,是高洁不屈的象征,尤为人们所喜爱。请问“四君子”是指哪四种植物? 答::梅、兰、竹、菊。 8、黄山是我国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赞语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之奇在于“黄山四绝”。请问:黄山以哪“四绝”闻名于世? 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9、在长江以南,有古代三大名楼是旅游者怀古凭吊的旅游胜地。请说出这三大名楼的名称和所在地。

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中国旅游名胜

中国旅游与名胜介绍 ——关于旅游的知识和中国一些名胜介绍我一直都很喜欢旅游,也很向往能四处旅游,因而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中国旅游名胜介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大致知道了旅游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的特点有:空间上——异地性,时间上——暂时性。后来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下,还有审美性和能流动性。实质上旅游就是一种动与静或者说是行与游相结合的活动。旅游的本质属性有:1、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2、旅游具有文化性质。3、旅游具有多元系统。4、旅游是非物质实体形象。 5、旅游因运动而存在。 旅游有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即是这六要素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一吃: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但在目前的旅游环境下,出于旅行社的低价竞争和绝大多数游客贪图旅游价格便宜的现实,旅游团队餐只能保证游客吃的饱而已,想要旅游团队餐吃的好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想要旅游团队餐吃的好,只能是游客增加旅游费用的支出,提高旅游团队餐的标准,标准越高,档次越高,响应的卫生条件越好。所以在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适当的改变自己饮食习惯,注意荤素搭配、多食水果。2、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3、各地都有风味小吃,特产瓜果,大家

吃时勿忘考虑服不服水土问题。 二住:住宿宾馆不需要太贵,因为出来主要是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另外还要注意:1、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确保第二天旅游时精力充沛。2、进入房间先检查房间的设施和所配物品是否齐全和正常,发现问题立即与总台联系。3、如果因换环境不能入睡,睡前洗个热水澡会有助睡眠。4、床具要干净,洗梳用品自带,尽可能不要用宾馆提供的毛巾牙刷等洗梳用品。 三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特别注意:1、不要脱离团队单独行动。2、乘交通工具应注意安全并记住旅游车的号牌颜色及集合的时间地点等。3、所到处宜购买一份当地地图,记住路途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等以防迷路。 四游:游是核心,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这样方可领略到更多乐趣和知识。还应该注意:1、去游览景点之前,找些有关介绍读一读,把读书和游览结合起来,会提高旅游档次。2、因旅游交通费是主要开支,为此,最好能将目的地附近的景点顺便一游。3、不要只游览,也顺便考察一下当地和自己行业有关的状况,则可能会受到启发,使旅游具有更大意义。4、紧跟团队,注意守时。 五购:异地他乡购些物品是乐趣,但应注意:1、购当地独有的。 2、购当地非常便宜的,可以节省旅游费用的开支。 3、小摊小贩兜售的物品多为假冒伪劣商品,应尽可能远离。 4、千万别购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 六娱:娱乐乃人之常情,但注意:1、不要入迷,适可而止。2、

常见旅游安全常识

常见旅游安全常识 不管是出门旅行还是在带团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如意事,诸如遇到一些意外情况,这些安全常识和大家分享一下,说不定哪天就遇到了…… 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状:大汗、口渴、头昏、耳鸣、眼花、胸闷、恶心、呕吐、发烧,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人长时间处在高热、高湿热环境中容易中暑,所以盛夏旅游,旅行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地在骄阳下活动。 若有人中暑,可置患者于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领,放松裤带;若有条件可饮用含盐饮料,对发烧者要用冷水或酒精擦身散热,服用必要的防暑药物;缓解后让其静座(卧)休息。严重中暑者做必要治疗后应 立即送医院。 目前,老年人也逐渐成为出游的一大群体。老年人在体力和身体状况方面不及年轻人,在旅游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上吐下泻。 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快、潜伏期短,若救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工作,社区于5月份就积极搜集、整理各项安全月活动资料,并及时下发辖区内进行宣传、学习。社

区于6月1日组织员工学习马主任的安全讲话,广泛宣传了党和国家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社区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 推动全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为“安全生产月” 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发现食物中毒,多喝水缓解毒性,严重者立即去医院抢救,食物中 毒都由饮食不卫生引起,旅行者切不可迷恋旅途中的美食而暴饮暴食, 最好不要食用摊上的食物。 加强信息工作、保密工作。加强与上级各主管部门的联系,完善规 章制度,继续做好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作动态和综合性 信息的报送工作。 骨折 旅行中骨折,须及时送医院救治。 (二)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旅游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 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强化旅游从业人员“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提高突发事件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在现场,同行旅行者要做好:一是止血。止血的常用方法有手压法,即用手指、手掌、拳在伤口附近一侧压迫血管止血;加压包扎法,即在 创伤处放厚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带法,即用弹性止血带在伤口 近心脏的大血管上止血。二是包扎。包扎前最好要清洗伤口,包扎时动 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绷带的结口不要在创伤处。三是上夹板。就地 取材上夹板,以求固定两端关节,避免转动骨折肢体。 心脏病突发

旅游文化知识

武汉轻工大学旅游文化管理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马彦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前言 (4) 现代旅游 (5) 民俗旅游 (5) 宗教旅游 (6) 健身旅游 (7) 艺术旅游 (7) 修学旅游 (7) 旅游景点 (8) 旅游文化 (11)

旅游文化知识 现代人的旅游,首先是一种休闲方式,其次亦是一种充实自己的学习方式。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曾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人更有“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之说。旅游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感性的形象,通过旅游,你可以很形象地了解世界各地自然、人文景观的种种差异,通过观察社会、体验风俗和积累历史文化知识来达到积极的休闲和娱乐,获得人生的启迪。世界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社会文化、艺术文化丰富了这样的旅游种类,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如民俗旅游、艺术旅游、宗教旅游、考古旅游、修学旅游、保健旅游、保健旅游、商务旅游、寻根旅游等等。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各种各样的文化旅游方式。 1、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现代人最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现代人长期处于快节奏、高效率的都市生活中,内心很可望这种单调乏味的生存状态得到一点改变,生活中多一点亮丽的色彩。民俗旅游通过观察异地异族人真实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传统习惯等,满足了现代人体验异国、异族、异地风情的渴望,将身心融合到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中,使心灵得到一种回归。

民俗旅游中比较吸引人的是节庆旅游。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各自鲜明的特点,有自己民族的民族习惯和民族节日。如我国西南的庙住“四月八”、“姐妹节”,侗族的“花炮节”、“六月六”、“祭牛节”等等。这种民族节日活动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带着很深的传统烙印。 民俗旅游满足的是现代人对异国他乡风土人情的求知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内涵丰富、层次较高的专项民族文化节旅游。例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岳阳的国际龙舟节、大连的服装节等等。 贴近生活的民族风情旅游是民俗旅游的另一种形式。这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旅游,而是入住当地人家庭,借与房东主人居住的机会,直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利于与主人建立融洽亲密的气氛,营造一种独特的“家庭氛围”。这种贴近生活的旅游方式,能够增进客人与主人家的个人友谊,使旅游生活更有情趣,更令人难以忘怀。 最后一种民俗旅游方式便是民俗文化村,在一些地区建立一些民俗文化村,保留一些行将绝迹的传统饮食起居、衣着装束、建筑风格以及工艺制作、文化娱乐、民间习俗等博物馆等,它们大都建立在城市附近或在城市里面,完整的展示民俗或少数民俗的风情,使现代人无须走很远的路便可以获得一定的了解。 2.宗教旅游

旅游知识大全

世界旅游知识大全 1、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山西)、峨眉山(四川)、九华山(安徽)、普陀山(浙江) 2、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 它们各具特色、向以泰山之雄、华山之险、恒山之幽、嵩山之峻、衡山之秀而闻名于世 .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赞叹 .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西藏) 4、岩溶地貌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喀斯特地貌 . 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 5、广西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做大、风景优美的岩溶景区、向有“甲天下”之誉 . 6、我国第一大江——长江: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7、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 8、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9、我国五大淡水湖:潘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巢湖(安徽)、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 . 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 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 10、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灵渠(广西)、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坎儿井(新疆) . 11、我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的云岗石窟 . 12、我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 . 13、少数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三月街(白族)、火把节(白、彝、哈尼族等)、歌圩节(壮族)、请祖节(畲族)、芦笙节(苗族)、雪顿节(藏族) . 14、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15、我国的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阳 . 16、我国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长沙的湘绣、成都的蜀绣、佛山的粤绣 . 17、三大名锦: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杭州和苏州的宋锦 . 18、三大传统手工艺品:景德镇的瓷器、北京景泰蓝、福州脱胎漆器 . 19、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 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 20、黄果树瀑布群:位于贵州、是我国最大的瀑布群;壶口瀑布:位于九曲黄河之中、它是我国水流量最大的瀑布;诺日朗瀑布:瀑面宽140余米、是我国瀑布最宽的瀑布 . 21、历史上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四大名泉是:江苏镇江中冷泉、江西庐山谷廉泉、北京玉泉、济南趵突泉 . 22、我国主要的海滨胜地:青岛海滨(蓝天、碧海、绿树、红墙)、亚龙湾海滨(被誉为: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 . ) 23、活化石植物:银杉、水杉、银杏 24、传统名花名树:花中二绝——牡丹和芍药 . 河南洛阳、山东河泽为赏牡丹最佳地 . 扬州芍药最为有名 . 25、花中四友:迎春、梅花、水仙、山茶花 . 26、市花:温州、金华、宁波——茶花杭州——桂花嘉兴——杜鹃

导游服务类_中国旅游文学知识

1 . 对联“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可贴于 A.书店 B.理发店 C.旅店 D.商店 答案:B 2 . 《登庐山》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中的“陶令”是指 A.陶渊明 B.陶弘景 C.陶谦 D.陶侃 答案:A 3 . 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的下一句是 A.白银盘里一青螺 B.潭面无风镜未磨 C.二水分中白鹭洲 D.玉人何处教吹箫 答案:A 4 . 白居易诗句“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描写的景致是 A.巫峡 B.西陵峡 C.小三峡 D.瞿塘峡 答案:A 5 . 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6 .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山水静观月”出自 A.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B.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 C.拙政园梧竹幽居联 D.武汉黄鹤楼太白亭联 答案:C 7 . 《春题湖上》的作者是 A.陆游 B.李白 C.苏轼 D.白居易 答案:D 8 . 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是 A.植物 B.建筑 C.对联 D.动物 答案:C 9 . 对联中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称为 A.正对 B.串对 C.对开 D.反对 答案:D 10 . 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中的“此湖”是指

B.太湖 C.洞庭湖 D.鄱阳湖 答案:A 11 . 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注重 A.形式美 B.色彩美 C.意境美 D.词藻美 答案:A 12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出自李白的 A.《静夜思》 B.《登金陵凤凰台》 C.《将进酒》 D.《蜀道难》 答案:C 13 . 名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中,领词是 A.据,过 B.看,闻 C.与,有 D.分,到 答案:C 14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 A.孟浩然 B.王维 C.杜甫 D.李白

旅游基础知识问答题目

旅游基础知识问答题目 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西岸。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答案:B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 2.我国与()个国家海上相邻。 A.8 B.7 C.6 D.5 答案:A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 3.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个自治区和2个特别行政区。 A.3 B.4 C.5 D.6 答案:C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 4.我国《宪法》规定,依照法律()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A.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 B.纳税 C.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 D.服兵役 答案:D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宪法》第五十五条。 5.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年。

A.3 B.4 C.5 D.6 答案:C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宪法》第六十条。 6.依据《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B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宪法》第八十五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和齿轮。 A.谷穗 B.牡丹花 C.棉花 D.森林答案:A 参考依据:中国政府网·中国概况·《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条。 8.中国地理纬度最南端的城市是()。 A.三亚市 B.南沙市 C.永兴市 D.三沙市答案:D 参考依据:百度百科·三沙市。 9.我国始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长期保持在()左右,我国人口发展一直对世界人口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