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届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历届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历届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历届高考试题全面解析

试题1

下列山脉中,不全位于板块界线附近的山脉有()

A.冈底斯山、兴都库什山

B.阿特拉斯山、喜马拉雅山

C.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

D.安第斯山、内华达山

解题思路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把握和理解地理问题的基础。该一类题目的立意就在于透过两类地理事物,如世界著名山脉和板块界线等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答案:C

试题2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到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减小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解题思路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即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其具体大小是决定地球上四季变化的重要因素。该题立意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检查考生对这一重要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第二,区分不同能力层次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因为,关于宇宙和地球的知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必须依赖思维能力,发挥对空间形象的想像力,才能够较好的把握题目。

答案:D

试题3

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小于8500km。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

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

解题思路该题在1992年的试卷中,是得分率较低的一道题目。该题立意就是要区分出考生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共同运用的能力差别。换句话说,在试卷中的难题部分,要尽量避免出那种纯属简单记忆的边边角角的题目,因此以地理知识为依托的逻辑思维题目,就成为地理试卷中“难题”的主要类型之一。

该类题目的重要特色,就是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题目本身也必然要非常严密。就是说,题目给出的每一个条件都是有用的(一般地说,题目也不应给任何多余的条件)。该题目中给出两地距离小于8500km的条件,就是为了将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的选项排除

答案:B

试题4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多种地理事物相互关系掌握的程度。与该题相关的知识有气候类型的分布、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风漂流的成因,以及洋流的类型等。该题可以说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考查考生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处于旱季,是北半球的夏季。直布罗陀处的海流是密度流,表层始终从西向东流。斯里兰卡附近海流夏季受南亚季风影响,也是从西向东流。

答案:B

地图2—1—1中,阴影部分表示夜间,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M地的黑夜比N地长

B.M地的白天比N地短

C.当N地为5日下午7时,M地是6日上午5时

D.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M地

解题思路该题的立意考查考生对最基本的时间、昼夜长短等问题的理解程度。题目本身是非常标准的表现形式,只要能够读明白同类的图,能够根据图示的资料,进行准确的时间、昼夜长短等的计划或者判断,地球运动导致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时间、日期、昼夜长短变化等问题,都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答案:D

试题6

读图2—1—2。在下列选项中,各地点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北极、纽约、基多、东京

B.南极、格拉斯哥、洛杉矶、墨西哥城

C.北极、秋明、科伦坡、塔斯马尼亚岛

D.南极、马达加斯加岛、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题思路该题的立意在于检查考生对使用图表传递的地理信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定性的比较区分不同地昼夜长短情况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全面认知信息和较快地进行分析比较两个方面。记忆图表的形式是次要的,主要在于:看到任何图表,能够从它的坐标、图例等内容中迅速把握图表表达信息的基本规则。当然,完成这些分析比较的过程,必要的地理基础语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本题目中,如果对纽约、基多、东京、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大体位置都毫无印象,那么分析、比较的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试题7

在大陆漂移示意图(图2—1—3)中,表示6500万年前(第三纪初)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解题思路板块构造学说的日臻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知识视野,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于其上的大地,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大陆的水平运动速度的粗略掌握情况。即:6500万年,对于大陆的运动来说,或者说在地质历史的尺度上,只是短暂的瞬间。理解了这一点,则可以快速地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C

试题8

大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

A.O2B.水汽C.N2D.CO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除了考生进行一般的能力等考查外,还强调应该记住水汽也是大气保温气体之一。顺便提一句,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提法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已经采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保温气体”等提法,代替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提法。

答案:B

试题9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就是检查考生对板块的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世界主要地形掌握的情况,或者说对不同时间学习的知识的相互空间位置的把握程度。该题在题干中明确表明了是单选题,这在1992年的考试中就属于降低了难度的题目。

答案:A

试题10

A.1:10000000

B.1:20000000

C.1:40000000

D.1:50000000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进行比例尺换算的能力,其中以地球大小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因为实际给出的数值差距较大,故其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对于地球大小一类的数据知识的记忆,首先要注重大的范围的记忆。如在本题中,只要能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000多千米就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找出正确选项。

答案:D

试题11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

A.花岗岩B.古生代石灰岩

C.中生代砂岩D.玄武岩

解题思路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相关的地理概念,并且在掌握足够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进行选择和判断。显然,地层中的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包括沉积变质岩)中,而绝对不能够存在于火成岩中。这样,只要知道花岗岩、玄武岩都是火成岩,就可以排除了两个选项。剩下的问题就是三叶虫的化石存在于中生代还是古生代的选择了。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有些印象,并具有一些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常识,就可以知道,中生代是恐龙的时代,三叶虫是古生代的生物。

答案:B

试题12

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一个是()

A.上海B.湛江C.海口D.南昌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传统的考题,但是又很贴近生活。考查的就是地理公转过程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依托于最基本的中国地理的常识。只要明白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人的影子就越短,并且知道湛江、海口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海口更靠南些,就能够正确进行选择了。

答案:C

试题13

我国某水稻种植区活动积温为4080℃,它位于()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

C.汉中盆地D.南岭附近

解题思路对自然地理问题的学习,必须以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框驾为前提。如认识世界的温度带,就要以对中国温度带的了解作为入门的第一步。中国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比较重要的自然带,其中秦岭和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也是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对于活动积温来说,只要记住秦岭—淮河大体为4500℃,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B

试题14

生物出现以后,对大气圈的改造作用包括()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大气中N2的比例减少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CO2的比例增加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中O2的比例增加

解题思路该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希望引起考生重视生物在营造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两个选项,其重要程度略有差别:光合作用使空气中氧气增多应该说是“白送”的选项,另一个选项则是需要在对知识理解基础上才能正确选择。

答案:D

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边缘地带的盛行风为()

A.反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

C.反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解题思路对大多数考生而言,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牢固的记忆。该题立意在于考核考生对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记忆的程度。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和分布,都是大尺度的问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很好地掌握。当然,也可以由一个简单而牢固的记忆为出发点,进一步去推理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地球是自西向东旋转的,在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运动的。由此,即可以得出,由南极上空看到的极地东风是反时针运动的结论。

答案:A

试题16

某人从赤道以北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D.出发点以东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经纬网的性质的掌握程度。人们在地球的表面规定出经纬网,建立了地理坐标。并且规定: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在南半球或者是在北半球,纬线都是不等长的。距离赤道越远,纬线就越短。明白了这些基本的性质,该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

答案:D

试题17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2—1—16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a =200海里

C.领海范围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b=200海里

解题思路随着人类航海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权就提到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上来。航行、养殖和捕捞,以及海水本身和海底资源的开发等是目前人类社会利用、开发和将要开发的主要海洋资源项目。为了保护和协调临海各国开发海洋资源的权益,国际社会才提出了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答案:C

试题18

当我们欢度春节时()

A.悉尼的白天逐渐缩短

C.亚历山大港正值少雨时期

D.塔斯马尼亚岛正值炎热干燥时期

解题思路该题的立意也可以说是考查贴近生活的地理。教材上没有讲,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中国的春节是在冬至之后,可是仍然是冬季半年。这时的南极应该处于极昼时期。至于题目占的城市和岛屿名称等,应该说是地理的“基础语言”,初中学生应该掌握,高中学生当然也没有理由全部忘记。

答案:A

试题19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不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解题思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经过新闻界的宣传会有少许的“变形”。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其中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最不应该忽视的。该题本身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考核,但在检查考生学习情况的同时,适度强调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和研究自然界本身尚未研究透彻的问题。

答案:B

试题20

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有人从极点附近(包括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km,正东走35km,正南走5km,正好回到原地。从极点上空看,向东走时不可能()

A.顺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B.逆时针走了一个完整的圆

C.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D.顺时针走了>360°的圆弧

解题思路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这是在地理坐标中的人为规定。因此,在极地附近向东(或者向西)走,实际上是沿纬线圈走。在南极和北极附近,都一定存在一个纬线圈,其周长正好是35km,而且这个圆的直径大于10km。由此可知,选项A、B一定是可能的。后两项中,只能是南极附近的情况。当出发点是南极点时,D项也是可能的。

答案:C

试题21

在图2—1—5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1B.2C.3D.4

解题思路实际上,该题最后落实到简单的数字相乘的积的大小的比较:在图2—1—5(a)中,两个“梯形”的面积比较,是非常容易的,因为纬度越高,被经线所分割的、度数相等的纬线的长度就越短。所以,图形4的面积大于图形3的面积。同样的道理,在图2—1—5(b)中,图形1的面积大于图形2的面积。推理判断到此时,题目就简化为比较图形1和图形4

答案:D

试题22

下列表述中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小雨夹雪B.雨热同季

C.四季如春D.长夏无冬

解题思路显而易见,只要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考生,经过课堂学习,就会非常容易地记住并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答案:A

试题23

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A.地中海沿岸多雨B.新西兰正值夏季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解题思路该题的立意在于,通过具体的考核内容,提倡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联系和对比。由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通过联系和对比,去认识、理解中尺度环境中的地理事物;由我国的地理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对比,去认识世界其他地区的同类的地理现象。

具体到这道题,联系到的地理知识有,塔里木河是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所以它的丰水期一定是夏季;然后根据世界气候、洋流等基础知识,就不难判断正误了。

答案:C

试题24

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地理坐标熟悉的程度,对“生活中的地理”的了解程度,并且使用诗的语言表达和地理坐标的数学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强调综合能力的思想。

题目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正好是赤道长度的约数。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地表的线速度,只有在低纬才与这个数字相近。

答案:C

试题25

在图2—1—6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a B.b

C.a+b D.a-b

解题思路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

试题26(1998—19)

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解题思路副热带高压既是影响世界气候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夏季风的重要因素。该题的立意就是要考生关注中国和世界的气候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的气象灾害的问题。只要明白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是北半球的,它向北移动是夏季前半季的事,该题的正确答案就非常清楚了。

答案:A

试题27

在等高距为50cm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m B.200m C.320m D.280m

解题思路该题目的关键在于,要明白在等高线地图上,超过一个等高距的断崖表现为等高线的重叠。这为估算断崖的相对高度提供了依据。N条等高线重叠时,断崖的相对高度一定小于n-1个等高距。题目的难度在于断崖相对高度上限的理解:在高端和低端,断崖各有小于一个等高距的变化幅度。因此,其上限为小于但靠近n+1个等高距。

答案:D

试题28

符合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有()

A.气温、降水和植被B.矿产资源

C.交通D.城市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地带性分布规律掌握的情况。

答案:A

试题29

与大陆漂移说或地层研究结论相符合的论述有()

A.2亿~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约1.4亿年前,大西洋已经形成

C.2亿~3亿年前,动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为主

D.约1.4亿年前,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主角

解题思路从考核能力的角度看,该题在设计时采取当“正向思维”时,近乎纯属记忆,且难度也稍微大些。可是,当采取“逆向思维”,即用“排除法”时,反倒容易些。也就是说,在1亿多年以前,大西洋没有形成;2亿多年前,地球上已经有许多脊椎动物生息繁衍了。

答案:A

试题30

大气臭氧层()

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所温较低

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集中紫外线辐射之害

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

解题思路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为社会普遍关注。其中臭氧层受到破坏的问题,即是大气物理的问题,又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大事。该题难度不大,也可以说是“借题”来引起考生和中学教学的进一步关注。

答案:D

试题31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

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D.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气温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的掌握程度。题目引用了古人的词句“高处不胜寒”,表明了各个学科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实际,也表明了地理考试越来越重视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的考核。该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导致近地面大气气温增高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热辐射。

答案:D

试题32

北纬38°一开阔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解题思路数学在地理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将地理语言和基础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估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的“应用题”。对于文理分科的文科考生来说,数学计算的难度在某种意义上大于地理本身难度。难题应该在草稿纸上或者试卷的边缘使用图解的方法解决。实际上,数学非常好的考生,在解这类问题时,也是通过空间的想像来最终完成的。

答案:D

试题33

与平面图(见图2—1—7)中知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的关于地形和地势起伏的信息最丰富。明白了这点,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C

试题34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A.使所经过区域性的所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但使气候趋于正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解题思路厄尔尼诺现象是科学的未解之谜,但是它对世界气候的重大影响却为世人所公认,并越来越为地理学界、气象学界所关注。该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厄尔尼诺是出现在太平洋海域的反常的暖流。是暖流,又是反常的,所以它必定会使经过的区域大气获得多余的热量,同时使得气候反常。

答案:B

试题35

a、b两地距c地分别为300km、200km。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A.a、b两地列度不同

B.a、b两地列度相同

C.c地居民会感觉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摇动

D.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

解题思路题目的重要知识点是:理解地震发生后,有两种振动波——纵波和横波,向周围传递能量,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造成地表烈度不同的因素则极其复杂。因此,解该题的关键,不在于对多种可能性进行分析,而在于排除不可能的现象。

答案:D

试题36

图2—1—8中各等值线的值自北向南递减()

A.如果等压线图,①线为脊线

B.如果是等高线图,②线经过区域为山谷

C.如果是海洋表面等温线图,②线为暖流

D.如果是等降水量图,a地降水多于b地

解题思路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各类等值线所表达的地理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该题只要是掌握了等值线的共性,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等值线的性质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性质,就是等值线上各点表达的数值永远相等。由此,对一个重要的结论就可以通过理解加以记忆和应用,即等值线向高值方向突出的地方,比邻近的地方数值低。

试题37

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

C.氦原子核转变为氢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

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解题思路太阳是在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恒星。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组成的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主要为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前者是氢取变成氦的产物,后者是脱离太阳引力的带电粒子流。

答案:B

试题38

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A.4极以上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

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C.震级虽然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

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考生对与地震相关的概念理解的程度。这些概念中,最重要的就是震级、烈度、震中、震源等。真正理解了,自然就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该题中最易产生混淆的是震中和震源两个概念。

答案:C

试题39

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记忆题,它要求考生记住臭氧层的空间位置。这一类的记忆内容相对地说是比较多的,如何考虑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呢?简单地说,考试内容中要求的,又是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触的,则属于容易的记忆内容,是必须掌握的。该题就属于这样的记忆内容。因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是当前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臭氧层空间的发展变化,又常常是重大的时事问题。

答案:B

试题40—41

图2—1—9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40~41题。

40.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B.8日8时

解题思路解第40题时,首选必须能够根据经纬网区分哪条虚线是晨昏线,哪条虚线上是180°经线。进一步,依据学过的地球公转的知识,判断大体的季节,即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时,北半球是夏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定图上看到的是晨昏线的晨线部分,它和赤道的交点是上午6时。至此,就不难看出:题中甲地为8日8时。对于选择题,一般很难将真正掌握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的考生和凭着临时“蒙”的考生区分开来。

答案:B

4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第41题是和第40题相关联的题目,真正明白了第40题的考生解第41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在该题目中,采取了正确选项不易判断的“逆向思维”的题型,加大了考查内容的空间尺度。即,必须对三个不可选项逐一排除。

答案:A

试题42

2001年4月7日,新疆北部出现10级以上狂风,气温骤降至—20℃以下,在天山隘口等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这次天气过程()

A.是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典型暖锋天气过程

B.是极地大陆气团推进造成的慢行冷锋天气过程

C.因冷气团不断增温而没有雨雪

D.因当地空气干燥而没有雨雪

解题思路春季增温和干旱,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的自然原因之一。但是暖锋天气和增温完全是不同领域中的两类地理概念,必须能区分它们的差异,才不会误选A项。

另一个考核的知识点在于,锋面天气能否产生雨、雪天气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进一步地说,考生必须明确,降水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含有水汽的空气降温到一定程度。由此,就能明白在锋面天气中,有没有降水的关键首先在于暖气团一方。

答案D

试题43—45

读图2—1—10,回答43~45问题:

43.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解题思路第43题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检测。在一个气压的“鞍部”出现新的封闭的等压线,这只能,也必定有两种情况:在那里出现了一个更低的气压区域,或者出现了一个稍高的气压区域。而且,所要求判断的等压线的值,与相邻的等压线的关系,只能等值,或者相差一个“梯度值”(相当于等高线图中的一个等高距)。考生首先要确定图中的等压距为2.5hPa,M 点处的等压线位于两条1015.0hPa等压线之间,并确定M点处的气压值应在1015.0hPa±2.5hPa。

答案:C

44.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题思路第44题是地理学中与物理学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地理知识本身就具有综合的特质。本科考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有一种惧怕理科知识内容的颂向,这正是能力不足的地方。该题立意在于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品质。天气现象是非常复杂的,题目要求考生判断出不可能出现的风向。图示时刻N地位于北低南高近似于平行的两条等压线之间。由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此时N地的风向可能为各种偏南风和西风,而不会出现东北风。

答案:D

45.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A.①B.②C.③D.④

解题思路第45题是中国气候最基本的知识。放在这里,实际上只是检测考生对地图熟悉的程度。考生通过读图应能够识别出图中大部分地区为我国东部沿海,4月份因海陆气团交绥产生的雨带应位于南部沿海,而④地在华南的雷州半岛以北,所以,应选择答案D。

答案:D

试题46—47

图2—1—11,回答46~47题:

46.图2—1—11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

解题思路第46题在检测对海水盐度的概念理解程度的同时,考核对影响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因素的掌握程度。该题以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对所给选项作出判断。影响海水表层盐度分布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寒暖流的影响,一般多造成等值线向南北方向发生弯曲,故在该题中很容易被排除。剩下的两个选项,则依据对中国地理中有关长江知识的掌握,不难选择出正确选项D

答案:D

47.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B.5月C.7月D.10月

解题思路第47题进一步考核考生对影响海水表层盐度变化因素的理解程度,以及影响中国外流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据了解,有部分考生作出了相反的判断,还有些考生选择了7月(C项)。这反映部分考生对盐度的概念不清楚,还有部分考生则是对伏旱和各季节降水对长江这样的大河的影响弄不清楚。

答案:A

试题48—51

图2—1—1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1—12回答48~51题。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解题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49.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解题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50.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解题思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始终是中学地理教学主干内容,该组题以示意图为基础资料,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自然带分布的大致情况等掌握的程度。

答案:A

51.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解题思路该山可能的位置从理论上说,有较宽广的纬度范围。但是因为示意图的资料是具体的山脉,故正确选项的设定也相当具体。结果错误选项就相对明确,实际上是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这样的命题设计也表明并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各个具体山脉的情况,而是给考生留有足够的思维和进行推理判断的空间。

答案:A

选校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7335882.html,高考频道专业大全历年分数线上万张大学图片大学视频院校库(按ctrl 点击打开)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大题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大题 (2013年全国卷1,13分)醇脱水是合成烯烃常用的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0C)溶解性 环己醇1000.9618161微溶于水 环己烯820.810283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 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0C。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钼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答案:(1)直形冷凝管(2)防液体暴沸;B(3)(4)检漏;上品倒出。 (5)干燥(或除不除醇)(6)CD(7)C (2014年全国卷1,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 异戊酯的反应、 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 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历届成人高考数学分类试题

历届成人高考分类试题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 【最近七年考题选】 2001 年 1、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 N 是( ) (A) {2,4,5,6} (B) {4,5,6} (C) {1,2,3,4,5,6} (D) {2,4,6} 2、命题甲:A=B,命题乙:sinA=sinB.贝9(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2 年 1、设集合A {1,2},集合B {2,3,5},则A B等于() A. {2} B ? {1,2,3,5} C .{1,3} D .{2,5} 2、设甲:x 3,乙:x 5,则()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 年 1、设集合M { x, y | x2 y21},集合N 2 2 { x, y |x y 2},则集合M与集合N的关系是() A. M N M B . M N C . N M D .M N 9、设甲:k 1且b 1,乙:直线y kx b与y x平行,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 年 1、设集合M a,b,c,d , N a,b,c ,则集合M N=() A. a, b, c B . d C a,b, c, d D 2、设甲: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 ) 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 年 1、设集合P= {1 , 2,3 , 4,5},集合Q= {2,4 , 6,8 , 10},贝U PA Q= A、{2,4} B {1,2 , 3,4 , 5,6 , 8, 10} C、{2} D 、{4} 7、设命题甲:k=1 , 命题乙:直线y=kx与直线y=x+1平行,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历届高考题分类整理

历届高考名词解释题 2001年(5×6=30) 1.传染病 2.幼儿身心发展 3.无意注意 4.自然角 5.韵律活动 2002年(4×10=40) 1.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行为练习 3.结构游戏 4.新陈代谢 5.美育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7.课程模式 8.启发性原则 9.反射 10.幼儿异常行为 2003年(4×10=40) 1.幼儿教育心理学 2.道德品质 3.领会 4.新陈代谢 5.角色游戏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7.课程模式 8.启发性原则 9.幼儿心理卫生 10.活动教育课程 2004年(4×10=40) 1.幼儿异常行为 2.幼儿的生活制度 3.学习 4.新陈代谢 5.发展性原则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7.社会规范 8.教学设计 9.个性 10.活动教育课程 2005年(5×8=40) 1.角色游戏 2.直观法 3.发现学习 4.社会规范 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6.幼儿的生活制度 7.核心课程 8.智力 2006年(5×10=50) 1.营养素 2.社会性 3.探索引导法 4.传染病 5.认知 6.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 7.动机 8.灵活性原则 9.幼儿园课程 10.迁移 2007年(4×10=40) 1.新陈代谢 2.能量 3.神经系统 4.观察技能 5.学习 6.品德 7.创造性游戏 8.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9.价值澄清法 10.教学设计 2008年 1.营养: 2.幼儿健康检查: 3.幼儿的心理卫生: 4.年龄特征: 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6.生成课程: 7.整个教学法: 8.发现学习: 9.迁移: 10.幼儿教育: 2009年(5×10=50) 1.新陈代谢 2.营养素 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4.直观性原则: 5.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6.生活课程: 7.接受学习: 8.识记: 9.定势: 10.社会规范: 2010年(5×10=50) 1.自选教育活动: 2.启发性原则: 3.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法: 4.游戏: 5.遗传素质: 6.德育: 7.认知: 8.幼儿智育: 9.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0.反思训练 历届高考简答题 2001年(10分\小题×6小 题=60分) 1.简述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 2.新入园幼儿的行为表现。 3.制定幼儿园生活制定的原则。 4.幼儿园诗歌教学的方法。 5.幼儿德育的原则。 6.选择幼儿园常识教学方法应注 意的问题。 2002年(10分\小题×6小 题=60分) 1.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求 有哪些? 2.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身心发展 中起主导作用? 3.简述体育对幼儿的特殊意义。 4.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特点是什 么? 5.简述幼儿掌握知识的基本环 节。 6.贯彻教育的统一性原则应注意

历年化学高考试题.doc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新课标卷)化学部分 1.(2018全国大纲卷)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2018全国大纲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 CaCO3↓+2OH-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 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3++3H2↑ 3.(2018全国大纲卷)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 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 △H < 0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4.(2018全国大纲卷)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5.(2018全国大纲卷)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 A.Al B.P C.Ar D.K 6.(2018全国大纲卷)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7.(2018全国大纲卷)在常压和500℃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Ag2O、Fe(OH)3、NH4HCO3、NaHCO3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体积依次为V1、V2、V3、V4,体积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V3>V2 >V4 >V1 B.V3>V4 >V2 >V1 C.V3>V2 >V1 >V4D.V2>V3 >V1 >V4 8.(2018全国大纲卷)橙花醇具有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为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 C.1mol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 4L氧气(标准状况) D.1mol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240g溴

历届数学高考试题精选——等比数列

历届高考中的“等比数列”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0分) 1.(2008福建理)设{a 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5=16, 则数列{a n}前7项的和为() A.63 B.64 C.127 D.128 2.(2007福建文)等比数列{a n}中,a4=4,则a2·a6等于() A.4 B.8 C.16 D.32 3.(2007重庆文)在等比数列{a n}中,a2=8,a5=64,则公比q为() (A)2 (B)3 (C)4 (D)8 4.(2005江苏)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首项,前三项和为21,则=() A.84 B.72 C.33 D.189 5. (2008海南、宁夏文、理)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n项和为,则() A. 2 B. 4 C. D. 6.(2004全国Ⅲ卷文)等比数列中,,则的前4项和为() A.81 B.120 C.168 D.192 7.(2004春招安徽文、理)已知数列满足, (),则当时,=() (A)2n(B)(C)(D) 8.(2006辽宁理)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 (A)(B) (C) (D)

9.(2006湖北理)若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则( ) A.4 B.2 C.-2 D.-4 10.(2007海南、宁夏文)已知成等比数列,且曲线 的顶点是,则等于() A.3 B.2 C.1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11.(2006湖南文)若数列满足:,2,3….则 . 12.(2004全国Ⅰ卷文)已知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通 项= . 13.(2005湖北理)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 n,若S n+1,S n,S n+2成等差数列,则q的值为. 14.(2002北京文、理)等差数列中,a1=2,公差不为零,且a1, a3,a11 恰好是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那么该等比数列公比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5、16题各12分,其余题目各14分) 15.(2006全国Ⅰ卷文)已知为等比数列,,求 的通项式。

三视图历年高考真题

三视图历年高考真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 2 -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陕西文) 8.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B] (A )2 (B )1 (C )23 (D )13 如图,该立体图形为直三棱柱所以其体积为122121 =??? 2.(2010安徽文)(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372 (B )360 (C )292 (D )280 【解析】该几何体由两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其表面积等于下面长方体的全面积加上面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 2(10810282)2(6882)360S =?+?+?+?+?=. 3.(2010重庆文)(9)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只有1个 (B )恰有3个 (C )恰有4个 (D )有无穷多个 【解析】放在正方体中研究,显然,线段1OO 、EF 、FG 、GH 、 HE 的中点到两垂直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都相等, 所以排除A 、B 、C ,选D 亦可在四条侧棱上找到四个点到两垂直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相等

4.(2010浙江文)(8)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A )352 3 cm 3(B) 320 3 cm(C) 224 3 cm3(D) 160 3 cm3 【解析】选B 5.(2010广东理) 6.如图1,△ ABC为三角形,AA'//BB'//CC', CC'⊥平面ABC 且3AA'= 3 2 BB'=CC' =AB,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答案】D 6.(2010福建文)3.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 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面积等于 ( ) - 3 -

高考电化学历年真题大全练习版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 +O 2+2H 2O =2Fe(OH)2; ②4Fe(OH)2+O 2+2H 2O =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2.(09安徽卷?12)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 +H 2O Cu 2O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 .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2.(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C 6H 12O 6+6H 2O -24e - =6CO 2↑+24H + C .放电过程中,+ 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22.4 6L 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 +2Li 0.35NiO 2 2Li 0.85Ni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 e - =Li + B .充电时,Li 0.85NiO 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 .放电过程中Li + 向负极移动 4.(09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5.(09福建卷?11)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 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 3+ 被还原 放电 充电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一)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一) 1.D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0,{n AB n PB ?=?= 即 30 30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m 0,{PB BC ?=?= 可取m=(0,-1,3-) 27cos ,727 m n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二)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DC ,AD ⊥DC ,AB=AD=1, DC=SD=2,E 为棱SB 上的一点,平面EDC ⊥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历年高考题集合汇总

高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集合 一、选择题 1 ?(新课标)已知集合A {123,4,5} ,B {(x,y)x A,y A,x y 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 为() A. 3 B. 6 C. D. 1 .(浙江)设集合A={x|1

高考化学历年(2018)真题与答案

2018年真题 (全国1卷)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 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 4 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10. 11. 12.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 子数之和为10: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 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 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

26.(14分)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是____;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 27.(14分)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精选45 排列组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精选(按考点分类) 专题45 排列组合(学生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9?全国卷Ⅰ)甲组有5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乙组有6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各选出2名同学,则选出的4人中恰有1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 A.150种B.180种C.300种D.345种2.(2010?广东)为了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某大楼安装5个彩灯,它们闪亮的顺序不固定.每个彩灯闪亮只能是红、橙、黄、绿、蓝中的一种颜色,且这5个彩灯闪亮的颜色各不相同,记这5个彩灯有序地闪亮一次为一个闪烁.在每个闪烁中,每秒钟有且只有一个彩灯闪亮,而相邻两个闪烁的时间间隔均为5秒.如果要实现所有不同的闪烁,那么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1205秒B.1200秒C.1195秒D.1190秒3.(2007?全国卷Ⅱ)5位同学报名参加两个课外活动小组,每位同学限报其中的一个小组,则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 A.10种B.20种C.25种D.32种4.(2006?湖南)在数字1,2,3与符号+,-五个元素的所有全排列中,任意两个数字都不相邻的全排列个数是() A.6B.12C.24D.18 5.(2009?陕西)从1,2,3,4,5,6,7这七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奇数和两个偶数,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A.432B.288C.216D.108 6.(2014?辽宁)6把椅子排成一排,3人随机就座,任何两人不相邻的坐法种数为() A.144B.120C.72D.24 7.(2012?浙江)若从1,2,3,?,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偶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60种B.63种C.65种D.66种8.(2012?北京)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

(完整)集合历年高考题

1.(2013·重庆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 }4,3,2,1=U ,集合{}{}3,2,2,1==B A ,则()=?B A C U ( ) A . { }4,3,1 B. {}4,3 C. {}3 D. {}4 2、(2013·四川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A =,集合{2,2}B =-,则A B =I ( ) A.? B.{2} C.{2,2}- D.{2,1,2,3}- 3.(2013·福建高考文科·T3)若集合{}{}=1,2,3=1,3,4,,A B ,则P=A∩B ,则集合P 的子集个数为 ( ) A.2 B.3 C.4 D.16 4.(2013·湖北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A C B U ?( ) A .{2} B .{3,4} C .{1,4,5} D .{2,3,4,5} 6.(2013·大纲版全国卷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4,5,1,2,u U A A ===集合则e 则=A C U ( ) A.{}1,2 B.{}3,4,5 C.{}1,2,3,4,5 D.? 7.(2013·湖南高考文科)已知集合{2,3,6,8},{2,3},{2,6,8}U A B ===,则=?B A C U )(________ 9. (2013·江苏高考数学科·T4) 集合{-1,0,1}共有 个子集. 10.(2013·四川高考理科·T1)设集合{|20}A x x =+=,集合2{|40}B x x =-=,则A B =I ( ) A.{2}- B.{2} C.{2,2}- D.? 11.(2013·浙江高考文科·T1)设集合S={x|x>-2},T={x|-4≤x≤1},则S∩T= ( ) A.[-4,+∞) B.(-2,+∞) C.[-4,1] D.(-2,1] 12.(2013·安徽高考文科·T2)已知A={x|x+1>0},B={-2,-1,0,1},则(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A )∩B=( ) A.{-2,-1} B.{-2} C.{-2,0,1} D.{0,1} 13.(2013·北京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A={-1,0,1},B={x |-1≤ x <1},则A∩B= ( ) A.{0} B.{-1,0} C.{0,1} D.{-1,0,1} 16.(2013·新课标全国Ⅱ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31}M x x =-<<,{3,2,1,0,1}N =---,则M N =I A.{2,1,0,1}-- B.{3,2,1,0}--- C.{2,1,0}-- D.{3,2,1}--- 23. (2013·山东高考文科·T2)已知集合A,B 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 (){}4=B A C U Y ,B={1,2},则B C A U I = ( ) A.{3} B.{4} C.{3,4} D.? 32.(2012·山东高考文科)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2,4A B ==,则(U C A)B ?为( )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高考真题 B .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N A 个质子 C .12 g 石墨烯和12 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D .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28N A 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323SO -+Cl 2+H 2O = 23HSO -+2Cl -+24S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Ca 2++H 2O+CO 2=CaCO 3↓+2H + C .向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 3:2Fe 3+ +H 2O 2=O 2↑+2H ++2Fe 2+ D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OH - =NH 3·H 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 2电极发生反应: 32442VB 16OH 11e VO 2B(OH)4H 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历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试题立体几何部分精选(含答案)

1.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 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 2.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6,23 ==,则棱锥 AB BC -的体积为。 O ABCD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 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Ⅰ)证明:PA⊥BD; (Ⅱ)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2.83 3. 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 又PD ⊥底面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AD. 故 P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1,3,0),(0,3,1),(1,0,0)AB PB BC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x ,y ,z ),则0, 0,{ n AB n PB ?=?= 即 3030 x y y z -+=-= 因此可取n=(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 m 0, m 0, { PB BC ?=?= 可取m=(0,-1,3-) 27 cos ,727 m n = =-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7 -

1. 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23 B 33 C 2 3 D 63 2. 已知圆O 的半径为1,PA 、PB 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 、B 为俩切点,那么PA PB ?的最小值为 (A) 42-+ (B)32-+ (C) 422-+ (D)322-+ 3. 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A) 23 (B)43 (C) 23 (D) 83 4. 如图,四棱锥S-ABCD 中,SD ⊥底面ABCD ,AB ⊥⊥(Ⅰ)证明:SE=2EB ; (Ⅱ)求二面角A-DE-C 的大小 .

历年高考真题之---西亚---高清

测试题5 (2015·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014·新课标I卷)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9-11题)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5全国卷一)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5-7题。 480 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6.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九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7.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2002年全国文综)36.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 丙河年径流量为118亿立方米(黄河年径流量为575亿立 方米)。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高中数学历届数学高考试题精选 (39)

历届高考中的“集合”试题精选(自我检测)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下表中,每小题5分,计150分。) 1.(2021模拟湖南文)已知{}7,6,5,4,3,2=U ,{}7,5,4,3=M ,{}6,5,4,2=N ,则( ) A .{}6,4=?N M B. M ∪N=U C .U M N C u = )( D.N N M C u = )( 2.(2021模拟天津文)设集合{}08U x x =∈4},则集合A∩B 等于( ) (A ){x|x≤3或x>4} (B ){x|-1

最新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共15个专题)

2016届高三选择题专项突破 第1集化学与生产、生活、科学、环境 1—1、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 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 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 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 2—1.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3—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4—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5—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6—1、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做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糖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7—1.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8—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