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重点

单项选择题

1.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

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2.2.最早出现在商代的新的学校形式是

(C)A.“库”B.“序”C.“瞽宗”D.“成均”

2.3.西周时期国学的主持者是(B)A.大司徒B.大司乐C.乡师D.乡大夫

2.4.既是西周的立国之本,又具有国家根本大法性质的是(B)A.乐B.礼C.书D.御2.5.西周时诸侯所设的大学被称为(D)A.“上庠”B.“东序”C.“辟雍”D.“泮宫”

2.6.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中心的是

(A)A.乐与礼B.乐与御C.礼与书D.书和数

2.7.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B)A.《说文解字》B.《史籀篇》C.《周易》D.《论语》

2.8.中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大致连贯的学校体系是从(D)A.夏朝开B.商代开始C.西汉开始D.西周开始

3.1.学术与庶人无缘的时期是(A)A.春秋以前B.三国时期C.春秋以后D.战国时期3.2.基本代替了东周王室的文化地位,与宋、鲁并列为三大文教中心的是(B)A.晋国B.楚国C.韩国D.卫国

3.3.中国古代第一个论述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教育家是(A)A.孔子B.荀子C.墨子D.庄子

3.4.学术下移是在(C)A.春秋前期B.战国中期C.春秋中、后期D.战国后期

3.5.西周时充任领主管理、护卫职务的人员称作(B)A.文士B.武士C.处士D.贵族子弟

3.6.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西周与工、商、农并称为(D)A.四老人B.四贤人C.四庶民D.四民

3.7.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的人是

(A)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

3.8.以儒家正统自居,自称“得圣人之传”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荀子3.9.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家,并且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的是(D)A.荀子B.庄子C.李

斯D.韩非

3.10.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B)A.庄子B.老

子C.荀子D.李悝

3.11.“教育”、“学校”这类概念最早出自

(A)A.《孟子》B.《论语》C.《诗经》D.《中

庸》

3.12.出自儒家,反儒又最坚决、彻底的是

(C)A.墨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

3.13.秦统一后,帮助秦朝铲除私学,结束

“百家争鸣”局面的是(A)A.法家B.墨家

C.儒家D.道家

3.14.以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主

张“为政以德”的是(D)A.孟子B.庄子C.荀

子D.孔子

3.1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

自(B)A.子路所说B.子夏所说C.子羔所

说D.冉有所说

3.16.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

(A)A.《书》,也叫《尚书》B.《论语》C.《诗

经》D.《离骚》

3.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B)A.《诗

经》B.《论语》C.《尚书》D.《九歌》

3.18.“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出自(A)A.孔

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3.19.提出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的人是(A)A.墨子B.孔子C.老

子D.荀子

3.20.在中国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

本光学原理的是(C)A.法家B.儒家C.墨

家D.道家D.西晋国子学

4.15.首创学田制的是(B)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4.16.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的是(D)A.董

仲舒B.朱熹C.范仲淹D.王安石

4.17.实行“升斋积分”法的是(B)A.明代

B.元代C.宋代D.唐代

4.18.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首创于

(B)A.秦朝B.汉代C.明代D.宋朝

4.19.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

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景象的是

(A)A.东汉时期B.西汉时期C.东周时期

D.西周时期

4.20.虽然全国皆设庠序郡县之学,实际上

却“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的是

(C)A.唐朝B.宋朝C.隋朝D.元朝

4.21.在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员只设州学和

县学两级的是(D)A.南北朝B.隋朝C.唐

朝D.宋朝

4.22.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称作“小圣”

的是(B)A.王羲之B.王献之C.王疑之D.颜

之推

4.23.相传为梁武帝所著的书是(A)A.《千字

文》B.《三字经》C.《百家姓》D.《杂字》

4.24.元代第一所官办书院的名称是(B)A.毛

公书院B.太极书院C.谏议书院D.鲁斋

书院

4.25.书院教学的总方针称作(A)A.学规B.学

绩C.考核制度D.考核理论

4.26.汉代地位最高的选士科目是(A)A.“贤

良方正科”B.“孝廉科”C.“童子科”D.“秀

才科”

4.27.在政治上推行“尊行汉法”的是(B)A.宋

朝B.元朝C.清朝D.隋朝

4.28.

“太学”始建于(A)A.公元前124年B.公

元4年C.公元178年D.公元78年

5.1.有“汉代孔子”之称的是(B)A.朱熹B.董

仲舒C.孟子D.公孙弘

5.2.汉代三大文教政策建议的提出者是

(A)A。董仲舒B.王充C.颜之推D.公孙

5.3.认为秦亡是“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

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的结果的人是

(C)A.王充B.汉武帝C.董仲舒D.朱熹

5.4.明确提出“性三品”说的人是(D)A.班

固B.王充C.公孙弘D.董仲舒

5.5.清末推行“洋务”教育,要求“中学为

体”,大讲“明纲”,以“三纲为千古不变之

道,忠孝为立学宗旨”的人是(C)A.左宗棠

B.粱启超C.张之洞D.康有为

5.6.认为人的知识是经过“内视反听”的内

省过程得来的人是(A)A.董仲舒B.司马迁

c.公孙弘D.班固

5.7.被称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

教育家的人是(B)A.董仲舒B.王充C.扬

雄D.公孙弘

5.8.主张人的知识应该“无所不包”,纵要

了解“古今行事”,横要通晓“百家之言”

的人是(A)A.王充B.司马相如C.汉文帝

D.董仲舒

5.9.大胆写出《问孔》、《刺孟》,以其“失

言”、“失实”来证明“贤圣所言皆无非”是

荒谬可笑的,并以此表达距师的意义的人是

(D)A.董仲舒B.公孙弘C.司马迁D.王

5.10.主张学者要“好学勤力”,强调循序渐

进的人是(D)A.孔子B.韩非C.董仲舒D.王

5.11.王充主张教育培养的最理想的人才是

(C)A.儒生B.通才C.鸿儒D.专才

5.12.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A)A.颜之推B.颜

真卿C.颜回D.颜渊

5.13.指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

者如秉烛夜行”的是(B)A.董仲舒B.颜之

推C.公孙弘D.曾子

5.14.《师说》的作者是唐代的(C)A.柳宗元

B.李白C.韩愈D.李商隐

5.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

随”这句话出自(D)A.董仲舒的《举贤良对

策》B.王充的《论衡》C.颜之推的《颜氏

家训》D.韩愈的《进学解》

5.16.“宋世学术之盛,安定、泰山为之先河”。

这里的安定是指(B)A.孙复B.胡瑗C.范

仲淹D.王安石

5.17.《朱子语类》的编纂者是(A)A.黎靖德

B.朱熹C。朱元璋D.赵汝愚

5.18.《近思录》的作者是吕祖谦和(B)A.王

安石B.朱熹C.王守仁D.黎靖德

5.19。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的人是

(A)A.王守仁B.王安石C.王华D.韩愈

5.20.自幼就抱有“读书学圣贤”的志向,

死后谥号“文成公”的人是(C)A.王华B.刘

谨C.王守仁D.湛若水

5.21.被称为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

主义思想家的人是(C)A.王守仁B.王安石

C.王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的人是

(C)A.蔡元培B.康有为C.盛宣怀D.张

之洞

6.23.宁波女塾的创办者是(A)A.爱尔德赛

B.麦都思C.狄考文D.韦廉臣

6.24.1843年在上海开设墨海书馆的人是

(C)A.狄考文B.韦廉臣C.麦都思D.卜

航济

6.25.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的时间是

(B)A.1901年B.1902年C.1903年D.1904年

6.26.清朝第一位出访欧洲的官员是(D)A.李鸿章B.曾国藩C.张之洞D.斌椿

7.1.武昌起义爆发在(B)A.1901年B.1911年C.1921年D.1910年

7.2.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的地方是(A)A.南京B.北京C.广州D.武汉

7.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新任临时大总统的是(C)A.袁世凯B.段祺瑞C.孙中山D.蒋介石

7.4.首次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的人是(D)A.张之洞B.严复C.梁启超D.蔡元培

7.5.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提出者是(C)A.蔡元培B.陈独秀C.孙中D.李大钊

7.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A)A.1927年4月B.1912年1月C.1928年10月D.1927年10月

7.7.1927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行(C)A.《特定教育纲要》B.《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C.《学校施行党化教育办法草案》D.《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

7.8.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综合民初以来教育改革成果的产物并于1922年11月颁布施行的学制是(A)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

7.9.被称作为“六·三·三”学制的是(C)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

7.10.1927年10月,大学院成立,就任院长的是(D)A.严复B.陈独秀C.鲁D.蔡元培

7.11.决定以大学院制取代教育部制是在

(A)A.1927年B.1928年C.1926年D.1921年

7.1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C)A.陈鹤琴B.张謇C.陶行知D.蔡元培

7.13.中华儿童教育社的前身是(A)A.幼稚教育研究会B.国立幼稚师范学校C.景海女子师范学校D.幼儿教育委员会

7.14.清政府学部制定的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名称是(B)A.《教育要者》B.《强迫教育章程》C.《学制系统草案》D.《小学组织法》

7.15.在广西全县发起“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人是(C)A.晏阳初B.陶行知C.雷沛鸿D.陈鹤琴

7.16.主张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育家是(A)A.黄炎培B.蔡元培C.陈鹤琴D.陶行知

7.17.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是(C)A.“敬业”B.“乐群”C.“敬业乐群”D.又红又专

7.18.设计教学法输入中国的时间是

(A)A.1917年B.1921年C.1922年D.1931年

7.19.首创道尔顿制的人是(C)A.华虚朋B.克伯屈C.柏克赫斯特D.道尔顿

7.20.在中国最早实验道尔顿制的是(A)A.上海吴淞中学B.东南大学附中C.中华职业学校D.工部局小学7.21.在中国首先提出将教授法改称为教学

法的人是(C)A.黄炎培B.蔡元培C.陶行

知D.陈独秀

7.22.最早提出划分实验农村教育的是

(A)A.中华职业教育社B.中国科学社C.中

华教育改进社D.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7.23.“民生本位教育”的倡行者是(D)A.陶

行知B.晏阳初C.粱漱溟D.邰爽秋

7.24.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间

是(C)A.1934年B.1938年C.1940年D.1942

7.25.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者是(A)A.毛泽

东B.陶行知C.黄炎培D.恽代英

7.26.黄埔军校的创立时间是(B)A.1922年

春B.1924年5月C.1924年7月D.1927

年3月

7.27。1933年8月创办的苏维埃大学,地址

在(A)A.瑞金B.井冈山C.延安D.大别

7.28.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的前身是

(C)A.延安大学B.苏维埃大学C.瑞金红

军学校(红军大学)D.陕北公学

7.29.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

造是孙子”的人是(B)A.蔡元培B.陶行知

C.马寅初D.李四光

7.30.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的

文章是(B)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B.《对

于教育方针之意见》C.《实施义务教育初步

计划》D.《育才三方针》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

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

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

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

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

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

拉底D.伊索克拉底

1-8.“苏格拉底法”的创制者是(A)A.苏格

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爱斯库

罗斯

1-9.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归结为哲学家的培养

的人是(D)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伊

索克拉底D.柏拉图

1-10.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

论体系的教育家是(A)A.柏拉图B.苏格拉

底C.亚里士多德D.爱斯库罗A.曼彻斯

特学校B.坎特伯雷学校C。剑桥学校D.约

克主教学校

2-4.781年,查理曼邀请的到法兰克王国协

助改进学校的英格兰教士、著名学者是

(A)A.阿尔琴B.本尼狄克C.蒙特卡西诺

D.约克

2-5.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中,最低一级的

贵族是(C)A.没落贵族B.教主C.骑士D.教

2-6.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

式,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D)A.贵族教育

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家庭教育

2-7.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A)A.12世纪

B.13世纪C.10世纪D.9世纪

2-8.中世纪作为“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

(D)A.剑桥大学B,波伦亚大学C.波恩大

学D.巴黎大学

2-9.中世纪作为“南方型”大学代表的是

(A)A.渡伦亚大学B.巴黎大学C.剑桥大

学D.波恩大学.

2-10.“南方型”大学又称为(B)A.“先生大

学”B.学生大学C.平民大学D.贵族大学

2-11.中世纪英格兰、苏格兰、丹麦等欧洲

北部地区的大学,被称为(A)A.“先生大学”

B.学生大学C.地方大学D.社会大学

2-12.在中世纪,教师组合的主要形式是“系”

或称(A)A.教授会B.班C.院D.教师议

政处

2-13.巴黎大学“系”的组织形成于(D)A.12

世纪后期B.13世纪前期C.12世纪前期

D.13世纪后期

2-14.中世纪大学中最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

(D)A.教授会B.同乡会C.学生组合D.学

2-15.中世纪,最早并不作为教学机构的学

院出现在(B)A.巴黎大学B.波伦亚大学

C.牛津大学D.剑桥大学

2-16.中世纪西欧最早的真正作为教学机构

的学院是(C)A.巴利奥尔学院B.默顿学院

C.索邦学院D.波伦亚学院

2-17.中世纪西欧大学地位最高的学院是

(D)A.文学院B.法学院C.医学院D.神

学院

2-18.西欧中世纪学院的重要职能是(B)A.教

书育人B.授予学位C.学术研究D.颁布

校规

2-19.西欧中世纪大学最重要的特权是

(A)A.“内部自治”权B.罢课权C.裁判权

D.免税权

2-20.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产

物是(A)A.经院哲学的产生B.《圣经》的

出现C.《神学大全》的出版D.《古氏法令》

的兴起

2-21.经院哲学的创始人是(B)A.罗瑟林B.爱

留根纳C.亚里士多德D.阿伯拉尔

2-22.成为中世纪后期西欧学校特别是大学

的重要教学内容的是指(A)A.亚里士多德哲

学B.阿伯拉尔哲学C.托马斯·阿奎那哲

学D.柏拉图哲学

2-23.指出理性能力的发展应被视为教学的

基本目的的人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

德C.托马斯·阿奎那D.阿伯拉尔

2-24.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实论”派的代表

人物是(C)A.罗瑟林B.阿伯拉尔C.安瑟

伦D.亚里士多德

2-25.在经院哲学家中“唯名论”派的代表

人物是(B)A.托马斯·阿奎那B.罗瑟林C.阿

伯拉尔D.安瑟伦

2-26.在经院哲学家中“概念论”派的代表人物是(A)A.阿伯拉疗B.安瑟伦C.亚里士多德D.托马斯·阿奎那

2-27.明确提出经院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的书是爱留根纳所写的(A)A.《论自然的区分》B.《圣经》C.《神学大全》D.《旧约全书》

2-28.1189年,罗马皇帝发布训令,规定大学生有(B)A.免税权B.居住权C.罢课权D.“内部自治”权

2-29.

《神学大全》的作者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阿奎那D.阿伯拉尔

2-30。就其发生而言被认为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寺院制度的产物的是(A)A.修道院学校B.大教堂学校.C.约克学校D.坎特伯雷学校

2-31.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D)A.法语B.英语C.希腊语D.拉丁语

3-1.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C)A.12世B.13世纪C.14世纪D.15世纪

3-2.文艺复兴运动开端于(B)A.东欧B.西欧C.南欧D.北欧

3-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于(A)A.意大利B.西班牙C.英国D.法国

3-4.1453年被土耳其所灭的国家是(D)A.日耳曼帝国B.波斯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3-5.被认为是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指导思想的是(A)A.人文主B.理性主义C.现实主义D。蒙昧主义

3-6.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人是(B)A.委基乌斯B.维多里诺C.格里诺D.佛杰里奥

3-7.被称为是“第一所新式学校”和“快乐之家”的学校是(A)A.孟都亚宫廷学校B.奎恩学院C.伊顿公学D.爱尔福特学校

3-8.《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一书的作者是(A)A.佛杰里奥B.维多里诺C.格里诺D.委基乌斯

3-9.《愚人颂》一书的作者是(B)A.拉伯雷B.伊拉斯谟C.蒙D.格里诺

3-10.北欧文艺复兴运动中法国教育家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A)A.《巨人传》B.《散文集》C。《愚人颂》D.《论绅士的风度与自由学科》

3-11.《散文集》一书的作者是(B)A.拉伯雷B.蒙田C.佛杰里奥D.委基乌斯

3-12.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并于1581年当选为波尔多市市长的是(B)A.拉伯雷B.蒙田C.伊拉斯谟D.格里诺

3-13.认为正确的教育应当以培养“新人”为目的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A)A.蒙B.格里诺C.伊拉斯谟D.拉伯雷

3-14.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A)A.1517年B.1317年C.1417年D.1617年

3-15.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C)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3-16.被称作是“教皇的奶牛”的国家是(D)A.意大利B.瑞典C.英国D.德国

3-17.成为德国各界反对罗马教廷的共同纲领的是(A)A.《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B.《基督教的自由》C.《教会的巴比伦之囚》D.《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

3-18.发表《基督教原理》的是(C)A.路德

B.慈温黎C.加尔文D.艾克

3-19.发表《六十七条论纲》的人是(D)A.加

尔文B.路德C.艾克D.慈温黎

3-20.逐步成为以加尔文教义为指导思想的

共和国是(C)A.莱比锡B.法兰西C.日内

瓦D.苏黎世

3-21.耶稣会的创始人是(A)A.罗耀拉B.艾

克C.路德D.加尔文

3-22.《耶稣会章程》的起草者是(B)A.加尔

文B.罗耀拉C.路德D.耶稣

3-23.耶稣会正式颁布《教育计划》是在

(D)A.1556年B.1559年C.1589年D.1599

3-24.耶稣会学校的最高首领是(C)A.省长

B.教授C.将军D.校长

3-25.耶稣会始建于(A)A.1534年B.1540

年C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4-21.世界上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得教育权的

国家是(C)A.意大利B.英国C.德国D.荷

4-22.1708年在哈勒创办“数学、力学、经

济学实科中学”的人是(A)A.席姆勒B.赫

克C.康德D.黑格尔

4-23.赫克在柏林开办一所“经济学、数学

实科中学”的时间是(B)A.1708年B.1747

年C.1787年D.1734年

4-24.是一种强调人类的博爱和人道主义的

社会教育思潮,在德国又被叫做(A)A.泛爱

主义思潮B.爱国主义思潮C.民族主义思

潮D.排外主义思潮

4-25.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出版《初等读物》

小册子的德国泛爱主义者是(C)A.席勒

B.歌德C.巴西多D.康德

4-26.在德国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

两大任务并重的新局面的著名大学是

(B)A.波恩大学B.柏林大学C.不莱斯劳

大学D.慕尼黑大学

4-27.1887年德国的凯兴斯坦纳建立第一所

职业学校的地点是(C)A.柏林B.波恩C.慕

尼黑D.兴登堡

4-28.俄国开始过渡为封建制国家是在

(B)A.6世纪B.9世纪C.12世纪D.15

世纪

4-29.俄国近代教育制度建立开始于(A)A.彼

得一世B.沙皇二世C.彼得二世D.沙皇

三世

4-30.俄国颁布第一个《国民学校章程》的

时间是(B)A.1725年B.1786年C.1755

年D。1802年

4-31.俄国成立教育部是在(A)A.1802年

B.1804年C.1786年D.1725年

4-32.1872年,开办俄国第一所女子高等学

校的地点是(A)A.莫斯科B-彼得堡C.斯大

林格勒D.巴库

4-33.美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间是(C)A.1776

年B.1787年C.1807年D.1775年

4-34.美国于1636年设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

是(A)A.哈佛学院B.费城学院C.耶鲁学

院D.西点军校

4-35.美国独立于(B)A.1775年B.1776年

C.1787年D.1786年

4-36.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C)A.肯尼迪B.林

肯C.华盛顿D.杰佛逊

4-37.在美国最先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的是

(D)A.弗吉尼亚州B.纽约州C.佐治亚州

D.马萨诸塞州

4-38。1825年在美国首先制定教育法的州是

(A)A.伊利诺州B.特拉华州C.纽约州D.马

里兰州

4-39.在美国建立第一所公立小学的是

(C)A.马里兰州B.佐治亚州C.宾夕法尼

亚州D.纽约州

4-40.被称为是“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的人是(A)A.贺拉斯·曼B。毛雷尔C.帕

克D.艾利特

4-41.在美国创办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的州

是(B)A。马萨诸塞州B.伊利诺州C.特拉

华州D.马里兰州

4-42.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建立于 (A)A。

1802年B.1821年C.1824年D.1861年

4-43.在美国被称为是第一所真正的大学是

(A)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哈佛大学C.耶

鲁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

4-44.17世纪在日本地方的封建主称为

(B)A.藩B.大名C.武将p.幕府

4-45.对19世纪发展起来的日本反封建的启

蒙思想有直接影响的是(C)A.儒教的传

入.B.天主教的传入C.“兰学”的传入D.佛

教的传入

4-46.1872年8月,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

教育改革法令是(A)A.《学制令》B.《御誓

文》C.《教育令》D.《学校令》

4-47.主张“以一身之独立,求一国之独立”

的人是(C)A.伊藤博文B.森有礼C.福泽

谕吉D.明治

4-48.日本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时间是

(D)A.1891年B.1901年C.1922年D.1902

4-49.规定了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并

一直成为日本二战以前教育的总的指导纲

领是(B)A.《学校令》B.《教育敕语》C.《教

育令》D.《学制令》

4-50.日本颁布帝国宪法,承认天皇统治的

合法性是在(A)A.1889年B.1891年C.1885

年D.1886年

5-1.被后人称为最注重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

科学的奠基人是(B)A.洛克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斯宾塞

5-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A)A.《大教

学论》B.《教育漫话》C.《忏悔录》D.《林

哈德与葛笃德》

5-3.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教

学问题的著作是(C)A.《爱弥尔》B.《语言

和科学入门》C.《大教学论》D.《忏悔录》

5-4.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是(B)A.引证自然B.教育适应自然C.自

然适应教育D.教育超越自然

5-5.《泛智的先声》的作者是(D)A.卢梭B.洛

克C.狄德罗D.夸美纽斯

5-6.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

人是(C)A.洪堡德B.卢梭C.夸美纽斯D.福

禄培尔

5-7.《教育漫话》一书的作者是(B)A.斯宾

塞B.洛克C.夸美纽斯D.福禄培尔

5-8.被恩格斯称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

的产儿”的人是(C)A.夸美纽斯B.培根C.洛

克D.弥尔顿

5-9.《人类理解论》的作者是(D)A.培根B.格

拉克C.弥尔顿D.洛克

5-10.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白板说”的

人是(C)A.卢梭B.夸美纽斯C.洛克D.培

5-11.提出“主权在民”思想的教育家是(A)A.卢梭B.夸美纽斯C.洛克D.斯宾塞

5-12.

《忏悔录》的作者是(D)A.夸美组斯B.狄德罗C.洛克D.卢梭

5-13.被誉为“贫苦者之友”的教育家是(D)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5-14.《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书的作者是(B)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洛克

5-15.裴斯泰洛齐的最后一部著作是(A)A.《天鹅之歌》B.《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C.《教育3岁孩子的日记》D.《林哈德与葛笃德》

5-16.被称作“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的是(C)A.裴斯泰洛齐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

5-17.提出“意识阈”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D)A.洛克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5-18.强调“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家是(C)A.培根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

5-19.卢梭反对在儿童发展早期人为强制教育,主张(A)A.消极的教育B.积极的教育C.理性化教育D.非理性教育

5-20.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中,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B)A.强化教学B.简化教学方法C.增加教学内容D.提高教学质量

5-21.被认为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C)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福禄培尔D.洛克

5-22.福禄培尔生前出版的幼儿教育专著的名称是(C)A.《人的教育》B.《幼儿园教育学》C.《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D.《心理学教科书》

5-23.福禄培尔主张教育上应坚持的原则是(B)A.主动的和顺应的B.被动的和顺应的C.被动和反抗的D.主动和反抗的

5-24.被称作是“幼儿教育之父”的是(C)A.卢梭B.洛克C.福禄培尔D.赫尔巴特

5-25.《教育论》一书的作者是(A)A.斯宾塞B.洛克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

5-26.斯宾塞的哲学是(B)A.唯物主义哲学B.主观唯心主义哲学C.辩证唯物主义哲学D.客观唯物主义哲学

5-27.斯宾塞认为教育管理儿童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C)A.轻率B.粗鲁C.自治D.盲目

5-28.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的四篇论文中最为重要的一篇是(D)A.《智育》B.《德育》C.《体育》D.《什么知识最有价值》5-29.首创“幼儿园”这一名称的人是(A)A.福禄培尔B.斯宾塞C.洛克D.赫尔巴特

5-30.赫尔巴特认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内在动力是(B)A.同情B.兴趣C.意识D.行为5-3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C)A.教学B.健体C.道德D.审美

6-1.奠定英国现代教育的根基的是(C)A.《巴尔福法案》的颁布B.《费舍法案》的颁布C.《巴特勒法案》的颁布D.《哈多报告》的颁布

6-2.《巴特勒法案》的颁布是在(D)A.1902年B.1918年C.1943年D.1944年6-3.《费舍法案》是英国1918年颁布的

(A)A.初等教育法B.中等教育法C.高等

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

6-4.对英国20世纪80年代乃至以后高等教

育的发展都产生很大影响的是(C)A.《哈多

报告》B.《斯宾斯报告》C.《雷弗休姆报告》

D.《诺伍德报告》

6-5.法国1947年提出的以“现代化”、“民

主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方案名称是

(D)A.《费里法案》B.“教会与国家分离”

法C.《富尔法案》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

改革方案”

6-6.法国著名的“五月风暴”爆发的时间是

(C)A.1959年B.1947年C.1968年D.1936

6-7.“富尔法案”也被称为(D)A.《教育改革

法令》B.《国家与私人学校关系法案》C.“教

会与学法分离法令”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

法案”

6-8.东西德的统一是在(C)A.1980年10月

B.1986年10月C.1990年10月D.1991

年10月

6-9.联邦德国首次成立全国教育科学部是在

(A)A.1969年10月B.1959年2月C.1990

年10月D.1964年10月

6-10

6-17.美国现代教育管理统一实行的学制是

(C)A.8--4--8制B.6--3--3制

C.6--3--3--4制D.5--4--3--4制

6-18.日本二战后教育改革主要仿效的教育

模式为(D)A.英国教育模式B-中国教育模

式C.德国教育模式D.美国教育模式

6-19.英国有一个法案在1903年4月1日生

效,它是(A)A.《巴尔福法案》B.《费合法

案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

察尔斯基

7-22.被称.《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1-6.古典时代波斯和希腊进行的三次大战役

是(ABD)A.萨拉米战役B.普拉提亚战役

C.伯罗奔尼撒战役D.塞斯托斯战役E.小

亚细亚战役

1-7.古希腊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BCDE)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个人主

义D.感觉主义E.怀疑主义

1-8.西方教育史上“七艺”教育的前三艺是

指(ACE)A.文法B.律法C.修辞学D.音

乐学E.辩证法

1-9.“苏格拉底法”的运用的三个步骤包括

(ABD)A.苏格拉底讽刺B.定义C.理解D.助

产术E.结论

1-10.柏拉图的主要代表作包括(BC)A.《政

治学》B.《理想国》C.《法律篇》D.《论共

和国》E.《雄辩术原理》

1-11.以下著作为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是

(CD)A.《论共和国》B.《雄辩术原理》C.《政

治学》D.《伦理学》E.《法律篇》

1-1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

部分是指(BCD)A.自身灵魂B.植物灵魂

C.动物灵魂D.理性灵魂E.语言灵魂

1-13.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七艺”的后四

艺是指(ABCD)A.算术B.几何学C.天文学

D.音乐理论E.辩证法

1-14.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的实施所需的两

个基本条件是(AB)A.闲暇B.自由学科C.有

限操劳D.家教E.研究哲学

1-15.古罗马历史的三个时期是(BCD)A.初

建时期B.王政时期C.共和时期D.帝国

时期E.消亡时期

1-16.古罗马在共和后期的学校主要包括

(ACE)A.初级学校B.中级学校C.文法学

校D.高级学校E.修辞学校

1-17.公元313年,在米兰联合发布“宽容

敕令”的是(CE)A.屋大维B.维斯帕西安C。

君士坦丁D.庇鲁士E.李锡尼

1-18.基督教会创办的初等教义学校的四个

阶段是指(ACDE)A.申请入学B.收费入校

C.谛听者D.跪拜者E.选民.

1-19.主要反映西塞罗教育思想的著作有

(BDE)A.《雄辩术原理》B.《论共和国》C.《理

想国》D.《论雄辩家》E.《论善与恶的定义》

1-20.西塞罗“人道”教育主张的三方面条

件包括(ACD)A.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

的特点B.必须充分发挥道之所以为道的特

点C.以同情、仁义、礼让等规范,处理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D.只有具有文化修养的人

才能称作人,只有他们才能尽人之所以为人

之道E.人道教育就是为人要讲道理,明方

2-1.修道院学校在lO世纪分为两部分是指

(BD)A.主学B.内学C.副学D.外学E.中

2-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主要包括的两种形

式是(AD)A.宫廷教育B.平民教育C.贵族

教育D.骑士教育E.神学教育

2-3.骑士教育的三个阶段是(ABC)A.宗教教

育阶段B.礼仪教育阶段C.侍从教育阶段

D.贵族教育阶段E.社会教育阶段

2-4.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四个学生同乡会是

(ABCE)A.法兰西同乡会B.毕加德同乡会

C.诺曼同乡会D.剑桥同乡会E.英格兰同

乡会

2-5.中世纪大学中,按学科划分出的四个学

院是指(ABCD)A.文学院B.法学院C.医学

院D.神学院E.经贸学院

2-6.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AD)A.讲

解B.朗读C.背诵D.辩论E.游戏

2-7.在西欧的中世纪城市中,居民的主要组

成成分是(BD)A.农民B.商人C.军人D.手

工业者E.贵族

2-8.《论自然的区分》一书明确提出经院哲

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D)A.哲学与神学的

关系B.哲学与自然的关系C.哲学与理性

的关系D.理性与信仰的关系E.哲学与信

仰的关系

2-9.13世纪将经院哲学推向极盛时期的人

包括(CE)A.罗瑟林B.阿伯拉尔C.阿尔伯

特D.安瑟伦E.托马斯·阿奎那

2-10.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对教育尤其是高

等教育的影响包括(ABCDE)A.直接促进了中

世纪大学的兴起和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古

典学术、文化的传播C.确立了理性的合法

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D.它的

思维方法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法,也是训练

思维的方法和教学方法E.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有助于大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2-11.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ACE)A.修道院学B.修士学院C.大教堂学D.修女学校E.堂区学校

3-1.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的两次逐步摆脱中世纪阴影的运动是(AB)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十字军东侵运动D.禁欲主义运动E.强迫义务教育运动

3-2.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A.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B.反对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C.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人权E.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

3-3.意大利教育家佛杰里奥把中高等教育的核心归结为两种教育,指(AE)A.全面教育B.理想教育C.技能教育D.专向教育E.自由教育

3-4.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包括(ABE)A.伊拉斯谟B.蒙田C.佛杰里奥D.委基乌斯E.拉伯雷

3-5.维多里诺复兴了在中世纪学校中消失了近千年的(AD)A.体育B.德育C.智育D.美育E.武术

3-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包括(ADE)A.佛杰里奥B.拉伯雷C.蒙田D.委基乌斯E.格里诺

3-7.在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的传播直接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新建的教育机构和原有学校的不同点在于(ABD)A.它们大多由世俗政府或民间创办B.主要适应了人们学习古典文化的需要C.它们以培养平民为主要目的D.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绅士E.大多由政府和贵族创办

3-8.伊拉斯谟的主要教育著作包括(CDE)A.《散文集》B.《巨人传》C.《愚人颂》D.《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E.《论正确的教学》

3-9.主要反映蒙田的教育思想的文章包括(AE)A.《论学究气》B.《巨人传》C.《论儿童的教育》D.《愚人颂》E.《论正确的教学》3-10.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A.人道主义B.古典主义C.自然主义D.世俗化和贵族化E.变革性

3-11.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表的被称为是宗教改革的三大论著是(ABD)A.《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B.《教会的巴比伦之囚》C.《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D.《基督徒的自由》E.《基督教原理》

4-1.从历史上看英国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是(AB)A.宗教性B.贵族性C.世俗性D.平民性E一般性

4-2.导生制的创立者包括(AC)A.A·贝尔B.R·雷克斯C.J·兰开斯特D.福斯特E.洛克

4-3.伦敦大学的前身包括(CD)A.欧文学院B.里兹学院C.国王学院D.伦敦大学学院E.利物浦学院

4-4.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包括(ABDE)A.狄德罗B.卢梭C.洛克D.伏尔

泰E.爱尔维修

4-5.《费里教育法》体现了法国教育的三原

则是(ABC)A.义务B.免费C.世俗性D.贵

族性E.平民性

4-6.19世纪初,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类型

包括(BC)A.现代中学B.国立中学C.市立

中学D.初级中学E.高级中学

4-7.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指(ADE)A.德国

B.西班牙C.荷兰D.意大利E.法国

4-8.18世纪,德国的初等学校主要由两部

分组成,是指(AC)A.初等小学B.中等小

学C.高等小学D.普通小学E.特殊小学

4-9.18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BD)A.理科中学B.文科中学C.贵族学院

D.骑士学院E.平民中学

4-10.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打破了传统

的惯例,不设神学系,而只设立(BCE)A.音

乐系B.法律系C.哲学系D.数学系E.医

学系

4-11.1802年,俄国成立教育部,并于1804

年颁布了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两个章程是

(AD)A.《国民教育章程》B.《大学规程》C.《大

学所属各级学校规程》D.《大学及附属学校

章程》E.《大学章程》

4-12.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日本

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主要有

(ACD)A.儒学B.法学C.国学D.兰学E.私

4-13.幕府时期,日本的教育机构主要有三

种类型(ABC)A.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B.藩

学C.民众的教育机构D.天皇直辖的学校

机构E。佛学

4-14.福泽谕吉的著作包括(ACD)A.《劝学篇》

B.《论正确的教学》C.《文明论之概略》D.《文

明教育论》E.《散文集》

4-15.日本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由五部

分组成,包括(ABCDE)A.学区B.学校C.教

员D.学生E.考试

4-16.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提出的改革目

标是(ABC)A.“富国强兵”B.“殖产兴业”C.文

明开化D.求知世界E.破除陋习

4-17.1886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学校令》

包括(ABDE)A.《小学校令》B.《中学校令》

C.《普通学校令》D.《帝国大学令》E.《师

范学校令》

5-1.夸美纽斯的著作包括(ABCE)A.《大教学

论》B.《泛智的先声》C.《语言和科学入门》

D.《天鹅之歌》E.《母育学校》

5-2.夸美纽斯认为上帝在人心中播下的三颗

种子是(ACE)A.知识B.技能C.德行D.感

觉E.虔信

5-3.夸美纽斯的教学三原则指(ABC)A.直观

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彻底巩固性原

则D.间接性原则E.顺其自然原则

5-4.洛克的著作包括(BCE)A.《世界图解》

B.《政府论》C.《人类理解论》D.《教育漫

话》E.《社会契约论》

5-5.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通过

教育使绅士具有四种品质,即(ABCE)A.德

行B.智慧C.礼仪D.外貌E.学问

5-6.洛克认为绅士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方面是

指(ABD)A.体育B.德育C.美育D.智育E.音

5-7.卢梭认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三

个方面,即(BDE)A.受之于上帝B.受之于

自然C.受之于自己D.受之于人为E.受

之于事物

5-8.卢梭提出的儿童学习的三原则是

(ADE)A.学习者必须依赖自己的能力,通过

自己学习得出结论B.学习者必须依赖老师

的帮助,达到学习进步C.学习者应该在主

观和客观上刻苦学习,做到学有所获D.一

切学习必须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理解、

发现来进行E.鼓励儿童在学习的同时,更

好地培养他的兴趣,发展他的能力,锻炼他

的思想,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5-9.裴斯泰洛齐的著作包括(ABD)A.《葛笃

德怎样教育子女》B.《天鹅之歌》C.《爱弥

尔》D.《林哈德与葛笃德》E.《人的教育》

5-10.裴斯泰洛齐关于和谐教育的内容的三

个主要方面包括(ABC)A.德育B.智育C.体

育和劳动教育D.美育E.技能教育

5-11.裴斯泰洛齐强调进行智育主要依据的

两个原则是指(AC)A.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

B.从主观到客观的原则C.从具体到抽象

的原则D.从主动到被动的原则E.从抽象

到直观的原则

5-12.裴斯泰洛齐认为智育最基本、最简单

的三要素是指(ABC)A.数B.形C.词D.色

E.声

5-13.赫尔巴特的著作包括(ABCE)A.《普通

教育学》B.《普通实用哲学》C.《心理学教

科书》D.《人的教育》E.《关于心理学应用

于教育学的几封信》

5-14.赫尔巴特的五种道德观念是

(ABCDE)A.“内心自由”B.“完善”C.“仁

慈”D.“正义”E.“公平或报偿”

5-15.赫尔巴特教育过程的三个方面是指

(ACD)A.管B.环境C.教学D.训练E.质

5-16.赫尔巴特关于自然知识的三方面兴趣

包括(CDE)A.宗教的兴趣B.社会的兴趣

C.经验的兴趣D.思辩的兴趣E.审美的兴

5-17.赫尔巴特关于社会交往的三方面兴趣

包括(ABC)A.同情的兴趣B.社会的兴趣

C.宗教的兴趣D.审美的兴趣E.经验的兴

5-18.赫尔巴特所确定的教学过程的四个阶

段是(ACDE)A.明了阶段B.未知阶段C.联

想阶段D.系统阶段E.方法阶段

5-19.被称为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包括

(ABCDE)A.预备B.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

之害”。

3.9.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

大乐趣之一的人是(孟子)。

3.10.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性恶论”的

人是(荀子)。

3.11.(《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

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3.12.《大学》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是(“至善”)。

4.1.秦朝丞相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

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

篇》)。汉初塾师将三篇合一,统称(《仓颉

篇》)或(《三仓》)。

4.2.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并自撰《文

宣王赞》的是(宋真宗)。

4.3.曾经下令,学者讲学“一宗朱子之学”,

“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的人是(朱

元璋(明太祖))。

4.4.汉代太学的建立兴办,得力于(董仲舒)

和(公孙弘)两位儒家学者的极力倡导。

4.5.汉代私学就其程度来说有小学与专经阶段的区分。(专经)阶段是私学的高级形式,相当于(太学)程度。

4.6.唐代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一书,成为经学注疏的合本。

4.7.宋时订立《自鹿洞书院教条》的是(朱熹)。

4.8.明朝初期,书院极不发达,明太祖洪武元年只设立了(洙泗)、(尼山)二所书院:4.9.光绪年间,清朝采纳(张之洞)等人建议,所有书院都改为大、中、小学堂。

4.10.我国古代选士制度,从西周开始萌端,经历了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等几个发展阶段。

4.11.隋以前是察举,隋以后是(考试),这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的一大分界线。

5.1.董仲舒的三篇《对贤良策》以(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以(“德教”)为核心的儒家治国之道。

5.2.董仲舒注重尚贤使能,他针对当时任用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的两大弊端,认为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

5.3.董仲舒基于他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治国主张。

5.4.清末学者章太炎评价王充是(“汉代一人”)。

5.5.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5.6.颜之推认为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但不论哪一类人才的培养,都要做到(“德艺周厚”),这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5.7.颜之推从其治学体会出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道听途说,专信(“耳受”),主张(“眼学”),即通过亲眼观察获得知识。

5.8.韩愈,字退之,人称(昌黎先生),著作有(《韩昌黎集》)。

5.9.韩愈提出的教育宗旨是(“明先王之教”)。

5.10.韩愈关于教师的见解是教育思想史中的宝贵遗产。他感于当时的人(“耻学于师”),(“抗颜为师”)并作(《师说》),这是从他的“卫道”立场出发的。

5.11.胡瑗为宋代学术开创者之一,他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

5.12.朱熹是一位理学家,他继承了程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并有极大发展,成为理学的一代宗师。,

5.1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说。5.14.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5.15.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一生研习儒家经典,提出了系统的(经世致用)、(重实学)、(重习行)的教育理论。

6.1.1911年武昌起义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历史进入了(民国)时期。

6.2.1895年(沈寿康)在其主笔的《万国公报》发表《(救时策)》一文,指出“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

6.3.《(《幼学诗》)》的主要内容是告诉儿

童要“敬上帝”、“敬耶稣”、“敬肉亲”。

6.4.京师同文馆在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

的学校。

6.5.1896年,清政府驻日公使(裕庚)把13

名中国学生带到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揭开了中国近代公费留日的序幕。

6.6.民国初年,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

6.7.1873年,(左宗棠)上书总理衙门建议

遣人游学欧洲各国。

6.8.1903年改名为北洋大学堂的是(天津中

西学堂)

6.9.1903年(秋端方)在武昌筹办(湖北幼稚

园),“为我国设立幼稚园之始”。

6.10.南洋公学外院可视为我国(新式小学)

之始。

6.11.清政府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

的最高行政机关,并将原(国子监)并入学

部。(学部)最高行政长官为尚书。

6.12.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教育

家)、(实业家),字(孝达),号香涛。

6.13.1903年(张之洞)与张百熙、荣庆一起

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6.14.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我

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6.15.主张“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

功”的人是(严复)。

7.1.1915年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颁

定教育要旨,取代了民初颁行的“(“四育

并举”)”的教育宗旨。

7.2.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宗旨,经历了以

“(“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的

转变。

7.3.1931年9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15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实

施原则)》,分别对初等教育等8个方面,规

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纲要”。

7.4.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

对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的《(学制系统草

案)》加以审订、修改。

7.5.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立教育

部以取代清末的(学部)。

7.6.1929年6月,国民政府明令停止试行

大学区制,恢复(教育厅制)。

7.7.提出“活的管理下,法兰克王国的(宫

廷学校)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心,对中

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

响。

2-6.789年(亚琛宗教)会议决定,修道院和

教区教堂必须附设学校。

2-7.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是(骑士教

育)。

2-8.索邦学院创建于(1258)年。

2-9.在中世纪,作为一种教学机构,(学院)

的重要职能是授予学位。

2-10.(经院哲学)是教父哲学的继续和发展,

是中世纪神学哲学化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2-11.经院哲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调和

(哲学)和(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2-12.产生于8~9世纪,盛行于12~13纪的

是西欧的(经院哲学)。

3-1.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

反抗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它事实上是近代(资

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3-2.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

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

3-3.(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人文

主义教育的摇篮。

3-4.14~16世纪,意大利的拉丁学校主要是

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的控

制。

3-5.(佛杰里奥)的教育思想较为集中地反映

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对

教育活动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

3-6.在北欧的尼德兰,“(共同生活兄弟会)”

所创办的学校率先将古典人文学科引入课

程。

3-7.伊斯拉谟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学

者和教育家,推动了人文主义在英国的传

播。

3-8.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

学者、文学家、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

集中反映在小说(《巨人传》)中。

3-9.蒙田教育思想的重要出发点,是对(经

院主义)的抨击,他认为正确的教育应当以

培养“(旧教育新人)”为目的。

3-10.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发生在1517年的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

教)内部分裂出了新教。

3-11.(耶稣会)是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创始人为西班牙贵族

(罗耀拉)。

3-12.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

省长、校长由(将军)任命。

4-1.英国最早的学园是(1662)年由牛津和剑

桥的教师开办的。

4-2.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开始关

注社会的贫困问题。

4-3.19世纪20年代,英国开展了“(新大

学运动)”。

4-4.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是英国一次创

立国民初等义务教育的尝试。

4-5.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

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

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4-6.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发表了《人权和

公民权利宣言》,宣布人的(自由权)、(财产

权)、人身安全权和(反抗压迫权)是不可剥

夺的权利。

4-7.康多塞是法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也是

(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主张实施世俗性

的、(普及的)、男女平等和(免费)的教育。

4-8.1794年法国成立的中央公共工程中心

学校后来改名为(巴黎理工学校)。

4-9.(教务专约)的签订标志法国资产阶级利

用宗教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开始。

4-10.从世界教育和发展看,近代西方的公

立教育、义务教育、实科教育、师范教育以

及职业教育等,大多起源于(德国)。

4-11.德国的文科中学是宗教改革时期由(梅

兰克吞)创立的拉丁中学和斯图谟创建的

(文科中学)演变而来的。

4-12.1815年,代表封建贵族和僧侣利益的

欧洲“(神圣同盟)”成立。

4-13.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以(普

鲁士邦)为首的统一,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容

克)地主相联合的政权。

4-14.17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在(莫斯科公

国)的名义下实现了统一。

4-15.1815年,公开宣布“国民教育必须以

敬神为基础”的国家是(俄国)。

4-16.在美国被称作是“厨学”的学校实际

上是(主妇学校)。

4-17.在美国教育史上“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被称为(拨地学院)。

4-18.1860年美国人伊丽莎白·皮波迪在(波士顿)建立了第一所私立幼儿园。

4-19.美国人帕克在教育实践中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

4-20.1868年,日本以天皇誓言的形式发布的政府施政纲领是(五条《御誓文》)。

4-21.明治时期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4-22.1885年,日本废除太政官制,建立了(内阁制),(伊藤博文)任第一任总理大臣。4-23.《(帝国大学令)》规定,将日本的东京大学改为帝国大学,实行(学院制)。

4-24.《教育敕语》规定日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于天皇的臣民和(忠于父辈的孝子)。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忠君爱国”、“(义勇奉公)”、“保卫皇运”的品质。

5-1.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完成,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的学科。

5-2.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强调人类本性是善良的,只要发展人的智力,可使个人和社会得到发展。

5-3.“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5-4.夸美纽斯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被后人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5-5.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漫话)》,书中阐述的关于(绅士教育)的主张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爱弥尔——论教育)》,书中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理想,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

5-7.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第一部教育小说是《(林哈德与葛笃德)》。

5-8.(赫尔巴特)是西方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5-9.在世界上首创“幼儿园”名称的德国教育家是(福禄培尔),他被认为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5-10.福禄培尔认为人本性表现为四种本能,即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最为重要的是(活动的本能)。

5-11.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史上,他以(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来论证教育,提出新的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5-12.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书名叫《(群学肄言)》,他在教育上反对国家重视对(贫民)的教育。

6-1.20世纪后随着《巴尔福法案》和《(费舍法案)》的颁布,英国的公共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6-2.英国在1898年成立教育委员会,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统一了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管理。

6-3.1937年5月法国教育部发布命令,在全国初等学校设置“(指导班级)”,并把它

作为整个学校改革的起点。

6-4.至今仍然是法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和

教育法令的是《(教育改革法令)》。

6-5.1934年纳粹德国建立了科学、训练和(国

民教育部),(卢斯特)被任命为国民教育部

部长。

6-6.纳粹德国在城市学校里推行“乡村生活

年”和“(劳动服役)”制度。

6-7.在联邦德国,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的一

种典范的是(双元制)职业教育。

6-8.联邦德国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教

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样化中的统一”。

6-9.美国现行的教育行政制度是(地方分权

制)。

6-10.1946年11月,日本公布新的《(日本

国宪法)》,宣布废弃“大日本帝国”的国名,

实行地方自治,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成为一个

和平的国家,为此专列“(放弃战争)”一章。

6-11.1947年的日本《教育基本法》确认了

“(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以及男女同校的

原则。

6-12.前苏联1958年教育改革的主要宗旨是

“走向生活和参加公益劳动”、“(积极参加

社会所需财富的生产)”。

7-1.菲利耶尔是狄摩林的学生,他在瑞士创

办的一所新学校的名称是(克拉里塞格新学

校)。

7-2.凯兴斯坦纳为增强和完善劳动训练的意

义和价值,要求把(国民小学)都改成“劳动

学校”。

7-3.蒙台梭利自己在1907年设立的第一所

“蒙台梭利学校”名称是“(幼儿之家)”,

她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她以(儿童中

心主义)为她的指导思想。

7-4.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首创

的(成绩测验)及其量表成为(实验教育学)

的又一种表现。

7-5.美国学者(皮尔士)首次提出实用主义哲

学的基本思想,其核心概念是“(效用)”。

把它作为考察一切事物价值的出发点。

7-6.既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又是杜

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这一观点是“(儿童中心论)”。

7-7.美国教育家巴格莱写的全面阐述要素主

义教育主张的文章是《(要素主义者促进美

国教育的纲领)》。

7-8.资产阶级教育家批评它是一种企图“把

时钟往后拨”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是(永

恒主义教育)。

7-9.当代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说“发生认识

论”为(结构主义教育)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7-10.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主

义)》,系统阐述了历代劳动教育思想的发

展,对资本主义国家学校教育给予适当批

判,成为用马克思主义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

的一本名著。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为

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新人

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育

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因

素。

名词解释题目录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又名“米廪”,在

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

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

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

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

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

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

“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

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

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

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

政治。

3.2.五伦: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

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3.3.《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

的一篇论文,它着重阐述了大学教育的目

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

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

3.4.《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

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

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4.1.书同文:秦朝文化教育方面采取的一项

措施。目的是为了消除战国以来“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的现象,将“大篆”和古文加以

改造,形成“小篆”——秦朝新的文字,为

推行朝廷政令扫除了文字、语言障碍,同时

为文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4.2.行同伦:秦朝为达到“黔首(百姓)改化,

远迩同度,匡饬异俗”这一目的而采取的。

这一措施的实行进一步融汇了各民族的风

俗习惯,对于促进统一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状

态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4.3.颁挟书令:秦代禁止私人藏书、议书的

一项法令。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

挟书令”规定,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都要交给守尉一并烧毁;有

敢于谈论诗书的处死示众;以古非今者,灭

其家族,以三十日为限,到时仍不烧毁者,

处以面上刺字,并修筑长城四年之劳役,只

有医药、小筮、种树之书除外。禁止私学。

4.4.黄老之学:依托黄帝而本于老子的一种

学说,实际上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

先秦诸子百家学派的思想,特别是儒法两家

思想而形成的。其实质是刑律与道德并用。

4.5.焚书坑儒:秦代在文教领域内推行专制

主义的产物,秦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抨击

秦不师古。李斯予以驳斥。秦始皇准行李斯

建议“颁挟书令”,将民间所藏书籍除医药、

占卜、种树之书外,全部付之一炬。次年有

儒生诋毁朝政,后逃走,儒法矛盾更加尖锐。

公元前211年,460余名儒生被集体坑杀于

咸阳,并告天下,史称“焚书坑儒”。它并

没有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反而加剧了社会

矛盾,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4.6.玄学:魏晋时期的主要学术思想,以老

庄思想注释《周易》,经何宴和王弼的研习,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加以结合,形成儒道兼

综的“新学”——“玄学”。其具有高度抽

象的思想色彩,对后期唐宋教育思想有重要影响。

4.7.汉代“太学”:汉代创立的中央官学,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它属于大学性质,主要传授儒家六经。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官学制度的建立。

4.8.汉代“宫邸学”:汉代为贵族子弟开设的贵胄学校,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九年。内容以《孝经》为主,兼及《尚书》等儒学,也叫“四姓小侯学”。它的出现促进了世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

4.11.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机构,源于国子学。西晋国子学创立后北齐改称国子寺。隋改称国子监,在以后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均为中央官学的管理机构。

4.12.隋朝监属五学:隋朝设立国子监,下辖五种中央官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是我国历史上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的开始。

4.13.六学二馆:唐承隋制,设立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是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六学之外,东宫设有弘文馆,门下省设有崇文馆,同为中央官学性质,通称“二馆”。这就是唐代中央官学的基本制度,即为“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古代官府拨给或由民间捐赠给官学、学塾或书院田产以赡学的制度,南唐时期的东佳学堂已有庄田20顷,以后各代多采用此法,用以解决学校经费。

4.15.三舍法: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即将太学分成外舍、内舍、上舍。初入学者入外舍,经考试升入内舍和上舍,上舍生名列上等的,不再参加考试而直接授以官职。

4.16.升斋积分:元代太学分作上中下共六斋,每月考其所习,按成绩可以依次递升,升至上两斋后,只要两年未曾犯过,则允许参加“私试”,每月考试,采用积分制,一年内积满八分以上可升充高等生员,与举人有同等资格,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

7.2.壬子一癸卯学制:1912年7月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筹划主持下,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问题,9月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令》。1913年又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使之逐步成为一个更加完备的新学制系统,因1912~1913年为农历壬子一癸丑年,教育史上称之为“壬子一癸丑学制”。

7.3.大学院制:南京国民政府在1927年6月根据蔡元培等人的《提议设立大学院案》的建议,而颁布《大学院组织法》决定以大学院制取代教育部制,10月正式成立。大学院制是借鉴法国教育行政制度的产物,是将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合为一体的制度。首任院长蔡元培。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前身为陈鹤琴创立于1940年的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改名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是我国最早、民国时期唯一单独设置的国立幼教师资培养机构,抗战胜利后迁到上海,升格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7.5.庚款兴学:1908年,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在国会正式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还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

和创办清华学堂的经费。1924年,又决定

全部退还庚款“用以发展中国之教育及文化

事业”,英、法、比、荷诸国相继仿效,从

而形成了西方列强利用庚款在中国发展文

化教育事业和留学热潮,史称“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协约国劳力紧张,中国贫寒学子走上了出国

打工留学的道路,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

动。这是中国留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开

出国半工半读留学的先河。

7.7.国立中学: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创设

的一种中学,用以收容沦陷区流亡师生,到

1944年,共建立了34所,主要分布在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青

海、宁夏、绥远、安徽、湖北等省区。

7.8.抗日军政大学:前身为瑞金红军大学,

1936年6月成立时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迁到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

政大学(简称抗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培

养抗日军政干部的高等学校。

7.9.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5月创立于广州黄埔,是一所培养

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1926年更名为中国

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蒋介石。蒋

介石叛变革命后,血洗了军校中的共产党

人,五期以后,黄埔军校变成为反革命服务

的军事学校。

7.10.陈鹤琴: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

先后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实验幼稚

师范学校、上海幼稚师范学校,他提出“活

教育”的思想,是“活教育”实验活动的重

要代表人物。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1.智者:又称诡辩家,公元前5世纪后期

古希腊主要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1-2.“七艺”:古希腊重要教育内容,由“三

艺”和“四艺”组成,“三艺”由智者派创

立,指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四艺”由

柏拉图创立,指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

乐理论;“七艺”就是文法、修辞学、辩证

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的总

称。

1-3.“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创造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

的方法,“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作“产婆术”

(或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

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1-4.“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早期重要的法律

和法律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罗马最重要的民

法法典,因刻于12块铜表之上而得名。从

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十二铜表法”成

为罗马法律教育的重要教材。

1-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科学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一位百科全

书式的思想家,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多种领

域,教育思想对西欧文艺复兴后1000多年

的教育发展产生很大影响,20世纪先后出

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流派思想都受

到他的影响。

1-6.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培养

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学生,一生

写作了大量著作,其中《理想国》、《法律篇》

是他的代表作。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

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

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7.西塞罗:罗马共和后期的政治家,拉丁

散文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罗马重要的教育

思想家,他提出了以“人道”为教育理想的

主张。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共

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

等著作中。

1-8.昆体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

名教育家,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

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他的教育思想

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的重要思想来

源。英国思想家穆勒认为,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一书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

思想的百科全书”。

2-1.教会学校:西欧中世纪教会教育的主要

形式,由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

校组成,修道院学校成为最重要的学校。

2-2.修道院学校:设在修道院内的一种教会

教育机构,是基督教修行制度的产物。

2-3.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

一般设在主教所在地,学校设备和条件较

好,学科内容较完备,由于自有地产或接受

捐赠而不收费。

2-4.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

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规模较小,设备较差,只教授一些初步知识

和宗教赞美歌等。

2-5.宫廷学校: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

的形式之一,创办者是阿尔瑟,学生主要是

法兰克王国的皇室成员及其贵族子弟,开设

课程主要有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

文、神学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当时比较流

行的“问答法”。在当时成为世俗教育的中

心,对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影响。

2-6.骑士教育: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重要

的形式之一,11~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

时,骑士地位逐步提高,以骑士训练和培养

为宗旨的骑士教育应运而生,是一种特殊形

式的家庭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的

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

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实际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3-2.“快乐之家”: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人文主义者维多里诺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

校的称呼,该校环境优美,重视对学生多方

面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意大利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3-3.伊拉斯谟: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

教育理论家。致力于人文主义的宣传,推动

了人文主义在英国的传播。他的教育思想集

中反映了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在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

要影响。主要著作是《愚人颂》、《一个基督

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育》等。

3-4.《巨人传》: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人文

主义者拉伯雷的著名小说,这部小说辛辣地

讽刺了经院主义教育,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

的基本主张,《巨人传》是一部了解和认识

人文主义教育的宝贵史料。

3-5.蒙田: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

出发点是对经院主义旧教育的抨击,他认为

正确的教育应当以培养“新人”为目的。主

张把古典学科作为知识教育的核心。他的教

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他的教育思想主要

反映在其中的《论学究气》、《论儿童的教育》等篇中。

3-6.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反对教皇和教廷对德国的压制,并于1517年10月31日在维登堡万圣教堂的大门上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表达了人们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成为德国各界反对罗马教廷的共同纲领。路德先后发表了被称为宗教改革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基督徒的自由》,猛烈抨击了罗马教皇和教廷的统治。马丁·路德还关心教育改革,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主张,他所领导和进行的教育改革成为宗教改革运动中很有代表性的教育活动,对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7.加尔文:瑞士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领导者。1536年发表《基督教原理》,系统阐述了关于改革教义、教仪和教会的主张,1541年9月,成为瑞士日内瓦的政治、宗教领袖,使日内瓦逐渐成为以加尔文教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教合一的共和国。加尔文强调教育应是教会、国家和家庭的重要事务,加尔文改革教会和教育的主张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3-8.耶稣会: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创建于1534年,创始人为西班牙贵族罗耀拉,直到1540年才得到罗马教皇的认可。耶稣会的宗旨主要是在天主教国家中抑制宗教改革运动和在新教国家反击新教,它不仅是宗教团体,而且是教育组织,传教与教育同为耶稣会的使命。4-1.文法学校:英国早期的教育形式之一,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主要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中世纪后期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

4-2.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教育形式之一。教学以古典语言和文法为主要内容,面向贵族,是贵族进入大学的重要途径。4-3.“学园”:英国近代教育中出现的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由非国教派人士创办。最早的学园创办于1662年,与文法学校相比,已有较高的水平,近代的一些课程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18世纪以后,学园的发展为英国教育制度提供了新的模式。

4-4.“星期日学校”: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旨在解决工人子弟受教育问题而设的具有初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是1781年由格勒斯特郡报馆经理R·雷克斯首先出资兴办的,主要是利用星期日为工人子弟传授读、写、算知识和宗教知识,因而称之为“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是由英国牧师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在导生制学校里,大教室中放置一排长桌,每排约10个学生,由一个年长并学习好的作导生,由导生把从教师那里刚学到的教学内容,教给其他学生。导生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

4-6.“新大学运动”:英国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具有近代性质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标志是1825年建立的具有近代世俗性质的“伦敦大学学院”。在此运动期间,英国的一些工商业、文化集中的城市建立起了许多新的学院,这些新学院的产生,促进了

英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4-7.《国家教育论》:法国教育家拉夏洛泰的

重要教育著作,于1763年出版。书中极力

主张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国家应积极兴

办学校,他还在书中批判了耶稣会的教育,

主张国家要培养善于从事实际事务,使国家

强盛的人才.《国家教育论》对法国教育的

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8.《费里教育法》:19世纪法国发展初等

教育的重要法案之一。是1881~1882年期

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两次颁布的有关初等

义务教育的法令,史育行政机构的企事业单

位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

分等方面体制和制度的总称。

6-4.教育系统: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及各种形

式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总称。

6-5.综合中学:20世纪中期兴起,以后得

到迅速发展的欧美国家共有的一种中等教

育形式。是把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

学综合在一起的中等学校。

6-6.双轨制:西方一些国家中实行的一种阶

级选择性教育制度,它把不同出身的学生分

成两条轨道进行培养而造就两类不同的社

会成员。

7-1.“新学校”: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

初,在欧洲国家盛行的一种新型学校。这类

学校竭力反对旧式传统学校的办学模式和

管理方法,它与旧教育相比有许多自己的特

点。“新学校”一般环境优美,师资条件较

优越,教学内容丰富,由私人或团体办学,

收费昂贵,实行寄宿制,民主管理,重视文

体活动。新学校的创办对推动教育的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7-2.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在

弱智儿童和幼儿教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她

的思想对各国幼儿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她的

幼儿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主张儿童自由自在

地发展和强调儿童早期肌肉及感官的训练

的重要性,她是国外幼儿教育中影响最大的

一位幼儿教育家。

7-3.杜威: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

教育家,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主

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创立美国教

育学的首要人物,一生发表过许多重要教育

著作。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涉及的教育基

本问题广泛且意义深远。他的许多合理主张

与见解,对推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家中一位杰出的

代表。

7-4.新传统派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首先

从美国发展起来,以反对不注重系统知识的

进步教育为起点,要求重新把知识教育和精

神培养放在教育的首位,以培养有知识和有

能力的有用的青年一代。它不是简单恢复旧

式的传统教育,而要求实行一种适合现代民

主社会、现代科技发展和道德原则的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建立于结构主义哲

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理论,

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本质上都是一种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结构主义心理学,

后来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展了皮亚杰的

结构心理学,并用于教育实践,形成了结构

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苏联著名教育革

新家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主义教育中应该

遵循的条件原则。指以集体教育为主,在集

体教育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

时影响集体。这样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

体”,而且又是教育的“主体”。

7-7.帕夫雷什中学:一所前苏联的农村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担任校长和开展教育实

践的地方。在帕夫雷什中学,他创造了杰出

的普通学校校长的全新形象,取得很大的成

就,此校因而成为著名的学校。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被

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实际

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教育起

到一定促进作用。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成均的内容。答:“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类

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也

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祭祀

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决定的

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家

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

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括祭祀

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始礼仪

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发

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源于

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是随着

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社会

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和生活过

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教育的产生

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会要求其成员

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人所积累下来

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整个社会生产和

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中国教育起源的原

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就

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型最早

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时代的

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

(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作

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会的传

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的

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族长者对下

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所就逐渐成为

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会生

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

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社会生产

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为专门的社

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由

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财产也

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教育的手段只能是口耳相传以及对实际行动的观察模仿。2.1.简述瞽宗的内容。答:这是商代一种新的学校名称,附设于宗庙之侧,是宗庙的组成部分,主要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特别强化人们要顺从天命和先祖意旨的观念行为。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答: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为以下几点:(1)西周时期,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社会管理专门化尚不明显,因此,教育行政依附于普通行政,尚未形成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2)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民间无学术,庶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做到闻一知二,既能主动获得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答: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实施因材施教,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孔子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他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个问题,常因发问者的个性及需要不同给予不同的回答,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正因如此,孔子的学生中程度不同,能力各异。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孔子的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6.简述明人伦。答:“明人伦”是孟子关于教学目的的论述,原文为:“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具体地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后世所称的“五伦”。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在“五伦”之中,孟子尤重父子——孝、兄弟——悌这两种关系,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仁、义、礼、智四德教育。这种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之义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答:反求诸己是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的主张。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意思是:当行动未得到对方相应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超过自己的人,不能怨恨,也同样应该反躬自问。凡事应严于律己,时时反思。这是对孔子“自省”“克己”道德修养方法思想的继承,也对中华民族内向性格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答:虚壹而静是荀子对学习态度的主张。荀子说:“心何以知?日:虚壹而静。”所谓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人为主,“不以所已藏害所将受”,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阻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所谓“壹”,即“不以夫一害此一”,就是不以一种知识或见解排斥另一种知识,要专一研究某一问题,不一心二用。所谓“静”,即“不以梦剧乱知”,就是不能用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或感情的冲动

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只有做

到虚怀若谷、精神专注、头脑清醒,学习才

能取得成效。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答:三纲领八条

目是《大学》中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

和程序。“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

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己治人的理想目标。“八

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

五条目的在于“明明德”,侧重于修身;而

后三条在于“亲民”和“止于至善”,侧重

于治人。其中齐家是一个中间环节,既是个

人修身的一种结果,又是“成教于国”的基

础。如果家家都做到了孝、悌、慈,也就达

到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了。“三纲领八条目”

对后世封建道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答:所谓“教

学相长”,《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

教学相长也。”是指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

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

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

进步。“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

的辩证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

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答:《学记》

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一方面,

《学记》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

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

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

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说教师对

于君主也要免行为臣之礼,即“当其为师,

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另一方面,《学

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既

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

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反复强

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

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

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等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答:《学记》认为正

课练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学

记》云:“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

息必有居等。……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

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课外学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

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

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

师、同学的可亲可爱。这一经验也是十分可

贵的。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答:豫时孙摩

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

教训,概括出的重要规律,它包含四条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

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

是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

时而学,适时施教,否则,“时过而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如果“杂施而

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其效果适得其反;“摩”

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要相互观摩,取长补

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但在学习中要防止“燕朋”、“燕辟”,即不

要结交不正派的朋友,朋友间也不要迷恋于

不正当的行为。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答:启发诱导指《学

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

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就是说,教学要注重启发诱

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励,

又不勉强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

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

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

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答:长善救失

是指《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

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贪

多务得、片面狭窄、自满自足、畏缩不前四

种缺点。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

产生原因也各异,教师要会具体分析,全面

掌握,如教法得当,则缺点可转化为优点。

这就要求教师懂得掌握教育的辩证法,坚持

正面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将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

崇尚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无为而

治”。

4.2.简述苏湖教法。答:“苏湖教法”指北

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两地办学,改变

当时重辞赋的学风,而注重经义和时务。他

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

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农

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

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范仲淹当

政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这就是

“苏湖教法”。它对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答:指明朝国子监

实行的监生“历事”的做法,就是将监生派

到政府各部门,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

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

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

书;奸懒的发充下吏。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答:宋朱熹

编著《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四书之合称。朱熹从34岁开

始为“四书”集注,历40余年。光宗绍熙

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始合刊《四书》。

其注释特点是训诂简略,而重在义理之发

挥,皆在阐述其理学思想。又集二程及其门

徒的言论。南宋以后《四书集注》被奉为经

典,成为官学的重要教材。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答:汉景帝

时,蜀郡郡守文翁重视教化,在成都设立学

官,招下县子弟为学官弟子。汉武帝对于文

翁设学之举大为赞许,于是下诏,令天下郡

国皆立学教官。文翁兴学之举于是推广全

国,也是西汉及中国封建社会地方官学最早

开始创立的雏形。直到东汉时期,郡国学校

得以普遍设立,官学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

“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答:文教

政策是指国家统治阶级制定、颁行的关于文

化教育事业的总政策或总方针。它体现了一

定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目标要求及基本目的,因不同国家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答: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答:颜之推吸收前人治学经验,结合自己体会,提出许多关于学习的重要见解,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2)主张早教与晚学。他认为人应珍惜时光,不失时机去学习。小的时候“固须早教”。如果早年失去学习机会,“犹当晚学,不可自弃”。(3)虚心和勤勉。他强调学习要有虚心的态度,还强调学习要勤勉努力,只有勤勉,才能对知识“皆欲根寻,得其原本”。。(4)眼学和切磋。他说:“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在他看来,学问不能只靠耳闻,应眼见为真。他还主张“好问”和“切磋”,提倡在师友间互相切磋,切不可“闭门读书,师心自是”。颜之推以上四点关于学习的重要见解,是值得研究和吸收的。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答:韩愈认为“明先王之教”就是:“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先王之教”,概而言之为“仁义道德”四字,扩而言之指儒家的经典,儒家宣扬的道德思想,封建社会的政治措施等。他认为,把以上内容学好了,便可以运用无穷,只有读古代圣人之书,遵先王之法,明乎人伦,本乎人性,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答: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有五条:(1)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宋初太学徒具空名,经过整顿,太学规模方较完备,管理办法趋于细密。又创立“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生按程度分为三等,使学校不仅承担养士任务,而且具有取士职能。(2)整顿地方学校。熙宁四年下令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路设立学校,采访有“经术行谊”者任教授,使地方学校有了很大发展。(3)颁定《三经新义》。使其作为必读教材,亦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

(4)设置专门学校。另外设置了武学、律学和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5)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废除明经科,增加进士科名额。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对北宋教育制度

的形成及宋代中后期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答:

王守仁的“训蒙教约”的内容是:训练标准

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目。

所设科目为歌诗、习礼、读书三项。歌诗可

以“精神宣畅”、“心气和平”;习礼可以“礼

貌习熟”“德性坚定”;读书可以“义礼浃洽

““聪明日开”。每日课程先考德,次背书、

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

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

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答:

王夫之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结合,

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学要博学而思

则深入。学要尽量吸取过去的成就而不可任

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思要注意独立思考,深

入钻研,不可为过去的框架所拘牵。学习的

知识面越广,思考就越深远,越贯通。深入

思考遇到困难或感到不够深刻,就会愈益了

解博学的必要。二者同时并重,互相促进,

这样学习才会有进步。为学教人都要重视学

与恩的结合。他的这一观点,发展了先秦儒

家学思结合的论述,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

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答: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概括起来

他认为有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

学、败坏社会风气。(1)“毁坏人才”是指

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不学无术,宋儒成

天讲学,教人读书、静坐,受了这种教育的

人,其实是:“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

办经济愈无力。”(2)“灭绝圣学”是指训诂、

禅宗教育日盛,则孔门实事实理的学问便日

渐衰竭。由于教育只是流于文字工夫,静坐

语录上,学校也就没有学术可言,尤其倡行

八股取士,为害更大。他说:“八股行而天

下无学术……故八股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答:教会学校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

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培养为他们服务的

人才和麻痹中国人民的工具,起着文化侵略

的作用。但从客观上分析,教会学校的建立

和发展不仅严重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

系,加速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崩溃和瓦解;而

且作为一种与近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教

制度,充满勃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反衬出

传统教育的腐朽和落后,为中国近代教育的

建立提供了直接的参照系。在某种程序上,

促进了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答:张之洞非常重视师范教育,他的师

范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内容:(1)发展师范教

育为当务之急。“办理教育,首重师范”。(2)

师范学堂独立设置。三级师范自成体系。、

(3)师范教育必须突出以下特点:①重视教

育类和教师技能类课程,突出师范性;②附

设小学堂,以利师范生实习;③规定师范生

享受待遇,以使人羡慕;④规定师范生毕业

后最低从教年限6年。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与

实践对我国近代师范体系的确立和师范教

育的发展影响极大。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答:1912

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

的新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

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

道德。”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答:“党化教育”的教育宗旨,所谓“党公

助,发动群众自己办教育。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答:抗大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

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的战略

战术。”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主要任务:“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材。”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答: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有:(1)教育为

中心工作服务;(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办学。

1-1.简述《荷马史诗》。答:《荷马史诗》相

传为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

作,史诗主要叙述了希腊人攻打小亚细亚的

特洛伊城的前后经过,歌颂了阿喀琉斯、奥

德修斯等希腊英雄的业绩,史诗包括《伊里

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答:

“智德统一”论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教

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智慧和

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之

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

避恶,他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

“智德统一”论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联

系起来,对西方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答:帝国时期,由于政体和社会各方

面条件的重大转变,罗马教育出现了一系列

显著变化。包括:(1)在教育管理上,由私

人开办和控制学校的局面得到控制,出现了

一种“国家化”趋势。(2)教育的机会逐步

缩小。普通公民受教育的机会被限制在很小

范围内。(3)专制政体的建立,通过演说而

获得权力、财富等社会基础丧失了,修辞学

和演说术逐步失去其生命力。(4)学校教育

内容范围逐步缩小。(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

到一定的发展。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答: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

为作为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1)教师

应当是才德俱优,即言即行的人。一个优秀

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高尚,行为端庄的

人。(2)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

认有学问的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

出完美的雄辩家。(3)教师应当热爱学生,

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4)教师既

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要能熟练地运用

教学方法。(5)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

理特征、个性、才能、倾向。要有针对性地

组织教学。

1-5.简述雅典教育。答:雅典教育是形成于

希腊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500年)

的一种重要的奴隶制民主教育制度。雅典教

育由私立和公立教育组成,二者承担不同任

务,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儿

童出生要由父亲进行体格检查。身体合格首

先接受家庭教育,然后接受各种私立和公立

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被授予公民

称号。雅典重视多方的教育和陶冶,雅典教

育作为古希腊教育的一种模式,强调个人和

谐发展和多方面教育,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1-6.简述斯巴达教育。答:斯巴达教育是形成于希腊古风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奴隶制教育制度。在斯巴达,教育被视为国家的事业。斯巴达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斯巴达人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其目的在于培养体格健壮的军人,新生儿童由长老进行体质检查,合格者从7~18岁开始接受国家教育,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另外斯巴达人重视妇女的教育,斯巴达教育作为古希腊教育的一种模式,强调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严格的管理,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7.何谓“智者派”?答:智者派是指希腊古典时代后期一些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教师,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取报酬,而形成的一个阶层。智者派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智者派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亚斯、安提丰和克里底亚等。智者派的活动和主张对希腊当时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且对希腊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骑士教育的内容一般分三个阶段:(1)从出生到7~8岁,贵族子弟接受双亲的宗教、道德和身体养护等方面的教育。(2)7~8岁后,贵族子弟按等级送入高一级贵族城堡充当侍童,学习上层社会的社交礼仪和处世为人之道,并学习一些知识及比武训练,称之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14~15~21岁.学习重点为“骑士七艺”,21岁时候选骑士参加宗教仪式被授予骑士封号。骑士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封建制度培养保护者,也可说是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答:中世纪的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学位制度,当时已设立了“学士”、“硕士”、“博士”等称号。学生进入学校后,随某一教师学习4~6年,在阅读、文法、修辞和逻辑方面,掌握了初步知识,经其他教师的认可,便获得“学士”学位,在此基础上,经6~10年学习,通过考试,便可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中世纪大学,“硕士?和“博士”没有程度上区别,只是形式上不同,一般硕士考试不公开,合格发给证书,博士考试公开,并注重仪式。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答: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堂区学校三种类型。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答: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教学程序如下:(1)由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教科书梗概和主要思想。(2)简要叙述与课文有关的知识。(3)诵读原文。(4)复述课文内容梗概。(5)释疑。此外还运用辩论的方法。通常由两名学生或两组学生展开辩论,教学语言为拉丁语。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答:中世纪的西欧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以及对教育的不断要求,促使城市当局建立新型的教育机构,这样就产生了城市学校,实际上它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包括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它大多是由城市当局或行会负

责开办和进行管理的,因此更具世俗教育的

特点。其次,它注重读、写、及其他实用知

识和技能的教学,强调职业和技术培训。再

次。宗教虽然是重要教学内容.但地位明显

削弱,城市学校的另一个特点是设备较简

便,教学水平较低,它的兴起,对促进教育

的世俗化产生很大影响: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答:中世

纪大学发展早期,出现了由教师组合形成的

“系”或称“教授会”,而它最重要的组织

机构是“学院”。“学院”最初的作用,不是

作为教学机构而是一种由教师对住宿的学

生进行辅导而形成的一种制度,以后,逐步

发展成教学机构。在中世纪大学中,一般有

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神

学院。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神学

院是地位最高的学院,而学院的重要职责是

授予学位。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答: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发生在14世

纪,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1)十字军东侵

的失败和教会内部的各种腐败现象,教会权

威和基督教权威逐渐丧失,封建制度思想基

础开始动摇。(2)航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以自足自给为特征的庄园经济逐渐崩溃,封

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3)中世纪后

期农奴起义和14世纪中叶西欧鼠疫的流

行,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开始动摇。(4)火

药的使用使骑士和城堡失去作用,封建制度

的军事基础开始动摇。正是在上述西欧多种

因素全面产生危机的形势下,爆发了文艺复

兴运动。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答:人

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它

的基本特征是:(1)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

标榜理性以取代神性。(2)反对中世纪教会

所宣扬的来世观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强调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3)

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

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

思想、感情、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4)反对神性,提倡人性。(5)反对神权,提

倡人权。(6)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个性自由。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答:人

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人道主义。

(2)古典主义。(3)自然主义。(4)世俗化。

(5)贵族化。(6)变革性。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答:佛杰里奥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他在《论绅士风度与自

由学科》一文中,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

主要内容有:(1)自由教育的目的不是训练

特殊的技能,而是发掘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

特性。(2)自由教育应当包括德育、智育、

体育、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3)道德

教育在自由教育中应占据首要地位,德行的

培养应重于知识的传授。(4)在智育方面,

主张大力加强自由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历

史、道德哲学、文学和自然学科的教学。(5)

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灵进行

有效的训练。他的教育思想较为集中地反映

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对

教育活动认识所达到的水平,充分地反映了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3-5.简述伊拉奠定了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4-2.什么是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德国

18世纪出现的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性

质的一种新型学校。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

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1747年,赫克在柏林也开办了一所“经济

学、数学实科中学”,随后一些传播近代实

科知识的学校先后建立,它们的出现适应了

德国社会工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德国近

代教育的发展。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答:1808

年,洪堡德任德国公共教育部部长,开始对

德国教育进行改革。在初等教育方面,他特

别重视提高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

进培训工作,一些教师被派往瑞士学习,推

动了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方面,

他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使文科中学的办学

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质量都

有较大改进。高等教育方面,他重视新大学

的建设工作,1810年建立起柏林大学。柏

林大学的建立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

研”两大任务并重的局面,他的教育改革对

德国同一时期各级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

影响。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答:

俄国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

实行新的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包括简化俄

文字母、出版刊物,翻译著作和出版科学书

籍等。(2)开办普通学校,强制命令贵族子

弟学习文化知识。(3)设立专门学校。在莫

斯科开办了数学与航海学和方法也有许多

新的特点,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影响。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答:“自

然教育”是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教育思想的

基本内容。在他看来,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主

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

为和受之于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的不同

特点是“自然的教育完全不能由我们决定,

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

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

制的。”因此他要求后两种教育必须与自然

教育配合起来。只有当三种教育方向一致,

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自然教育思

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教育适应自然”

思想的影响,他的这一思想对近代乃至现代

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答:“形式阶段”教学主张是近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之一。他认

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掌握知识的环

节、观念的活动状态和兴趣都发生变化,教

学过程也要相应地变化。为此他把教学过程

确定为四个阶段,即明了阶段、联想阶段、

系统阶段、方法阶段。此后,他的弟子莱恩

把它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主张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教学的客观规律,

阐明了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

要地位,为教育心理学化和教育科学化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答:“要素教育

论”是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寻求简化

教学方法的结果。在他看来,要素是构成事

物最简单的基本单位,要素教育就是依据儿

童先天能力的最初表现,寻求教学内容的最

简单要素进行教学的方法体系。他坚信,最

基本、最简单的要素,是各种教育不可缺少

的基础。经过观察、思考和进一步的研究后,他指出智育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是数、形、词。并认为其他教育上也有教学的简单要素。如道德教育上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的情感能力等。他的“要素教育论”的思想运用到初等教育上,提供了教学方法上的思路,创立了一套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体系,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动。答: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主要包括的五种活动是:(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获得生活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答: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为:(1)关于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2)关于获取生活必需品,养活自己的知识。(3)关于家庭幸福所需要的知识。(4)关于社会福利的知识。(5)关于培养艺术爱好的知识。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答:(1)为2~5岁儿童开办幼儿学校,地方政府必须资助开办幼儿学校或幼儿班。(2)把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5~14岁,把义务教育分为5~7岁和7~11岁两个阶段,不到14岁离开学校的青少年必须接受部分时间制教育直到18岁为止。(3)责令地方教育当局为公立初等学校较年长和有才干的学生开设高级而实用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注重贯彻“儿童中心”的原则。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答: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就是从理论上论证不同的儿童应进入不同的学校。报告指出,具备理论智力的儿童应上文法中学;对应用科学技术和装饰艺术产生兴趣的儿童,应上中等技术中学;最后,接受具体事物比接受原理更为容易的儿童,则应上现代中学。可见人人有权接受中等教育的实质,仍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答:巴特勒教育法指1944年获得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废除只负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全国性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地方教育当局对本地区各种类型的公共教育设施负有法律责任。(2)废除以往中小学教育不连贯、相互重叠的学制,重新把教育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3)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为10年,有条件的地方实施11年义务教育。(4)公立中学实行免费,根据学生年龄、能力、性格提供不同教育。(5)根据不同经费来源将学生分为郡立学校、民办的志愿学校、独立学校。(6)规定了地方教育当局的职责。它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则,决定了英国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这一法案仍是英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主要基础。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及原则。答:指1947年法国的教育改革力宋,它以“现代化”、“民主化”为目标,提出了六条教改原则:(1)要求一切儿童都应受到教育。(2)无论知识分子还是一般劳动者都应享有一样的尊严。(3)儿童和成人都有平等的教育权利。(4)建立指导原则,设置专门教师指导在校生的学习、就业等问

题。(5)根据个人才能、社会需要等,将学

生分为各种类型,在一定文化教育基础上对

其进行专门化教育。(6)青年离校后要继续

接受社会教育。这六条原则的制定对法国当

时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法国以

后的教育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答:

“富尔法案”就是法国“高等教育方向指导

法案”。它提出的高等教育三条中心原则是

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和多科性原则。根据自

主自治的原则,取消了原有大学设五个学院

的体制。根据民主参与原则各大学与“教研

单位”都设立管理委员会,由教授、教师与

学生代表组成,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根

据多科性原则,打破学科互相阻隔、互不联

系的传统,重新组合,创立新型学科,重视

应用科学、工程技术、边缘学科和跨学科的

研究。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答:联邦德

国的教育体制包括基础教育,指3~6岁儿

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指小学教育;中等

教育第一阶段和中等教育第二阶段;职业教

育,主要是双元制职业培训以及各类型的职

业教育学校;高等教育,指大学、高等院校

和专科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这几部分相互

衔接,彼此协调,构成一个发达而又完备的

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答:

二战后,日本改革教育的一些重要特点包

括:(1)强调使人的个性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对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和培养能力,

有较高要求,还特别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实验

能力。(3)反复申明《教育基本法》中关于

培养国民成为和平国家与社会之缔造者的

基本目标。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答:杜威

认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

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地改造”。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改

革的四项要求。答:四项要求是:(1)重建

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学生的严格训练。(2)

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先编定的教材,并

重视学科课程的建立。(3)开展天才教育。

(4)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答: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有:(1)必须

明确提出改造社会的教育目标。(2)发展“新

文化”、培植“社会同意”。(3)重视学习社

会科学知识和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答: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思想包括:(1)

论学校的性质。(2)论社会的教育目的及学

校的任务。(3)论教学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

培养。(4)论集体主义教育。(5)论劳动教育。

(6)论综合技术教育。(7)论少年先锋队的教

育活动。(8)论学前教育。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答: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则

包括:(1)平行教育影响原则。(2)前景教育

原则。(3)集体的作风与传统原则。

7-6.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的五个方面的论述。答:克鲁普斯卡娅关于

幼儿园最重要任务的五个方面是:(1)关于

儿童的身体健康。(2)经常很自然地对儿童

进行初步的道德品质教育。(3)养成儿童的

“内在纪律”。(4)有计划地进行一定的智力

教育。(5)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精神。

论述题目录

2.1.试述西周学校制度的主要特点。答:西

周学校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三个:(1)官立性。

由于“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

因此,西周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民间无私学,

庶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官师一体,既体现

在中央“国学”中,也体现在地方“乡学”

中。(2)系统性。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

度。在中央有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及程

度虽有进步但仍然不高。从西周的社会情

况、生产力水平看,远不可能达到全面普及

学校教育的程度。

3.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

子、荀须臾之所学也。”足以说明荀子教学

思想的这一特点。

3.2.试述孟子、荀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

同。答: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其

中心是“民本”思想;在哲学上,提出“性

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从教育与社会的关

系看,荀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

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从“性善

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

作用是“求放心”,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

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孟子说:“学问之

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任何人只要接

受教育肯学习,在他看来,都可以成为圣人。

可以说,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

用。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否定了先天

道德论。批评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

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故“人

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诸子私学之间的差

别在于:(1)社会基础不同。 (2)管理制度

不同。 (3)施教对象不同。 (4)教育内容与

方式的不同。

4.1.试述宋代儒学的变化状况及对教育的影

响。答:宋朝建国后,在统治策略上从重视

“武功”改变为重视“文治”。把尊孑L崇

儒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宋王朝在尊孔崇儒

的同时,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把佛学作为

辅助儒学的统治工具。而道教是宋朝第二宗

教,道教虽不直接参与政治,但享有一些特

权。宋代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有一重要的变

化,就是理学的产生。由于宋代阶级斗争,

民族矛盾的复杂性,宋王朝统治者推行儒、

释、道三教融合的政策,为儒学改造和发展

提出了新的方向。周敦颐首先提出吸收佛、

道人儒学的理论,成为理学的鼻祖。按着经

过张载、二程的发展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在

理论上加以总结,集其大成的则是朱熹。嘉

定五年把《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列入官

学,作为法定教科书。理宗在宝庆三年下诏:

“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利治道。”“特

赠嘉太师,追封信国公”。从此确定了朱熹

的历史地位和理学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重

要作用,此后,元、明、清各代,均尊奉理

学为官方统治思想和文教政策的主要依据。

4.2.试述宋、元、明、清中央官学的发展与

衰落的表现。答:两宋以后,我国封建社会

逐渐进入后期,封建统治阶级加强专制集

权,政治经济时兴时衰,学校教育随之兴衰

无常。中央官学制度基本承袭唐代余绪,但在办学形式、学校管理、教学组织等方面也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呈现衰落趋势。这种湖教法”,王安石的“三舍法”、元代的“升斋积分法”、明代的“监生历事制”,这些措施使官学教学组织更趋健全合理。(4)注重理学教育,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南宋以后,朱熹《四书集注》被奉为经典,科举考试内容主要为《四书》并以朱注为准。《四书集注》为官学重要教材,儒家《五经》降到次要地位。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强调通过科举取得身份。因此,以后官学教授八股范文,教育随之日趋衰落。

4.3.试述唐代官学兴盛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答:唐代是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兴盛时期,由于唐朝奉行“尊崇儒术”的文教政策,重视开展文化教育事业,吸收前代所有官学形式,形成了空前完备的学校体系和管理制度,教育计划也都非常具体细密。唐设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属直系。东宫设弘文馆,门下省设崇文馆,属旁系。“六学二馆”构成唐代中央官学的核心。除此之外,政府各有关部门还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专门人才的机构,太医院开办医学,并分多种专业;司天台开办天文、历数、漏刻等门类;太朴寺开办兽医学;太卜署办有卜筮学;校书郎有校书学等。意义:唐代官学的发展和兴盛,不仅为我国以后历代办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民族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4.4.试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基本含义和它们各自的影响。答: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初就注意选举贤士,高祖十一年下“求贤诏”。文帝即在次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文帝十五年下令要各级官吏举荐贤良,皇帝亲自出题策问,这是汉代取士的开端。武帝时曾一再诏举“贤良方正”,“贤良”之举便成为汉代取士的一种制度。武帝元光元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为汉代举“孝廉”的开始。汉武帝元封四年令诸州各举“秀才”一人,州举“秀才”,政治服务的浓厚色彩;(4)此一制度固然可以激励士人刻苦求学,但由此也出现了道德水平下降,学习不切实务,教学呆板等问题,成为整个封建时代教育难以克服的弊病。“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僚的主要制度,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或自六退七矣”。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九品中正制促使了学校的发展。(3)科举考试为有权者垄断,考试内容和方法失当,“八股取士”方法的实行,逐步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4.5.试述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答:私学教育兴书院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社会的动荡和需要。(2)书籍集聚和传播的需要。

(3)私人讲学的传统是私学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4)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书院在管理和教学上的特点有:(1)书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二者相互促进。(2)书院重视学术交流。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使书院成为地区教育和学术交流的中心。(3)书院讲学不受地域限制。(4)书院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学生

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5)书院内的师生

关系融洽,感情相当深厚。(6)书院组织机

构比较精干,经费多以自筹为主,有较大自

主权。(7)书院订有“学规”,“学规”是书

院教学的总方针。

4.7.试述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主要特

点。答: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主要有如下

几个特点:(1)我国封建社会的多数统治者

重视文化教育的作用,所制定的文教政策,

能充分发挥巩固其统治的作用。(2)我国封

建社会的文教政策是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

一个组成部分。(3)我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

策一般重视各级官学的发展,也允许私学同

时并存和发展,成为官学的补充。(4)我国

封建社会文教政策注意到人才的培养和选

拔人才的作用,使其为统治阶级服务。(5)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以儒家思想作为文教政

策的主体,强调“德治”、“教化”,重视教

育作用,促使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兴盛和发

展。同时由于忽视生产知识、自然科学和技

术训练,致使教育畸形发展,阻碍了其向近

代教育的转化步伐。

5.1.试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主张及道德

教育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答:董仲舒三大

文教政策的主张包括三方面内容:(1)兴办

学校以广教广教化,即“渐民以仁,摩民以

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而习俗

美”的理想境界。关于太学的管理,他主张: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

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2)行选举以

拔擢贤才。他注重尚贤使能,针对当时任用

官员的“任子”制和官员凭借资历递升“累

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两大弊端,认为

其结果“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据此,

他主张建立常规化的选拔贤才的制度。他的

建议为汉代察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3)

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确立正确的、统一的

指导思想是治国方针的根本。他认为秦亡是

因为“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

道,以贪狼为俗”,汉初虽废秦代苛法,但

在意识形态上形成“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夫妇三种伦常,称为“三纲”。把仁、

义、礼、智、信五种常道称为“五常”,使

之成为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董仲

舒的“三纲五常”道德教育,为封建统治者

提供了桎梏人民的精神枷锁,影响深远。他

在道德观念上强调“义”,提出:“正其谊不

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实际上维护了

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5.2.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

思想。答:王充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的

思想,包括两个方面:(1)重视教育作用。

王充重视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作用。他认为

人性之所可变善,重要在于教育。(2)重视

培养目标。王充针对东汉当时文职官员中,

文吏与儒生更受重视的情况,把人才划分为

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

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者为鸿儒。

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

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最理想的是鸿

儒。王充这种培养目标的思想,是对当时经

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一贯主张人才不仅应

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

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

种思想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见地的。

5.3.试述颜之推的主要著作及其关于家庭教

育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

教起。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期,

这时施加教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

数岁,可省笞罚。”幼年时期,比较容易接

受影响,可塑性大,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也可免去以体罚纠正恶习的工夫。(2)把爱

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他认

为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教育孩子切不可

溺爱,不可“无教而有爱”。如果“饮食运

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诃反笑”,一

旦养成习惯,再进行纠正制止,将会“捶挞

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

终为败德。”他强调教子要严,甚至体罚教

子。主张对于子女要爱得其所,爱得其法,

把爱护子女和教育子女结合起来。在反对溺

爱子女的同时,他也反对偏爱子女的做法。

偏爱是溺爱的表现,他认为被偏爱的子女会

产生溺爱的各种恶果,还会引起不被偏爱子

女的反感和不满,造成家庭矛盾,乃至产生

骨肉相残的悲剧。他的这种强调爱,熏渍陶

染……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入室,久而

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

臭也。”因此他要求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

人,以防导入歧途。慎重地选择师友,发挥

教育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是家庭教育的

一条重要原则。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非常

丰富,是传统教育的精华,不但在古代占有

重要地位,而对现实仍有积极意义。

5.4.试述韩愈《师说》的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答: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教育家。他关于教师的见解是教育思想史

中的宝贵遗产,他的《师说》,成为教育史

上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不朽的教育著

作。《师说》的主要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即“古之学者必有

师。”他认为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是从教师

那里学来的,没有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不能成

为有才智的人,生而知之者不存在的。他充

分肯定学习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作用。并对社

会上轻视教师、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进行了

批判。(2)明确教师的任务,即“传道、授

业、解惑也。”一是传道,即传授封建主义

的政治伦理道德;二是授业,即讲授《诗》、

《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三是解

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与“业”的过

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三者中以传道为

本,以授业,解惑辅之,他认为,只有完成

这三方面任务,才配称做教师。(3)提出择

师的标准,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

把道作为择师的根本标准。他认为可为师

者,不在于其年龄大。他说:“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在他看来,做弟子的不一定比

不上教师,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是完全可能

的。老师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学生对老

师的要求不能求全责备,要虚心向老师学

习;做老师的不应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在业

务上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

要。在一定条件下,老师比学生懂得道理要

早一些,多一些,做学生的应向老师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不断提高。在某

些方面,老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师生关系要

“不耻为师”,即“相互为师”。韩愈在《师

说》中关于教师的论述是相当开明和有创见的,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文化教育的继承、发展,它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5.5.论述胡瑗“苏湖教法”的含义及其意义。答:胡瑷,宋代学术开创者之一。他在苏州、湖州进行教学时,为改变当时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文和时务,在学校中实行“分斋教学”,设有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及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的学生主要学习儒家六经等经典,以培养未来的封建统治人才为目的。在治事斋中分“治民”、“讲武”、“堰水”和“历法”、“算术”等科,使之学有所长,开阔眼界,基础宽厚,促进主科发展。因此,治事斋主要培养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胡瑗的这种分斋教学和设立副科的教学制度,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创造性改革,难怪黄宗羲称赞说:“盖就先生之教法,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成就人才,最为的当。”他在教学方法上以明体达用,培养有实际才干的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循循善诱,讲习解经“至有要义”,能联系实际,并提倡实地考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胡瑗的苏湖教法,对后世教育有很大影响。他在教育上进行分斋教学的改革,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一个创造,开了文理教学分科设置和建立主副科制度的先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6.试述王守仁用心学思想来阐释他关于教育作用、目的的主张。答:王守仁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说。他认为宇宙万物都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内心之中,完全否认了客观世界的存在,陷入唯我主义。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之理,反对朱熹“即物穷理”的思想,认为“心”与“理”是合二为一的。“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他从“心即理”出发,把内心修养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多次提到“存心”、“尽心”、“明心”、“收其放心”、“求得其心”一类的修养方法。学问之道就是求得其心,这是因为“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因此,他的教育作用的主张,即是明心、存心、求得其心,即是去人欲、去习染,即是存天理、去人欲。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他的理论基础是“致良知”说。他认为人人都有“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的“良知”,也就是“天理”。认为圣人和一般人良知不同,一般人要想恢复本心,必须有个有重要地位。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点:(1)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王夫之关于人性的观点,和前人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人性是后天学习而成的,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的。在他看来,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日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夫之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认为那种不待学而能的生而知之说,只不过是“释氏夸诞之淫词而已。”(2)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他反对理学家的朱熹“知先行后”之说,又不同意王守仁“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

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他说:“行

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又说:“知行相资

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

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

定理也”。因此,只有知行并进,才能“知

同而起功”。他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

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王夫之“行先知

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主张.是

教育史上一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

过程的一般规律。(1)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他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相互补

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学技”的主张,中体

西用说已见端倪。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

学议》一文中提出“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

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初步勾

勒了中体西用的理论框架。(2)形成过程。

1895年沈寿康发表《救时策》一文,指出

“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先明确了

中体西用的提法。稍后,管理书局大臣孙家

鼐在关于开办京师大学堂六条意见的第一

条中提出:“今中国京师创立大学堂,自应

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

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

以西学凌驾中学,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着一

定的阻碍作用。

6.2.试述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及贡献。答:(1)张之洞是洋务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

教育家。毕生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先后整顿

改造传统教育,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兴办各

类新式学校,和荣庆、张百熙共同修订《癸

卯学制》,教育实践非常丰富。(2)他的教育

思想系统全面。他从理论上论述了中体西用

的教育指导思想,论述了学制改革、师范教

育、实业教育等问题。在《劝学篇》中提出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成为

洋务教育的中心思想。他认为“办理教育,

首重师范”,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他

要求发展实业教育,“振兴农工商多项实业,

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张之洞还借鉴国外设

计了三等各类纵向衔接横向联系的完备的

实业教育体系。为我国近代实业教育的建立

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3)张之洞作为地

主阶级改革派,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清末教育

改革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很大的影响。他忠

实于封建王朝,却又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

育,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在中国教育由传统

向近代的转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

杰出的贡献,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掘墓人和

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

6.3.试述壬寅一癸卯学制的制定过程及性质

和特征。答:(1)壬寅一癸卯学制的制定过

程。壬寅学制是指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由

管学大臣张百熙等人拟定的一系列学堂章

程,即《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它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

虽经公布却未实施。癸卯学制是指1904年

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由管学大臣荣庆与

张之洞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壬寅一

癸卯学制是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制定的,

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半封建

性表现在:把“忠孝”和“经史之学”作为

办学的根基,保留了科举制的地位,轻视女

子教育等。半殖民地性表现在:从形式到内

容、课程、管理都深受外国主要是日本学制

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模仿性;特别重视外语

教育,虽有利于中外交流,但也反映了外国

势力对中国教育的控制;年限太长,特别是

小学年限太长,不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和教

育的发展。

7.1.试述民国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得

失。答:(1)民国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

动”推动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

我国教育家们进行了大量教育、教学改革实

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

革实验主要有:第一,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

宗旨,废除读经科,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教育;

第二,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权;第三,学校教

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第四,北京及其他大

学实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第五,各种教育思

潮的涌现及各种教育团体的建立。这些改革

对当时及以后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3)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第一,试行智

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第二,推行设计教学法

和实验道尔顿制;第三,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这些教学改革实验反对传统教学方式,注意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发挥,具

有积极的意义,但主要是照搬或抄袭美国受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教学方法,脱离我

国当时的教育实际,缺少独立研究精神,有

些教学改革实验成效不大。

7.2.试述蔡元培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

教育方针思想及其影响。答:(1)蔡元培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912年蔡元培发表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针符合人的全面发

展的教育规律,不仅对民国初年教育宗旨的

制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新中国教育方针

的完善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7.3.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

局限性。答: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生活教育

思想很有特色,按照他的解释,生活教育就

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

的教育”,生活教育的实质就是“以生活为

中心的教育”。它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

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

代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

的领域论。他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

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3)“教学做合_”

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

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

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

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

学的是学生。”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

必先重行”。(4)他的生活教育源于对中国教

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

积极意义:在当时的环境中对于密切教育同

生活、学校同社会、理论同实践的联系,对

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积

极的意义。局限性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

受美国权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混淆了教

育同生活、学校同社会、教育同实践的本质

区别,抹杀了教育、学校、教学的特殊性,

否定学校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系统

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理论上存在一

定缺陷。

1-1.试述智者派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

想的的进一步丰富,主要表现在:(1)智者们已经较为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把教育过程当作一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2)他们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智者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能具有的,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在希腊教育的发展史上,智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智者的出现表明,在希腊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大众教师”。这对提高教师地位,提高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有助于教育的进步,也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1-2.试述“自由教育”的实质及其对西方教育的影响。答:自由教育理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人之所以为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它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流派的思想都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响,他的自由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一直都被西方教育家所重视。

1-3.试述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之间的异同。答:斯巴学校,对儿童集体管理并实施严格教育。雅典由私人设立的学校对儿童实行早期教育,在高级阶段由国家设立的学校负责对儿童的教育。(5)从各自教育培养的品质看,斯巴达主要重视培养儿童意志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等品质。雅典教育则重视培养儿童顽强、理智、雄辩、和谐文雅等品质。(6)从对妇女的教育上看,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强壮的妇女有利于后代的健康和保卫国家的职责,在这一点上,雅典教育就不如斯巴达的教育。总之,斯巴达和雅典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在希腊历史上占有中心地位,这和它们的教育显然是分不开的。

1-4.试述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教学方面的主张。答: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他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主张,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提出分班教学的设想,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教师对全班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优越性是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同时,他还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他主张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扬长避短、长善救失。(2)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他主张废除体罚,认为体罚对儿童的成长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后果,他强调对儿童应运用奖励的方法,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昆体良主张教学应当适度的原则。他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节制自己的力量,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的份量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当。这可视为近代教学量力性原则的萌芽,他还主张学习与休息相当,使学生更愉快进行学习。防止学生疲劳的另一方法是更换课业,使不同课程学业交替学习。(3)他提出教学应简明易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并牢记不忘。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问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必

要的时候,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并逐步培养

学生思想的创造性,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

在传授各种知识,还在于养成独立的判断

力、创造性以及其他各种能力。他的关于教

学的理论是对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也是

对古罗马教育思想的总结,对西欧文艺复兴

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教

育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1.试述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占统治地位的原

因。答:成为影响最大的教育。

2-2.试述经院哲学对西欧教育的影响。答:

经院哲学对西欧教育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

个方面:(1)直接促进了中世纪大多德的哲

学进入大学以及经院哲学和经院哲学家的

推动,注重理性发展和思维训练,成为中世

纪后期西欧大学教育的普遍特征。(4)经院

哲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法和教学的方

法。(5)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促

进了学术的自由探讨,从而有助于大学教育

的健康发展。在经院哲学家中,由于思想认

识的不同,形成了“唯名论”、“唯实论”和

“概念论”关于一般和个别关系之争。因为

经院哲学家大多在大学任教,这种争论主要

在大学讲坛上进行,客观上为大学形成教学

自由、研究自由的风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有助于大学职能的转变,也为中世纪大学

摆脱狭窄的“职业”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2-3.试述基督教教育对中世纪教育的负面影

响。答:基督教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它导致了中世纪教育思

想的贫乏。教育思想渗透了神学的性质,使

得由古代教育发展而来的优秀的教育思想

中断了。(2)它导致了学校形式发展的单一。

它主要以教会学校为主,延缓了学校形式的

变革和发展。(3)它导致了教育目的以培养

服从和信仰为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

人类的理性精神。(4)它导致了教育内容以

宗教教育为主,同时也窒息了其他学科的形

成和发展。

2-4.试述中世纪大学形成的意义。答:中世

纪大学形成的意义在于:(1)中世纪大学创

立了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教育管理体制。在

中世纪大学建立之初,就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或组合,如“南方型”和“北方型”、“教师

组合”和“学生组合”,这些不同的类型或

组合在形成大学自己的管理特点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发展,现代

大学最早的“系”和“学院”雏形出现了,

在学术管理上,中世纪大学创立了“学位”

制,也为近代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不断完善

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中世纪大学形成后,

利用各种矛盾创造发展机会,不仅使自己获

得了较有利的发展生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

动,极大地冲击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的精神

支柱和组织结构,神学家马丁·路德的“95

条论纲”否认教皇拥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

力,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

裂出了新教,并进一步引发了西欧政治、社

会、文化和教育的全面改革。(2)宗教改革

运动中教育改革提出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

对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无

论路德教派还是加尔文教派,都把实施强迫

义务教育作为大事,尽管他们强调义务教育

的实施只是为了新教的发展需要,但从客观

上看,对当时的社会和民众都是十分有利

的。(3)新教各派强调国家和政府在教育上

应发挥主导作用,这为近代国家积极参与义

务教育的普及和管理提供了条件和基础。(4)

在普及义务教育中,新教各派提出了父母的

责任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不承担责任的父母

进行惩罚的规定。这些措施为具体实施普及

义务教育提供了家庭保证。总之,在宗教改

革运动后,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对社会普

通人进行教育,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把民众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开

始成为近代西方社会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3-2.试述马丁·路德的强迫义务教育的内容。

答:(迫父母送子女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

予以必要的惩罚。(3)儿童接受教育首先是

父母的责任,他认为父母让儿童接受教育是

父母对上帝应尽的义务,儿童是上帝的信徒

和现实世界和平的基础和支柱。(4)应由国

家和城市当局建立学校并加以管理,把教育

作为国家的事务,如果各地方当局在财政上

有困难,可用被解散的修道院所得的财产来

维持学校。马丁·路德虽然是从新教的角度

来论述强迫义务教育的问题,但他的思想对

近代义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1.试述近代大学产生的意义。答:(1)近

代大学从改革教学内容人手,使大学开始适

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在“新大

学运动”期间,英国新建的具有近代化性质

的学院,后来都发展成近代性质的大学,促

进了英国的发展。(2)近代大学从改革教育

的功能人手,使科研成为大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与科研”成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如德

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不仅成为德国高等教育

发展和学习的榜样,也促使了世界其他国家

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美国一些重视科学的大

学就是模仿德国的大学建立的。(3)近代大

学不仅改革教学内容,而且直接面向社会为

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如美国1962年颁布的《毛雷

尔·拨地法》提出创办的“自由与实用教育”

学院,为美国工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

才。总之,近代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适

应了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

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和观念,不仅促进了

大学自身的发展。也为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4-2.试述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新变化。答:

在近代,中等教育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经

过进一步改革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典中学的改革成为

重要的内容。到了近代古典中学的教学已不

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统天下的局面,使

中等教育的结构和形式发展了变化,对各国

经济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另

外,实科中学出现以后.还有一些国家创立

了具有文科和实科性质的文实中学,使中等

教育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3)新的办

学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公立中学的产生和发

展,公立学校的出现是办学主体和办学形式

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美国公立中学的主要特

点是地方政府依靠税收来创办的,使得教育

成为国民关心的事情。公立中学这一新的形

式的出现使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需

要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5-1.试述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提出的

原因及内容。答:“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的指导原则。这

个原则的提出,是他把文、年龄特征。教师的任务在于认识和保护儿童的天性出和论证了教育的内容性思想。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潜在发展,教育的作用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合适的教育就是使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达到良好的结果。(2)提出教育适应人的发展的思想。他认为教育既要适应大自然,也要适应人的发展,教育要观察儿童能力发展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作业”主要是一种用于教学的教育活动,及一些自我服务劳动。他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在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5-4.试述赫尔巴特关于教育过程的主要内容。答: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学生;二是知识的传播——教学;三是形成学生一定的观念——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管理和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形成学生一定道德品质的过程,在他看来教育过程应有一定的顺序,通过管理、教学和训练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是管理。他认为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和维护现有的教学的外部秩序,为实现教学和训练创造条件。第二阶段是教学。对于教学,他反对自然主义的教学思想,认为教学不是一种自然和被动的过程,它是一种塑造心灵的过程,是一种通过采取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儿童的心灵施加影响的过程。第三阶段是训练。他认为训练就是性格训练,它主要从内部对儿童的思想、意志和性格进行控制,防止儿童情绪的冲动,以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总之,他的关于教育过程的主张是为当时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具有保守的性质。但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许多方面是有创见性的,他的教育思想在近代教育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使教育朝民主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10)随着新的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形成,与之相应的教育理论研究得到蓬勃发展,新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思想不断涌现,为教育实践提出新的改革思路,使整个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并趋向完善。

7-1.试述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共同特征。答: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尽想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西方第一次严重经济危机时期,提出变革教育理论的主张,以求在社会变革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第四,整体性。教育思想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总是与社史时期的产物。

7-2.试述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思想。答: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她在弱智儿童和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影响深远。她的自由教育理论是在继承了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上,并运用当时的她认为创造一种适合儿童身心需要的环境是进行自由教育的必要条件;她还认为要让儿童自由发展,就要组织必要的训练,包括肌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的知识教育训练。幼儿教育理论的显著特就是要发现“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财富”。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教师应了解和教育儿童。(2)在德育方面,他提出一个重要论点,即儿童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是教育和培养的结果。他提出要把对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人道主义思想情感的培养必须从儿童的早期开始。(3)在智育方面,他提出要把智力培养放在首位。他指出“没有认识的欲望就没有智育”,发展需要有广阔的“智力背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精神生活,同时要不断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4)在美育方面,他把美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因素,他说:“知识与劳动齐头并进,如果没有美育与之同行,则无论学习和劳动都不可能获得好的结果。”他认为“没有美育就没有什么教育”。(5)在体育方面.他认为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校长的重要职责,保证儿童健康不仅包括医疗卫生制度方面的改善,还需要校医和家长的帮助,在教学和教育实践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前苏联的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观点到现在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 度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联合专政的制度,规定了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所具有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质.同时,英国国教和其他教派的矛盾,也使得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宗教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一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团体主张教育革新,改革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英国国教中分离出去的清教主义主张,应把发展近代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应重新考察文法学校的教育价值.科学家培根也认为文法学校的内容过于陈旧,主张应建立一个设有众多自然学科的所罗门宫.文学家弥尔顿主张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的,开设广泛课程的实科中等学校.政治家洛克也批评当时的文法学

中外教育简史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 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 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 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 体。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

中外教育简史 一、填空 1、原始时期学校教育的萌芽(成均)和(虞痒之学) 2、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口耳相传)(模仿为主) 3、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4、新兴地主阶级成了(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5、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倡的 6、墨子的突出特点除了以廉爱为核心外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术)(军事知识) 7、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孟子主张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大丈夫)“性善论”求放心 9、荀子认为教育史(化性起为) 10、《大学》着重阐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步骤 11、《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12、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实行独尊儒术,并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置博士弟子50人,建立太学,这是 封建中央官学之始 13、汉景帝末年署郡郡守(文翁)创立地方官学 14、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专经阶段)的区分 15、(书院)在元代出现官学化趋势 16 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17 汉武帝元光年冬,接受(董仲舒)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18 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文史(王充)的教育思想 19 胡媛的(分斋教学)设有(经义斋)和(治事斋) 20 (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目的主张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1 (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是(王夫之)主张的 22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3 (1853年)为妇女开设女科 24 洋务创办的新式学堂:语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 25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1862 26 (客宏)率领120名幼童留美 27 (京师大学堂)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先河 28 (壬寅学制)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虽经公布但未实施 29 (葵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 30 (黄炎培)近现代教育家,(职业教育)重要奠基倡始人 31 瑞金苏维埃政府的小学称(劳动小学)(列宁小学)或(红色小学);1934年开始统称列宁小学 32 抗日军政大学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3 (柏拉图)主要代表著作《理想国》《法律篇》 34 亚里士多德“论自由教育的两个基本点(闲暇)(自由科学) 35 (十二铜表法)是最重要的民法法典 36 西欧的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区学校) 37 洛克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绅士) 38 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哲学,心理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39赫尔巴特的教育过程(管理)(教学)(训练) 40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性教学) 41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阶段)(联想阶段)(系统阶段)(方法阶段)

00464中外教育简史20161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称为 A.库B.序 C.成均D.校 2.以下诸子中,属于法家的是 A.墨子B.老子 C.孙子D.商鞅 3.提出著名的“染丝说”的教育家是 A.墨子B.孟子 C.孔子D.老子 4.标志着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之始的是 A.汉代太学B.西晋国子学 C.隋代国子寺D.唐代国子监 5.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D.父子、兄弟、夫妇 6.提出“致良知”思想的教育家是 A.王守仁B.陆九渊 C.朱熹D.王夫之 7.近代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A.圣玛利亚女校B.汇文学校 C.马礼逊学堂D.登州蒙养学堂 8.最早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百日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D.民国初期 9.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A.毕业会考制B.导生制 C.导师制D.辅导制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A.延安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 C.鲁迅艺术学校D.陕北公学 11.“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这个观点也被称为“智德统一论”。提出这~观点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泰戈拉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 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 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 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 (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12.孔颖达精通儒学 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 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 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 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 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17.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8.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 19.董仲舒急于让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 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己矣。 21.王守仁为了达到是学者致良知、明人伦的目的,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 22. “中体西用”的内涵:“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学指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主要指经史之学和纲常名教理论)及其教育制度;西学指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及其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 C.东序D.上庠 2.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1903年B.1904年 C.1905年D.1906年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B.南宋 C.元朝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A.董仲舒B.韩愈 C.朱熹D.王守仁 5.体现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有了一定地位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干部学校是 【】A.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B.黄埔军校 C.上海大学D.劳动学院 7.战国时期被称为“显学”的是【】A.儒家、墨家B.儒家、道家 C.道家、法家D.法家、兵家 8.王安石主持的教育改革是北宋兴学运动的【】A.第一次B.第二次 C.第三次D.第四次 9.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A.善言B.类比 C.列举D.设疑 10.“捐监”创行于【】A.宋代B.唐代 C.元代D.明代 11.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A.中华教育改进社B.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C.中国民生教育学会D.中华职业教育社12.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A.王守仁B.朱熹 13.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国子学B.国子寺 C.国子监D.太学 14.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 【】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 C.委基乌斯D.瓜里诺 1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