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第1课时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第1课时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第1课时
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第1课时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点配题整理(2018中考总复习)

考点1:能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必会知识点:

1.物理性质是(填“需要”或“不需要”,下同)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熔点(2)沸点(3)可燃性(4)助燃性(5)硬度(6)密度

(7)酸性(8)碱性(9)导电性(10)导热性(11)腐蚀性(12)稳定性(13)挥发性

2.判断下列用途体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1)氧气用于炼钢;(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氧气用于医疗急救;(4)铜用作导线;

中考原题:

2017-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沸点

2016-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2015-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

考点配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浓硫酸作干燥剂

C.盐酸用于除铁锈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

C .液氮用作冷冻剂

D .银用于制作导线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干冰用作制冷剂

B .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 .氧气用于气焊

D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考点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必会知识点:

1.从宏观角度说明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2.完成水蒸发和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个变化,并填写表格(填“变”或“不变”)。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变化前 变化后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3.观察下列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填写下表。

(1)电解水 (2)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通过上述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变化进行再认识:即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中考原题:

2015-27.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淡化装置示意图。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

变化的是 (填 字母序号)。

A .分子质量

B .分子种类

C .分子间隔

2014-28.CO 2形成的超临界CO 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 8H 8O 3)。

(1)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2H 2O==2H 2 + O 2 通电

Zn+CuSO 4==ZnSO 4+Cu HCl+NaOH==NaCl+H 2O +

2017-25.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

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016-27.我国对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位于世界前列,其工作原理示意如下:

(1)在上述过程中,氨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考点配题:

1.利用压气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蒸发器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2.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主要流程如下。

(1)过程Ⅰ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得到N 2,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烧水过程中,没有..

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 .水分子质量

B .水分子种类

C .水分子间隔

4.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该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氮肥

考点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4:能识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必会知识点: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电解水

(3)铁与稀盐酸反应

(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5)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6)氧化钙与水反应

(7)碳酸分解

(8)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9)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

(10)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2.将上述反应按基本反应类型归类,填写在下表中(填序号);并分析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2017-12.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 + SiCl 4 ==== Si + 4HCl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016-14.海水提镁的反应之一:MgCl 2 + Ca(OH)2 ==== CaCl 2 + Mg(OH)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分解反应

2012-27.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

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015-31.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 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 4·2H 2O )等产品,

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

(1)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高温

1.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护环境,工业上将煤洗选加工后制得可燃性的水煤气,

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 === MgCl 2+2H 2O ,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尿素[CO(NH 2)2]是一种常用化肥。下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Ⅱ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4.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主要流程如下。

(1)过程Ⅱ中,N 2 和 H 2 反应生成 NH 3,该反应为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氮肥

含有SO 2

的烟气

除去SO 2 的烟气

H 2SO 3

CaCO 3 O 2

CaSO 4

5.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氧化钙)接触,发生化学反

应:CaO + H 2O === Ca(OH)2,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6.烟气脱硫工艺可实现消除SO 2的同时生产新产品(如CaSO 4),实现“绿色化学”生产。主要

生产流程如下:

(1)设备1中,通过喷水除去烟气中的S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备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为:2CaSO 3+O 2==2CaSO 4,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3)此生产流程制得的CaSO 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7.现代利用铁的氧化物循环裂解水制取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过程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种。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018中考复习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专题

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复习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一、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⑴.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⑵.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⑶.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 ⑴.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考点(热点)及考题分析 1、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历年较多从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 例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和现象进行呈现,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交叉,具有测试、区分的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这些题目我们也叫送分题,得分率在90%以上,但05年题目又有所改革,变成了与成语、诗句结合起来。 例2.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亲:你太厉害了,外网标志我还没发现呢?谢谢你哟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A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B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检查元素符号的掌握情况。 2、化学是怎样一门科学?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新课教学: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师:演示[实验1-1]和演示[实验1-2]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思考后回答。 师:你是否还能举出这样的变化? 让学生试着说出物理变化的概念(概念略)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师:演示[实验1—3] 和[实验1—4]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你是否还能举出这样的变化?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蜡烛燃烧是什么变化?从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四、知识巩固:课本第10页1、2、3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2020备战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3.【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融化 5.【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6.【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的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9.【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是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10.【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1.【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2.【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1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1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15.【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6.【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17.【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物质的变化1课、2课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专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doc

专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9题) 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化气做燃料B.铝材做高压锅C.干冰人工降雨D.钢材制铁轨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食物的腐烂 C.实验室制取氧气D.红磷燃烧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4.物质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的还原性B.物质的熔点C.物质的挥发性D.物质的硬度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某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甲中元素存在形态为游离态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评卷人得分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6.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石蜡熔化C.食物变质D.酒精挥发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AgNO3__________________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B.C.D.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成线B.棉线织成布C.棉布制成衣D.棉衣着了火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9.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铁制炊具D.黄金压成金箔 【答案】A 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B.X中只含C、H元素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熔化 D. 菜刀生锈 【答案】D 【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 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 【答案】C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B 【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2019东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甘蔗榨汁 B. 自行车胎爆裂 C. 炭包吸附异味 D. 鲜奶制成酸奶 【答案】D 【解析】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行车胎爆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炭包吸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鲜奶制成酸奶,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19菏泽中考)“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使用火药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专题一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导学案】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主备课人: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授课教师签名: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doc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 教学内容: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 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学习过程,同学们应善于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努力提高化学水平,培养相关能力。 1.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2.化学变化的分类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变化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 分解反应 (2)从得氧失氧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从反应的热效应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 化学反应的特征 1.基本特征 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归纳特征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五个不改变” : 从宏观上分: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上分: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数目不变。⑤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 从宏观上看:①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从微观上看:②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三.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1)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2)非金属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3)非金属(除氧气) +氢气→无氧酸 (4)非金属(除氧气) +金属→无氧酸盐 (5)碱性氧化物 +水→碱 (6)酸性氧化物 +水→含氧酸 (7)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2.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重点聚集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2.离子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分散系胶体 二、知识网络 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 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 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变化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 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 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 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 ①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 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 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 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 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3.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 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 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升失氧还原剂降得还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 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 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 体系。 ②胶体的特性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剖析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 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 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 粒 外观区别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三、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 = Na2CO3+ H2O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反应类型 概念特征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S+ O2SO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2H2O 电解 2H2↑+O2↑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种化合物 A+BC→B+AC HCl+ Zn= ZnCl2+ H2↑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H2SO4+2NaOH =Na2SO4+2H2O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