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原创自考笔记

舍得

(0605就)

2009年10月

2008年版,代码562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段主编王立新

第一章绪论

1,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1)希腊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需要医学的治疗。希波克拉底创立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痰液四种液体,各种液体代表不同的气质,如果彼此不协调,就会出现某种精神疾病,如缺少黑胆汁就会产生忧郁状态。

2)波斯传统医学:

主要学说也是体液说。由于某种体液的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相信人体内的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认为心脏主观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

3)印度传统医学:

其主要学说源自其历史上的古经。其基本原理也是体液说,但有印度哲学的味道。认为人体是有自然元素合成,基于这种想法,如何维持这种元素的平衡与保藏身体的元气是很重要的。

4)中国的传统医学:

与其他地方的医学相比,中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而最发达,最有系统,不仅盛行于中国本土,而且流行过亚洲各地,如朝鲜和日本。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

阴阳学说谓万物万象都有正反两种属性,如天为阴,地为阳;男为阳,女为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元素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他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哪里发展出来的传统医学,在观念上有共同的想法,强调人体与自然因素的亲密关系,相互影响,而且各种因素要平衡,需适当地调节才与平衡才能保持健康。同时注重心与身的关系。这种注重平衡与心身合一的共同观念,跟现代医学对这方面的看法与强调是一致的。

2,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和“生理”的统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健康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命就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有机集合,可以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内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基础。

3,机体内环境:

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体液内的各种分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着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细胞直接接

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除的代谢并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因此,内环境各项物理

在高等动物中,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机体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需要之处的是,内环境的稳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不断发生物质交换,因此,也就不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另外,外环境中许多因素的改变也会扰乱内环境的稳态。

可以看出,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4,生理功能的调节:

人体具备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基本成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其调节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体液途径达到全身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作用。

许多组织、细胞本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反应是由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

5,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开创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工作,研究了条件反射形成和发展的许多规律,同时也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他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一种是非条件反射,等同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另一种是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人类还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系统。两种信号系统工作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服从于条件反射形成的一般规律。人对精神病发作属于第二信号系统障碍。巴甫洛夫是完全的反射论者,他的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和条件反射概念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深远。

*20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开始用外科手术剥夺大鼠的各种感觉来研究大鼠在学习迷津中依赖的感觉信号,并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信号。

*继华生之后,拉什利采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在大鼠身上研究大脑皮层的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与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关系,发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害程度与大脑皮层损毁的部位相关不大,而与脑损伤的范围有显著相关,因此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和总体活动的原则。

6,动物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通过对动物的部分脑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叫做实验性切除。

方法:有目的地吸出动物部分大脑皮层,造成局部损伤,然后观察脑损伤后动物的行为变化;

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过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动物的行为的变化等。目前这种方法是传统生理心理学说采用的研究方法。

7,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1)脑电活动记录技术(脑电图EEG)

脑电波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电位变化。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

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单位”(ERP),一直沿用至今。

脑电记录的优点是无损伤且较易获得,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为其他脑活动观测方法所不及。

2)计算机轴断层扫描技术(CAT)

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的技术。因此正常的组织和病变的组织对X光线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所以可在像片上看到如脑瘤、血栓、脑积水等病变区域,从而为研究脑局部损伤与心理、行为障碍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

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是的原理是,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4)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

也是依靠测量能量的消耗来显示脑区的活动情况。MRI不用注射,由于不存在确切地判断注射的标记物到达脑的时间的问题,MRI技术更能准确地反映在一定时刻内脑中说发生的事情。这项技术能准确地定位到1—2mm 的区域,并测量几秒内发生的事件,记录大脑不同区域在活动时耗氧的情况,制成功能图像,被称为功能磁共振显影技术(fMRI)近些年,fMRI已被广泛用于脑结构与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并取得了骄人成果。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能量资源,有动员机体的资源和能量的“促动活性”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有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脊髓的主要结构:

前根、后根、灰质和白质组成

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4,脑的三个切面及其关于方向的术语:

脑的三个切面:

把黄瓜水平放在案板上,在中间自上而下的进行切割,所得的切面就是冠状切面。

如刀锋和黄瓜身体平行,也就是顺着黄瓜身体,自上而下的切割,所得的切面就是矢状切面

如果刀锋与黄瓜身体平行也同时与地面平行,这样的切割得到的水平切面,我们对大脑也是按三种方式进行切割,所得的名称也同上。

关于方向的术语:

从前脑的前部延伸到脊髓的底部,神经轴线的前端称为前部(或腹侧),后端称为后部(或背侧),神经轴以上称为上,以下称为下。如果从前部看神经轴左边称为左侧,右边称为右侧,靠近中间部分的称为中部。

5,脑的基本结构:

主要分为三部分----前脑、中脑和后脑。

6,脑内和半球间的联接:

1)联络纤维联络纤维又称大脑内纤维,它可将半球内不同部位联接起来,包括短程纤维和长程纤维。

2)连合纤维连合纤维又称大脑间纤维,它联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月并月氐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3)放射纤维反射纤维将神经冲动从深部结构传递到皮层或从皮层传递到深部结构。分为传入和传出两种类型。7,脑功能学说:

定位说;整体说;三个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

1)定位说:

加尔和斯普次海姆提出的颅相说形成了脑功能定位学说的雏形。贾维尔的基本假设是,颅骨凸出说明相应的皮层发育完好,有较强的能力,而颅骨凹陷表明下面的皮层发育差,该皮层相应的能力则不足。颅相学说在很多方面的

不科学的,首先,他们举例的许多官能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无法进行定义;

其次,颅骨的某些外部特征与皮层的发育程度不是很严格对应的。

虽然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地方,但是它将人的心理功能与颅骨的外形特征联系起来,试图揭示他们之间的对应联系,这位有关脑结构的与功能的定位研究做出了贡献。

2)整体说

与定位说针锋相对的是整体说,19世纪中叶,弗罗朗在动物脑损伤的行为障碍的恢复研究中,提出了脑整体功能学说的观点,在他的实验中,局部损毁鸡或鸽子的一部分脑,开始导致了鸡和鸽子的行为异常,如很少运动,不吃不喝,但一段时间后,动物几乎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他进行的和所类似的实验,结果几乎都是这样的。弗罗朗认为,不存在脑结构的功能定位,脑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部位无关。

3)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鲁利亚是神经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对大脑的长期实验研究,鲁利亚提出三个机能系统学说,把人脑区分为三个基本的机能联合区:第一联合区主要指网状结构,其基本机能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使选择性活动能持续进行;第二联合区主要指大脑半球后半部的各个感觉区,由于大脑皮层的不同层次,该区又分别形成第一、二、三级皮层区,即基本机能是接收、加工和储存信息;第三机能联合区主要是指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运动区,其基本机能是形成运动的计划,对进行中的活动编制程序,并加以调节和控制,然后将准备好的运动冲动发往外围的组织花钱器官。

4)模块说:

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福多尔提出有关脑结构与脑功能关系的模块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精巧的结合,是实现复杂和精细认知功能的生理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支持了脑功能的模块学说。当代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证试图沿着这个方向发现更多的功能分离的证据,为解开脑的奥秘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体液内的各种分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着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

2稳态----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除的代谢并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因此,内环境各

3,脑电图---脑电波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我们可以从头皮、脑组织的表面、甚至从脑的内部记录到脑电变化。大脑皮层具有独特的电活动,既有连续的节律性变化,又有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局部的电位变化。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脑电图。

二,简答和论述:

1,简述人体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人体具备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基本成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其调节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各种体液途径达到全身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改变细胞的活动,从而实现其调节作用。

许多组织、细胞本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反应是由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

2,简述EEG/ERP、PET、MRI 几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1)脑电活动记录技术(脑电图EEG)

脑电波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电位变化。将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

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单位”(ERP),一直沿用至今。

脑电记录的优点是无损伤且较易获得,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为其他脑活动观测方法所不及。

2)计算机轴断层扫描技术(CAT)

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的技术。因此正常的组织和病变的组织对X光线的吸收量是不同的,所以可在像片上看到如脑瘤、血栓、脑积水等病变区域,从而为研究脑局部损伤与心理、行为障碍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

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是的原理是,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4)核磁共振显影技术(MRI)

也是依靠测量能量的消耗来显示脑区的活动情况。MRI不用注射,由于不存在确切地判断注射的标记物到达脑的时间的问题,MRI技术更能准确地反映在一定时刻内脑中说发生的事情。这项技术能准确地定位到1—2mm 的区域,并测量几秒内发生的事件,记录大脑不同区域在活动时耗氧的情况,制成功能图像,被称为功能磁共振显影技术(fMRI)近些年,fMRI已被广泛用于脑结构与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并取得了骄人成果。3,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和“生理”的统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即功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的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的支持;

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各个系统也起到了中枢调节的作用。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方面的障碍。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健康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命就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有机集合,可以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基础。

4人体内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对身心健康有何意义?

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体液内的各种分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着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他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因此,细胞外液称为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

内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排除的代谢并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因此,内环境各项物理

在高等动物中,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机体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需要之处的是,内环境的稳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由于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不断发生物质交换,因此,也就不断地扰乱或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另外,外环境中许多因素的改变也会扰乱内环境的稳态。

可以看出,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

1,神经元;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内部大约有10,11次方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典型的神经元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地看到他的结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神经元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通常一个神经元有一个或几个树突,而轴突只有一条。

按照突起的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有些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称为双极神经元;

很多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很多树突,称为多级神经元;另外还有一些神经元只有一条纤维,称为单极神经元。

根据功能,神经元又可分为1)感觉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3)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兴奋型和传导性。

2,胶质细胞:

除了神经元之外,神经系统中还有神经胶质细胞,该细胞大多数较小,数目较多,为神经元数目的10---50倍,占脑重的二分之一,与神经元不构成突触联系。

一般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

1)支持作用;

2)修复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3,静息膜电位:

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某些离子浓度是不平衡的,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4,动作电位:

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5,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树突,树突棘或细胞连接,分别构成轴---树、轴—体突触。此外还有轴—轴和树—树突触等。

根据信息的传递媒介物性质的不同,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两类。

一个突出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6,神经信息的传递:

进行突触间化学传递的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

化学性突触实现神经传导的过程:

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到终点时,突触前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此时,含递质的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的膜与突出前膜融合而将递质排出至突触间隙。

神经元突触后电位遵循极量反应的规律,其幅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变高,而反应频率不发生变化。

脑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极量反应的总和,再出现发放的过程。它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和“极量反应”变化不断交替的过程。

7,主要的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隙特异性地作用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因此,神经递质的行为的基础,对于从肌肉运动到身心健康的一切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几种主要的神经递质及其与行为的关系:

1)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型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中。

GABA可能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也可参与焦虑的调节。

2)乙酰胆碱

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能够兴奋神经元,是一种活跃运动神经来产生骨骼肌收缩的神经递质。与注意调节、唤起和记忆有关。

3)去甲肾上腺素

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兴奋心肌。

该腺素含量过高与高度焦虑和躁狂状态有关。

4)多巴胺

由脑部某些神经元突触末梢释放,是一种与躯体运动、注意、学习和精神健康有关的神经递质。

如,脑内神经元突触内多巴胺含量降低与帕金森病有关,多巴胺含量过高则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5)5---胫色胺

全部产生的胫色胺的神经元位于脑干,它在情绪调节、饮食、睡眠—觉醒的控制以及痛觉的调节中发挥着作用。

6)内啡肽;

主要分布在脑、垂体和胃肠道处,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

内啡肽有助于镇痛,参与控制一些情绪性行为,如焦虑、恐惧、紧张和愉快。

8,反射---

是指机体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回答。膝跳反射是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单位。

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由中枢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经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到效应器,产生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体情况下,传入冲动竟如脊髓或者脑干后,除在同一水平与传出部分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更高级的中枢部位,进行进一步的整合;高级中枢再发出下行冲动来调节反射的传出冲动,在通过多级水平的整合后,反射活动更具有复杂性和适应性。

9,神经回路: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不同,其功能也有差异,。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1)单线式联系;

2)辐散和聚合式联系;

3)连锁式和环式联系;

单线式联系-----是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出联系。

辐散式联系----是指一个神经元可通过其轴突末梢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的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在传入通路中较为多见,其功能意义是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

聚合式联系----

是指神经元可接受来自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建立突出联系,因而有可能使来源于不同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在同一神经元生发生整合,导致后者兴奋或抑制。

这种联系方式在传出通路中较为常见。

第四章激素与行为

1,激素,

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人体的内分泌激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包括睾丸和卵巢)另外,胸腺和松果体等也被证明有内分泌功能。

一,脑垂体:

位于大脑底部,与脑组织有一柄相连。脑垂体虽然只有豌豆般大小,确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的结构复杂,作用广泛,分泌的激素种类多,并且还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脑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1)腺垂体

被称为“内分泌之首”,因为垂体前叶通过所分泌的各种激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节、控制着全身的内分泌活动。首先,腺垂体所分泌的“促激素”直接控制者各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功

能。因此,腺垂体在内分泌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枢纽作用。

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包括甲状腺素、促肾上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促激素的主要功能是刺激靶腺组织增生、发育,并促进器激素的合成,释放或分泌。

腺垂体通过靶腺影响水、盐的平衡,并由此影响神经垂体的功能。

其次,腺垂体分泌直接作用于细胞的蛋白质激素,包括生长素与催乳素。

2)神经垂体

解剖学证明,与腺垂体没有神经纤维分布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来自下丘脑的大量神经纤维进入垂体后叶。如果失去了下丘脑的神经供给,垂体后叶就会发生萎缩,根据垂体后叶与神经组织这种密切的关系,人们将垂体后叶称为“神经垂体”。

神经垂体有两种激素,及抗利尿素和催产素。

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甲状腺,

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上端的两侧,分左右两叶,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个体正常生长及骨骼成熟的所必须的激素,同时,对保持人的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具有显著的意义,此外,甲状腺素对糖类的代谢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增加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

2)甲状旁腺:

通常埋在甲状腺左右两叶的背面,哺乳动物一般都有两对甲状旁腺,赏析各一对,但很小。

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它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

它分泌主要是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血钙浓度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相反,会促进其分泌。

低血钙不仅可以促进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而且还会刺激腺体的增生,因此,长期的血钙过低会导致甲状旁腺肥大。

三,肾上腺

位于两肾的上方,左侧为半月形,右侧为三角形。肾上腺由两种不同的组织构成:

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它们各分泌不同的激素,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1)肾上腺皮质:

是动物所必不可少的内分泌腺,对于机体的生理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功能,主要是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也分泌少量的性激素,包括雄性和雌性激素,与睾丸和卵巢的性激素相似。

***糖皮质激素,是因为这类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比另一类强而得名。

可以促使血糖增高,抑制蛋白质合成,又加速其分解,也能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再分布。

**盐皮质激素:

主要是醛固酮,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水盐代谢和尿的排出,它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

因此,此类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水和盐的大量潴留,出现水肿。

**性激素:

肾上腺会有少量分泌,但主要还是有性腺分泌而来。

2)肾上腺髓质:

人的肾上腺髓质分泌两种激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激素都能激活自主神经系统,但各自的强度和效应特点上有显著的区别。

&&肾上腺素的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加快心跳频率比去甲肾上腺素强,所以一般临床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来达到“起死回生”的功效。

肾上腺髓质只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在寒冷的环境中,肾上腺素可以增加机体产热,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去甲肾上腺素最显著的特点是使全身小动脉明显收缩,血压明显上升,而肾上腺素相对来讲,表现较弱,实际上,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双重功能,被分配到内分泌系统时作为激素,到神经系统时作为神经递质发挥

调节作用。

四,胰腺

位于胃部的是正上方,胰腺主要有两种细胞分别分泌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并将这两种激素释放到血液中,以调控血糖水平的恒定。

**胰岛素是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除了糖代谢外,它也参与脂肪与蛋白质的代谢。

总体趋向是促使这些代谢性营养物质的储存,葡萄糖不能长期留在血液中,它一方面进入全身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转变为能量、热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另一方面,它还进入肝脏,肌肉内,以糖的原形存储起来,以需备用,还有少量的胰岛素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质。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和胰岛素完全相反,

胰岛素是人体饱餐后,促进营养物质储存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是人体在饥饿时,动员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中的激素。因此,胰高血糖素在饥饿时起着维持血糖浓度的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都受到血糖浓度的调节并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五,性腺:

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生殖细胞,又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男性激素和女性激素。

男女两性的差别主要是在于性腺的差别,男性有睾丸,女性有卵巢。

**1)睾丸:

是男性的性腺,由许多螺旋形曲细精管组成,占整个睾丸的90%。曲细精管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

睾丸酮具有促进附性器官和副性征发育的作用。

2)卵巢:

是女子产生卵子的主性器官,也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卵巢一方面产生生殖细胞,另一方面又分泌女性所特有的激素,调节生殖活动。

在卵巢的一切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周期性,它直接支配着女性的性周期。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种。

** 雌激素最主要的功能是促进女性性器官及生殖有关的其他器官的形态发育和功能成熟。

*孕激素,黄体是成年女性分泌孕激素的主要来源。

黄体----每个周期中卵巢内的卵泡在排卵之后,就变成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组织,称之为黄体。

3,激素---

是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这类内分泌腺体的特点的没有特定的导管将它所分泌的这些化学物质输送出去,而是直接透入临近的血管和淋巴管,通过血液、体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加速或抑制有机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一系列的生理功能。

4,激素的一般作用:

1)控制代谢过程;

2)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3)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生殖;

4)适应环境。

5,激素作用的特点:

1)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

2)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是很低的;

3)激素的分泌是有节律的,任何激素都没有绝对不变的分泌率;

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性失活或被排除体外;

5)激素作用有一定的特异性。

6,激素对行为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反馈调节。

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液体传送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它包括全身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是指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

一方面,下丘脑内视上核、室旁核等的轴突投射到神经垂体。

另一方面,下丘脑对腺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调节:

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是腺垂体的靶腺,他们的激素分泌均受垂体调节,然后他们所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对下丘脑与垂体又产生反馈作用,以维持该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液中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反馈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垂体促进激素分泌减少,因此也称负反馈作用。

7,激素分泌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1)脑垂体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幼年时期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巨人症;如果分泌不足,则成为身材矮小的侏儒症,患者比例正常、食欲差、身体微胖。抗利尿素在人的一生中一刻不停地控制者肾脏产生的泌尿量。因此,抗利尿素分泌异常,很快就会使水代谢出现异常,分泌不足,表现为排尿量大增,体内水分流失,表现为口渴不止、皮肤干燥、多饮多尿;相反,如果抗利尿素分泌过多,就会使水分潴留,如果此时饮水量过大,就可能产生水中毒。

2)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而引起的疾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食物亢进,易饥饿,食量大增,但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日渐消瘦。

**神经系统兴奋,表现出烦躁、易怒、紧张、焦虑、失眠、言语动作敏捷,不易控制自己;

**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

相反,如果功能低下始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期,患者会身材矮小,有时为侏儒,智力低下可达到白痴的程度,被称为呆小症。

如果在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婴幼儿可出现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发育迟缓等,即为呆小症。

等等。

3)肾上腺功能有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如果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引起身体肥胖、多毛、高血压、血糖升高或尿糖、骨质疏松、性机能紊乱等,被称为库欣综合征。

反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者表现为虚弱、极易疲倦无力、心动微弱、经常恶心呕吐等,被称作爱迪生病。

4)胰岛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的机能低下或者变性坏死,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诱发糖尿病,会使各组织和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增加,体内脂肪组织的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机体持续的血糖过高,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相反,如果胰岛功能过高,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症。

5)性腺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常见的男性睾丸功能常以睾丸功能低下为主。

第五章感知觉的生理基础

1,感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通路和皮层中枢三部分的整体活动来完成。

2,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感受器----

是指分布在体表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构成或装置。

经典的五种感觉模式包括,视、听、触、嗅、味觉。

此外,机体对温度、振动、痛等模式的刺激也是敏感的,平衡感觉是另一种模式。

高等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味觉。

4,感受器的心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对刺激的感受阈值;

3)感受器的适应;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的适应-----

当刺激作用用于感受器时,最初产生清晰的感觉,然后随着刺激持续作用,感觉逐渐变弱,有时甚至消失,这个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最后转换成为传入神经的电活动,这种能量转换的过程成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6,感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感觉系统包括:

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负责将信息传入中枢的传导通路;以及负责信息加工的神经中枢。

**感觉系统是一个加工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感受器的换能,即感受器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第三步是感觉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即感觉系统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进行加工。

最后,在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被加工成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7,视觉:

是指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围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环境中的刺激,经由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1)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

由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和视皮层组成,实现着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三种过程。

2)视网膜与视觉信息的产生:

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按其形状分别为名视锥细胞核视杆细胞,统称为光感受器。视网膜主要有五类神经细胞,分别是:

光感受器;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这些细胞排列有序,外层感受器的胞体。

中央凹,视网膜的中央区域,只有视锥细胞,与颜色视觉有关。

眼球的运动由肌肉控制,以保证外界刺激能够投射到视网膜上,视杆细胞核视锥细胞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将光能变为电信号,并在视网膜这个复杂的神经网络中接受复杂的加工、处理,然后沿着传入神经,在视觉系统上传至皮层而形成视感觉。

视觉信息的传递:

1)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中的传递,

2)视觉信息的传导通路;

外侧膝状体是大脑皮层下的视觉中枢,由它发出的纤维,组成视放射,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17区)。因此,鼻侧延伸出的轴突交叉到了对侧脑,每个半球都接受来自对侧的视觉刺激。

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皮层发生联系;

V1区与简单视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视感觉信息的加工与编码过程要经过三个层次不同的视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渐完成的。视网膜内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构成皮下中枢,视皮层是视觉信息加工的高级中枢。

8,腹侧通路——

负责对物体及其细节产生完整而精细的视知觉,即识别某物体是什么;

背侧通路——

负责对视觉刺激的空间,即识别物体位于哪里。

9,听觉:

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有聚音作用,中耳起传音作用,内耳起感音作用。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以鼓膜和中耳相隔;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锥骨、砧骨和镫骨,后者以卵圆窗与内耳相连。

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耳蜗包括三部分,前庭阶、鼓阶和蜗管。

声波通过外耳,经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振动,从而激活内尔中的听小骨——锥骨、砧骨和镫骨。他们的机械振动达到耳蜗,引发蜗管内液体的流动,从而振动耳蜗内的基底膜内层微小的毛细胞,刺激附在毛细胞上面的精神末梢,将基底膜的物理振动转换为毛细胞的神经活动。

**内耳与听觉信息的产生:

声感受器为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组成;

听觉感受细胞称为毛细胞,他们依靠支持细胞固定在基底膜上。

基底膜在耳蜗底部最狭窄,随着它向蜗顶上升,则逐渐变宽,声音可引起内耳液体的产生波动,从而使基底膜的一部分产生运动,并且像膜的结构所显示的那样,不同的音调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上产生最大振动。

**听觉信息的传递:

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毛细胞,随后听觉神经将信息上传至双极细胞,沿着听神经向脑内传递,首先通达延髓的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着外侧丘系止于下丘,另一部分纤维从耳蜗经过延髓再达于下丘。从下丘向左、右两个内侧膝状体传递信息,最后由内侧膝状体将听觉信息传递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22,42区)。

***听觉信息的加工:

匈牙利学者贝凯西提出了行波学说,他认为声波从外耳经由中耳引起卵圆窗的震动,在内耳的传播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

耳蜗管的液体、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之间发生三维震动。

如同听觉皮层和视觉皮层也被组织成两条信息加工通路,北侧通路和腹侧通路,前者参与位置的知觉,后者参与形状的知觉。

**声源空间的定位:

需要两耳同时听,从一侧发来的声音,由于到达两耳的强度和声波位相都有差别,这就是判定声源方位的根据。

1)当声源在你正前方,两耳所接受的强度是相同的;

2)当声源移至你左方,声波在左耳比右耳更强,也就是说,在距离声源近和距离声源远的耳朵之间,声波强度显著不同。

10,其他感觉:

为味觉和痛觉;

一,味觉,

人体的器官是舌。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位于舌表面和舌缘。每个味蕾都有50—100个味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众多的味道主要是由四基本味觉组成,它们是甜、酸、苦、咸。

舌头一般根部对苦较为敏感,舌尖对甜较为敏感。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的表面和舌缘处。

味觉的中枢机制,味蕾受到刺激,味觉信息经三对脑神经进入脑中。

二,嗅觉;

七种基本气味是,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腥腐味。

*味觉感受器,嗅觉的感受器是嗅细胞,位于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修上皮。

嗅上皮主要含有三种细胞,即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嗅觉的中枢机制,嗅觉感受器的轴突形成嗅小束,嗅觉刺激经筛骨板进入嗅球,然后将嗅觉信号传至嗅皮层。

三,痛觉;

作为一种独立的感觉形态而建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痛觉好像在每个受刺激点都可以引起。

从痛源角度来看,痛觉分三种,一是快痛、二是慢痛,三是钝痛。

*快通---在伤害性的刺激作用下快速形成,去除刺激的则痛觉立即消失,定位明确,痛反应不明显。

*慢痛----多有病变引起,痛觉形成和消退均缓慢,性质变化多端且定位不清,伴有较强的痛反应;

*钝痛----是由躯体深部组织与内脏受损引起的,定位差,并且伴有强烈的痛反应和情绪色彩。

痛感受器,是一种裸露的自由神经末梢,遍布于皮肤各层、粘膜。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听觉中枢机制,疼痛的传导纤维混杂在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中,传入脊髓,换神经元后,传至丘脑腹内侧区域,再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

11,知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

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12,知觉的生理基础:

知觉的产生是大脑皮层许多功能协同活动的结果。

首先,皮层感觉对感觉信息进行最初的分析,使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刺激感觉皮层对初级感觉皮层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与大脑联合皮层及相关的脑结构结合,共同完成知觉过程。

人类大脑皮层80%属于联合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颞叶枕联合皮层对物体知觉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次级感觉皮层、联合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13,失认症: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因大脑局部性病变而产生的认知障碍。患者智力正常,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传统形成正常知觉。

失认症分两种:

视觉失认症和听觉失认症两种。

1)视觉失认症分为---统觉失认症、联想失认症、颜色是认证和面孔失认症。

统觉失认症----

是指患者对有关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为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如大象画得很一般,根本就看不出患者在画个大象的轮廓和形状,很难形成一个整体。

*联想性失认症:

患者似乎依然能知觉到一切整体的视觉图像,但不能认识它,不能确定它的意义。

*颜色失认症:

患者不能对所见的颜色命名,也不能根据别人的口头提示的颜色,指出相应的颜色的物体。

2)听觉失认症:

分为词聋、音乐失认症和嗓音失认症。

词聋---

患者能听到声音,但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词语知觉。损伤部位是左侧颞叶次级听皮层(22区、42区);

音乐失认症---

患者不能分辨音乐是音调,损伤部位在右侧半球颞叶次级听皮层;

嗓音失认症---

患者不能分辨说话人的嗓音,损伤部位在两侧半球颞叶次级皮层。

第七章注意的生理基础

1,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是大脑对相关的感觉刺激加工源进行适当的分配的过程。

注意有两个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

2,注意的分类:

为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是指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

指无目的性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同学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很认真的听课时,教师的门突然拉开了,大家都去注意门的问题(情境中的新异刺激的产生);

3,注意的生理基础

**注意的产生方式是不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不随意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对新奇事物或信息的朝向反射。

朝向反射----

是指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机体将感官朝向刺激物,试图探明它“是什么”的反射。

4,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

一般认为,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正诱导---

是指皮层的某一区域的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区域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兴奋过程。

负诱导---

是指皮层的某一区域的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该区域或邻近部位或同一区域的抑制过程。

***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服从于优势原则。

5,注意的生理基础:

无论是随意注意还是不随意注意,都以对注意对象的选择性为特征。

1)特异投射系统,各种感觉神经冲动分别沿着各自专用的传导途径传入大脑皮层。

2)非特异投射系统,它就完全不同了,各种模式的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转变为神经冲动后沿着感觉通路向高级中枢传递,与此同时还发出侧支将神经信息传至网状非特异系统,有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发生弥散性调节作用。

无论是特异投射还是非特异投射,他们都接受丘脑的控制,也就是说,丘脑类似一一个闸门,这个闸门就是丘脑的网状核。

6,与注意有关的脑结构:

斯金纳的生物学理论----丘脑网状闸门理论;

主要内容是;丘脑控制性网状核接受双重控制,即额叶—丘脑系统的兴奋作用和中脑网状结构的泛化性抑制影响,使其称为一个闸门,它对丘脑的各种感觉接替核实控制从而对感觉信息进行筛选。

电生理学实验证明:

1)丘脑网状核对感觉接替具有抑制型作用;

2)额叶—丘脑系统对丘脑网状核具有兴奋性作用;

3)中枢网状结构对丘脑网状核起抑制作用。

7,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一般概述: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是指儿童的智力正常,但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外显行为过度、情绪冲动等一组症候群。

巴克雷将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的外显行为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不专注;

2)行为抑制困难或冲动;

3)多动,还有语言过多;

4)适应行为习得缺陷;

5)成就表现不稳定。

8,儿童注意缺陷障碍可能病因:

1)首先是遗传学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病与多基因的遗传方式有关,但目前对其遗传方式还不清楚。

2)其次可能是患儿大脑发育除患的方面;

3)第三,学术界认为多种生理因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到了儿童集体的发育,使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病况发展;

4)另外,家庭因素也会对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

1,学习的基本类型:

分为联合型学习、非联合型学习、知觉学习、运动性学习和关系型学习。

2,非联合型学习---是指机体对单一刺激作出的行为反应,分为习惯化和敏感化两种类型。

**习惯化---

是指当一个不出声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例如,假设你在一个宿舍,只有打听一部电话,电话响起时,你去接电话,但是多次后都发现不是自己的,接下来电话铃响时,你对电话的反应就没有了。

**敏感化——

是指反射反应加强的过程,

如,汽车突然出现了,你的反应是立刻跨离街道。

3,联合型学习

联合型学习-----

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它的实质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之间的活动形成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通常将联合型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这类反射的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所以称之为操作式条件反射。

4,记忆基本类型:

(从形式上说记忆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

容量上来看,记忆具有一定的度量;

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陈述性记忆好而非陈述性记忆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是指那些能够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几分钟、几小时、几天、几个月或几年以后被回想起来的脑内储存的信息而言。

根据信息储存和回忆方式,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

是指对事实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的记忆,又称外显记忆。

如,“种瓜得瓜,昨天听了个生动的讲座,猫能抓老鼠”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

是指有关自我生活史的记忆,它帮助人们确认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语义记忆---

是指对于任何具体事件无关的事实和依据和资料的知识。

如老兵知道20世纪70你年代发生了越南战争,这属于语义记忆;如果他还能回忆起战争的经历,这属于情景记忆。

2)非陈述性记忆

是指如何做事的记忆,又称内隐性记忆,包括程序记忆、运动技能记忆和情绪记忆。

非程序记忆中,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弹钢琴、打球、做体操、系鞋带等技能或行为的记忆,称为程序性记忆。5,记忆过程:

记忆是咋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巩固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过程是强调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因为个体经验是多种多样的,如书籍、雕塑等,但是,只有在人脑中保存下来的个体经验的过程才骄傲记忆。

理论上讲,我们的大脑中可以记下无数的东西,但实际上,因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内容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没有能够记下所想记的所有东西。但只要我们的脑机能是正常的,从任何时候开始认识我们的智力所能及的任何东西,我们都能理解它并把它记住。

编码、巩固和提取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遗忘。

6,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基础: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可以使我们能够适应环境并对其中的改变作出反应。

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问题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最多、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7,暂时联系的建立:

总之,在细胞水平上,联合型学习和非联合型学习具有共同的机制---活动依存性突触易化,两者之间有量上的差别,联合型学习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反应最强,敏感化引起反应次之,却强于习惯化反应。

8,大脑可塑性——

大脑的可塑性是指大脑可以为环境和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塑造大脑节后和功能的能力,分为结构可塑性和功能可塑性。

9,环境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脑发育早期是“易损性“与”可塑性“并存是使其,所以称之为这个时期是敏感期。

10,脑发育“敏感期”与学习:

劳伦兹用“印记”一词,表明第一个视觉印象以某种原因是蚀刻在了幼鸟的神经系统中,但印记只局限于一定时间窗口,(孵化后的头两天),劳伦兹将这段时间称之为社会性依恋行为的“敏感期”。

正是“印记”和“敏感期”这两个词表明了由早期感觉经验导致的行为的改变,且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是永久的、不可逆转的。

印记学习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其不可逆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学习形式的重要特征。

11,记忆障碍:

遗忘----

是指记账障碍的直接表现形式,是脑疾患的常见症状,如长期饮酒,脑炎、脑部受伤以及缺氧等均表现为有遗忘症状。

遗忘的基本类型:

1)顺行性遗忘;2)逆行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

患者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他们对于一个新的感觉性信息虽能作出合适的反映,但是只限于该刺激出现时,一

旦该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数秒钟就是去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本症状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者,一般认为,此症状与海马功能的损伤有关。

**逆行性遗忘---

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的经历。

一些脑震荡、电击和麻醉均可以引起本症状。

12,遗忘的生理基础:

1)间脑和记忆障碍: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的顺行性遗忘,患者表现为无法形成新的记忆,虽然他们仍可以记得过去的事情,他们能正常地认识并记住在他们脑损伤之前和长时间发生的事情,但不能记住之后发生的事情。

以长期酗酒的人为例,最初患者是轻微的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情不能形成新的记忆,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的记忆。

13,海马与陈述性记忆;

手术后产生了严重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异常:

1)顺行性遗忘;

2)逆行性遗忘;

3)不影响非陈述性记忆。

第十章情绪的生理基础

1,情绪,

是人的高级功能,是集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也有其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

情绪反应有自主神经、行为和激素三个不同层面的部分组成。

2,情感---

是与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高级、复杂的体验,受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所制约,也受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思想观点等的众多因素的影响。

3,情感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概念接近,但是有区别:

1)情绪与机体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

2)情绪往往带有明显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3)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外显行为方面也远远比情感要表现得强烈,通常具有较大的冲动性和表现性。

4,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强烈的情绪与骨骼肌的活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密不可分的。

基于情绪状态与生理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詹姆斯提出了情绪就是对身体的变化的知觉。他认为,不同的情绪只是对某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兰格也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反应。

因此,詹姆斯—兰格理论在情绪了的发展方面虽然居于真重要的地位,但在解决情绪的实质问题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5,情绪反应的生理基础:

情绪活动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些生理变化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的,按生理系统来划分,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运动变化和表情肌的活动,内分泌功能变化以及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引起内脏活动变化。

情绪活动中,交感神经就开始活动,这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

研究证明,在人的情绪变化时们至少会引起下列生理的反应:

1)呼吸活动变得加速或减慢;

2)循环系统活动的速度和强度发生变化;

3)消化系统的活动强弱变化;

4)皮肤电反应;

5)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6,情绪的神经---体液调节:

事实证明,情绪活动中,许多生理变化都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其中肾上腺与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实际上是情绪内脏反应的最主要来源.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中,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物质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并能增强机体对多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例如创伤、疼痛、感染、休克等;

盐皮质激素调节体内钠、钾的代谢,同时加强了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相当于全身交感神经兴奋。

长期的高水平的肾上腺髓质激素会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这是要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此可见,机体的内分泌腺的变化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一起,是情绪的外周反应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变化,体内激素的改变各有特点。实验证明,焦虑不安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愤怒者血液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一般在人体紧张、急躁不安状态下,尿液和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都有提高。

7,情绪的中枢神经基础:

&丘脑:

第十一章人格的生理基础

1,人格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人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其中包括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技能和社会价值观与处事原则等多种人格特征。

2,气质;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心理活动的动力---

是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

4,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四种气质。

1)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往往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暴躁,不稳重,好挑衅等,行动的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

2)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行动反应高,容易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虽然活泼、热情、给人善于合作的印象吗、,但是很难适应要求耐心细致的平凡而持久工作,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

3)粘液质,缄默而沉静,由于神经过程平静而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常常严格恪守工作制度和既定的生活秩序,注意稳定且难转移,给人稳重、沉着稳健之感,不爱高谈阔论,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不够灵活,因而显得因循守旧,不易合作,适合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

4)抑郁质,此类人具有感受性较高,敏捷性较低,反应缓慢,动作迟钝,缺乏生气,不爱交际,主动性差,在困难面前常常优柔寡断,,面对危险常常恐惧萎缩,

这类人外表很少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心体验则相当强烈,往往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

5,气质的生理基础:

**气质的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认为,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

6,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格的生理机制肯定与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应用生理心理学实验室研究的途径考察人与动物的个体差异的生理学基础,在科学发展史上,首推的是巴普洛夫派。

他认为,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兴奋于抑制过程的平衡性、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

还有四种高级精神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

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7,埃里克森理论的生理基础:

提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神经质;神经质和精神质。并且认为这一差异是以遗传学差异为基础的,外向性的生理基础是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对皮质的唤醒水平,神经质的生理基础是边缘系统的唤醒水平。

1)皮层兴奋水平与内--外向人格:

埃里克森的唤醒理论从人格特质角度奠定了现代人格生理研究的基础。

他认为,皮层兴奋性水平是内外向人格维度的生理基础,水平低者,表现为外向型人格,主动活跃地寻求刺激,以提高皮层唤醒的水平弥补先天的不足;相反,皮层兴奋性水平高的人表现为内向型人格,沉着稳重,与外界接触较少以避免过多的刺激而导致更高的皮质兴奋性水平。

2)条件反射与人格:

他认为,条件反射能力是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反射能力强多为内向型人格,主神经质人格维度较低;条件反射能力弱的多为外向型人格,其神经质维度较高。

3)驱力与人格:

驱力或称情绪性,制约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

柠檬汁实验,外向型人格的所接触的棉布仍然保持水平,但是内向型人格的人所接触的棉布块则朝着有柠檬汁的那端倾斜,这表示柠檬汁引起个体相当大量的唾液分泌。

8,个体差异的生理基础:

移情-----

是个体通过推测他人心理状态并以适当的情绪、情感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和反应的能力,

系统化---

是指个体通过分析刺激—操作—反应关系来推测运行规则,从而对某一确定系统进行预测和反应的能力。

9,E__S理论通过移情和系统化的维度间的差异来界定个体间的心理学差异。

根据个体在这两方面的差异,分为S型,男性为主,E型,女性为主,B型,互相对等。

10,人格障碍的生理基础,

目前拥有分析研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纯粹描述性的,如意志薄弱和攻击性;另一是描述与病因结合,其目的不外乎将异常人格特征与相类似的精神病联系起来,如分裂型人格与精神分裂症。

11,额叶损伤与人格障碍:

变态人格与额叶皮层损伤有关。

12,人格障碍的生理基础: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手册将人格障碍分为A、B、C三组,

A为奇特组或古怪组,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分裂型;

B为表演组,内有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

C组为焦虑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和未在别处特定的类型。

提出10类人格障碍是世卫组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明 我的答案:ABC得分:16.6分 7【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0【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1【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2【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3【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4【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15【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16【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1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健康及其标准 1.健康: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 美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是生理健康(生理无重大疾病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健康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 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 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 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 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3)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和广义的心理健康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正确认识心理问题 心理正常心里不正常 心理健康 心里不健康 (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病) 含病态人格、神经病、各 各类精神障碍心理正常、心理异常问题示图 心理康宁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序列 心理康宁 个体的主观体验积极:不觉痛苦,或者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行为与周围环境协调:即他人不感觉异常 社会功能良好:能够胜任家庭及社会角色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的亚健康状态,又称心理困扰 个体主观体验中愉快感小于痛苦感,但程度较轻;一般表现为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对个体社会功能影响较小;问题困扰的产生具有情境性;通常能自行调节或在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障碍 部分一般心理问题可以累积、迁延、演变成为心理障碍; 个体的主观体验痛苦,社会适应不良,社会功能损害较大常伴有病理性变化,不经过专门治疗难以自行消失; 主要有神经症、人格异常、性心理障碍等。 精神疾病(略)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学生版)

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心理健康挫折自我意识镜中自我人际交往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情绪学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所有需要都可以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的大小,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不同的层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3.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_____________技术寻找话题。 4.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等标准,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状态。 5.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冲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动机指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 在对他人的认知中,由认知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称为最近印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________________。 8. 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人际关系的建立除了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成长经历等外在因素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___和自我概念、自尊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10. _______________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____________的过程,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途径。 11.我们可以通过真诚待人、彼此尊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吐幽默、_______________等途径完善自我。 12. _______是一种能力,一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13.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秋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

2018年秋季学期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5分) 遇到坏人,拨打();遇到火灾,拨打();遇到病人急救,拨打() 二、判断题(为好的行为打√,不好的行为打×)(每题2分) 1、自习课上纪律不好时,仍然认真地做自己的作业。() 2、上课的时候小红把玩具装进书包里,不去动,专心听讲。() 3、碰到不会做的题,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 4、明明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会主动找老师或同学帮忙。() 5、客人来我家,我会热情的招待他(她)。() 6、当别人在说某一同学坏话的时候,不跟着去说。() 7、看见别的同学在课堂上偷吃东西,趁老师不注意,自己也吃。() 8、小雪喜欢给别人取外号,觉得很好玩。() 9、下课了小华横穿过草坪去上厕所。() 10、和同学玩捉迷藏,小明爬到电线杆子上,不让别人找到他。()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字母编号写在括号里)(每题5分) 1、小明要带你去游戏厅玩,你应该() A、跟他去 B、不去 C、不知道怎么办 2、当别人说某一同学的坏话时,你应该() A、站着听 B、也跟着说 C、告诉他说别人坏话是不好的行为 3、我们要和别人比一比() A、谁的文具好 B、谁的学习好 C、谁的衣服漂亮 4、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断不了指的是() A、团结就是力量 B、不要用筷子 C、不知道 5、为了保护教室环境干净整洁,废纸、杂物应该() A、放在地上 B、放在桌子上 C、放进废纸篓里 6、你的同学跟别人吵架了,你会( ) A、看戏 B、和他一起吵 C、把他们和好 7、晚上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你会( ) A、看电视 B、问父母或问老师 C、不做

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试题 测试说明: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心理健康教育学 习心得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一)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 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 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 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 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 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 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 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 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 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 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 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 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 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 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 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

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1-20 11: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模拟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教育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 团体辅导 答: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 智商 答: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参考答案 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A A B C A B A A D B A B D D A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A.早期经验B.教育环境C.人格特征D.遗传因素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严重冲突 3.定性观察是指()。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A.1999B、2000C、2001 D、2002 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B、以教师讲授为主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7.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 A、情感反映 B、内容反映 C、简述语意 D、摘要 8.ADD是指()。 A、注意缺陷障碍 B、学习失能 C、智力障碍 D、适应不良 9.下面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 A.强迫症B.社交恐惧症C.神经衰弱D.强迫型人格障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考研817笔记

817发展心理学试卷分析及笔记整理 试卷分析: 第一题,单选(20分左右)第二题名词解释(4个或5个,20分)第三题简答题(4个40分),第四题论述题(2个,30分)第五题案例分析(2个40分) 第一章导论 1.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界定。(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的心理演变过程和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动物心理的发展顺序:刺激感应性阶段(变形虫、草履虫)——感觉阶段(如蜜蜂等昆虫)——知觉阶段(如鸟类)——思维萌芽阶段(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主要是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类的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直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的演变过程。 狭义上,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的形成一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认知的发展与人格、社会性的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 2.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答:①研究取向上:a,发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出现不少新分支学科,如发展心理语言学等。日益强调采用跨学科或多学科合作的方式研究。b,跨文化研究日益频繁,目的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相同问题进行研究以考察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②研究范围上,研究年龄范围不断拓展,不仅重视研究个体早期阶段心理发展规律,而 且注意研究成年期包括中老年期心理发展规律。 ③研究方法上,呈现出生态化、综合化、复杂化的特点。 总体上,日益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则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5年考题目: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a,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b,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问题;c,心理连续发展与分阶段发展的关系问题。 (2)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典型特征(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本质特征(某些阶段所特有而其他阶段所没有的特征)。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各个年龄阶段的大量个别心理特征中,概括出心理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或本质的特征,揭示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整体特征。 4.发展心理学年龄分期。(8阶段)重要 阶段1:产前期或孕期(从怀孕到出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生命的开端,主要在母体环境中发展,怀孕或受精卵的形成是最关键事件。从受精卵形成到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个体先后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这一阶段,一个生命各个器官和基本身体结构逐渐形成,身体成长最迅速,也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优生是主要任务。 阶段2:婴儿期(从出生到3岁)。从母体环境到体外环境,感知觉等心理活动发展起来,身体成长和动作技能发展迅速,最初几周已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运用各种符号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起来,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迅速发展。儿童与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依恋构成儿童早起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早教关键期。 阶段3:童年早期(3岁到6、7岁)。又称幼儿期或学前期,到幼儿园接受系统的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导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管哪一种模式,落脚点都在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重点培训,而且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下面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一起来阅读下文吧! 【篇一】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心理常常使一些同学偏激,喜欢怀疑和争论,缺乏虚心请教精神,非常自信,行动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间有的看问题总是抓住一点就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么好的不得了,要么坏的一无是处;有的则把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和忠告视为对其独立性的一种限制,因此往往听不进去,并在心里上产生反感。无数事实证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好比是“盲人骑瞎马”,很难办成大事。 民间有“当事者迷”的说法,这不无道理。要使学生不“当事者迷”,能正确认识自己,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判断,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真实的评价,这样把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准确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应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辩证地认识自己,即自己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肯定自己的优点,发扬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应努力

改掉自己的缺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能的话,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再一个就是经常严格地审视自己,既不自我欺骗,也不放纵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要有一定的约束,克服心理上的偏激。 常言说得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是聪明的人。如果我们的小学生都能学会认识自己,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那么将来伴随他们的一定是成功。 做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抓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做正确的引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二】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C是让我最苦恼的学生,她可以堪称睡神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嗜睡的女生。()开学半个月以来,我依旧以到她身边轻轻询问的方式提醒,可是,在平常上课巡查时,我又常看到她嗜睡如命不争气的画面,在海师附中高二17班,学生们都知道自己的底线:无论男女生若顶撞老师、迟到或睡觉,我都惩罚其与同桌一起第二天值日。(因为同桌是自己选的伙伴,也是互相陪伴时间最长的同学,同桌间应互助互相提醒。)因为睡觉,她也主动领罚,她的同桌无辜躺枪两次,我想,她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主动承担的,可见,我的惩罚已经无效,也许她是有别的原因。 9月14日晚,我主动找她。“老师有三次发现你在数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A : 家长 B : 校园环境 C : 教学设备 D : 学校风气 E : 教师的心理素质答案:BDE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A : 角色扮演法 B : 认知法 C : 榜样引导法 D : 讨论法 E : 行为强化法答案: A B C D E 。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 A : 社会服务形式 B : 活动形式 C : 训练形式 D : 实践形式 E : 渗透形式答案:B C D 4、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 A : 不稳定 B : 范围小 C : 容易转移 D : 分配能力强 E : 分配能力不强答案: A B CE 5、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 A : 发展性功能 B : 提高性功能 C : 预防性功能 D : 维护性功能 E : 矫治性功能 答案: A B D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A : 激励性原则 B : 平等原则 C : 尊重与理解原则 D : 愉悦性原则 E : 支援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7、心理咨询的模式主要有 A : 互动模式 B : 指导模式 C : 发展模式 D : 社会影响模式 E : 治疗模式答案:B C D E 8、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A : 改过自新的意向 B : 醒悟 C : 反复 D : 转变 E : 巩固和稳定答案: B D E 9、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启发性原则 B : 师生协同原则 C : 批判性原则 D : 激励性原则 E : 开放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10、在共青团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需求原则 B : 可行原则 C : 普遍原则 D : 批判性原则 E : 趣味原则答案: A B C E 1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 A :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B : 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 : 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 : 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E : 常规教育与随机应变相结合 答案B D E 12、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 : 树立现代教学观 B :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 :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D :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E : 都不是答案: A B C D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A(离线作业)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开卷 姓名: 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2.___个性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3.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独立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4.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____的要求。 5.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_自我协调_、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_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_。 7.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_集体咨询与辅导_,报栏咨询与辅导。8.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_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_______;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_学生的自然情况_、学 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 况。 10.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C A B B A D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 为…………………………………………() A.问题学生 B.品德不良的学生 C.正常的学生 D.学习困难的学生 2. 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 3.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 称………………………………()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 的综合课程 5.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 的认识是:()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 的关系 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6.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 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 C.了解职业的 D.了解社会的需求 7.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 B ) A.学生个人情况 B.学生学习成绩 C.学生的既往史 D.学生的自我评定 9.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 育的目标 是………………………………………………………………… ………() 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 标 10.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 是:…………………………()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2 3 4 5 ACD AC AD BDE ABC 1.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 了以下三个阶段……………………………………………() 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是………………………………………()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 贴条形码区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心理健康学习课标笔记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笔记 陈红霞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同时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

理健康水平。 (二)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找到自我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三、设计思路 《标准》的确立是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确定的。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小学低段、小学中高段、初中段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喜欢学校,爱上学 2、能初步学会观察,学会记忆 3、能初步学会与人交往 4、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第二学段(3~6年级) 1、能初步认识自我 2、初步具有交往能力 3、初步具有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4、爱学习、会学习第三学段(7~9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一、单选题(10) 1、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A.初中时期B.高中时期C.大学时期 D.成年期 2、21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人际关系良好 3、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A轻微的心理失调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4、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A.情绪障碍B.适应不良C.人格障碍 D.精神障碍 5、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D.精神分裂症 6、我国20世纪90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A.16-20% B.30-34.4% C.37.9% D.64.4% 7. 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A.焦虑症 B.疑病症 C.恐怖症D.抑郁症 8、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A.环境适应B.自我评价C.人际关系状况D.情绪健康 9、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请问该生患有什么心理疾病()。A.反应性精神病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10. 某大一学生小明,经常感觉自己的车没有上锁,然后跑到停车点查看,请问该生患有什么症状()。 A.焦虑症 B.强迫症 C.疑病症 D.偏执狂 二、多选题(6) 1、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 A.个人经验标准B.社会文化标准C.症状检查标准D.数理统计标准 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 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症D.精神分裂症 3.人格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A.偏执型B.分裂型 C.冲动型 D.强迫型 4.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有()。 A.精神分裂症B.情感性精神障碍 C.反应性精神病 D.人格障碍 5.个别咨询的主要形式包括()。 A.门诊咨询B.访问咨询 C.广播咨询 D.电话咨询 6.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要求包括()。A.自我意识良好 B.社会功能良好C.社会支持良好D.价值观合理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成长一、单选题(10)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理想自我B.现实自我C.社会自我D.投射自我 2.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A.健全自我意识B.意志坚定C.人格健全 D.自我统合 3.青年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健全人格B.培养意志C.自我统合性D.情绪稳定 4.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A.15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年

心理健康教育B证笔记

心理健康教育B证笔记

3、树立班主任应有的威信。 4、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5、作为老师,对待工作要:有敬心、有钻心、有进心、有恒心。 6、作为老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有严心、有耐心、有净心。 有净心:干干净净做事。 7、马卡连柯的话: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薄,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8、你越监视学生,学生的反监视能力越强。 9、如果高中生不会早恋,那么你把学生教傻了。 10好学生有好学生的优势,差学生有差学生的强项。 11当你开放自我时,学生会接受真实的你。 心理健康教育B证笔记(三) 一、班主任建立威信的方法: 1、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2、有让学生钦佩的才华。 3、品德高尚。 4、有爱心。 二、我厌我师之25条戏说: 三、做事的境界: 无心无意的境界 三心二意的境界 半心半意的境界 一心一意的境界 舍身忘我的境界

一、送给老师们的一段话: 无论身外的天幕是多么的阴暗,那几把染满加州的阳光之美的晴雨伞却更是亭亭伫立,它们从来都在竭力为自己喝彩。 二、A、教师的心理问题: 1、职业适应问题。 2、情绪问题。 3、人际交往问题。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B、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病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 C、教师所面对的社会现实: 人际圈小;学生难教;家长难处;成就难得; 结果:自我是无能的,他人是无情的,社会是残酷的。 D、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工作压力。4、环境压力。 2、家庭压力。5、人格因素的压力。 3、社会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B证笔记(四) 1许多心理问题与情绪困扰源于不合理的认知。 2 不合理的认知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性。 3 行为疗法的理论假设: (1)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学习来的。 (2)行为本身无善恶之分。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心理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一、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无到有,从浅到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 二、通过学习,自身心理素质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心理素质良好的学生,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另一个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

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学习,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四、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分×60,共计60分): 1.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 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教集体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 3.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 5.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6.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A.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 7.心理自我不包括。 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8.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9.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0.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1.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2.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 A.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 13.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 14.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 15.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A.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 16.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A.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

最新2014-20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

2014-20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试卷 1 (适用:全体2014级) 2 3 一、填空题(8道题,每空1分,共30分)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4 5 和(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道6 德)的健康。 7 2、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 8 月10日定为(精神卫生日)。 9 3、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 10 4、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需要构成的:(生理)、(安全)、11 (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12 5、心理咨询的原则:(来访者自愿的原则)、(保密原则)、 13 (理解支持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尊重原则)。 14 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有:(能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 15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16 际关系)、(能保持完整、统一的健全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17 龄特征) 18 7、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适应)、(环境适应)、 (恋爱)、(性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 19 20 绪困扰)等方面的问题困扰。

8、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我调控的能 21 22 力)。 23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24 25 1、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26 (√) 27 2、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28 (×) 29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30 (×) 31 4、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32 (×) 33 5、明明不喜欢自己的手机,却偏偏说自己手机通话质量好,这是酸葡萄心理。 34 (√) 35 6、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指那些有某种心身疾病的人,以及有这样心理社会因素36 所困扰的正常人,或是残疾人员。 37 (×) 38 7、互补是指人际关系中双方在需求方面如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 39 (√) 8、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 40 41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