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解析版)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

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

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 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 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 神的地位发生动摇

2.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

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

A. 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

B. 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

C. 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

D. 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

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 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 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 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 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4.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

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

B. 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 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D. 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5.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

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A.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6.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

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这说明()

A. 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B. 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C. 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D. 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

7.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

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种现象()

A. 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

B.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C. 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

D. 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8.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

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

A. 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 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 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 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9.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

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这反映出()

A. 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 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D. 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10.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

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

A. 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C. 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

D. 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

11.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

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

A. 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

B. 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

D. 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

12.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

门牌卷烟。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这反映当时()

A. 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B. 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

C. 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

D.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

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据此可知,他()

A. 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

B. 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

C. 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

D. 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14.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

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这表明()

A. 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

B. 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 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

D. 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15.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

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这一改变()

A. 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

B. 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 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6.如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

A.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 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

C. 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 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17.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希腊盛行对城邦守护神的崇拜,每个城市都在中心地区或

最高的地方修建神庙祭神,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古希腊人的海滩、山岭、城墙、路旁埋葬的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古希腊对城邦的神化()

A. 成为甄别公民身份的主要标志

B. 反映了理性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 促进了抽象化神灵形象的出现

D. 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爱国精神

18.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凡

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丧廉耻”制度()

A.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

B.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C.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

D.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

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

A. 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

B. 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 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

D. 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2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

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A.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21.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

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这种变化说明()

A. 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

B. 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C. 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

D. 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22.如表为1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苏联

()

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

C. 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

D. 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

23.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

的口号”。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 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

B. 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

C. 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

D. 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

24.1915年,查拉为达达主义下了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

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下列西方美术作品符合达达主义审美情趣的是()

A. 《拾穗者》

B. 《自由引导人民》

C.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D. 《撑洋伞的女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甚至延请名医传医授道,效法我国建立了医事制度。郑和七下西洋,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的人民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医术治病救人,并带回一些药材,丰富了中医药的内涵。中医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除了中外的直接交流外,中医药还经由第三国外传,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

--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外传的特点,并简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26.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素有地方自治的传统。早在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发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治权,这种传统在17世纪又被英国移民带到了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地方自治制度尤其发达,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自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对地方管理的许多细节进行了规定,甚至废除某些地区的自治制度。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对,他们以宪法为依据,开展了“家乡自治”运动。

--摘编自苏鹏飞《从伯克利市宪章看美国地方自治制度》材料二:美国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各级组织之间无隶属关系。美国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实行城市经理制。在这种体制中,政治和行政职能分离,市议会属于政治职能,主管立法与评聘城市经理;城市经理属于行政范畴,对议会负责。

这有悖于民主程序,但能保证城市经理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美国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乡镇自治。早期美国的乡镇大多都实行直接民主,乡镇居民大会为乡镇的最高决策机关,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在会议上交给全体公民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乡镇也开始采用代议制民主,选举代表组成乡镇代表大会。乡镇自治是美国民主的策源地和民主体制的基石,但乡镇的自治权要得到法律许可并受到来自联邦和州的制约。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历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形成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方自治”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 答案及其解析 --------

1.答案:A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中国“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表明,周朝的治国思想与商朝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周朝治国思想的变化,“神权王权实现结合”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C.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敬德保民”,而非“德治”。

D.“神的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国“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治国思想变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2.答案:C

解析:题干“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大意是:官员住在王宫附近,非官员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门附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住在市场附近,这反映了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的特点,这与后来坊市制度类似,故C正确。

A项“严格”说法片面,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秦始皇不用儒生提出的原始祭山仪式,而是亲自登泰山举行“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并“立石歌颂其德”,其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

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和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故排除A。B项认识肤浅,没有揭示出实质问题,故排除。

虽然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立石歌颂其德”“祭天大礼”。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而唐朝实行科举制,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所说“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变而为文学世家”的现象,故C正确。

汉唐两朝,儒家经学均占据正统地位,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仍有“高门士族”“士族家族”,且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D项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变而为文学世家”。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科举制的影响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B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协商一致原则,“是否受到官府的控制和约束”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B.题干所给材料中“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民间契约的订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中的“完全符合”表述绝对化。D.题干所给材料强调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的特点,“订立民间契约的原因”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唐初史学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辽朝史官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朝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提出契丹族都是炎帝和黄帝之子,“本同出也”,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时期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化,排除。

依据材料“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可知,B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对契丹族的族源存在多种说法,但是元朝强调契丹族都是炎帝和黄帝之子,“本同出也”,由此可知,D项说明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认同观念。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唐初、辽朝以及元朝对契丹族的族源的认识,进而分析得出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的结论。

本题以唐初、辽朝以及元朝对契丹族的族源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民族认同观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材料“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体现的是区域分工,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结合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体现的是明末的儒学家对心学崇尚空谈心性的滋弊的批判,强调的是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D选项符合题意;

明朝灭亡是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A选项排除;

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经世致用思想并未成为主流,C选项排除。

故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结合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9.答案:B

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一口通商下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封建社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可知,晚清时期地方财政为地方汉族官僚把持,中央难以调度地方财政资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威下降,故D项正确。

A项,题干不能反映盐税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

B项,异常尖锐说法过于夸大,排除。

C项,题干不能明显体现洋务运动资金匮乏问题,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根据题干“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本题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选项进行排除解答。

11.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结合梁启超思想,我们可知这体现了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特点,故B正确;

A空想色彩的说法错误,排除;

C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信息未体现渐进改革的主张,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主要考查梁启超思想的特征。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主要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2.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英美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故C正确;

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B结论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

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主要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可知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所以陈独秀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陈独秀言论内涵,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解读信息的能力。14.答案:B

解析:材料“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显示普选制和竞选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获得了一定民主权利,故B

正确。

A夸大其词,排除。

当时社会主义制度还远未确立,排除C。

D项“消除”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答案:C

解析:A.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来的。

B.材料中并不是于不允许私人商业出版社继续经营。

C.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中小学教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教材版本,在当时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材料措施不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现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特征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1986年工资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等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对城邦的神化有助于增强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爱国精神,故D正确。

A项说法过于夸大,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古希腊城邦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8.答案:B

解析:A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罗马的“丧廉耻”制度体现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有利于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B正确;

“消除了”“增强了”说法绝对,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可以看出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项正确。

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斗争拉丁语,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以但丁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文艺复兴及其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光荣革命后,虽然颁右《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但是国王仍有一定的行政权,材料中”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正是这一现象表现,体现出君主立克制的不完善性,故C项符合正确;

题干与舆论监督作用无关,排除A;

君主权力在《权利法案》颁布后逐渐减弱,排除B;

题干并未强调议员议政权受影响,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结合题干中国王操纵议会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身份,并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的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本题掌握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2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可知,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女性地位提高,成为主要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长,说明工业化推动社会转型,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只是体现妇女就业状况,不能体现农业收益日益增加,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妇女地位有所提高,不是降低,故C选项错误。

材料体现妇女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劳动力增加,不是短缺现象,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的主旨,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2.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农业所占的比例1928年只占1.8.五年计划的指标也只有14.7.而到1932年却达到了76.1,这明显是急躁冒劲的表现。

B.材料看不出各部门之间的基本平衡。

C.材料体现不出斯大林模式已经基本建立。

D.材料的时间是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看不出提前完成。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3.答案:B

解析:“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表明美国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冷战,解题的关键是“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冷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答案:C

解析:A.材料表达的是一种达达派的艺术特征。是现实主义美术。

B.选项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C.选项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不符合逻辑符合达达主义的特点。

D.这是印象画派的作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的美术,要求学生结合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5.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外国来华使团”、“延请名医传医授道”、“随船医生”、“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可以得出传播主体多元;传播途径多样,直接间接传播相结合;“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可以得出传播范围广,惠及地区多;“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可以得出传播效果好,造福他国民众。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医疗水平先进;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中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保持友好交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方面分析。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

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结合所学从促进中国医学水平的提高;助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冲击中医的主体地位;促进中西医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近代化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范围广,惠及地区多;传播效果好,造福他国民众;

传播途径多样,直接间接传播相结合。

原因: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医疗水平先进;中国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中国与周边国家长期保持友好交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影响:促进了中国医学水平的提高;助推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冲击了中

医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中西医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近代化。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医学。(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传统医学的特点、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2)本小问,依据材料二,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从对医疗水平、医学教育、中医地位、医学近代化等方面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医学和近代西方医学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本题作答的角度很多,如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可以得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可以从思想史的角度展开,“双百方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论述新中国在文化政策、思想解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以从“科学发展观、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等论述新中国在发展理念上的变化等等。本题作为开

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要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赋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阐述示例如下: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的思想保守,1978

年五月在中国开展了真理问题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的人们的思想;1978年底,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成效巨大。其它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也可。

故答案为:

口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论点:改革开放稳步推进。

论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的思想保守,1978年五月在中国开展了真理问题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的人们的思想;1978

年底,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速,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成效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题干要求“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选出相应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如从改革开放的角度选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口号得出观点进行阐述即可。

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27.答案:【小题1】背景:英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独立战争的推动;美国共和体制的建立;美国人民的积极争取。

【小题2】特点: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形式多样,以乡镇自治为代表;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自治权力受联邦与州政府的制约。(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成理即可)意义:促进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和行政效率;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第(1)题,近代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形成的历史背景,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来指出;第(2)题,美国“地方自治”的特点,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其历史意义,则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独立战争树立了范例。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 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2.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 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日:“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这反映出当时() A. 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 B. 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C. 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 D. 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今天做了 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这反映出() A. 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B. 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 C. 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 D. 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4.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 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认识 () A. 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B. 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 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D. 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5.如图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人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 化趋势() A.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6.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说,地 球形成后经过漫长的“物种进化“”物竞天择”,出现不同等级的生物,经过“千百万年”之进化,“人类乃成”。但人类进化原则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该观点() A. 忽略了人类与自然进化的不同 B. 支持把物种竞争原则搬到人类社会 C. 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D. 未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C】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主,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一、命题特点 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题结构、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八、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30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共45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前半段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以及时政热点,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突出了历史的学科特点。总体比中考试题偏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 2、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3、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有材料的,要结合材料。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

2020年淮北市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0年淮北市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这表明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 2.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 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 3.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4.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5.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6.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这说明 A.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B.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C.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 D.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7.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这种现象 A.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B.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D.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8.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9.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这反映出 A.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11高考文科综合安徽卷政治试题解析 1.(2011年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具体而言,对财政政策,强调积极而审慎;对货币政策,强调稳健而灵活。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弹性,针对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选项①④是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不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向,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2.(2011年安徽卷)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 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价格在下降;再通过“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还可看出该商品有较大价格弹性。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故选项①正确;富于价格弹性的商品,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故选项③正确。答案为A。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2018届淮北一模理科数学试卷答案 (1)

2018届淮北市高三一模检测试题 数学 理科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3、6 14、1120 15、②⑤ 16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角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且A b c B a cos )3(cos -=. (Ⅰ)求A cos 的值; (Ⅱ)若3=b ,点M 在线段BC 上,2=+ 23=,求ABC ?的面积. 解:(1)因为A b c B a cos )3(cos -= ,由正弦定理得:A B C B A cos )sin sin 3(cos sin -= 即 , 在中,,所以 (2),两边平方得: 由,, 得 解得: 所以 的面积 18.在如图所示的圆台中,CD AB ,分别是下底面O ,上底面圆O '的直径,满足CD AB ⊥,又DE 为圆台的一条母线,且与底面成角 3 π (I )若面BCD 与面ABE 的交线为l ,证明:CDE l 面//; (II)若CD AB 2=,求面BCD 与底面ABE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证明:(I )ABE CD 面//?CD l //?CDE l 面// (II) 连接OE BO OO ,',',则OE CD //,由CD AB ⊥所以OE AB ⊥,又B O '在底面的射影为OB ,由三垂线定理知:OE B O ⊥',所以CD B O ⊥' 所以'O BO ∠就是求面BCD 与底面AB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4=AB ,由母线与底面成角3 π则2'2==D O OE ,2=DE ,2OB =,3'=OO , cos 'O BO ∠= 19.如图为2017淮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N 名毕业生的综合测评成绩(百分制)分布直方图,已知80~90分数段的学员数为21人 (Ⅰ)求该专业毕业总人数N 和90~95分数段内的人数n ; (Ⅱ)现欲将90~95分数段内的n 名毕业生随机的分配往甲、乙、丙三所学校,若每所学校至少分配两名毕业生,且甲乙两人必须进同一所学校,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Ⅲ)若90~95分数段内的这n 名毕业生中恰有两女生,设随机变量ξ表示n 名毕业生中分配往乙学校的两名学生中女生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Ⅰ)80~90分数段的毕业生的频率为: p 1=(0.04+0.03)×5=0.35, 此分数段的学员总数为21人, ∴毕业生的总人数N 为 N= =60, 90~95分数段内的人数频率为: p 2=1﹣(0.01+0.04+0.05+0.04+0.03+0.01)×5=0.1, ∴90~95分数段内的人数n=60×0.1=6. (Ⅱ) 183 32 2 2224=?A A C C (Ⅲ)ξ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横轴上面的字符小点) 15 6 )0(2 62402===C C C P ξ 15 8 )1(261 412= ==C C C P ξ 15 1 )2(2 60 422===C C C P ξ 所以随机变量ξ数学期望为 3 2151215811560)(=?+?+? =ξE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 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 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 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 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 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A.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B.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C.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 D.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 3.下图为秦始皇巡行路线及石刻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秦始皇的巡行()

A.意在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C.增进了华夏文化的认同 D.形显了秦始皇的仁德之心 4.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我国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九章算术》中有关于“田亩”“交易”“赋税”的计算方法,对分数、开立方、二次方程等也有论述,还有负数的记载。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C.体现了统治者重视数学研究 D.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下图体了不同的时期犁的形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优一的雅动 C.土地类型的不同 D.精耕细作的需要 6.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7.下表所示五代十国时期黄河多次决口,据此可推知黄河决门是五代十国时期 C.农耕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动力 8.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 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9.学者陈加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一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这里的“某些变化”() A.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1945年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退回到1911年的水平;于1938年相比,实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由于意大利在殖民地的移民被遣退回国,向外移民停止,意大利人口激增,至使生活水平降低到惊人的地步。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许多意大利人就被饿死了。到1945年,意大利的实际工资下降到1913年的百分之26.7 材料表明()A二战导致了国际力量格局的直接变化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C美国的援助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帮助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和战后经济的恢复D法西斯自食其果 答案B 2.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并寻机消灭,此事最终结果是A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B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好C周恩来在重庆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宋庆龄、何香凝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活动 解析:A。此题难度简单,依据所学知识,随37年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游击主义以及变敌人后方为抗战前线的抗日方针,抗战后期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抵抗了半数以上的日伪军队,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国民党在当时还不能放弃统一战线。另外英美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战抗击法西斯的压力),也不希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bcd属于后果但不是最终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涉及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3.“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材料说明A183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B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C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D法国迫切需要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解析:D 这位法国议员的发言之前法国即将爆发二月革命,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在热月政变后标志结束,故排c d准确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 4.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这说明A责任内阁已经确立下来,英王成为“虚君”B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C君主立宪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D英国缺乏一个政令的连续性 答案A 5.“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有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理论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世运既变,治道斯矣。材料表明A作者认为君主立宪制度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B作者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C作者意在变革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主导D中国政治改革不意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解析:B 题目意在考查康有为的“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b项符合题意 6.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

初三历史试卷分析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题型结构 这套试卷在题型上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非选择题。按照考试要求,历史试卷总分为75分,选择题15个,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由简答题和材料阅读,探究三部分组成. 2、考查内容 本套试卷主要考察全部历史知识. 3、试卷特点 (1)、突出基础 本套试卷增加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和判断改错题主要针对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问题直白,易于回答。从材料分析题来看,所选历史事件都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 从试卷整体上来看本套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突出重点历史知识,很少有偏题,与中考题型及难易程度相当。 (3)、注重学以致用 新课改以来,历史学科的试题一反过去的面貌,注重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注重了学以致用,注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套试卷充分的体现了现在历史命题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材料分析题当中。材料分析题构成了非选择题的主体部分,他侧重于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程度的考查,一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套试卷的材料分析题其难度是不断递增的,尤其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掌握不够,根本无法做出判读和回答。 二、答题情况 从整个历史考试情况来看,成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得分率上来看,得分率较高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知识的记忆,这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上。失分较多的是在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上的提高与扩展,主要是材料分析题。从本次考试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比如他们在做题的时候不审题,做选择题时不能全面去权衡选项,看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后就盲目下结论,导致失分。对主观题做总结的时候草草行事,思路不完整,总结不全面,以完成试卷为目的,结果成绩可想而知。 三、教学启示 1、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在总分值中占得比例最大,同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

2018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2018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 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设复数Z满足,则() A. B. C. D. 2 2.已知A={x|x2-2x-3≤0},B={y|y=x2+1},则A∩B=() A. [-1,3] B. [-3,2] C. [2,3] D. [1,3] 3.函数f(x)=+ln|x|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字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 公元一世纪左右,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更相减损术”便是《九章算术》中记录的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按其算 理流程有如图所示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96、42,则输出的i为()

A. 4 B. 5 C. 6 D. 7 5.如果实数x,y满足关系,又≥λ恒成立,则λ的取值范围为() A. (-∞,] B. (-∞,3] C. [,+∞) D. (3,+∞) 6.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7.已知等比数列{a n}中,a5=3,a4a7=45,则的值为() A. 3 B. 5 C. 9 D. 25 8.已知F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若点F关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 对称的点恰好落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9.函数在定义域R内可导,若,且当时, ,设,,,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10.已知函数的一条对称轴为,且, 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11.对于向量a,b,定义a×b为向量a,b的向量积,其运算结果为一个向量,且规定 a×b的模|a×b|=|a||b|sinθ (其中θ为向量a与b的夹角),a×b的方向与向量a,b的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4分) 1. (3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 . 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 . 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 . 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 . 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2. (3分)(2017·肇庆模拟)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这种现象实质是() A . 宦官专权乱政 B . 皇权与相权斗争 C . 皇权遭到削弱 D . 皇权至上的产物 3. (3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期中)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4. (3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 南昌起义的爆发 5. (3分) (2017高一上·高明月考)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 .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 .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历史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从总体上说试卷难易适中,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掌握所学知识,为中考打下基础。题目基本上包含了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达到了测试目的。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考生答题情况及思考 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最高分45分,最低分12分;成绩一般,但是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 1、选择题部分: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只有8分,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失分最多的是第13、14、15题,涉及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选择题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部分:第24题读图明史,由于学生没有仔细的审阅材料中的图片,以致把南昌起义与武昌起义混淆,出现了丢分现象。第25题的中日关系永远是命题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记忆上的欠缺从而出现了不少的丢分。第25题的材料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答案就在材料中,学生们往往不仔细看材料,使得本题总体得分不高。 从试卷中还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的解答方面。 三、改进措施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八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阶段,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及历史素养。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中招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语文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考中处处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八年级的学生应该早做准备。 4、另外今后教学中大家要格外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切记不要“眼高手低”,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严要求等。

安徽省淮北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一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平面向量a r ,b r ,c r 满足:0,1a b c ?==r r r ,5a c b c -=-=r r r r ,则a b -r r 的最小值为( ) A .5 B .6 C .7 D .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所设未知量的关系式,再将a b -r r 的最小值转化为用该关系式表 达的算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小值. 【详解】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设()cos ,sin c θθ=r ,,OA a OB b ==u u u r r u u u r r ,且()(),0,0,A m B n ,由于 5a c b c -=-=r r r r ,所以[],4,6m n ∈. ()()cos ,sin ,cos ,sin a c m b c n θθθθ-=---=--r r r r .所以 222222 2cos cos sin 25 2sin sin cos 25m m n n θθθθθθ?-++=?-++=?,即22482cos 2sin m n m n θθ+=++. ()() a b a c b c -=---=r r r r r r = =≥当且仅当m n =时取得最小值,此时由22 482cos 2sin m n m n θθ+=++得 () 22482sin cos 48sin 4m m πθθθ? ?=++=++ ?? ?,当54πθ=时,22m 有最小值为48-, 即2248m =-,2 240m +-=,解得m =所以当且仅当54 m n πθ===时a b -r r 6=. 故选:B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4安徽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 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系,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扶持和法律上的保障,其规模、组织更加完备,教育内容更为广泛,对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的表述符合题意及史实,故选C。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6、图5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