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何娟

(普宁三中广东普宁515300)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下工夫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其在培养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要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传统教学

提起作文,人们自然知道是写文章。在学校语文学习中,作文就是指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形成能使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的能力。如黄麟生先生认为:“作文,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事变过程,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简言之,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写作,形成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在其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少人读了十几年书,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因此,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既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也要对新课程要求下的作文教

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把握规律、把握特点,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生的作文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作文能力,一般是指由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一般能力和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修改文章能力等特殊能力构成。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根据作文的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

一、传统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

传统作文教学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作文教学形式。传统作文教学崇尚实用的教学思想。实用,在古代更多的是为经世致用,古人对此有较多的论述,如汉代王充的“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魏曹丕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唐代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另一方面实用是应试,写文章应试成了求出身、求功名的敲门砖。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这一点与古代有相似之处,诸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掌握文章的技法及应用文格式写法;另一方面最大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作文思想的禁锢。古代科举考试的思想禁锢表现为“代圣人立言”,写文章有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僵化为“八股文”,这样的模式自然要被历史淘汰。然而,今天在应试教育的压

力下,作文教学也越来越朝这个方向发展,主题已经规定了价值取向。

应试作文范围是圈定的,主题是教师预设好的,政治的、道德的、说教的味太浓,学生写出的话如同播音员或会议桌前领导的讲话;结构是规定的,议论文“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散文是“开头提点小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束缚太多,自由写作的空间太小了,学生常常是以胡编滥造来应对。

为了应试,作文教学重在模仿。作文仿别人的思想,仿别人的思路,学别人说的话,甚至说假话、空话、套话。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往往只会仿课文格式、立意,甚至语言来练习,要不就是读背优秀作文选,以应考试用。传统作文教学训练的形式不多,手段乏力,作文量不够,学生只是套作,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个性。这使得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考试的附庸。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一)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新课标的要求看,作文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再次,引导学生表

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第四,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第五,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最后,还可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为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第二,重视砥砺思想,涵养感情;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第四,培养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活动。一次心灵的对话,特定的生活场景,某点思想的灵光,一旦触动了我们的“情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时,将我们年轻驿动的心绪付诸笔端,短暂的智慧火花定会闪烁成永恒的美丽。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发下来,他们看到的无非是“思路不开阔”“语句不流畅”“语言平淡无味”“书写马虎潦草”等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丝毫提不起精神来,这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作为老师,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

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带的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腼腆,对自己缺乏自信,每次作文更是让他们大呼痛苦。开始我就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我总是正面评价学生的作文,尽量抓住其优点并将这些优点放大来评价,学生看到后觉得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觉得受到肯定自然愿意更多地尝试。如果某位同学的作文字迹十分清晰,书写工整,我会写“你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写又如此工整,真是赏心悦目。”若是一位书写很糟糕的学生,我就这样批“你的作文写得这样好,如果书写再好一点,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对于抄袭作文的学生,我也不会一味地去指责,而是对学生说:“这篇文章是抄袭的,但此文太美了,老师也无法抗拒美!感谢你的好眼力,给大家推荐了一篇这么美妙的文章。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老师等着看你的大作。”学生都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若是一些简单的、鼓励性的话语能够给学生相信自己的勇气,我们为何要吝啬呢?学生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琐事

叶圣陶先生“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

很多人都认为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写自己的生活没有啥可写。其实不然。高中生活虽然缺少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外在形式,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渐趋稳定,心理渐趋成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

长大了,他们的需要开始大幅度地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于是伴随着成长,就有了种种烦恼:寂寞感,空虚感,孤独感,突然觉得生活忙忙碌碌索然寡味,有时甚至莫明其妙地烦躁,伤感。情感丰富细腻且情绪多变化,他们的情感变化就象一条光波曲线,总是在由波峰到波谷,由波谷又到波峰的发展变化中。这些青春期的心理体验是独特的,也是丰富的,学生往往也渴望通过一种方式来渲泻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渲泻自己的情绪,在作文中抒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慨,生命体验。批改时再写上一些富有启示或激励的语言,进一步激起他们的表达渴求,文章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伴随着电视,游戏机长大的一代,崇尚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简单化,但头脑可不能简单。作家刘心武说:“倘若仅仅只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作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只要你善于思索,这些细节便会闪烁出智慧的灵光。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样一个生活片断:他在回家的路上被车撞了,肇事者是两个十几岁的青年。撞车之后,肇事青年不仅没有惊慌,反而是十分嚣张地再次以撞车时的行车方式“漂移”扬长而去,而学生只能默默地拖着被撞破的车步行回家。这件事让学生思考了很久:是什么原因让那两个青年以玩命的方式开车?撞了人之后他们为什么还能理直气壮地离开?撞车时朋友们为何只是远远站着却不来帮

忙?通过这个生活片断的纪录,学生抒写了他对于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困惑,写了他对生活的思考,这些都是真实的感悟,真实的自己永远是写作的亮点。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来自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等,而这积累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于阅读。除了课本之外,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名作欣赏》等,一方面在耳濡目染下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要陪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可通过摘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积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人生体验,生活经历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完善我们的个性,启迪我们对人生的思索。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用心体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4)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把嘴边的话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便成为了文章。反复实践,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在多写多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是能做到的。丁玲曾说,美的语言从哪里来?是从生活中来,是从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中来,是从传统的民族的遗产中来,要有一颗美丽的心去体会,去容纳、去融合。

我把每节课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演讲,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歌曲赏析,可以是诗词欣赏,也可以是童话故事或笑话。每天三分钟让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仅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其写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获得了面对众人讲话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多积累、多记诵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和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句与简短的富有启迪性的散文名篇等,并且要求学生将遇到的优秀的语言材料及时摘抄在笔记本上或制成卡片,做到经常翻阅,经常跟其他同学交流,以便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的仓库。

无论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来讲,语言表达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考作文就是考语言表达。因此,不管我们用何种方法去抓这个教学,都不为过,而如果任由学生自由发展,不加强指导,不采取措施,那是绝对不行的。

作为学生的引导人,我们只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地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才有可能完成我们的教学使命。

[参考文献]

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现在的作文大多是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让学生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恰恰是这种情况,却让学生无从下手,即使写出文章也是大而空,一到作文课,同学们便抓耳挠腮,不知从那落笔。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转变观念,更新旧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思想,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就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作材料的东西。可因为初中生的学习时间很紧,所以每次轮到我上语文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的景色,看天空的云彩变化,看校园里学生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叙述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叙述,我自己则会把头脑中出现的精彩语句说给他们,他们总是微笑的说:“老师,我们写作文有内容了。”校园的花池里有一棵白玉兰,一到春天,一树洁白无暇的玉兰花便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天,我和同学们在走廊聊天,看着满树的白花,心里升起指导学生写作的冲动,我问一位爱好写作的女同学:“你觉得玉兰花美吗?”“当然。”“那你觉得它美在哪?”她不回答,我接着问:“玉兰花色单一,也没香气,它那点值得我们喜欢?”这时围在身边的其他同学发话了:“老师,白玉

兰默默无闻,象我们的老师。”“老师,它就象我们班的张娜娜,整天就一件衣服,可她作为班长,却为我们班做了很多事。”我没有多说话。接着就上课了。到第二天的作文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同学都一气呵成,李亚丹就以《校园有棵白玉兰》为题,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文中她把张娜娜同学比作圣洁的玉兰花,写出了娜娜虽然家境贫穷却毫不屈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以乐观而坚强的态度在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管好班级的同时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文章构思新颖,主题突出。其他同学也举一反三,写出了优美,真实感人的好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日记本写满了,对写作也不再害怕,写作的兴趣也空前高涨了。 第二,在学习优秀文章的同时给同学们指点写作技巧,让他们学以致用。 前几天学习《项链》一课,文章曲折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课后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写200的项链后传,同学们有点不乐意,他们都想发挥想象,写一篇自己的小说。于是,我给他们提出文章值得借鉴的几点:要运用伏笔,要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文章结构要跌宕起伏。于是同学门纷纷动笔,写出了好多值得一读的小说。其实,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有特色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能为讲课文而讲课文,而要把文章的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善于抛砖引玉。 同学们虽然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可有时候也会遇到不知从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作文教学在新形式下的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在新形式下的应对策略 作文教学怎一个难字了得!难教、难学、难奏效。其实,非也。随着教育、教学及考试的改革,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已展现在眼前。作文在考试中的分值比重愈占愈大,无论学生还是家 长均因之而高度重视;作文应考的要求限制愈来愈宽松,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现在 即便是在考场上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总之作文与学生的距离近了。这些都是创新教育的 新形式下出现的新气象。 作文教学在此新形式下要有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积累重认识 这里不妨先说说人们对于积累的偏见,似乎提及积累,美词佳句、剪贴摘录便一股脑儿都涌 了出来。不是说这些要不得,相反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是单靠它要真正提高各阶层 的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写作能力,那样的积累往往是事倍功半,尤其是中下的学生充其量多了 一样抄写作业。 积累还应重在思想认识上,而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就是复述。复述教材上的经典篇章、课外 具有典型文体特征的文章、同学习作中的优秀作文……复述这些文章的过程就是体验他人写作思路的过程,就是模仿、内化他人正确的甚或是独到的思考方式的过程。而掌握了这些,提 笔行文才有了依托。 此外,复述要防止孩子为了得到表扬或高分而不惜下血本去死记硬背,如果是这样,就与我 们的初衷相违背了。要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可在复述前二到五分钟才告知学生要复述的是 哪篇文章,然后就稍作准备开始复述。复述的方式必须是完全复述、概括复述、创造复述都 调动起来。总之要相时而动,让学生在一种竞赛状态下进行,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作文限时速 限时作文即要求在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完成600字左右的写作量。这一要求促使学生 必须快速审题、构思、选材、成文。写作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通畅、书写的美观等。 以前,千辛万苦设计了指导方案,可学生一到家几乎不是翻箱倒柜查找范文、同题作文,其 构思慢且乱,甚或抄袭,结果拖拖拉拉交上来的习作前言不搭后语。作文限时速很好很有效 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作文批改起来更有效率,评讲由于是趁热打铁,学生听得进,记得隹,学得好。 三、“是金子就要让它发光” 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更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的动人一瞥。学生的 生活是较单调的,他们的作文多的是千人一面。可如果能引导孩子们学生用他们的独特的视 角去观察周边的世界,用他们的自己的语言来述说感知到的世界,那他们的作文中将现一个 色彩斑澜的精彩世界。 而更重要的是在批改中要积极地搜寻学生作文中的“金矿”——哪怕是只言片语。我以为作文 批改,不妨看三遍:第一遍走马观花,将作文分个等次;第二遍百里挑一,在各个等次的篇 目里各挑些代表;第三遍精批细改,着力于妙言要语的圈点。这样既为评讲做足了准备,又 能以一牵十,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让他们都以从范文中找到共鸣点,激发创作的欲望。 四、适时“回放”不能少 初中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多自我欣赏。作文的评改,要适时“回放”,把评和改的权力交给他们。像前不久的一次作文训练后,我把一些好的作文挑出来,不作任何批改、评讲,放在讲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规范作文,提高质量。若要规范作文提高质量,事务找出小学作文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在教师的 指导下,找出作文的毛病,规范小学作文,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与快 乐相伴,与写作同行。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日积月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才 能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丰富积累观察想象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 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的素材,缺 乏认真的观察、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等。 1 在习作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积极 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种豆芽,探究豆芽的生长变 化过程,写一写“豆芽的生长过程”;研究燕子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燕子预 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秋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 郊外去“找秋天”。看一看秋天有哪些迷人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 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 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秋天果树的果子熟了,像红红的灯笼挂在树上; 田里的麦子熟了,黄澄澄的,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成一字飞向南方;还有 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再议一议提出 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 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秋天为主体,做一 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 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 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秋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辛勤的劳动会带来丰收的 硕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 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 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 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 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2 教会学生认真观察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中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正如美国人拉玛的所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益颇丰。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入兴的程度,才会产生灵感,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巧用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为了写好一种植物,上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的镜头,再播放了场里的情况,大家所见的植物多不胜数,听着解说员的解说,对那些珍稀植物真好奇极了,唤起了学生想方设法要弄清该植物和把看到的告之于众的欲望,激发了写作的兴趣。又如:写表扬稿前,我把事先录制好的有关同学们热心帮助别人,拾金不昧,为同学、老人送温暖等的感人场面重现在大家的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有敬佩之意,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表扬一下这些身边的好榜样。可见,巧妙地使用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欲望。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我们录制了学生篮球比赛的全过程,并编辑、剪接好配上字幕制成软件,上课时学生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发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些运动员,可以单击按键与该运动员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 二、倡导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创造型人才就是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据报载,我国小中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作文障碍。更为严峻的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几千年文明史的大中国至今尚无一位本国籍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以至于近期一部,《作文三步法》,引起许多家长和学生抢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作文教学呢,笔者作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称为“写作”,这正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作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些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现代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要把作文教好,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把它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二、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强调学生的写作欲望,这点更具有现实意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样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怎么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呢?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换句话说,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本源。写学生喜闻乐见的,写学生心里向往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创作欲望,进行对写作充满信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积累,如何启发学生勤于练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文实践活动中获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能力。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把“乐于表达”与“学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难点在如何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文修改,这往往是学生最高兴做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我修改、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还可以师生共同修改。 三、作文应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是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学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性格爱好不同,写出的相关作文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但如今他们写出的“可爱的家乡”却是大同小异,习作中的主人公也毫无个性可言,好人好事叙述的也是不看也知。这就说明现在许多小学生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人云亦云,如反映家乡的变化全部都写

新时期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的探究

新时期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的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学生在写作现状谈起,随后就造成此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就小学生的写作创新教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小学写作;创新教学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几年了,让我身存纠结的是小学写作问题。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惧怕作文,因为他们觉得没的写,即使牵强写出也是“贻笑大方”。为此我按照新课标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下面就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供同仁参考,以期有所启迪。 一、小学生写作现状及成因 (一)写作现状 1.学生谈“作”色变。一些学生怕上作文课,畏惧写作,每逢作文课,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然后再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不着边际或支离破碎,落入俗套。

2.写作素材单一。我在一次作文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的对象除了自己的妈妈,就是自己的老师,再不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选择自己同学或兄弟姐妹的也很少,作文选材非常单调雷同。 3.写作内容空洞。到三年级的写作课,已经开始要求学生把事物写得具体、详细些了。但这学期的习作课上,有的学生作文,只能写出三两句话,就没词了,作文简单的简直让人无法想象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语言不通顺,内容颠倒,不分主次,流水账,或者“四不像”,更做不到通过多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二)成因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问题,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原因,它是一种创作,是对生活细节的再现,很多学生在家长的的掌心中长大,除了看电视、玩电脑,没有实际的做事的体验,再加上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开始学语文时就养成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习惯,也存在小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2.受教师传统应试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学校的应试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对写作教学的影响-中学语文论文 新形势下社会实践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周徐行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挑战,尤其是在语文教育方面对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写作的一种源泉和资源,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学校在对语文实践的认识上和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不当之处,影响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拓展语文课内教材的有限空间。 一、社会实践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影响 社会实践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社会实践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智力。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学生语文教育仅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而社会实践因其特有的活动属性,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其次,社会实践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传统封闭式语文写作课堂环境很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素材,老师灌输式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技巧并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自我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体验、感受社会现象,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同时巩固和提升写作技能。再次,社会实践能锻炼学生观察、思考、语言锤炼能力。社会实践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增加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通过与他人的沟通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收集各种资料能锻炼归纳、分辨能力,将社会实践总结写出来又能锻炼写作能力,这都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所必须塑造和培

养的能力。最后,社会实践有利于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法,实现师生共同进步。新课程背景下对社会实践的要求能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摒除传统落后的“填鸭式”语文教育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潜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 二、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社会实践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 新形势下要想采取积极措施利用社会实践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1.以社会为写作教学课堂 与教室内被动学习知识不同,社会实践是一个主动性、探索性的写作教学课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以主体的姿态使用、检验、推敲及把握以往学到的理论知识,弥补传统教室课堂学习的不足。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圆明园、故宫等,通过亲历现场,回顾历史,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体验、感受,进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激活作文的思维。所以,积极将社会这个广大的空间发展成为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课堂定会收获颇丰。 2.以社会经历为书写素材 人在经历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不同阶段的过程中总有着深刻的感受,经历便是一种成长。因此社会经历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书写素材。比如,根据中学生告别童年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时光流逝下,并思考留下的美好感觉,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搜集、背诵赞美童年的美言美句,启发学生积极勇敢迎接未来的挑战,写出心灵的感悟。 3.以多媒体为教学渠道 新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能打破学生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 有不少学生,甚至连有些老师都很怕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有“头痛”之感。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作文原本就是轻松快乐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 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 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 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 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二、注意平时生活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 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 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下面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播放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风和日丽或细雨如丝、游人如织等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特点,师导入:“谁能说说春天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畅谈所见所感) 2、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地观察,发现特点。 A、学生讨论。 B、汇报交流 确定观察对象: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片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 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既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 局部:既要注意形状,又要注意颜色、气味等。 C、讨论观察结果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可以用摄像机拍摄、画画、录像、出手抄报、主持采访……从而开拓了 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为作文储备素材。(时间为7天) 三、突出真情实感,适当想象。 1、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有情文有情,心中有感,就有说话的愿望。小学教师应引 导学生解放心灵,开拓思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而现在 小学生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 的作品却廖若星辰。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 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造作,唤回真我。只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 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呢?如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成了教改的主 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轻轻松松 地发展好快乐作文,实实在在地运用好生活作文,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一、基础作文 基础作文是写好各种作文的前提。譬如树木,需要先有庞大的树根,方可长成茂密的大树; 否则,只会长成孱弱的小苗,轻易地被狂风刮起。所以,踏踏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十分必要。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这 样,我们更要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好方向,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辨清潮流,去 粗存精,不要为五颜六色的外表、一无所用的空喊、瞬息即变的流风所迷惑、支配或左右。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符合认知、发展和写作规律的道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感受生活、 认知生活、总结生活,因为这是写作的源泉;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完成应该背诵的基本文段或 文章,因为这是写作的积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练习基本的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写感情写思想 的方法并不断地强化巩固,因为这是写作的基本架势;老老实实地写好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因为这是写作的起跑线。其次,要多方面搜集素材。我们的课本是个宝藏,就地 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有写 作潜力的,我们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 材料;阅读也是很重要的材料来源,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除此之外, 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就像我们学习芭蕾舞,首先要学会走路,哪怕走得摇摇晃晃并不好看,但没有这个环节,何来高雅的芭蕾舞?基础作文写好了, 写好快乐作文就有了可能。 二、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地作文、快乐地观察、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联系、快乐地交流……以达到快乐地进步的目的。快乐作文,有两点很重要:快乐地联想与想象、有法度。要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 意创设快乐情境,设置快乐话题,调动快乐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畅 所欲言,快乐地说我所想,快乐地发我所思;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乐 思考、易接受的话题;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乐观地生活、乐观地思考、乐观地学习,培养学 生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思想,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组委会对其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就此组织学生展开快乐的讨论: 围绕“坚韧”可以说: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锲而不舍搞研究,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没有坚韧,行吗?要知道,峰高无坦途。 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下不下功夫、是不是愿 意付出! 围绕“诚信”可以说: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比之下,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 论文、造假,就没有诚信可言了。老袁几十年亲自下田搞研究,四十多年如一日,应该是诚 信的典范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巨大变革。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优化课堂作文教学,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探求的新课题。本文试图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作文教学注重精选文题、巧妙启发,培养学生个性;激发情感,营造健康向上的写作氛围;精心构建生动活泼的写作课堂;引领学生亲历生龙活虎的写作活动;运用电教媒体提高作文的教学与评改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个性写作氛围 多媒体与写作 1.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道路而形成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不相同,各自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史,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它的发展不仅是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个性的人往往能独立思考,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因此,注重在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以前作文教学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干部一腔”的感觉,没有自己的观察和独立的见解,常常用自己的嘴说出的足别人的思想。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受,用成人处世的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这种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1.1精选文题,给学生插上展现个性的翅膀。学生之所以谈写色变,视写作为苦事,就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化”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题目(与火星人的一次亲密接触)、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心中的那一墙绿)、一些新奇的题目(我有一双翅膀)、一些富有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认 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感受和表现生活的学科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2-021-01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所以小学作文 教学非常重要。从目前小学作文来看,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兴趣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养成自觉 写作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作。小学生怕写作文,教师也常常因学生 不会写作文而感到苦恼。每当布置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学生只会写 一点点内容,有的只会写几句话,就写不下去了,有个别学生干脆不写,每次作文只见一片 空白。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文时生怕“越雷池一步”,依教师的“标准”挤牙膏似 的凭空造起文章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 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2、作文内容不切实际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 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 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 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 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 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3、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 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 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 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1、制定合适的目标要求 依据新课标,小学生作文是一种练笔,小学作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训练的过程。不同的学 段有不同的要求,放缓作文教学的坡度,使作文教学适当的降低难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 了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这种提法由喜欢写到自由写再到能写,比较符合小学生习作的 规律。其中低年级重在培养兴趣,中年级重在减少束缚,高年级重在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对文体意识淡化、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视,对理论讲解的淡化、对实际操作的重视的作文教学改革理念,可以有效地防止小学作文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 教师要认真学习实践新课标,切合实际地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实施有效的作文方法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不断作文,再不断引导学生 读书、作文。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知识,提高观察分析、想象、体验等能力,学会遣词造句等基本功。在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 教案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训思路初探教案教学设计五河县二实小单付辉 【内容提要】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作文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的作文训练思路。以下对这个思路进行具体地论述。 【】作文训练注重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

见的。针对上述弊端,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这一部分,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其写作训练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后,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插图与有关背景资料,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对该诗的扩写。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创新写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2。情节收缩式。对篇幅长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缩写。如缩写《小英雄雨来》、《牛郎织女》等文。 3。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二十年后的桑娜一家》;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局,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根据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 发表时间:2010-11-03T13:35:49.35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供稿作者:张霞[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张霞(清苑县臧村镇育才小学河北清苑 071100) 1.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 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身边遇上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4.教师要在作文命题上有所创新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当是真实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实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状况。”这就告诉我们,摒除虚假浮夸,才能写出真实之文。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条件,强调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不虚假、不矫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