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答: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答: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发展。

16.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答: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答: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4.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1、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3、劳动者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答: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答:国家政权。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这个原理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

答: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12.国家的实质是? 答: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1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15.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形态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第四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答: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

答: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关系) 6.为什么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答: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答: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0.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什么是货币?它的职能有哪些?

答: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1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答:它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4.什么是商品?它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真正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实质是什么?

表现: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改变,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4.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是什么?

答: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后果: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利用这一机会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组建大型跨国公式,以便获得更大的利益。消极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存在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第六章、第七章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的。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如何理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答: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便;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他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6.吸收来至其它阶级和阶层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入党是否会影响党的先进性,并说明原因。答: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吸收来至其它阶级和阶层得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入党,并不影响党的先进性,反而能扩大党的队伍,为党增加新鲜血液,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7、如何理解“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答: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8.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

答: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物质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0、人的发展是怎样的? 答: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11、人类解放就是从什么到什么的飞跃? 答: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

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答: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答: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发展。

16.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答: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过渡句

实际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答: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

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4.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 答:1、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3、劳动者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6.社会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答: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什么? 答:国家政权。

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如何?

答: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1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这个原理说明科教兴国的意义。

答: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12.国家的实质是? 答: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13.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15.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形态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社会形态的更替还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

第四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社会分工的出现;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答: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

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是什么?

答: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5.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关系?

答: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关系) 6.为什么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答: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答: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

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答: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10.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1.什么是货币?它的职能有哪些?

答: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1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答:它的使用价值就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4.什么是商品?它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04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41.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 产权与所有权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反映财产关系的角度不同 所有权是指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确定的是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指的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的有机结合体,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2)外延不同 所有权表明的是一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对财产归属做出的权力规定,集中体现在财产的归属权上。而产权不仅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同时还表明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关系,产权比所有权有着更广泛的外延。 (3)内涵不同 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反映由人拥有物而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本质属性。产权内含各项权利的设置,除了必须考虑财产关系外,还要更多地考虑人际关系。实际上产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性行为权利,外延比所有权宽的多,内涵也比所有权丰富的多。 (4)运动属性不同 所有权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是独占性和垄断性的,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权。而在产权所分解的四种权能中,只有收益权具有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均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可以流动、交易。 42.简述总经理职权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总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代理人及公司行政工作首脑,必须对董事会负责,遵守公司章程,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和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不得侵占公司财产和泄漏公司秘密。其主要职权有: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4)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5)提请聘任或者廨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6)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夤责管理人员; (7)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3.简述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 (1)股权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是指母公司借助予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取得所有者或出资人的资格,再凭借这种资格以及所有权所赋予的控制权,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2)战略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所实施的战略控制包括经营控制和战略协调。经营控制是为了整合相互依赖的经营网络,由集团总部对分散的子公司所实施的控制,主要涉及物流管 1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答案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 1、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须经过哪几项程序?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的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订立股东协议(2)制定公司章程(3)必要的行政审批 (4)股东缴纳出资(5)确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要在法律上清晰和经济上清晰。 (2)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得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即实现所谓的“三分开”。 (4)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股东权益有什么区别? (1)公司资本与公司资金公司资金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司资产的价值额。公司资本是公司资金的一部分。 (2)公司资本与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指鼓动对公司净资产的权利。公司资本是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净资产公司资产是公司的全部财产。公司资产大于公司资本。 4.在我国,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有哪四种股权形式? (1)国家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2)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3)个人股,是指城乡居民以个人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4)外资股,是指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法人和自然人,以外币投资形成的股份。 5.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 (1)发起设立方式。是指由发起人认足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 (2)募集设立方式。是指发起人只认购公司的一部分资本,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6.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7.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1)股权控制。母公司借助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公司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章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合伙制企业。()3.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4.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5.在合伙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6.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 7.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8.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9.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10.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司起源于:() A.中世纪的欧洲 B.封建社会 C.16世纪末 D.18世纪初a 2.现代公司产生于:() A.17-18世纪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产业革命爆发时c 3.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为主要形式的。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工厂制度 D.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d 4.以下哪一点是股份的缺点?()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c 5.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a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产权清晰是公司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B.责权明确是公司组织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C.管理科学是公司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D.政企分开是以上三种公司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d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一.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 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式和完善 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二.简述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言世界末日,抵毁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的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们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做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三.简述社会角色的涵义 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 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织的基础 四.简述调适产生的原因 1.由冲突引起的调适 2.由社会发展或变迁引起的调适 3.由文化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五.简述群体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的为群体人员所接受的目标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六.简述后福特主义的特征 1.灵活的专项化生产代替了大规模标准化的消费商品的生产 2.减少所有不能提高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劳动形式 3.随着信息处理资源越来越掌握在企业一线区域,工作团队的自主权增加,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权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 七.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 1.民主原则 2.民众需求原则 3.自力原则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5.精神文明、特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八.简述中国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群形成的过程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下的自然发育 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行行政体制的束缚,彼此求大求全。缺乏产业分工,利益的冲突和矛盾易发,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 3.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比重还不高,对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拉动还有限 4.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大中小城市还比较少。缺乏接连中心城市与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中间环节

设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设计概论(01D01) 一、单选题 1、中国明式硬木家具,利用本色的木质肌理成为一种天然的装饰。从装饰的现象看,这是一种( )装饰。 A.被动性 B.主动性 C.技巧性 D.智慧性 参考答案:D 2、德国工业联盟是在吸取英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 A.工艺美术运动 B.新艺术运动 C.现代艺术运动 D.工业革命运动 参考答案:A 3、现代室内设计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和通风的问题。 A.装饰 B.结构 C.采光 D.家具 参考答案:C 4、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装饰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 A.弗兰克·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路易斯·沙利文 D.彼得·贝伦斯 参考答案:C 5、利用直观的图像和表格来说明设计的意图,这是一种()的设计方法。 A.优选法 B.逻辑法 C.离散法 D.形象法 参考答案:D

6、现代主义首先从()开始。 A.平面 B.手工艺 C.服装 D.建筑 参考答案:D 7、利用名人效应做广告,这是设计方法的一()构思。 A.反方向 B.正方向 C.正价值 D.逆反思 参考答案:B 8、以下属于解构主义风格的建筑是 A.帝国大厦 B.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C.苏州博物馆 D.流水别墅 参考答案:B 9、商周文化中,()作为一种代表,是设计从物化融于文化的证明。 A.鼎 B.长信宫灯 C.欹器 D.木马流车 参考答案:A 10、法国罗浮宫“水晶金字塔”的设计者是 A.雷姆·库哈斯 B.赫尔佐格 C.弗兰克·盖瑞 D.贝聿铭 参考答案:D 二、多选题 11、以下属于爱迪生的设计的有() A:电灯B:电话

C:电报D:留声机 E:缝纫机 参考答案:ACD 12、艺术设计的特征包括() A:被动性和主动性B:创意性和图形性 C:产品性和科学性D:工艺性和市场性 E:选择性和稳定性 参考答案:BCD 13、设计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A:分析法B:对比法 C:离散法D:形象法 E:逻辑法 参考答案:BCDE 14、以下属于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的有() A:产品设计B:视觉传达设计 C:室内设计D:环境艺术设计E:公共环境设计 参考答案:ABD 15、“唐三彩”的三彩釉陶器,主要釉色为() A:黄B:绿 C:褐D:红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最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招募者在招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 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是属于( B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经验预测法

D、工作研究法 3、美国学者斯潘塞博士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由“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构成,以下不属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是( D ) A、分析决断力 B、人际洞察力 C、自信 D、知识与技能 4、( C )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A、误差 B、效度 C、信度

D、效标 5、( A )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职能管理活动的方向。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 C、招聘与甄选 D、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6、在外部招聘途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经营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有赖于( B ) A、广告 B、猎头公司 C、就业服务机构

D、校园招聘 7、以下不属于面试优点的是( D ) A、适应性强 B、可进行双向沟通 C、有人情味 D、容易数量化 8、在面试过程中,若面试官提问“你能否谈谈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离职的原因”或“请你谈谈你昨天向你们格式总经理辞职的经过”,这属于面试种类中的 (A ) A、行为面试 B、情景面试

C、结构化面试 D、压力面试 9、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主旨有两个:系统思考和( A ) A、持续改进 B、绩效反馈 C、制定计划 D、自我审查 10、基于标杆的绩效管理中( B )是将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环节为标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超越。 A、内部标杆 B、竞争型标杆

2018年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

<1830>< 公司概论>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考试时间】限时60 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 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 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简答题(共19 题)】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P49-52 答:产权的含义: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2)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所有权的区别: (1)反映财产关系角度不同:所有权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强调社会属性。(2)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排他性的财产归属关系,产权不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还表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关系。 (3)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更多考虑人际关系,内含各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规范。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是社会的雏型。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同伴团体一般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和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和学校所禁忌的问题,发展家庭和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答案 4、请详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的功能有: 1、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促使人们行为制度化,通过社会控制为社会成员提供符合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调剂其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制约和知道他们的社会行为。 2、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条件。一方面,通过社会控制从正面鼓励引导良好行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规定各社会群体或社会集团的地位、社会权利和义务,限制其利益竞争范围,调整利益关系;另一方面,通过纠正越轨犯罪行为,抑制个人间和社会各个利益群体间的冲突,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冲突。 3、协调社会运行的各系统,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修正其运行轨道,控制运行方向和速率,促进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4、作为阶级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斗争工具。 简述社会控制的手段有? 答:社会控制的手段: 1、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利,也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 2、法律:是有国家立法机关定立和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 3、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4、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互相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和习惯。 5、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6、: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 7,、社会舆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颖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3 题目17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答:任何特定的社会体系一经确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关系。但是,社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需要不断吸收新的因素。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组成要素都具有自我组织和不断完善的特性,有可能出现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体系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和不平衡的出现,就要不断调整原有的结构关系。这种适应和调整先是局部的、缓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导致原有体系结构的整体改组,直至采取社会革命的形式。在影响社会变迁的诸因素中,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内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质生产力的变化造成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也发生变化。社会变迁除了最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外,还取决于自然环境、人口、社会制度、观念、社会心理、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题目18 完成 满分1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请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即它所保障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2、强制性:各国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制度固定下来,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避免了主管随意性。 3、普遍性:保障项目普遍,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 4、公平性: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的获得保障的机会和权利。 5、互助性:横向互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遵循的是一种大数法则,也即是多数成员实现对少数遭遇风险成员的收入补偿。 纵向互助,代际之间的互助。 6、储蓄性: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然后分配和使用。 题目19 完成 满分10.00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角色模式: 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会占有多个地位,承担不同的角色,他就是复式角色。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组织结构:简称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可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种姓制度:般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身份)制度。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 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6、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7、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利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8、社会整合:也称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各要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及结果。包括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制度整合、社会功能整合。 9、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10、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1、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经常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不同的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的程度又有不同。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答:(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也有反功能。 4、时尚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时尚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针织概论简答题与答案1

第一章. 1.针织产品按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列举一些具体品种的例子。 服用类:内衣、外衣、袜子、手套、羊毛衫 装饰类:窗上用品、床上用品、家具用品 产业类:渔网、包装网、复合材料骨架等 2.简述针织物的主要服用性能,针织物与机织物的性能差异及原因。 1.内衣: 功能、保健、无害化 2.外衣:运动、休闲、时装化 3.羊毛衫:高档、多样化 4.手套:防护 5.袜子:保健、美体 结构上:针织物由孔状线圈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而针织物具有透气性好、蓬松、柔软、轻便的特点。线圈的弯曲使得针织物的延伸性大、弹性好,这是区别于机织物的最显著特点。机织物的成布具有质地挺括,结构紧密,布面稳定,平整光滑,监牢耐磨的特点。 性能上:针织物抗皱性好,抗撕裂强力高等特点,且纬编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机织物透气性,弹性和延伸性差,易撕裂,易褶皱。 3.简述针织生产的特点。 ?工艺流程短 ?原料适应性强、产品应用范围广 ?机器噪音小、占地小、能源消耗少 ?可以进行成形产品的生产 第二章. 1.简述对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 1.强力较高、延伸性较好 2.捻度均匀且低于梭织用纱 3.条干均匀度高、光洁度好 4.一定的吸湿性和回潮率 5.简述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进厂 络纱(或直接上机加工)或整经 编织 染整 成衣 6.简述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标。 (一)线圈长度 (二)密度 (三)未充满系数δ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 (五)脱散性 (六)卷边性 (七)延伸性 (八)弹性 (九)缩率 (十)钩丝与起毛起球

7.针织机的机号时如何规定的?简述机号高地与所能加工的纱线线密度及织物密度的关 系。 1.上限:由针与沉降片(或针槽壁、导纱针)之间的间隙决定 2.下限:取决于织物的服用性能。 机号E越高,织针排列越密,织针越细,所用纱线越细,织物越薄。 !实际生产中,一般由经验决定某一机号最适合加工的纱线线密度,也可查阅相关手册和书籍。 8.简述针织机的一般结构。 纬编机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 经编机送经机构,编织机构,梳jie横移机构,牵拉卷取机构,传动机构,辅助机构 第三章. 1.简述络纱的目的和要求 1.符合卷装形式。 2. 满足卷装容量。 3. 消除纱线上的疵点 4. 对纱线进行辅助处理 2.针织生产中采用的筒子卷装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原料? 1.圆柱形筒子装卷装形式:适用原料为化纤长丝,可在波罗锭式络筒机上形成。 2.圆锥形筒子装卷装形式:适用于各种短纤维,如棉纱、毛纱、涤棉混纺纱等,可在槽筒式络纱机上形成。 3.三截头圆锥筒子装卷装形式:适用于各种长丝,可在可在波罗锭式络筒机上形成。 3.简述纬平针织物的性能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扬长避短? 线圈歪斜:在自由状态下,线圈发生歪斜,使线圈横列和纵行不相互垂直的现象。 卷边性:纵行向工艺反面卷,横列向工艺正面卷 脱散性: 横向脱散:纱线没有断裂,线圈从整个横列中脱出来。顺逆编织方向都脱散。 纵向脱散: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纱线处顺序脱散,也叫梯脱 延伸性:横向较纵向易变形;横向变形大于纵向。 4.简述罗纹组织的特性和用途。 弹性:沉降弧拉伸后,由原来的从前到后连接织物正反面变为一水平直线,卸力后力图恢复原状。 延伸度: (1) 纵向拉伸与纬平针织物相同;横向拉伸大于纬平针织物。 (2) 完全组织数越大,横向延伸度越小。 (3) 线圈长度越长,延伸度越大。 脱散性 (1) 横向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1+1罗纹不脱散,其它罗纹部分脱散。 (2) 纵向脱散与纬平针类似。 卷边性 (1) 因为正反面线圈的卷边力彼此平衡,1+1罗纹不卷边。 (2) 2+2、2+3等罗纹中,同类纵行中每一纵行产生卷曲。 用途:罗纹具有较好的横向弹性和延伸度,故适宜制作内衣,毛衫,袜品等紧身收口的部

公司概论简答题(超全)

公司概论简答题 公司设立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各自适用于哪类公司? (1)发起设立方式。又称共同设立、单纯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足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发起设立具有程序简单和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 (2)募集设立方式。又称募股设立、渐次设立、复杂设立,是指发起人只认购公司的一部分资本,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但其在广泛地募集社会巨额资金方面有着发起设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 有限责任制具有哪些特征? (1)公司具有与其投资者〈股东〉个人互相分离的独立人格。 (2)公司股东对公司负有出资的义务,股东以其认购的出资额承担对公司的责任。 法人治理结构有哪些特征? (1)职权分明又相互制衡。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务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其权力由股东直接行使;重事会作为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依据股东(大)会决议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经理班子执行董事会的决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进行指挥和领导;监事会则代表股东和职工对公司活动实行监督。这些机构之间自上而下层层授权,又自下而上层层负责,每个机构的职权都是有限的、受制约的。 (2)民主和法制相结合。公司的组织机构体现了民主精神。一方面,整个领导群体权力的最初来源是全体股东和职工。另一方面,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均实行民主制和集体领导。公司所实行的民主又都是以法制为基础的。因此,公司管理既是民主的,又是有序的。 公司债券与股票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请简要说明两者有什么不同? (1)权利不同。债券是债权凭证,债券持有者与债券发行人之间是债务关系,债券持有者只可按其获取利息及到期收回本金,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股票则不同,股票是所有权凭证,股票所有者是发行股票公司的股东,一般拥有投票权,可以通过选举董事行使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和监督权。 (2)本质不同。发行债券是为了满足公司追加资金的需要,它属于公司的负债,不是资本金。发行股票则是为了满足股份公司创办企业和增加资本的需要,筹措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有资格发行债券的经济主体很多,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组织等,它们一般都可以发行债券,但能发行股票的经济主体只有股份有限公司。 (3)期限不同。债券一般有规定的偿还期,期满时债务人必须按时归还本金,因此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而股票通常是不能偿还的,一旦投资入股,股东便不能从股份公司抽回本金,因此,股票是-种无期投资,或称永久投资。但是,股票持有者可以通过市场转让收回投资资金。 (4)收益不同。债券有规定的利率,持有者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而股票的红利不是固定的,一般视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要大于债券的风险。(8分) 公司重整的程序如何? 公司重整是指公开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公司,由于财务上的困难,已经暂停营业,或具有停止营业的危险时,经法院裁定,依法律程序予以整顿,使之得以复兴的-种法律行为。 公司重整一般需经过以下四个步骤z重整程序的启动、重整关系人的确定、重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重整程序的结束 与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相比较,公司制企业有什么优缺点? 1.公司制企业与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优点: (1)分散风险。出资人只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公司也以其法人资产承担有限责任,大大减小了投资者和公司的投资风险。 (2)筹资方便。有限责任有利于企业通过股份的形式广泛地筹措社会上分散的闲置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创办起大规模的企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 (3)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公司制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一般不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而是聘请受过专门训练的各方面专家来管理企业因而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 2.公司制企业的缺点表现在: (1)组建程序复杂,费用较高。公司的设立必须依据公司法的要求,组建程序复杂,创办周期较长,费用也较高。 (2)政府对公司的限制较多。公司的开办、股票的上市、产权的转让、合并与分立、破产与终止、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各项报告与记录等,政府都制定有一整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公司必须依法办事,不得违反。 (3)保密性较差。各国公司法都规定,公司经营必须有透明度,要定期公布财务状况,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