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保障习题集

社会保障习题集

社会保障习题集
社会保障习题集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

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试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答;(1)商业保险的产生先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各行其道、各司其职。(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和区别。类同点:①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二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区别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质;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④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⑤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⑥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⑦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

3、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答:①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提高效率才能把蛋糕做大,注重公平才能够将蛋糕合理分配;③只有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公平;④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才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4、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如何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答:①可以通过法制手段,将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险税;②灵活确定缴税(费)方式,将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口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促使更多低收入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③减轻企业的缴税(费)负担,提高企业参保积极性;④完善社保项目,使社会保障体系化、制度化。

5、如何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答(1)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构建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以“底线公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调节机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①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②完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要完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学生的资助制度。三是要完善城镇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尽快构建覆盖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保障问题。③要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就业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答:(1)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障制度

产生的必要条件:①机器大工业产生了

人数众多的工薪阶层,一旦收入中断就

会陷入困境。②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

力再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家庭保障功能

弱化,③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

展为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

了应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

社会资源。(2)工人运动兴起迫使资产

阶级从维护其统治的角度出发,建立社

会保障制度。

7、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从摇篮到

坟墓”的高福利社会保障模式出现的矛

盾和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

因,并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答:(1)问题:①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

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②税收负担沉重;

③高福利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

④高福利、高消费挤占了生产资金,削

弱了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⑤官僚机构

日趋臃肿。(2)根本原因:福利机制缺

乏活力,造成运转不灵,但是保障和福

利所具有的刚性特征,使其又不能取消

社会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

快,危机将日益加深。(3)改革举措:

①削减公共福利开支;②推迟退休年龄;

③纠正社会福利全民普遍享受的做法,

更多集中于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④提

高保险税(费),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

的期限;⑤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

场化,加强私人保险部门的社会保险力

量。

8、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应注意

的历史启示。

答:①目标是能够对劳动力再生产的相

关环节提供保障,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安全网”式的保障计划;③有助于培

育城乡统一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④应

适应变化了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⑤

社会保障机构应具备什么职能;⑥政府

应采取政策以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的短

缺,并使公平与效率得以兼容。

9、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效应的

表现。

答:①费用由国家全部包揽向国家、单

位和个人三方负担转变;②社会保险体

现了分散风险的大数法则,由企业自保

向社会互济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

社会保障体系转变;③实现由平均主义、

“大锅饭”向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的转

变;④实现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的转

变;⑤在养老保险等险种上,实现了由

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

10、试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

略。

答:①制度、政策的统一性和法制化;

②注重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③从急

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方面入手,循

序渐进地推进改革;④对国家强制举办

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坚持低标准起步;⑤

加强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及其与相关体

制之间在改革中的协调;⑥改革与管理

相结合

11、简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

账户功能。

答:(1)社会统筹:①体现了不同群体

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团结互助,分散

老年风险;②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

保人共同所有。③支付一般采取待遇限

定方式,工资低、工龄短或寿命较长的

投保人籍此能够获得较多的资助。(2)

个人账户:①通过强制储蓄使劳动者在

其一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收入与消费

达到均衡;②所有权清晰,储蓄积累金

归投保人所有,使之从体制和技术两个

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流动

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问题;

③养老金的支付一般为缴费确定型,劳

动者退休后的养老津贴水平取决于劳动

者投保期间的缴费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

的高低,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

12、试述我国个人账户空账是如何形成

的?

答:①部分积累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开

始运转时“老人”没有缴费,中人的既往

工作期间也没有缴费,于是产生养老金

历史债务。②从现收现制向部分积累制

转变时,职工的缴费就不应该再用来支

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现在已退休

者要支出的养老费用,并没有列入政府

公共开支计划中,于是,“统账结合”在

实践中便变成了“统账混淆”,出现了个

人账户的所谓“空账”运行问题;③由于

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社会统筹部分的基

金无法满足退休金的支付需求,所以各

地都采取了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去支付退

休金的办法,使个人账户的基金处于“空

账”状态,亦即必要的改革成本没有支

付,为保当期发放,不得不动用本应留

作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个人账户

“空账”运行。

13、如何做实个人账户?

答:①实现个人账户的规范化管理。②

认真测算本地区中长期基金收支情况,

根据基金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

做实的起步时间和起步比例,为决策提

供参考。③研究制订的过渡办法要模拟

检验,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

减发”的原则,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

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衡过

渡。

14、简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

含义。

答:构筑面向社会,从硬件到软件,从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开始,到个人养

老保险账户的管理、查询、个人账户结

算和养老金的发放以及对离退休人员的

管理等全过程,都能够提供先进科学、

运作简便、规范完善、全方位、自动服

务和必要服务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

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应遵循什么思路?

答(1)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本

养老保险+退休津贴”的保险模式。①公

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础养老

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

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②建立公务员

退休津贴制度。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

员特别是公务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高

的问题(2)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

险制度。由财政全额核拨经费的事业单

位应纳入公务员养老保险体系;由财政

部分核拨经费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应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体系。

16、简述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答:依据改革成本最小化和平稳过渡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联系起来,并将他们放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国有资产等“大盘子”中进行统筹规划,研究它们在改革中联动关系、逻辑顺序、临界速度和依托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符合体制转轨需要,并最终纳入市场经济体系。

17、简述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区别。

答:①前者所指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包括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和未登记的所有城乡失业人员;后者只限于再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②前者所指失

业人员通常限定为最低劳动年龄以上、退休年龄以下,而后者人员只限定为16周岁以上、50周岁(女性45周岁)以下。

18、简述我国失业保险津贴的给付标准。答:①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资水平,以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差别;②确保失业者及其赡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③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

19、失业保险津贴的享受资格。

答:①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②非自愿性失业;③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④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20、简述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和区别。

答:(1)联系:①具有社会保障的共性;

②货币基金的物质帮助形式;③保障生活的功能。(2)区别:①失业保险津贴的给付属于短期给付;②失业保险不包括具有赔偿性质的项目;③享受对象具有劳动能力;④失业保险津贴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1、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①保险事故发生率高,具有普遍特征;②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属于关联性最强的险种;③保险费用必须专款专用;

④保险费用开支额度难以预测和控制。

22、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答:①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一般实行机会均等的原则;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专款专用制度;③遵循“危险共同分担”的原则。

23、简述影响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攀升的非体制性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①人均收入的增长;②总人口的增长及人口结构的变化;③人口老龄化。

24、简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答:①所有公民享有均等的最低医疗机会;②宏观经济效益;③微观经济效益。

25、简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答:①基本医疗保险;②医疗福利;③补充医疗保险;④医疗救助;⑤大病医疗基金

26、简述工伤保险的功能。

答:①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的生产稳定;

②维持家庭的经济收入;③是一个劳动问题和社会问题。

27、简述“无过失补偿”原则的基本内容。答:①以国家的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为

基础;②工伤保险津贴的给付,以实际的需要为基础;③因伤致残或因伤死亡,以年金代替一次性抚恤;④强制性保险;

⑤雇主不承担直接赔偿责任。28、试述工伤责任归属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①“劳动者自身责任”阶段。理论基

础是亚当?斯密的工伤风险与工资对应

的观点。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②“雇主

过失赔偿”阶段。依据民事法律中的“归

责原则”,基础是雇主过错责任原则。问

题在于举证成本太高。③“雇主责任”阶

段。理论基础是“职业危险原则”。工伤

赔偿从民法中独立出来。雇主采取自保、

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集体保险等形式。

④社会工伤保险阶段。

29、简述生育保险的特征。

答:①对象为女职工;②给付合法的婚

姻者;③保护重在休息和增加营养;④

纳入生育保险范围;⑤产假的安排;⑥

待遇水平。

30、试述工伤相关诱因的代表理论。

答:①温度环境论;②生物节律论;③

事故倾向者论;④疲劳过度论。

31、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个

人储蓄养老计划的不同之处。

答:①企业年金一般由企业创立,或是

集体谈判的结果,政府一般给予税收等

方面的优惠,并予以监督;②管理成本

相对较低;③收益和贡献较为对称,缴

款一般不被人们视为一种试图逃避的税

赋;④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一般较基本

养老保险金要小;⑤投资受益率不稳定

并且在不同的投资计划下受益率差距悬

殊;⑥不同企业设定的企业年金的内容

和形式各异,使得其流动性、转移性差。

32、简述企业年金模式及其特点。

答:(1)缴费确定型计划,即DC计划的

特点:①缴费水平相对固定;②缴费纳

入员工个人账户;③待遇水平根据个人

账户的缴费金额及其投资收益的积累额

决定。(2)待遇确定型,即DB计划的特

点:①待遇水平预先确定;②缴费不确

定,到员工退休时直接支付养老金。

33、制定企业年金的投资方案时要考虑

的风险有哪些?

答:①信用风险;②证券结构风险;③

流通风险;④资金周转风险;⑤投资利

润风险。

34、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调控和干预有哪

些?

答:①制定法令法规;②对财务机制进

行监控干预,信息公开化;③制定有关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④企业年金

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框架;⑤处置企业年

金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贬值问题;⑥基

金管理风险控制;⑦对企业年金计划与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进行的协调和衔接。

8,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模式及其分类。

35、简述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答: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

模式;②企业年金。它是在国家基本养

老保险的基础上,企业依据自身的经济

效益状况,为本企业职工再增加一部分

补充养老金;③其他的以自愿性储蓄或

商业性保险为主的补充养老形式。

36、简述企业年金的性质与运行的条件。

答:(1)内部条件:1、依法参加基本

养老保险,并能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

保险费用。2、企业具有经济承受能力。

3、企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4、具有现

代企业制度管理体系,较好的劳动关系

协调机制。

(2)外部条件:1、具备相应的支持企

业年金制度运行的法律和规则。2、具备

健全的经办企业年金的中介机构、投资

市场和监督机制。

37、为什么说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

助”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

答:①强调贫困现象的社会原因、国家

和社会的责任以及获得救助是一项公民

权利。②社会救助重视应急补救措施,

强调积极主动的援助扶持。

38、怎样实现社会救助金的筹集。

答:①国家财政拨款;②社会筹集;③

信贷扶贫;④国际援助。

39、简述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答:①贫困发生率;②贫困深度;③贫

困密集度;④贫困严重度。

40、阐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答:①救灾;②农村扶贫;③农村“五保”

供养制度;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⑥城乡特殊社会

救助制度。

41、试述消除贫困的途径。

答:①政府通过明智的社会经济政策影

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②增加获

得赚钱的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能

力;③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

略;④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

42、如何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答:①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上的普惠性;

②待遇标准的一致性。

43、简述教育福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公

共福利的增进作用。

答:(1)主要内容:①国民基础义务教

育构成教育福利的主体;②社会团体、

社会热心人士捐助以及慈善机构设立的

教育基金或直接为学校出资构成教育福

利的补充。(2)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

①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②教育能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熟练程

度;③教育能扩大人们对职业和前途的

选择范围;④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44、卫生保健提供的服务包括哪些内

容?

答:安全饮用水;提供清洁的卫生环境;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

的预防接种;地方病的防治;普及健康

教育;疾病及创伤的有效处理;提供基

本的药物等八项主要内容。

45、应如何理解职业福利的涵义?

答:(1)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是行

业和用人单位为满足本行业或本单位职

工的物质文化生活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

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2)职业福利按其“社会化”程度可以划

分为两个层次:①国家通过一定法律手

段和途径在某些行业和企业中普遍实行

的制度;②用人单位在完成国家税收任

务的前提下兴建的集体福利设施、发放

的各种补贴、举办的企业年金等,是真

正意义上的职业福利。

46、试述职业福利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以业缘关系为标志;②一般以普

遍性原则向职工提供;③职业福利的资

金来源于企业盈利,职业福利水平主要

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职业福利水平

一定程度反映企业的兴衰成败。

47、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

性与紧迫性。

答:①缓解农村贫困;②乡镇企业职工

急需通过社会保障分散劳动风险;③农

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亟待提上议事日程;

④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⑤缩小城

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⑥使计

划生育推行具有可持续性;⑦破解“三农

问题”的重要途径。

48、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答:①家庭保障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基本保障方式;②我国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当前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家庭有最直接、最具体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功能;

③家庭保障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亲情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上。

49、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紧迫性。

答:①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②疾病流行模式转换中,具有高度外部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有可能以流动人口为载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蔓延。

50、试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主要体现。

答:“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而言,表现在:①增加了政府资助的内容;②加强了管理机构的建设;③加强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④强调了自愿的原则。

5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答:①非农就业的农民;②被征用土地的农民;③农村计划生育对象;④村组干部、退伍军人、民办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农村个体户、专业户等有稳定收入的农民。

52、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因素。

答: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②设立储备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用作储备的积累基金有无投资机会及其收益率的高低;④保持相对稳定的保险费率的必要性;⑤企业和受保人对保险费率的负担和承受能力;⑥筹资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⑦改革中的“转制成本”等。

53、试述个人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的原因。答:①个人缴费是一种责任信号;②个人缴费,就有资格和动力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及其管理、运营等去行使相应的监督权力。

54、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机制。答:社会保险的财务机制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

55、试述现收现付制的运行特征。

答:①以收支的短期平衡为原则,不会形成巨额的资本积累,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基金贬值风险;②长期均衡极易受到人口结构不利变动带来的冲击,其结果不是养老水平的下降,就是就业人口负担的增加,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必然面临着清偿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养老保险体系的破产;③由于政府是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最后担保人,因而这种清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政府是否继续履行养老承诺的政治风险。

56、试述部分积累制的运行特征。

答:部分积累制的主要运行特征是:①部分积累制与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②部分积累制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③部分积累制的设计特征方面使之可以采取“新人

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方式,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57、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税收的关

系。

答:①基金征缴有无必要采用税收课征

方式进行;②社会保险税在税收结构中

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③社会保险基金

以“税”的形式征缴,其对收入再分配产

生影响的方式和程度。

58、试述有关储蓄——消费行为理论。

答:①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②莫迪

尼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③交叠世代模

型。

59、分析现收现付制下老年保障计划对

储蓄没有大的影响与“挤出效应”的理论

不相符合的原因。

答:①法定养老保险计划的资产替代效

应和退休效应相互抵销,使得现收现付

的融资模式对储蓄的影响变得游移不

定;②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动性受限,未

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尤其是通货膨胀使

得基金贬值,人们仍会继续储蓄以备养

老之用;③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约束了部

分人群的短期行为;④消费行为的惯性

和消费意识转换的滞后性,使得第一代

养老金领取者可能将他们的部分收益留

给子女;⑤在借债消费受到限制的条件

下,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的强制储蓄往往

难以被抵销。

60、简述不同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机制

对公共储蓄的影响。

答:(1)现收现付制对公共储蓄的影响:

①建立初期,公共养老金计划可能会有

盈余,因而增加了公共储蓄;②进入成

熟期后,缴费和支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

大,储蓄的下降,由于代际间资产转移

的额度加大,会产生社会保障的“财富效

应”。(2)完全积累制或部分积累制对公

共储蓄的影响:①在其基金积累阶段,

不仅会增加个人储蓄也可能增加公共储

蓄;②通过政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

状况的改善对公共储蓄产生积极的影

响。(3)综合来看:①强制的个人储蓄

和自愿的个人储蓄之间的替代程度;②

积累的基金的最终使用方向。

61、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收入与工资收入

的这种同向异步的增长趋势的原因。

答:①社会保障所具有的通过分散风险

和收入再分配而形成的复合功能和安全

机制是工资所不具备的;②二者既然具

有同一性,可以相互转化,或者是用工

资代替社会保障,或是用社会保障压工

资。

62、简述社会保障监督系统的构成。

答:①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主体的监督子

系统;②以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为监

督主体的行政监督子系统;③审计监督

子系统;④社会监督子系统。

63、社会保障监督标准应从哪几个方面

来把握?

答:①合法性,即行为的承担者有无法

律资格,是否违反法律规定;②客观性,

即从各类惯例和公认标准的角度看是否

合适和恰当;③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64、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方法。

答:①非现场检查,监督机构通过报表

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审查和分析社会

保障经办机构、运营机构的各种报告和

统计报表,据此监督有关制度和政策的

执行情况,进而掌握整个基金的运行态

势;②现场检查,社会保障监督管理机

构派出监督小组进行实地调查,目的在

于发现一般财务报表和业务资料中难以

发现的隐蔽性问题。

65、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中主要的检查及

评估要素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对合规性(费率管理、现

金管理、结算管理)、审慎性(资产管

理、偿付能力管理)的监督:①合规性;

②基金资产的充足率及其结构;③基金

收益的水平;④基金的流动性;⑤基金

管理的内部控制。

66、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中涉及到的基本

原则有哪些?

答:①健全的组织结构、完善的各项制

度和恰当的职责分离;②严格的授权与

审批制度;③独立的会计和核算体制;

④有效的内部审计。

67、简述社会保障信息化的意义。

答:①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②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数据安全可

靠;③有利于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决策

的科学性;④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体系

的整体效益。

68、简述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答:将信息技术与社会保障业务相结合,

构建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

我国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由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和

相应的管理软件,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

员所组成。信息来源于劳动者个人和基

层单位。通过对社会保障及相关数据的

采集、加工.处理,形成多种有用的信息、

满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达到信息共

享,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69、简述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

功能。

答:①实现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基金征缴、

拨付、财务管理等基本业务内容的计算

机化;②实现社会保险机构的业务辅助、

决策辅助、行政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必须

具备的内容的计算机化;③实现与计算

机化相适应的管理科学化;④实现与计

算机化相适应的安全管理;⑤实现社会

保障基金收缴、拨付、财务管理业务的

网络化;⑥充分发挥自动化优势,逐步

实现办公无纸化以及业务批处理、数据

自动检验、数据自动备份等自动化操作。

70、简述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

原则。

答:(1)标准性原则:①计算机系统硬

件标准化;②系统软件标准化;③信息

编码、数据结构及文件格式的标准化;

(2)经济性原则:①准确的预测业务量

对系统的要求;②合理的制定系统的技

术指标;(3)安全性原则:①社会保障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风险因素;②社会保

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原则的支撑条

件;③通用的安全性措施及其分类;

(4)开放性原则。

71、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

切入点。

答:1.城乡统筹。它强调城乡社会保障

体系在制度设计上的整体性和统一立

法。2.总体规划。它要求把过去单项推

进,各自为政的项目如社会救济,养老

保险,优抚福利等纳入一个总体框架中

加以考虑,重点协调各类项目之间,各

个险种之间的结构性,功能性联系。3.

基础整合。其目的是把过去各个项目分

兵把口,实体分立,功能冲突的离散状

态,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4.分类指导。

(1)不同类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

式(2)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区域在财政能力,农村集体和农民

个人的经济能力上差距悬殊。

72、简述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答:1.消除贫困会是原来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变成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2.消除贫困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市场经济要求给每个人提供均等的经济机会和公平的竞争条件。3.各类反贫困举措均强调提高贫困人口谋生的能力和增加谋生的机会,其收入的增长又会扩大市场容量和加速市场发育。

73、简述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答:1.社会保障以“身份”属性取代其“社会”属性,保障范围狭窄,其实施对象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2.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紊乱,保障层次单一。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整,没有失业保险。

74、简述工伤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答:(1)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2)工伤保险费滞纳金(3)工伤保险基金的存款利息(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75、简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答:1.保障水平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3.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4.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76、简述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策

答:问题:1、失业率统计严重“缩水”,下岗职工离岗容易离厂难。2、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偏小。3、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偏小。4、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体制不顺,政、企、事合一,缺乏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5、下岗人群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有些已成为城市新贫困人口职中尤是夫妻双下岗职工、上养老,下养小的“4050”人员为剧。6、对减少和消除下过岗职工的动辄静坐、上访、阻断交通、“找市长”等过激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和应急措施。

对策:1、失业保险制度需要服务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2、解决隐性失业,结构失业作为失业保险的主要功能。3、提高系统功能。

名词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3、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

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

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

度。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

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

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

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

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

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

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

者的后顾之忧。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

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

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

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

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

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

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

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

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

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

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

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

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

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

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

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

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9、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

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它是

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

10、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

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

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

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

要补充。

1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

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

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

自己特定的风转移给保险人,当约定风

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

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的一种风险管理机

制。

1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权利与

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和个人三

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

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德国、美国、

日本)

1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主要代表是

新加坡创造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

种的智利模式,都以强调自我积累、自

我保障为基体原则。

14、福利国家型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

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

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保

障形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

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

年老、生育、死亡以及鳏、孤、独、残

都给予安全保证。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瑞

典。

15、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

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

会保障模式。以称政府包型社会保障制

度(前苏联)。

16、社会保障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

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通常由国家

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

17、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

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会保障关

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

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所发生的各种社

会经济关系。

18、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是指在

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

义务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

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

的。

19、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是指各

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

20、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

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和社会

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专业法律

体系是指专门规范社会保障事务的法

律,它们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健

康运行的主要依据,如《社会保障法》、

《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

等。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是指一些国

家制定的包含有与社会保障内容相关的

法律所构成的体系,如《劳动法》、《公

务员法》等等。

2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

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通过社会保

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国民

保健法、军人保障法及其他专门社会保

障法律与相关立法(如《老年人权益保

障法》)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专业法

律体系,而在每一项专业法律又统辖着

若干个子法规或实施细则,从而形成完

备的法律体系。

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

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

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

管理机制的组合。

23、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

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

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

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

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

实施统一的管理。

24、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

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

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

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

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

25、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

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

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

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

26、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社会保障财务

管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财政、审

计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行财务上的管理

与监督;二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

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运行管理与监督。

27、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

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

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

基础。

28、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

入在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

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它

集中地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资本拥有者

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权力较量及分配对

立关系。

29、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

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它通

常由国家主持,即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

入手段,在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最终

结果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形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同时,也可以由企业或居民以劳务付费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30、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强制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障、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可以采取征费方式来建立专项基金。

31、自由筹资方式:即采取非固定的、灵活的方式来征集社会保障基金,它来源于公众的自愿参与。

32、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

33、财务监督: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全过程都实行财务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4、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35、委托投资:即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按委托投资合同的规定共同分享。36、现收现付式: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37、完全积累式: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38、部分积累式: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附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分别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

39、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

40、个人账户模式:是指企业、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养老保险金。

41、给付既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42、缴费既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

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

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

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

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

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

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

43、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指制度的

适用对象和适用人群。

44、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的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5、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

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

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

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

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

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6、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的

对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

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

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47、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同保险公司开

办并完全按照等价交换、自愿成交原则

确立的市场化医疗保障,它以投保人与

保险公司订立医疗保险合同为直接依

据。

48、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被保

险人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同社会医疗

保险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用人

单位和个人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

式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险专项基金。

49、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也被称为医

疗保险费用偿付或结算。它是指由医疗

保险组织(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

定,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后,对其

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运行部分或全部补

偿,也可以理解为对医疗服务机构消耗

的医疗成本进行补偿。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50、按服务项目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

构根据定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项

目和服务量,对它们做出的费用补偿的

办法。它属于费用后付制。

51、按人头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

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定点医

院服务对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

预先支付供方(医疗服务机构)一笔固

定的服务费用。

52、总额预算制:由政府单方面或医疗

保险机构同医院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

总额,在年度内,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

在总额中支付。

53、工资制(薪金支付)制:社会保险

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或其他医疗服务人员

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定

点医院人力资源的消耗。一般依据所提

供服务的时间、医生的技术等级、服务

的数量及质量来确定医疗服务人员的劳

动价值。

54、定额(或按比例)自付:被保险人

每得到一次门诊或住院服务时,都需自

付一定数额(或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其余部分全部由医疗保险机构负担。

55、扣除保险:保险机构规定,当被保

险人就医时,其医疗费用在某个标准数

额(通常是最低限额)以下的部分由病

人自付,保险机构只支付这个标准数额

以上的部分。个人自付的水平也叫“起保

线”、“起付线”。

56、限额保险:保险机构设立最高支付

限额,在这个限额以下的部分由保险机

构支付,超出这个水平的医疗费用由病

人自己负担。这个最高限额是医疗保险

机构支付的“封顶线”。

57、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

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

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

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

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

看病时,基本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

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费医疗保险。(英

国)

58、初级医疗服务:也叫家庭医生服务

或通科医生服务,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

医生称为家庭医生或通科医生。

59、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形式

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医疗

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

员缴纳,政府酬情补贴。(代表性国家

有德国、法国、日本)

6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又可称为基层

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是依靠

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

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

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

措施。(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健

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

61、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

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

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

蓄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

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

(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62、就业:广义:指劳动力要素和生产

资料要素结合的状态。狭义:指具有劳

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从

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或合作的社会经济活

动以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种活

动。

63、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

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是以职业而

失去收入的状态。

64、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

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

况。

65、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

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

情况。

66、完全失业: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67、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指有劳

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

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

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

68、显性失业:又称公开失业,一般以

失业人员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

为准,一般用失业率来反映。

69、隐性失业:指未表现出来,但确实

存在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指实际生产

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

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70.摩檫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功

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

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方提供的岗位之间

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71、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

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

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

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72、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成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生产节省了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

73、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74、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他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的表现,即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

75、菲例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76、“奥肯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年提出)该法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关系。

77、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78、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或政府行政强制的保证下,集中建立起来并给予符合领取条件的失业者物资补偿的资金。

79、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0、“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个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首创于德国)

81、工伤保险的赔偿原则:指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残、死亡而遭到严重损失以致完全丧失,需要对劳动力价值的损失和丧失进行赔偿。

82、开放式列表法:即除已经纳入法律、法规中的职业病之外,还可以在实践中随时把那些已证明是由职业导致的新的疾病列入职业病范围。

83、封闭式列表法:即国家立法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在工伤保险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对有些新发现的职业疾病,只有在正式修订职业病目录增列其中才被承认。

84、个别确定法:又称为功过确定法或经历确定法,它与雇主责任制中义务性保险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最为接近。

85、丧失劳动能力: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

86、人身能力丧失:是指因工伤而使个人的适应性受到损害,它主要参照同年领、同正常、健康的人的状况而鉴定,在人身能力鉴定中只考虑其损害程度而不考虑人身能力受到损害后所带来的可能的经济或职业后果。

87、职业能力丧失:指因工伤而丧失从事职业的能力,这种鉴定以受伤者能否胜任受伤前所从事的工作为依据,职业能力丧失的鉴定通常是通过个别工作或集体工作的证明人评定职业病或意外事故的方式进行的,不过,现在纯粹只考虑职业能力丧失的补偿项目已经很少见

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普通的项目,职

业能力丧失鉴定以鉴定损害为标准,而

不是以鉴定在一般劳务市场上的获取收

入能力的丧失为标准。

88、一般劳动能力丧失:是指发生工伤

后重新寻找工作和获取与过去相当的收

入水平的能力,它是以获取新工作的可

能性即以个人剩余的挣钱能力为理论基

础,丧失工作能力的鉴定不是以具体的

职业为依据进行衡量而以个人取得工作

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为依据进行衡量,这

种方法考虑了个人受伤的严重性、基本

特征、年龄、受伤前的工作情况及以后

求职的可能。

89、医疗给付:指对工伤事故中的受伤

者负担对其治疗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费用

或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90、工伤津贴:指在工伤治疗期间支付

给受伤人员的补贴,补贴标准在所有国

家都是按照发生工伤事故前若干月内本

人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91、残疾补助金:指在伤情稳定、医疗

终结后,根据工伤鉴定机构鉴定的残疾

等级予以支付的一种工伤待遇。

9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

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

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

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

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

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

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

93、社会救助体系:指一个国家对于特

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

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94、贫困: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

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收入来

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

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社会水准的状

态。

95、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指在一

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

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

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

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

简单的在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

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饱,劳动

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

96、相对贫困;指比较而言的贫困,一

方面指随着时间变迁和不同社会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下的贫困标准的变化而言

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在同一时期不同社

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言的贫困。

97、狭义贫困;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产与生活在经

济上的最低标准。

98、广义贫困:指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

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贫

困的因素,如人口寿命状况、文化医疗

状况、生存生活环境状况及就业不足、

失业等。

99、区域贫困:指普通贫困的地区状态,

它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问

题,基本特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通面临

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危机。

100、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指各

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

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

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01、生活救助: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

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

行差额补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102、灾害救助:是指在公民遭受自然灾

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

会紧急提供的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

和物质等资源的社会救助项目。

103、失业救助: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

套的制度,其救助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

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

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

104、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

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

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制度。

105、住房救助:指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

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

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

性质的制度。

106、教育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个

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

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

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

107、农村扶贫开发:指国家和社会通过

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

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收入,对农村

的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的良性

增长,而逐步改变其落后面貌,走向富

裕的制度安排。

108、资金救助:指以发放现金的形式为

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现

代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在贫困救助中

采用得最为经常。

109、实物救助:指以发放物资的形式为

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一

种传统的救助形式,实物救助的优点是

所发的物资可直接消费,救助的效果比

较快捷。

110、服务救助:是针对特殊的被救助的

需要而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护理等服务。

主要包括了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

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等。

111、经常性救助:指在时间上具有连续

性的社会救助。

112、临时性救助:指在时间上没有连续

性,或者救助时间比较短的社会救助,

它是为解决社会成员临时的生活困难而

进行的社会救助。

113、最低生活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生

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

助形式。

114、法制化原则: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

护社会成员或生活贫困者的权利和权

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115、防灾:指人们对易发生灾害地区在

灾害发生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

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16、抗灾:指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

影响,即灾情一旦出现,不惜一切代价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包

括抗洪、抗旱、抗震、抗冰雹、抗霜冻、

抗病虫害等抵抗灾害,防止其泛滥,尽

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限度。

117、救灾:是灾害已形成,在灾害发生

过程中和灾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抢救

人们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动员人

们群众支援灾区,恢复灾后人民生活和

生产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11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

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

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

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

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

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119、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20、残疾人:指从情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地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121、残疾人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特殊教育:是国家提供给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由政府财政扶持,是现代国民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23、康复:健康重建,是指人们因疾病或某些事故残疾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力的辅助,使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经济上、社会上以至劳动能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24、环境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保证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消除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障碍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并不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为标志,而是在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下,由有关各方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设计和运行。

125、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儿童福利的总称,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

126、员工福利:广义:包括法定社会保险与非法定的员工福利;狭义:仅指非法定的员工福利。

127、法定员工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128、非法定的员工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的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129、收入保障计划:是旨在提高职工的现期收入(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福利计划。

130、健康保健计划:是针对员工健康进行的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常见的福利措施。

131、员工服务计划:是除了以货币形式提供的福利外,企业还为员工或员工家庭提供旨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福利形式,如雇员援助计划、雇员咨询计划、教育援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家庭生活安排计划和其他福利计划(如为员工提供交通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和餐饮服务等福利项目等)。

132、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133、现金补助:是指企业以现金补助形

式所提供的住房计划,包括补充性住房

公积金、现金住房补贴。

134、补充性公积金:指企业向员工住房

公积金账户所缴存的超过员工个人公积

金缴存额的部分。

135、现金住房补贴:是指企业直接以现

金形式发给员工的用于住房消费的福利

工资。

136、实物资助;指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提

供居住场所的手段来帮助员工解决住房

问题的计划方式,包括直接为无房员工

提供宿舍或公寓和直接与房地产开发商

进行谈判。

137、购房贷款:是指企业通过其所建立

的员工福利基金或专门的住房基金为购

房的员工提供低息或无息的借款,或帮

助员工偿还住房贷款等住房计划方式。

13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

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

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

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

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

生活的制度。

139、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

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

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

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140、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劳

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

入时,有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社

会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41、职业康复:是指残疾人在国家和社

会的帮助下,经过特殊的医疗照顾和训

练,加以辅助工具,不同程度地改善身

体的健康状况,部分或全部恢复劳动能

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日常生活

和工作。

142、妇女就业保障:妇女就业保障是通

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

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

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

济生活。

143、妇女生育保障:妇女生育保障是指

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

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

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

144、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国

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的行为,对

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

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145.养老保险:特指基本养老保险它是

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

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

务的营运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

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

一种收入补偿制度。

146.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

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

保险制度。

147.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

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

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

险项目。

148.工伤保险: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

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

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

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

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49、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

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

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

的保证。

150.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或曰景气循环所形成的失业。

151.工伤:一般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由

于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等

因素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意外伤害造

成的死亡,劳动者身体

的负伤或残废。

152.受益基准制:又称为…?待遇确定型…?。

它是指受益人的社会保险津贴的获得方

式和数额取决于先规定的收益标准,比

如工龄,年龄以及实际生活需要等,而

与实际的激费额和激费年限无关或关系

不大。

153.激费基准制:又称为…?激费确定型…?

计划。受益人的社会保险津贴的获得取

决于本人过去在社会保险体系中所激纳

资金的数量,而且是谁出资谁受益,受

益与既往的资金贡献对等。

154.社会保障监督:是指由国家行政管

理部门,专职监督部门,利害关系者以

及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

基金的有关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管理行

为,过程及结果实行的监察和督守。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

2、试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3、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

务,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4、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如何扩大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5、如何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

障体系?

6、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7、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从摇篮到

坟墓”的高福利社会保障模式出现的矛

盾和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

因,并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8、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应注意

的历史启示。

8、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效应的

表现。

10、试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

略。

11、简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

账户功能。

12、试述我国个人账户空账是如何形成

的?

13、如何做实个人账户?

14、简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

含义。

1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应遵循什么思路?

16、简述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17、简述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区

别。

18、简述失业保险津贴等给付标准。

19、简述失业保险津贴的享受资格。

20、简述失业保险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

的联系和区别。

21、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

22、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

23、简述影响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

攀升的非体制性的社会经济因素。

24、简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25、简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

26、简述工伤保险的功能。

27、简述“无过失补偿”原则的基本内容。

28、试述工伤责任归属的三个发展阶段。

29、简述生育保险的特征。

30、试述工伤相关诱因的代表理论。

31、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计划的不同之处。

32、简述企业年金模式及其特点。

33、制定企业年金的投资方案时要考虑的风险有哪些?

34、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调控和干预有哪些?

35、简述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36、简述企业年金的性质与运行的条件。

37、为什么说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助”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

38、怎样实现社会救助金的筹集。

39、简述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40、阐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41、试述消除贫困的途径。

42、如何理解福利制度的特征?

43、简述教育福利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

44、卫生保健提供的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45、应如何理解职业福利的涵义?

46、试述职业福利的特点是什么?

47、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8、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49、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紧迫性。

50、试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主要体现。

5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52、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因素。

53、试述个人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的原因。

54、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机制。

55、试述现收现付制的运行特征。

56、试述部分积累制的运行特征。

57、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税收的关系。

58、试述有关储蓄——消费行为理论。

59、分析老年保障计划对储蓄没有大的影响与“挤出效应”的理论不相符合的原因。

60、简述不同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机制对公共储蓄的影响。

61、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收入与工资收入的这种同向异步的增长趋势的原因。

62、简述社会保障监督系统的构成。

63、社会保障监督标准应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64、社会保障基金监督中主要的检查及评估要素是什么?

65、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方法。

66、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中涉及到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7、简述社会保障信息化的意义。

68、简述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69、简述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70、论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71、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72、简述反贫困的重要意义。

73、简述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

74、简述工伤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75、简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76、简述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策1、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的功能

3、慈善事业:

4、社会保障体系:

5、社会救助:

6、社会保险:

7、社会福利:

8、慈善事业:

9、社区服务:

10、企业年金:

11、商业保险:

1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1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14、福利国家型模式:

15、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16、社会保障法:

17、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18、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

19、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

20、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23、集中管理模式:

24、分散管理模式:

25、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26、社会保障财务管理:

27、社会保障基金:

28、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29、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30、征费方式:

31、自由筹资方式:

32、预算管理:

33、财务监督:

34、待遇给付:

35、委托投资:

36、现收现付式:

37、完全积累式:

38、部分积累式:

39、社会统筹模式:

40、个人账户模式:

41、给付既定模式:

42、缴费既定模式:

43、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44、基本养老保险:

45、医疗保险:

46、社会医疗保险:

47、商业医疗保险:

48、医疗保险基金:

49、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50、按服务项目支付:

51、按人头支付:

52、总额预算制:

53、工资制(薪金支付)制:

54、定额(或按比例)自付:

55、扣除保险:

56、限额保险:

57、国家医疗保险:

58、初级医疗服务:

59、社会医疗保险:

6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

61、储蓄医疗保险制

62、就业:广义:

63、失业:广义:

64、自愿性失业:

65、非自愿性失业:

66、完全失业

67、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

68、显性失业:

69、隐性失业:

70、摩檫性失业:

71、季节性失业:

72、技术性失业:

73、结构性失业:

74、马克思的失业理论:

75、菲例普斯曲线:

76、“奥肯法则”

77、失业保险:

78、失业保险基金:

79、工伤保险:

80、“无过失补偿”原则:

81、工伤保险的赔偿原则:

82、开放式列表法:

83、封闭式列表法:

84、个别确定法

85、丧失劳动能力:

86、人身能力丧失:

87、职业能力丧失:

88、一般劳动能力丧失:

89、医疗给付:

90、工伤津贴:

91、残疾补助金:

92、社会救助:

93、社会救助体系

94、贫困:

95、绝对贫困:

96、相对贫困;

97、狭义贫困;

98、广义贫困:

99、区域贫困:

100、阶层贫困:

101、生活救助:

102、灾害救助:

103、失业救助:

104、医疗救助:

105、住房救助:

106、教育救助:

107、农村扶贫开发:

108、资金救助:

109、实物救助:

110、服务救助:

111、经常性救助:

112、临时性救助:

113、最低生活保障:

114、法制化原则:

115、防灾:

116、抗灾:

117、救灾:

118、慈善事业:

119、社会福利:

120、残疾人:

121、残疾人福利:

122、特殊教育:

123、康复:

124、环境福利:

125、妇女儿童福利;

126、员工福利:广义:;狭义:

127、法定员工福利:

128、非法定的员工福利:

129、收入保障计划:

130、健康保健计划:

131、员工服务计划:

132、企业年金计划:

133、现金补助:

134、补充性公积金:

135、现金住房补贴:

136、实物资助;

137、购房贷款:

138、社会保障制度:

139、社会救济:

140、失业社会保险:

141、职业康复:

142、妇女就业保障:143、妇女生育保障:144、社会优抚制度:145.养老保险:

146.医疗保险:

147.失业保险:

148.工伤保险;

149、社会保障行政管理:150.周期性失业:

151.工伤

152.受益基准制

153.激费基准制

154.社会保障监督

社会保险期末试卷概要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讲社会保障 1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组织依法对各种原因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的社会措施和制度的总和 2历史演进 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 A萌芽阶段:自然本性的流露 B慈善阶段:宗教信仰的体现 C济贫阶段: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A起步阶段:社会救助的出现 B形成阶段:社会保障的产生 C成熟阶段:社会福利出台 D改革阶段:保障危机的出现 3社会保障目标: 总目标: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 A经济目标:是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 B政治目标: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有的社会制度 4 社会保障功能

A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普遍保障c公平优先 d 基金主要由雇主和政府承担 e重在提高生活保障 2)缺点:a影响劳动者积极性b通货膨胀 c企业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国际竞争 d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不利于劳动力流动,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B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基金由个人雇主和国家承担c 选择性保障 d待遇与缴费相联系 优点:强调权利义务即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调效率及互助互济 缺点:人口老龄化,退休多工作少,没有资金准备则应付困难,国家收入投资少,消费增加 C国家性社会保障制度 特征:a宪法规定,国家统一管理b个人不缴任何费用,政府和企业承担c对象为全体公民d工会参与社会保障的决策和管理 D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的一方或多方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08年1月,小朱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与一家外资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得劳动合 同。公司为了提高小朱得工作技能,2009年1月,该公司把小朱送到日本进行专门培训3个月,并与小朱签订了培训协议。协议约定,在接受培训后,小朱必须再为公司工作4年,在这4年里小朱如果要离开该公司,必须赔偿该公司培训费用4万元。但就是,公司与小朱并没有重新修改劳动合同得期限。2011年1月,小朱与该公司得劳动合同到期,小朱提出双方终止劳动合同,而该公司却认为双方签订了培训协议,小朱得服务期还未满,小朱应继续为该公司工作.如果小朱一定要离开该公司,就应该按照培训协议得约定赔偿该公司培训费用4万元.小朱认为自己与公司得劳动合同期限已届满,合同当然应该自然终止,不知道自己就是否要依据培训协议承担赔偿责任?若要承担应承担多大得赔偿责任? 答:⑴应依据培训协议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得小朱与该外资公司签订得培训协议就是合法有效得,小朱在劳动合同期满而服务期未满时要求终止劳动合同,就是违反培训协议得,应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向该公司支付违约金。违约金得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得培训费用。⑵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得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得培训费用。本案例中有约定得服务期,应按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劳动者已履行得服务期递减支付,小朱接受培训后为公司工作了两年,应向公司支付50%得违约金,即支付2万元违约金.? 案例二 张某自2004年起一直在某公司工作,先后与单位多次签订固定期合同,最后一次与单 位签订固定期合同时间为2007年1月31日至2008年2月1日。劳动合同到期前,公司口头通知张某合同不再续签并要求张某于合同到期前一天到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张某表示知道,劳动合同到期后,张某未找到公司办理离职手续。张某到单位正常打考勤卡并到办公室坐班,10多天后,公司领导发现张某还在公司继续上班,觉得奇怪,怎么还来上班,随即让她到人事部办理手续。不久,张某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起诉,要求单位支付自2004年在该公司工作开始起算得经济补偿金计1万余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裁决,公司应当按照张某在该单位得连续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得工资得经济补偿金.问题:请分析公司败诉得原因。公司应采取何种预防措施以防止这种现象再次发生。 答:⑴公司败诉得原因:①连续工作年限与补偿有效期。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补偿条款得规定及其解释细则,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得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得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但还有补偿有效期得问题.如果就是一年一签订劳动合同,则在补偿得方面,很难认定为连续工作而无法主张长时间得补偿.但就是2008年2月1日合同到期后,由于企业未能及时书面通知张某解除劳动关系,而张某在合同到期后依然继续上班,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视为企业与张某按照上一期合同约定继续履行一期合同(不超过一个月得)。 ②劳动合同法偏向于保护劳动者,无固定期合同签订就是偏向劳动者一方。由于2008年以后,企业与张某可以视为两期合同,故而张某有权要求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企业不予签订得,应当按照不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对劳动者予以补偿,而这样一来,本来应当就是断开得劳动关系被连续化,张某就可以主张自2004年以来得补偿金了。③关于终止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得,用人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告之劳动者,其中,提前解除得,必须提前30天或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得代通知金,而劳动合同到期则只要提前书面告之即可。单位在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得时候,既没有书面通知,也没有主动找其办理手续,致使张某“有机可乘”。⑵企业规避这一问题:①及时把握劳动合同得时效,对于到期合同应当及时处理,就是续签还就是解约要提前做好准备,切不可马虎了事,延期过了合同期而未能及时处理。②任何关于合同变更,劳动关系变更问题都需要书面通知,包括传真,文件等,口头通知不具备相应得效力。

电大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

社会保障学复习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计划概括为三 类,即现金补助、实物资助和( D )。 A.服务补助 B.个人储蓄计划 C.提供公司公寓、宿舍D.购房贷款 2.能体现国家、雇主、雇员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原则的基金模式是 (C )。 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3.下列有关政府公共预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B.体现较高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C.可以积累基金 D.政府责任大

4.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烈士的标准是( A )。 A.80个月工资 B.40个月工资C.20个月工资 D.12个月工资 5.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是指( B )。 A.基金款存入银行 B.基金通过商业运作所创造的收益等于或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C.收益应当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D.管理好基金,不让流失 6.新型福利制度的主体是( D )。 A.职业福利 B.社区服务 C.老年人福利 D.社会化福 利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包括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

B.没有独立运作的福利团体C.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D.就业关联制度8.下列有关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以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重要标志 B.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C.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 D.统筹基金的起付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9.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的计算办法为( A )。 A.RBRVS=(TW)(1+AST)(1+RPC) B.RBRVS=(TW)*(1+AST)+(1+RPC) C.RBRVS=(TW)*(1+RPC)+(1+AST)D.RBRVS=(TW)+(1+AST)+(1+RPC) 10.工伤保险管理部门每年对企业安全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情况进 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伤保险费率。这种费率确定方法属于(C )。

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理论 第一讲社会保障 1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组织依法对各种原因其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的社会措施和制度的总和 2历史演进 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 A萌芽阶段:自然本性的流露 B慈善阶段:宗教信仰的体现 C济贫阶段: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A起步阶段:社会救助的出现 B形成阶段:社会保障的产生 C成熟阶段:社会福利出台 D改革阶段:保障危机的出现 3社会保障目标: 总目标: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A经济目标:是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制度 B政治目标: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有的社会制度 4 社会保障功能 A稳定功能b调节功能c互助功能d促进功能 5社会保障特征 法律强制性对象社会性福利性特征待遇差别性 经济保障性机会公平性收支互济性刚性发展特征(刚性社会保障强制福利待遇收支公平) 6如何科学界定社会保障(概念实质主体对象标准立法) A概念的使用环境问题 B实质不是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 C主体是多元化 D实施立法依据是国家立法或行政规定 E对象是以社会劳动力为主兼具全体社会成员 F标准不宜定得过高 7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其未来发展趋势(选择,了解就行22页) 1)社会保障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坚持机会均等与效率优先相结合 3)实行社会化统一管理 4)实行多类型多渠道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讲社会保障模式 1几种社会保障模式(重) A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a依法实施b普遍保障c公平优先 d 基金主要由雇主和政府承担 e重在提高生活保障 2)缺点:a影响劳动者积极性b通货膨胀 c企业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国际竞争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社保法全文解读

2011新施行社会保险法全文解读 2011年03月08日来源:人社部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保险法》对各项社会保险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第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使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稳定、运行更加规范,使相关各方、特别是广大劳动者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并必将带动一系列单项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不仅对社会保险工作是极大的促进,也将对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

社会保障理论 题库

简答题 1、现有的7种主要养老保障制度模式(P154) 1)德国模式。1889年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强制的公共退休金制度,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经典模式。资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共同供款,在责任上采取的是既定给付,养老金收入通常是根据一个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支付的风险由制度承担;在财务上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工作人口的社会保险税用于支付退休金;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获准政府机构集中管理,投资方面有严格规定,通常只用于购买国债。这种制度具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反映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态度。 2)加州模式,即美国各州公务员退休金计划模式。这种制度是公共退休金制度,在管理上是集中管理,在给付上是按公式计算的DB计划,与德国不同,在财务上是积累制度,基金是实行市场化运作;立法确保基金的独立性,由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确定基金的投资管理政策,政府实施谨慎性监督,有助于基金保值增值。 3)新加坡模式,即公积金制度(单独账户)。这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强制个人账户积累制度。个人养老金完全来自其个人账户的积累,政府只提供最低收益率保证和税收优惠;个人账户资产完全属于个人,在其死亡后可由子女继承;政府掌握基金,制定严格投资政策,由特定机构进行集中管理投资,大部分投资于国债。 4)智利模式,即强制性个人储蓄养老制度。雇员工资的10%进入个人账户,雇员自由选择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投资,政府实行严格监管制度。与新加坡模式的区别在于其个人自主选择投资的分散管理模式。 5.、6)混合模式。在所有制上是公共退休金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的混合;在财务上是现收现付制度和积累制度的混合;在责任上是既定给付和既定供款的混合。第五种模式,个人账户没有真实积累,是名义账户制度。代表国家有瑞典,意大利,波兰,拉脱维亚,蒙古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以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代表的是一种混合模式。与名义账户不同的是个人账户实施的是基金积累制度,智力的一些邻国如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也采用了这一模式,在中国我们呈其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7)职业养老金计划。是第二支柱,是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强制性(澳大利亚和瑞士)和非强制性(美国)之分。美国制度既有既定供款计划(DC)和既定给付计划(DB)之分,前者以401(k)计划最著名。 2、最具影响力的变量:退休年龄及相关理论(P167) 1)退休年龄与制度收支平衡 2)退休年龄影响经济竞争能力 3)退休年龄影响消费和储蓄 4)退休年龄影响国民支出 3、贫困的测量(P237) 1)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标准参数:0.2以下为高度平均,0.2~0.3为相对 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以上为差距偏大。 2)贫困线。最主要的贫困线标准:①相对贫困线②绝对贫困线——一个家庭的收入低 于中等收入家庭的50%~60% 3)贫困发生率 4)贫困缺口率 5)森贫困指数 6)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全年食品支出∕全年消费性支出。 划分贫富标准:E>0.60为贫困,0.50<E≤0.60为温饱,0.40<E≤0.50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题

第一次考核 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 王某与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自2005年2月1日起至2008年2月1 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5年6月18日王某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且解除合同未征求公司意见,未经双方协商,因而不同意解除合同,并提出如果王某一定要解除合同,责任自负,公司不但不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还要求王某赔偿用人单位的损失,即在试用期内培训王某的费用。试分析: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是否需要说明理由?为什么? 2.王某是否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为什么? 3.用人单位应否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为什么? 4.王某应否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为什么?参考答案: 1.不需说明理由。 王某在2005年6月18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尚处于试用期内,我国《劳动法》未规定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须说明理由。因此王某不需要说明正当理由。(3分) 2.可以单方解除。 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考察期,双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王某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不用与用人单位协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 3.用人单位不应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

因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是王某提出的,且不属于双方协商解除,我国劳动法没有规定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给予经济补偿金,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法中有关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4.王某不应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 劳动法规定的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是当事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当事人本身有过错。王某在试用期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未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没有过错行为,依法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次考核 答:? 1.用人单位拒不到庭并不影响劳动争议仲裁的进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6条规定: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执行。?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表现为工会通过调解、仲裁等制度系统参与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的处理。? 2.在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在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有权对职工的争议行为给予支持和帮助。?

2018社会保障学答案

【多选题】由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和社会公共政策不同,世界不同国家对获得养老金的资格条件有不同的规定。所考虑的因素除了居住年限(居龄)外,还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龄 B. 法定退休年龄 C. 婚姻状况 D. 缴费年限 【单项选择题】政府资助失业保险最早起源于() 选择一项: A. 美国 B. 比利时 C. 英国 D. 德国判断题】失业津贴水平一般低于最低社会保障金。 选择一项: 对 错 【单项选择题】我国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的单位缴费部分一分为二,其中()左右划入统筹账户。 选择一项: A. 30% B. 70% C. 50% D. 60% 【单项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强制型失业保险制度是()政府于1911年建立的。 选择一项: A. 瑞典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判断题】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和雇员。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1986年以前,我国就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多选题】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组织体制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内部监管 B. 网络监管 C. 社会监管 D. 政府监管 【判断题】衡量失业津贴(失业保险金)水平的指标是“失业保险工资替代率”,即失业津贴相当于失业前本人工资的百分比。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医疗保险的待遇水平取决于参保患者缴费的多少。 选择一项: 对 错 【判断题】为了避免“失业陷阱”,除了失业金水平限制外,还有失业保险支付期限的限制。选择一项: 对 错

【单项选择题】我国的第四次失业高峰期是() 选择一项: A. 1968—1975年 B. 1961—1962年 C. 1978—1980年 D. 1996—2005年 【单项选择题】由于市场关于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全或不及时,用人单位找不到本可能找到的人,劳动力找不到本应该找到的用人单位所造成的失业类型是() 选择一项: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社会保障学 习题自考

社会保障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考核要求] 本章的考核的重点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 A、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B、国民收入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C、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3、属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保险是() A、失业和医疗保险 B、养老和医疗保险 C、养老和工伤保险 D、养老和生育保险 4、属于完全统筹项目的保险是() A、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B、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C、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 D、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5、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时间是() A、1979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8年 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多少年的基本生活费()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7、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瑞典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采取了() A、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 B、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C、现收现付、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D、积累、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 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 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 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 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 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6)基金的监督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 四、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解读

《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解读 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对于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保险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在5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保险作为覆盖面最广、建立时间最长、基金总量最大的一个险种,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社会保险法》中也用了最多的篇幅进行阐述。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解读】本条系关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和缴费义务人的规定。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目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此外,2008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山西、浙江、广东、上海、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思路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义务人 (1)以职工身份参保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2)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的人员,包括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律师、会计师、自由撰稿人、演员等自由职业者等等。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实行的是退休养老制度,由各机关单位各自负责,退休后,根据工作年限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金,资金由政府财政预算安排。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解读】本条系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和主要筹资渠道的规定。 1、制度模式。 (1)现收现付制,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保险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养老金的支付,以支定收,实现现收现付。 (2)积累制,即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资金用于投资取得收益,个人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的积累额。 (3)部分积累制,即现收现付制度和部分积累相结合,在现收现付基础上,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