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化学制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化学制药技术是运用化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结合生产综合

运用到化学药物合成与生产中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合成路线设计、工艺路线选择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工艺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三废”防治的基本常识,中试的放大制订生产规程的基本知识。熟悉典型药物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中的应用,加深对化学制药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从事化学制药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了解化学制药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路线,学会分析化学制药生产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同时也学到一些有关化学制药设计、科研以及生产管理方法等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与化学制药企业中合成、提取、分离、药物筛选和药物分析等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合成、提取、分离、药物筛选和药物分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和中(高)级化学制药相关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以后从事化学制药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及认识实习

后续课程:工学结合实习、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生产流程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内容较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深度融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

(1)强调实用性,突出行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坚持区域性特色,聘请行业专家围绕生产一线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能力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模式。

(2)打破传统学科教材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项目训练系统中,通过情景、过程、类比、模拟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德、技、力”综合能力。其中,知识以够用、适度为宜,且具有持续发展性;技能主要指对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手册与行业生产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态度主要指通过课堂、基地实训等教书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能下到生产一线,全心全意长期从事一线岗位技术工作并作出较大贡献的基本态度。

(3)积极开发项目课程资源,扩充课程项目载体,使其能强有力地支持项目课程设计与建设。项目资源与载体除最新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手册、标准图等外,主要还应开发能反映真实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行业生产技术成果,典型工艺流程、仿真实训教室、实训基地等。

(4)以突出岗位实用能力为逻辑主线,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化学制药技术课程体系

及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实习实训条件与教学方法和手段,分课程分阶段进行设计与建设,把传统学科教材中以设计技术研发为重点、难点,改为以行业生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为重点、难点。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掌握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

(2)掌握化学制药生产工艺条件的探索;

(3)掌握化学制药反应器相关知识;

(4)掌握化学制药安全生产和“三废”防治;(5)掌握一些基本药物的合成生产。

(二)职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选择;

(2)能进行化学制药生产工艺条件的探索;(3)能进行化学制药反应器选型;

(4)能熟悉化学制药安全生产和“三废”防治;(5)能进行一些基本药物的合成生产。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教学内容

(二)学时安排表

四、课程实施

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序化教学内容。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将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便于学生学习的学习任务(知识组成和能力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排序学习任务,即将每个阶段的几个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习难度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序化教学任务。按照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一般(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对学习情境进行排序;按照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即按照“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个工作过程设计单个项目的教学过程。

秉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理念,以化学制药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任务,以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设计教学情境,以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流程,设计每个学习过程,使教学过程演化为一个“工作过程”。即学生通过化学制药工作任务的完成获得与岗位所需的能力一致。使教学过程必须在多个“实践性”环节中得以实施。

(一)启发式教学

《化学制药技术》是应用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与化工单元操作等专业基础课程及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联系十分紧密。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必须大量使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工艺路线设计”时,首先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剖析,启发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设计多种可能的合成路线,再对多条路线加以分析,让学生参与判定各路线的可行性,最终确定有工业化价值的工艺路线。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获取知识,探究、解决问题,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案例式教学

《化学制药技术》是直接面对生产实际的课程,对工业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工艺进行分析,可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我们采用了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以抗菌药

物氯霉素为例,对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过程中的工艺路线设计与选择、工艺研究、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以系统讲授,使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体验式教学

为更加紧密地联系制药企业的生产实际,本课程特别安排了体验式教学环节。组织制药工程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到生产实习基地方健制药、辰欣制药、明治制药总厂等制药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由“化学制药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学习、实践,通过切身体验,深入学习化学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四)开放性实验

在经过了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培养、锻炼后,特别安排了“开放性实验”以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在最后一步“苯妥英锌制备”实验中,教师提供基本工艺条件供学生参考,组织学生利用我校校园网上链接的检索工具,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整个实验方案并与任课教师讨论,由教辅人员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在开放性实验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五)多媒体教学

根据《化学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产实习》的内容特点,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使抽象的理论讲授、复杂的实验与生产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提高了单位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深度。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两个部分: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两者比例为 20:80%:(1)过程考核,一是平时的出勤率、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及学习态度等,占过程考核成绩的 50%;二是对每个项目提出任务,由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价成绩,这部分成绩占过程考核成绩的 50%。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期末考核,根据所学的知识,由教师出题进行闭卷考试。在平时的过程考核中因为多数是分组完成任务,组内的学生参与程度会不同,掌握情况不同,在期末考试中,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评价成绩的8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具有生产服务性的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制定实训作业规程与考核标准,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目前校内实训中心有分析化学实验室、天平室;能够同时满足30名学生的实验实训。本课程要求具有3~5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校外实习的需要,便于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

(二)师资条件

化工教研室拥有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5人,讲师7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其中2人持有化学检验工高级技师证书,2人执有化学总控工技师证书,4人持有化学检验工技师证书,1人持有化工检修钳工技师证书,双师型教师占约70%。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化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优势明显,“双师”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另有知名企业专家工程师6名作为客座教授,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1)开发多媒体课件,将生产实际中的图片和录像展示给学生,学生感受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

(2)安排兼职教师讲授工作中所经历的和本课程紧密联系的实际生产案例,传授现场经验和知识;

(3)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平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利用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七、参考书和其他参考文献

教材:《化学制药工艺与反应器》陆敏主编

参考书:[1]化学制药工艺学.计志忠,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化学制药工艺学.陈建如,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3]制药技术.陈文华郭丽梅,化工出版社,2003.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7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新版) 化工行业中的安全技术 指查明化工生产中的各种事故和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以消除各种危害的原因或改善劳动条件。化工生产处理的物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有毒害物质多等特点,且生产装置趋向大型化,一旦发生事故,波及面很大,对国民经济及所在地区的人民安全,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和灾害。故化工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化工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预防发生各类事故的技术。 例如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防火、防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安全贮存和运输,压力容器和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检修,人身保护,事故的数理统计分析,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

◆②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技术。 例如防尘、防毒、采暖通风、采光照明、震动和噪声等的控制和治理,高温、高频、放射性等危害的防护,以及对工人作业环境的各种卫生监测技术。 ◆③制订和不断完善各种化工安全技术的标准、规程和规范。 危险品的分类和贮存用途较广的化学危险品约有2000种,按主要特性划分10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烧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剧毒品和毒害品、腐蚀物品以及放射性同位素。除腐蚀物品和放射性物品各有其特殊要求外,其他一般化学危险品的贮存也都有其要求(表1化学危险品分类贮存原则)。 防火、防爆技术是化工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应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引起燃烧和爆炸的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概念对于处理易燃、易爆物质十分重要的概念是爆炸极限、燃烧危险度和爆炸危险度。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要求的依据是“化工工艺操作有关岗位国家职业标准”, 体现化工企业岗位需要。通过对合成氨、氯碱、醋酸、苯乙烯、甲醇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常见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及主要设备,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观念。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取与化工工艺操相关岗位资格证书。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其工作任务包括:工艺条件控制;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料消耗分析等。课程内容是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 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化工操作与管理 化工生 产操作 1.材料识别能力; 2.工艺识图能力; 3.工艺理解能力; 4.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 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 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 7.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1. 化工生产过程组织 2. 合成氨生产 3. 氯碱生产 4. 甲醇生产 5. 醋酸生产 6. 苯乙烯生产 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生产 生产工 1.工艺识图能力;

艺管理 2.工艺理解能力; 3.工艺监测和调节能力; 4.工艺文件编制能力; 5.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 6.处理突发问题能力; 7.物料平衡能力; 8.化工安全生产能力; 9.沟通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具备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以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能运用其知识、技能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对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职业态度端正,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能讲述化工过程分析与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②学会化工产品信息和文献资料获取方法; ③能正确讲述常见化工产品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 ④对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主要设备的选择、生产操作与控制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 ⑤能正确讲述化工生产中的安全要求与三废治理方法。 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运用专业工具书、期刊、网络资源等收集化工信息和相关产品资料,并进行处理; ②能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生产设备进行选择; ③能读懂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④熟悉典型化工产品的操作规程。 态度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 ②树立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职业意识; ③能够与同事等进行协调、沟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实用.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 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 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 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学时/学分:96/6 编制人: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与 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最新《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 总学时数: 40 学分数:2.5 开课单位:化学工程系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一、课程性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则,而安全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 越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作为专业通识课程,其地位日渐提 高,现已成为应用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各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 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贯穿于化工生产全过程,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厂房修建、设备安装、 生产操作、设备管理、紧急预案、事故处理,直至“三废”处理等各个环节,它是一门涉及面 广、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技术。因此,本课程同样贯穿于应用化工、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等各专 业课学习的全过程,包括从专业见习、各专业基础课实验到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顶岗实习等 实践过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根据化工企业对工艺员、安全员的工作要求,确定工艺员岗位培养所需的安全知识 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工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能力标准。根据能力标准制订 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然后进行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 2、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环节,营造真实工作情境,高度仿真的工作环境。让 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依托学院合作企业中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从该企业收集大量用于课程教学的照片与实物 素材,借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工生产各个环节中安全管理重要性、安全措施的 必要性、安全操作的要点。 3、以行动导向实施项目教学 本课程将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所有教学环节都在实训室、生产现场进行,在一体化教 室组织教学,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行为,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 指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实践,淡化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在“教中学”,在 “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 掌握方法,感受实际工作过程。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413041150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分子生物学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们前期系统学习的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对生物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员、检测员等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注意两个对比,形成三种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1、抓住“一条主线”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心法则从信息角度论证了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统一,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就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生物信息的传递,以及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要引导学生以中心法则为主线梳理构建出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 2、注意“两个对比”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成、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有许多的差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的统一性之外,还要注意对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的不同,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形成“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应认识到其交叉性、前沿性、应用性,学生要建立这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现已迅速渗入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分子生物学涉及面广,学科交叉内容丰富,也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应反映分子生物学的交叉性、前沿性,同时也要注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方法原理相结合,尤其特别注意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范围的讲解,培养学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意义有较全面的理解,能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如转基因技术等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具有从分子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选用适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通过增加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原有的经典实验着手,体会前人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方法与新成果及其在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猖獗、能源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等重大难题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介绍染色体与DNA、生物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使学生获得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规律性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在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食品分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理论课。课程主研究、讨论食品生产、科研,营养学研究,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所需解决食品组分、含量分析,结构、作用的确定等问题;主要的内容有: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仪器分析法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品质控制管理等。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食品分析的作用是为食品行业把好生产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食品分析和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正确处理分析结果,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食品分析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2.食品分析的内容。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食品分析方法及发展方向。 2.食品分析的学习方法和主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正确采集样品的方法。 2.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及分析方法的选择。 3.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1. 样品的制备及保存方法。了解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 第三章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熟练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理解和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原理。 第四章水分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水分的测定方法: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180学时) 一、课程概述 (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类高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门可以和基础化学和数学等文化课同时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从事化工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课程结合企业对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与化工生产时间紧密结合,以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岗位职工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置的。它介绍了化工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化工制图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分化工工艺图和化工设备图两部分,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化工专业图样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 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采用项目、课题、活动的编排结构,涵盖了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对化工制图的基本要求,知识内容由项目、课题引出,在各个活动中学习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率。 (三)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知识选择以实用为基本原则,结合化工企业的要求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化工特色。结合AutoCAD,对三视图和装配图相关内容以够用为度;强化化工工艺流程图、管道布置图和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突出专业特色;在活动中穿插练习,采用边做边学的形式,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工程图样是工程技术上用来表达设计思想和进行技术交流的主要手段,常被喻为工程技术工作者交流技术思想的语言,正在日益成为化学工作者和应用化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六个大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制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相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掌握制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工设备图的阅读方法,工艺流程图、化工车间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能运用工程图样作为交流技术的思想语言。 2、技能目标: 树立严谨求实、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达到劳动部化工制图中级工及以上资格的职业标准。具体如下: (1)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必备的基础知识; 1 (2)能快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化工设备图; (3)能绘制与识读工艺流程图(包括流程框图、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和管道仪表流程图); (4)能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与场地情况,以及不同设备的具体情况,在厂房建筑物的内外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安装固定; (5)能综合表达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仪表控制及自动化、土建等各专业技术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 3、素质目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高考生物)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生物科技行业)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 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它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基础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发展的运用。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基本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 1.知道《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基本原理去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兴趣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应用

生物技术制药 及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章绪论 药学一级学科分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 ★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 ?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 ?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 ?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 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 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 ?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 ?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 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 ?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 ?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克隆中要使用甲基化酶缺陷型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酶切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反应缓冲液组成 ?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等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课程标准 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60217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授课单位: 化学工程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0-6-30 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制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较强的绘图和读图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掌握职业技能和今后从事化工制药类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 先行课程:无。 后续课程:《化工原理》、《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计概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立足于工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在深入行业调查的基础上,以职业生涯成长为依据,选择生产过程典型工作技能为培养内容,按照生产流程固有的顺序,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安排教学进程。以零距离接触车间为指导思想,设计真实工作环境,构建讲练结合立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以“化工专业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化工制图与CAD有机结合,适应时代发展,逐步用计算机绘图替代手工绘图。采用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示能力、识图能力,树立贯彻国家标准的意识,形成“化工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工作能力,构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和工作的接口和通道。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化工专业图样和机械图样为工作载体形成了4个模块,12个教学情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将制图国家标准、投影概念及视图表达方法等知识点结合具体工作任务来学习,每项工作任务都要有成果输出。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与国家职业标准机械制图相对应的技能水平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简单到中等复杂零部件的手工和计算机绘制与图样识读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能识读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知识目标: (1) 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正投影的基础理论; (2) 掌握机件表达方法、图样中的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标注; (3) 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和简化画法; (4)理解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5)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的识读要求、方法、步骤; (6)掌握AutoCAD绘图和编辑等命令。 2、职业技能目标: (1) 能选用适当的机件表达方法,徒手和用尺规正确测绘中等复杂机械零部件,并正确标industrial electronics. (3) auto configuration, theory,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ar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食品化学是一门主要包括微生物、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多学科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主要课程,是食品专业的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研究食品材料(原料和产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等。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原理、毕业论文等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道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等。 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成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而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从事教学、研究、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认知。 理解———是指能懂得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食品化学原理说明、解释并运用到实践中。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食品化学的具体操作。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属于食品工程(本科)专业必修课:理论课学时数35,实验课学时数9,学分2个。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1)(DOC)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纲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⑴重组DNA技术 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 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阐明生命现象。 《生物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人们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而从广义上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累累,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物制剂等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重要的专业词汇;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为药物制剂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注意了解研究前沿:蛋白质组学。模块二: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调节,学员注意联系临床应用,如糖脂代谢与肥胖,感受生化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模块三: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了解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介绍,从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奇妙与乐趣。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基本技能:学生通过系统生物化学实验训练,不但能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而且可以锻炼灵活运用本门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的结构化和整体化总结和采用讲、议、练等方式,训练面对看似零散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规律以及进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学生归纳为主,每章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以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验课分为两类,第一类验证、综合实验,每次实验前,学生应充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实验课质量。第二类设计性实验,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