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中等职业

学校

一、面临的突出咨询题

1、教育治理体制落后,使中职教育面临下列一些治理咨询题:

(1)人事治理的集中化,造成中职教师队伍的落后化;

(2)政府参与的遥控化,造成中职学校治理的形式化;

(3)学校治理的个性化,造成中职学校学生治理的片面化。

针对以上情形,国家总理讲过: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升,教育投入亟待增加。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各管一摊,互相独立,互不服气,各自为政。

2、职业学校的办学咨询题

(1)职业学校办学定位咨询题。

(2)职业教育进展地点规划咨询题。

(3)地点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中等与初等职业学校在数量、类型上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

(4)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的地点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

(5)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峻。

A 社会地位感

B 成就感

C 经济待遇感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紧措施

(1)治理体制的改革:分级治理、地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随着经济的进展,中央正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考虑将中职教育纳入企业化治理模式,以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办学思想的转变: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3)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估量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目前差不多在部分省市,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工作。

(4)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结合专业教学需求,教师要采纳轮训机制,加大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结轨。

(5)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

三、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

职业教育教师及其观念更新,才能使教育教学走向健康良好的轨道

(1)从复制再现到生成制造

由事件的重述者和体会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协作者。其要紧的手段是“激发”、促进”和“协作”,而“传递”不再是惟一的方式。制造型教师是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组织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启发聪慧、发挥制造潜力的引导者。

(2)从师道、师表到成长伙伴

在主体性教育下,教师应该改变那种带有专制色彩的讲教方法,尊重学生独立摸索、自主选择的权益;要改变单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用事实讲话,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对学生的失误和不足,要循循善诱,而不要随意指责;应该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不应该自视清高。教师应该完全舍弃师道威严的传统角色习惯,与学生建立起朋友式的良好关系,在共同进展、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携手前进。

(3)从信息传递到对话交流

在主体性教育下,教师和学生应该从信息的单向传递走向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快乐扉,彼此接纳,教学双方走向主动的沟通与合作,走向互动与交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满、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认识,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制造的色彩。

(4)从压制管束到自我效能的形成

要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自由成长。对学生寄予充分的信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和进展认识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进展

的能力。在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的基础上,学生自觉地从他律走向自律。

(5)从统一要求到关注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进展,承认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习惯学生的差异,还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需要教师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成功的体验能激起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6)从单一评判到多元评判

从重教师评判到重学生自我评判,从重横向比较到重个人进步完善,从重评判个体到重评判团队,从重输赢到重双赢,等等。评判的功能要由侧重甄别、选择转向侧重学生的进展。另外,还要强调评判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要通过多元化评判关心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评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参与的推进器。

(7)从熟知单科到科际整合

通识型教师有宽敞的学科视野,善于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动身,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做好学科知识与生活体会和生活价值的内外和谐工作。如此的教师善于更新、拓宽知识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他们在教学中还能够注重与社会生活整合、与学生整合,广泛汲取其他学科的亮点,并综合用于“我的课堂”、服务于“我的课堂”,最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8)从体会积存到反思实践

教师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教师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理论、观念的反思;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学生行动表现的反思。反思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看咨询题的角度和思路,而且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内化和实践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9)从个人完善到事业共同体

教师间的共同合作有利于体会共享,减轻工作负担;有利于相互启发,开拓思路;有利于共同努力,获得前进的力量;有利于分享成功,分担咨询题,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教师在彼此的合作中建立起事业共同体,以达到共同进展、共同提升的目的。

(10)从传统教育手段到信息化教育手段的运用

A 电子邮件

B QQ

2、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是职业教育进展的必要条件

(1)知识方面:一是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三是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2)能力和技能方面:教师还要具有运用现代技术选择和处理信息、组织治理学生、应对不同教学环境、赢得学生好感以有效沟通、研究课程、反思教学等能力和相应的技能。

(3)人格和道德方面——教师应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和有关的职业道德,就教师而言则是对学生、家长、社会和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对不同主体价值的尊重等。

3、建构主义学习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以学生、活动、体会为中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关心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同意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专业课程设置的有用性、针对性、拓展性,是职业学校必须改变的现状

目前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的进展不和谐,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差甚远。要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咨询题:

没有明确的专业岗位职能定位;

没有明确的专业岗位技能目标;

没有切实可行的技能考核标准;

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实验硬件条件建设;

要改变目前专业进展的瓶颈,有必要加大专业课程的设置,具体的来讲,也确实是要按照学校现有的条件,制订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技能岗位目标,构建完善的专业技能考核制度。

组织专业教师,分析专业岗位职能,将专业岗位职能分析透彻,结合本校实际,确定学校能实现的岗位职能培训,并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专业教师在岗位职能的范畴内,分模块进行专业课程的设计,要具体到每一门课程,包含课程技能实训岗位职能目标,课程技能实训设计,课程技能实训考核方案等方面;

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本教材的开发,并以此为蓝本,指导专业教学;

专业教学应以课程设计为考核的内容,为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应改变学生成绩考核的单一性,应以技能实训为主,具体地讲能够改成:平常表现(10%)+实训出勤(10%)+实训作品(50%)+平常成绩(30%)。如此强调学生必需自己动手;

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我认为要紧应用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A 探究式教学

B 咨询题式教学

C 项目教学

D 任务驱动

E 分组实训;

(6)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案的编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聚拢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运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够简略分析如下:

上图中我们可将运算机专业课程设为三个基点: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专业主干课程(必修)、专业方向课程(选修一门)。所以给合学校实际,我们可选择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如此专业教学就可不能乱,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一定的目标。

五、专业实训条件的情形创设,是解决目前中职专业实训硬件条件短缺的要紧方法

情形教学是来源于建构主义,专业实训也需要教师善于捕捉教学信息,抓住教学的要紧要素,结合实训需求创设实训环境。所以这对有些专业来讲是专门难的,但就运算机专业来讲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例如运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实训,能够通过虚拟机进行软路由器和局域网的配置、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模拟软件进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等。教师构建实训情形所以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按照各专业的实际情形,给予一定的硬件条件投入。

2010年4月19日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思路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思路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思路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的需求量。未来还需要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源动力。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毕业生大量进入人才市场,这些毕业生挤压了中职毕业生的生存空间,逼迫我们中职学校转变职能,逼使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一技之长、有相当专业素质、能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使中职学校立足于市场。 作为职教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培养的学生有特色、能顺利就业、并且就好业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责任。为此就我校的实际需要谈谈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最近,台湾有一叫“生命”的电视频道,播出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应邀到某一小学以佛法教导学生的节目,其内容大概是教导学生要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自然等等。每一内容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观看后 ,令人难忘,收益颇多。 学校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从古到今,我们国家教育都强调德为先,以德树人。中等职业学校更应以德育为先入手,在学校管理中,应推行“人本管理”理念;在德育管理上,坚持“成长先成人”的育人观,突出教会学生做好人。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成人”则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

的一环。中职教育应着重做好这一入学德育工作,为后面教学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抓人才培养“胜过”抓就业 某一家企业今年联系来学校招骋 3个毕业生,用得好明年可能与学校联系,与学校继续合作,若用不上则可能“封杀”了。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与生存! 抓质量主要要抓好学生的实操技能。在学校老师不单要求学生学理论,更要重视实践,做到边学理论边实践。在教学工作上,学生动手实践,学校应不惜重金提供实习场景。应把学生动手实践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如,计算机专业可安排学生上午学理论看演示,下午上机房操作。模具专业让学生白天上基地实践 ,晚上在教室上课或自习等。 到企业长时间实习能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 。学校有条件或应创造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上企业实习,在实习中学校应对学习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比如,学生每周应写心得、体会等报告;每一个月,应安排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情况交流;同时班主任应将每月情况上报就业处;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就业负责人应及时解决学生遇到困难。学校应尝试让班主任带队实习,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及时在业务上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问题,做到学生天天实践,天天有收获。(3)、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 市场没有需求,培养出来学生质量再高也无法就业。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考 近年来,无锡市以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接轨国际的技师大 市目标为引领,以增大投入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动职业教育资 源整合,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积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办学规模持续 扩大,办学体系持续完善,办学质量持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 城市转型发展的水平全面增强。 一、无锡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一)职业院校基本情况。当前,全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其中省属4所、市属3所、民办3所),五年制高职校和中等专 业学校20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8所、县区属10所、民办1所),技工院校14所(其中省属1所、市属3所、县区属2所、企业办3所、民办5所),职业院校在校生(含成人学历教育)达21万人。其中有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省 高水平示范性中职校12所,省重点技师学院1所,21个基地入选省职业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立项,一批学校和专业被确定为国 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优化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多种形式,对职业中学、技工学校、 中专学校以及成人学校的资源实行整合重组,市区公办职业学校由37 所整合为17所,校均办学规模达到5000人左右,真正实现了规模办学、集约办学、特色办学,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校招生数达到职业教 育招生总量的95%以上。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无锡职教园。2005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建成范围达6 平方公里,已入驻中高职院校8所,师生8万余人,每年为无锡市和 长三角地区培养1万多名毕业生和3万名实习生。同时,建成启用了 功能水平先进的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中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动中心在实训基地落户。 (三)展开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统筹发展中高等 职业教育。立足于探索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人才系统培养, 积极参加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市教育局组织全市 职业院校研究起草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市政府 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2年,申报获批“中高职3+2分段培 养”“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等13个试点项目,招生计划近1500人;2013年,申报获批“五年制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高职与 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等28个试点项目,招生 计划近两千人。 (四)实施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 水平。自2007年起,全市已连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增强职业教育内涵建 设的专项工程。2007—2009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实施职 业院校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2010年—2012年,每年安排

[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建标 X X X – 2 0 1 0 2010 北京 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建标 X X X – 2 0 1 0 (限国内印发)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0年月日 X X X X出版社 2010 北京 前言 编制《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工作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0]180号)的具体要求和安排,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教育部负责主编,并委托江苏省教育厅具体承担编制工作。

编制过程中,我部发展规划司请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组织编制组到有关省、市、自治区对中等职业学校抽样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局文件中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要求。编制组在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学校的意见后,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章,包括总则,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学校选址、校园规划和本标准共分五建设用地,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建筑标准。 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 编:100816),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参编单位: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珏、刘克勇、韩叶祥、孔庆高、凌虹、蒋瞻、马晓东、周庆生、倪慧、胡夏闵、王莉、顾永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年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规划布局和建设规模 (5)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对 策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是客观存在的,文章指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足,对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新形 势下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问题;对策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还严重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寻求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投入不足。中等职业学校还属于发展时期,

经费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政府对公办学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作了严格规定,所收的费用只能基本保持学校正常办学,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依靠自己的经费积累来扩大校舍,增添和改善设备、设施。 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培养应用型而非科研型人才,学生的技能训练非常重要,缺少一支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 学校规模增长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效应是办好学校不可缺少的 一个重要条件,大多中等职业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学校在一个小规模的空间内,甚至办学规模、专业有减无增,在一定程度上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随着高校的扩招,通常把学科型高等学校作为首选,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学

2019年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职业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央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作为教育结构调整的三大目标之一,与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我国职业培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 一、职业培训的现状 近几年来,职业培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措施,职业培训逐步走出低谷,得到较快发展。职业培训无论是在发展经济,实现劳动就业中,还是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大力整合资源。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的地位,实际上就是指职业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实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对于职业培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国家先后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予以阐述:“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培训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 “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职业培训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培训的课程,或者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职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实行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

调发展。 二是下大力抓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积极推进职业培训招生制度、招生办法改革,实施春秋两季招生,并采取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等措施,实现了招生数量的连年快速增长。 三是办学方式日趋多元,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发展迅速。。许多职业培训机构纷纷走出去,与外地知名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生源、校舍与师资、就业等方面的对接,取得了可喜成效。半年理论培训,其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实际培训,或者直接在实习基地帮、带、学相结合。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导的同时,引导、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发展,在认识上破除“公”与“私”的观念,在条件上降低办学审批门槛,在政策上实行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一视同仁,民办职业机构教师同样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可以参加职称评定。 四是投入逐步增加。一批骨干职业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各级有目标的加强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设施建设,树立职业培训机构的标杆和形象。如XX职业高级中学被评定为“全国职业重点中学”新建大量职业培训机构,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培养专门人才 二、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人才观的错位享受 有学者从社会对人才价值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培训发展阻滞的原因。研究指出:“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着一种‘重学历、轻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如何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普及高中教育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如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围绕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百姓满意、特色鲜明的职教发展之路,是关系到我县教育发展格局的重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2002年国务院下达《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2005年国务院再次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还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2008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学校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比较规范的实验室、语音室和图书阅览室,建有40座位的学生微机室两座、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座,学生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多功能餐厅,建有5000多平米的教学综合楼和2000多平米的学生公寓楼各一座。 职教中心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360人,其中外地学生241人,生源来自全盟十个旗县市。学校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9人。学校开设农学、机电、建筑、化工、财会、旅游、美工、计算机等八门专业课,其中农学、机电、建筑为盟级重点骨干专业。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盟级“文明单位”、盟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盟级“重点职业中学”,是花园式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创建自治区重点职业中学。 三、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几年来,我县充分把握国家、自治区对中等职业教育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倾斜和扶持的有力机遇,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就业为目标,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在学生升学、校企联办、校外联合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成招生工作。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不感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为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学校专门派人到县内外多所初中调查、了解、宣传,鼓励学生报考职教班、联办班,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生成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于自己特长的专业。号召每名教职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每人至少招录一名线下学生。学校与联办学校联系,2007年邀请150多名学生与家长免费到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北京黄庄职业高中等地进行考察。每年的4月-7月,我们通过开展职教宣传月、交流会、校园艺术节等专人进行设点宣传,通过电视图文广告连续十天滚动播出招生简章。由于政策宣传深入人心,我县职业教育05年完成招生560人,06年完成招生580人,07年完成招生640人。连续三年招生突破500大关,在全盟率先实现并突破职普招生比例1:1的目标。 (二)加强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培养。我县职业教育在04年尝试与北京电子工业技工学校开展“2+1”模式联合办学。在总结两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又慎重选择了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进行联合办学。2007年继续加大联合办学力度,与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青岛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韩国大宇(烟台)造船厂开展联合办学。联办班学生在我县职教中心学习1-2年的文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申报书(2010年度)填报说明 为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统一规范,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分解、细化和量化,客观体现项目申报学校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以便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特对《申报书》填报说明如下: 1.表1-1办学方向 (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

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 注: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可行。 备查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2.表1-2办学行为 (1)政策与法规执行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效等有关情况。 (2)纪律与行为规范 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思路

昂扬奋进,职校特色 ——铜鼓县职业中专办学思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1年铜鼓职业中专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打拼,努力探寻并找出了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学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年来,学校获市先进保卫组织校园,市职业学生技能大赛奖,学生高考成绩斐然,招生工作稳步提升,《江西教育》、《宜春日报》、铜鼓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工作进行了报道。现将办学思想总结如下: 一、加快建设,夯实基础 铜鼓职业中专全面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大力加快学校建设与管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去年,学校新建一栋面积达1622m2的教学实训大楼和学生餐厅并投入使用,使学生有了坚实的校内实习基地。县职教中心和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大楼已建高完成。同时,添置了计算机、图书等教学设施设备。如今,全校学生拥有计算机259台,全部与互联网连接;图书馆藏书2.8万册。此外,学校还建设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 同时,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专业教师3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39.5%。在籍学生人数达636人,其中在校人数449人,在外实习187人,学校拥有一支以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内部管理严格规范 “以人为本,德规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是铜鼓职业中专一贯的办学理念。今年以来,学校细化管理规则,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县、校实际,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个好校长便是一所好学校”。 在年轻有为的学校领导班子坚强领导下,学校加强了中层干部和基层组长的选拔与培养,构建了一套能上能下,锐意进取、良性竞争的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机制,中层队伍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形成了宽厚的金字塔基层,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工作。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第12章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原因有()。 A.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 B.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D.商品生产、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ABC 【解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①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②赶超型战略的内在需求;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历史背景。 2.中国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病表现为()。 A.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 B.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答案】ABCD 【解析】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病表现为:①国家权力过分集中,政企职责不分,企业难以成为经济主体;②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国民经济缺乏横向联系;③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④否定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3.经过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答案】ABCD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市场化取向改革也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基本形成;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⑤收入分配领域改革逐步深入。 4.中国整个渐进改革过程的特点大致有()。 A.采取了逐步推进的方法 B.曾在较长时间内实行“双轨体制” C.始终坚持从创新到规范,再到制度化的原则 D.采取了“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两种私有化改革方式 【答案】ABC 【解析】中国整个渐进改革的过程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中国的渐进改革采取了从体制外的创新到体制内的改革、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性改革、从低成本改革到高成本改革的推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 张堆良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张堆良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老师也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 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 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学校历史教师课程标准观念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中职历史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 很强的基础课程,但在两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发现有好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 欢历史课。其实,中职历史教学处在这样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与我们职业特色的 课程观有很大的关系,即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索、重结论轻过程、重独立轻合作、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职历史教学的发展,中职 历史教学必须找到自己的出路,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最终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的 培养目标。那么如何改革中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等职业历史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加强学生史实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 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 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 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 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 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 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 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 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 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 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 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 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 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 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2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 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 缺失。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 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 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 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 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 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 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 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心得体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正大步向我们走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评价,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的确,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教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都真正意义上酝酿着教育领域内的全面革命。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由此,产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怎样应怎样认识?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新的人才观念,其次是要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换,要对立大教育观念,成为教育过程的设计者,助学者,行为品质的示范者。只有改变以往家长式的教师角色将目光放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走上了树立暂新的教育理念,告别旧的教育观念的道路。

二、教师应当有更新自已知识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都不是在书本上可以全部学到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我认为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 作为教师,无论是教什么专业,都需要提高人文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具备了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步突破,如果教育者自身知识陈旧、落后,又怎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呢? 三、在树立全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操作技能。 本人认为掌握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这是作为新观念教师所必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正如文中所谈到的:“如果教师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软件教材,他也只能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 因此,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将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紧密相结合。 总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乃至未来的教育中,都将占有重要地位,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观念,已经为广大教师开辟了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的大路,我们只有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未来有所收获。

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扶持,给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但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不认可等方面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最薄弱环节,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短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没有制度化的突破,另外在招生、教学、就业和发展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妥善解决,将会制约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1、招生困难的原因 生源为学校的发展之本,但是招生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被视为“一把手”工程,为什么仍然出现招生困难呢?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高中持续升温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读普通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伴随着前几年普通高校的盲目扩招,我市普通高中尤其是省级重点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提供了条件,绝大部分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到普通高中学习,导致职业高中招生十分困难,“普职比”受到影响。 (2)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中考成绩在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有的没有参加中考),成绩普遍较差,这些学生也大多对学习没有兴趣,自身还带有不少不良习惯,与普通高中相比,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违纪违规事件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很大。家长担心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3)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 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我市各类民办职业学校迅速成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每到春秋两季招生时节,所有的职业学校发动全校教职工进行招生宣传,有的还发动部分学生回母校“招兵买马”。招生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由于竞争为数不多的生源,进一步导致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陷入困境。 (4)生源外流严重 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我市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仍然相对落后,因此每年我市都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到外地就读省直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造成有限的生源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名词解释

A 瑷珲—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B 标尺竞争:通过把代理人绩效与在类似条件下的其他代理人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现代理人的努力水平。 包产:把产量包给小组或农户,即小组或农户交给集体一定数量的粮食 “包干”:把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分给小组或农户,即彻底的小组或农户经营 C 城市偏向:政府在投资取向、财政分配、价格制定、土地利用以及其他政策的制定上均有利于城市,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合理的向城市倾斜,我国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产业同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产业结构呈现出某种共同趋向,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 产权保护:英国之所以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有专利、产权的保护等。既然科学革命决定工业革命,而科学革命又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那就要从欧洲当时科学革命发生时的状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以现在的标准去衡量过去。四百年前中国没有的制度,西方国家也不一定会有。例如,现在经常讲产权很重要,但是15世纪出现科学革命的时候,西方并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那时候的研究完全是出于好奇心而没有商业动机,研究的成果也基本上都是公共知识。所以,商业价值也不能够解释科学革命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城中村:对内城中的一种低租金社区的称呼。该社区是外来移民首次或第二次的落脚点,具有移民文化特征。 财政转移支付:也称财政转移支出,本意是财政资金转移或转让,主要是指上下级预算主体之间按照法定的标准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主要功能 (1)保障地方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1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2010]9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劳动保障局、财务局: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明确提出,为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实施免学费政策的同时,国务院相关部门将选择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改革创新示范。经研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到2013年组织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现就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重大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今后几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下同),以此带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质量这一阶段性转折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刘恒山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刘恒山中 等职业学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面临的突出问题 1、教育管理体制落后,使中职教育面临下列一些管理问题: (1)人事管理的集中化,造成中职教师队伍的落后化; (2)政府参与的遥控化,造成中职学校管理的形式化; (3)学校管理的个性化,造成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片面化。 针对以上情况,国家总理讲过: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各管一摊,互相独立,互不服气,各自为政。 2、职业学校的办学问题 (1)职业学校办学定位问题。 (2)职业教育发展地方规划问题。 (3)地方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高等、中等与初等职业学校在数量、类型上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 (4)职业教育与职业学校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 (5)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 A 社会地位感 B 成就感 C 经济待遇感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1)管理体制的改革: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正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考虑将中职教育纳入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增强中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2)办学思想的转变: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3)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强: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在十一五教育规划中预计将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免费教育体系;目前已经在部分省市,部分专业进行试点工作。 (4)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结合专业教学需求,教师要采用轮训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的结轨。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思路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思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的需求量。未来还需要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源动力。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高专毕业生大量进入人才市场,这些毕业生挤压了中职毕业生的生存空间,逼迫我们中职学校转变职能,逼使我们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一技之长、有相当专业素质、能适应市场需要。才能使中职学校立足于市场。 作为职教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如何探索培养的学生有特色、能顺利就业、并且就好业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的责任。为此就我校的实际需要谈谈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最近,台湾有一叫“生命”的电视频道,播出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应邀到某一小学以佛法教导学生的节目,其内容大概是教导学生要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自然等等。每一内容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观看后 ,令人难忘,收益颇多。 学校此举可谓用心良苦!从古到今,我们国家教育都强调德为先,以德树人。中等职业学校更应以德育为先入手,在学校管理中,应推行“人本管理”理念;在德育管理上,坚持“成长先成人”的育人观,突出教会学生做好人。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成人”则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中职

教育应着重做好这一入学德育工作,为后面教学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抓人才培养“胜过”抓就业 某一家企业今年联系来学校招骋 3个毕业生,用得好明年可能与学校联系,与学校继续合作,若用不上则可能“封杀”了。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与生存! 抓质量主要要抓好学生的实操技能。在学校老师不单要求学生学理论,更要重视实践,做到边学理论边实践。在教学工作上,学生动手实践,学校应不惜重金提供实习场景。应把学生动手实践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如,计算机专业可安排学生上午学理论看演示,下午上机房操作。模具专业让学生白天上基地实践 ,晚上在教室上课或自习等。 到企业长时间实习能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 。学校有条件或应创造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上企业实习,在实习中学校应对学习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比如,学生每周应写心得、体会等报告;每一个月,应安排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情况交流;同时班主任应将每月情况上报就业处;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就业负责人应及时解决学生遇到困难。学校应尝试让班主任带队实习,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及时在业务上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问题,做到学生天天实践,天天有收获。 (3)、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 市场没有需求,培养出来学生质量再高也无法就业。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一、如何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1.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评价职业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关键是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职业教育的多种因素,从学校发展的不同角度和侧面来评估就业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该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办学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指挥棒。同时,该指标体系还应体现职业教育的产业属性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指标体系的质量保障作用,引导教育产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观念上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实现由“升学导向”到“就业导向”的转变尤其是职业教育,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观念,逐步认识到就业是大众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方向,通过市场选择,使以岗位准人制度为标志的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就业的香悖悖,通过“双证书”、定单培养等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健全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促进就业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就业压力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在;二是现行的有关法律未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和保障就业问题;三是制定促进就业的专门法律、法规有利于社会转变观念,加快劳动就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劳动就业的有关政策__匕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来加以规范。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机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当在政策_L予以支持和保障。一要千方百计为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门路;二要落实职业资格的确认和就业资格准人制度,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三要积极调整教育结构,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初中后高中后生源向职业教育的分流,构建人才立交桥,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手段和技能;四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支持员工的在岗、离岗、转岗及再就业培训,鼓励员工创新技能的获得,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五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扶贫与救济制度,以技术激活就业,以就业带动脱贫致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前提的教育,建立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的职业教育体制,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有效性。为此,要积极探索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