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工现场机电设备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施工现场机电设备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青岛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施工现场机电设备管理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名称: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设备管理及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维修,建筑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

设备不仅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标志,是企业赖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技术基础。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必须紧跟时代,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而现代化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机械化(机械设备)施工来实现的,因此,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设备管理;建筑施工机械;维修;资产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y mainl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o be cru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tools, it is also one of corporate external image. To ensure that the process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resources using ability, with good equipment economic efficiency for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ervice, is the theme of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the central task, and is an important objec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Equip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is also a technical equip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to sign, is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mpany and participate in market competition of the material technology ba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surviv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it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nd management level, must follow the era, timely grasp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And moder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 is largely depend on the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achieved (machinery), therefor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ensure the safe and normal oper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anagement work is a basic work, it keep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ffecting all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 equipmen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intenance; asse t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前言 (1)

第1章机电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2)

1.1 国外机电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2)

1.2 国内机电设备管理概况 (4)

1.2.1事后维修阶段 (4)

1.2.2机电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5)

1.2.3机电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6)

1.2.4机电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6)

第2章机电设备管理 (8)

2.1 机电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8)

2.2 机电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8)

2.3 机电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8)

2.3.1机电设备规章制度管理的内容 (8)

2.3.2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 (8)

2.3.3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0)

第3章资产管理 (11)

3.1 机电设备资产的分类 (11)

3.2机电设备资产的计价与评估 (12)

3.2.1资产的计价 (12)

3.2.2机电设备资产评估 (12)

3.3 机电设备资产的评估方法 (14)

第4章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16)

4.1施工现场工程机械维修中常见问题 (16)

4.2 施工现场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建议 (16)

4.3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19)

第5章施工现场设备管理相关问题 (20)

5.1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0)

5.2 施工现场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21)

5.3 结束语 (22)

前言

当今世界,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尤其工业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企业管理。有人说,技术和管理是发展经济的两个轮子,足见管理的重要性。机电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同其它管理,如生产管理、进度计划管理等相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它的管理对象是机电设备。为了搞好机电设备管理就要研究机电设备,研究科学技术对机电设备的影响,以及机电设备管理中的特殊问题。机电设备管理又称机电设备工程,是以提高机电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机电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到报废)的全过程,从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和管理。

第1章机电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1.1 国外机电设备管理发展概况

1. 前苏联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1923年前苏联就提出了设备定期维修的方法,直至1967年才形成了前苏联统一的计划预防修理制。计划预防修理制的理论依据是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律。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确定修理工作的类别。各类设备的计划修理有:大修理、中修理、小修理、预防性检查。

(2)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进行有计划的修理,并监督其实现。

(3)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周期结构。

(4)确定各类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

(5)组织修理业务,包括组织机修车间、各车间机修站、修理组,准备必要的设备及配备管理人员和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丹尼斯?巴库斯(Dennis Parkes)提出了设备综合工程学。此后,经欧美、日本等国家不断的研究、实践和普及,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1974年,英国工商部给设备工程下的定义是:为了追求经济的周期费用,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它是一门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使其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的综合学科。其主要特点如下。

(1)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并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2)强调对设备从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

(3)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综合考虑设置费与维修费,使综合费用不断下降,最大限度提高设备效率;

(4)强调发挥有形资产(设备、机械、装置、建筑物、构筑物)即设备一生各阶段机能的作用;

(5)重视设计、使用和费用的信息反馈,实现设备一生系统的管理

2.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

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引进美国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取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并结合本国国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TPM的含义

日本设备工程协会对全员生产维修下的定义:

(1)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2)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系统,确保寿命周期内无公害、无污染、安全生产;

(3)涉及设备的规划、使用和维修等所有部门;

(4)从企业领导到生产一线工人全体参加;

(5)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TPM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员生产维修又有了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员生产维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质改善企业素质”来实现的。机器人化、自动化、柔性化等所谓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简称FA)的发展,必须培训适应FA时代要求的关键人员,即为自动化设备配备能手,应做到:(1)操作人员要学会自主维修的本领;

(2)维修人员应提高维修机械电子设备的本领;

(3)设计制造人员使自动化设备不断接近“无维修设计”。

3. 美国后勤工程学

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实施设备预防维修,为提高维修经济效益,50年代开始对维修方式的研究,形成了生产维修体制,并提出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寿命周期费用等基本思想。

后勤工程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经典军事后勤学的基础上,汲取寿命周期费用、可靠性及维修性等现代理论而发展形成的。

后勤工程学是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而设计、开发、供应和维修各种装备、设施或系统的全部管理过程,并研究系统或装备的功能需要与有效度、可靠性、寿命周期费用之间最佳平衡学科。

按照后勤工程学的基本思想,在设计制造设备(或系统)之时,应同时考虑

向设备的用户提供以下支持的问题:

(1)提供操作、使用、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2)提供设备维修保养措施;

(3)提供适时、方便的备品备件;

(4)为用户培训操作、维修、管理方面的人员;

(5)提供设备可靠性、维修性和服务年限的科学实验数据。

4. 瑞典预防性维修体系

瑞典的设备预防性维修是从预防医疗的观点出发,对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状态为基准安排各种方式的计划维修,以达到最高的设备可利用率和最低的维修费用。其维修体系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和以状态为基准的预防性维修三个阶段。而预防性维修的组织体系主要是由社会化的维修中心和企业的维修体系两部分组成。如瑞典的依德哈马维修咨询公司( Idhammar Konsult)就是有影响的专业化维修企业,对瑞典的维修社会化和现代化企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2国内机电设备管理概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工业交通各部门的固定资产已达1万多亿元,建成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管理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现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2.1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在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

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

1.2.2机电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

由于像飞机那样高度复杂机器的出现,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对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生产的全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引进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对于建立我国自己的设备管理体制、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1.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

2.合理确定修理周期。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理想磨损情况,而是根据各主要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役龄和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修理周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合理。

3.正确采用项目修理。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

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改进或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5.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这是我国设备预防维修制的最大特色之一。设备保养与设备检修一样重要,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就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轻和延缓设备的磨损,可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先进企业在总结实行多年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上,吸取三级保养的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这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打破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之间分工的绝对化界限,有利于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

的群众基础之上。

1.2.3机电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

1.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2.对维修费用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

3.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2.4机电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应紧紧围绕四方面内容展开工作:

1.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

2.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设计,还是老设备改造,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因为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可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的目的。

3.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即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一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

4.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

“全员生产维修制”,是一种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