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

1.收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

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师:对,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生:“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小男孩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声音。

师: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再读课题。

生:13 夜莺的歌声

(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为升华主题铺垫。)

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二、品析、朗读感悟课文。

(一)抓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相机理解重点语句,感悟,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夜莺的歌声”到底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浪线勾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勾画、标注时,请用铅笔。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1:四次

师:那你说说,你找到的到底是哪四次?

生1:第二自然段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是第一次。

师:找得非常准确!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不仅回答正确、清楚、完整,还说出了句子所在的自然段,这样再长的课文,听的人也会非常清楚。掌声送给她!那第二次呢?

生1:第十一自然段“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找得好!接着说。

生1: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是第三次。“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

生2: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3: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

生4: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

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师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

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

生:沉寂!

师:能把它换成“寂静”吗?为什么?

生:不能。沉寂,静的程度更深。

师:对,“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小黑板出示:

寂静平静宁静沉寂

1.小船在( )的湖面上行驶。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3.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 )啊!

4.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1.齐读词语;2.生自填;3.交流汇报;4.齐读句子。)

(设计辨析近义词填空练习,适时拓展,有效辨别,扎实理解、灵活运用。)

师:夏日,本是充满活力,最为活跃的季节,但这里却是异常的沉寂。你能从一自然段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伤痛的沉寂?

生: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师:夏日是树木最具生机、最有活力的季节,可是连最应具有活力与生机的树木都因战争而变得垂头丧气。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什么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请你能用朗读,把战后村庄的破败沉寂读出来。注意基调低沉,语速缓慢,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一自然段。

师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惟妙惟肖的夜莺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在战后村庄的上空显得格外悠扬。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小夜莺为什么会在这里歌唱?

生1:诱敌上钩

师:歌声为什么停了一会儿?

生2:他发现敌人了

师:又为什么以新的劲头唱了起来呢?

生3:小夜莺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准备把鬼子带进埋伏圈。

师:对,小夜莺已经胸有成竹,他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要把鬼子带进埋伏圈。接着来看第二处。齐读句子。

生读:(2)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课题写的是夜莺的歌声,为什么小夜莺还要学杜鹃叫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不同的声音传递不同的信息。

师:对。传递信息的时候,杜鹃叫代表的是什么信息?

生:鬼子有两挺机枪。

师:面对凶恶的敌人,小夜莺异常镇定,思维缜密,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巧妙地为传递信息做准备,麻痹敌人。你看出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

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师: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

师:一二大组齐读第三次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生:(3)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句子里出现了几次“有时候”?

生:句子里出现了三次“有时候”。

引读

师:小夜莺有时候学

生:夜莺唱

师:有时候学

生:杜鹃叫

师:有时候

生:弯下腰去拾球果

师:谁知道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称什么句子?

生:排比句!

师:非常好!从这一组排比句里,我们看出小夜莺是什么样的人?

生1:活泼可爱

生2:活泼可爱、机智勇敢

师:小夜莺用外表的活泼可爱来麻痹鬼子,让鬼子觉得他是年幼无知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过人的胆量和智慧,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读啊!齐读句子,读出对小夜莺的赞美之情。

生齐读第三处句子。

师:谁来读第四处句子?

生读:(4)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为什么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生:他们离埋伏圈越来越近了。

师:第五处,(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为什么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生: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

师: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沉思一会,无人举手。)师提示:假如此时小夜莺突然不唱了,会怎么样?

生:鬼子就会起疑心。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师:是啊,小夜莺一方面要麻痹敌人,稳住敌人;另一方面,他也在为即将取得的胜利而兴奋,所以他还是那样兴致勃勃。

师:第六次,(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师导: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小夜莺又开始歌唱了?

生: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

师: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着谁似的。

他在望什么,等什么呢?

生:他在望德国鬼子,也在等德国鬼子。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

师:他在望德国鬼子从村外那几条路上来没有,他在等着鬼子来——送死!

师:他为什么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呢?

生:为传递信息后隐藏做准备。

师小结:胆大心细,思维极其缜密!

师导:唱着悠扬的歌儿,胸有成竹地等着鬼子来送死。这该是一种多么惬意,多么自豪的感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三四大组来试试吧。

生三四大组读第六处句子。

师:文章结尾有个泡泡“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大家黙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联

系上下文想一想。

师:读完后你感觉到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的有联系很——

生:很密切

师:像这样,文章的开头为结尾做铺垫,结尾又印证、补充了开头,这种结构叫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

板书:前后照应

(抓歌声主线,提纲挈领,线条简洁,思路清晰。有序有效推进,践行长文短教。将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浑然天成,别有韵味。如歌的行板,似夜莺的歌声不绝于耳,如诉如泣。一阵阵,一声声轻叩孩子们的心扉,唤醒他们的灵魂。)(二)抓重点句段,感悟小夜莺热爱祖国的精神,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夜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师指板书生读)

生:机智勇敢的人!

师:小夜莺机智勇敢,是因为他要拯救生他养他的祖国母亲,因为他——

生:热爱祖国!(师板书:热爱祖国)

师: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黙读3-2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勾画出来。

汇报交流:

生:(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师:面对凶狠狡猾的敌人,孩子能像平常一样地快活,像平常一样的镇定自若,你看出了孩子具有什么品质?

生1:他有胆量!

师:不错!有胆量!

生2:他很勇敢!

师:对,勇敢,机智!你来读读,把你的体会读出。

生读,再齐读。

师:还有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吗?

生:(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这里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只是树林里的动物吗?

生:不是。指的是德国鬼子。

师小结:小夜莺凭借自己天真的话,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谩骂敌人。你感觉他是怎样一个孩子?

生: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师:像这样,表面是在说林中动物,实际在谩骂,敌人如动物,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语。文中还有这样的双关语吗?

生:第二十三自然段,“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师:这个句子找得不错,但不是双关语,待会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好吗?

师提示: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14、15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出双关语。

生:(3)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表面上句子里的野兽指的是树林里跑出来的野兽,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生:德国鬼子!

师:从这些双关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夜莺机智勇敢。

师:很好!小夜莺轻松自如的谈笑间,竟然已经将鬼子戏弄谩骂一番,而鬼子还浑然不觉,只知眼前有个活泼、稚气的孩童。实在高明!真是佩服!你能用朗读再现这位勇敢机智的孩子吗?

抽生读,十五自然段。

师评价:小夜莺真是镇定自若,大智若愚啊!

师:再来看看二十三自然段的那个句子吧。(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鬼子军官问的是什么?

生: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

师:小夜莺答的是?

生: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师:真是答非所问,风马牛不相及。这问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夜莺机智勇敢。

师:从文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小夜莺是多么机智勇敢!然而鬼子觉得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得顽皮孩子,于是完全相信了小夜莺。你从哪里看出,鬼子军官完全相信了小夜莺?

生:二十四自然段,“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孩子嘴里)表明敌人认为他只是个孩子,不懂事的孩子。”

(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三)分角色朗读,3-19自然段,感悟小夜莺热爱祖国的精神,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文章用较多的笔墨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展现出一位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群阴险、蠢笨的德国鬼子丑态。揭示了破坏和平的侵略者只会走向灭亡的道理!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3-19自然段。大家能推选一位朗读出色的同学给老师吗?

生:----

师:好,有幸认识你,你是四一班的骄傲!你来读叙述语言。男同学读德国鬼子语言,读出鬼子的阴险、狡诈、自以为是。女同学读小夜莺语言,读出天真稚气、活泼可爱、镇定自若。好不好?

生分角色朗读3——19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将学生的感悟、理解,及其对鬼子、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小夜莺的崇敬、赞美,以朗读的形式灵动地呈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反复再现。使文章思想在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中得到升华。)

三、深究课题,总结全文:

(一)看板书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一位年纪虽小,却智勇过人的小英雄形象便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真可谓有志不在年高啊!

(二)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师指板书导:是他,小夜莺,用歌声诱敌上钩,这是嘹亮的歌声!齐读课题,读出歌声的嘹亮!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是他,小夜莺,用歌声传信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这是智慧的歌声!再读课题,读出心中的赞美!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是他,小夜莺,让游击队痛快歼敌,这是胜利的歌声!

再读课题,读出胜利的喜悦!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小夜莺热爱祖国、机智勇敢,这歌声是对小夜莺,对所有像小夜莺一样的爱国小英雄的一曲颂歌!再读课题,读出我们由衷地赞扬!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导结语:这歌声穿过树林,穿过河流,穿过历史的天空,将久

久激荡在我们心中,因为那是捍卫母亲之歌,是和平的号角!

(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似浪涛激越,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四、拓展阅读:

《儿童和平条约》(76页)

师: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然而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利比亚的孩子们正处在国家啊动荡的战乱中,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一起来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生读《儿童和平条约》。

附:《儿童和平条约》

合: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

男: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女:我们要除掉疾病和破坏,

男:我们再也不要憎恨和饥饿,再也不要无家可归。我们要消灭这一切。

女:我们的大地给予我们足够的食品——男:我们将共享。

女:我们的天空给予我们美丽的彩虹——男:我们将保卫他们。

女:我们的河水给予我们不朽的生命——男:我们保持他们的洁净。

合: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互相学习,探索和改善大家的生活。

女:我们是为和平,男:为现在的和平,女:永久的和平,合:

我们大家的和平。

合:世界上的成年人和我们在一起,你们丢掉的只是恐惧和悲伤。抓住我们的欢笑和想象,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宣读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借以吐露憎恨战争、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维护和平的心声。)

五、课后作业:

请你任选一题完成:

1.展开丰富的想象,改写第三部分(35自然段),注意写出敌人被歼灭时的惊慌、丑态,和游击队痛击敌人时的激烈、畅快。(提示:注意运用刻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表现。)

2.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注意突出小夜莺是怎样巧妙和敌人周旋。

3.有感情地读课文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诱敌

传信机智勇敢

前后照应

歼敌热爱祖国

再诱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5)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过渡: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3.对于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教师适时补充故事发生的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保家卫国的抵抗战争,叫“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卫国战争初期,德军利用暂时有利的因素占领了苏联不少地方,后来苏联军队经过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歼灭了德军主力,根本扭转了战局,转入反攻。1944年,苏军发起总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1945年5月,历经4年的卫国战争的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其间,苏联各地涌现出许多爱国将士,爱国民众。本文中的小男孩只是许许多多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人民中的一分子,大家都亲切叫他小夜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情况 (1)“模”是多音字(模样、模型),“钉”是多音字(钉钉子、钉子)“鲜”是多音字(新鲜、鲜为人知)“岔”是翘舌音 (2)“毁”的写法:注意“臼”与“白”的区别 (3)出示:垂头丧气空旷沉寂耷拉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呻吟宛转 ○1词语意思理解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样子。课文中形容烧焦的树。 空旷:地方广阔,空荡,没有东西阻碍。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耷拉:向下垂。课文中写出了孩子的沉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一、课文理解及原文填空.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这是一个比喻句,白银盘指洞庭湖,青螺指君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2)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2、《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这样的山指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静、清、绿的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 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漆黑、宽广、奇特. 4、《中彩那天》主要内容: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彩票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一课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

《夜莺的歌声》优秀课堂实录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生1,讲解呻吟 生2,讲解婉转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雏鹰组汇报:课文中不是真的指夜莺鸟的叫声。“夜莺”指的是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小男孩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天使之翼组:我要补充,夜莺指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那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5、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分组读句子。 二、合作探究 1、你觉得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小夜莺机智勇敢。 生2,小夜莺在和敌人的交谈中处处表现出大智若愚。生3,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生:外貌、语言、动作 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生1:75页的13段:“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我感受到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生2:小夜莺其实在骂敌人呢! 师:对。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属于(语言描写)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小夜莺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指坏东西很多。暗指敌人。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

小学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字理

13、夜莺的歌声 削172喂214哨188挺178斯217甩59踢245枪163 防145鬼41汉59滚227毁131惯207 削172,刂形肖声,本义指古代修刮木简和竹简的小刀,又叫书刀,长约一尺, 宽约一寸。引申出删除、削减等许多意思。成语:削足适履。形近字:消、销、宵、 硝、霄、魈、逍、捎、哨、梢、稍等。 喂214,口形畏声,指唤叫声。形近字:隈、偎、猥、煨等。 哨188,口形肖声,指用口或其他器具吹奏出来的尖利声音,如口哨、哨子。在古 代,哨子主要用于报警,所以把担任警戒的人叫哨兵,哨兵站岗的处所叫哨位,巡逻叫 放哨。形近字:捎、梢、稍、鞘、悄等。 挺178,形声字。扌形廷声,本义是拔出。引申为直出之义。成语:挺身而出、挺 拔不群。形近字:艇、庭、莛、蜓等。 斯217,斤形其声,本义指用斧头劈斩。借声作文言虚词。形近字:期、棋、欺等。 踢245,足形易声,指用脚撞击,如踢足球。成语:拳打脚踢。形近字:剔、惕、锡等。

枪163,木形仓声,本义指削尖的竹、木片。古时用这种枪编制篱笆防盗或拒敌。引申为 发射子弹的枪。形近字:沧、舱、苍、创、疮等。 防145,阝形方声,本义指阻挡大水的堤岸,所以常连称为堤防。阝在左是山陵,比喻堤 岸高大如山。引申指防备,如预防、国防。成语: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形近字:放、房、 纺、芳、访、仿、坊、妨、肪、彷等。 滚227,氵形衮声,指大水汹涌、沸水翻动。引申指其他事物的滚动,如车轮滚滚。形近字:磙。 惯207,忄形贯声,指习性、放纵。成语:司空见惯、娇生惯养、习惯成自然等。形近字:掼。‘ 汉59,会意字。 甩59,会意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班级姓名 1 《桂林山水》 作者陈淼,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 2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3 《七月的天山》 作者:碧野,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在新疆)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语文园地一 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诗句 (摘自园地一)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译: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B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译: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面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山外还有无数重山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译: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 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下,江水犹如一条白练(秋江暮景图)。 D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译: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译: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P13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P13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教学难点分析】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的对话,学习体会。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为什么?(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 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等句子。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6、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 8、学生分组学习。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3、师总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 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推荐故事:卓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第一单元,“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_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联的侵略战争。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 1.收集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容,体会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 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联小男孩。 师:对,是一位联小男孩。 生:“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小男孩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声音。 师: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再读课题。 生:13 夜莺的歌声

四年级下册语文夜莺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最后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讲、演故事。 2.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如课文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比较多,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画出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也会怎么想。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重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本课对话较多,可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句段的体会,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语气语调,读好文中的对话。小夜莺的话语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4.课文结尾的提示语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对于首尾照应关系,教师作适当提示即可,不必讲得太深太细。文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的要求,第二题主要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题提出了本课重点训练的要求。这些练习应在本课阅读中分步落实。 5.指导学习前可简介苏联卫国战争的情况,阅读后可介绍一些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 6.本课生字较多。“呻(shēn)吟(yín)”的韵母是前鼻音,“拧(nínɡ)”、“钉(dìnɡ)”的韵母是后鼻音,“钉”也是多音字,还读“dīnɡ”,要帮助学生读准。“毁”字,要注意“臼”的笔顺及与“白”的区别,要注意区别“喂”与“滚”右下部分的不同,不要多笔少画,把字写正确。本课中出现的新词,可分二类处理,一类是意义比较固定的词,如木屑、蘑菇,可安排学生预习时,通过查字典理解。另一类词语,如沉寂、宛转,则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夜莺的歌声优秀课堂实录完整版

夜莺的歌声优秀课堂实 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 的生字词,它们是: 生1,讲解呻吟 生2,讲解婉转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 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 雏鹰组汇报:课文中不是真的指夜莺鸟的叫声。“夜莺”指的是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小男孩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天使之翼组:我要补充,夜莺指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那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5、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读句子,思考 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分组读句子。 二、合作探究 1、你觉得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小夜莺机智勇敢。 生2,小夜莺在和敌人的交谈中处处表现出大智若愚。 生3,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 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生:外貌、语言、动作 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生1:75页的13段:“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我感受到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生2:小夜莺其实在骂敌人呢! 师:对。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属于(语言描写)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是小夜莺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 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指坏东西很多。暗指敌人。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话一样,表达了两个意思? 生1:75页15段:“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2:我看出敌人像野兽一样凶残。 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出示小黑板:) 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生齐答。 谁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这悲惨的景象? 生:一片废墟、背井离乡、家破人亡…… 师小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正因为有了对敌人的恨,才有对祖国的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生1:“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生2:“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师:因为在俄语中,游击队的发音和蘑菇的发音很相似。孩子答非所问,自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2、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三、拓展延伸 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智慧组回答:小男孩满怀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他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斗争。我们组想对小夜莺说:“你面对敌人,好不畏惧,是那么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我们佩服你。” 勤奋组回答:正是由于小男孩热爱自己的国家,想用自己的智慧与敌人斗争。我们想对小夜莺说:“你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你和敌人周旋时,我真为你捏一把汗,你大智若愚,使敌人放松了警惕,我原来的担心是多余的。小夜莺你真了不起。” 评价 按“参与,精彩,补充。纪律”给小组打分。 自评,互评,总评。 五,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全册)

文字介绍:四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 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 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 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 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

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作者及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 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 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1-2]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 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 东台山人。1962年移民来美国,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 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著有《醉云集》等。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柏吉尔(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译者顾均正。作 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著名的有《琥珀》 徐星,中国作家、文化学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当兵,开始写作。1981年,复员,半年后到全聚德烤鸭店 工作。在这半年中,他创作了小说《无主题变奏》。 刘忠范,1962年10月出生,吉林九台人,物理化学家,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万人计划”杰出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 会会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1-2]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