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塞尔协议知识练习题精编

巴塞尔协议知识练习题精编

巴塞尔协议知识练习题精编

一、基础知识类

1、在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下,涉及哪些风险相关的资本计算要求?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以上皆是。答案:D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哪一年通过?

A、1988年;

B、2001年;

C、2003年;

D、2004年。答案:D

3、2007年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要求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从()年底起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

A、2010;

B、2011;

C、2012;

D、以上均否。答案:A

4、作为国内第一批新资本协议银行,在银监会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于()年全面启动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

A、2006;

B、2007;

C、2008;

D、2009。答案:B

5、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我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组织模式?

A、统一规划,分模块实施;

B、统一方法,分部门落实;

C、集中管理,集中推进;

D、整体布局,精细化管理。答案:C

6、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主要有哪两种方法?

A、标准法、内部评级法;

B、标准法、外部评级法;

C、现行法、内部评级法;

D、现行法、外部评级法。答案:A

7、操作风险计量方法包括哪些?

A、基本指标法

B、标准法;

C、高级计量法(AMA);

D、以上皆是。答案:D

8 第二支柱特别适合处理哪些领域的风险?

A、第一支柱涉及但没有完全覆盖的风险;

B、第一支柱中未加以考虑的因素(例如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业务和战略风险);

C、银行的外部因素(例如经济周期效应);

D、以上皆是。答案:D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原则?

A、银行应具备一整套程序,用于评估与其风险轮廓相适应的总体资本水平,并制定保持资本水平的战略;

B、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和战略,以及它们监测并确保监管资本比率达标的能力。若对检查结果不满意,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

C、监管当局应强制要求银行资本水平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超过最低资本的资本;

D、监管当局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银行的资本水平降至防范风险所需的最低要求之下;如果银行未能保持或补充资本,监管当局应要求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答案:C

10、第三支柱下,信息披露的频率如何安排?

A、每季度进行1次;

B、每半年进行1次;

C、每年进行1次;

D、每两年进行1次。答案:B

11、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多选)

A、改进风险计量技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重组风险管理流程提供直接借鉴;

B、构建符合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和资本管理制度,有助于商业银行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C、及时揭示、动态监测信用风险,约束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促进商业银行模式转变和经营行为理性化,推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D、推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引导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与此相关的产品定价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答案:A、B、C、D

12、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大目的是什么?(多选)

A、借鉴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B、促进商业银行改进风险计量手段;

C、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D、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答案:A、B、C、D

13、中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总体实施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A、分类实施原则;

B、分层推进原则;

C、分步达标原则;

D、以上皆是。答案:D

14、实施新资本协议对中行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A、实施新协议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定量化的工程,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数据和IT要求高,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和强大的IT支持;

B、实施新协议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各业务板块,前中后台。第一支柱要求的模型开发和技术引进是实施新协议的基础;根据第二、第三支柱要求,我们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流程整合、政策调整、管理模式变革;

C、这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所需的专业人才紧缺;

D、以上皆是。答案:D

15、实施新资本协议对中行带来哪些方面的机遇和收益?(多选)

A、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B、促进各项业务发展;

C、改革基础设施、改善业务流程并提高运营效率;

D、培养、发展本行员工以增强本行的竞争优势。答案:A、B、C、D

16、中国银行境内总分支机构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第一支柱下信用风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A、于2010年底实现非零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以及零售业务的IRB法,满足风险加权资产覆盖率50%;

B、从2011年到2013年底的过渡期中,持续验证已经建立的非零售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以及零售业务的IRB法,配合中银香港的内部评级法的建设,满足2013年底风险加权资产覆盖率80%;

C、从2008年就开始有关高级法的实施准备工作,如抵质押品相关数据的定义、清理、收集等,为最终实现高级法的实施(模型建设及应用)打好基础;

D、以上皆是。答案:D

17、中国银行新资本协议总体实施路线分哪三个阶段?

A、准备期(2007年-2009年)、过渡期(2010年-2013年)和全面实施期(2014年-视具体实施情况而定);

B、准备期(2008年-2010年)、过渡期(2011年-2013年)和全面实施期(2014年-视具体实施情况而定);

C、准备期(2008年-2010年)、过渡期(2011年-2014年)和全面实施期(2015年-视具体实施情况而定);

D、准备期(2007年-2010年)、过渡期(2011年-2013年)和全面实施期(2014年-视具体实施情况而定)。答案:B

18、中国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中,董事会的职责包括哪些?

A、是项目组织架构中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新资本协议实施规划及有关重大政策的审批;

B、定期听取高级管理层的汇报;

C、对实施准备情况进行监督;

D、以上皆是。答案:D

19、中国在哪一年加入巴塞尔委员会?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06年。答案:B

20、以下哪些监管指引属于新资本协议实施类监管指引?

A、《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指引》;

B、《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

C、《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

D、以上皆是。答案:D

21、中国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必要性:

A、满足监管要求;

B、建设国际一流银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C、实施新协议的声誉影响;

D、以上皆是。答案:D

22、中国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可行性:

A、全行上下的高度认识与大力支持;

B、股份制改造以来的快速发展,为实施提供了可能和需要;

C、长期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D、以上皆是。答案:D

23、实施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多选)

A、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B、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C、主动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D、锻炼了风险管理队伍、传播了风险管理理念,促进先进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答案:A、

B、C、D

24、中国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出发点是:

A、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

B、仅满足境内监管要求;

C、仅满足境内监管要求;

D、满足境内外监管要求,重点满足银监会监管要求。答案:D

25、中国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领导小组组长是:

A、董事长;

B、行长;

C、信贷风险总监;

D、风险政策委员会主席。答案:B

26、中国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特点是:(多选)

A、从战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新资本协议工作;

B、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

C、注重全面落实促进成果及时应用;

D、积极传播理念培育卓越的风险管理文化。答案:A、B、C、D

二、提升类

27、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版)》的规定,信用风险暴露分为(),共6类。

A、公司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

B、中小企业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

C、公司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其他风险暴露;

D、公司风险暴露、主权风险暴露、金融机构风险暴露、零售风险暴露、股权风险暴露、资产证券化类风险暴露。答案:A

28、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政策(试行)(2009年版)》的规定,二维评级体系是指:

A、客户评级、债项评级;

B、主权评级、客户评级;

C、主权评级、债项评级;

D、国家评级、债项评级。答案:A

29、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版)》,加强模型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

A、满足合规要求;

B、规范模型管理;

C、控制模型风险;

D、以上皆是。答案:D

30、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参数量化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版)》,违约概率的定义是:

A、违约概率是指债务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2年)违约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

B、违约概率是指债务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违约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

C、违约概率是指债务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半年)违约的可能性,用百分比表示;

D、违约概率是指债务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实际发生违约次数。

答案:B

31、中国银行集团客户评级主标尺的级数为:

A、13;

B、14;

C、15;

D、21。答案:C

32、依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风险缓释管理指引(试行)(2009年版)》,信用风险缓释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多选)

A、有效的工具管理;

B、审慎的风险计量;

C、及时的信息监测;

D、管理、转移风险。答案:A、B、C、D

33、以下选项中,那些做法属于积极运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多选)

A、提高押品覆盖率,积极争取抵质押,落实担保;

B、合理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加强对未使用额度的监控,压缩不必要的表外敞口;

C、新产品研发中主动考虑信用风险缓释手段的运用;

D、对风险高、缓释手段不足的客户审慎评审。答案:A、B、C、D

34、以下不是逻辑回归中检验回归模型有效性的指标有():

A、IV值

B、concordance

C、ranking order

D、Gini答案:A

35、以下对房贷借款人还款意愿构成影响的因素是():

A、GDP

B、HPI

C、CPI

D、Interest rate答案:B

36、对于以下参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

A、LGD

B、长期LGD

C、PLGD

D、衰退期LGD答案:A

37、以下哪些属于为交易目的持有的头寸:()

A、自营头寸;

B、代客买卖的头寸;

C、做市活动获得的头寸;

D、以上皆是。

答案:D

38、中国银行境内总分支机构市场风险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的具体目标是:()

A、于2010年底实施内部模型法,从2011年之后对内部模型法进行持续验证;

B、于2010年底实施内部评级法初级法,从2011年之后对内部评级法初级法进行持续验证;

C、于2010年底实施标准法,从2011年之后对标准法进行持续验证;

D、于2010年底实施高级计量法,从2011年之后对高级计量法进行持续验证。答案:A

39、巴塞尔委员会在1996年的《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中,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主要提出了以下计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至少每()更新一次数据。

A、95% 10 1年3个月;

B、95% 1 1年3个月;

C、99% 10 1年3个月;

D、99% 1 1年3个月。答案:C

4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市场风险价值(VaR)模型运用的方面?

A、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后,可用于计提风险资本;

B、可用于计量、监控和管理银行的市场风险;

C、可用于计量各业务单元的经济资本,用于业务单元的绩效评估;

D、可用于计算违约概率(PD)。答案:D

41、下列那种方法不能计算期权类非线性产品的市场风险价值(VaR)?

A、历史模拟法;

B、蒙特卡洛法;

C、参数法(方差-协方差法);

D、以上都不能。答案:C

42、返回检验的主要用于市场风险价值(VaR)模型的准确性及提供给监管机构依据返回检验结果及突破原因,确定资本计量乘数因子确定资本乘数。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计算理论损益返回检验的方法?

A、在时间参数为1天的返回检验中,将每日的损益数据(即P&Lt)和前一交易日计算得到的VaR(即VaRt-1)进行比较;

B、在时间参数为1天的返回检验中,将每日的损益数据(即P&Lt)和当日计算得到的VaR (即VaRt)进行比较;

C、在时间参数为1天的返回检验中,将每日的损益数据(即P&Lt)和后一交易日计算得到的VaR(即VaRt+1)进行比较;

D、在时间参数为1天的返回检验中,将前一交易日的损益数据(即P&Lt-1)和每日计算得到的VaR(即VaRt)进行比较。答案:A

43、一般来说,服务行业实物资产相对较少,它们所提供的抵质押比公共设施部门低,所以其LGD()公共设施部门。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远小于。答案:A

44、《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LGD建模数据来源的观察期不应该少于()年。

A、5;

B、7;

C、9;

D、10。答案:B

45、采用清算现金流法计算LGD时,若回收金额为1.15亿元,回收成本为0.95亿元,EAD 为1.2亿元,则LGD为()。

A、13.33%;

B、16.67%;

C、33.33%;

D、83.33%。答案:D

46、客户违约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债项损失包括两个层面,分别是()。

A、金融损失和财务损失;

B、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

C、实际损失和理论损失;

D、经济损失和会计损失。答案:D

47、EAD计算公式如下:

EAD=已提取金额+CCF×已承诺未提取金额。对于可变化的风险暴露,EAD的估计除了包括已使用的额度外,还应该包括承诺但未提取的额度。监管机构建议将这种未提取承诺变换到附加的风险暴露中,而这种变换就是信用变换系数(CCF)。最常见的Term Loan(期限贷款)的CCF一般为()。

A、0;

B、0.5;

C、0.75;

D、1。答案:A

48、金融机构客户主要指:()

A、主要是指专门从事金融产品,并通过一定提供相应的服务获取利益的赢利性机构;例如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

B、仅通过收取存贷利差而实现赢利的机构;

C、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对宏观经济影响力不大;

D、金融机构仅开展批发性业务,通过银行之间借贷关系保持其流动性。答案:A

49、金融机构内部评级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差距分析\方案选择\提交解决办法\模型交付\模型研讨内部学习\信用评估测试\压力测试\验证报告;

B、差距分析\方案选择\提交解决办法\模型交付\模型研讨内部学习\信用评估测试\压力测试\

验证报告以及高级法项下建模数数据收集建议;

C、差距分析\方案选择\提交解决办法\模型交付\模型研讨内部学习\信用评估测试\压力测试\验证报告;

D、方案选择\提交解决办法\模型交付\模型研讨内部学习\信用评估测试\压力测试\验证报告以及高级法项下建模数据收集建议。

答案:B

50、金融机构内部评级模型模版类型包括()。

A、两大类,第一为独立评级模版,包括商业银行\私人银行\证券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第二部分叠加模版包括母子模版\政府支持模版\控股公司模版\集团模版;

B、两大类,第一为独立评级模版,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第二部分叠加模版包括互助支持模版\政府支持模版\控股公司模版\集团模版;

C、两大类,第一为独立评级模版,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再保险公司\寿险公司,第二部分叠加模版包括母子模版\政府支持模版\控股公司模版\集团模版;

D、两大类,第一为独立评级模版,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第二部分叠加模版包括母子模版\政府支持模版\控股公司模版\集团模版。答案:D

51、数据定义以银监会发布的新资本协议指引为数据需求,定义了满足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中定量化的数据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大支柱的是()。

A、最低资本要求;

B、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C、外部审计;

D、市场纪律。答案:C

52、商业银行应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数据集市。风险数据集市的建立应以数据模型为指导,管理信息中心的数据模型是在()基础之上抽象出来的满足新资本协议要求的逻辑数据模型。

A、数据管理框架;

B、数据定义

C、PD/LGD/EAD模型;

D、V AR模型。答案:B

53、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数据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其中数据质量包括完整性、符合性、一致性、重复性等,下列关于数据质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完整性—所有必需的数据应存在,数据关联关系应存在;

B、符合性—不应存在违反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需求的数据;

C、一致性—数据值提供的信息不应存在冲突;

D、重复性—可存在重复的记录。答案:D

54、关于风险加权资产(RWA)概念正确的是()。

A、是指将银行资产按其风险性质对应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的风险资产总额;

B、标准法下各资产权重相同;

C、标准法下资产权重是银行自行评估的;

D、内部评级法下各资产权重相同。答案:A

55、新资本协议及银监会据此发布的指引中,内部评级法下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非零售债项采用违约传导原则,即如果任一客户的任一非零售债项违约,则该客户下所有非零售债项进行RW A计算时均视为违约资产;

B、对于零售债项采用违约传导原则,即如果任一客户的任一零售债项违约,则该客户下所有零售债项进行RW A计算时均视为违约资产;

C、对于有合格抵质押品的债项,风险缓释作用体现为对标准违约损失率(LGD)的调整;

D、对于有合格保证的债项,若保证人的违约概率(PD)优于客户,则在RWA计算中使用保证人的PD以节约资本占用。答案:B

56、以下有关表外项目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说法错误的是:

A、商业银行应采用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估计已承诺但尚未使用部分的违约风险暴露;

B、如果商业银行可以无条件随时取消贷款承诺,则相应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0%;

C、与贸易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50%;

D、商业银行应采用现额暴露法计算表外项目中汇率、利率等场外交易衍生工具的违约风险暴露。答案:C

57、一笔100万元的一般公司贷款,根据银行内部风险计量模型估计的违约概率(PD)为0.12%,根据监管值得到的违约损失率(LGD)为45%,根据监管公式得到的资本要求(K)为3%,无合格风险缓释品,对应的风险加权资产是多少?

A、5.4万元;

B、6.75万元;

C、37.5万元;

D、56.25万元。答案:C

58、风险业务参数手工补录平台需补录信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客户信息;

B、授信合同信息

C、财务报表信息

D、风险缓释信息。答案:C

59、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中,明确引起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类别为:

A、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

B、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

C、内部程序和员工;

D、内部程序、业务操作、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答案:B

60、商业银行为了完善操作风险的评估与控制,需要具备:

A、完善的风险治理结构;

B、强大的研发实力;

C、良好的市场预测能力;

D、忧患意识。答案:A

61、业务条线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推动本条线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

B、指导和协助分行进行实施;

C、管理控制本条线所面临的风险;

D、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答案:D

62、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的事件形式多种多样,以下选项中不需要收集是:

A、操作失误(常见的如短款、出纳错误)、涉及内部人员的案件等;

B、外部行为或破坏造成的损失,例如偷窃、抢劫、外部欺诈、恶意破坏;

C、市场价格不利变动,交易人员判断失误造成损失;

D、意外造成的损失,例如工作场所受伤、工作用车交通事故、意外丢失客户资料导致的赔偿或罚款。答案:C

63、下面描述中哪些关于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

A、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关系;

B、信用风险损失可能由操作风险导致,但是市场风险损失不可能由操作风险导致;

C、信用风险损失、市场风险损失都可能由操作风险导致;

D、市场风险损失可能由操作风险导致,但是信用风险损失不可能由操作风险导致。答案:C

64、以下风险中,属于操作风险事件的是:(多选)

A、某人向银行提供一位客户开具的支票要求兑付,但票面金额超过了该客户的账户余额,于是银行向该客户打电话进行询问,电话无法接通;

B、由于某些贷款偿还不及时,导致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回收的资金低于预期值;

C、在不利的市场行情下,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银行只能间断性的查看到一些价格信息,从而导致交易员无法准确把握交易时机,造成大量损失;

D、信贷管理人员把不准确的客户财务信息输入银行的信用风险模型。

答案:A、C、D

65、操作风险管理应遵循()的理念来开展。(多选)

A、全面管理,即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

分支机构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执行。;

B、及时调整,即操作风险管理与本行面临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根据经营战略、理念、外部经济、政治及监管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C、成本与收益匹配,即操作风险管理措施与具体业务规模、复杂程度和特点相适应,并在风险管理成本和收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

D、重点突出,即只关注具有高业务量、高频度(交易/时间)、结构化程度比较高和/或支持系统比较复杂的业务。答案:A、B、C

66、操作风险管理循环的环节包括:(多选)

A、识别、评估;

B、控制/缓释;

C、监测;

D、报告。答案:A、B、C、D

67、下面关于开展事件和损失管理(LDC)的主要目的中,哪些是正确的?(多选)

A、满足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B、从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优化风险控制措施,改善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

C、追究事件发生单位的责任;

D、为高级管理层提高内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答案:A、B、D

68、银监会针对实施新资本协议所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对内评结果的初级应用领域不包括以下那一项:

A、限额管理;

B、授信审批;

C、风险定价;

D、风险报告。答案:C

69、新资本协议及银监会据此发布的指引中,要求银行从以下哪两个纬度进行信贷限额管理?

A、行业信贷限额、地区信贷限额;

B、单一客户信贷限额、资产组合信贷限额;

C、单一客户债务承受额、行业信贷限额;

D、客户信贷限额、地区信贷限额。

答案:B

70、以下有关限额的概念定义错误的是:

A、债务承受额是指中行在客户信用的评级管理过程中,基于客户信用评级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计算的,反映客户在一定期限内对银行授信的承受能力;

B、行业信贷限额是一年内任一行业各自业务发展的上限;

C、地区信贷限额是一年内任一地区各自业务发展的上限;

D、等级信贷限额是银行从自身出发,基于风险偏好,对银行某一评级的全部客户能够承担的最大集中度风险设定的总体限额。答案:D

71、以下风险监控中的关键风险指标计算公式有误的是:

A、违约率=当年违约客户数/年末非不良贷款客户总数×100%;

B、评级推翻率=某一评级评级推翻的客户数/模型得出的某评级的客户总数×100%;

C、客户评级迁徙率=期末从某一评级转移到其他评级(或保留在本评级)的客户数/(期初该评级的客户总数-期初该评级的客户总数期间减少数)×100%;

D、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损失类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答案:A

72、信用风险参数包括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和()。

A、风险加权资产(RW A);

B、期限(M);

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

D、预期损失(EL)。答案:B

73、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是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RACA)、关键风险指标(KRI)和()。

A、损失数据收集(LDC);

B、客户评级(PD);

C、操作风险资本测算报告;

D、重大风险评估。答案:A

74、我行海外分支机构(除中银香港)新资本协议实施的目标是:

A、满足当地监管的最低要求;

B、满足母国监管的最低要求;

C、满足当地监管的最高要求;

D、满足母国监管的最高要求。答案:A

75、对于当地没有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要求的海外机构:

A、无须实施新资本协议;

B、按照中行集团统一部署实施新资本协议;

C、按照母国监管要求实施新资本协议

D、海外分支机构自行实施新资本协议。

答案:B

76、根据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内部评级体系及风险参数估值的审计工作,下列关于内部审计部门职责的说明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评估内部评级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测试内部评级结果的可靠性;

B、审计信用风险主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质量,评估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资源充分性;

C、与高级管理层讨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D、每两年一次向董事会报告内部评级体系审计情况。答案:D

77、根据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就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建立完整的文档,为监管部门评估其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有效性提供支持。这些文档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与审计相关的文档:

A、内部评级体系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执行情况;

B、外部审计的实施方案和检查程序;

C、内部评级体系的外部审计情况;

D、相关会议纪要、检查报告和审计报告等信息。答案:B

78、根据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的范畴。下列关于审计工作的说明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审人员应具有独立性,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独立、充分、有效的审计;

B、内部审计结果应直接报告董事会,并根据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C、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被审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

D、内部审计部门应适时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答案:C

79、根据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本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工作进行监督,下列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说明哪一项是错误的:

A、评估验证政策、管理架构、组织流程、实施重要环节和报告机制等的适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确保验证主体能够对模型和支持体系进行独立公正的查验;

B、内部审计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涵盖验证工作的全过程;

C、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反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定期向董事会或其授权委员会报告审计结果;

D、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对内的,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向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相关情况。答案:D

80、中国银行公司客户债项评级的方法论是基于()。

A、违约概率(PD);

B、违约损失率(LGD);

C、违约风险暴露(EAD);

D、预期损失率(EL)。答案:B

81、以下关于债项评级与贷款五级分类的关系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二者在方法论上有显著差别;

B、二者有相同的业务应用;

C、二者有共同的考虑因素,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D、二者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将长期共存。答案:B

82、以下关于验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A、有助于增强高级计量方法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B、有助于建立纠正机制,改进高级计量方法的风险预测能力,促进方法和体系的持续改进;

C、有助于增进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对计量模型的理解,充分认识模型的局限性,完善模型结果运用;

D、验证仅包括对模型的定量验证。答案:D

83、根据新资本协议的定义,一级资本(tier1)包括:

I.可转换债券II.股权溢价III. 普通股IV.累积优先股

A、I and III;

B、I and IV;

C、II and III;

D、II and IV。答案:C

84、根据下面的数据(单位都是美元),计算二级资本相对于一级资本的比率应是以下答案中的那一个?普通股权益:627.4,保留盈余:65.6;未披露的留存收益:33.5,商誉:21.3:次级债:180,特殊准备金:11.7。

A、30.81%;

B、31.78%;

C、33.53%;

D、34.03%。答案:B

85、在新资本协议下,下面的哪个公式正确地描述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及监管要求?

A、总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本充足率>8%

B、总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本充足率<8%

C、总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8%

D、总资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本充足率答案:A

86、在新资本协议下,关于信用风险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区别和联系,下面的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在高级内部评级法下,银行允许使用自行估计的PD、LGD、EAD和相关系数,但风险权重函数公式必须由监管当局决定;

B、在初级内部评级法下,银行自行估计违约概率值,其它参数则由监管当局决定;

C、在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下,期望损失不是由资本来覆盖;

D、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应当持续采用这种方法,只有此特殊情下,才允许变更到初级评级法下。答案:A

87、假定某银行正采用对其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分别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内部模型法。新资本协议将这三种风险计算出来的监管资本进行加总,以此来代表该银行面临的整体风险。对新资本协议这种计算公司整体风险的方法,下面的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它假定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为零;

B、对市场风险其采用10天的期间长度;

C、它忽略了策略风险;

D、它忽略了公司贷款面临的利率风险。答案:A

88、我行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债务人评级基于()。

A、客户关系;

B、专家判断;

C、违约概率;

D、经验估计。答案:C

89、我行采用基于()的内部评级体系。

A、计量模型;

B、专家判断;

C、专家判断和经验估计相结合;

D、计量模型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答案:D

90、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债务人和保证人的评级至少()更新一次。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度;

D、每月。答案:A

91、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监管指引》,商业银行IT系统运行的()是监管部门审批和评估内部评级法实施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

A、可靠性、安全性;

B、先进性、全面性;

C、时效性、稳定性;

D、全面性、高效性。答案:A

92、下列哪个项目是我行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首个投产项目,并已于2009年11月率先在河南、深圳分行试点投产?

A、.RW A资本计算引擎项目; B.债项评级项目;

C.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级项目;

D.零售内部评级项目。答案:B

93、请选择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我行新协议信用风险领域的IT项目?

A.、PD应用信贷限额管理项目;B、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级项目;

C、债项评级项目;

D、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答案:D

94、请选择下列项目中属于我行新协议第二支柱领域的IT项目?

A、.PD优化项目;

B、风险缓释管理系统;

C、利率风险及流动性管理分析系统;D市场风险内部模型IT实施项目答案:C

95、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第五条第四款,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内部管理制度、审查和操作流程,并建立相应的(),确保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作用有效发挥。

A.、组织架构;B、信息系统;C、文档记录;D、评估体系。答案:B

96、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的附件4《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和损失数据收集统计原则》中对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分类,“因信息科技系统生产运行、应用开发、安全管理以及由于软件产品、硬件设备、服务提供商等第三方因素,造成系统无法正常办理业务或系统速度异常所导致的损失事件”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损失事件?

A、内部欺诈事件;

B、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

C、实物资产的损坏;

D、信息科技系统事件。答案:D

97、我行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包括风险政策委员会、稽核委员会、人事与薪酬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以及:

A、证券投资委员会;

B、内部控制委员会;

C、资产处置委员会;

D、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答案:D

98、用于评估信用集中度风险的常用手段,显示资产组合内各资产组合类别(单个或一组客户)敞口量(或资本量)比重平方和,所述指数为:

A、RAROC;

B、HNI;

C、EV A;

D、HHI。

答案:D

99、根据重大风险评估方法论,在风险严重性评估过程中,非财务影响包括以下各方面,除了:

A、员工;

B、股东;

C、声誉;

D、市场地位

答案:B

100、我行可接受的抵质押品包括()。(多选)

A、金融质押品B应收账款

C商用房地产D居住用房地产。

答案:A、B、C、D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优缺点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意义 ◆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巴I) ◆2004年:《新资本协议》(巴II) 2010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III 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览 核心内容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巴I 核心内容是资本分类 ◆发展过程 1988年制定《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6年制定《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 ◆主要内容 资本构成

?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应占总资本的一半以上,即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 风险权重计算标准 ?将银行资产按风险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划分为“无风险”到“完全风险”五个级别,分别赋予0、10%、20%、50%、100%的风险权 重 ?表外业务纳入资本监管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资本/风险加权资产>=8% 巴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 进步 ◆首次在全球建立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 ◆引导银行审慎发展业务,适当控制杠杆程度 不足 ◆未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没有对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予以考虑 ◆风险权重仅设为五档,过于简单,难以准确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未能与银 行的内部风险计量充分挂钩 ◆区分OECD和非OECD成员国规定不同的资产风险权重,影响了资本要求的合 理性 ◆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 其他风险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II 以指标为核心的数量型监管模式正在逐步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监管模式过渡。最主要的特点则是建立了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巴I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和启示 2010年9月12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共27个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和央行代表组成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召开了央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改革方案即《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项文件,按照习惯称其为《巴塞尔协议III》。 一、《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布的细节,《巴塞尔协议III》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最低资本金比率 一级资本金必须主要由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下限由4%上调至6%,根据协议安排,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4.5%,2014年为5.5%,到2015年达到6%,对于非股份制银行将建立合理的标准确保其资产质量,不再符合一级资本金要求的金融工具将自2013年始以每年10%的速度退出;仅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限水平将自目前的2%提高至4.5%,过渡期限为2013年升至3.5%,2014年为4%,2015年达到4.5%;巴塞尔委员会还首次提出了2.5%的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要求,由扣除递延税及其他项目后的普通股权益组成,目的在于确保银行在危机时持有用于“吸收”损失的缓冲资金,资本留存缓冲的规定将于2016年1月起用,到2019年1月完全生效。协议规定银行缓冲资本在危机中可适当减少,但若接近于零,则银行派息、回购股票和发放奖金等行为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以上各项规定将使得各国银行到2019年时最低核心资本金比率达到7%,最低一级资本金比率达到8.5%。 (二)反周期超额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强调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其中信用风险资本计提包括: ?标准法 ?基础内部评等法 ?进阶内部评等法 2、监察审理程序(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3、市场制约机能,即市场自律(Market Discipline):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关于第一个支柱,即银行的最低资本金的问题。在新框架中,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因此,对资本充足比率提出最低要求仍然是新框架的基础,被称为第一大支柱。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了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这使银行的监管者对各商业银行的资本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这对全球100多个协议成员国来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个标准反映出了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简化了信用风险的判断。各银行根据自身的商业贷款量决定自身的资本量,却忽视了偿债人的资本量。同时,以前的协议对信用风险的划分不细,而实际世界不同资本量所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银行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控制资本方面的努力也受到了旧协议的限制。新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的银行,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更多的银行并没有类似的体制。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进一步明确了资本金的重要地位。 第二个支柱是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监管约束第一次被纳入资本框架之中,其基本原则是要求监管机构应该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要求银行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严格的控制,确保银行有严格的内部体制,有效管理自己的资本需求。银行应参照其承担风险的大小,建立起关于资本充足整体状况的内部评价机制,并制定维持资本充足水平的战略;同时监管者有责任为银行提供每个单独项目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123内容总结

巴塞尔协议1、2、3内容总结 作者 : 巴塞尔协议Ⅰ 1988年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其目的是通过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减少各国规定的资本数量差异,加强对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消除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内容由四方面组成: 1.资本的组成。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核心资本,要求银行资本中至少有50%是实收资本及从税后利润保留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第二级是附属资本,其最高额可等同于核心资本额。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和资本扣除部分组成。 2.风险加权制。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用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即将不用资产的风险权数确定为五个档次:分别为0、10、20、50、100。二是确定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确定了1、20、50、100四个档次的信用转换系数,以此再与资产负债表内与该项业务对应项目的风险权数相乘,作为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3.目标标准比率。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为8%(其中核心资本部分至少为4%)。银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过渡期从协议发布起至1992年底止,到1992年底,所有从事 大额跨境业务的银行资本金要达到8%的要求。 1988年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二是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三是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 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①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该部分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的计算问题。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

财经专题报告: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2010年10月15日 顾 问:梁优彩 组 长:梁 韬 分析员:周晓萍 联系人:曹占忠 E-mail:czz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7792640.html, 联系电话:(010)68558552 联系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8号近期报告: 《2010年9月金融市场流动 性分析月报》 《2010年9月宏观经济金融 形势分析》 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资本要求 新巴塞尔协议在银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以及流动性指标等方面都大幅度提升了监管要求。给予银行较长的时间缓冲,一级资本的要求达标的缓冲期到2015年,资本留存缓冲的缓冲期到2019年。 对银行业而言,新协议的实施将影响以下几个方面 将迫使银行为更大规模的放贷和投资留出更多资本拨备,使部分银行面临融资压力。 将普通股权益作为第一级资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迫使银行降低或是放弃对一些高风险资本类型的依赖。 银行必须提高储蓄资金以避免潜在的资产损失,将减少全球 大型银行的利润,以及股息的派放。 新资本协议对不同国家和经济体银行业的冲击不同 欧洲银行最受冲击:由于大多数是混业经营,面对新规更高的资本要求,普遍存在资本充足率紧张局面的欧洲银行需要大量募集资本;对受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银行来说,无论是 从资本市场融资,还是用国家财政增资,满足高资本要求都 具较大压力。 美国银行基本符合新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各银行已 筹集了大量的新资本,主要商业银行基本已经达到新规要求。

新规对国内银行短期影响甚微:1)相对欧美银行,我国银行资本结构简单且批发性融资比例低,新协议实质影响较小。2)目前我国银监会资本监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已高于新规,且国内商业银行已达到新协议标准。3)长期来看,信贷资产的高增长还将成为常态。因此,资本补充、风险的覆盖,反周期资本的提取,以及对于重要金融机构附加值计提,使银行面临较大压力。 新规或影响国内监管思路 新规隐含的两大监管趋势:一是,注重事前限制性监管,未雨绸缪。二是,对资本质量要求趋严,要求提高核心资本水平。 监管层将借鉴国际标准改革监管指标,继续提高监管标准。近期传言,监管层拟对银行重要监管指标作出调整,除细化、升级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外,还可能引入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新指标。这在监管思想上与《巴塞尔协议Ⅲ》是相关联的。 银监会可能考虑在新协议设定的8年缓冲时间内,根据中国银行业具体情况,设定分阶段资本要求的时间表,引导银行补充资本。 商业银行策略建议 监管指标的改革,毫无疑问对于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结构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为资本消耗型银行,表内业务占绝大部分,为了保证资本充足率维持一定水平,国内商业银行均需不断进行再融资。 需要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控制,将目光投向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 同时,鉴于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发展新兴产业,可能会导致一些产业发展过快、过热,银行信贷需要分区域、分行业的支持。 推进银行业务转型,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改变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提高收益。

巴塞尔协议第三版核心中英文词汇梳理

巴塞尔协议第三版核心词汇 I. 巴三六大目标 一、更严格的资本定义(Increased Quality of Capital): 1.一级资本金包括: (1) 核心一级资本,(也叫普通股一级资本,common equity tier 1 capital):只包括普通股(common equity)和留存收益(retained earning),巴三规定,少数股东权益(minority interest)、递延所得税(deferred tax)、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holdings in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商誉(goodwill)等不得计入核心一级资本。 (2) 其他一级资本:永久性优先股(non-cumulative preferred stock)等 二、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Increased Quantity of Capital) 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ommon equity tier 1 capital):最低4.5%。 2.一级资本充足率:6% 3.资本留存缓冲(capital conservation buffer):最低2.5%,由普通股(扣除递延税项及其他项目)构成,用于危机期间(periods of stress)吸收损失,但是当该比率接近最低要求将影响奖金和红利发放(earning distributions) 4.全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资本留存缓冲):最低7% 5.总资本充足率(minimum total capital):8% 6.总资本充足率+资本留存缓冲最低要求:10.5% 7.逆周期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buffer)0—0.25%:在信贷增速过快(excessive credit growth),导致系统范围内风险积聚时生效。 *** 巴三新资本要求: 巴塞尔III将巴塞尔II中提出的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并将一级资本重新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以及其他一级资本两大类。同时,巴塞尔III还提出了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强化了各级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由普通股组成的资本部分将在持续经营的条件下首先吸收损失,最先提供补充的应是在经济周期向好时积累下来的逆周期资本,随后是留存资本缓冲,当缓冲资本无法覆盖损失时便需要使用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而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则排在吸收损失的尾端。 *6%为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及其他一级资本。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意义

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在历次金融危机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协调和缺陷。特别是最近10多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在深度、频率和破坏度上日益加剧,促使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及其监管机制进行反思。金融监管的空白、重叠、错位、失衡和滞后,成为当前全休金融监管领域最显著的问题。可以说,每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实质上也是一次对金融监管规则、监管体系以及全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全面测试和考验。巴塞尔协议正是西方世界在金融领域博弈的最终结果,其中很多思想和宗旨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意志和战略导向。银行业监管精神: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巴3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文件:《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以及《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和检测的国际框架》。 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意义,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在微观方面,旨在通过提高每个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预防等,从危机产生的源头和初期来防止单个银行发生危机。 对于微观方面,我想从以下2个方面讨论: 1、资本方面: (1)资本监管指标不断完善: 一直是以资本监管为核心和基础,(从1到3,监管范围越来越广,对监管当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本的监管理念没有变,核心思想就是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决定着金融机构的安全。)巴塞尔协议三以提高银行资本水平和质量为目标,在“三大支柱”框架下构建包括逆周期缓冲资本、资本留存缓冲、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在内的多层次监管框架,进一步加强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2)风险维度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面: 第一,维度逐渐扩大: 努力寻求提高监管资本的敏感度,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再到操作风险,以及金融危机后加入系统性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银行机构面临的风险不断被识别、计量和覆盖。 第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方法增加和完善: 比如,在计量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方面,最新提出了压力测试、引入信用估值调整CVA,使用VAR模型。 2、银行生存模式方面: (1)调整经营模式: 迫使银行对盈利模式和资产风险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寻求低杠杆、低资本损耗的创新型盈利模式成为决定银行生存与否的关键。商行改变高资本占用型的经营模式和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状况,拓展资本消耗低的非利息业务,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内源融资模式: 将银行未分配利润转化为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一般风险准备,这构成了商行的一级资本,既节约融资成本,又增强银行经营自主性,免受资本市场制约。 (3)创新金融机构风控方法: 激励金机加入到研究更优化的风险分散方法,计量方法和防范风险方法中 其次,在宏观方面,是对促进各国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在信息披露、质量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防止大规模危机的发生。通过要求每个金融机构达到每个监管指标标准、进行必要的市场约束和遵守信息披露制度,从而防范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个金融风险暴露,在市场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达到监管机制的逐渐完善,金融秩序的稳定有序。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巴塞尔协定从国际的角度要求国际银行在资本(监管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所要达到的国际标准。从外部上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以保证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的实现。 以下是巴塞尔协定的主要几次变革,也是核心内容: 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Capital Accord---1988年7月 Basel Capital Accord 四部分内容: 一是确定资本的构成,即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大类,且附属不得超过核心的100% 二是风险档次划分,根据资产信用风险的大小,0 20% 50% 100% 三是设定转换系数,将表外授信业务纳入资本监管 四是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本之比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巴塞尔新资本协定2004年6月《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定:修订框架》 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仍采用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稳健经营、安全运行的核心指标,增加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引入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 2.外部监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 3.市场约束:主要途径是银行披露的信息,包括CAR、资本构成、风险敞口及风险管理策略、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及过程等 2010年Basel 协定III 坚持基于风险的资本监管的逻辑思路,对II做了完善和强化: 1.增加资本质量和数量要求,最低资本要求中的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和留存收益)要求由2%提至4.5%,另加 2.5%的资本保护缓冲和0-2.5%的反周期资本缓冲要求,因此要求可以高达9.5%(对全部资本要求高达13%) 2.扩大资本对风险的覆盖范围和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度,降低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能性 3.以资本为手段来应对监管资本的缺陷(顺周期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挑战,例如资本保护缓冲和反周期资本缓冲,对系统性重要机构提出超额资本要求等。 4.此外,还将引入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的要求,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我国实施的巴塞尔协定相关内容 2007年2月28日,CBRC启动实施的工程,确立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基本原则。 分类实施:商业银行从2011年起资源申请实施协议)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演变及计算方法简单解析(2014-09-01 00:11:49)金融(商业银行)分类:标签: 银行业 推出巴塞尔协议得目得及意义: 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得现实,从资本构成与资产风险权重两个方面监管与控制银行资产得风险,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统一得标准与方法,使金融监管得国际协作成为可能与必然。 目得: (1)消除国际银行间不公平竞争。 (2)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统一得标准与方法。 以下,首先介绍巴塞尔协议I、II、III得主要核心内容,提供资本充足率得一个简单算例。因为计算(核心一级、一级与总资产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得分子与分母分别涉及银行得一级资本与二级资本与银行资产得加权风险值,即加权风险资产,所以再详细介绍银行资本得构成。最后附上一个典型得巴塞尔协议III下计算资本充足率得内容框架以供参考。 BASEL I: 1988年7月发布第一版《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有两项:资本得分类与风险权重得计算标准。 银行得资本可以划分为核心资本(一级资本)与附属资本(二级资本)两类。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与少数股权,核心资本占银行资本得比例至少50%;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得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得100%。 风险权重得计算标准,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得不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得表内与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100%四个风险档次。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与资产得标准比例要求为:到1992年底,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得比例应达到8%,核心资本比例至少达到4%(即资本充足率)。 BASEL II: 1997年7月,全面爆发得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促使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思考,催生了全面风险管理得理念。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Ⅱ)。新巴塞尔协议得重要特点之一,就就是继承第一版协议得同时,在“最低资本金要求”项下引入“操作风险”得概念,并同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得监督检查与信息披露一起,共同构成银行风险资本得计量与监管三大支柱框架。 There are three pillars in BASEL II, includes Capital Requirements, Regulatory Review Process and Disclosure & Market Discipline、 Capital Requirements(Pillar 1)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credit, market and operational risk, and many options could be chosed to this approach、 Regulatory Review Process was operational controlled and compliance with requirements of Pillar 1、 Disclosure & Market Discipline declared that capital adequacy and risk control must be disclosed and these requirements were common to all regulated firms、 巴塞尔协议II提出两种处理信用风险得方法: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标准法采用外部独立评级机构确定被监管银行得风险权重,但不符合中国国内得基本国情。内部评级法则就是新资本协议得核心内容,分为两种形式:初级法与高级法。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得违约概率,其她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分确定。高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多项自己计算得风险要素值。 计算方法: 核心资本比率(即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5*操作风险)*100%≥4% 总风险资本比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市场风险+12、8%≥*100%操作风险)5* BASEL III: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简介 《巴赛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和瑞典(“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在内的12个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巴塞尔协议》于1988年颁布。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地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 1999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正式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ANewCapitalAdequacyFramework)。与现行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的框架除了保留原有的资本充足率8%的最低要求外,又增加了两项新的要求,即监管约束(supervisoryreview)和市场约束(marketdiscipline)。新框架预计于2001年底前定稿,于2004年付诸实施。新框架的出台将外部信用评级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最新一版《巴塞尔协议》征求意见稿(2001年5月31日前反征求意见稿馈意见)中说,在银行执行标准法测定自己资本充足率时,各金融监管当局有责任认定一家外部信用评级机构(ECAI,ExternalCreditAssessmentInstitution)是否符合巴塞尔协议对其六个方面的要求(即:客观、独立、透明、充分的信息披露、充分的资源及可靠性,同时要求ECAI借鉴国际知名评级公司的评级方法,保证系统、科学、独立、公正)。如果得到自己监管当局认定,则该机构对企业、银行等的评级结果可以做为银行计算自己风险资产时的依据。而此前仅得到本国监管当局认可的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是不能得到巴塞尔协议认可的。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业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国际协定之一。据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研究显示,全世界大约有100个国家采纳了巴塞尔协议,协议实施以来(尤其是1988—1992年过渡期内),国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水平明显提高。该协议以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打破常规,从银行资本值及资本/风险资产比率的角度评价银行的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即由重视资产总值到重视资本与资产比率;由扩张性的银行战略转为更谨慎的经营;由注重银行的盈利性到较多的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它有助于西方商业银行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为国际间银行监管和协调提供了极大方便,确保国际银行体系在国际债务危机和金融风潮中能平稳顺利运营,促使发展中国家根据《巴塞尔协议》监管本国商业银行,有助于各国银行取得国际业务活动中的平等竞争地位。 历次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其实质是为了完善与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减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代价,是对国际商业银行联合监管的最主要形式,并且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

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自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以来,世界金融体系先后经历了1987年美国股 市大崩盘,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xx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全球金融危机。 频繁爆发的危机,带给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严重伤害,引起各国政府和监管当局的高度重视,纷纷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进行政府干预,试图挽回不良影响,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帮助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同时,也引发了对危机起因、经济增长模式、“大而不倒”金融机构监管以及监管体制、机制、标准和跨境协调等方面的反思。 在金融监管领域,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地区)纷纷出台了各自的金融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新制定或修订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和监管当局之间相互合作的一系列改革文件,更加强调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更加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计量、识别和风险化解,尤其是细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措施,并提出了强 化宏观审慎监管改革框架,以减少金融危机事件对宏观经济的损失, 维护世界金融体系稳定。 目前,由二十国集团共同推动的国际金融改革在银行资本、流动性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新标准,同时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逆周期监管、跨境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欧美等国家在金融监管和治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的新措施,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适宜国情的改革方

案;对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及其陆续研究制定的监管制度、思路、方法等内容,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多层次、实质性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领域,提高我国监管当局国际话语权,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鉴于此,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为主线,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围绕银行机构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设计为主题展开研究。 本文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结合法的方法,分别分析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包括巴塞尔协议Ⅲ在内的国际监管改革成果,以及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做法和有效的监管措施,侧重探讨我国宏观金融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 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探讨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逆周期资本缓冲、动态差别准备金率等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效果,并在增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等。 第二章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及其指标对银行业的影响。 基于银行监管演变进程,通过对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内容的简介,阐述银行监管理念、监管内容和监管工具的过程和创新,重点分析资本充足率指标、杠杆率和流动性等监管指标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对巴塞尔协议Ⅲ的定量测算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探讨巴塞尔协议Ⅲ在各国的实践。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强调的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即最低资本充足率达到8%,而银行的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应为4%。目的是使银行对风险更敏感,使其运作更有效。 其中信用风险资本计提包括: 标准法 基础内部评等法 进阶内部评等法 2、监察审理程序(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监管者通过监测决定银行内部能否合理运行,并对其提出改进的方案。 3、市场制约机能,即市场自律(Market Discipline):要求银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外界对它的财务、管理等有更好的了解。 关于第一个支柱,即银行的最低资本金的问题。在新框架中,委员会认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是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而充足的资本水平被认为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中心因素。因此,对资本充足比率提出最低要求仍然是新框架的基础,被称为第一大支柱。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了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这使银行的监管者对各商业银行的资本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这对全球100多个协议成员国来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个标准反映出了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简化了信用风险的判断。各银行根据自身的商业贷款量决定自身的资本量,却忽视了偿债人的资本量。同时,以前的协议对信用风险的划分不细,而实际世界不同资本量所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银行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控制资本方面的努力也受到了旧协议的限制。新协议对此增加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要求各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机制,特别是大的银行,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己对资本的需求。但这一定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更多的银行并没有类似的体制。另外,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即“标准化方案”,建议各银行借用外部评级机构特别是专业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一些企业在贷款时,由于没有经过担保和抵押,在发生财务危机时会在还款方面发生困难。通过评级银行可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事先预备相应的准备金。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新协议

巴塞尔协议的相关内容

监管资本(Regulatory Capital):是指银行监管当局认可的股东权益和某些负债。 新资本协议强调了从监管资本向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的转变,力求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与资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使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趋于一致。经济资本没有正式的定义,一般可理解为银行在正常经营中可用来消化损失的资金。穆迪评级公司认为,银行的真实经济资本必须是永久而随时备用的,不受银行管理层、银行业务、市场参与者或监管当局的限制,能完全抵御损失,而不使一般债权人受任何影响。一些银行认为,经济资本是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而持有的资本。它是一个计算值,一个量的概念。监管资本考虑了银行破产带来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而实质上经济资本则仅仅关注于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所以监管资本的要求,使得银行可能维持相对于内部资本配置体系来说更高的资本要求。 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内容: 2005年十国集团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在以下三方面有重大创新: 一是除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数量规定以外,另外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性两方面要求,从而构成了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充

足率(Minimum Capital Requirements)、监管部门监督检查(Supervisory Review Process)和市场纪律(Market Displine); 二是除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法外,允许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使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计算资本充足率; 三是在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中,采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废除以往按是否为经合组织成员确定风险权重的不合理做法; 四是把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 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IRB)确定资本充足率,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IRB法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资本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银行若能满足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标准,就可将自己测算的借款人资信水平估计值转换成潜在损失,并依此计算出监管部门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企业和国家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初级法(Foundation Approach),二是高级法(Advanced Approach)。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多项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 1988年资本协议和1996年补充协议仅仅涵盖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新资本协议提出对操作风险规定单独规定资本要求。 新资本协议的顺经济周期性: 新资本协议可能带来顺经济周期效应,即新的资本监管制度会加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新资本协议中,银行各项资产的风险权重被进一步细化,使得银行监管资本的计算更具风险敏感性。新方案可使资本充足要求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银行经营的风险状况,并鼓励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是,银行资本风险敏感度的提高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当经济衰退时,银行资本金因冲销呆坏账而减少,信用等级的下降(无论是采用外部评级还是内部评级)又会使得银行资本金要求上升。为应对这种局面,银行不得不收缩信贷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紧缩银行将加剧经济衰退。反之,当经济高涨时,这一机制则会鼓励银行扩大信贷规模,进一步推动经济高涨。 在寻找顺经济周期效应的应对措施方面,新资本协议2001年1月征求意见稿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应对措施包括:涉及动态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Dynamic Provisioning)、在经济状况良好时预提备用资本、采用较长期间内的数据来计算客户及债券评级、采用压力测试(Stress Test)等。 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银行的损失分为两种: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一般认为资本金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而准备金则用于抵消预期损失。许多大银行也是据此来确定经济资本水平的。然而,按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和2001年1月的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普通准备金是监管资本(即附属资本)的一部分,即监管资本中的普通准备金部分用于抵御预期损失,其他部分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也就是说,监管资本既用于抵御预期损失,也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优缺点样本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优缺点样本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优缺点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意义?1988年:《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巴I)?:《新资本协议》(巴II):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III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览核心内容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巴I核心内容是资本分类?发展过程?1988年制定《巴塞尔资本协议》?1996年制定《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主要内容?资本构成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应占总资本的一半以上,即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风险权重计算标准?将银行资产按风险程度从小到大依次划分为“无风险”到“完全风险”五个级别,分别赋予 0、10%、20%、50%、100%的风险权重?表外业务纳入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风险加权资产>=8%巴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进步?首次在全球建立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引导银行审慎发展业务,适当控制杠杆程度不足?未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没有对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予以考虑?风险权重仅设为五档,过于简单,难以准确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未能与银

行的内部风险计量充分挂钩?区分OECD和非OECD成员国规定不同的资产风险权重,影响了资本要求的合理性? 1、容易导致银行过分强调资本充足的倾向,从而相应忽视银行业的盈利性及其它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II以指标为核心的数量型监管模式正在逐步向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监管模式过渡。 最主要的特点则是建立了有效资本监管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巴II的主要进步与不足?进步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构建了包含三大支柱的完整资本监管框架?更全面地反映风险? 更敏感地反映风险性?激励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足?对资产证券化、交易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资本计提不足?没有考虑流动性风险?伴随风险敏感性的提高,“顺周期性”问题凸显?缺乏宏观审慎监管视角,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微观审慎监管措施?明 确资本定义,提高资本质量和水平?扩大风险覆盖范围(交易账户、资产证券化、交易对手风险暴露的资本要求)?引入流动性监管标准?宏观审慎监管措施?时间维度:缓解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逆周期资本缓冲?跨业维度:针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措施?兼具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目标?留存资本缓冲?杠杆率特点?微观审慎监管与宏

巴塞尔协议 一 二 三 内容总结

巴塞尔协议1、2、3内容总结 巴塞尔协议Ⅰ 1988年巴塞尔协议全称为《统一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其目的是通过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减少各国规定的资本数量差异,加强对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消除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内容由四方面组成: 1、资本的组成。巴塞尔委员会认为银行资本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核心资本,要求银行资本中至少有50%是实收资本及从税后利润保留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所组成。第二级是附属资本,其最高额可等同于核心资本额。附属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和资本扣除部分组成。 2、风险加权制。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用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即将不用资产的风险权数确定为五个档次:分别为0、10、20、50、100。二是确定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确定了1、20、50、100四个档次的信用转换系数,以此再与资产负债表内与该项业务对应项目的风险权数相乘,作为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 3、目标标准比率。总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之比为8%(其中核心资本部分至少为4%)。 银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 4、过渡期和实施安排。过渡期从协议发布起至1992年底止,到1992年底,所有从事大额跨境业务的银行资本金要达到8%的要求。 1988年巴塞尔协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二是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三是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 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 ①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仍然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该部分涉及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的计算问题。最低资本要求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其中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风险加权资产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

巴塞尔协议演变及计算方法简单解析 (2014-09-01 00:11:49) 分类:金融(商业银行) 标签: 银行业 推出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及意义: 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从资本构成和资产风险权重两个方面监管和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 目的: (1)消除国际银行间不公平竞争。 (2)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方法。 以下,首先介绍巴塞尔协议I、II、III的主要核心内容,提供资本充足率的一个简单算例。因为计算(核心一级、一级和总资产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涉及银行的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与银行资产的加权风险值,即加权风险资产,所以再详细介绍银行资本的构成。最后附上一个典型的巴塞尔协议III下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内容框架以供参考。BASEL I: 1988年7月发布第一版《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有两项:资本的分类和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 银行的资本可以划分为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两类。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核心资本占银行资本的比例至少50%;附属资本包括非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金、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的总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100%四个风险档次。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与资产的标准比例要求为:到1992年底,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应达到8%,核心资本比例至少达到4%(即资本充足率)。 BASEL II: 1997年7月,全面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风暴促使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思考,催生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Ⅱ)。新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继承第一版协议的同时,在“最低资本金要求”项下引入“操作风险”的概念,并同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一起,共同构成银行风险资本的计量和监管三大支柱框架。 There are three pillars in BASEL II, includes Capital Requirements, Regulatory Review Process and Disclosure & Market Discipline. Capital Requirements(Pillar 1)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credit, market and operational risk, and many options could be chosed to this approach. Regulatory Review Process was operational controlled and compliance with requirements of Pillar 1. Disclosure & Market Discipline declared that capital adequacy and risk control must be disclosed and these requirements were common to all regulated firm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