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师:请坐,其实老师第一课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老北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热闹、还有喜庆。

师: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遍读啊,熊老师还是让你们默读,但是,明显地和第一遍不一样了,这遍默读请你们注意,快速地浏览,看看繁吵美丽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把他的时间找出来,这里面的时间段啊,写得特点详细,你可以在旁边做上一个记号。开始。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北师附小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二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腊八。

师:对,腊八。腊八是忙忙碌碌的,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生:腊八蒜。

师:接下去就到了什么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

师: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小年呐,其实就是春节前的彩排。小年一过,人们就更忙了,转眼间人们就来到了

生齐:除夕。

师:对,除夕可是我们过春节,最隆重的一个日子了,非常热闹和喜庆,大家都围在一起乐呵。乐呵一节以后,就来到了农历的新年,我们把他叫

生齐: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啊,人们可以访客,拜年,还在家里待客,逛庙会等等这些,尽情地去享乐。最后一般是在什么时候XX的?

生齐:正月初六。

师:正月初六。这个日子一过啊,一转眼,元宵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这就到了

生齐:正月十五。

师: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一直到了正月十九,等寒冬XX的时候,春节可就算是结束了。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这时间啦,XXX,你发现了什么目的?

生:这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你发现得很好。还有谁想说吗?这个男孩,好。

生:我发现用时间顺序写,写得十分辛苦。

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到春节有七天的风俗,这七天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你找得到吗?

师:好,请那个男孩,拿着话筒说。

生:我觉得第一个他就是写的腊八。因为,腊八他是分了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腊八的时候大家要熬腊八粥,吃腊八菜。

师:除了腊八呢?你只要说出是哪个时间段就行了。还想说吗?还想说就请说。好,你说说看。

生:我,我想的不同,我觉得他还写了除夕。

师:很好,还有谁发现了。有话筒的同学拿起话筒来说,哦,还是你,你来吧,没关系,就你说吧。

生:他还写了正月初一。

师:嗯。还有没有?你们俩既然都站起来了,继续说。

生:他还写了正月十五。

师:好的。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地给找出来。下面呐,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四个部分。我们就按顺序好吗?你们这两个组呢,你们负责研究腊八,这两个组负责研究除夕,你们这里中间虽然隔了一条河,没关系,你们也可以合作研究,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初一,这两个组,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十五。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详细写的什么?说得如何?哪里写得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你们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觉得合作成功的话,大家就围在一块儿,分好工,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商量商量,整个大组可以到一块儿。

师:需不需要熊老师帮忙?都不需要啊。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分工的?

师:看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你们到底讨论得怎么样了,怎么样,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大家注意,我们下面的交流啊,采用一个比赛的形式,听得懂PK吗?

生:听得懂。

师:我们就来PK PK,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分在四个队,研究腊八的就是腊八队,那你们研究的是除夕,当然就是(生:除夕队。)除夕队了。

师:好,给你们准备好了XX。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可要听好竞赛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个部分的内容。另外呢,比如说你们腊八除啊,你觉得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提得有价值提得好,也可以加分。明白了吗?

生:明白,明白了。

师:好,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第一轮非常简单。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详细写了什么?如果说得好,就为本组先得到第一分。哪组先来?

师:好,除夕队你来。抢得第一个机会。你来说说看。

生:嗯,我不用除夕。除夕它主要表现了……,就是一些贴对联,吃年饭,首先还要放鞭炮,就是最后还要吃团圆饭。

师:说完了?

生:嗯。

师:有补充吗?来,你说。

生:最后还要守岁。

师:他这个说得好,守岁。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好,你说说看。

生:在过去有一种怪物,叫岁,就是在除夕的时候,经常来吃小孩,或是说捣乱,给小孩子压岁钱,在旁边守着岁爷爷,就可以避邪,不被给岁吃了。还有一个就是守着XX不会掉,防止岁来捣乱。

师:据说呀,守岁,年老的人他们分析是……的意思,年青人守岁的话,就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寿。你真了不起,连我们中华的传统习俗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你看,刚才是除夕队抢到了一分。然后,刚才,解决守岁问题的是哪个队啊?

生:正月十五。

师:哦,正月十五队,你们也得到了一分。就是要这样来抢。好,继续。除夕完了,下面谁来抢?哪个组?你们这组的,你们是?

生:我们是腊八队。

师:你说说看。

生:腊八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腊八粥的制作方法还有腊八饭的制作方法。

师:你讲得也非常清楚,腊八队也得到一分。咱们继续,哪个队?好,你们来。

生:那个,在正月初一的……,就是正月初一休息,拜年,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举办各种庙会,让人们看。

师:好,正月初一队,也得到了第一分。刚才还有哪个队没有说自己这一部分的?正月十五是吗?好,你来说说看。

生: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街上的老树要挂起灯来,家家户户也要挂灯,大家还要吃元宵。

师:说得挺好的,也加上一分。通过第一轮小小的测试,你瞧,现在领先的是正月十五队。接下来熊老师的任务就是给你们评分,看哪些同学能够抢得好,抢得快,回答回答好,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我们先从哪个部分开始?看,除夕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抢到第一个机会,开始。

生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这一块写出了除夕的味道。

师:很好,味道。继续呀。

生二: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要回家来吃团圆饭。是写出了团圆情,是深深的情。

师:情,体会的真好。这组决不把机会让给其它组。

生三:男女老少……然后我觉得这个写出那个除夕的声音。

师:说得非常好,不过帮你纠正一个字音,是“间”(四声)断,还是“间”(一声)断?

生:间断(四声)。

师:你再读一读,再读一读这段。

生:男女老少

师:(打断这个学生)不对,我让那个女同学把这词再读一遍。是什么?

生:间断。(四声)

师:再读一遍,响亮地告诉大家。

生:间断(四声)。

师:很好。还有谁说,你来。你抢一个。

生:就是,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会去睡觉,都要守岁。从这里看出来,那个所有的人,除了小孩子,用的语言非常详细。

师:非常地好,腊八队也加上一分。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吗?是不是?

生:是。

师:那咱们一起走进这热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

生:好。

师:过年喽,爆竹声声迎……,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放着鞭炮。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我似乎看到人们在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

生:我似乎看到全家一起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读

生接读。“家家户户……”

师:看屏幕。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

生接读。“除夕夜,家家……”

师:这到底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

生接读。“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我们一起感受到了

生:热闹(有人补充:喜庆)。

师:走出这热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下面我们该到哪个日子去呢?好,腊八队抢得最快,你先来。

生:嗯,就是我,我们腊八队里头(有点结巴,估计没准备好),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

师:(未让学生说完)请等会儿说,你先说,他抢得快。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想了一下)就是俗语,(师:很好。)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师:我看你急不可耐了,你来说吧。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师:你们都发现得很好。腊八队要加上一分,除夕队要加上两分。还可以对他们发现的句子,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就是,就那个,就是那个,那个刘华刚刚说的,为什么不能把农业展览会,不能换成农贸市场什么的,别的意思。

师:他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我要给他加上两分,谁能回答,谁能回答,回答得好同样是两分。

生:老师,我能回答。因为农业展览会和农贸市场都是很热闹的,但是农业,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里边的东西可能会比农贸市场可能会更多一些。

师:呵呵,这是你很独特的体会。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生:吃过。

师:它是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制成的。谁来介绍介绍,腊八粥有哪些米?你说。

生:腊八粥一般就是用,用大,最主要就是大米,还有紫米、黑米、绿豆、红豆,还有一些小米、蚕豆那种的配制而成的,具体配料可以变,但最终还是要放枣。

师:天呀,听你这么一说,熊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当这么多的农产品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词儿呢?

生一:我觉得我会想到更丰富多彩。

师:你呢?

生二:我觉得我会想到垂涎三尺。

师:而老舍先生却用了一句什么话?读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你感觉老舍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说话特别的

生:风趣幽默(一部分说风趣,一部分说幽默)。

师:好,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风趣幽默。这不是粥,起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我们要为除夕队的这位男同学加上两分,他回答得特别精彩。还有吗?刚才他们发现的句子当中,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说说看,或者你有新的。

生:到年底……(生读句子。)老舍先生写得又有色又有味,我看了之后都直流口水。

师: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叫:透过文字看它的背后。你们还有自己的看法,是吗?我们要把机会让给这位,你看,他脖子伸得这么长?你来试试。

生:嗯,我想问得一个问题,我想问个问,我想问得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别的方法来形容一下它的颜色的味儿,为啥非得要把它的颜色比喻成翡翠,不能比喻成别的东西?

师:毫不犹豫,先给你加上两分,你是什么队的?

生:正月十五。

师:这个问提得太好了。

生:因为翡翠它是非常透亮的,而且呢蒜也是绿色的,所以呢比喻成翡翠是更可以体现出那个蒜的漂亮,酸也有些辣嘛,这是因为蒜的本身是带辣味儿的,所以要是带甜味儿的话就不上蒜了。

师:呵呵呵,你的解答是很准确的,给你们选出一个又加上一分。瞧,你们瞧瞧看,哦,对不起,熊老师出了一个错误。你们再看啊,如果,熊老师这样来写:在……有什么样的感受?最后一位男同学答,有话筒吗?继续说。

生:就这么写的话,写得就没那么生动,色如翡翠。因为那个老北京的就是食品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么着,就描写不出来它的色泽,就没有描写得那么生动,就不至于把别人馋得流口水。

师:正月初一加上一分。再给正月初一一个机会。你们还可以请一个同学说,谁来说?你来吧,好,你说。

生:然后觉得那样写的话,还比较啰嗦。(师:呵呵呵。)不如这样写得色如翡翠,(这里没听清),没有色如翡翠那么好。

师:同学们,这个,熊老师写的像不像一份产品说明书啊?

生:像。

师:非常像啊,那我真不好意思。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除此之外,预备起

生齐读“除此之外……吃饺子”。

师:熊老师这么读,你们闭上眼睛听。“除此之外……”(师范读。)有什么感觉啊?

生:就是我感觉您读得特别有情调,感觉自己都快要流口水,现在就想要吃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才让我们垂涎三尺。读

生齐读“除此之外……”

师:哎呀,这过年可真是好啊,下面我们想到哪个日子去?好,我们就到这个元宵节去看看。元宵,都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元宵,第11自然段,我来读一下(师:嗯。)。“有名的……”我觉得这一自然段描写得非常细致,并且连接描写的词我觉得用得非常好。(另有生:老师。)因为,请等我说完。(师:说完,我们一起学会耐心的倾听,好吗?)比如说最开始:有的XXX,后来又变得:有的清一色是,后来的:有的都是。如果都是用一个词的话这个非常的单调,但是这样的话,就多姿多彩,各式各样。

师:为你的伟大发现加上两分。

生:老师还有。

师:呵呵。

生:我觉得这个,这个元宵的,灯,它还包括了,我们中国的古典的,古典名著,这个可以体现出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你这个发现太重要的,给你们又加上两分。

生:老师老师。

师:好,你说吧。

生:就是,那个还,就是通过这里XX在驾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体现出来,商家在正月十五灯节的时候,是非常的别出心裁。

师:想不想去看这些灯呀?

生:想。

师: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都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齐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

师:这正是,热闹和

生:喜庆。

师:哎呀,真是时间不等人,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块儿来欣赏这一个又一个热闹和喜庆的场面,连熊老师都觉得很激动。同学们好像没有说够,好不好?

生:好。

师:说什么呢?咱们过年了,最高兴的就是你们了,有好吃好玩的有趣的,你来说说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谁来说。好,你先。

生:我觉得就是那个正月初一中的庙会。因为,因为正月初一庙会观光,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小孩子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节景,可以骑毛驴,还有买到今年特有的玩具。今年特有的玩具就是平时生活中没有的,而且孩子去庙会的时候都特别爱,就是他们非常喜欢逛那个庙会。

师:我知道,你想这个新鲜的东西,对不对?还有谁说?你说说看。

生:老师,就是去年我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住在11楼,就是在除夕夜12点的的时候,他们放花,放花,把整个夜空都给照亮了。

师:你觉得那有特色,觉得挺有意思。是吗?我们瞧,在坐的有这么多的老师,还有香港和台湾的老师呢,咱们派两个代表去采访采访怎么样?(生:好。)你算一个,你也算一个。我们继续聊,大家敞开了说。你说说看。

生:我在家里的春节,就是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会做出很多好吃的。我觉得这些好吃的,并不是,饭,饭单单是很好吃,它是中国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得春节很热闹。

师:不仅能做大不能做X,还有一种体会,非常好。你再说说看。

生:就是每次一到除夕,除夕晚上的时候,我们都去放鞭炮,然后有一年,我那个放鞭炮,一下就把自己衣服炸开一窟窿。但是我每年还是忘不了自己放鞭炮,觉得太好玩了。

师:可要注意安全啊。好,这边这位女同学,你说说看。

生:就是过新年的时候,我逛庙会都买到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玩具,觉得更有趣。

师:你说说看。

生:我去年过年的我去东莞,然后在那儿,一开始我们就……(听不太清。听课老师有笑声,估计是学生讲到过年调皮的时候。)

师:真是大家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够啊。这两位同学,你们好了吗?大家都等不及了,快来吧。来,你先说,你,采访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生:我采访到一个,一位江西的老师。在江西都是24号过小年,然后那个除夕也是有岁,但是现在变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家都在外头吃年饭,还有的都有去旅游。

师:好,你有新的发现。你说说看。

生:就是,我采访了两个地区的老师,第一个地区的老师是河北邢台的,他在这春节的时候有趣的时候是糖葫芦,还有放鞭炮。还有一个地区的是内蒙古,他说他们过春节的时候,晚辈一定要给长辈敬酒,还要献哈达。

师:好的。看来啊,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不仅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还有的有了新的时代的特征。但是,不管多少年以后,咱们都忘不了这老北京的老规矩,其它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起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腊八蒜,色味甜,二十三,XXX,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XX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XXX,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生拍手读童谣。

师:哎呀,其实还想和大家一块聊一聊,但是时间不等人了,咱们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同学们,再过半个月,腊八就到了,我们就能体会那有趣而又意思的年了。下课以后呢,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时间顺序去写,注意详略得当,也写一写咱现在北京的春节,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向别人自豪地说说咱北京的春节,说说咱中国人的春节,好吗?

生:好。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一生指挥全班同学向后,向左,向右转分别向后、左、右的老师们再见:谢谢老师们,老师再见。)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

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回忆上节课读书的情况,谁能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 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深入的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 【设计意图: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 二、指导自学课文 1、明确学习任务。每个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 三、汇报学习成果 (一)腊八队 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首当其冲,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 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4、生读: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5、师提问:这到底是不是粥,为什么又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6、生交流:我认为这指的就是腊八粥,它当然是粥的一种,但是里面的材料太多了,又不是简单的,普通的粥,像个农业展览会。 7、师:请你读一读。 8、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同时课件展示一些过年的图片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重点让孩子们感受那种过节的欢快场景)通过歌词,你听到了人们过春节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 大家交流一下,我们这里过春节的时候又是怎样的热闹呢? (生交流) 生1:我听到这首歌感觉就像过年一样,挺热闹的。 生2:这首歌里我听到了过年要穿新衣、拜年、放鞭炮等 生3:贴春联 生4:除了歌里唱的这些外,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也要吃丰盛的年夜饭,熬夜 …… 师:歌唱的热闹,同学们说的也很好。其实到了春节,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热闹有趣的风俗、传统,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北京的春节》 二、检查生字、新词 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掌握一下这课的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1、生自由读、查字典了解自己不熟悉的。 2、指名读。 3、齐读。 4、交流难写、难记的生字 生1:“蒜”字是平舌音,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示” 生2:“栗”字和“粟”字非常的相似

生3、我喜欢读生词中的儿化音…… 师:很好,那你领着学生一起读一读,好吗? 生3:…… 三: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以及按照时间顺序写作的方法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的春节这篇文章中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很多有趣的风俗,课下我让你们填了一张表格,你们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那通过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生1:我发现北京的春节风俗太多了,太热闹了,太喜庆了。我都想去看看了 生2:我发现他们那里的很多风俗和我们这里有很多相似之处。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定义中,春节好像就是过年的那一天,是吗,可你们看看这张表格,老舍先生给我们展示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生: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六。 师:那你对比着表格,再浏览一下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1:这篇文章写的时间很多。 生2:我发现老舍先生介绍的时候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一步步写到正月十六的。 师:非常好,对,老舍先生写了那么多风俗,那么多时间,如果不能按时间顺序的话,可就乱套了。所以,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介绍会给人一种非常直观、清楚的感觉。 四、深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 师:了解了这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真的读读这篇文章,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写由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分类识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品味过年的味道。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品味过年的味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趣谈习俗,引发春节记忆 师:今年过年,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了吗? 生:收到了。

师:有的同学笑得特别开心,说明大家收到了压岁钱很高兴。可是,有一位作家,叫梁实秋,他写了一篇文章《过年》。他即便是收到了压岁钱,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不作声。) 师:读一读原文中的一句话──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师: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他说,叩头如捣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和捣蒜一样,一下一下地,接连不断。 太好笑了。 师:作家形象地刻画出了叩头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幽默。以“春节”为主题,很多作家都创作过,斯妤创作《除夕》,冰心创作《童年的春节》,老舍先生写过── 生:北京的春节。 (二)设下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老舍。 师:哪里人? 生:北京人。 师:是啊,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运用着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春节,究竟地道在哪呢?放声朗读课文,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自由读书。) (三)朗朗读书,梳理春节印象

北京的春节优质课教案获奖 (3)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本文有较多的场面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句子、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真切的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导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⑴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⑵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

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李维勇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多音字;通过讲授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 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腊八”等词的意思。 2.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年 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 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4.感受春节这一中国传统的丰厚博大。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列表梳理的方法,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通过 朗读感悟,联象拓展等方法体会北京春节的 年味儿;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 写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感北京春节的氛围 1.事先板书课题,说说感受,读出不同的读法。了解 “春节”“北京”。 2.提示本文作者。

3.过渡:老舍是一个老北京,这么一个老北京写这个具 有文化底蕴的老城市的传统节日,又会透出 怎样的京味儿和年味儿呢?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 4.这篇课文的用词很有特色。归类出示字词,指导学生 读好。 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 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通过读文中句子,了解“杂拌儿”。) 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 5.请学生说说“北京的春节是。”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 二、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1.过渡:老舍是怎样写出北京春节的这些特点来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完成这份表格。 既然是填表可要注意简洁,尽量用几个关键词来表示。 填好后,同桌之间可以讨论核对一下。 出示表格:(时间、风俗栏内容待学生填。) 时间 风俗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2)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准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完整版)《北京的春节》精品教案

(一)组内讨论 除外、正月初一、元宵节这三个高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选一个来品读,和小组同学分享。(8分钟)(完成导学案中的第二大题) 学习提示: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句子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流提示:(1)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 (2)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小组代表汇报,师点拨、引导 交流预设(一):除夕 (1)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除夕真热闹。) (2)这一句与下面句子的关系是什么?(总分) (3)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是热闹的?(边说边用红笔圈出。)(4)课件播放北京春节除夕喜庆的场景。 (5)感情朗读本段。 预设(二):大年初一 (1)大年初一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 (3)朗读这一段。 预设(四):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又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灯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完成导学案一中的第三题) (5)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 (6)朗读这部分,读出元宵的热闹。 四、领悟本文的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川市黄坡大岸小学:李少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引发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3.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作者主要介绍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老北京的春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老北京的春节。 二、深入详写片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除夕。 结合书中的插图,自由读读除夕的片段。 (1)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总分)

②接着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 a、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师生互动一:姑娘(小伙子),现在正是除夕,你家里热闹吗?家里人都在忙些什么呢? 师生互动二:假如你是记者,请你为大家报道一下家家热闹过除夕的盛况,如何?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指导朗读。(融进自己的体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 b、从味、色、声的角度来体会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停”,老舍以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描写的细腻。 C、再读课文,想想在这阖家团圆的夜晚,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哪些人?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动人的场面啊?你能体会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吗?他们为什么如此归心似箭?(口头表达训练)——读好“万不得已”句。 d、守岁的两重意义:一、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年轻人守岁则为了给父母延寿 三、与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全城都在休息”)①什么叫“光景”?自由朗读,结合你过春节的经历,体会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到底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回顾学法) ②学生自由读,想象品味。

1.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1.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 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生:喜欢 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生齐:过年。师:对,过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很开心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在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老规矩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巡回指导学生) 师:看到同学们都坐好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那好,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 (课出示生词) 生1读。师:谁再来读一下第一行?生2读。 师:其中有个词“蒜瓣”,和“杂拌儿”读法相似吗?(指导儿化音)我们再一起读一遍。师:非常好!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根据老舍先生的介绍,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生1:老师我知道按照老规矩北京人在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师:对,老舍先生风趣地说,腊八粥像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蒜色味双全。 生2:老师我知道除夕这天很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说得很好,除夕真是很热闹。还有吗?生3:老师我知道初一这天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孩子们逛庙

《北京的春节》教案)

6、北京的春节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与学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学生汇报搜集春节的资料。 师:(播放贺年曲)春节,一个万象复苏、草木更新的节日,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个隆重而传统的节日,关于春节同学搜集了哪些资料,跟同学分享。关于春节的来历。 3、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4、师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出课件生齐读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最新《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详案)资料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提升教学能力的十种读诵模式》之“读写范例式”教学探讨 【设计说明】 《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写出了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生动场面。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随着作者娓娓道来,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无不体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内容统筹上的独具匠心。学习作家详细描写的春节里的四个片断,进行阅读教学,学习其中描写“除夕”的总分式写法,并进行仿写。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繁复的春节写具体,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2、品味老舍的表达方法(总分式、对比式)。 3、仿写自己喜欢的春节的某个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体会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渗透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首先回忆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2、回忆课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是语言通俗、明白、风趣) 3、告诉老师,你从那里判断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描述的? 二、感悟谋篇布局 1、北京的春节持续一个多月,每天的事情很多,习俗也非常多,面对这么多的民俗风情,老舍先生是怎么安排这么多的内容的呢?(按照时间的顺序,抓重点,重要的多说,不重要的少说,详略得当的介绍,这一个多月的北京春节的风俗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目了然。) 2、文中详细写到了哪些日子的重要活动? 围绕腊八、除夕、初一、十五四个日子体现出春节的特点: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A、回味腊八天 抓住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件事来描述。 那你知道腊八粥是有哪些东西熬制的吗?这么多农产品放在面前,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形容的?你感觉到老舍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幽默风趣) 腊八蒜你们见过吗?老舍先生又是怎么描写的?能读读吗? B、再现除夕夜 过渡:经过这么多天的忙碌,一个重要的日子就要来了,那就是——除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教案--1 北京的春节教案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节日、穿着、食物、民居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随着老舍共同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隆重,去体味京味儿十足的春节;跟着沈从文去品尝那饱含着浓浓亲情的腊八粥;到诗人的笔下去体验古代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去欣赏有着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感受高原儿女创造的艺术奇珍。 本单元紧扣“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作”和“语文园地”的部分内容也与民风民俗有关,学生通过讲述家乡风俗、交流寓意美好的习俗、诵读古诗名篇,能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也能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民风民俗文化的兴趣。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北京的春节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 民俗画卷,展示了传统 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 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 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引导学生跟随 作者的描述感受老 北京过春节的隆重 和热闹,领悟民俗 文化的丰富内涵。 2课时

1北京的春节 文本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的作者——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九,描述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文章的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万象更新、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作者的描 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 重和热闹,理解民俗文化 的丰富内涵。 教 学 难 点 揣摩文章语言,学习作 者为突出老北京过春节的 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课 时 安 排 2课时1.会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万不 得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我的教学情况,对《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教师先一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读“导语”,一边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听读……)阅读本篇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设计表格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 北京的春节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整体阅读,让学生通过整组浏览,了解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主要解决内容层面“写了什么”的问题。通过表格或填空等形式,为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供适当阶梯。】 第二环节: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一、借助表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三、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完美版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师:好,看老师写课题。“北”啊,右边在写的时候,稍微高一些,会更好看。节字请大家注意,它的最后一笔,咱们如果留出一个小尖儿,会更好看一些。咱们一起读课题。起。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北京的春节教案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2、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1、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法:1.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内容感悟文章表达方法2、教授法 学法:1.讨论法 2.自主阅读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部分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教学难点: 抓住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内容,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这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什么?(1.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让老师带着大家看看老舍笔下老北京的孩子是在怎么过年的. 2、简介一下作者老舍。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及心得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十五个生字,正确读写含有生字的词语。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和略写的好处。 3.德育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2.设计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2.播放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3.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导语:今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节,感受独特的民俗民风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自由读文,理清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互相检查。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高醋饺子货摊擦黑眨眼 通宵燃放小贩彼此贺年 骆驼恰好腊八蒜杂拌儿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写法:醋是平舌音,眨是翘舌音,右边是四笔。 3.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精选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精选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精选 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联系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以下是整理的小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精选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精选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 3.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新年到》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课件1】1、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 2、揭示课题。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1北京的春节) 3、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2】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3】(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展览风筝(zheng) 空竹口琴更(gēng)新鞭(biān)炮除夕 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xiāo) 间( jiàn)断除非光景万不得已必定截然不同燃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