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简表编定: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周建文(430061)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及其对中国当代发展的必要 姓名:邓力匀学号:201113006683 年级专业:2011级金融学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具体分析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是非常不容易的。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智慧结晶,璀璨的中华文明亦是枝繁叶茂,因此我打算先从中国文明的不同时期去分析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特征。 1.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 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2. 大一统的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

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著《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 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率、《齐民要术》等。在思想领域,东晋葛洪改造道教,陶弘景建立道教的神仙体系。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和宗教的麻痹作用,佛教十分盛行。佛教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反佛的思想,例如范缜的《神灭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艺成就同样令后人叹为观止。 4. 繁荣的隋唐文化 隋唐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南北统一,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技方面,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等成就,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唐朝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中国的古典诗歌进入了黄金时代。雕塑、绘画、书法和音乐等光耀千古。唐朝文化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兼容性和先进性等特征。 5.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加强,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重心南移完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加强,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印刷

中国古代的热学成就

中国古代的热学成就 人类在史前时期就使用火,中国北京周口店和山西芮城西侯度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先后发现50万年和180万年以前的用火遗迹;公元前7000~前6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陶窖及手制、模制的陶器;上古时期的各种铜器、铁器都显示了古代人类不仅利用火取暖、加热食物,还能用以制造简单的工具。从史前时期直到18世纪初,虽然人们对热现象的本质进行过许多探索,虽然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方法不够科学,但对热的本质认识却也产生了一些设想,留下了许多值得称颂的宝贵财富。 一、对热的本质的探讨 热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直到19世纪上半叶还有许多人相信热是一种物质。在中国古代,阴阳观、五行元素观以及运动观都有人持之。周末春秋时期的《尚书·洪范》,已归纳出万物是由“五行”组成的理论。西周末年,史伯又提出“以土与金术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说法。因此,火是组成自然万物的元素之一。这在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古代早就产生热是运动的思想,《庄子·外物篇》说:“木与木相摩则燃”。《淮南子·原道训》说;“两木相摩而燃”。这些说法的立足点在于“摩擦”运动本身,在他们看来,发热燃烧是由于摩擦运动的结果。古代科学家谭峭抓住了发热燃烧的实质,在《化书》中述及一系列自然现象。他说:“动静相摩所以化火也,燥湿相蒸所以化水也,水火相勃所以化云也,汤盎投井所以化雹也,饮水雨日所以化虹蜺也。”在这里,“燥湿相蒸”是指蒸发遇冷,“水火相勃”是指蒸发,“汤盎投井”即盛夏造冰的过程,“饮水雨日”即在光学中述及的人造虹实验。谭峭以自然过程中矛盾本身说明自然现象,从而正确地解释了钻木取火、摩擦生火的实质,它是由于“动静”相摩即运动的结果。热是运动的思想一直影响到清代,郑光祖(1776~约1848)在《一斑录》中说:“火因动而生,得木而燃”。从钻木取火中得到的这些经验结论是科学的,它和伦福德伯爵从钻炮孔中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而这种观念在中国却萌芽于战国时期。 在有关热的理论中,还有些极有趣的哲学猜测。方以智写道:“火,内阴而外阳主动者也。……天恒动,人生亦恒动,皆火之为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自生。”这是万物统一于火,由火而生万物包括人在内的见解。方以智的老师王宣在其著《物理所》中又阐述了天地演化与热的关系的论题。王宣说:“太虚之凝为地,地之散为太虚,莫非因热而散,因冷而凝之理。”这种天地演化观显然基于热力学中蒸发与冷凝的一些生活实例,然而将这实例推广到猜想宇宙天地的形成与毁灭亦是由于冷热之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科学思辩。 二、热胀冷缩与物态变化 热胀冷缩原理最早被应用开凿河道、粉碎巨石。据载,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文王之间(前277~前250),蜀守李冰主持开凿都江堰工程。两岸悬崖,巨石坚硬,石斧“不可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据载,古代名门权贵身佩“辅转剑”。所谓“辅转”是由两块球形玉相套合而成,外形似“吕”字,“形口中间,似艘护旋转,无分毫隙缝”。那么,如何将一个球形玉的轴塞进另一个的孔洞之中,元初陶宗仪(?~约1397)对此作过历史性考察,并在实验之中发现了其中的热学原理就是关于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陶宗仪明确记述道:辗转“当间煮之胖胀”;“胖胀”即今膨胀。将带孔窍的玉球蒸煮加热,然后将另一球的轴塞入其孔窍之中,从而就有“入窍关注”、“宛转无碍”的效果。其中加入牛筋,其作用类似今日橡皮垫圈。由此可见古代人已充分掌握了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 泱泱大国,浩浩五千。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漫长而迅速,随着历史的沿袭,一点一滴不断壮大。小小方寸内,那金光闪闪的一字一句,折射出了历史洪流里那文学成就的耀眼光芒。 驰骋方寸——诗歌 从伊始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后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后来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再后来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小方寸内,无数诗人在这里驰骋,留下了令历史都动容的深深浅浅的足迹。 《诗经》的成就不用过多赘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的古人思想用“风”“雅”“颂”诠释得恰到好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首一首低吟着,不浮夸,不造作,诠释着属于哪个年代的优雅。 乐府看双壁,田园读渊明。秦汉的乐府诗里,双壁之称可谓实至名归。《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用各自的语言叙述了两个不同领域却同样感人的故事,让后世一代一代地膜拜着。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的坚毅与勇敢让我们敬佩。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坚贞爱情让后世动容。 双壁的成就让后来之人仰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敢评论,怕评论不周。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 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5、世界四 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 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 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 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 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 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 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 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10、岁寒三友:松、竹、梅。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19、四书五经是儒 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23、五行:金、木、水、火、土。24、永 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25、古

高三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高三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础知识梳理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 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2)对西方而言 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B、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C、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文化,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8、历史启示: 科技的发展受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必然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市西××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 项正确。 答案:B 2.(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3.(2016·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这项发明( )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 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 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 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 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由此表明(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在天文学方面。《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在医药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农学方面。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展示古代科技文化风采长扬中国历史悠久文明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华历史悠久文明 华佗: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他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 张衡:张衡是东汉时的伟大科学家。他发明了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并成功地测定出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张衡的地动仪制造于132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书数学著作,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数、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一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基础。 《神灭论》:范缜所著,他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思想。《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秦陵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像秦兵马俑,反映出我国古代公匠的高超技艺,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在莫高窟里,古代劳动人民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其壁画和塑像艺术的辉煌丰富了世界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我国古代伟大四大发明: 指南针: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传到欧洲以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创造了条件,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引起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后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印刷术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印刷术能反复使用,不会浪费。印刷术的传播,使得书籍大量印刷,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过去只有僧侣才能受教育的状况。 黑火药:黑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的使用,是军事工业的革命。它的传播,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就是依靠火药武器打败封建主的。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它们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且巨大的作用。 ? 中国古代伟大科技文明?

浅析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浅析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 特质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科技文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质。 回顾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史, 我们发现, 中国古代在农业、医术、天文、算术、地理、纺织、造船、制瓷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来简单叙述。 中国古代四大学科 中国文化系统中, 就科技文化而论, 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等实用科学体系蔚为大观,这一科学体系在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期间得以建立和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和历法两方面,在对彗星、新星、日食、月食、太阳黑子等观测方面,我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形成了以浑仪、浑象、简仪、圭表等为主的传统天文仪器系统。 在数学上,北朝时代,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 创立了“割圆术”。祖冲之则用“割圆术”求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准确推算出圆周率的科学家。此外,中国人创立的十进

位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最大。 我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发展非常完整和完善,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医学著作。张仲景、华佗和扁鹊一起被尊称为中医三大祖师。汉末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明代出现了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不朽巨著,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而对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就物化成了农学著作。《四民月令》与《汜胜之书》并称为汉代两部最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统农学著作,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古代三大技术 丝织和陶瓷是中国古代两大“绝密技术”。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 家。我国的丝织物在公元前4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人来我国学习,其后丝织技术才又传到欧洲。陶瓷技术经晋、唐、两宋发展到明清,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战国时期以后,我国的建筑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如,战国李冰带领修的都江堪;隋代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北宋时李诫

14.3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 【单元概览】 古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用嫌性、验结 密柱書强经总多 (四人发明卜 I {数戸卜 -(犬宜切法卜 -(医 学卜 {!采H 由繁到 简〕 药 iiH 写童传 神] 乂农学卜「平風低通甌坤〕种慕纣 ] k 埒欝二楚醉](S^) 〔眄辑小 说] 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 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2. 书画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脉络、书画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代表性成就。 3. 文学成就:不同时期文学的代表性成就。 4. 京剧:京剧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基础落实】 一 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 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 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 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 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 指南 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 数学、天文和历法 1. 数学 (1)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 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 天文

(1) 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一一〈〈石氏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 历法 (1) 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 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 1. 农学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 医学 (1) 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考点深化】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1) 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 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 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 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 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 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 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 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2. 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成就及其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之一,它经历了长达3000多年的持续发展历程,以其辉煌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且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例如在“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三则最著名的古代神话中,女娲、后羿和大禹等神话人物其实就是人间的英雄,氏族的首领,他们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以巨大的力量克服了自然界的种种灾难,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故事则反映了先民们征服时间、空间阻隔的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1、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特别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即使在上古神话中,中华民族的先民所崇拜的也不是希腊、罗马诸神那样的天上神灵,而是具有神奇力量并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间英雄。这些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 2、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事文学,中国古代的作家总是把目光对准着人间而不是天国。他们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而不是属于彼岸的天堂地狱。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1、以诗文为教化手段的文字功用观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学观念。“文”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要“文以载道”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 2、“文以载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正、负两面的深刻影响。 首先,这种思想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其次,“文以载道”的思想也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它使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从而削弱了作家主体意识和个性自由。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1、中国文学整体上有着抒情性质,这种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2、抒情性质和写意手法使中国文学产生了以下的文化特征: ①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但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最好窗口。 ②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的艺术境界不是真实而是空灵,不是形似而是神似。 3、由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说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中和之美。 三。 在世界文学史中,中国的古代诗歌中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其辉煌成就独领风骚,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则是唐诗。盛唐时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其时诗人辈出,诗作之繁盛,可谓异彩纷呈,达

高考状元笔记整理打印版_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歌诀

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歌诀1.朝代顺序歌 夏朝殷商与西周 东周列国分两段 春秋战国烽火起 秦朝一统又两汉 三国鼎立魏蜀吴 西晋东晋前后传 南朝北朝两并亡 随唐一统后五代 宋元明清九百年 辛亥革命皇朝完 2.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 (一)夏商周 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 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 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 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 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 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 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 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

《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 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 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 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 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 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 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 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 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 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优质教案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 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当然,“两弹一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核弹、导弹和卫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图片展示:

钱学森(左一)和邓稼先(左二) 2.教师提问:两位科学家对我国哪一方面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示:国防科技。 3.学生分组找出: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防科技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5.引导学生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7.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袁隆平屠呦呦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示(2):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第七节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声学是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中发展最完备的学科之一。中国古人在声学的研究中做出了许多发现和发明,声学不仅仅在乐律与音阶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建筑、机械制造等各个方面的声学知识。在音律的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对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物体的发声与传声,共振与共鸣等现象也从理论和实验上做出了很好的研究。 一、声音定义及其律学 《说文解字》云:“聲、从耳”。凡是耳朵听见的皆为声。现代人已知道,人耳的听觉阈值在16~20000赫兹之间,低于16赫兹的称为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次声与超声是人耳所听不见的。繁体“響”从音,意思是有声音就有响,古代人称为“响之应声”。如不涉及人耳听觉,仅从物理效果看,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对于噪声,古代人也有定义。宋代《重修玉篇》中曰:“噪,群呼烦扰也”。可见,古人对噪声的定义是极为准确的;那种乱喊乱叫、刺耳声、令人心烦的声音,就是噪声。 古人除了对噪声进行定义外,还对乐音进行了定义,汉代郑玄对声与音从音乐角度作了简捷的定义。他说:“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南北朝皇侃(488~545)补充说:“单声不足,故杂变五音,使交错成文,乃谓为音也。”这是说,当人们仅仅说歌曲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字时,这属于声;而将这五个字反复变化、交错成文唱出来时,就成音。宋代陈场在其著《乐书》》中对声音的定义。他说:“凡物动而有声,声变而有音。”在他看来,声是物体运动产生的,而乐音是 声的清浊与节奏等变化的结果。这个定义富有了清晰 的物理概念。 综上可见,古人已把“声”与“音”的概念明确 地区分开来了。由于物体的运动、或者人们为了表达 某种情感、思想而发出的都是声;在这些声中,凡舒 疾快慢、高低变化、强度大小有一定规律和节奏,彼 此有一定数理关系的,才是音。 中国古代的律学,就是从数学上确定乐音的音高、 音程关系和音阶结构。“律”字有多种含义。一、表示 图1-13为古代竹制的十二音律管音乐中的音。典籍中常称“高一律”或“低一律”,在 十二等程律中就是高半音或低半音。二、表示音高标 准器,尤指律管。三、表示与尺度相关的音高标准。四、产生乐音的有关法则或规律,有生律法或律制之意。不同生律法产生不同的律制。五、狭义的律,即律吕中的“六律”;“律吕”是十二律的别称。 十二律意指有12个乐音,它是律学研究的核心,其名称按音高顺序排列可写作: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与今天的音名比较,它们相当于C,#C,D,#D,E,F,#F,G,#G,A,#A,B。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音阶”一词,但有明确的音阶概念。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分别称为“五声”、“七声”。五声的名称是宫,商,角,徵,羽;七声的名称是再加两个变声:“变徵”和“变宫”。“五声”、“七声”与十二律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同时,音阶中的各音也可以轮流为主音,从而构成各种调式,以宫音为主称为宫调式,以微音为主称为微调式,等等。这样,十二律与五声或七声就可以组成六十调或八十四调(如图7-1-1)。现在的“乐律学”内容,在古代往往分别称为“律学”和“乐学”。前者是从发声体振动规律出发,研究乐音的数理关系,甚而包括与历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历代科技文化主要成就 (一)夏商周 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 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 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 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 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 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 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 (二)春秋 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最早诗歌集, 全书三百零五篇,多为西周春秋诗。 道家老聃《道德经》,儒家学派孔子始; 大军事家名孙武,《孙子兵法》早著世; 九九乘法口诀表;慧星早欧两千余; 发明创造数鲁班,攻城器械木云梯, 木人木鸟木车马,后世木工尊祖师。 (三)战国 战国时期数七雄,屈原《离骚》负盛名, 《孙膑兵法》名著作,司南指向已发明。 神医扁鹊反迷信,望、闻、问、切诊疾病, 丸、散、膏、丹汤药液,华夏中医祖师称。 《黄帝内经》经典书,病理病侯三百种。 驰名中外都江堰,设计主持秦李冰。 1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三十七次日食测,鲁国三十三次证。 魏人石申楚甘德,《甘石星经》定恒星, 八百恒星书中载,一百三十位测定。 天文历法利农业,春夏秋冬季分清。 思想学派各主张,墨、儒、道、法百家争。 古代文化瑰宝最,宴乐铜壶铜编钟。 (四)秦朝 前221(年)秦统一,筑接燕赵城万里, 统一字币度量衡,秦兵马俑世奇迹。 (五)汉朝 前202(年)西汉立,两汉长达四百余, 文化科技成就多,各族经济有联系。 《史记》巨著司马迁,叙史黄帝——汉武帝。 《九章算术》专书著,二百四十六个题。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 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 比欧洲早一千七。 “医圣”尊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理。 华佗最早麻醉术,创造体操“五禽戏”。 王充唯物著《论衡》,自然现象日、月食。 刘邦建汉王莽败,班固《汉书》断代史。 (六)三国 东汉结束三国续,魏蜀吴国三鼎立, 科技文化促交流,发展生产与经济。 马钧翻车指南车,攻城输转发石机。 2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