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试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和成长,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试用)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6

总学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恰当的成就动机,把握人际交往的技能,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挖掘心理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整体上看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挖掘心理潜能,渐臻自我实现。具体来说,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确立健康的爱情观,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实现与环境、社会的积极适应,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章心理健康与成才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掌握心

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怎样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怎样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难点: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二、对自我进行积极调整

三、寻求心理帮助

第二章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特点及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学会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及特点;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我意识及对人的发展作用

一、自我意识的有关理论

二、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及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

第三节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与方法

一、良好自我意识的标准

二、正确认识自我

第三章良好的适应与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理解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适应与发展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

一、健康生活的需要

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成功人生的需要

第二节适应与发展的有关理论

一、适应与发展的含义

二、适应与发展的主要理论

三、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

第三节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调控自我

二、合理规划目标

三、培养自立能力

四、增强人际关系

五、采取积极行动

第四章人际沟通与交往(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及相关理论,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其个人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难点: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般表现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

第二节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积极有效的情绪管理(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情绪基本理论、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能够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困扰;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

难点:心理防御机制;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情绪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情绪及类型

二、情绪的发生机制及其功能

三、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第三节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

一、健康情绪的标准

二、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

1、挫折概述

2、心理防御机制

3、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了解挫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挫折后的行为表现,学习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学生常见挫折及特点

难点:挫折的反应特点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大学生常见挫折及特点

一、什么是挫折

二、大学生常见挫折及其反应特点

第二节挫折的性质及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一、挫折的产生及其性质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

第三节挫折应对的策略与方式

一、挫折防卫机制

二、挫折防卫机制的合理运用

第四节意志力培养与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方法

一、意志力概述

二、大学生提高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的途径与方法

第七章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特征和在恋爱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建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及性心理与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爱情的心理学理论;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大学生性健康的维护。

难点: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一、爱情的含义

二、爱情的实质

三、恋爱发展的阶段及心理过程

四、大学生选择恋人的标准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恋爱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学习建立亲密关系

二、培养发展爱情关系

三、恋爱是自我认识与成长的一个过程

第三节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三、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困扰

四、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挫折与情感危机

第四节性心理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理论

第五节大学生性健康的维护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性健康的标准

三、维护大学生性健康的途径

第八章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困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难点: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

一、自我了解

二、促进潜能开发

三、适应社会需要

四、实现个体价值

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困扰

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二、不能正确认识社会

三、缺乏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二、霍兰德的类型论

二、霍兰德的类型论

第四节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影响生涯发展的因素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第九章理解生命珍爱人生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与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进而引起学生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做到珍爱珍爱生命、拯救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难点: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第一节生命与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一、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二、死亡教育及其价值

三、生命与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一、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二、死亡和死亡的价值

三、思考生命与死亡,提升人生价值

第三节珍爱生命拯救生命

一、大学生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误区

二、珍爱生命、拯救生命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联系比较密切。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都师范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彭小虎、曹建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

3、何彬生等.《心理健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樊富珉等.《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5、郑日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主自助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美]Gerald Corey等著:胡佩诚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编写人:王鑫)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分:4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16 学时 学分:1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讲授及案例法 2.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五、大纲正文 概述(4学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2.高中新课标阐述 第一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科学研究的特性 2.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 3.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第二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基本步骤(4学时) 【目的要求】 1.区别生物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教学任务如下: 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 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强调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相互结合,课程内容反映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有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经典理论和学科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十章,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54学时,实验实践项目10学时。 (1)理论学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含义、优秀教师及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小组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游戏辅导、心理剧等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树立科学的心理辅导观,能够熟练运用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技术和方法,懂得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自我保健及适应能力。 本课程通过分析和解决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为小学教育实践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学会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 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心理辅导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开展对于未来的教师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课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教材,并主动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文献、案例分析。在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包括概念、历史发展、咨询要素、咨询目标、咨询程序、会谈及会谈技巧、咨访关系等。引导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是指向实践的,是实践中的理论,是操作的理论。因此,学习者必须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识别常见的学生行为问题,把握学生行为背后掩盖着的深层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学会撰写辅导案例的一般方法,能设计操作具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集体课常规教学,教师课堂重点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个别问题集体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广泛运用案例分析、课件演示、现场观摩、学生讨论教学,结合课外自我实践、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帮助其他同学克服心理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87309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87309

《心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是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要求: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理论、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策略与策略训练、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品德的形成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等内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学校教育心理学》主编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教育心理学》姚梅林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与学的策略》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美)Robert J.Sternberg 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美)罗伯特·斯莱文姚梅林等译 《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写者:卢红 2004年10月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格心理学 课程代码:1516018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理论:42课时,实验:6课时)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与手段。概括起来,本门学科要完成两大任务:其一是理论任务;其二是实践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重要理论比较熟悉,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面向中小学校和社会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市场开发和营销、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获得一些实用的人格测评技能,要求学生既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一些实际的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学以致用,解决自身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人格的概念、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难点: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第二节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第三节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重点: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和人格发展阶段论 难点: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弗洛伊德的健康人格观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4学时) 第一节个体心理学 第二节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社会文化论 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人们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中出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程序工具说;二是纵横说;三是层次说;二、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应具备的一般研究的特征(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区别于一般研究的特点(三)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三、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第三,教育研究是形成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途径。 第四,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第五,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教育研究的类型(一)从研究目的、功能看(二)从教育研究的时序看(三)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四)从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看五、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我们可以从复杂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概括出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 12

(一)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教育研究的设计(三)收集资料(四)分析处理资料(五)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二章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问题(或者说课题)。 确定研究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始于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 第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 第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如何确定教育研究的问题呢?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价值性即研究问题要有价值,这包括三个方面: 理论价值;应用价值;综合价值。 (二)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有科学性,指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有科学上的现实性。 (三)创新性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它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即能够发现出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的东西。 (四)可行性可行性是指问题有被解决的可行性,即研究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编码:1100002125 学分及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藩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下学与教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教育心理问题,提高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丰富其专业知识奠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第二,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 学时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1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 2 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 2 3 学生的个体差异 2 4 教师心理 1 5 学习心理导论 2

08《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61808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学时数:54 学分数:3 执笔人: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人格的定义、各种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及人格评估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力图建构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一些人格心理现象,通过自我教育完善自身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格研究概论(8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多种定义,形成关于人格的自己的看法,明确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了解影响人格研究的背景因素。 (二)教学内容 重点:人格的定义,人格研究的意义及途径 难点: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人格的多种定义 第二节人格研究的应用和途径 第三节心理学历史因素与现代学术思想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第四节人格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二章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10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理解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及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重点: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等人的人格特质理论,传统及现代的人格类型论 难点:因素分析与特质理论的关系,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第二节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与因素分析 第三节人格的类型论 第四节艾森克的人格维度 第三章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1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重要的人格理论,并尝试运用理论分析人格现象及问题。(二)教学内容 重点: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难点:人格认知理论、人格自我理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10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1)-推荐下载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0年制订年修订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系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开课对象:师范类专业 课时:60学时 选定教材:《教育心理学》,张向葵,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1.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心理学,李伯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5.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年版 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阐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智力发展、品德形成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及其成因,揭示教师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设计、交往、策略运用的特点与规律,使学生明确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特点与规律,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教育中的意义,而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掌握为将来从事教育实践所必须的学生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方面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实践技能;初步形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中的生活现象和教育现象的能力,以便将来更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 注 章节 主要内容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 计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2 2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4 4 第三章 学习心理4 4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4 4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4 4 第六章 学习策略6 6 第七章 学习的迁移 4 4 第八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 4 第九章 学习动机6 6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4 4 第十一章 教学心理4 4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4 4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6 6 第十四章 课堂教学与监控4 4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2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2、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 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路敷设技术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完整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大纲 (含研究性学习) 课程代码: 学时数:70 理论环节学时数:50 实践环节学时数:22 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下称PBL)是一门试验性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去带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体验的一门学科。 《PBL》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4、理解教材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 6、能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7、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的实证性研究 8、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实证性研究报告 9、初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部分) 1、了解PBL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PBL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PBL的基本方法 4、理解PBL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主要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 重点、难点: 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30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大一新生 开课单位:教育系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晓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增强信心,明确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向学生讲授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向学生传授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得以提高,能够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学习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主要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健康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素质教育课程,总体上阐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人格心理、生涯规划以及生命教育等重要内容。现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等文件制定的本课程教学重点章节的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一、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观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四、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以及心理咨询的内容和类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意识。 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概述 二、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