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1课时 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1课时 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1课时  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第11课时  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P62例3 和练习十五第

7-11题

编写人

学习目标能用多种方法熟练、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能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重难点用多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理解求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和各种方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导学流程自主空间

【独立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用集合圈的方法找出16和12, 24和32的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 12的因数 24的因数 32的因数

16和12公有的因数 24和32公有的因数

3、用列举的方法找出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有:()

12的因数有:()

16和12的公因数有:()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

【合作互助学习】

例3:一间贮藏室长16dm,宽12dm。现在要给贮藏室地面铺上正方形地砖,正方形地砖(必须是整块的)的边长可以选择多少分米的?最长是多少分米?

(1)讨论:要求正方形地砖(必须是整块的)的边长可以选择多少分米的?最长是多少分米?实际就是求16和12的,可以用学具摆摆看。(也可以画一画)

交流:边长可以是3分米的行吗?边长是5分米的呢?最长是几分米?

算一算验证一下。

(2)我们发现边长可以是()分米的,没有剩余,最大的是边长是()分米的,边长是其它的行吗?那么“1、2、4、”与16和12到底有

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展示引导学习】

1、展示自主学习、对学、群学中的内容,说一说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甲数=2×2×3,乙数=2×3×5,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公因数有()。

【评价提升学习】

1、分解质因数24=()×()×()×()×()

分解质因数36=()×()×()×()×()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2、已知a=2×2×3×5,b=2×5×7,a和b公有的质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3、有两根小棒,一根长12cm,另一根长16cm.如果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没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

4、男生有48人,女生有36人。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这时男生、女生分别有几排?

5、完成课本练习十五第7-11题;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互质数?

学案整理:

本节课我学会了:

还有疑惑的问题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沿着的那条对折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3)平移: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4)旋转:物体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固定的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6)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非0的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如果a 能被b 整除,那么b 是a 的因数,a 是b 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偶数是0 连续的奇数,如1、3、5等,连续偶数如、12、14、16、等,连续的奇数或连续的偶数前后相差2。用字母表示连续的奇数或偶数(a-2)、a 、(a+2) 3、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4、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在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20以内即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如9、15等)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同时是2和5的倍数个位必须是0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解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解方程(一)【例1】解方程: (1)x+63= 100 (2)x-127=2.7 (3)9x=6.3 (4)x÷5=120 【巩固】解方程: (1)x-7.4=8 (2)3+x=18 (3)0.4x=2.4 (4)x÷5=0.016 【例2】解方程: (1)x+3x=664 (2)4x-x=72 (3)x+7x-4x+x=(15-5)×4 【拓展】解方程:(1)3x+5-2x=13 (2)5x-8x+6x-10x=15 【3】解方程:(1)8x-15=3x+5 (2)15x+3=28+14x (3)3x-3=2x+2 【巩固】解方程: (1)12x-4=7x+6 (2)15x+5=8x+40 (3)0.1x+0.75=3-0.125x 【拓展】解方程:

(1)x+3x+5+2x+1=840 (2)5x-8+6x=10x+15 (3)11x+42-2x=100-9x-22 (4)8x-3+2x+1=7x+6-5x 【例4】解方程:(1)4x+48=6x-8 (2)46-5x=x-6+4 【拓展】解方程:(1)2x+35-3x=15x-39 (2)0.4x-0.08+1.5=0.7x-0.38 【课后练习】 1、解方程:(1)x-0.52=1.3 (2)x+2.7=14.2 (3)0.5x=3.9 (4)x÷2.5=4 2、解方程:(1)x+3x=160 (2)4x-x=249 (3)3x-2x+x=(11-3) ×4

3、解方程:(1)3.4x-1.02=0.2x+16.9 (2)2x+5=25-8x 4、解方程:(1)x+3x+14=134 (2)x+3x+2+3+2=127 5、解方程:(1)1.5x+0.5=2.5x-0.5 (2)6x-59=10x-75 6、解方程:(1)60x-40=(60+20)×(x-5) (2)32x+32×0.5-25x+64x=24x+496-49x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试卷

四、实践题:(每题4分,共 计算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应用题:(第1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24分) 1、 一间教室长6.8米,宽4.5米,用每块是0.2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需用多少块?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 ---------------------------- 考时间 90 分钟,总分 100 分 得分 1、 2、 3、 4、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在除法算式“ 0*4,△十△, ”中,对除数△有( )的规定 把1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比原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 12,其中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 把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倍。 )。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最大是( )平方米。 5、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米,高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6、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每个梯形的面积()平方米。 7、 写出12的最大因数( ),最小倍数( )。 &在 ____ 里填上 “〉”、“V” 或 “ =”。 0.34 0.339— 2.900 )平方分米。 24米,高是20米。 2.090 二、判断下面各题,在题首( )内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X”:(每题 2分, 共10分) ( ( ( 1、 在算式0* a =0中,a 可以是任何一个数。 2、 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90 3、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将两个积 相加,结果不 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 小明用一根长为30cm 的铁丝折成一个三边长分别是 16cm 9cm 和5cm 的三 ( 角形铁框’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空2分,共10分) 1、下面各数中与3.7相等的是( B 、3.70 C 下面算式中与5.4 *0.02结果相等的是( 0.54 * 0.02 B 、5.4 * 0.2 C 、540* 2 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 0.1 B 、0.11 C 、计算题:(每题4分,共28分) 1、 列竖式计算、 19.65 X 14.23= 2、 分解质因数: 198 A 3.07 2、 A 3、 A 5、所有非0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70 )。 、3.070 O 、0.01 四则运算: 30.94 -1.82= 882 120 4、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 等,高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三角形 的底是( )厘米。 A 、3厘米 B 、6厘米 C 、12厘米 5、 把36分解质因数,正确的是( )。 A 36=3X 4X 3 B 、36=6X 6 C 、36=2X 2X 3X 3 16.2 X [(3.3+4.7 )-0.2] 6.4 - [ ( 4.3+2.1 )- 0.8] 8分) (单位:厘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情感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提问:你能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 汇报:100+x=250,

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 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考试

顶呱呱暑期辅导班第二次考试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3分,每空1分) 1、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两位,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时,近似值是3.5,这 个数原来最小是( ),最大是( )。 4、6个百、3个0.1、5个0.001的数是(),这个数读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5、 6、 7、0中任意选择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其中, 是2的倍数的有() 是3的倍数的有()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既是偶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既是奇数又是3的倍数的有() 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是1.25,这个数是() 7、找规律:3,6,7,14,15,30,31,(),() 8、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45°,其中一条直角边长度等于4,另一条直 角边长度等于() 9、如果3X+4=28,那么7X+3=() 10、长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宽是m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11、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至多有()个钝角;直角三角形有()个

锐角 12、三角形具有()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具有()形的特征 二、判断题(共12分,每题2分) 1、大于0.4小于0.6的数只有0.5。 ( ) 2、18÷9=2,可说18是倍数,9是因数 ( ) 3、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 ( ) 4、因为11和13都是质数,所以它们的积也是质数。( ) 5、求3.02的一半的算式可以是3.02×0.5。 ( )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三、计算(共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每小题0.5分) ①=+9.05.2②=-8.27.4③=?6120 ④=÷1005⑤=-55.5⑥=?10003.0 ⑦=+7.64.0⑧=-6.48⑨=?÷7972 ⑩=-+12243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4分(每小题2分) ① 14.53 + 5.67 ② 7.2 - 6.45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4分(每小题3分) ①1.29+3.7+0.71+6.3②2800÷25÷8③125×32×25 ④ 23.4 -8.54 -1.46 ⑤250×(27×4)⑥19 × 36 –36 × 9 ⑦ 425 ÷ 25 + 575 ÷ 25 ⑧(320 + 280)÷50×4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doc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 P57 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 250 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 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 x 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 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150。 (3)把250 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 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 的值等于150,将 150 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刚才, x=150 就是方程 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 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 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 X=3 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 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 x=3 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 是不是方程 5x=15 的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四年级升五年级

【四年级升五年级】 学习内容的变化:范围扩大,难度加深。 从五年级开始,学习重点知识和难点逐渐和孩子们见面,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历年来小升初考察的重点,更是孩子展现实力的最好证明。较之四年级,五年级的专题增加了很多问题等,这些知识点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对学习力不从心,拿不出学习该有的节奏。另外,在难度上的加深,梯度也十分明显,孩子一定要在学习上花更多的工夫。 学习方法的变化:善于总结,稳扎稳打,力争突破。 进入五年级,一定要明确这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因为六年级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小升初复习,因此五年级时如果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话,那我们到小升初时也会力不从心。 在五年级上学期,这是一个完全接纳新知识的阶段,重点、难点内容的增加,对我们这个阶段的要求就是总结知识点,而不是传统的“听课,完成作业”。面对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内容,我们留下的问题会很多很多,题目的变化也会多种多样,我们要总结老师讲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的联系,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出不同,总结越多,思考越多,超越也就会越多。 五年级上的建议:有自己的归纳整理本,坚持每日做一题,懂一题,将错题滚动练习,将知识点网状化,不懂就问,举一反三。 五年级下的建议:我们应当主动去接触各类考试题目,分析每个竞赛的特点,滚动做自己不会的题目,善于总结,在重点和热点上多花工夫,加深难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总之,四升五有一句话送给同学家长们:巩固基础,把握变化。

【五年级升六年级】 充分利用暑假时间,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你不妨参考下面的几点做法: 教孩子学会课堂记笔记 暑假的培训课,一定程度上都会将五年级的知识进行梳理。这个时候,孩子一定要养成边听、边记,边想、边记的好习惯,只有这样,课堂上所学才能更好的吸收,也才能更好的运用。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 家长应当要求孩子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清晨大声朗读课文,对语文英语课本中的重点课文,一定要读出声,而且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样,孩子说话时才有底气有利于他的人际交往。 大量阅读人物传记 大量阅读人物传记,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有着积极的励志意义。 当然阅读也要需要方法的。建议:可以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读多少内容,然后再让孩子写写读书笔记,或者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样才会让孩子在读书的同进,在思想内容上,从厚度广度上有一种提升。 多学一些技能,做一些家务 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如游泳,羽毛球,乐器等,让孩子的业余生活不枯燥。 心理上有准备 初中,最大的考验就是作业量的增加,这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和承受力的考验。其实中学和小学无质的区别,只是挑战更大,但这种挑战也是随着孩子的能力的增加而增大的。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方法得当,一样可以学得轻松。 学习上也要有所准备 当天事情当天清,不要规程到交作业时才恶补。 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初步指导。要强调六个环节:预习、听课、笔记、阅读、复习、作业。新学期开始前,做好预习准备 我们都知道,步入六年级,学习任务将会比五年级大很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提前感知六年级的学习重点,提前感受六年级的学习氛围,那么在新学期到来后,我们将会先他人一步进入学习状态。

【精编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 执教者:杨菡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6·2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小学数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衔接试卷(附答案)

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测试题(一) 姓名成绩 一、填空。(36分;每空2分) 1、把371+29×4÷2的运算顺序改为先求和、再求积、最后求商;则原式改为________。 2、有4根小棒的长分别是20cm、10cm、10cm、8cm;选 择其中的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围成的是()三角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3、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既是()三角形; 又是()三角形。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它的另一个锐角 是();这个直角三角形还是()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它的一个底角是35°;它的顶 角是(°);如果它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 6、已知A÷B=88;如果把A扩大10倍;B也扩大10倍。 它们的商是( );如果把A扩大10倍;B不变;那么它们的商是( )。 7、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8、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6.8 的小数点向()移动()位是0.0068。 9、挂钟6时敲响了6下;10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 需要()秒。 10、圆形溜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 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 )盏灯。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0分;每题2分) 1、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 数是 ( )。 A、0.09 B、0.90 C、0900 2、比较大小:2.06 ( ) 2.60 A、> B、< C、= 3、27520≈( )万(保留一位小数) A、3 B、2.7 C、2.8 4、一个直角三角形有( )条高。 A、3 B、2 C、1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 A、等于90° B、大于90° C、小于90° 三、计算。(24分;每题3分) (1)脱式计算。 30÷15+30×15 (564-18×24)÷12 576÷(33+15) 909-[36×(350÷14)] (2)用简解方法计算。 256×7-56×7 125×(8+4) 22×35 99×99+99 四、解决问题。(30分;每题10分) 1、同学们栽树;四年级栽了32棵;五年级栽的棵数比四 年级的3倍多7棵。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多少棵? 2、丁老师买了9枝钢笔和9枝圆珠笔;钢笔共用去270元;圆珠笔共用去45元。每枝钢笔比每枝圆珠笔贵多少元? 3、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3行;苹果树每行12棵;梨 树每行8棵。两种树一共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最新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 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3、2、3、5的倍数特征 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数的整除特征

数学四年级升和毫升内容

《升和毫升》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一、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2. 会解答简易方程 3. 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重点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二、预习部分 1. 你能说一说加减乘除中各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减数= 一个因数= 被除数= 除数= 2.回顾天平平衡原理或等式的性质 100+x 250 }50元 100+x=250 x=? = ?元

3.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① a+24=73 ② 4x<36+7 ③ 234÷a.2④ 72=x+16 ⑤ x+85 ⑥ 25÷y=0.6 4.知识整理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解方程”是求未知数x的值的计算过程 5.解方程的步骤及格式 (1)先写“解:” (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注意:“=”要对齐) (3)求出x的值(注意:例如X=6后面不带单位,因为它是一个数值) (4)验算 解方程: 例子:X+3.2=4.6 X-1.8=4 解:x+3.2-3.2=4.6-3.2 X=1.4 方程左边=x+3.2 =1.4+3.2 =4.6 =方程右边 所以,X=1.4是方程的解

三、做一做,练一练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比x多3的数 ②x的1.5倍 ③每支铅笔x元,买30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④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x加上35等于91 ②x的三倍等于57 ③x减3的差是6 ④7.8除以x等于1.3 3.解下列方程 X+120=176 58+X=90 X+150=29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试题教学文案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 数学试题

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15分,每空1分) 1.根据角的特点,右边是一个三角形;高 根据边的特点,它也是一个三角形。 图中标出的三角形的高是厘米,与它对应的底是厘米。 2.如果两位数“3□”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里的数是 或。如果两位数“7□”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里的数 是。 5.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写下表。 乘数8 8×2 8×10 8×100 乘数 5 5 5×10 5×10 积40 7.12的因数有。这些因数中,是奇数。 8.用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边长是厘米,它的一个内角是0,它有条对称轴。 三、选择(5分)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一定() A 大于90度 B 不小于60度 C 大于60度 D 等于60度 2、下面哪一组不能围成三角形() A、6厘米 7厘米 12厘米 B 、8厘米 4厘米 5厘米 C、4厘米 4厘米 4厘米 D、 5厘米 6厘米 12厘米 3.960÷16÷4和下面哪道算式相等?() A 、960÷(16÷4) B、960÷16×4 C、960÷(16×4) D、960×16÷4 4. 陆丽2007年体重34千克,2008年体重37千克,2009年体重39千克,2010年体重42千克。选择最适合的统计图() A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都可以 5. 一个瓶里装了1000毫升水,把这个瓶子倒过来是右 图的样子。这个瓶子最多能装多少毫升水?

A、200毫升 B、1000毫升 C、1200毫升D 、800毫升 四、计算(32)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5×4= 1625-999= 4×9÷6= 35×11= 45×2= 101×99= 6×3÷9= 12×8×125= 15×5= 2700÷30= 48÷6×7= 4×17×25= 16×3= 412÷100= 42÷7×9= 328―163―37=3、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000÷24=805+598=※207×35= 4、递等式计算 540÷(30×15÷50)6×58-(174+89) (560- 18×24)÷12 490+210÷(750÷250) 725-(125+237) 1320÷6×40+342 5、用简便方法计算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解方程典型练习题 练习一 知识要点】学会解含有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1、判断 ①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② x +8 是方程。( ) ③ 因为 2=2×2,所以 a=a × a 。( ) ④ 方程一定是等式。( ) 2、口算下面各题。 3.4a - a= 1.7x= 15b -4.7b= x - 0.5x -0.04x= a - 0.3a= 0.3x +3.5x + x= 6.7t -t= 3、解方程。 35x +13x=9.6 4、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 x 的7倍比 52多25。 ② x 的9倍减去 x 的5倍,等于 24.4 2x + 0.4x=48( 并检验 ) 8x - 3.1x - 32x -4x x=14.7

【课外训练】 1、解方程。 5(x +3)=35 x+3.7x +2=16.1 14x+3x-1.2x=158 2、苹果:x 千克梨子:比苹果多270 千克求苹果、梨子各多少千克? 3、两个数的和是144,较小数除较大数,商是3,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 练习二【知识要点】进一步学会解含有三步运算的简易方程。 1、解方程。(第1、2 题写出检验过程) 0.52 ×5-4x=0.6 0.7(x +0.9)=42 1.3x + 2.4 × 3=12.4 x+(3 -0.5)=12 7.4 -(x -2.1)=6 2、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0.3 乘以14的积比x的3倍少0.6。 ②x的5倍比3个7.2 小3.4。 ③一个数的3 倍加上它本身 【课外训练】 1、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2。 □+5x=25 5x-□ =7.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