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研究报告

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研究报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47962895.html, 2009年06月23日17:33 新浪娱乐

本文节选自《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文/韩云杰

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文化体制转轨及政府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从业人员细致经营,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日趋活跃,中国电影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在这其中,终端影院建设步伐尤为快速。2005年到2008年,我国影院及银幕数增幅逐年上升。2008年底,全国加入院线影院数由上年1427家增至1545家。仅2005—2008年四年间,就新建影院397家。在经过几个月市场培育后,绝大多数影院迅速进入票房回收成熟期。而且,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银幕增长数量远高于影院增长数量,折算每个新建影院的银幕数,已经从2005年的2.86块上升到2008年的4.83块,表明影院厅数在逐年上升。上座人次、票房产出高,成本回收周期快,管理运营科学等成为新建影院的突出特点。电影终端得到有效激活,并对电影产业上游制片环节产生积极推动。

鉴于此,本报告将关注焦点聚焦于产业链条终端环节———加入院线的城市影院。以影院投资建设作为论述内容,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就“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这一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中影集团作为电影行业的国家队,在制片、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长期占有显著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影院投资领域比较谨慎。对终端影院板块的建设力度则是从2006—2007年开始逐渐加大的。2007年,中影集团为了强化主体产业、整合优良资源,裁撤负责影院投资项目的原投资管理部,将职能转由新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运作。影院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电影院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高管人员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公司管理运作团队体系包括开发部、投资部、建设部,运营部、影院管理部、统计部等职能部门,涵盖了一个影院项目从选址、建造到运营管理的流程。出于打造完整产业链考虑,影院终端市场开发已经成为中影集团一个重要的拓展板块。

中影集团在影院布局上重点挖掘发达地级市以上影院项目;票房产出上集中体现在深圳、武汉、常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此外,物业资源储备方面,中影与知名品牌地产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集团影院的投资发展跟随与这些地产公司新的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造影院土地储备量。而且,2008年底,发布了自己的Logo标识,树立起统一的视觉识别体系,对公司与影院的品牌塑造,培养观众忠诚度有积极推动。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依托中影集团的资金优势、制片发行优势、品牌优势、宣传营销优势,中影集团及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陆续投资建设100家控股影院,最终达到800—1000块银幕、8—10亿元资产的规模。届时,影院板块在中影集团整个业务板块中的比重会有明显提升。

万达院线在影院投资特点上建立健全项目投资组织结构;影院项目发展建设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影院发展方面: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影院建设方面:

优化设计标准,在控制成本同时提高项目质量;影院发展选址、布局上,坚持全国范围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层次城市项目并行推进,坚持对大型城市市场的细致挖掘,坚持万达购物广场项目与非万达广场项目相结合。从票房产出看,2008年票房产出最高的是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CBD店)和武汉万达国际电影城,两家影院票房总量都在4000万元以上,显示出大型城市核心商圈的票房号召力。同时也可以看出万达影院的票房排名与单座产出排名之间是基本对应的。这同时也表明万达院线在影院座位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

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由河南省电影公司改制发展而来。截至2008年底,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有独资影院8家,关联影院4家,联营影院两家,全部加入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负责选址建造的是公司市场拓展部。在影院投资特点上,河南文化影视集团通过“土地置换”获取发展影院启动资金;布局选址上通过“东驱西进,三点一线”向四周辐射;在地级市发展模式上通过样本示范,以点带面,推行品牌输出、委托经营等发展模式;与商业地产开发商合作模式上同商家联合、按比例分账。发展迅速。

大地影院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大地数字影院的选址、规划、建造过程。建造完成后,最初是加入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从2008年起,大地数字院线单独运营,成为全国第34家全国性院线。所有大地数字影院委托广东大地数字院线管理经营,两家公司同属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大地影院全部为数字影院,并且全部为自主产权影院。自2006年9月,佛山南海第一家数字影院开业,截至2008年底,正常运营的影院一共21家。2008年,所有营业影院累计票房6174.66万元,观影人次294.31万人次,平均票价20.98元。大地在影院投资特点方面,发展建设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影院布局上以珠三角地县级市、小城镇作为影院发展重点,并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影院收入上,市辖区成熟商圈影院收入最高,建于购物中心内的新影院高于改造的单体旧影院;并且单座产出量与票房排名基本对位,个别优质影院具备与大院线优质影院抗衡能力

西安电影长安院线(以下简称长安院线)成立于2002年5月,隶属西安市文化局。从成立至今,院线旗下影院数量不断萎缩,截至2008年8月份,长安院线在西安市内的影院正常营业的只有西北影城、阿房宫电影院、钟楼电影院、和平电影院及边家村工人娱乐部五家,此间没有建设新影院项目。长安院线几家影院的这种生存处境也是国内相当一批老式电影院的真实写照。

长安院线面临的生存困境不断加大,通过对影院进行改造,完成其功能与现代多厅影院的接轨,进而重树在西安电影市场的地位是长安院线实现突破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长安院线旗下影院在2002年至今并没有进行过任何影院改造,也没有异地重建影院项目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缺乏启动资金;牵扯层面广;改造旧影院成本过高;其他棘手问题,在此,不妨引入另外一家老影院的改造经验加以借鉴。福建省人民剧场建把重建后主业定位为以电影为主、以时尚一族为主要客户群体的综合性多厅现代影城。经过一年多营销宣传,最后与福州移动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福州移动公司出资2200万元用于剧场重建项目,并在施工期间额外补偿员工180万元以获得地面一层1000多平米的商场及广场的命名权,以及地下室9个停车位20年使用权。合作使剧场建筑面积增加5100平米,固定资产价值提

高到8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2006年8月,双方再次合作,利用5个影厅的冠名权、休息区300多平米的20年使用权,借此融资1000万元,完成影城装修及设备投入。影院目前经营状况良好,2008年票房排名位居全国影院第103名。

影院投资幅度的加快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涉及国有、民营投资主体的政策:《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涉及港澳及外资主体的政策:《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其他政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资助城市影院改造办法》、《北京市文化局支持新建改造多厅影院资金补助办法(试行)》等。

影院投资建设目前几乎都是建造在Mall里面的,本报告根据业内惯用标准,把商业地产完成影院土建、隔墙起坡、消防设计等基础性建造后,影院投资方进行二次装修,即根据自身影院设计风格、空间布局二次建设作为开始的标志,一直到影院建设完成,这中间产生的费用即为影院的投资成本。商业地产商先期开发所投入的土地出让金、建造成本等费用不作为影院投资成本出现。这样,就有利于厘清房地产商全资建造影院时的成本界定问题。根据资金来源以及投资主体资本属性不同,目前投资影院的资金主要包括:电影相关行业的资金:国有资金、民营资金、香港资金、海外资金;政府资金;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金融资本。总之,以上各种属性的资金共同推动了影院投资金额的大幅高涨,而在资金注入上除了自己全资投建影院项目以外,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联合投资、共担风险、优势互补”成为投资主体在影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以有限的电影行业资金拉动整个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领域的关注将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

影院项目投资模式可以简单划为以下几类:影院投资主体租赁商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商将影院投资方纳入业务板块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入股影院投资主体模式;商业地产商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政府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同时也可积极发挥影院项目服务咨询机构在影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对影院投资建设而言,接下来一个工作是规划与选址工作。而如果放到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中影院项目发展的高度,这种规划与选址则是影院发展的布局问题,亦即,在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哪些地域、哪些省份、哪些城市是影院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的地方,这对影院项目投资建设而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2008年全国城市主流影院的票房排名作为展开论述的依据,综合考虑GDP、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消费习惯等指数,对这一论题进行梳理。而且,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将影院排名的范围扩大至全国前205名,最后一名的广东南海嘉州广场影院的票房为519万元。以此作为数据采样的起点,有助于我们去科学发现影院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指数,参照上面提到的各种参考指数,我们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国到地区到省份到城市的流程对我国影院投资建设的布局问题进行阐述,现有影院的地区布局、省份布局、城市群布局、城市布局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影院分布结构,而且,也意味着将来影院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本部分要完成的不仅是对现有影院布局的梳理,而且也是对未来影院投资建设主要地域的一种研

判。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全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影院消费是一种建立在GDP数据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础上的城市当中的服务性消费方式,所以,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序对应,对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乃至县级市和少数发达乡镇的挖掘细致程度将会高于其他地区的速度,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影院投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城市以及部分中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身上。除此以外,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与消费习惯差异也是影响影院投资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这种差异性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消费习惯方面。从省份布局方面看,我国目前优质影院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五个省市,其中广东省优质影院的城市数与影院比后八名的总数还多,该省的广州、深圳两市与北京、上海同为国内票房产出最高的城市,广东省进入这一排行的9个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中占到43%。这些省份将是影院投资资金的主要流向地。

在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根据当下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实际,主要城市群包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除此以外,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关中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十大城市群与我国主要优质影院城市布局之间的对应性强弱,我们在图中把票房前205名的58个城市的分布与十大城市群的领域作了阴影覆盖处理,发现我国优质影院的城市布局主要集中在这十大城市群当中。

从新建影院的选址角度看,与美国影院发展中出现的郊区化趋势不同,我国几乎所有新建影院都是在城市中的商圈里面,作为购物中心(Mall)的一个商业业态存在。而一个城市中商圈的布局、规模、定位、特色以及相应的Mall的布局、特色、结构又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影院可以发展的数量、档次、空间布局,并最终通过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这些数据体现出来。伴随着商业网点建设速度的加快,各个城市综合式购物中心也在不断兴起。GDP水平一般的城市一般都有的这样一个购物中心。所以,“影院+Mall”捆绑式发展的模式是当下投资影院项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最值得推广的一种组合方式。

影院建设标准问题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从决定影院标准的宏观指数来看,是一个地区、省份、城市群、城市、商圈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及文化消费水平、商圈特点、其他影院分布、发展潜力等,这些因素对一个影院装修档次与建设标准有重要影响。第二,影院投资主体的影院定位。综合GDP、区域、省份、商圈分布等各种因素,放到全国来分析,一个现代多厅影院的平均投资额约为单座1.2万—1.5万元左右。影院建设成本、标准定位与城市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而且,影院投资标准涉及因素众多,投资时需要通盘综合考虑。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必然要求投入产出,而回收周期、利润率这些问题都是影院投资方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就需要结合项目具体特点作出预测。投资影院是一项“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运营风险小”的项目。“投入资金大”是指以单座成本计算,约在8000元到2万元乃至3万元不等,折算座位数后将是一个三四百万到两三千万的投资规模。“回收周期长”是指影院投资资金回笼主要依赖于票房渠道,其他渠道的赢利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拓,一般回收周期在三年到八年之间,比较普遍的回收周期为五六年左右。“运营风险小”是指影院在选址成功后,不像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可能受制于多

方面的因素制约而出现较高的运营压力和经营风险,影院经济则是依靠现金流来支撑收益,相对运营风险比较低。

以中影集团、万达院线、上影集团、金逸影视等为第一方阵,珠影集团、四川太平洋、大地等为第二方阵的影院投资主体格局将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开拓影院项目。“Mall+影院”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广大业内投资主体所认识。注重对地产信息的挖掘,借助于商业地产行业组织、行业年会等平台推广自己,以及根据自身实力逐渐与不同规模的地产开发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发展共识。由此而来,对影院项目的挖掘、竞争将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国内商业地产商的挖掘、竞争。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其他行业投资商也将可能以单独或联合出资、品牌输出、托管经营等方式投资兴建影院项目,多元化的资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将为影院发展带来巨大活力,而且,在影院的快速发展下,现有院线格局将可能有相应调整,院线整体发展水平也将会逐步提高,培养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项目的热情应该被高度重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大连等主要票房贡献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区域型商圈乃至个别社区型商圈仍将是投资影院的主要区域;所有副省级城市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及区域型商圈也将是影院投资的重要区域;发达地区、省份以及十大城市群里的地级市的区域型商圈是影院投资关注的另一区域;少数发达地区的县城乃至乡镇等小城镇的中心商圈也是投资建设影院项目的一个方向。

挑战方面,选址成功与否是影院投资发展的症结;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老影院现代化改造任重道远;影院的票房攀升受制于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科学评估经济危机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在将来几年直至十余年的时间内,一个涵盖几乎所有大型城市、副省级城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各都市型、区域型商圈,涵盖主要地级市、涵盖部分发达县城、少数发达乡镇的区域型商圈,与多功能超级购物中心捆绑发展的不同装修标准、影厅规模、票价定位的影院布局体系将最终建立。伴随着这一在终端放映平台的扩展,制片环节国产影片能见度较低问题,影院片源雷同、放映同质化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影院尚不能做到特色经营的问题,票价偏高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这一角度看,影院建设是涉及电影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全局问题,关乎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的建构,而且也是目前整个产业链条中发展最为良性的环节之一。在终端影院环节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总的盘子也将会进一步做大。曾有业内人士预计,在将来三到五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将有望达到100亿元乃至更多。伴随着终端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日趋良性,这一预测离产业发展实际并不遥远。

《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封面

2008年,中国社会经受了巨大的阵痛与激荡,整个国家在大喜大悲中经历颇为奇异不凡的一年。诸多社会事件对电影创作的题材取向、电影市场与产业发展都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总体来看,无论是就产业发展、票房业绩,还是从艺术审美视角审视,中国电影都攀上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困扰电影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在2008年得到继续改善,金融资本与电影产业对接成为年度最突出亮点。相较于之前,2008年影片投资生产出现转型,影片投资数量增长开始放缓,多主体合作与探索适合于国内市场环境的类型化,成为影片投资的共识。根据《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和《2009中国电影艺术报告》,现将2008年度中国电影发展状况报告如下:

一、2008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2008年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406部,胶片电影146部,较上年减少59部。数字电影260部,较上年增加63部,增幅32%,并在数量上首次超过胶片电影。动画电影生产为16部、纪录片16部、科教片39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供电视播映的数字电影107部,比上年下降15部。到2008年底,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新增银幕数570块,平均每天新诞生1.56块银幕。全年成规模上映中外新片166部,进口影片42部,国产新片124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不含农村市场)43.41亿元,在这其中,城市影院可统计票房40亿元,二级城市票房3.41亿元。国产影片票房超过总票房的60%,连续六年超过进口影片,并且所占比例比以往有明显提高。

影片投资生产方面,2008年406部的故事片产量较之上年的402部微增4部,较之之前五年的影片投资数量增长率,2008年的影片投资生产趋于理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由数量猛增向质量提升的政策引导初显成效。国产故事影片单片成本平均500万元左右,成本控制在适于中国国情的水准上。但这是一个平均值,事实上国产商业大片成本远远高出这一额度。基本上,“高概念”商业大片保持在十部左右,这符合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吞吐能力。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有所增长,成为本年度的市场亮点,单部影片票房首度超过商业大片,创造票房奇迹。中低成本影片依然占据最大份额。2008年度中等投资规模影片数量增长,是一个可喜的征兆,也是本年度票房之所以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主体方面,截至2008年底,国有制片机构共有38家,转企改制18家,另有20

家制片单位尚未改制,仍属国家事业单位。中影集团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中国大片到海外加工的局面。尚未进行事改企的省属制片厂中,2008年具有代表性的是宁夏电影制片厂,该厂发起并承制大片《画皮》,探索出一条单片制胜、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体现出中小厂市场操作能力的增强。新型制片主体都为民营影视公司,2008年度约有270家左右民营公司参与到电影制片生产中来。民营制片机构的突出代表是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几家公司。剩下的绝大多数民营公司规模很小,资金实力薄弱,以拍摄中低成本数字影片为主。个别民营制作机构通过特色经营,也走探索出不错的市场道路,以推出《十全九美》的北京快乐星公司为突出代表。

院线与影院建设方面,截至2008年年底,全年有10条院线票房过1亿元,较上年增加2家。其中,有两条院线票房突破5亿元,两条院线票房超过4亿元。前10条院线票房累计31.5亿元,占全国城市影院可统计票房78.7%的份额,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总数达到1545家,比上年增长8.27%;新增银幕数570块,平均每天新诞生1.56块银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4097块,比上年增长16.16%。终端已成为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中发展最为稳健、良性的环节。,中影星美、万达、上海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北京新影联五大院线继续领跑电影终端市场,五家院线旗下影院银幕数已进入亚洲前十位,成为中国院线发展的引擎力量。

票房业绩方面, 2008年,票房在1亿元以上的国产影片8部,票房共计151040万元,在年度电影可统计票房中占34.8%。从月度票房这一参考值看, 2008年12月,全国票房超过5亿元,在其他实体经济因为经济危机影响而普遍出现效益下滑的情况下,电影市场爆发出的巨大活力再一次印证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抵御经济寒冬时的抗风险能力。

海外发行方面,2008年共有45部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萎缩,2008年销售影片数量及部次均有所下降,销售影片数量比去年减少33部,销售国家和地区增长14个。海外总收入25.28亿元,较上年增长5.08亿元,增幅25.15%。加上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广告收入15.64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为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7亿元,增幅25.38%,创历史新高。

二、2008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

(一)影院终端是整个产业链中发展最稳定、最有希望的环节

在电影产业各个板块构成中,影院环节是投资风险比较小的一个部分。电影产品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我国的电影产品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指标评估体系,而影院项目则可以量化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人流等具体指标,风险具有可控性,有稳定的现金流。2008年一年,全国院线新增影院达到118家,连同之前三年的新建影院数量,四年间新建影院总数达到了397家,这几百家影院在国内影院票房排名中绝大多数位居前列。与之同步,影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成为行业内最为规范的一个环节。青年观众正在逐渐将“观影热情”固化为一种习惯性的文化休闲方式,成为影院的固定消费群落。从整个国家的发展看,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型,促成都市化、小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这将有利于国内电影消费空间的扩大。基于这些认知,我们认为:在电影产业链中,影院终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业内最有前景的发展环节。

(二)影片投资增长趋于稳定,制片模式日渐明晰

电影生产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在经过连续五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8年电影产量开始呈现增速减缓趋势。406部的故事片产量仅高过2007年4部,生产数量几乎持平。在上年报告概述中曾提到,以国内主要院线放映140部国产新片的实际容量计算,大量国产影片无法进入影院放映,影片投资增长率已由快速转为过快,值得深思与警觉。而2008年的这一现象是政府层面、制片生产层面、市场层面三方面共同推动下产生的结果,是在电影企业自

我作用与政府适当引导共同合力下出现的一种良性合理的调整。在制片模式方面,不同属性、跨国制片合作,多渠道融资、共担风险、跨国放映的大片投资模式,港资合拍片为主的中等影片投资模式,中低投资影片中的喜剧片类型模式,都已经在进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固化为一种稳定的发展模式。

(三)动画影片初步探索出盈利模式

2008年,以《风云决》、《葫芦兄弟》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片亮相商业放映市场,社会与市场反响不俗,前者票房3000万元,后者放映三周时票房也突破800万元。近几年,国产动画影片的制作数量十分有限,进入院线上映的动画片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进入院线上映影片,其票房产出与投入成本之间也是十分不成比例,而2008年这两部影片的市场表现具有转折意义,因为,两部影片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内容制胜,而且,从项目的前期策划、到市场营销、院线选择全过程都是以一种市场化的思维去操作、推进,影片选题确定的同时,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营销策略也随机启动,影片成功是市场运作推动驱使的结果。根据中国影协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目前近三分之二的动画电影观众是18岁到29岁的青年人,而17岁以下的儿童只占不到百分之二十。这一调查结果对动画片制作主体而言有着的启发意义,在动画片的题材选择、受众定位方面应该有更为开阔的思路。

(四)农村电影市场新模式初显潜力

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地级市为中心,以数字院线为纽带,以电影的数字化放映为龙头,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正在逐步建立。2008年农村电影订购场次、观影人次、农村电影院线及流动数字银幕数量都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已达到147条农村院线、近20000块银幕的规模。2008年,若把政府对数字放映的场次补贴计算在内,全国农村电影市场已具备14亿元的规模。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在于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首先表现为公益放映与商业放映、免费放映与收费放映、流动放映与固定放映的灵活结合,其次表现为贴片广告、与企业联姻、商业赞助活动的增加。要真正刺激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把农村市场搞活,就需要认真研究农村观影主体消费特点,在政府补贴之外,积极推进影企联营,探索开辟赢利点和创收渠道。

(五)电影产业格局出现雏形

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制片生产、发行放映与院线影院等环节,出现了传统与新兴的代表性企业——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万达等,从中可以蠡测中国电影产业新格局雏形。其一为“大制片厂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对优质导演、明星资源的拥有来实现对制片资源的掌控,通过明星经纪、广告、发行、娱乐营销等其他产业板块的架构来实现与电影制片业的强力互动,在对制片资源占有的同时,打通或拓展自己的发行渠道,借助于制片业带来的现金流加大对终端的控制能力,整合院线资源。以中影集团、华谊兄弟为代表。其二为产权高度集中的“大院线模式”,以万达为标志。万达依托于雄厚资金规模的商业地产公司,在资金、选址等方面较之其他院线、影院投资主体有明显优势,一年100

块银幕的发展速度将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其对优质影院项目的控制、占有,根据“终端为王”

商业法则,其在整个产业中的话语正在不断扩大,并为介入上中游环节或与上中游主体合作占据主动地位。

(六)金融资本与与电影产业对接出现新进展

2008年,在电影产业投融资领域,最大特点是政府启动了银行信贷,完片保证机制正在逐渐形成。2008年,北京文创中心已经从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京内银行贷款30亿元,并在年内给文化创意产业主体提供贷款10余亿元,涵盖产业链各个板块,以政府身份间接承担起完片担保职能。继2008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也于2009年3月底出台,将担保与再担保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对合作担保机构的再担保费进行补贴,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短板问题。此外,华谊兄弟上市进程走在前列。截止2008年年底IPO已经上会并完成审计,若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态势继续保持,则有望下半年发行上市,届时华谊兄弟的产业运作能力将获跨越式提升。

(七)电影产品输出仍有瓶颈

尽管近几年,国产商业大片都采用了与境外合作制片的策略,国产影片海外输出有所增长,但事实上,国产影片海外输出的瓶颈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仍是一大难题。从当下影片的运作情况看,在输出中处在上端是每年十余部的中外合拍大片,在投资阶段就通过海外资本的介入和各方发行渠道的责权明确而解决了电影的海外发行问题。另外还有二三十部电影通过获得国外电影节奖项进入小众化的艺术院线、电视播映、录像台等市场终端。剩余的大部分影片都无缘进入海外市场,甚至406部国产新片中,一半以上的影片在国内市场就缺乏能见度,更遑论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这里面涉及一个文化创意与文化价值认知的问题,在主题立意上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与人类共同终极命题的切合点,比如人性、崇高、反战等人类的普世价值、人类共同的个性情感体验,能够得到境外市场消费者的认同;而过多的消解兄弟情义、混淆普世是非曲直、混淆主流价值体系等亚文化倾向的所谓“个性”,在理念上很难得到广泛的文化认同。

三、中国动画电影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

2008年,以《葫芦兄弟》与《风云决》的高票房产出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长期存在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得到缓解。鉴于此,该报告对我国动画电影的生产与消费模式进行梳理分析。目前,中国动画电影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国有专门动画制作机构经过体制改革、正从单纯创作逐渐走向创作与市场开发并重的转型模式,以杭州辉煌时代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和今古时代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小型投资模式,和由上海文广集团(SMG)与深圳方块动画有限公司合作所创立的从资金组成到管理人员、创作人员配备集合了大陆和香港的优势并注重媒体推广的大型、全方位运营模式。

同时,在对五个城市的1000份抽样观众问卷数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报告就动画电影观众的消费模式作出如下归纳:动画电影的受众中62%为18岁到29岁的青年人。大学生占

37.5%,比例最高。在观众组合方式上,53.7%的动画电影观众是与朋友、同学一起去电影院,其次是和恋人一起去,占32.8%。观众最喜欢的动画电影类型是喜剧片和科幻片。在动画影片的角色方面,大多数观众的选择也是指向幽默搞笑的小人物。关于观众对动画影片本身的兴趣所在还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即在各种技法中动画电影观众特别喜欢三维,其次是真人结合。此外,在15部调查影片中,改编和续集类作品占据半壁江山,并且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满意度高居榜首的《变形金刚》是根据动画电视片改编的真人和动画结合的典范,满意度高达86.4%。

四、中国农村电影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农村电影市场重新恢复生机,形成了多种市场运作与公共服务相统一的农村电影发展新模式。第一种为政策引导为主的模式,以河南新华院线为代表。该公司在全省90个县城,4个集镇建起了121个电影广场,每周五、周六晚上在各广场放映1场电影,企业享有贴片广告经营权。截至2008年10月,共为群众免费放映广场电影17216场。广场电影放映以来,带动了周边“广场经济”的形成。第二种为政府投入为主模式:以陕西模式为代表。政府承担农村电影公益服务的主要成本,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经济收入作为必要补充。

在农村探索数字电影放映新模式方面做出探索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为浙江台州院线公司,该公司引入市场机制,开展有偿服务,得到台州移动分公司、台州市慈善总会、爱华集团、中国富尔达集团有限公司、台州电信分公司、台州中心医院、台州农业银行、建设铝业等单位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赞助。2008年8月,台州院线公司与台州移动分公司合作在全市开展“神州行迎奥运万场电影下乡”活动。为更好地吸引广告客户,台州院线公司在全市100个经常放映露天电影的广场设立了银幕架,这些架子白天挂巨幅广告,晚上挂银幕放电影,为农村电影找到了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就2008年而言,中央财政2008年投入设备7000套,放映补贴资金3.3亿,中宣部三下乡补贴拷贝费200万元;各地也加大了农村电影的投入力度,北京2008年用于农村数字电影的资金就高达3.3亿,实现每村年均放映25场电影;山东投入了8000万元场次补贴,平均每场补贴200元;江西配套资金达4000多万;重庆每年投入3300万元等。2008年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达213万场,商业放映达15万场,加上16毫米影片放映地方上报的场次,总数超过700万场。以平均每场收入200元计,全国农村电影市场达到14亿元的规模。各地在影企联姻方面也有有益探索。例如,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启动的全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同日万场迎奥运”活动,吸引了中国农业银行400万元的广告赞助。

五、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终端建设步伐加快成为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大量行业内外国资、民资、港资、外资等不同属性的资本涌入终端建设领域,伴随着城市内涵式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功能的不断立体化整合,以及城市商圈和Mall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终端为王、影院制胜”的理念已经在业内得到广泛共识。

一,投资主体案例分析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在投资特点方面,在影院布局上,重点挖掘发达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影院项目;票房产出集中体现在深圳、武汉、常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深圳的三家影院,占总票房比重已达30%。物业资源储备方面,中影影院投资公司与深国投等国内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及物业管理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集团影院的投资发展跟随与这些地产公司新的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建造影院土地储备量。

万达电影院线公司:在投资特点方面,建立健全项目投资组织结构,万达院线设有行政、市场、项目发展、营运、技术、成本、影院规划设计等职能部门,职能体系完备;影院项目发展建设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影院发展方面: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影院建设方面:优化设计标准,在控制成本同时提高项目质量;影院发展选址、布局上,坚持全国范围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层次城市项目并行推进以及对大型城市市场的细致挖掘,并坚持万达购物广场项目与非万达广场项目相结合。该院线旗下影院2008年单座票房产出最高的两座影院分别为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CBD店)和武汉万达国际电影城。

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在影院布局选址上通过“东驱西进,三点一线”向四周辐射。在地级市影院投资项目中推行,样本示范,以点带面,推行品牌输出、委托经营等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影院项目发展。

大地影院发展有限公司:在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对珠三角中小城市特别是发达乡镇市场的成功挖掘、激活,宣告了这一领域的电影市场同样是大有可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促使一批影院投资主体转变发展观念,而重新重视这块尚待开垦的市场荒地。以珠三角地县级市、小城镇作为影院发展重点,并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发展为21家影院。此外,大地的迅速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目前的院线排名并不是特别稳固,它经过两年多发展就进入全国前12位,如果有其他雄厚资金介入终端环节,经过几年发展,现有院线格局尤其是十名以外的院线排名将可能又为之一变。

2、中国城市影院项目发展、影院建设分析

在注入资金方面,目前影院投资资金包括涵盖国资、民资、港资、外资等的电影相关行业资金,政府资金,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金融资本等不同渠道,而且,“联合投资、共担风险、优势互补”成为投资主体在影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热点。

在影院项目投资模式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影院投资主体租赁商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商将影院投资方纳入业务板块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入股影院投资主体模式、商业地产商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政府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等几种模式,其中第一种为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而且,一些影院项目服务咨询机构在影院投资过程中的作用比较突出。

在影院发展布局方面,我国影院的建设发展,一方面是一种递进式、从高向低不断延伸的发展模式,亦即影院的布局结构、影院数量将会沿着上述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都市型商圈到区域型副中心商圈的顺序推进。同时,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大城市中日趋激烈的竞

争,大地这样的影院投资主体又会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这一结构,在中小城市尤其是主要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精耕细作,走专业化特色影院建设道路。

与此同时,影院投资过程中,也有一些亟待克服的问题。主要包括:选址成功与否是影院投资发展的症结,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老影院现代化改造任重道远,影院的票房攀升受制于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针对当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需要科学评估与认真对待等。

在将来几年直至十余年的时间内,一个涵盖几乎所有大型城市、副省级城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各都市型、区域型商圈,涵盖主要地级市、涵盖部分发达县城、少数发达乡镇的区域型商圈,与多功能超级购物中心捆绑发展的不同装修标准、影厅规模、票价定位的影院布局体系将最终建立。伴随着这一在终端放映平台的扩展,制片环节国产影片能见度较低问题,影院片源雷同、放映同质化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影院尚不能做到特色经营的问题,票价偏高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六、中国电影观众的消费调查

在本年度的报告中,继续就电影观众对上映影片的满意度、消费习惯、心理期待等问题展开调查,主要是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市观众就2008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的调查情况。

在抽样观众的结构构成方面,年龄在18-29岁的观众706人,占到受访者的70.7%。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本科学历的观众占3/5强。在调查中,有将近半数的观众收入是在2000元以下,35.4%的观众的收入能够达到2000-4000元这一区间,而4000-60000元收入的观众只有10.2%。

在全国暑期档公映影片的观看率方面,国产片《赤壁》以82.6%的观看率位居首位,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功夫熊猫》、《十全九美》、《全民超人》。

在观众观看因由的调查中,情节因素方面,其所起影响最大的为《功夫熊猫》,比例为74.9%,国产片认知度最高的是《荒村客栈》,为67.8%。演员因素方面,《赤壁》的演员因素所占比例最高,为48.2%。视听因素方面,好莱坞影片优势突出,《功夫熊猫》、《无敌浩克》、《极速赛车手》、《全民超人》分别占据了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位,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视听认知度高,位居第二位。台词因素方面,以“方言”为创意策略的《十全九美》以45.5%的比例位居第一位,优势明显。

在对暑期档上映的影片中的10部影片中,观众满意度最高的是《功夫熊猫》,喜欢比例占到了82.1%,最低的是《荒村客栈》,喜欢比例仅为18.8%。国产片中满意度最高的三部影片分别为《赤壁》、《十全九美》、《风云决》,喜欢比例分别为52.0%、42.1%、34.3%。

在单片深层消费方面,在《赤壁》的角色设置上,周瑜、诸葛亮最受欢迎,孙权、刘备备受争议。观众对战争场面的满意度为56%。针对导演把赤壁之战的主要原因改编为曹操为

了小乔而发动战争这一问题,不接受的观众比例最高,达到57%。围绕《十全九美》的看点这一话题,40%的观众选择了“幽默搞笑的台词一项”,比例最高。

购买此书请联系:郑岑,电话:64296381、138********

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研究报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47962895.html, 2009年06月23日17:33 新浪娱乐

本文节选自《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文/韩云杰

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文化体制转轨及政府主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动,从业人员细致经营,以及终端消费市场的日趋活跃,中国电影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在这其中,终端影院建设步伐尤为快速。2005年到2008年,我国影院及银幕数增幅逐年上升。2008年底,全国加入院线影院数由上年1427家增至1545家。仅2005—2008年四年间,就新建影院397家。在经过几个月市场培育后,绝大多数影院迅速进入票房回收成熟期。而且,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银幕增长数量远高于影院增长数量,折算每个新建影院的银幕数,已经从2005年的2.86块上升到2008年的4.83块,表明影院厅数在逐年上升。上座人次、票房产出高,成本回收周期快,管理运营科学等成为新建影院的突出特点。电影终端得到有效激活,并对电影产业上游制片环节产生积极推动。

鉴于此,本报告将关注焦点聚焦于产业链条终端环节———加入院线的城市影院。以影院投资建设作为论述内容,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就“中国城市影院投资建设”这一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中影集团作为电影行业的国家队,在制片、制作、发行放映等方面长期占有显著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影院投资领域比较谨慎。对终端影院板块的建设力度则是从2006—2007年开始逐渐加大的。2007年,中影集团为了强化主体产业、整合优良资源,裁撤负责影院投资项目的原投资管理部,将职能转由新组建的全资子公司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运作。影院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电影院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高管人员培训及咨询服务等。公司管理运作团队体系包括开发部、投资部、建设部,运营部、影院管理部、统计部等职能部门,涵盖了一个影院项目从选址、建造到运营管理的流程。出于打造完整产业链考虑,影院终端市场开发已经成为中影集团一个重要的拓展板块。

中影集团在影院布局上重点挖掘发达地级市以上影院项目;票房产出上集中体现在深圳、武汉、常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此外,物业资源储备方面,中影与知名品牌地产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集团影院的投资发展跟随与这些地产公司新的购物中心项目的开发,在一定

程度上保证了建造影院土地储备量。而且,2008年底,发布了自己的Logo标识,树立起统一的视觉识别体系,对公司与影院的品牌塑造,培养观众忠诚度有积极推动。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依托中影集团的资金优势、制片发行优势、品牌优势、宣传营销优势,中影集团及中影影院投资有限公司陆续投资建设100家控股影院,最终达到800—1000块银幕、8—10亿元资产的规模。届时,影院板块在中影集团整个业务板块中的比重会有明显提升。

万达院线在影院投资特点上建立健全项目投资组织结构;影院项目发展建设流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影院发展方面: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与风险评估机制。影院建设方面:优化设计标准,在控制成本同时提高项目质量;影院发展选址、布局上,坚持全国范围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不同层次城市项目并行推进,坚持对大型城市市场的细致挖掘,坚持万达购物广场项目与非万达广场项目相结合。从票房产出看,2008年票房产出最高的是北京万达国际电影城(CBD店)和武汉万达国际电影城,两家影院票房总量都在4000万元以上,显示出大型城市核心商圈的票房号召力。同时也可以看出万达影院的票房排名与单座产出排名之间是基本对应的。这同时也表明万达院线在影院座位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

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由河南省电影公司改制发展而来。截至2008年底,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公司有独资影院8家,关联影院4家,联营影院两家,全部加入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河南奥斯卡电影院线,负责选址建造的是公司市场拓展部。在影院投资特点上,河南文化影视集团通过“土地置换”获取发展影院启动资金;布局选址上通过“东驱西进,三点一线”向四周辐射;在地级市发展模式上通过样本示范,以点带面,推行品牌输出、委托经营等发展模式;与商业地产开发商合作模式上同商家联合、按比例分账。发展迅速。

大地影院发展有限公司隶属于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大地数字影院的选址、规划、建造过程。建造完成后,最初是加入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从2008年起,大地数字院线单独运营,成为全国第34家全国性院线。所有大地数字影院委托广东大地数字院线管理经营,两家公司同属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大地影院全部为数字影院,并且全部为自主产权影院。自2006年9月,佛山南海第一家数字影院开业,截至2008年底,正常运营的影院一共21家。2008年,所有营业影院累计票房6174.66万元,观影人次294.31万人次,平均票价20.98元。大地在影院投资特点方面,发展建设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影院布局上以珠三角地县级市、小城镇作为影院发展重点,并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影院收入上,市辖区成熟商圈影院收入最高,建于购物中心内的新影院高于改造的单体旧影院;并且单座产出量与票房排名基本对位,个别优质影院具备与大院线优质影院抗衡能力

西安电影长安院线(以下简称长安院线)成立于2002年5月,隶属西安市文化局。从成立至今,院线旗下影院数量不断萎缩,截至2008年8月份,长安院线在西安市内的影院正常营业的只有西北影城、阿房宫电影院、钟楼电影院、和平电影院及边家村工人娱乐部五家,此间没有建设新影院项目。长安院线几家影院的这种生存处境也是国内相当一批老式电影院的真实写照。

长安院线面临的生存困境不断加大,通过对影院进行改造,完成其功能与现代多厅影院的接轨,进而重树在西安电影市场的地位是长安院线实现突破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长安院线旗下影院在2002年至今并没有进行过任何影院改造,也没有异地重建影院项目启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缺乏启动资金;牵扯层面广;改造旧影院成本过高;其他棘手问题,在此,不妨引入另外一家老影院的改造经验加以借鉴。福建省人民剧场建把重建后主业定位为以电影为主、以时尚一族为主要客户群体的综合性多厅现代影城。经过一年多营销宣传,最后与福州移动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福州移动公司出资2200万元用于剧场重建项目,并在施工期间额外补偿员工180万元以获得地面一层1000多平米的商场及广场的命名权,以及地下室9个停车位20年使用权。合作使剧场建筑面积增加5100平米,固定资产价值提高到8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2006年8月,双方再次合作,利用5个影厅的冠名权、休息区300多平米的20年使用权,借此融资1000万元,完成影城装修及设备投入。影院目前经营状况良好,2008年票房排名位居全国影院第103名。

影院投资幅度的加快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涉及国有、民营投资主体的政策:《电影管理条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涉及港澳及外资主体的政策:《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补充规定二》、《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其他政策:《国家电影专项资金资助城市影院改造办法》、《北京市文化局支持新建改造多厅影院资金补助办法(试行)》等。

影院投资建设目前几乎都是建造在Mall里面的,本报告根据业内惯用标准,把商业地产完成影院土建、隔墙起坡、消防设计等基础性建造后,影院投资方进行二次装修,即根据自身影院设计风格、空间布局二次建设作为开始的标志,一直到影院建设完成,这中间产生的费用即为影院的投资成本。商业地产商先期开发所投入的土地出让金、建造成本等费用不作为影院投资成本出现。这样,就有利于厘清房地产商全资建造影院时的成本界定问题。根据资金来源以及投资主体资本属性不同,目前投资影院的资金主要包括:电影相关行业的资金:国有资金、民营资金、香港资金、海外资金;政府资金;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金融资本。总之,以上各种属性的资金共同推动了影院投资金额的大幅高涨,而在资金注入上除了自己全资投建影院项目以外,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联合投资、共担风险、优势互补”成为投资主体在影院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以有限的电影行业资金拉动整个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领域的关注将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做法。

影院项目投资模式可以简单划为以下几类:影院投资主体租赁商业地产模式;商业地产商将影院投资方纳入业务板块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入股影院投资主体模式;商业地产商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政府负责影院投资建设,委托院线管理或输入院线品牌模式;同时也可积极发挥影院项目服务咨询机构在影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对影院投资建设而言,接下来一个工作是规划与选址工作。而如果放到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中影院项目发展的高度,这种规划与选址则是影院发展的布局问题,亦即,在全国范围内究竟有哪些地域、哪些省份、哪些城市是影院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比较高的地方,这对影院

项目投资建设而言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以2008年全国城市主流影院的票房排名作为展开论述的依据,综合考虑GDP、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消费习惯等指数,对这一论题进行梳理。而且,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我们将影院排名的范围扩大至全国前205名,最后一名的广东南海嘉州广场影院的票房为519万元。以此作为数据采样的起点,有助于我们去科学发现影院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指数,参照上面提到的各种参考指数,我们将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国到地区到省份到城市的流程对我国影院投资建设的布局问题进行阐述,现有影院的地区布局、省份布局、城市群布局、城市布局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影院分布结构,而且,也意味着将来影院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本部分要完成的不仅是对现有影院布局的梳理,而且也是对未来影院投资建设主要地域的一种研判。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标准,全国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影院消费是一种建立在GDP数据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基础上的城市当中的服务性消费方式,所以,与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排序对应,对东部地区大中城市、乃至县级市和少数发达乡镇的挖掘细致程度将会高于其他地区的速度,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影院投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型城市以及部分中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身上。除此以外,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与消费习惯差异也是影响影院投资建设的重要因素。此外,这种差异性同样体现在不同地区消费习惯方面。从省份布局方面看,我国目前优质影院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四川五个省市,其中广东省优质影院的城市数与影院比后八名的总数还多,该省的广州、深圳两市与北京、上海同为国内票房产出最高的城市,广东省进入这一排行的9个城市数量在全省地级以上城市中占到43%。这些省份将是影院投资资金的主要流向地。

在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根据当下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实际,主要城市群包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除此以外,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关中也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为了更直观地分析这十大城市群与我国主要优质影院城市布局之间的对应性强弱,我们在图中把票房前205名的58个城市的分布与十大城市群的领域作了阴影覆盖处理,发现我国优质影院的城市布局主要集中在这十大城市群当中。

从新建影院的选址角度看,与美国影院发展中出现的郊区化趋势不同,我国几乎所有新建影院都是在城市中的商圈里面,作为购物中心(Mall)的一个商业业态存在。而一个城市中商圈的布局、规模、定位、特色以及相应的Mall的布局、特色、结构又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影院可以发展的数量、档次、空间布局,并最终通过观影人次、票房收入这些数据体现出来。伴随着商业网点建设速度的加快,各个城市综合式购物中心也在不断兴起。GDP水平一般的城市一般都有的这样一个购物中心。所以,“影院+Mall”捆绑式发展的模式是当下投资影院项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最值得推广的一种组合方式。

影院建设标准问题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从决定影院标准的宏观指数来看,是一个地区、省份、城市群、城市、商圈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数量、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及文化消费水平、商圈特点、其他影院分布、发展潜力等,这些因素对一个影院装修档次与建设标准有重要影响。第二,影院投资主体的影院定位。综合GDP、区域、省份、商圈分

布等各种因素,放到全国来分析,一个现代多厅影院的平均投资额约为单座1.2万—1.5万元左右。影院建设成本、标准定位与城市发展水平基本成正比,而且,影院投资标准涉及因素众多,投资时需要通盘综合考虑。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必然要求投入产出,而回收周期、利润率这些问题都是影院投资方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就需要结合项目具体特点作出预测。投资影院是一项“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运营风险小”的项目。“投入资金大”是指以单座成本计算,约在8000元到2万元乃至3万元不等,折算座位数后将是一个三四百万到两三千万的投资规模。“回收周期长”是指影院投资资金回笼主要依赖于票房渠道,其他渠道的赢利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拓,一般回收周期在三年到八年之间,比较普遍的回收周期为五六年左右。“运营风险小”是指影院在选址成功后,不像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可能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而出现较高的运营压力和经营风险,影院经济则是依靠现金流来支撑收益,相对运营风险比较低。

以中影集团、万达院线、上影集团、金逸影视等为第一方阵,珠影集团、四川太平洋、大地等为第二方阵的影院投资主体格局将会继续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开拓影院项目。“Mall+影院”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广大业内投资主体所认识。注重对地产信息的挖掘,借助于商业地产行业组织、行业年会等平台推广自己,以及根据自身实力逐渐与不同规模的地产开发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发展共识。由此而来,对影院项目的挖掘、竞争将在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国内商业地产商的挖掘、竞争。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其他行业投资商也将可能以单独或联合出资、品牌输出、托管经营等方式投资兴建影院项目,多元化的资金、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将为影院发展带来巨大活力,而且,在影院的快速发展下,现有院线格局将可能有相应调整,院线整体发展水平也将会逐步提高,培养社会资本对影院投资项目的热情应该被高度重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大连等主要票房贡献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区域型商圈乃至个别社区型商圈仍将是投资影院的主要区域;所有副省级城市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都市型商圈及区域型商圈也将是影院投资的重要区域;发达地区、省份以及十大城市群里的地级市的区域型商圈是影院投资关注的另一区域;少数发达地区的县城乃至乡镇等小城镇的中心商圈也是投资建设影院项目的一个方向。

挑战方面,选址成功与否是影院投资发展的症结;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是一个重要课题;老影院现代化改造任重道远;影院的票房攀升受制于国产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科学评估经济危机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在将来几年直至十余年的时间内,一个涵盖几乎所有大型城市、副省级城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的各都市型、区域型商圈,涵盖主要地级市、涵盖部分发达县城、少数发达乡镇的区域型商圈,与多功能超级购物中心捆绑发展的不同装修标准、影厅规模、票价定位的影院布局体系将最终建立。伴随着这一在终端放映平台的扩展,制片环节国产影片能见度较低问题,影院片源雷同、放映同质化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影院尚不能做到特色经营的问题,票价偏高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这一角度看,影院建设是涉及电影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全局问题,关乎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的建构,而且也是目前整个产业链条中发展最为良性的环节之一。在终端影院环节的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总的盘子也将会进一步做大。曾

有业内人士预计,在将来三到五年时间,中国电影票房总量将有望达到100亿元乃至更多。伴随着终端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整个产业链条的日趋良性,这一预测离产业发展实际并不遥远。

影城经营之我见——“人才难求”

默认分类2008-03-17 11:31 阅读53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公司投资的第一个影城已经进入装修阶段,7月份就要开业,地点在重庆江北区的盛世金源。现在正忙着“找人”,找关键的人。

一个影城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运营部。包括:售票、放映、网络工程、场务、卖品和保卫;二、市场部。包括:排片、宣传、推广、活动和团票;三、财务部。包括:统计、结算和成本核算;四、行政部。包括:人事、行政和后勤。这样一个庞大队伍的组建和经营,对CMG这样一个第一次涉足影城经营的公司来讲,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难度一。“一把手”难找。从现在全国各大成功的影城老总或副总中间去“挖”,虽然比较现成和直接,但不易。因为好的影城票房已经稳定,他们的地位和收入也已经稳固。要想“挖”他们,除非给出的条件十分的优越,让其心动,愿意易帜。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新影城的市场开发需要一段时间,培育过程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在加上影片质量的因素,短期内不会有很好的票房。现在影城高管的收入组成基本都是底薪加票房收入提成,如果公司没有更优惠的条件吸引他们,那基本是很难“挖”得动。从其它行业招聘,又面临一个培养和熟悉的过程,对当务之急要开业的影城来讲,又不大现实。

难度二。“放映技师”难找。服务性人员好找,因为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拿来培训一下就能够上岗。但是放映技师难寻,因为技术含量高。现在国内影城建设发展迅猛,几乎每周出来一个多厅影城,而每一个多厅影城大概需要配置放映员6—8人,因此,社会对放映技术人才的要求量就大,使得该部分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原先培养放映人才的各省市电影放映技术学校已经基本停办,那些已经取得放映技师执照的人员基本年龄偏大,不愿意异地就职,因此要找到好的、有一定组织能力,并且愿意培养放映员的技师,就十分的困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