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全区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开创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局面

同志们:这次全区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是在我区抗击特大干旱取得重大胜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时期,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旨是思路上要承前启后,工作上要继往开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市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抗旱减灾和上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下面我简要传达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全区农田水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全市抗旱减灾总结表彰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2006年1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抗旱减灾总结表彰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午组织参观了富顺县永年镇马家村金土地工程、琵琶镇道路和田坎建设、富顺县东湖镇卷坝村新农村建设现场,下午在自流井区政府会议中心进行大会,会议由孙志毅主持,会上,市交通、国土局、气象局及富顺县政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大会表彰了自贡市2006年抗旱减灾中的

16个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个人;表彰了2006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获奖项目责任部门。市长王海林作了重要讲话,陈华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达州会议”精神,总结今年抗旱减灾和上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市长王海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抓住今冬明春的大好时机,发动干部群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要把受干旱影响的病险水库修复好。同时要突出水利、农村公路、金土地工程等重点,加大力度、创新机制,作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副市长陈华在会上总结了今年自贡抗旱减灾工作,并安排部署了今冬明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他说:今年自贡遭遇了建市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旱灾,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缺水导致群众死亡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众涉水纠纷,没有发生一起大面积人、畜疫情,最大限度的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年可望实现稳产保增收目标。二、齐心协力,抗旱减灾工作胜利告结今年,我区遭遇了建区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旱灾,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危害之重,均远远突破了历史记录。旱情长达数月,旱情涉及全区12个乡镇,

受灾人口达25.9万人,占全区农村人口的85%以上。全区8.5万人和1万头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17.13万亩,成灾10.83万亩,其中部分绝收,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比常年减少近50%,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200多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600多万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网络.co查看。面对特大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给予了亲切关怀。市级部门及时对我区减灾工作给予指导,联系乡镇的各企事业单位在自身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及时送去了帮扶资金和物资,据统计捐资2.39万元,积极支持了旱区抗旱工作,区乡镇党政高度重视,精心布置,靠前指挥,各部门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广大群众坚韧不拨,奋力拼搏,共同抗击旱魔,使我区抗旱减灾工作胜利告结。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因缺水导致群众死亡事故,没有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众涉水纠纷,没有发生一起大面积人、畜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年可望实现稳产保增收的目标。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所有为夺取我区抗旱斗争胜利付出艰苦努力,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年抗旱减灾工作,有五点值得总结和肯定(一)未雨绸缪,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我区地处丘陵,干旱是我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区干旱频率有加快之势,区委、区政府一直对此都高度重视,在大春生产动员会

上,重点分析了今年的形势,对抗旱减灾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立足抓早,争取主动。早在年初,区委、区政府根据市气象部门的预报,结合大安的实际,对今年可能出现的特大旱情作出预测,提早播种时间,采取以早治旱,取得了抗旱减灾的主动。二是立足抓快,及时制定对策。伏旱刚一发生,区委、区政府就及时按照市的统一部署,落实具体任务,加强组织领导。三是立足抓实,靠前指挥。区委、区政府把抗旱减灾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唐宏书记、詹勇区长多次深入抗旱第一线,研究落实减灾对策,指导抗旱减灾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区人大、区政协和区武装部的领导高度关注抗旱工作,深入重灾地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坚守抗灾第一线,狠抓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二)抓“三保”尤其抓人饮。围绕“保人畜用水,保种保苗,保生产生活和抗旱用电”,把保障用水作为抗旱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将确保人畜饮水摆在重要位置,对饮水困难户、困难村和困难场镇逐一落实临时供水措施,全区先后出动消防车送水100台次,突击打井1000多口,有的乡镇还出动干部为五保户挑水,为确保解决饮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生产自救,落实“三增”。为努力降低旱灾损失,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将抗旱减灾重点适时转移到“三增”工作措施上来,建立和强化了“定人员、定乡镇、定时间、定任务、定资金、定奖惩”的晚秋生产责任制,实

行“人力、财力、物力”三集中,采取“面积、技术、资金、政策、培训”五配套的方式,综合协调抓推进,层层示范促落实。全区完成晚秋种植17.61万亩(其中:秋粮13.8万亩,秋菜.13万亩),占增种任务的106.3%。增加家禽补栏39.8万只,占增养任务的77%;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占增加任务的9.%。(四)积极引导兴水利。2006年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129.5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家投资868.57万元,群众投入1260.93万元;投工62.65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53.55万立方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平方公里,修复水毁工程58处,新增有效灌面0.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3万亩,新增提水控灌设备26台套/1335千瓦,修复改善提灌机械300台套/1800千瓦,新建沼气池330口。完成红层找水打井6000口,在今年抗旱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今年的特大干旱,使群众再一次认清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水不可无,旱不可不抗,水利工程不可不修,严竣的现实激发了群众大办水利的热情,乡镇党委、政府视灾情为机遇,大力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抗旱期间,共维修整治水利工程172处,其中:山平塘60口,石河堰10道,渠道防渗12公里,渠道维修10公里,总投资5万元,投工投劳5万个,完成土石方总量3200方,实现改善灌面000亩。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土地整理项目有序开展。(五)齐心协力,强化保障。首先是强化

预案保障。各级有关部门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动态,及时修订和启动抗旱应急预案,使全区旱区迅速进入抗灾应急状态。其次是强化了组织保障。落实了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条块结合责任制,责任到人。区、乡都及时派出了抗旱工作组,分赴灾区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群众不等不靠,顽强抗灾,奋力自救。第三是强化了纪律保障。认真贯彻市的要求,涉农部门在抗旱减灾工作期间实行“四停止”,即:停止召开与抗旱无关的会议,停止举办与抗旱无关的大型活动,停止领导干部外出考察,停止干部休假。第四是强化了投入保障。全区及时筹集5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为抗旱减灾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我区抗旱减灾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大灾之年确保了灾区稳定,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广大农村社会安宁,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三、灾后反思,更深层次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的特大旱灾,暴露出了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应该向纵深发展,如果停在已有的成绩,已有的深度,农田水利设施不可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抗旱就会成为泡影,痛定思痛,体会颇深,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必须纵深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我区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滞后,耕地质量不高,

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农村公路质量差、等级低,森林覆盖率低,水环境差,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水资源承载能力弱。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特大的旱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样的现实难以支撑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更无法为现代农业提供高水平的基础平台。旱灾的启示,为我们今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告诫我们不能停留在小小的成绩,事物历来都是在辩证发展的,自然为我们提出了更严竣更现实的问题,任何时候都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不断的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强城乡饮水安全建设,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建立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入良性循环的建设轨道。(二)必须纵深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水利工程设施落后、老化、年久失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业生产的瓶颈依然没有打破,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因此,只有纵深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改善水利条件,才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终持续的促进农业生产向前发展。(三)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落实两结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把它贯穿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依靠科技我们就有了强有力的武器,落实调改我们就有

了正确的战略构想。一是要遵循自然规律,依靠科技,落实调改结合。要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以改促调,以调促改,只有坚持调改结合,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增加农业生产的人类权数,实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增产增收有机结合,才能最终稳定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二是必须依靠科技,既保持传统的农耕农艺措施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节水灌溉技术、耐旱早熟高产特征的主推良种、浅耕、早育苗、地膜覆盖等都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我们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同时,抓好挑土边、田坎建设等传统有效的农耕农艺措施,综合利用农艺、生物、化学手段保水保苗,以系统的观点对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真正做到竭其所能,尽其所力。(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创新机制。要从根本上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就必须创新农建工作思路,实现农建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向整体、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农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明晰小微型工程产权、使用权、股权,调动社会各方“治水、兴家、富业”的积极性,激发业主办水利、吸引民资办水利、农民自主办水利,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主体,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尽快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时期是推进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打一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攻坚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既谋划长远,又着眼当前。围绕以水利为中心,耕地为基础,道路为重点,水路田林气机相配套,以科学为手段,以调改为策略,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把工程建设与推进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结合起来,把重点项目建设与推进面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起来,力争实现投入、规模、质量、效益的新突破,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水利建设。兴修水利是治国安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命脉,水利建设的突出作用在于水利建设历史悠久,农民认识直接,群众感受深刻,因此水利建设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今年这次特大旱灾的教训,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要,坚持远期、近期和当前并抓,大中小微并举,新建、配套与挖潜并重,开源与节流并行,着力构建“四大小安全体系”,即稳妥可靠的防

洪减灾安全体系,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水务产业安全体系。“十一五”期要完成全区17座水库的整治,狠抓团结渠灌区的节水改造,治理旱山村35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平方公里。要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抓好城乡特别是农村集中式饮水源建设保护的和红层找水打井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2.8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问题。今冬明春要紧紧抓住当前农建的黄金时机,抓好以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旱山村治理,渠系配套,水毁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场镇集中供水和红层找水打井,日元贷款,生态建设等项目为载体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金土地工程新改建蓄水池397口,新改建山平塘128口,新改建囤水田210口。新改建提灌站18座112千瓦,整治病险水库3座,打井2026口,改建1处集中供水工程和一批分散供水工程,完成12座饮水功能水库的标准化整治,有效解决5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要大力开展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动群众实施以“四水”(水池、水窖、水塘、水井)为代表的集雨节灌工程,严格实行节水管理措施,发展节水灌面0.2万亩,新增有效灌面0.2万亩,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监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平方公里,要高度重视蓄水、保水、提水的机会成本,利用每次降雨过

程,采取堵溪截流、拦河闸堰、引水入库等措施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地增加蓄水,加大蓄水力度,要重视大田蓄水,要搞好以“铲、捶、糊、捺、堵、引、提”为内容的田坎建设,为明年春耕生产提供基础保证。(二)道路建设。农村道路是“十一五”交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中。“十一五”全区交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086.95万元,其中:公路规划投资11278.95万元,改造县级和农村公路225.579公里(县道19.927公里、乡道205.652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实现通乡公路全面硬化,全区高等级路面铺装率达59%,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改建乡镇渡改桥2道,新建三级客运站6个,新建农村小码头16个。今年土地整理项目中公路建设一块必须加快加紧完成,必须立即着手2007年度通达工程110公里的分解落实。(三)农田建设。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农业生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解决我区农业面临地缺土劣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在确保耕地数量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田土质量,以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为载体,抓好农田建设,使我区在“十一五”末,高产稳产农田面积达到70%以上。为此,在“十一五”期,将实施金土地工程18万亩左右,新增耕地2.7万亩以上;大力组织实施以中低产田土改造为中心的耕地整治和秸秆还田、平衡施

肥为主的“沃土工程”,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55万亩,其中:今年0.51万亩,推广配方施肥11.5万亩,每年2.3万亩,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今年要认真完成实施的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0851.5亩,新增耕地6705.6亩,要抢抓农时季节,大力组织人力投入,确保3个地方投资项目在规定时间前全面完成,确保一个省投资项目在12月10前全面完成。要坚持调改结合,调整水旱结构,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水田要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措施及时改走旱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外延在逐步拓展,除了上述建设任务外,还要统筹抓好其他各项建设工作。要搞好林业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大力深化义务植树,大力发展庭园林果经济,确保“十一五”期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巩固成果,搞好冬季和明年春季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结合日元贷款的实施,植树造林100万株。要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并以此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确保“十一五”期新建沼气池1.5万口,2007年完成115口。要加强农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机电提灌设备的更新改造,“十一五”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6台012千瓦,维修机电提灌设备80台00千瓦。今冬明春要抓紧开展机电提灌设施建设维修,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0台97千瓦,维修机电提灌设备台

2515千瓦。要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扶贫新村为载体,搞好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户办工程,大力推进“六个联”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村建设。五、成效有否,关键在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投入大,头绪多,时间长,难度高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筹规划,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方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田基本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和政府督查的重要事项。对各项农建任务,都要指定责任部门,计划质量标准,明确时限要求,严管建设进度,确保落到实处,各级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和农建办要承担起综合协调职责,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其他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认真搞好规划,加强技术指导,精心组织工程实施,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发改局和财政部门要参与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资金调度和项目监管。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落实好项目资金管理。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政府投入只能是基础性的引导性投入,乡镇政府应切实承担起责任,管理好、使用好项目资金,不能因为乡镇财政紧张就无故截留或挪用项目资金,否则造成的后果由该乡镇负全权责任。

项目争取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必须认真实施好项目,才能形成争取项目的良性机制,才能不断为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注入资金活力。今年,我区通过整合各个方面的项目,积极落实政府性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绝大多数资金已经到位,还要继续抓好未到位资金的落实工作。(三)落实好规划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要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市的要求,重点编制好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这项工作由农田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力争明年度底前全面完成。同时,按照整体推进,综合治理的要求,在抓好面上农建工作的同时,要以治水、修路、兴产业为重点,打破地域和行政界线,一村一村的抓、一线一线的连、一片一片的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集中成片推进农田水利综合建设,凸显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四)落实好发动群众。群众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受益主体,也必然应该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主体。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只要符合中央和省市的政策,只要做到能够让农民群众直接受益、能够体现农民群众意愿这两条,就可以按“一事一议”的程序和要求放手发动,积极组织。尤其是在大旱之后,我们要积极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动员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形成一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生力量,

尽快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乡镇政府和村两委会要因势利导,要集聚民智民力,大办农村公路,采取自上而下动员、自下而上决策的方式,激发群众参建热情,大力推广“政府引导、农户建管、产权明晰、综合配套”的建管模式,实行民办公助,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农民大搞户办工程。(五)落实好机制完善。僵化的机制、残缺的机制是制约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又一瓶颈。长期以来,我区农田水利设施过度使用与闲置浪费的状况并存,“重建轻管、重用轻护”的问题相当严重,不少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提灌站设备人为盗毁现象呈上升趋势,乡镇必须加强管护,落实专人,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步伐,完成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要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谁所有”的原则,明确新建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管理使用效率。拓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参与途径,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建领域,同时也解决了已建工程的管护问题。要加快落实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的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市的要求,今年我区至少要抓好一个乡镇的试点,争取在5年内实现全区80%以上有效灌面由农民用水户会参与工程管理,2007年要基本完

成全区所有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对通村公路要按照村民议事制度,建立管护公约,落实管护责任,乡村要牵起这个头来,要创新土地整理工作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对土地整理的参与性和自觉性。同志们!今年特大旱灾,再次擂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战天斗地”的隆隆战鼓,鼓声催人,让我们振奋精神,在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自然,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鼓足干劲,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条件,为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大安发展新跨越做出新贡献。谢谢大家!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九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