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能力训...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能力训...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能力训...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能力训...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能力训练

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这一要求符合的哲理是 ( )

①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③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④任何事物之问的联系都是必然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05年9月20日,人类迄今在可可西里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穿越路径最远的大规模科考活动启动。据有关专家说,可可西里生态系统很脆弱,人类破坏一个动物种群,将会威胁整个地区的生物链条。专家的观点说明 ( )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B 整体由部分组成

C 人为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

D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3.“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跟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联系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 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 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无穷无尽的

4.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B.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5.胡锦涛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和要素组成的

c.任何事物之问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D.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之分

6.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导致老鼠的天敌急剧减少,老鼠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鼠疫病菌席卷了欧洲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而霍乱最初的流行,是由于不卫生的饮水所致。无数的事实证明,城市自身的卫生状况往往会影响居民的健康。上述材料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 ) A.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状态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c.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无法改变的 D.动物之间的生物链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决定因素

7.上题材料对于我们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

B.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正确处理问题的关键

c.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关键取决于人本身

8.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告诉我们 ( )

A.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意识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D.事物变化发展是无常的

9.现在,星座这个词在青年人中很是时髦。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星座运程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动指南,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这些大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运,这一切

的未知数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财运等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 ( ) A.否认了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D.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

10.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以来,建设基本农田、乔木林71万公顷,种草16万公顷,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从17.8%提高到41.1%,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

A.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的联系都是直接的联系

11.澳大利亚本来不产兔子,1859年,好事的移民从英国带来了12只欧洲野兔。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于是它们开始了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到1907年兔子已遍布整个大陆,由于兔子和牛羊争夺牧草,澳大利亚的畜牧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一事实启示我们( )

A.必须杜绝外来生物的引进 B.事物的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c.必须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要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12.“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累中心和贮藏库。”恩格斯这段话告诉我们 ( )

①不仅要注意现象的联系,还应注意本质的联系②不能只顾眼前的联系,还要注意长远的联系③不能只注意直接的联系,还应把握间接的联系④不仅要把握偶然的联系,更应把握事物的必然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如果每一个单位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和谐的因子,整个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强力支撑和保证。这体现了 ( )

A.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存在

c.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决定

D.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14.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我们之所以要优化能源结构,是因为 ( )

①整体功能始终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②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④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2005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这说明 ( )

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B.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c.局部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16.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高和极具风险性的一项重点工程。神舟六号飞天成功,是各部门团结协作的结果。这表明 ( )

A.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B.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系统与要素的关系c.部分功能之和总是大于整体 D.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上述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 )

A.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8.浙江省义乌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实地迈出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步伐。这种做法蕴涵的哲理是 (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普遍的、无条件的

c.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发展是前进的上升性的运动

19.美国威斯康星奥什科什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罗谢等人发现,大学生听10分钟莫扎特的《D 大调钢琴奏呜曲》后,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以前一些科学家认为,“莫扎特效应”的产生只是因为音乐能使人的情绪变好,或者这与莫扎特作品独特的节奏有关。罗谢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莫扎特的音乐能使人大脑海马区内刺激和改变脑细胞联系几种基因的活跃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表明( )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D.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1.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都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世界不是被封闭的“现在”,而是永远向未来开放的。上述材料要求我们 ( ) A.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B.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C.应当高度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 )

A.事物是运动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中都存在着相对静止

23.上题材料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原因在于 ( )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24.“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列宁这段话告诉我们 ( ) A.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应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要把物质和运动有机结合起来 D.应注意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5.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直线式运动的简单过程,而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复杂过程。这说明 ( )

A.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6.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和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小事抓起,从

点滴人手,公民道德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这说明 ( )

A.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量变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

27.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这句话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反作用 B.整体总是大于局部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人的活动对事物发展没有影响、

28.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利益问题,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这体现了 ( )

A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群众的愿望作为根本出发点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c.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9.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之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因为 ( )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B.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30.近些年,党政干部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惕:一种是只看到成绩,认为形势一片大好.不少地区和单位奢靡之风滋长,有些人开始安于现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另一种则是面对历史重任,丧失信心,看不到本地区、本部门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违背客观规律,导致“面子工程”、“政绩浮躁”。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两种不良倾向的共同错误在于 ( ) A.都只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忽视了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B.都割裂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D.都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31.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秘鲁人为了保护国家动物园的一只美洲虎,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1500亩的山地修了虎园,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虎食用。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见它威风凛凛地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后来,管理人员捉了三只豹子投进虎园,这只美洲虎不再睡懒觉,也很少回虎房,而是雄纠纠地满园巡逻。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C.矛盾双方的转化有时候是有条件的,有时候是无条件的

D.没有天敌的生物,其发展速度一定是惊人的

32.由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早、力度大、落实好,2005年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10亿元,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夏粮种植面积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夏粮种植面积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意味着 ( ) A.联系与发展不可分 B.事物的一切变化都是发展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3.人类知识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具有两面性:运用得好,能为人类自身造福;运用不当或为恶人所用,则可能导致知识的“异化”,成为祸乱之源。这告诉我们 ( ) A.事物是运动的,人们应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应正确对待矛盾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应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4.根据《环球时报》报道,非洲蚂蚁种类繁多,它们既能垒山,也能咬断大树、毁坏房屋、

糟蹋粮食,是当地的一大害虫。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许多白蚁体型硕大,蛋白质、脂肪和糖分含量异常丰富,长期食用可以滋补强身。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 )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特殊性 B.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无条件的

35.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要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上述认识表明( )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C.矛盾的主次方面会相互转化 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36.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开辟了利用能源的新途径;但核武器的出现,却使人类笼罩于自身制造的死亡阴影之下。近年来渐趋成熟的克隆技术,同样带有鲜明的双刃剑特征。就个人而言,知识既可以成为完善自身、服务社会的手段,也可能成为欺世盗名、违法犯罪的工具。由此可见( )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B.联系是发展的原因,发展是联系的结果

c.矛盾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D.对立性与同一性不可分

37.根据心理学的个体差异理论,只有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施教,采取不同工作方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工作方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即对立统一

38.物质文明对于一切国家和民族都是雷同的,而精神文明则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各不相同。然而我们却不宜因此就以其特殊性而简单地否定精神文明的普遍性或普遍价值。物质文明对于一切国家和民族都是雷同的表明 ( )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同类事物具有共同的属性与特征

c.事物之间没有鲜明的区分界限 D.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

39.上题材料中,精神文明则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各不相同。由此可见 ( ) A.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B.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矛盾

C.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矛盾具有普遍性

40.制定“十一五”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制定“十一五”规划,之所以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D.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41.经济发展始终是发展的中心内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发展还包括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在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应重视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并进。这段话告诉我们()

A.既要注意矛盾的斗争性,又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

B.既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又要注意矛盾的特殊性

C.既抓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D.既注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42.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9月15 H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议时强调,联合国改革涉及安全、发展、法治、机构改革等各个领域,需要统筹规划。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会

员国2/3。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应该得到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该得到切实维护,这是联合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联合国改革应抓住改革成功的关键,这就() A.把握住了联合国改革的本质 B.抓住了联合国改革的主要矛盾

c.把握住了联合国改革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D.确立了联合国改革的地位

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应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上述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成就的肯定() A.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把握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段话主要表明 (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具有两个方面,但双方的地位不同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不可分的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45.2005年8月15日,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上讲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世界并不安宁。这一认识体现了(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变化发展的观点③抓主要矛盾的道理④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道理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6.在过去20多年,我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发展中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我们要通过改革解决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这些突出矛盾,使我国的发展逐步迈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一认识()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表明认识在不断扩展、深化 D.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47.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走出去”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不同,因而国家在不同时期实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目标也不同,由此决定了政府对企业“走出去”实行的政策不同。这体现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48.近两年来,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与中央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是分不开的。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等问题,中央没有简单采取“一刀切”、“急刹车”的办法,而是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上述材料表明 ( )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49.我们必须时刻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永远创新,绝不自满,惟有如此,才能吐故纳新,在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吐故纳新”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 B.辩证否定 c.对立统一 D.量变质变的关系

50.如今,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趋之若骛,对本国传统节日却日趋淡漠;一条条胡同、弄堂变成一个个“欧洲花园”、“美国小镇”;学生们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英文书却常捧在手心;乡村理发店也开始叫“蒙娜丽莎发廊”……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违背的哲理是 ( )

①辩证的否定是否定旧事物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④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的道理是(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B.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52.既然传统文化繁盛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将其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融入时代精神。这表明 ( )

A.事物内部一旦发展起来新的更高的条件它就变成过时的了B.要发展就要肯定一切

c.要发展就要否定一切 D.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存在的理由

53.“神舟”六号在“神舟”五号的基础上攻克多项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第一次进行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在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可视性方面较“神舟”五号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辩证法的本质是单纯的否定

C.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5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在于 ( ) A.对旧事物要进行完全的彻底否定 B.防止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倾向

c.对人对事都要积极地肯定 D.对待我国文化遗产要继承,对待外国文化要批判

55.“要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之所以要尊重权威,是因为 ( ) A.权威的地位不可动摇 B.权威具有特定的权力

c.权威往往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权威是具有专业威信的科学家

56.依据上题材料,不要迷信权威要求我们 ( ) A.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c.超越历史条件,发展真理 D.突破成规陈说,否定一切

57.持续遭受干旱的甘肃省顺应自然规律,变传统抗旱为科学抗旱,推广免耕或少耕的“懒汉种田”法,以蓄水保墒、节支增产。全省作为示范的保护性耕作工程,今年增产10%,每亩节支50元,提高了土壤贮水率和土地肥力。上述材料表明 ( )

A.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 B.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技术

c.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D.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58.依据上述材料,之所以要顺应自然规律,是因为 ( ) A.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B.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规律是无法认识和利用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59.推动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能力建设、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之所以要推动自主创新,是因为( )

A.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人类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c.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性质和内容

60.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金融、财税、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制性障碍,仍制约着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十一五”期间在这些关键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表明 ( )

①追求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需要创新精神③创新与社会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④关键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才有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1_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6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可见 (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c.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D.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6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创新,是因为 ( )

①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④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1.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正确性。

(2)运用辩证法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2.2005年4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人为地干扰市场秩序,设置市场准人障碍,搞地方保护。企业在不断的竞争中可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规则,阻碍竞争对手的进入和存在,会使企业失去充分竞争带来的外在压力,企业没有动力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上述地方政府的行为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3.2005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1)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什么?

(2)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4.2005年第六期《人民论坛》载文指出,所有搞腐败的贪官,不管职务级别的大小和所贪赃款赃物的多少。其贪性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没有生来就贪的,而是从接受别人的小恩小惠、收受别人的小礼小物开始的。本来,贪占一文钱、两文钱的小便宜尚不构成贪污受贿,也不足以让人腐化堕落,但如果无数个一文钱、两文钱不断累积、叠加和渗透,并未被发现而不加节制,或心存侥幸,放任自流,就会让人成性上瘾,深陷其中,贪占就会衍变为腐败。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上述道理说明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当怎样做。

5、2005年4月29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当一个国家达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之时,可能危及这种局面的因素也在悄悄滋生;当一个政党活力四射、快速发展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现出端倪;当一个人面临顺境、踌躇满志之时,可能改变这种境况甚至促使其走向反面的隐性问题已在孕育。

请说明上述认识包含的辩证法道理。

6、.2005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大了。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新近出现的,其中不少矛盾和问题带有综合性、深层次的特点。

请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7、2005年9月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作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决策和部署。

运用所学哲理,说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

9、背景材料: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辨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10、.创新必然要求事实求是,实事求是未必是创新。

三、论述题:

1、材料一: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中国科学院山地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山清水秀的四川目前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113亿元,其中酸雨每年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就达60亿元。

材料二:近些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城乡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随之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一些缺乏或根本就没有完善环保设施的企业经营单位大量违法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为了有效治理污染,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先后关停、整治了6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你怎样看待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上述行为?

2、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阅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

(2)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风雨中,为什么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3、2005年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5年多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

(2)试用辩证法的道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4.孔子的德治思想,教育思想,还有他关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论述,至今仍然闪耀着明智的光辉,并且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当然,孔子的愚民思想,还有封建等级观念,应该彻底抛弃了。因此,我们今天对待孔子,仍然应该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在对传统的整修中加入新的基因,在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上有更多独特的创造。但是,我们在“去其糟粕”的同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将“脏水”连同“孩子”一齐倒掉了。

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创新。但新技术革命以来全球范围掀起的创新浪潮,却是空前未有。受其推动,如今的创新已经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创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在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哲理说明创新的必要性。

班级——————姓名——————

单项选择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A 6.B 7.C 8.A 9.D 10.A 11.D 12.B 13.A 14.B 15.C 16.B 17.B 18.C 19.C 20.C 21.A 22.A 23.A 24.D 25.C 26.A 27.C 28.C 29.D 30.B 31.B 32.C 33.B 34.B 35.A 36.C 37.B 38.B 39.A 40.C 41.C 42.B 43.C 44.B 45.A 46.D 47.C 48.C 49.B 50.B 51.A 52.A 53.C 54.B 55.C 56.B 57.B 58.D 59.A 60.B 61.C 62.D 63.D

二、简答题

1.(1)①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

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科学发展观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如实反映,

属于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具体实际、

具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这就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②我国的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促进它们之间的

全面发展,才能使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1)第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为地设置市场

准人障碍,搞地方保护,必然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

律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

(2)第一,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反对设置市场准人障碍,搞地方保护。第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理顺妨碍竞争的机制体制,减少人为干预,让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

3.(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②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说明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③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说明人的认识在不断发展。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4.(1)上述材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贪污腐败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贪污就是从贪占一分一文的小便宜开始的,腐败就是从抵不住一寸一寸的侵蚀造成的。因此,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经常清理思想上的尘垢、抑制身体中的欲望、约束蠢蠢欲动的手脚,自觉地把贪占的念头和腐败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做一个走在河边不湿鞋的人,做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

5.(1)上述认识表明,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矛盾双方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的统一,即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它有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3)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既表明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又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6.(1)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加大了,这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2)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以及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新近出现的,都表明了矛盾的特殊性。

(3)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体现了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道理。

7、(1)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这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最终源泉;实践的变化发展会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的发展,是理论创新的真正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理论创新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和归宿。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能对实践创新起到能动的反作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创新。

8.(1)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所以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质变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上升的、前进的,向好的方向变化的质变;一种是下降的、倒退的,向坏的方向变化的质变。可见,质变不一定都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质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3)题中的观点把发展和质变等同起来,没有准确把握质变与发展的关系。

9、(1)由于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因此我们做工作应善于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2)由于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变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工业、第三产业、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更不能认为只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3)题中观点看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是正确的;但忽视了次要矛盾的解决,是错误的。

10、(1)实事求是与创新是统一的。.

(2)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必然要求创新。

(3)创新要求我们,要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因此,创新必然要求实事求是。

三、论述题

1、(1)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一些企业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形成了严重污染,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危害。

(2)①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上述行为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了整体和局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2、(1)中国共产党属于新事物,她要推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旧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旧事物决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它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第三,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有一个过程。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

(2)因为中国共产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代表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她的成长壮大;她要建立的新制度具有旧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她要建立的新制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在八十多年的历程中,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3、(1)上述材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矛盾双方的地位不同,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矛盾双方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这一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与主流。②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充分肯定了5年多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又指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体现了两点论、两分法。是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的具体表现。③会议特别强调,“实践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告诉我们,5年多来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西部大开发推行下去。

4.(1)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因此,孑L子的愚民思想,还有封建等级观念等,应该彻底抛弃。

(3)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孔子的德治思想,教育思想等,仍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对其一概拒绝,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因此,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在对传统的整修中加入新的基因,在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上有更多独特的创造。

5.(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求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辨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一、选择题 1、随着龙年的来临,有着深厚“属相”情结的中国人正以高涨的热情掀起壬辰龙年的婴儿潮。专家预计,扎堆生育将使龙年出生的婴儿较往年增长5%。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是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2、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3、为加大创卫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卫的浓厚氛围,2010年8月份,“东山创卫办”组织揭阳市东山中学学生走街串巷,向东山区沿街商铺开展为期一周的创卫宣传活动,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卫工作,共创省级卫生城市。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6、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 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 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计生政策改革,经历了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其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更新②计生政策改革必然从量变开始 ③社会实践推动计生政策的发展④政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 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3.1、唯物辩证法 3.1.1、3.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1.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3.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2.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2.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2.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2.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 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2.5、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 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的状况。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原理就是分清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四课: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 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第二框共设两个目题:第一目强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第二目强调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八课包括以下两个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设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领域证明了发展的普遍性。第二目结合实例说明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二框设有两个目题:第一目论证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二目论证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要做好量变的准备,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需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只有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清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趋势.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第九课包括以下两个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框下设两个目题:第一目论证了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目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第二框下设两个目题:第一目说明了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第二目论证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 政史地教研组:马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领会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系统优化的方法;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趋势和状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明确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和依据。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构建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体现类) 【教学方法】采用学案: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构建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特点及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总特征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原理、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的原理、方法论 要求:创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方法论

具体做法: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己或与同学合作,写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教师到同学中间,帮助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结束后,由教师与同学共同完成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重点突出矛盾观) 二、总结矛盾分析法:(突破难点) 具体做法:将6名学生分成一组,每个同学填一个,然后交流。既提高了效率,又体现了合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由PPT展示正确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三、练习题: 1、【2012年浙江省会考例卷】下列材料摘自C县的“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要充分发挥本县地处边疆的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为重点,同时大力加强其他社会建设。 请回答:材料中,C县的规划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道理?(6分) 具体做法:同学们先自己做,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将自己的答案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说出自己答题的思路,由同学们找出问题。教师最后点评,PPT展示正确答案及答题的方法。 2、【2011年浙江高考】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了解)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的臆造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强调整体 【原理】: 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互联系: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 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 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一、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 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 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注 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注意: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主观联系、臆造联系,忽视联系都是错误的。③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改变,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主观臆造联系。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整体和部分。 (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②相互影响: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方法论:①应当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总结: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与要素。 (1)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 (2)方法论要求: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注意: ①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之间以合理、有序的关系存在,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欠佳的关系存在则反之。③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与要素都强调整体性,系统与要素侧重强调层次性、有序性、优化趋向。 二、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观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4.十七大号召我们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物质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美学品位和历史品位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精品力作。回答5--6题。 5.《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艰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A 2.联系的含义 A 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 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 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选修)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提东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阻碍社会前进。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训练笔记

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训练 大 纲 一 建立高效沟通制度和文化 二 树立职业化沟通意识 三 高效沟通五个步骤 四 职业化沟通表达技巧 五 团队及团队精神 六 高效团队的执行力 七 团队领导力提升 八 打造学习型高效团队 沟通概念 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 沟通之一难: 信息在沟通漏斗中总有流失。通过"书面"和"复述"来修复流失的信息。(沟通漏斗 ) 沟通中信息的__流失 沟通之二难: 传递链条越_长__,信息变形越_大___ 。 团队中尽量使用 轮式 传递的模式,以 提升沟通效率。 沟通之三难: 编码不等于您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点:沟通目的是争取理解 1、沟通不易 不要 抱怨 2、沟通不易 超越 期待

七步降火曲 极度的同理心表达理解 (我要是你,也会和你一样……..) 试探 出了什么问题 支持性、温暖性 的语言 探索深层次 的要求 查明事实 经过 和原委 共同讨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明你的立场 步骤五 :达 成 共识 澄清、核对、复述、总结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职业化沟通表达技巧 1、设计项目 2、 图文并茂 3、 规范格式 4、不断完善

关键点:重点工作的有效包装更有利于传播! 三、三合一公式 让你的即席发言更有重点性、条理性、更加自信! 三合一公式 时间:昨天今天明天 过去现在未来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次见面第二次见面今天见面 地点:东方西方东西方结合部 公司内部本市市场全国市场 逻辑:正面 反面 全面 男人 女人 通常 关键点:在即席演讲中使用排比句式、无中生有的创造排比句式,能使你的演讲更加有力量! 关键点:要善于用未来的假设来凝结士气! 五、职业化的称呼 1、称呼他人的原则: 就高不就低 2、记住别人的名字! 3、常常讲"我们" 。

(推荐)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考点解读 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2)两者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2.系统的特征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第二,有序性。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

沟通与协调能力练习题.doc

《沟通与协调能力》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意义上的沟通,就是人们为着某种交际目的,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过程。这种信息可以是()。 A、言语信息 B、文字信息 C、态势语言信息 D、以上都正确 2、沟通的信息因素是指(),它是沟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因素。 A、将所要传递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编制为信号 B、信息发送的主体 C、信息接收的主体 D、能被接收者的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刺激 3、()就是面对面交流的沟通交流方法,上下级之间布置、报告工作,同事之间沟通协调问题,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 A、公文沟通 B、当面沟通 C、电话沟通 D、会议沟通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沟通的基本原则的一项是()。 A、针对原则 B、公平原则 C、及时原则 D、合作原则 5、沟通能力具有的突出特征是()。 A、综合性 B、动态性 C、实践性 D、以上都是 6、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工作,实现理想目标,必须获得()。 A、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 B、上级领导的认可 C、基层干部的认同 D、国家资格考试认证通过 7、通过读书学习来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应该找到()。 A、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 B、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C、培养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D、以上都应该做到 8、所谓(),就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框架。 A、行动定式 B、思维定式 C、经验定式 D、学习定式 9、沟通能力的()特征要求沟通者注意博学多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各方面的素养,成为“通才”。 A、创新性 B、权威性 C、综合性 D、多样性 10、以下拒绝上级的做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级出谋划策 B、直接告诉上级说“我不去”、“我干不了” C、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D、为了表现自己或担心得罪上级而一味地听从 11、()是表明人们对某件事的基本态度,一般与一定的身份相联系,超越身份胡乱表态,是不负责的表现,是无效的。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总论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美 生活处处有哲学 好 生 活 的 向 导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生 活 智 慧 与 时 代 百哲学的基本问题 精 舸 神争 流 的 思 想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 哲学的本义 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的作用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何者为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是什么 可知论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与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 对哲学的影响 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辩 证 唯 物 论 世界的 物质性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认识运动 质 把握规律 意识的 本质 把 握 思 维 的 奥 妙 意识的 作用 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性物质的含义 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 运动的含义 有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含义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 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 辩实践的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 证人的认识实践及其特点 唯社会历史性 从何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主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义 在实践中追求真理是客观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 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识 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具有上升性

有效的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有效的身体协调性训练方法 1、影响协调性因素影响协调性因素有:(1)交互抑制—支配动作反面肌肉的神经冲动之抑制或阻止。(2)力量--反面肌肉的放松与收缩。(3)耐力—疲劳的出现对精致动作有影响。 (4)心智练习—心智练习可以提高精神集中力而改善。(5)本体感受器对位置肌肉关节的张力 感受。 2、协调性训练理论,协调性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在各项体能中,协调性训练可说最困难,因影响协调性除了遗传、运动员心 理个性外,尚有肌力与肌耐力、技术动作纯熟度、速度与速耐力关系、身体重心平衡(关系肌力与肌耐力)、动作韵律性(技术动作要纯熟方可)、肌肉放松与收缩,甚至还有柔软度等。协调性训练法大概有以下九种手段: 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 2、反向完成动作; 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 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 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 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 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协调性训练 法之频率愈是基层要愈高,当然,如果是两公尺以上长人,动作仍不协调,频率也要高。在准备期每星期之频率以二到三次较佳,动作项目最少十项,每项动作最少练习三次到五次。协调性训练处方之安排,由于它是一种强化训练,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练期中,必需打好基础,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在处方安排上,可依据上述训练法所列的 二十个项目,再加上教练另编项目来操作。强度以七十%,频率以每星期三次。 动作如下:1.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2.前后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前与后跳。3.侧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左与右跳。4.方形跳:方法要领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5.转向跳:方法要领同上,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与向右跳。 6.跳跃转向:方法要领同上,但是以单脚跳。 7.侧向交叉步:有左交叉与右交叉两种。 8.手脚反向动作:单脚立双手与提起脚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撑立:先站立后蹲,然后双手撑地双脚向后蹬直,双脚再收回原地,最后站起。此为一组循环。其它有10.陀螺翻滚、11.左脚内曲用右手碰、12.持球8字摆振、13.站立抛接球、14.坐抛接球、15.抛球向前后跑向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观 1、(全国卷I)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B)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北京卷)2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C) A.人类意识来源于可观对象,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3、(全国卷III)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 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 【参考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选择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7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3.为了方便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移,青藏铁路的多处路段都采用了架桥的设计,修建了野生动物的专用通道,并在施工中尽量保持青藏高原的原生态地貌。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②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说明发挥主观能动

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6.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7.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 ①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