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筋平法讲座系列

钢筋平法讲座系列

钢筋平法讲座系列
钢筋平法讲座系列

平法系列(一)——梁

在平法图集03G101-1中,对于梁的规定多而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梁钢筋的计算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掌握梁中钢筋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平法图集中梁的相关内容。

一、梁的编号规定

二、梁中钢筋的分类

下面我们就对梁中钢筋的计算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1. 贯通钢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一。

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长度-右支座内侧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

a.锚固 LAE

b.支座宽度-保护层厚度+15*d

c.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 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取锚固长度。

从03G101-1第54页中,我们可以知道KL梁因其情况不同,端支座有不同的锚固方式。

对于以上这些不同的锚固计算方法,GGJ9.0软件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如下图。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支座负筋:指布置于梁的上部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

(1)端支座负筋,如图二。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长度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长度

锚固同梁上部贯通筋端支座的锚固。

(2)中间支座负筋,如图三。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注:P28中LN取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3. 架立筋:指梁上部连接两支座负弯矩钢筋的连接构造钢筋,起稳固箍筋的作用,如图四。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架立筋长度=Ln/3+2*搭接长度(现在软件中是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4. 下部钢筋:指布置于梁的下部通长受力钢筋,如图五。

计算公式:(Ln净跨长;注:下部钢筋,不分上下排)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或0.5Hc+5D)

5. 跨中支座负筋

注:指中间梁跨是短跨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的负筋,如图六。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长度=Ln/3+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3

下排长度=Ln/4+支座宽度+净跨长度+支座宽度+Ln/4

6.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梁的下部两端不伸入支座内锚固的受力钢筋。

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P60

请注意标注方式,如图七。

7. 侧面构造钢筋:指梁腹板高度超过450时,所配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即腰筋。作用是抗扭和防梁侧面裂缝功能,如图八。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长度

注: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锚固与搭接长度可取15*D;当为梁侧面受扭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1或L1E;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当支座较小时,取支座宽度-减保层厚度+15D(12D)。

8. 拉筋,如图九。

注:有腰筋时才会有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厚度+2*11.9d+2*d

9. 吊筋和次梁加筋:在主次梁相交处或梁上有集中荷载的位置配置的受力钢筋,如图十。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长度+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框梁高度>800mm;a=60度<=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长度同箍筋。

10. 箍筋:为了抗剪、保证受力钢筋的位置、保证梁骨架尺寸等作用而配置的横向钢筋,如图十一。

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2*(H-2*25+B-2*25)+(11.9*2+8)d

根数计算=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在这里要注意,保护层是指受力钢筋的外皮。

注:箍筋加密区范围判定:一级抗震max{2Hb,>=500};二级抗震max{1.5Hb,>=500}

平法系列(二)—柱

在平法图集03G101-1中,对于柱的规定多而复杂;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柱钢筋的计算中最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就是柱纵筋和箍筋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结合软件将柱中钢筋的计算简单分析一下。

一、平法柱构件名称及编号(图一)

二、柱中钢筋的计算

(一)基础层

基础插筋(图二)

基础插筋=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长度+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Hn/3

其中:Hn是指柱净高,即图二中的H(层高)-h(梁高)

弯折长度,软件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参见计算设置),当工程中与规范不同时还可以修改。(图三)

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筑受到挠动。(图四)

在软件中,柱基础内箍筋根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设置中进行调整。

(二)中间层

柱纵筋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伸出上一层楼地面的高度

其中:中间层伸出楼面高度为Max{500,柱长边尺寸,Hn/6},并且此数值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设置中进行修改。

当中间层柱发生变截面时,需要根据03G101-1中44页的规定判断是否需要计算柱插筋,当需要计算插筋时,在软件中需要在发生锚固的钢筋前加上*号,比如:*2B20。软件会自动计算本层纵筋的锚固值和上层纵筋的插筋长度。当图纸中规定插筋的长度与规范中不一样时,还可以在计算设置中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图五)

柱箍筋

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 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 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柱纵筋

顶层柱纵筋长度=层净高Hn-下层钢筋伸出楼面的高度+顶层钢筋锚固值

其中,顶层钢筋的锚固: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在软件中,顶层柱纵筋的锚固常见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图六)

当然,软件也按照规范以及常用习惯内置了很多顶层柱的节点图,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在节点设置中进行选择:(图七)

平法系列(三)—板

板钢筋大致可以分为受力筋、负筋(扣筋)、分布筋。相对于其他构件,板钢筋计算看似非常简单,但真正抽起来,却并不是那样,尤其是分布筋的计算需要按板块儿计算,效率非常的慢。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手工抽一层(1000m2)的板,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而用软件只需要1~1.5个小时即可。软件何以做到如此之快呢?让我们看一下板钢筋在软件中是如何应用的。

一、板受力筋

板受力筋分为底筋、面筋,如果板较厚时还有中部钢筋。

软件的处理思路与手工基本相同,确定了钢筋的布筋范围和长度就可以了。

1. 布筋范围的确定

1.1 通过板来确定布筋范围

软件提供了一个自动生成板的功能,它可以根据梁、墙所围成的最小区域自动生成板。当局部板厚不同时可以单独修改。

板画好后就可以通过板来确定布筋范围了,软件提供了按单板和按多板来选择范围。

1.2 通过已画好的受力筋确定布筋范围

我们已经在一个复杂的布筋范围内画入了水平受力筋,当要画入垂直受力筋时,就可以借用已经画好的水平受力筋的范围画入垂直受力筋。

1.3 自定义范围确定布筋范围

当受力筋的范围并不能以板的范围确定时,可以利用绘图工具自行绘制布筋范围。

有了上述所说的三种确定布筋范围的方法,就可以处理实际工程中的任何情况。布筋范围确定了钢筋的根数也就计算出来了。软件计算与手工不同,软件利用计算机快速、精确的计算特点将布筋范围内每一根钢筋的位置计算出来,从而计算出根数。

2. 长度的确定

钢筋的布筋范围确定了,那么钢筋的长度即为平行于钢筋布筋方向的边长,通过软件内嵌的《04G101-4》计算规则计算而得。

因为地区差异、手工习惯不同,钢筋计算不能达到全国统一,所以软件内置了许多算法,可以在“计算设置”中进行选择。

3. 特殊情况的处理

当遇到非矩形区域时,板受力筋的长度就不是等长的了。这种情况下手工计算只能算一个平均值,不很准确,而软件可以精确的计算每一根钢筋的长度。

二、板负筋

板负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扣筋,实际工程中板的每一边都有负筋,手算起来非常繁琐。利用软件将板边画上负筋,让软件自动计算,这种处理思路使得负筋计算变得轻松简单。

1. 负筋的画法

软件提供了按板、梁、墙边布置负筋和画线布置负筋四种方法,根据实际工程选择合适的画法即可。

2. 负筋的长度

负筋的长度通过负筋属性中的左标注和右标注长度,加上弯折部分长度所得。

3. 分布筋的计算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分布筋的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软件处理则是非常简便,在定义负筋时,定义好分布筋的级别、直径、间距后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分布筋。

三、温度筋

板温度筋用于抵抗温度变化在现浇板内引起的约束拉应力,一般出现在屋面、工业厂房等大跨度的板内。实际中温度筋是要和负筋搭接计算的,软件也考虑到了这点,不需要我们画的时候考虑布置到哪,只需按受力筋方式布置上去。在计算的时候软件直接按和两边负筋每边搭接150mm计算。

四、其他钢筋

对于板的其它钢筋,如洞口加强筋、马凳筋、板角放射筋,软件可以利用非建模中的直接输入法来完成。这种方法类似于手算,但可以和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一起汇总。

平法系列(四)—剪力墙

一、剪力墙编号规定

将剪力墙按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简称为墙柱、墙身、墙梁)三类构件分别编号,如:墙Q、暗柱AZ、连梁LL 、暗梁AL 、边框梁BKL等。

二、剪力墙中钢筋的计算

<总图一>

A. 剪力墙身

1. 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1.1 当剪力墙端为暗柱时:

内侧水平分布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长度(15D),如图一所示。

外侧水平分布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1.2 当剪力墙端为端柱时

内侧水平分布钢筋长度分为直锚和弯锚两种情况,当水平分布钢筋伸至对边>Lae时可不设弯钩,采用直锚即可。

直锚时长度=墙净长+锚固(lae)

弯锚时长度=伸至柱对边-保护层+弯折长度(15D)

外侧水平分布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2. 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2.1 基础层:

基础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砼浇捣时受到扰动,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水平分布筋,详见04G101-3第32页。

在钢筋抽样软件中,剪力墙在基础锚固区内的水平分布钢筋排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设置中进行调整。

2.2 中间层及顶层:

根数=ceil((墙高(一般为层高)- S/2)/间距)+1

注:其中S 表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ceil()表示直接进位,如ceil(3.2)=4。

3. 竖向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3.1 基础层

基础插筋=基础高-保护层+弯折长度+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搭接长度

其中伸出基础顶面的高度:

当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搭接构造时,伸出基础顶面的长度≥0;

当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采用机械连接,伸出基础顶面的长度≥500。

弯折长度,钢筋软件严格按照平法图集04G101-3 规定设置(参见计算设置),当工程图纸设计中与图集不一致时可以自行修改。图二.

3.2 中间层

竖向分布钢筋长度=墙高(一般为层高)-下层纵筋伸出楼板顶面的高度+伸入上层楼板顶面的高度+搭接长度

当中间层剪力墙发生变截面时,钢筋软件将根据03G101-1第48页的规定自动判断并计算插筋,同时软件中亦可对节点进行设置。图三.

插筋长度= 插筋锚固长度(1.5*lae)+伸出楼板顶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当为绑扎连接时搭接长度为1.2*lae。

其中插筋锚固长度亦可在计算设置中进行调整。

3.3 顶层

竖向分布钢筋长度=墙高(一般为层高)-下层纵筋伸出楼板顶面的高度-屋面板厚+lae(la)

注: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剪力墙顶有暗梁时,剪力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4. 竖向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根数=∑(ceil((墙净长- S)/间距)+1)

其中墙净长=墙长-墙上暗柱(端柱)所占长度

B. 剪力墙柱

<总图二>

(一)暗柱

暗柱纵筋长度的计算同墙竖向分布钢筋长度的计算,在钢筋软件中可单独对“暗柱纵筋露出长度”等项进行计算设置。(图四)

暗柱样式复杂多样,常见的有L型、T型、一字型、Z型、AZ型、DZ型等,为此钢筋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暗柱箍筋组合样式可供选择。(图五)

(二)端柱

端柱的竖向钢筋和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 第36至38页,非抗震纵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第42至44页;抗震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第40页,非抗震箍筋构造详见

03G101-1第45页。

C. 剪力墙梁

<总图三>

(一)暗梁

暗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所以暗梁不存在“锚固”问题,只有“收边”问题,暗梁的长度是整个墙肢,暗梁的作用不是抗剪,而是阻止剪力墙开裂,暗梁纵筋构造见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

纵筋长度=梁长-保护层+弯折长度(15D)

箍筋根数=ceil(暗梁长度/间距)+1

注:暗梁侧面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二)连梁

2.1 中间层

纵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lae,600)

箍筋根数=ceil((洞口宽度-100)/间距)+1

2.2 顶层

纵筋长度=洞口宽度+2*max(lae,600)

箍筋根数=ceil((洞口宽度-100)/间距)+ceil((max(lae,600)-100)/150)*2+3

注:连梁的侧面筋,即为剪力墙配置的水平分布筋。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钢筋平法计算简图及公式

钢筋平法计算手册 第一章钢筋计算相关知识 一、“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和相对完整性。 1、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2、关联性: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墙与基础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与柱关联;板以梁为支座→板与梁关联; 3、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柱、墙自成体系,梁自成体系,板自成体系。 二、“平法”应用原理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正是由于“平法”设计的图纸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首先结合“平法”的基本原理准确理解数字化、符号化的内容,才能正确的计算钢筋工程量。 三、钢筋计算原理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度。如(图1) (图1)

四、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GB50010-2002 注:表中直径d=8.2mm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仅适用于有纵肋的热处理钢筋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GB50010-2002

注: 1、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 2、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设防烈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3、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按基本振型计算地震作用时,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部分应按表中框架结构相应的抗震等级设计; 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按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确定其抗震等级。 六、混凝土保护层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七、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03G101-1P34

11G101平法图集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

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下载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8097877.html,/share/home?uk=506855081 目录 第一章平法钢筋图识读 第一节建筑施工图概述 第二节房屋建筑制图标准 第三节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 第四节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第二章钢筋平法基本知识 第一节平法简介 第二节钢筋预算的一般知识 第三节箍筋、拉筋的样式及计算 第四节特殊钢筋的长度计算 第三章平法施工图识读规则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 第二节剪力墙的制图规则 第三节梁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节板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五节基础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章框架柱的平法规范要求及计算步骤 第一节抗震框架柱生根计算 第二节计算柱纵筋插筋案例分析 第三节抗震柱嵌固部位构造计算 第四节抗震中间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五节抗震顶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六节计算顶层柱纵筋案例分析 第七节非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构造要求 第八节特殊形式柱的纵筋计算 第五章剪力墙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剪力墙柱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二节剪力墙身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梁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四节剪力墙计算实例解析 第六章梁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二节非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三节非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四节梁类构件其他节点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七章板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板底钢筋计算 第二节板面钢筋计算 第三节板面支座负筋计算 第八章基础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基础“点”构件计算 第二节基础“线”构件计算 第三节基础“面”构件计算 第九章钢筋算量软件的运用 第一节鲁班钢筋翻样软件的设计原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