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今天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今天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今天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学前教育(本)学号:1534001261567 徐花萍

什么是教育?教育,我们应该追求什么?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真的回答起来,我却突然发现,要说清这些问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教育学来说,教育有狭义和广义的两个定义。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定义是非常宽泛的。狭义的教育说的是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的,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这些论述都明白告诉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其他。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根本没有把学生当作人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作了生产流水线上的标准件,不管你原来有什么棱角是什么形状,到了学校这个工厂之后,统统把你打造成一模一样的标准件,如果不符合标准,就被淘汰。或者,现在的教育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特别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断的向其中填充知识,至于学生能不能消化有没有需要就管不到了。在此,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说过的话: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其次,教育应该是为了生活的教育。教育的定义告诉我们,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

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根本顾及不到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连梳头、系鞋带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具备,更谈不上与人交往、社会劳动的能力,以至于所谓“高分低能”的学生层出不穷。当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存在,和我们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和生产能力是大有关联的。

再次,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

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标准化考试的指挥棒下,根本不需要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答案,使得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严重扼杀。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至于“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命运的”其他方面,如思想、判断等,也都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面对没有思想,不敢判断,不去想象的被教育者,我们只能遗憾地发出“钱学森之问”。

那么,今天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呢?

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

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只有回归生命,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只有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生命资源。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亚米契斯认为,教育是“爱的教育”。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先哲的经典语录,都明确告诉我们,教育,要关注心灵,关注道德,关爱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在许多时候,我们过分看重分数,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缺少足够的关怀。

教育应让学生学会自强、自信、自爱、自立。当“富士康十三跳”、“清华学子用流酸泼狗熊”等新闻不绝于耳时,我们不难发现今日的学生道德和情感的缺失,这不能不使人担忧和后怕。好的教育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给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包括在面对困境、失败和挫折时顽强生长的力量,也包括在面临顺境、成绩和赞扬声时健康成长的力量。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自省的精神。

快乐和幸福是生命成长的终极追求。教育就是让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因教育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而当下的学生几乎没有快乐可言。中国孩子幸福指数过低的原因是什么?凤凰网据此发起一项网络

调查。至今,其中四成多网友认为学业压力大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试问在“狼爸虎妈”式的教育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孩子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我们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我们当下对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最终成为生活和人生的赢家吗?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感言“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被传统教育扼杀了”。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试”部分还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表现在备课只注重备教材,不突出备学生;注重备知识的讲解过程,不注重备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研究教法,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学法;讲课则一讲到底,平铺直叙,重点难点不突出;练习上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责;课堂中常常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传统教学中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的结果,无形中就引导学生去重复别人的认识成果,不利于学生去探索和体验,学生是被动接受,自我意识少,依附性多,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应力求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