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正确使用虚词(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正确使用虚词(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正确使用虚词(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针对训练:正确使用虚词(含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

正确使用虚词

选择题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代取士, ①看考试成绩, ②有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的

推荐。③ ,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

这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④能

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⑤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⑥

不乏其人。

①②③④⑤⑥

A 就也为此/ 然而就

B 一要二要于是虽然确实也

C / 也所以虽可是并

D 不仅还要因此确实但是也

A.A

B.B

C.C

D.D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木桶存在“短板”,怎么办?对木匠而言,有两种办法,要么换一块, ①把短的那一块加长补齐。相对而言,“换”意味着前功尽弃, ②

成本高, ③“补”工序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 ④就有了“补

短板”一说。⑤ ,现实生活中的“短板”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替

换或抹去的, ⑥只有“补”这一种方法:补齐或补好。

①②③④⑤⑥

A 或者还又于是况且因此

B 要么且而因而如果那么

C 要么且而于是况且因此

D 或者还又因而如果那么

A.A

B.B

C.C

D.D

3.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前影视创作出现一大怪象: ①一部影视剧创作出来,制

作人关注的②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 ③靠绯闻炒作等戏

外话题来吸引观众。第出品方而言, ④炒作可能会带来“差评”, ⑤在“热点一天一换”的网络时代, ⑥宁愿用“差评”换来

关注度。

①②③④⑤⑥

A 就是既是也是尽管\ 可能

B \ 不但是而且是一旦那么也许

C 即是还有不管\ 大概

D \ 不是而是尽管但或许

A.A

B.B

C.C

D.D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驳论( )

①可以促进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作品格的养成, ②因为遵循了很多辩证法原理和批判性思维原则, ③有助于结论和观点的新颖、深刻。④驳论更关注因果关系、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条件与结果、人情与法理、论据的真伪、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辩证分析,所以通过驳论思维,我们⑤容易发现别人观点的错谬所在,使得己方观点深刻、新颖、理性、辩证,这⑥又增强了学生作文的特征性。

①②③④⑤⑥

A 既又因而例如很无疑

B 不仅还从而比如更无疑

C 不仅还进而比如较/

D 既又/ 例如会/

A.A

B.B

C.C

D.D

5.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至今①缺乏掷地有声的系统性研究, ②是针对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研究员何兴舟在三十多年前③负责了一项全国研究, ④时至今日,已届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依然在念叨:“要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2013年初几场雾霾的倒逼,国人⑤幡然醒悟呼吸之痛。国家主要领导过问,全国两会热议。然而,中国雾霾危害究竟几何, ⑥无准确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A 尚特别就然而才仍

B 仍尤其也那么刚尚

C 还仅仅/ 然后已还

D / 不仅还而且终于终

A.A

B.B

C.C

D.D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 ①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利; ②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唯有好学,才近智,唯有知学,才给力。③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 ④离“贤”更近一步。⑤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 ⑥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

①②③④⑤⑥

A 不仅也只要就无论/

B 不但还只要/ 如果也

C 不仅而且只有才能/ 都

D / 也如果就能如果就

A.A

B.B

C.C

D.D

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 ①从经济成本②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③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④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 ⑤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⑥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①②③④⑤⑥

A 无论也不仅固然那只要

B 既又虽然固然/ 只有

C 无论还是不仅当然即只有

D 不管还是虽然当然/ 只要

A.A

B.B

C.C

D.D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

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②③④⑤⑥

A 一旦则/ 也即使然而

B 倘若那么进而/ 由于所以

C 假如则甚至更/ 那么

D 只要/ 而且还虽然但

A.A

B.B

C.C

D.D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①不如一棵树。一棵树②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 ③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中,④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造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⑤不要说⑥声音的体验中体会秋天来临了。

①②③④⑤⑥

A / 尚且而且但是且于

B 甚至/ 并且而更从

C 尚且还或者/ 更在

D 还尚且还但/ 向

A.A

B.B

C.C

D.D

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①借鉴别人的经验。切勿忘记②关注学生读些什么书他是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的。③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④当他不仅有书⑤也有读书的时间的情况下,他⑥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

①②③④⑤⑥

A 会一定那么/ 并且就

B 可以/ 只有只有而且才

C 能要如果那么/ 仍

D 最好必须因为所以还/

A.A

B.B

C.C

D.D

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多民族是一个优势,这一点①体现在文化上, ②体现在多民族资源富集、水系源头、生态屏障等多方面的优势上, ③我们要珍惜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保护这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在遇到民族问题、文化差异问题时, ⑤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在世界范围也没可资借鉴的所谓“成功经验”, ⑥有不少从否认到承认的普遍实证。

①②③④⑤⑥

A 不是而是因此从而妄图然而

B 不仅还所以从而意图还

C 不只是而且因为进而试图相反

D 不仅仅而且所以进而企图反而

A.A

B.B

C.C

D.D

1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②③④⑤⑥

A 总是既然而/ 但是从而

B 都如果/ 固然而且因此

C 可是倘若那么既/ 所以

D 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

A.A

B.B

C.C

D.D

最新苏教版18个文言虚词整理及练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集锦文言虚词练习(一) 而:A连词,表并列;B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承接;D连词,表转折;E连词,表假设;F连词,表因果;G连词,表修饰;H代词,你,你的;I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J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抱明月而长终() 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7.赂秦而力亏() 8.穷山之高而止()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1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去今之墓而葬焉() 1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7.潦水尽而寒潭清() 18.酌贪泉而觉爽() 19.忽然奔腾而澎湃()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2.而母立于兹()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选项见上)。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三思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 文言虚词练习(二) 何:A疑问代词,作谓语,“为什么”“什么原因”;B疑问代词,作宾语,“哪里”“什么”;C疑代,作定语,“什么”“哪”;D副词,句首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E副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F复音虚词“何如”,表疑问或反诘语气;G复音虚词“何以”即“以何”。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在括号内填入相应的选项。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大王来何操?() 4.其间旦暮闻何物?() 5.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6.徐公何能及君也?() 7.开国何茫然!()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是何故也?() 10.今日之事何如?() 11.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2.何以伐为?() 13.童子何知。() 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句: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个虚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用18个虚词归纳总结 【“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一)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峡而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注: 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去"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荀子?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 政》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 〈〈廉颇相如列传》 6)表目的因果,今译为:来。例释: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鳗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 ①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二)代词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 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0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18个文言虚词整理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察传》)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③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对点练35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专项对点练35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时间:20分钟分值:24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别有洞天: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A.用心浑成B.匠心饱满 C.匠心浑成D.用心饱满 C[匠心:巧妙的构思。用心: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浑成:天然形成。饱满:丰满;充足。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奇绝”等语境,第一空应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应填“浑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________,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多姿多彩,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________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顽固框定B.滋养稳固锁定 C.滋润稳固框定D.滋养顽固锁定 D[滋养:①供给养分;补养。②养分;养料。滋润:①含水分多;不干燥。②增添水分,使不干枯。③舒服。句①第一空是说荆楚文化对湖北的国画创作的影响,应填“滋养”。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指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服或改变。稳固:安稳而巩固。句②第一空强调故乡的味道在脑海中的根深蒂固,应填“顽固”。锁定:使固定不动;最终确定;紧紧跟定。框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定位系统”等语境,句②第二空应填“锁定”。] 3.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蜡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浮动好像B.喜爱浮动犹如 C.钟爱飘动好像D.喜爱飘动犹如 B[喜爱: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范围广。钟爱: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范围较小,一般不用于物品。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喜爱”。浮动:漂浮移

高考语文18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高考语文18文言虚词用法例释(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剑门关崎岖又险要,一人守关万人攻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到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而且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企图挣几斗禄粮。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击碎。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使得他的儿子夭亡了啊!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古典诗文 2013-02-07 0617 5d56b7b40102e33y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一、而 【本义】像人们面部下垂的胡须——胡须。 【假借义】 1.面部的胡须往往连接在一起——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语法单位(词、短语等)之间的各种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成语举例】公而忘私——存而不论——避而不谈【成语例释】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不一而足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经典文言】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蟹六跪而二螯——故其国富而兵强——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此人喜嘉善,而乐人攻己短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夫夷以众,则游者众——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才”“就”“接着”“就在这时”“原来已经”。 【成语举例】废书而叹——鸡鸣而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言而喻 【成语例释】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尽欢而散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经典文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掠泗、楚而溃——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此两处则用法与而同)——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③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 【成语例释】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经典文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④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 【成语举例】华而不实——不约而同——不谋而合——不翼而飞——不劳而获 【成语例释】大而无当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2019年高考语文易错点专题03正确使用实词易错练兵含解析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瑰宝熏陶循序渐进 B.径自珍宝熏染循序渐进 C.径自瑰宝熏陶潜移默化 D.径直珍宝熏染潜移默化 答案 C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假如生命是草,也决不因此自卑!要像其他同类那样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________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________地将根须钻进石缝,________生命的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________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 A.一抹锲而不舍汲取当然 B.一片坚忍不拔吸取当然 C.一抹坚忍不拔吸取固然 D.一片锲而不舍汲取固然 解析“一抹”作“绿色”的量词更生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前者更适合语境。“汲取”和“吸取”是同义词,区别在于风格与使用场合上,“汲取”较文雅庄重,“吸取”较通俗,前者往往与抽象事物搭配,后者既可用于抽象事物,又可用于具体事物。“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近期房价出现了降温,但是房租价格却逆势而上。租房者精打细算________下来的钱,总跟不上房租上涨的脚步。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2019年高考语文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虚词汇编(完整版)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总结和整理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的归纳整理 一、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永州之地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出于蓝,而青于蓝。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忘秦之续耳。 (5)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相当于“地”“着”等,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 吾尝终日而思矣。 2、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而母立于兹。 3、助词,附在其它的词上。 (1)作时间词,“既而”“俄而”“已而”“而后”等。

俄而百千人大呼。 (2)“而已“,放在句未,表示限制的语气,相当于“罢了”。 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二、何 1、疑问代词 (1)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大王来何操? 子何恃而往?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2、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怎么这样”。 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吏呵一何怒。 3、复音虚词。 (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 如:今日之事何如? 如太行王屋何? (2)“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的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如: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4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跟踪达标训练 人教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 ..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 人神气十足 ....。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 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 ....,所以他写出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解析】A.“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整顿”的意思是“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而语境是“神清气爽”。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 明传续 ..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的 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 ..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 ..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解析】C.“培育”有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和培养(如培养一代新人等)之意。在句中与主语“湘江”、宾语中心语“乡村和城市”不搭配。“传续”是继承、延续之意,A项正确。“沉浮”有“起伏、消长”之意,B项正确。“涵养”有“蓄积并保持”之意,D项正确。答题时,可以从词义、搭配习惯、适用范围等方面加强对实词的辨析。 【答案】 C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________了。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________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________,这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________身在异国呢! A.清爽钻抖颤而且B.清凉攒抖颤况且 C.清凉钻起舞况且D.清爽攒起舞而且 【解析】“清爽”是人的主观感觉,“清凉”倾向于客观的实。“钻”仅用于尖细状的,“攒”指聚在一起,从“丛丛”看,应是“攒”。第三空只能为“抖颤”,因为“小朵的”“秋风”的语境暗示了这一点。“况且”表递进。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老舍先生虽然获得过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________,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奖,这不能不说是国人的一大遗憾。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清单二18个文言虚词教案

清单二18个文言虚词 1.而 记住经典归纳义项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代词,通“尔”,译为“你(们)、你(们) 的”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 门宴》) (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又” (3)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3)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然 后”,或者不译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4)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 且”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5)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 (6)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 禅山记》) (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所 以”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8)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 词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9)连词,表示目的关系 (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者。(《逍遥游》) (10)名词,通“能”,才能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11)限止语气,罢了 (12)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 十思疏》) (12)表递进 (1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 碑记》) (13)不久,一会儿 (1)(2019·全国卷Ⅱ)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而: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而: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卷Ⅱ)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而: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Ⅰ)见而.异之 而: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而:______________ (6)(2017·浙江卷)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 而:______________ (7)(2017·山东卷)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而:______________ 【答案】(1)连词,表因果“因而”(2)连词,表转折,但(3)连词,表修饰,不译(4)连词,表示承接,就、然后(5)连词,表示转折,然而、却(6)连词,表示并列(7)连词,表示修饰,不译 2.何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18个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18个文言虚词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有木有眼晕啊?不怕,认真读完今天这一篇,保证你把虚词吃得透透的!! ……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十八个文言虚词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 [即时小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 [即时小练]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是诚何心哉 (《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即时小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1)①(2)⑥(3)④(4)

上海沪教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详解

上海沪教版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汇总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汇总 1.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2.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4.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5.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 XX峥嵘而XX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XX而西却XX,此五霸之伐也(《XX窃符救XX》)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 并且"或" 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XX贪而信XX,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XX ,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XX 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XX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XX》)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却"。 ①XX,取之于XX,而XX于XX (《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 XX 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XX而夭其嗣乎(《XX》)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 假如"。 ①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XX》)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XX》)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 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XX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XX记》)②表恶其能 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XX (《阿房宫赋》)②XX,XX,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 XX”,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XX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XX,自与XX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 而母立于兹(《XX 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高考语文:专题(1)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专题1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说明:新课标全国卷Ⅰ、Ⅱ实词、虚词不专设题。) 导向一双音节词语客观题 ★ 1.(高考导向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承担责任,请求________,严格执行赔偿协 定。德国总理默克尔严肃________,德国对纳粹犯下的罪行负有“永久责任”。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________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A.宽恕重审而且 B.宽容重审反而 C.宽恕重申反而 D.宽容重申而且 解析宽恕:宽容饶恕。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重申:再一次申述。重审:原审法院的判决在上诉程序中被上级法院撤销而由原审法院对该案重新审理。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 答案 C 导向二词语综合客观题 2.(课标区常规检测模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________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 证。治水,不二法门是________,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________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________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因地制宜妄想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解析蕴含:包含;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因势利导: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妄想:狂妄的打算;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答案 C 3.(新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练习

高中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练习题 河南李伟强

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考查了古文化常识,应引起备考注意。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解析】属“提取关键词”题型。解题步骤:1.读题,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2.分层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答案:(1)吸碳(2)略施魔法(3)光合作用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__。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__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_____的。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 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 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 D .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茔地。墓室:①犹墓庐; ②犹墓穴。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潢;点缀,装点;指装饰品;犹夸饰。装点:装饰点缀;点缀品;张扬,夸大。虽然:即使如此;犹即使。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连词。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参考答案:B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②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③辨析用法。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14、(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