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附录 各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附录 各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附录  各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附录  各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附录三:

各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第一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补充选择题参考解答

【讨论题1参考解答】

这是由计量经济学的特点决定的,计量经济学研究对经济问题作定量分析的方式,理论计量经济学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各种经济理论都能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讨论题2参考解答】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以经济数据所表现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经济数量关系及数量变化规律是计量经济研究的主体, 经济变量变动的规律性是研究的出发点、归宿或核心。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性,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的,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不同的。所使用的模型、数学推演和统计方法——只是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本质上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讨论题3参考解答】

模型是对所研究的某种现象、某种关系或某种过程的一种模拟。一般的经济模型用数学关系式描述经济变量的关系,只是一种理论模型。而计量经济模型表现的是实际经济关系或经济过程,实际的经济活动不一定符合理论的数学关系式,所以模型中包含了随机误差项。包含随机误差是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的根本区别。

【讨论题4参考解答】

经济变量指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表现不同,取值不同,是可以观测的因素。经济变

量是模型的研究对象或影响因素。变量具有可观测性。而参数是表现经济变量相互依存程度、决定经济结构和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因素,通常不能直接观测。参数所体现的通常是某种经济数量规律性。

【讨论题5参考解答】

为什么要对模型加以检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可能并不充分;用于模型估计的统计数据或其他信息可能不可靠;样本可能较小,所得结论可能只是抽样的某种偶然结果;可能违反计量经济方法的某些基本前提(或假定)。

对模型检验什么?主要是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模型在经济理论上是否有意义,不能只是看数学上怎么完美;判定所得结论在统计上是否可靠。

【讨论题6参考解答】

1)经济结构分析:

思想: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着重于对参数的分析(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乘数分析)。例:分析消费增加对GDP的拉动作用

2)经济预测

思想:由预先测定的解释变量去预测被解释变量在样本以外的数据(动态预测、空间预测)。例:预测股票市场价格的走势

3)政策评价

思想:用模型对各种政策方案作模拟测算,对政策方案作评价,把计量经济模型作为经济活动的实验室。例:分析道路收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

4)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

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经济学理论,只有当它成功地解释了过去,才能为人们所接受;计量经济学模型将理论与事实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检验经济理论的好方法;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可以发现和发展理论。

【讨论题7参考解答】

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是指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这是实际经济活动运行的结果,是对所研究对象加以观测所得到的数量信息,这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计量经济学研究特别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这是由经济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经济现象不能像物理、化学现象那样, 不可能在实验室中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去重复现象的变化和取得数据,而只能被动地去观测既定的经济活动。这种观测要依靠经济统计。计量经济研究中有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理论、数据、计量分析方法,其中数据代表着经济活动实践的结果,通过计量

分析方法把经济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才能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

【讨论题8参考解答】

一般来说参数是未知的,又是不可直接观测的。由于经济关系有一定随机性,存在随机误差项,参数也不能通过变量值去精确计算。对参数我们只能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加以估计。计量经济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如何通过变量样本观测值科学地、合理地去估计总体模型的参数。

为什么要确定参数估计的准则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参数估计值 参数真实值,1)参数无法直接观测,只能通过样本去估计;2)样本的获得存在抽样波动,不同样本的估计结果不一致;3)通过样本估计参数时,估计方法及所确定的估计式不一定完备,不一定能得到总体参数的真实值;4)估计参数的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的估计结果可能不相同。因此,对各种估计方法优劣的比较与选择,需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参数估计的基本要求是:参数估计值应"尽可能地接近"总体参数真实值”。用统计语言来表述就是: 估计结果的无偏性、方差最小性、一致性等。

【讨论题9参考解答】

计量经济研究的过程及各个步骤,如图1.3所示:

图1.3 计量经济研究的过程

【讨论题10参考解答】

主要是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模型在经济理论上是否有意义;判定所得结论在统计上是否可靠。

对计量经济模型检验的包括:

1)经济意义检验:检验所估计的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

2)统计推断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是否可靠。

3)计量经济学检验: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前提。

4)预测检验: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经济运行的实际作对比,检验模型的实际效果。

二、第二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参考解答:

(二)计算分析题参考解答

【计算分析题1参考解答】:

(1)利用EViews计算结果可知,相关系数为0.948138

XY

r=,说明相关程度较高。

(2)计算t统计量:

2.681739

8.436851

0.317859

t====

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n-2=10-2=8的临界值

2

t

α

为2.306,

显然t t

α

>,应拒绝

:0

Hρ=,表明相关系数r 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计算分析题2参考解答】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估计结果为:

21

22

23436226054616918

?18.3479934362546()

i

i

i

i i

i

i

X Y X X Y n X X β-?-?=

=

=?--∑∑∑∑∑∑

2222916918546260?0.9246934362546()

i i i i i i n X Y X Y n X X β-?-?===?--∑∑∑∑∑ 即 ?18.34790.92

46t

t Y X =+ (2)若20XX 年人均收入为400元,推算20XX 年商品销售额为:

2003

?18.34790.9246400388.1879Y =+?=(万元) 【计算分析题3参考解答】

利用EViews 计算各省市财政收入与GDP 的相关系数为: 0.886062,这说明财政收入与GDP 是正相关。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i i i Y GDP u ββ=++ 利用EViews 估计得到:

?10.85880.0762

i

i Y GDP =-+ (32.4946) (0.0074) t= (-0.3342) (10.2932) 20.7851

R = 模型可决系数为0.7851, 斜率系数t 检验统计量为10.2932,明显大于临界值,说明应拒绝02:0H β=,表明GDP 对财政收入有显著影响。

【计算分析题4参考解答】:

由EViews 回归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出: (1)分别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为 1)人均寿命与人均GDP(X1)的回归结果:

1?56.64790.12

84i

i Y X =+ t= (28.8899) (4.7118) 20.5261

R = 2)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X2)的回归结果:

2?38.79420.3320i i

Y X =+

t= (10.9834) (7.1153) 20.7168R =

3)人均寿命与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回归结果:

3?31.79960.3873i i

Y X =+ t= (4.8650) (4.8253) 20.5379

R = (2)各个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对应的 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

0.025(224) 2.101t -= ,或者其p 值均小于0.05α=,所以各个解释变量对Y 都有显著影

响。但从拟合优度看, 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的回归最高。

【计算分析题5参考解答】

(1) 建立建筑面积X 与建造单位成本Y 的回归方程,估计其参数得:

?1845.475064.1840i i

Y X =- t= (95.7969) (-13.3443) 20.9468

R = 由t 统计量和P 值可以判断,X 的参数的t 检验表明建筑面积对建造单位成本有显著影响,拟合优度0.946829 较高,模型拟合较好。

(2)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回归系数-64.1840说明建筑面积每增加1万平方米,平均说来,每平方米建造单位成本将降低64.1840元。

(3)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时,建造单位成本可能为:

647.1555.4184.64475.1845?=?-=i

Y (元) 【计算分析题6参考解答】

水稻产量Y 和施肥量X 的线性回归方程:

?186.8889 4.7167i i

Y X =+ t= (5.8766) (7.0610) 20.8769

R = 说明施肥量每增加1千克,平均说来水稻产量将增加4.72千克。 【计算分析题7参考解答】

(1)条件均值计算结果:(美元)

表2.17 条件均值

(2)以收入为横轴,消费支出为纵轴作散点图

图2.4 收入与支出的散点图

(3)从图形看出, 每周家庭消费支出Y (美元)与每周家庭的收入X (美元)呈现正相关关系,每周家庭消费支出Y 的条件均值几乎与每周家庭的收入X 是线性关系。 (4)设定总体回归函数为: 12i i i Y X u ββ=++ 【计算分析题8参考解答】

(1)绘制学生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散点图

图2.5 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的散点图

基本上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的

(2)建立数学成绩X 与统计学成绩Y 的回归方程:12i i i Y X u ββ=++,回归结果如下:

? 5.42210.9427i i

Y X =+ t= (0.3600) (4.7376) 20.6159

R = (3)对数学成绩与统计学成绩关系的显著性进行检验:与解释变量数学成绩对应的参数的t 统计量为4.7376,P 值为0.0003,表明数学成绩对统计学成绩有显著影响。 【计算分析题9参考解答】

(1)建立人均年储蓄额(Y)关于人均年收入额(X)的线性回归方程:12i i i Y X u ββ=++

估计结果:2

2

2

()()200.7

?0.2023()992.1

i

i

i

i

i

i

X X Y Y x y X X x

β--===

=-∑∑∑∑ 12

81293

??0.2023 2.17261010

Y X ββ=-=-?= (2)可决系数2

R :

2

22

22

[()()]200.740280.49

0.904259()()992.144.944545.29

i i i i X X Y Y R X X Y Y --====--?∑∑∑ 【计算分析题10参考解答】

(1) 当1000f Y =时,消费支出C 的点预测值: ?500.61000650i

C =+?=(元) (2)平均值的预测区间:

已知: ?650i

C =,0.025(10) 2.23t =,22

300

?302

122

i

e n σ=

=

=--∑,

22??[(f f C t C t αασσ-+

[(650 2.23 2.23=-+

=(650-27.5380,650+27.5380) =(622.46,677.54)

当1000f Y =时,在95%的置信概率下消费支出C 平均值的预测区间为(622.46,677.54)元。 (3)个别值的预测区间:

22??[(f f C t C t αασ-+

[(650 2.23 2.23=-+

=(650-30.1247,650+30.1247)

=(619.88,680.12)元

当1000f Y =时,在95%的置信概率下消费支出C 个别值的预测区间为(619.88,680.12)元。

三、第三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参考解答 1.单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2.多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二)简要回答题参考解答 【简要回答题1参考解答】:

2?β、3

?β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222233??[()]i i i i

Min e Y X X ββ=-+∑∑

正规方程,

2233222333??[()]0

??[()]0

i i i i i i i i Y X X X Y X X X ββββ?-+=??

-+=??∑∑

解此方程可得2?β、3

?β的估计量,

()()()()()()()2233232

2

222323?i

i

i

i

i

i

i

i

i

i

i

Y X X Y X X X X X X X β-=

-∑∑∑∑∑∑∑ ()()()()()()()

2322233

2

222323?i

i

i

i

i

i

i

i

i

i

i

Y X X Y X X X X X X X β-=

-∑∑∑∑∑∑∑ 正规方程中,没有0i

e =∑,所以当模型没有截距项时,不能保证残差和为零。

【简要回答题2参考解答】:

对2R 修正的原因:2R 是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非减函数,也就是说,随着模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2

R 的值会变大,这样为了得到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似乎加入更多解释变量是合理选择。但是,在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时,一些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次要因素没有必要以显性形式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模型中,因为,随着解释变量个数增加,待估计的参数也会增多,由此造成样本自由度的减少,模型参数估计准确性下降。因此,在多元回归模型背景下,仅仅依据2

R 进行模型比较和选择就会产生问题,在增加新的解释变量时,必须对由其带来的模型自由度下降这一“负面影响”而做出惩罚,因此需要对2

R 做出相应的修正。 【简要回答题3参考解答】: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究竟该引入多少个解释变量视情况而定。如果所建立的计量模型是为验证某一经济理论,则引入变量个数取决于经济理论,如建模目的是检验CAPM 模型,则只需包含一个解释变量。如果是根据经验而建立模型,在样本容量允许条件下,可以加入较多解释变量,以得到所关注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净”影响。当然,此时,应当考虑做包含多余变量、遗漏变量等方面的模型设定检验。 【简要回答题4参考解答】:

这一假定是针对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设定,根本目的是保证模型的可估计,如果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会造成数据观测矩阵X 非列满秩,模型参数无法估计。 (三)计算题参考解答

(1)模型估计结果

23456?0.260.210.0020.140.150.001i i i i i i

Y X X X X X =+---+

t = (2.7) (4.0) (-1.03) (-3.2) (-1.1) (0.35)

20.44

8.84 2.445

R F DW df ====

(2)0.058.84[5,45] 3.45F F =>=模型整体显著,t 统计量临界值0.025(45) 2.01t =,

仅X 2、X 4及截距项系数显著。

(3)模型中解释变量不显著原因可能是由于解释变量共线性造成的,但也可能是变量自身本身不显著。对此,我们可以考虑删掉不显著解释变量,重新建模,结果如下,

242

?0.170.2470.14(5.0)

(5.92)( 3.57)

0.439920.63

2.2

45

i i i Y X X t R F DW df =+-=-====

从结果来看,删掉不显著变量后,模型修正可决系数基本没有变化,F 统计量显著提升,同时各参数显著性都进一步改善,因此,从这一结果看,选择只包含X 2、X 4两个解释变量更好一些。

四、第四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三)判断分析题参考解答 (四)简要回答题参考解答

【简要回答题1参考解答】:

在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解释变量被假定为非随机变量,而多重共线性是发生在解释变量之间,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多重共线性并不一定是解释变量之间理论上存在线性关系造成的,而是由于所搜集的样本数据之间存在某种近似的线性关系所致。 【简要回答题2参考解答】:

完全多重共线性:回归系数的估计值无法确定,并且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穷大。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虽然回归系数可以估计,但参数估计值很不稳定,并且对样本非常敏感;相对于无多重共线性的情况,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增大,从而使得总体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变宽,故回归系数不能以更高的精度或准确度做出估计;在回归方程高度显著的情况下,有些回归系数通不过显著性检验(参数估计量的t 值变小),甚至可能出现回归系数的正负号得不到合理的经济解释。 【简要回答题3参考解答】: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辅助回归法、缺某一个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检验等价、综合判断法、方差扩大因子法、逐步回归法。 【简要回答题4参考解答】:

经验方法:增加样本容量、利用先验信息、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并用、剔除变量、差分变量代换;逐步回归法;主成分法以及岭回归等。 【简要回答题5参考解答】:

不同意。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不违反多重共线性假定。 【简要回答题6参考解答】:

(1)有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与其滞后期变量常常呈现高度相关性。 (2)可以通过经验办法比如先验信息,剔除变量等办法。

(五)计算题参考解答

【计算题1参考解答】:

(1)估计检验结果为

82

.15904

.286

.0)

16.0()19.3()48.6(98.264.678.104?2===+-=F DW R se

A P R T t t t

2β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表示价格上升会导致企业总收入下降;再就3β而言,

其回归系数为正且大于1,代表广告费支出的增加,不但有助提高销售收入,提高的收入额度超过广告费支出。利用广告作为促销手段,具有意义。

(2)估计检验结果

72

.11281.182

.0)

01.0()06.0()04.0(ln 200.0ln 209.050.4n

?l 2===+-=F DW R Se

A P TR t t t

可借助弹性去解释。

(3)两个模型都显著,符合经济意义,都恰当。

(4)回归系数估计值都统计显著,系数符号大小无异常现象,可认为解释变量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读者可以试计算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计算题2参考解答】:

(1)12?103.230.010.52Y

X X =-+

(2)有多重共线性;综合判断以及参数的经济意义。 (3)收入与财富对支出的影响都很显著。 (4)剔除变量或其他经验办法。

【计算题3参考解答】:

(1)估计检验结果

232?10.94 2.01 3.64(2.65)

(2.64)

0.98

Y X X se R =-+=

=

(2)估计检验结果

232?9.38 1.890.25(0.52)

(0.51)

0.98

Y X X se R =+-=

=

(3)数据经过微小改变,但二元回归的结果却完全变化,参数估计值、标准误以及参数的符号都发生改变。

(4)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1)中的三个参数可以估计,但没什么意义,因为此时参数的估计值和方差对样本非常敏感。 【计算题4参考解答】:

(1)拟合优度很高,但2X 、3X 、4X 、2X 解释变量不显著,还有部分参数的符号与预期不一致。

(2)解释变量之间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3)利用逐步回归或其它经验方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

(六)分析题参考解答:

(1)有多重共线性;综合判断以及参数符号与预期相反。 (2)正号;

(3)可以考虑为技术进步; (4)缓解多重共线性; (5)规模报酬不变。

五、第五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解答

(三)简要回答题参考解答 【简要回答题1参考解答】:

异方差性是指模型违反了古典假定中的同方差假定,它是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一个专门问题。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如果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对不同的解释变量观测值彼此不同,则称随机项i u 具有异方差性,即常数≠=2)var(t i u σ (t=1,2,……,n )。例如,利用横截面数据研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时,对收入较少的家庭在满足基本消费支出之后的剩余收入已经不多,用在购买生活必需品上的比例较大,消费的分散幅度不大。收入较多的家庭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使得这些家庭的消费有更大的选择范围。由于个性、爱好、储蓄心理、消费习惯和家庭成员构成等那个的差异,使消费的分散幅度增大,或者说低收入家庭消费的分散度和高收入家庭消费得分散度相比较,可以认为牵着小于后者。这种被解释变量的分散幅度的变化,反映到模型中,可以理解为误差项方差的变化。 【简要回答题2参考解答】:

产生原因:(1)模型中遗漏了某些解释变量;(2)模型函数形式的设定误差;(3)样本数据的测量误差;(4)随机因素的影响。

产生的影响: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性,会对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及模型应用带来重大影响,主要有:(1)不影响模型参数最小二乘估计值的无偏性;(2)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不是一个有效的估计量;(3)对模型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失效;(4)模型估计式的代表性降低,预测精度精度降低。 【简要回答题3参考解答】:

检验方法:(1)图示检验法;(2)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3)怀特检验;(4)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残差回归检验法);(5)ARCH 检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检验) 【简要回答题4参考解答】:

解决方法:(1)模型变换法;(2)加权最小二乘法;(3)模型的对数变换等 【简要回答题5参考解答】: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是使残差平方和

∑2

t

e

为最小,在

异方差情况下,总体回归直线对于不同的t t e x ,的波动幅度相差很大。随机误差项方差2

t

σ越小,样本点t y 对总体回归直线的偏离程度越低,残差t e 的可信度越高(或者说样本点的代表性越强);而2

t σ较大的样本点可能会偏离总体回归直线很远,t e 的可信度较低(或

者说样本点的代表性较弱)。因此,在考虑异方差模型的拟合总误差时,对于不同的2

t e 应该区别对待。具体做法:对较小的2

t e 给于充分的重视,即给于较大的权数;对较大的2

t e 给于充分的重视,即给于较小的权数。更好的使∑2

t e 反映)var(i u 对残差平方和的影响程

度,从而改善参数估计的统计性质。 【简要回答题6参考解答】:

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的基本原理:将样本分为容量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对样本1和样本2进行回归,并计算两个子样本的残差平方和,如果随机误差项是同方差的,则这两个子样本的残差平方和应该大致相等;如果是异方差的,则两者差别较大,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使用条件:(1)样本容量要尽可能大,一般而言应该在参数个数两倍以上;(2)t u 服从正态分布,且除了异方差条件外,其它假定均满足。 (四)计算题参考解答

【计算题1参考解答】: (一)原模型:

01i i i y b b x u =++ (1)等号两边同除以i x ,

新模型:011

i i i i i

y u b b x x x =++(2)

令*

*1

,,i i i i i i i i

y u y x v x x x =

==

则:(2)变为

**10i i i y b b x v =++

此时22221

()(

)()i i i i i

u Var v Var x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二)对

**10i i i y b b x v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

****

0*2*2

**

10()()i i i i i i i i n x y x y b n x x b y b x ?-=?-??=-?

∑∑∑∑∑ 其中**1,i i i

i i y y x x x == (进一步带入计算也可) 【计算题2参考解答】:

(1)01:; :;t t H u H u 为同方差性为异方差性

(2)120.46617

1.290.3617

RSS E F RSS E -=

==- (3)0.05(10,10) 2.98F =

(4)0.05(10,10)F F ≤,接受原假设,认为随机误差项为同方差性。 【计算题3参考解答】: 原模型:

i i y a u =+ 根据2(0,);()0,i i i j u N x E u u i j σ=≠

为消除异方差性,模型等号两边同除以

=+

令*

*

,,i

i i y x v ===

则得到新模型:**i i i y ax v =+

此时221

()()i i i Var v Var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

(

)

**2

*?(1)

1i

i

i i

x y y x a

x x

x ==

=

∑∑∑∑

【计算题4参考解答】:

原模型:011i i y b b x u =++ , 221()i Var u x σ=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为消除异方差性,模型两边同除以,

得:011i i i i i

y u b b x x x =++

令**1

,,i i i

i i i i i

y u y x v x x x ===

则:(2)变为

**10i i i y b b x v =++

此时22221

()()()i i i i i

u Var v Var x x x σσ===新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由已知数据,得

表5.8 样本及变换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对*

*

10i i i y b b x v =++进行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得:

****0*2*2**10()()i i i i i i i i n x y x y b n x x b y b x ?-=

?-??

=-?∑∑∑∑∑ 解得01 1.77 3.280.54

5.95 1.153.280.4455b b ?

==???

?=-?=??

【计算题5参考解答】:

(1)如果存在异方差,则异方差的结构是i i i X u Var 22)(σσ==。(2)如果各统计指标显著改善,则认为异方差已被消除或减弱了。(3)系数0.239表示离商业区的距离每增加一英里,则人口密度相对减弱0.239,说明离市中心越近,人口越密集。

六、第六章补充练习题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

1.单选题参考解答

2.多选题参考解答 (二)简要回答题参考解答 【简要回答题1参考解答】:

对于模型t t t u X Y ++=21ββ

随机误差项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表现为:cov(,)0i j u u ≠,i j ≠,i ,j = 1,2,…,n

如果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相关关系,即

cov(,)0i j u u ≠,i j ≠ , i ,j = 1,2,…,n ,则认为出现了自相关性。

【简要回答题2参考解答】:

参数估计量仍然具有无偏性,但非有效,在大样本情况下具有一致辞性,但仍不具有渐近有效性;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模型的预测失效。 【简要回答题3参考解答】:

图示检验法、DW 检验法等。 【简要回答题4参考解答】:

回归模型必须含有截距项;解释变量必须是非随机的;解释变量中不能包含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不能用于联立方程模型中各方程组的自相关检验;只适用于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自相关检验;DW 检验存在两个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的范围,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简要回答题5参考解答】:

由于自相关性,相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相关关系,那么检验自相关性,也就是检验随机误差项之间的相关性。各种检验方法就是在这个思路下发展起来的。 【简要回答题6参考解答】:

广义差分法、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德宾两步法等。 【简要回答题7参考解答】:

(1)参见简要回答题的第1小题。(2)存在自相关,且是正自相关,因为DW 值落在DW 表的正自相关区域。(3)参见简要回答题的第2小题。 (三)计算题参考解答 【计算题1参考解答】 (1)用OLS 作回归:

表6.10 回归结果

(2) 对样本量为18、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158,d U = 1.391,模型中DW

(3) 由关系式可知?10.76452

DW

ρ

=-= (4) 利用估计的值对数据变换,用OLS 法估计广义差分方程得 表6.11 回归结果

(5)从而可得原模型为?18.04270.0352t t

Y X =-+。利用估计的原模型方程,生成1t e -和t e 的散点图,明显看出这个方程还存在自相关。 【计算题2参考解答】

(1) 对样本量为21、3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026,d U = 1.669,模型中L DW d <,显然有自相关。

(2) 对样本量为15、2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0.946,d U = 1.543,模型中4L DW d >-,显然无自相关。

(3) 对样本量为30、5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 统计表可知,d L =1.071,d U = 1.833,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作业答案 16. MCS-51单片机系统中,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 据线,为何不会产生冲突? 解: 数据存储器的读和写由 RD 和WR 信号控制,而程序存储器由读选通信号 PSEN 控制, 这些信号在逻辑上时序上不会产生冲突;程序存储器访问指令为 MOVC ,数据存储器访问 指令为MOVX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虽然共用 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但由于二者 访问指令不同,控制信号不同 ,所以两者虽然共处于同一地址空间,不会发生总线冲突。 18.某单片机应用系统,需扩展 2片8KB 的EPROM 和2片8KB 的RAM ,采用地址译码 法,画出硬件连接图,并指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解: 硬件连接电路图如图 4.18所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为: 图4.18 4.18题硬件连接电路图 21. 8255A 的端口地址为 7F00H ?7F03H ,试编程对 8255A 初始化,使A 口按方式0输入, B 口按方式1输出。 解: 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 MOV SP, #60H MOV DPTR , #7F03H MOV A , #10010100B MOVX @DPTR , A SJMP $ END 25.使用8255A 或者8155的B 端口驱动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各 4只,且红、绿发光二极 管轮流发光各1S 不断循环,试画出包括地址译码器、 8255A 或8155与发光管部分的接口 2764 (1#): 0000H~1FFFH 6264 (1#): 4000H~5FFFH 2764 (2#): 2000H~3FFFH 6264 (2#): 6000H~7FFFH 8031 ALE Q7-QQ G 74LS373 □7-DO OE 1_ —. AO-A?A8-A1?CE 2764 1# D7-D0 QE Al f A12 CE 6264 1# D7-0B WE OE A0-A7Aa-Al2CE 6264 2# D7~D(? W E OE P2.4-P2.0 1 2764 2# D7-D0 OE RESET P0.7^P0.0 PSEN WR RD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新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 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 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 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 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 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财务分析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第七章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动的原因是()。 A 发行新股 B 资本公积转股 C 盈余公积转股 D 以未分配利润送股 2. 如果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反映的是存货实有数量,则说明采用了( )。 A 永续盘存法 B 定期盘存法 C 加权平均法 D 个别计价法 3. 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使存货余额最高的计价方法是()。 A 加权平均法 B 移动加权平均法 C 后进先出法 D 先进先出法 4.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D.净利润 5.企业商品经营盈利状况最终取决于()。 A.主营业务利润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D.投资收益 6.产生销售折让的原因是()。 A.激励购买方多购商品B.促使购买方及时付款 C.进行产品宣传D.产品质量有问题 7.如果企业本年销售收入增长快于销售成本的增长,那么企业本年营业利润()。 A.一定大于零B.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C.一定大于上年利润总额D.不一定大于上年营业利润 8.假设某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法,这项会计政策的变更对利润的影响是()。 A.利润增加B.利润减少 C.利润不变D.不一定 9.能使经营现金流量减少的项目是()。 A.无形资产摊销B.出售长期资产利得 C.存货增加D.应收账款减少 10.在企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往往是()。 A.流入量大于流出量B.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C.流入量等于流出量D.不一定 1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支付的现金股利归属于()。 A.经营活动B.筹资活动 C.投资活动D.销售活动 12.企业采用间接法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 A.加上投资收益B.减去预提费用的增加 C.减去固定资产折旧D.加上投资损失

模拟电路第四章课后习题测验答案

第四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4-1 在图P4-1所示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V CC 为6V ,R L 为8Ω,假设三极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 =1V , ① 试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 ② 估算电路中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P V 和效率η。 解:① W W R U V P L cem CC om 563.18 2)16(2)(2 2≈?-=-= 如忽略U CES ,则 W W R V P L CC om 25.28 2622 2=?=≈ ② W W R V P L CC V 865.28 6222 2≈??=≈ππ %55.54865 .2563.1≈==V om P P η 如忽略U CES ,则%53.78865.225.2≈== V om P P η 此题的意图是理解OCL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P om 和P V 的估算方法。 ◆◆ 习题 4-2 在图P4-1所示的电路中: ① 三极管的最大功耗等于多少? ② 流过三极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等于多少? ③ 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承受的最大电压等于多少? ④ 为了在负载上得到最大输出功率P om ,输入端应加上的正弦电压有效值大约等于多少? 解:① W W P P om CM 45.025.22.02.0=?=> ② A A R V I L CC CM 75.08 6==> ③ V V V U CC CEO BR 12622)(=?=> ④ 因为互补对称电路中无论哪个三极管导电,电路均工作在射极跟随器状态,1≈u A ,而略小于1,故V V V U U CC cem i 24.426 22≈=≈≈。 本题的意图是了解OCL 互补对称电路中功率三极管极限参数的估算方法。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统计学 B、统计数据搜集 C、统计分析 D、统计数据的整理 2、统计学的核心内容是() A、统计数据的搜集 B、统计数据的整理 C、统计数据的发布 D、统计数据的分析 3、某班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84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4、某管理局有20个下属企业,若要调查这2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个企业 B、20个企业的每个职工 C、2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2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 5、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 A、描述统计 B、理论统计 C、应用统计 D、推断统计 6、()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A、理论统计 B、描述统计 C、推断统计 D、应用统计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学( ) A、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 B、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 C、研究方法为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D、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E、研究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 2、数学() A、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数学基础 B、研究具体的数量规律 C、研究抽象的数量规律 D、研究方法为纯粹的演绎 E、研究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 三、填空题 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2、统计过程的起点是_________,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______________。 3、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为什么统计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举三个例子且不与教科书上的例子雷同)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由反映总体单位某一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到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 D.相对指标 2.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等于1或100%的相对数() A.比例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 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 B.95.45% C.200% D.4.76% 4.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成本比上年度降低10%实际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4.5%,则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A.14.5% B.95% C.5% D.114.5% 5.在一个特定总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存在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标志总量 B.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但必须只有一个标志总量 C.只能存在一个单位总量和一个标志总量 D.可以存在多个单位总量和多个标志总量 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大量的 B.同质的 C.有差异的 D.不同总体的

7.几何平均数的计算适用于求() A.平均速度和平均比率 B.平均增长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序时平均数 8.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3 B.13 C.7.1 D.7 9.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10.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大小时,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11.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12.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于总体次数的分布状况。在对称的钟形分布中() A.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D.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死亡人口数C.某地区出生人口数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第四章 课后习题

课后思考题 4.1 4.9 总结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若),I f Us s 1ω(=设置不当,会产生什么影响?一般说来,正反馈系统是不稳定的,而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具有正反馈的内环,系统却能稳定,为什么? 答:转差频率控制的规律为:(1)在sm s ωω≤范围内,如果气隙磁通保持不变,转矩Te 基本上与ωs 成正比。(2)定子电流不同时,按照一定的 ),I f Us s 1ω(=函数关系控制定子的电压和频率,可以保持气隙磁通恒定。若),I f Us s 1ω(=设置不当,则气隙磁通无法保持恒定,控制将出现紊乱。因为转差频率控制的被控量是频率差ωs ,在外环通过负反馈控制已经实现控制要求,在内环控制中,因为输出量要控制定子的实际频率,而ωω+s 才能得到实际的频率值ω1,因此需采用正反馈相加,由于内环调解器不是普通的PI 调解器,输出不受正反馈的影响,引起的扰动可通过外环进行调节,所以系统能实现稳定要求。 课后习题: 4.1 一台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为:额定电压V 380U N =,额定转速 min /960n N r =,额定频率Hz f 50N =,定子绕组为Y 联接。由实验测得定子电阻Ω=35.0R s , 定子漏感H 006.0L ls =, 定子绕组产生气隙主磁通的等效电 感H 26.0L m =,转子电阻Ω='5.0R r , 转子漏感H 007.0L lr =', 转子参数已折

算到定子侧 , 忽略铁芯损耗 。 ( 1 )画出异步电动机 T 形等效电路和简化电路。 ( 2 )额定运行时的转差率N s ,定子额定电流1N I 和额定电磁转矩。 ( 3 )定子电压和频率均为额定值时,理想空载时的励磁电流0I 。 ( 4 )定子电压和频率均为额定值时,临界转差率m s 和临界转矩em T ,画出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解:(1) R L 'L R L 'L 异步电动机简化等效电路 (2) 额定运行时 由于额定转速min /960n N r =,同步转速min /10003 50 60r n 60f n p N 1=?== 额定运行时的转差率04.01000 960 1000s 11=-=-= n n n N 由异步电动机T 形等效电路 023 .1004.0023.126 .010035 .0-26.0006.01211111≈-≈?+=-+=++ =j j L f R j L L L j L j R C m N s m ls m ls s ππωω可得转子相电流幅值 () ()() A L C L s R C R U I lr ls r s s r 9735.150953.175939.172220 007.0023.1006.010004.05.0023.135.0220 2 22 2 '1212 '1'=+=?+?+??? ? ??+= ++???? ??+= πω气隙磁通在定子每相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 V L s R I lr N r r g 7352.2028361.425.1569735.15E 2 212 ≈+?='+???? ??''=ω 额定运行时的励磁电流幅值

经济学基础各章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万元是“好企业”;105 ~ 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是“落后企业”尝试按先进企业、好企业、一般企业和落后企业进行分组。2、按工人日产量分组的车间数据如下:工人(人)日产量(件)50-60 60-70 12 70-80 18 80-90 10 90-100根据上表,指出:(1)上表中的变量序列属于哪个变量序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和次数(频率);(3)计算各组的组距、组中值和频率 3、商店中XXXX年龄段人群的中位频率呈上升趋势,并呈下降趋势。距离值(%)频率频率(%)频率频率(%)(一岁)(人)(人)0-4 192 5-17 459 18-24 264 25-34 429 35-44 393 45-64 467 65和 6 *6基于318。现调查如下:一、为了解钢材积压情况,上级机关向单位一次性发放调查表进行填写b、一批货物送到商业仓库,在这批货物中选择10件进行仔细检验,以判断和记录质量c、一个乡镇在春播期间每5天向上级部门提交一次播种进度报告d、为了了解科技人员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有关部门向各单位布置问卷,要求填写e、调查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f、选择一些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试点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结果和问题。要求:(1)指出上述调查中哪些是按组织方法分类的?(2)指出根据登记事项的连续性,上述调查属于哪类调查?(3)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指出上述调查属于哪种调查?(4)根据收集数据的方法,指出每项调查属于哪种调查?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描述 1,选择题1,经验表明当数据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时,95%的数据位于区间()a,x??乙、乙?2?c、X?3?d、X?4?2.在实践中,最广泛使用的离散测量值是() A、范围和平均差异 B、平均差异和四分位数偏差 C、方差和标准偏差 D、异常值比率和四分位数偏差 3以及集中趋势。最重要的是() A,模式b,中值c,平均值d,几何平均值 4,有10个数据,它们与数据6的偏差分别为:-3,-2,-2,0,0,4,4,5,5由此可见,() A,平均值0 B,平均值1 B,平均值6 C,平均值6.9 5,一个生产团队由36名工人组成,每个工人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其中14人生产每个产品需要8分钟;每个产品需要16个人10分钟才能生产出来。生产每种产品需要6个人5分钟。生产团队生产的每种产品的平均耗时应使用() A、简单算术平均值b、简单调和算术平均值c、加权算术平均值d、加权调和平均值 6进行计算,疗养院中9位百岁老人的年龄分别为101、102、103、104、108岁。102、105、110、102,计算结果为() A,均值=中值=模式b,均值>中值>模式c,模式>中值>均值d,中

02326操作系统第4章课后思考题

1、何谓之与时间有关的错误?举例说明之。并发进程执行时一定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吗?为什么。 与时间有关的错误是指两个程序都以各自的速度交叉着运行,同时访问共享信息导致的错误。 比如程序A对共享变量p执行+1操作后,休眠一秒输出变量p,程序B对共享变量p执行减1操作后,休眠一秒输出变量p。导致的结果就会和想象中的不相同。 并发程序不一定都导致时间相关的错误,我们可以对共享变量加锁来解决这个问题 2、什么是临界区,什么是相关临界区,对相关临界区的使用规则?系统中某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则这类资源被称为临界资源,而在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程序被称为临界区。 多个进程涉及到同一个临界资源的临界区被称为相关临界区。 使用规则:(1)只能选择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其他进程必须等待。(2)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的等待进入他的临界区 (3)任何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后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 3、若使用P、V操作管理某一组相关临界区,其信号量S的值在【-1,1】之间变化,当S=-1,s=0,S=1时,他们各自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当S=-1,临界区已满,且有一个进程正在等待 当S=0,临界区已满 当S=1, 临界区为空

4、两个并发执行的进程A和B的程序如下: 进程A: While(true){ N = N+5; }; 进程B: While(true){ 打印N的值; N = 0; }; 其中,N为整数,初值为4,若进程A先执行3次循环后,进程A 和进程B又并发执行了一个循环,请写出可能出现的打印值。 答:可能出现的打印值:19,0,24。因为N初值为4,若进程A先执行了三个循环,此时N的值为19。当进程A和进程B并发执行时可能会有如下两种执行次序,即进程A先执行一次循环,然后再进程B执行一次循环,此时打印的是正确值24,执行后N中的值为0。但若进程B先执行一次循环,然后再进程A执行一次循环,则打印的值是19,执行后N中的值是0。这是错误的,即发生了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用P、操作进行管理,使进程A和B并发时不会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的程序如下:(S为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 进程A 进程B while(1){ while(1){

时间序列分析各章奇数号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思考与练习奇数号《参考答案》第一章 1.1 答⑴时间序列含义可三个方面来理解:从统计角度看,将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从数学角度看,是随机过程的样本实现;从系统角度看,某一系统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响应。 ⑵时间序列分析不仅可以从数量上揭示某一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从动态的角度刻划某一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的内在数量关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认识客观世界之目的。而且运用时序模型还可以预测和控制现象的未来行为,修正或重新设计系统以达到利用和改造客

观之目的。 ⑶经济时间序列:经济学家观察某种物价指数波动----物价指数时间序列。逐日股票价格、逐月人均收入、逐月产品进口总额、逐年公司利润等。自然科学中时间序列,自然科学家观察气候的变动,可得到逐日降雨量,逐时、逐月平均气温等时间序列。 1.3 ⑴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①预测②说明③描述④过程控制⑤政策评估 ⑵我们把用来实现上述目的的整个方法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⑶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两类:确定性时间序列方法和随机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5 从三个角度进行描述:从时间变化角度来考察,随机过程X(t)是依赖于时间t的一族随机变量;从试验结果来看,若对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一次观测,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时间t的

函数,但对同一事物的变化过程独立地重复进行多次观测,所得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则称这种变化过程为随机过程;从数学角度看,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如果对于每一个e ∈S ,我们总可以依某种规则确定一时间t 的函数与之对应(T 是时间t 的变化范围),于是,对于所有的e ∈S 来说,就得到一族时间t 的函数,我们称这族时间t 的函数为随机过程,而族中每一个函数为这个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或一次实现、现实)。 随机序列是离散型随机过程,即 {}为整数Z Z t X t ,,∈,要对随机序列进行研究,就必 须对随机过程进行观测,其一次观测结果是一普通实数数列{}T t x t ∈,为随机序列的一个实现或样本。 1.7 ⑴均值函数,{}t t EX μ=反映了时间序列 {},t t T X ∈的每时每刻的平均水平;(2)方差函数,

操作系统 第四章 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 1.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来自百度): 答案一: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用户的需要。对终端型作业用户而言,由于他们所提交的大多属于交互型作业,作业通常比较短小,系统只要能使这些作业在第1级队列所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使终端型作业用户感到满意;对于短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他们的作业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仅在第1级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便可以获得与终端型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的作业,通常也只需要在第2级队列和第3级队列中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对于长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它们的长作业将依次在第1,2,…,直到第n级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时间片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答案二:(惠州学院操作系统课后题)与答案一基本相似,可看做精简版。 答:(1)终端型作业用户提交的作业大多属于较小的交互型作业,系统只要使这些作业在第一队列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终端作业用户就会感到满足。 (2)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在第一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段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作业,通常只需在第二和第三队列各执行一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 (3)长批处理作业,它将依次在第1 ,2 ,…,n个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所以,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满足多用户需求。 2.

分别对以上两个进程集合,计算使用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q=1)、短进程优先(SPN)、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时间片q=1)、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及多级反馈队列(MFQ,第1个队列的时间片为1,第i(i<1)个队列的时间片q=2(i-1))算法进行CPU调度,请给出各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及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第4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4章进程及进程管理 4-3 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进程,即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活动。 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 (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一个静态概念,其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上的一次执行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 (2)程序作为软件资料可长期保存,而进程是有生命期的,因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因撤消而消亡。 (3)程序是记录在介质上指令的有序集合,而进程则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3 部分组成。 (4)进程与程序之间无一一对应关系。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程序,同一程序在执行中也可以产生多个进程。 (5)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位,也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而程序无此概念。 4-6 进程有哪几个基本状态?在一个系统中为什么必须区分出这几种状态? 答:进程有三个基本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和等待状态(又称阻塞、挂起、睡眠)。对进程区分出这几种状态主要是为了便于系统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 4-7试用图画出批处理系统的进程状态变迁图。

4-8试用图画出分时系统的进程状态变迁图。 4-9 某系统进程调度状态变迁图如下图所示,回答 运行 就绪等待 1 342 (1) 什么原因导致变迁2、变迁3、变迁4? 变迁2:某进程的时间片满 变迁3:某进程请求服务,或等待事件 变迁4:某进程请求服务完成,或等待事件发生 (2) 当观察系统中进程时,可能看到某一进程产生的一次状态变迁将导致另一进程做一次状态变迁,这两个变迁称为因果变迁。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进程的变迁3能立即引起另一个进程发生变迁1? 当有一个进程发生变迁3时,将会让出处理器,这时调度必然在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使之由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 (3) 下述因素变迁是否可能发生?如果可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a.2→1 可能发生。有一个进程由运行状态变就绪状态,它让出处理器,则这时必有一个进程由就绪状态转运行状态。 b.3→2 不可能发生。有一个进程由运行状态变等待状态,它让出处理器,这种变迁不会导致另一个进程由运行状态转就绪状态。 c.4→1 不可能发生。一个进程由等待状态变就绪状态,只是自身进程的状态变迁,不涉及处理器,故不会引起其它进程由就绪状态变运行状态。 4-11 什么是进程控制块?它有什么作用? 为了描述一个进程和其它进程,以及系统资源的关系,为了刻画一个进程在各个不同时期所处的状态,人们采用了一个与进程相联系的数据块,称为进程控制块(PCB )。 其作用:标识一个进程的存在。 4-12 n 个并发进程共用一个公共变量Q ,写出用信号量实现n 个进程互斥时的程序描述,给出信号量取值的范围,并说明每个取值的物理意义。 main() {

★第3章和第4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3章和第4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3章 理想气体 习题 3-2 体积为0.027m 3的刚性贮气筒,装有压力为5107×Pa 、温度为20℃的空气。筒上装有一排气阀,压力达到51075.8×Pa 时就开启,压力降为 5 104.8×Pa 时才关闭。若由于外界加热的原因,造成阀门的开启,问:⑴ 当阀门开启时,筒内温度为多少?⑵ 因加热而失掉多少空气?设筒内空气温度在排气过程中保持不变。 状态1 --定容→ 状态2 --定温→ 状态3(但部分气体排出) 解:⑴K 3667 8.75293p p T T 1212=×== (注意:T 1=273+20=293K) ⑵ kg 0.225293 2870.027107T R V p m 51g 111=×××== (注意:R g =287 J/(kg.K)) kg 0.216366 2870.027108.4T R V p m 52g 232=×××== kg 0.0090.2160.225m m Δm 21=?=?= 或:3 m 00108.0=?V 或 mol 31.045.776.7=?=?n 3-3 一绝热刚体气缸,被一导热的无摩擦的活塞分成两部分,最初活塞被固定在某一位置,气缸的一侧贮有0.4MPa 、30℃的理想气体0.5kg ,而另一侧贮有0.12MPa 、30℃、0.5kg 的同样气体,然后放松活塞任其自由移动,最后两侧达到平衡。设比热容为定值,试求:⑴ 平衡时的温度(℃);⑵ 平衡时的压力(MPa)。 解:⑴ 平衡时的温度为30℃ ⑵ 方法1: 0.30.4 0.12p p V V 1221=== 由:T pV T V p T V p 222111=+ 得:p=0.185MPa 方法2: 由:1111RT M m V p =,得1111RT Mp m V =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 各章习题及答案 (答案见最后) (第十、十一不是重点,没有)

第一章(一) 一、名词解释 1、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3、超声波提取技术 4、二次代谢过程 二、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 固定相为:() A. 纤维素 B. 展开剂中极性较小的溶液 C. 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液 D. 水 2、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3、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苯 C. Et2 O D. 石油醚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渗漉法D、浸渍法 5、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 糖类 B. 萜类 C. 黄酮类 D. 木脂素类 6、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 A.醇提水沉法B.铅盐沉淀法C.碱提酸沉法D.醇提丙酮沉法 7、与水不分层的有机溶剂有: A. CHCl3 B. 丙酮 C. Et2 O D. 正丁醇 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 A物理吸附B氢键吸附C分子筛效应D、化学吸附 9、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属于排阻层析,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 B. 小分子化合物 C. 大分子化合物 D. 两者同时下来 三、判断对错 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 为一单体。( )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

热工基础课后题答案第二版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思考题 1. 循环的热效率公式 121q q t - =η 和 12 1T T t -=η 有何区别?各适用什么场合? 答:前式适用于各种可逆和不可逆的循环,后式只适用于可逆的卡诺循环。 2. 循环输出净功愈大,则热效率愈高;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 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这些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不正确,热效率为输出净功和吸热量的比,因此在相同吸热量的条件下,循环输出的出净功愈大,则热效率愈高。不是所有的可逆循环的热效率都相等,必须保证相同的条件下。在相同的初态和终态下,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3.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否表述为“机械能可以全部变为热能,而热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 能”? 答: 不对, 必须保证过程结束后对系统和外界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一条件。否则热能可以全部变为机械能,比如理想气体的定温膨胀过程,系统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外界虽然没有任何任何变化,但是系统的体积发生改变了。 4.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⑴ 熵增大的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⑵ 不可逆过程的熵变S ?无法计算; ⑶ 若工质从某一初态经可逆与不可逆途径到达同一终态,则不可逆途径的S ?必大于 可逆途径的S ?; ⑷ 工质经历不可逆循环后0>?S ; ⑸ 自然界的过程都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的,因此熵减小的过程不可能实现; ⑹ 工质被加热熵一定增大,工质放热熵一定减小。 答: (1)不正确,只有孤立系统才可以这样说; (2)不正确,S 为状态参数,和过程无关,知道初态和终态就可以计算; (3)不对,S 为状态参数,和过程无关,S ?相等; (4)不对,工质经历可逆和不可逆循环后都回到初态,所以熵变为零。 (5)不对,比如系统的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压缩过程,系统对外放热,熵减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