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

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

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

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

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

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

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

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

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农药生物测定的内容及应用

1.测定农药对昆虫、螨类、病原菌、线虫、杂草以及鼠类等靶标

生物的毒力或药效

2.研究农药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3.筛选新农药品种

4.研究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为定向创制新农药提供依据

5.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及加工剂型与毒效关系,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6.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理状态及外界环境条件与药效的关系,以便

提高农药使用水平,做到适时用药

7.测定不同农药混用的效力,为农药的合理混用及寻找增效剂提供依据

8.对有害生物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克服或延缓抗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9.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及生理效应

10.还可利用敏感生物(如蚊幼虫等)来测定农药的有效含量及残留量。

11.测定农药对温血动物及有益生物的毒性

农药生物测定基础

1.药剂浓度的表示方法:(1)百分浓度(2)百万分浓度(ppm)(3)倍数法 (4)波美度

(1)百分浓度:分容量百分浓度和质量百分浓度两种。液体与液体之

间配药时常用容量百分浓度。固体与固体或固体与液

体之间配药时多用质量百分浓度。

新增登记和生产许可的农药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原则上统一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

(2)百万分浓度(ppm)

ppm: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10-6

ppb: part per billion(十亿分之…)10-9

ppt: part per trillion(万亿分之…)10-12与“%”一样,ppm、ppb、ppt 不是浓度单位。但可定义为

摩尔比、体积比、质量比或质量体积比等。

(2)百万分浓度:即100万份药液或药粉中含有这种药剂成分的份数,

以10-6(ppm)表示,其基本单位为百万分之一。常用mg/kg

(μg/g)或mg/L (μg/mL)表示,即每L或每kg物质中

所含的物质的mg数。如:1ppm阿维菌素丙酮溶液=1mg/L….

3)倍数法

①内比法:稀释100倍或100倍以下计算稀释量时,要扣除原有药剂

所占的那一份数量。

如:稀释50倍时,表示用药剂1份加水49份。

②外比法:稀释100倍以上计算稀释时,则不扣除原有药剂所占的那一份。

如:稀释1000倍,则用原药剂1份加水1000份。

在稀释农药时,如果未注明按容量稀释则均按质量计算!

(4)波美度

石硫合剂有效成分的表示单位,用“oBe”表示,它表示浓度与比重的正相关。

(1)百分浓度和百万分浓度之间的换算

百万分浓度(ppm)=10000×百分浓度,如:75%的多菌灵丙酮溶液,为多少ppm?

由上式得:10000×75=750000(ppm)即: 750000 ppm (2)百分浓度和稀释倍数之间的换算

百分浓度(%)=原药剂浓度÷稀释倍数×100%

如:90%的敌百虫稀释1000倍后的药液百分浓度为多少?

由上式得90%÷1000=0.09% 即得为0.09%

(3)百分浓度与有效成分之间的换算

当原药剂的比重等于或近似1时,百分浓度与有效成分(g)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药液有效成分(g)=毫升数×药液浓度

如:25%功夫菊酯乳油100毫升,含有多少功夫菊酯有效成分?

解:100×25%=2.5(g)

波美度和稀释倍数之间的换算

(1) 稀释剂用量的计算公式

例:将10毫升20%杀灭菊酯乳油稀释成50ppm的药液,需用多少水?

解:原药剂的量=10毫升

原药剂浓度=20%=20×10000ppm

所配制的药剂浓度=50ppm

根据公式 10×200000÷50=40 000(毫升)=40(升)

(2) 原药剂用药量的计算公式

例如:50%敌敌畏配100公斤含量为500ppm的药液,需要原药多少?

解:所配药剂量=100公斤(kg),所配制药剂浓度=500ppm, 原药剂浓度=50%=500 000ppm

根据公式 100×500÷500 000=0.1(公斤)=100克

(3)倍数法计算公式

当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下时(内比法):

当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上时(外比法):

例(内比法):需配制98公斤20%敌稗乳油50倍液用于水稻秧苗除草,求用药量是多少?

解:所需药剂量=98公斤稀释倍数=50 根据公式 98÷(50-1)

=2公斤

例(外比法):需配制2.5%敌杀死乳油稀释2000倍液10升,求需加2.5%乳油多少?

解:所需药剂重量=10升稀释倍数=2000 根据公式 10÷2000=0.005升=5豪升

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50X防治黄瓜霜霉病调查情况如下:

①请计算药前及第一次药后10天及第二次药后15天的病指。

②请计算第一次药后10天及第二次药后15天的防效。

③如果亩用药液为75升,每亩需要多少克64%杀毒矾WP?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

?一般地,农药生物测定指在室内进行的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主要是测定一种药剂的毒性、毒力或比较几种药剂毒力的大小。室内试验的结果,除可作为药剂的初步筛选的根据外,还可为田间试验提供参考。有时在田间发现的问题必须拿回室内作比较精细的试验研究。

?田间试验主要测定或比较药剂在田间条件下的药效,其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为生产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农药生物测定试验设计的原则

(1)相对控制测定条件(2)必须设立对照(3)各种处理必须设置平行重复

(4)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

(1)相对控制测定条件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

?供试生物:标准化生物(同一环境下培养的,发育一致)。

?供试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必须纯净(原油或原粉),至少要有确切的有效成分含量。施药要均匀一致。

(2)必须设立对照

对照(check,符号CK) ,对照有三种:

?空白对照:

?非药剂成分对照:如丙酮对照。

?标准药剂对照:多菌灵

?根据具体情况和测定要求确定试验中所需设置的对照。

(3)各种处理必须设置平行重复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这是具有科学性的标志。

?增加重复是减少误差的一种方法。

?一般室内毒力测定要求至少重复3次。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则要求重复4-5次。

室内毒力测定线性浓度范围的寻找

(1)浓度(或剂量)范围的寻找

将待测样品分别配制成跨度较大的几个浓度,根据试验所需要的方法测定每个浓度(或剂量)对供试生物的活性,寻找其效应值(如死亡率、抑制率等)在1%-99%之间的浓度(或剂量),即可确定大致的浓度范围

(2)设置浓度(或剂量)

在所得到的大致浓度范围内,设计一系列不同的药剂浓度(或剂量),浓度梯度可以根据药剂特点及初步确定的浓度范围设置成等比、等差或其它形式,然后测定不同浓度药剂对目标生物的效应值。

(3)最终的浓度确定:若可选出5-7组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数据,即所设置浓度合理。反之,则需要重新设置浓度。

注意:杀虫实验中对照组的死亡率不能超过20%

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

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的一般原则

(一)控制影响因素环境条件、昆虫、药剂、溶剂等。

(二)必须设立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标准药剂对照。

(三)必须设重复一般重复3次,每重复20~50头试虫。

(四)供试的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人工饲养,或在田间同一环境条件下抓捕,尽量一致。

标准目标昆虫:是指在生物测定中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并且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

毒效指示的试虫群体。

对标准目标昆虫的要求

1、易饲养,繁殖力强,不互相残杀,不受季节限制,能保证常年充分供应;

2、要求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经济意义。

3、生活力及抗药力要稳定和均匀一致;

4、选用合适虫期、龄期、年龄的试虫群体或混合群体作为测试对象。

5、便于进行移取处理

标准目标昆虫的移取方法

(一)一般移取法(二) 趋光法(三) 麻醉法: 1、CO2法;2、挥发蒸

气法;3、冷冻法;4、乙醚低温麻醉法(四)吸虫法(五)自行运动移虫法

二、初步毒力试验

1、应用范围:①主要用于对大量化合物的杀虫活性筛选②用于为田间防治害虫筛选有效药剂

初步毒力试验又叫过筛试验(screen test)。其目的是:确定一种新化合物对某一目标昆虫是否有毒,以便确定是否有

必要进一步做毒杀作用方式或精密的毒力测定。比

较粗放的初步试验,对筛选新农药来说是更为主要

的。

初步毒力测定的方法:①喷雾②喷粉③浸渍④食料混药法

精密的毒力测定:就是我们常说的毒力测定。指在特定条件下衡量某种杀虫剂对某种昆虫毒力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来

了解某一杀虫剂对某一害虫的毒力程度,也可用来

比较几种杀虫剂对某一种昆虫的毒力差别;

1、内容: ①毒杀作用方式的测定②毒力程度的测定

定量取食法、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口腔注射法

叶片夹毒法致死中量的计算:根据取食面积、单位面积上的着药量及试虫体重,求出每头试虫的单位体重受药量,排序,分组:生存组、生死组、死亡组。

叶片夹毒法致死中量的计算:

A:中间组每项死虫单位体重药量累加除以总死虫数得A。

B:中间组每项活虫单位体重药量累加除以总死虫数得B。

经典夹毒叶片法的缺点:操作麻烦.需要控制取食量。湿度不好控制,

导致叶片干缩,难测定面积。要求施药均

匀。

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技术——改进夹毒叶片法

改进夹毒叶片法的特点:将不定量进食改为定量给食,并用点滴药量代替喷粉或喷雾。

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测定技术-局部施药法

①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点滴于虫体的某一部位,多在幼虫的前胸背板上,药剂迅速挥发,药剂在体壁形成药膜而侵入体内。

熏蒸杀虫作用测定方法:(1)二重皿法(2)三角瓶法(3)广口瓶法叶蝶法:拒食率(%)=(对照取食面积-处理取食面积)/对照取食面积×100

温湿度对杀虫剂的熏蒸毒力影响较大,一般在25℃、相对湿度50%条件下测定。

熏蒸剂的药量计算:以单位容积内的药剂用量来表示(mg/L或ml/L)。

校正死亡率公式的局限性

1、只有当自然死亡与药剂所引起的死亡没有关系时,自然死亡率在5%~20%之间时才运用;

2、如自然死亡率过大或药剂处理对自然死亡率有影响时均不运用;

3、如自然死亡率在5%以下,可将处理组死亡率减去自然死亡率即可得到校正,即:校正死亡率=处理组-对照组

4、如自然死亡率>20%时,则表示该目标昆虫种群不宜供试验用,试验结果不可靠。

致死中量(Medium Lethal Dose)LD50: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

或μg/头。

致死中浓(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浓度。

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LT50或击倒中时(Medium Knockdown Time)KT50即杀死或击倒昆虫群体一半个体所需的时间。

相对毒力指数

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分布是一个偏常态分布,杀虫剂对昆虫的效应的增加不是和剂量的增加成比例,而是与剂量增加的比例成比例。毒力指数(TI)(%)=标准杀虫剂LD50*100/供试杀虫剂LD50

混剂(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杀虫剂的LD50*100/混剂M的LD50

混剂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的TI×M药中的A% +B药的

TI×M药中的B%

混剂M的共毒系数(CTC)=ATI÷TTI×100

增效与否判定标准:CTC>120增效作用;CTC=80~ 120相加作用;CTC<80拮抗作用

实际死亡率与理论死亡率之差或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时属增效,小-20%属拮抗。

实际死亡率-理论死亡率理论死亡率×100

协同毒力指数(%)=

一般认为预期LD50/实测LD50的毒力比值在0.5~2.6之间属相加作用,大于2.6时属增效,小于0.5属拮抗。

实例:菊·杀混剂(3:7混配)对棉铃虫3龄幼虫毒力测定数据为:氰戊菊酯LD50=0.6598μg/g

杀螟硫磷LD50=78.2013μg/g

菊·杀混剂LD50=1.0831μg/g

通过计算,请说明这两种农药混配后有无增效作用?

菊·杀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0.6598÷0.6598)×30%×100+ (0.6598÷78.2013)× 70%×100 =30.6

菊·杀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0.6598÷1.0831)×100=60.9 菊·杀混剂共毒系数(CTC)=60.9÷30.6×100=199>120

说明:氰戊菊酯与杀螟硫磷以3:7混配具增效作用。

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杀菌剂生物测定:以病菌(活体或离体)为测定对象,评价各种杀菌剂的毒效

一、离体测定:这种测定中仅包括病菌和药剂,判断药剂的毒力主要

是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

优点:易于控制、操作简便迅速、精确度较高。缺点:测定结果与生产实际距离较大,而有些化合物必须在寄主植物体内活化后才起杀菌作用。可能漏筛一些未来颇具潜力的化合物。

二、活体测定:这一类型的方法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杀菌

剂毒力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

特点:测定周期较长,操作比较复杂,大田药效测定常受季节限制,测定时受多种因子的影响,致使结果不稳定。但在应用实际较接近,有很大实用价值

杀菌剂毒力测定步骤:1、在室内进行杀菌剂生物测定;2、在控制

条件下,进行杀菌剂温室盆栽生物测定;3、

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杀菌剂的大田药效试验。清洁:排除其它化合物的影响。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完全除去或杀死器皿表面和内部的一些微生物。

消毒:消毒是消灭或减少某些病原微生物,而不是消灭一切微生物。

在进行分离工作时,植物组织表面往往要消毒、去杂而保“真”

(病原菌)

1)物理灭菌

①干热灭菌: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温度:160℃~180℃,不宜超过180℃。

(完整版)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断或鉴别)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收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化学保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保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避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根据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况(普遍程度、严重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用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影响。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生物农药重点

绪论 1.什么是生物农药 答:指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防治农林作物病虫草鼠害,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制剂 2.生物农药特点(环境相容性;不易产生抗性;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 3.什么是环境相容性 答:指农药对非靶性生物的毒性低,影响小,在大气、土壤、水体、作物中易于分解,无残留影响 4.生物农药分类(三种分类依据各分哪些类) 答:(1)按生物农药的用途来分类,分为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螨剂、生物杀病毒剂、生物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杀草剂等 (2)按生物农药的来源分类,分为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 (3)按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来分类,分为活体生物农药、生物代谢产物类生物农药、生物体内提取农药 5.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植物保护、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6.病毒杀虫剂病原体的条件 答:有很强而又稳定的活性,便于生产和运输,对环境安全无害 病毒农药 7.昆虫的病原病毒并不都能研制成为杀虫剂;真正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哪 四个科 答: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细小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 8.NPV病毒粒子具有的两种表现型 答:出芽型病毒粒子、包涵体来源型病毒粒子 9.NPV杀虫剂的致病机理 答:将Bt(抗虫)基因克隆到构建的家蚕NPV载体,然后用野生NPV病毒与基因工程重组NPV进行同源重组综合改造后获得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第二代生物杀虫剂 10.主要的DNA病毒杀虫剂有哪几种 答:NPV、GV、EPV、DNV 11.主要的RNA病毒杀虫剂有哪几种 答:CPV、双RMA病毒科、野田村病毒科、四对称病毒科 12.病毒杀虫剂遗传改造的方法 答:(1)插入外源基因(2)应用RNA干扰技术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效率(3)修饰或缺失病毒基因(4)异源病毒重组 细菌农药 1.细菌农药按用途或防治对象分为哪几类 答:细菌杀虫剂、细菌杀菌剂、细菌杀线虫剂、细菌杀鼠剂、微生态制剂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杀虫晶体蛋白(Cry蛋白)、溶细胞蛋白 (Cyt蛋白)、营养期杀虫蛋白(VIPs)、苏云金素 3.Cry蛋白的作用机制 答:昆虫肠道溶解、酶解活化、与受体结合、膜孔形成、细胞裂解 4.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制剂生产工艺(液体发酵、固体发酵),两种发酵过程的主要阶段及 关键注意事项 答:(1)液体发酵:主要阶段:菌种的制备、培养基的选择及灭菌、发酵、后处理;注意事项:

农药理化性质

1 农药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的因素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与农药的性质、施用方法及施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就这三方面的问题分别讨论如下: 1.1 农药的理化性质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影响的预测农药理化性质的指标很多,它们从不同方面影响农药对环境的安全性,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指标: 1.1.1 蒸气压农药进入环境后在气、水、土各介质间迁移、扩散与再分配特性受农药蒸气压影响很大,蒸气压愈大,农药就愈容易从土壤或水域环境转向大气空间,这样就容易进一步引起农药的光降解作用;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受农药蒸气压影响也很大。 1.1.2 水溶性水溶性的大小对农药在环境中的移动性、吸附性、生物富集性以及农药的毒性都有很大影响。水溶性大的农药容易从农田流向水体,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之中,也容易被生物吸收,导致对生物的急性危害;水溶性弱脂溶性强的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引起对生物的慢性危害。 1.1.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指农药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中的分配能力,分配系数大的农药容易在非生物物质与生物体内富集,分配系数小的农药,容易在环境中扩散,从而也扩大了农药的污染范围。 1.1.4 化学稳定性农药的稳定性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遭受物理、化学因子影响时分解难易程度的指标,这是评价农药在环境中稳定性基础资料。 1.1.5 杂质一般优质农药其杂质成份对农药影响不大,但有些农药的杂质成份则成了影响环境安全的主要对象,如666中的几点种异构体,氟乐灵中的亚硝烟弥漫胺,甲胺磷中的不纯物等,因此农药的纯度和不纯物的成份必须在基础资料中提供。 1.2 农药环境行为特征对环境安全性影响预测农药环境行为是指农药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中的表现,其中包括物理行为、化学行为与生物效应等三个方面,它比农药理化特性指标更直观地反映了农药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状态。农药环境行为的主要指标有: 1.2.1 挥发作用农药挥发作用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农药从植物表面、水面与土壤表面通过挥发逸入大气中的现象。农药挥发作用的大小除与农药蒸气压有关外,还与施药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残留在高温、湿润、沙质的土壤中比残留在寒冷、干燥、粘质的土壤中容易发挥。农药挥发性的大小,也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性及其在环境中在分配的情况。挥发性大的农药一般持留较短,而在环境中的影响范围较大。 1.2.2 土壤吸附作用农药吸附作用是指农药被吸持在土壤中的能力。农药吸附能力的强弱决定与农药的水容性,分配系数与离解特性等。水溶性小,分配系数大,离解作用强的农药,容易被土壤吸附;土壤性质对农药吸附作用的影响也很大。有机质含量高,代换量大,质地粘重的土壤,就容易吸附农药。农药吸附性能的强弱对农药的生物活性、残留性与移动性都有很大影响。农药被土壤强烈吸附后其生物活性与微生物对它的降解性能都会减弱。吸附性

华农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2014年

实验一 杀虫剂初步毒力测定 1、 实验原理: 初筛试验,又称初步综合杀虫毒力试验。这种试验不涉及毒杀方式和毒杀能力的大小,一般采用较高的浓度,尽量发挥综合毒效(包括胃毒、触杀、薰蒸等作用)。 一般农药初筛毒力测定方法,根据试虫对象不同,多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喷粉法、饲料混药法等。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一般液剂在0.1-1%,粉剂1-10%。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药剂配制:将A、B药剂配成0.1%的溶液备用。 2、 试虫移取:取小菜蛾3龄幼虫集中混匀后,用毛笔刷入培养皿, 每处理10头,重复一次。 3、 喷布质量检定:用9cm的白色园纸片来检查喷雾雾滴的大小和喷 布是否均匀一致,如不符合要求,可调节喷头及位置,使喷布质 量达到基本要求。 4、 处理方法:采用喷雾法,选用potter喷雾塔,喷布药液前,用清 水及欲喷洒的药液大量喷布。换药前需将受药盘及雾化室底部用 布充分擦净,然后大量喷布试验的药液。在接有小菜蛾的培养皿 中加入一定新鲜菜叶后,用移液管吸取3ml药液进行喷布,约10 秒后,待药液全部沉降,取出培养皿,做好标记,空白对照只喷 洒清水。待药剂干后,将试虫连同饲料置于恢复室内培养24小时 后检查结果。 3、 实验注意事项: 1、 目标试虫的选择:应选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及经济价值,耐药 性较强、生长健壮、自然死亡率底,虫龄虫体大小一致,最好 采用人工饲养的试虫。 2、 环境条件的选择:温度在20-28℃,相对湿度在60%-80%,通气 良好。 3、 处理设计:每处理需试虫15-30头,可以不设重复,每次试验均 要设空白对照,施药时要注意各处理用药等量均匀一致。 4、 实验结果处理: 处理24小时,48小时后,检查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并比较不同药剂的毒力大小。试虫死活标准,一般以能正常活动或飞翔的或能正常行动的作为活虫,其余中毒的均为死虫。 5、 思考题: 1、 将筛选药剂的毒力试验结果记入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记载表,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具较好的内吸性。防治苹果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用300-500倍液,在花期至膨果期前连喷2次;防治斑点落叶病,在落花后7-10天开始喷施,春梢期喷施2次,秋梢期喷1次,若能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4%农抗120水剂:属广谱抗菌素,对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20倍液涂抹刮除病斑后的病疤,治疗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有效浓度100毫克/升药液进行喷雾,过15-20天再喷1次,如果病情严重,可缩短喷药时间的间隔期。 B.T杀虫剂:常用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对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0%-90%。防治桃小食心虫于卵果率达1%时,喷施B.T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刺蛾、尺蠖、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洒1000倍液。 1.8%齐螨素乳油:属抗生素类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不能杀卵。防治红蜘蛛于落花后7-10天两种害螨集中发生期喷洒5000倍液,持效期30天左右。对二斑叶螨、黄蚜、金纹细蛾也有较好的防效。

25%灭幼脲悬浮剂:属生物化学类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兼触杀作用,持效期15-20天。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杀卵和幼虫,还能使成虫产生不育作用,生产上主要用于防治金纹细蛾,防治适期为成虫羽化盛期,使用浓度为2000倍液。该药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 20%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与25%灭幼脲相比,杀卵、虫效果更好,持效期长。防治金纹细蛾使用浓度为8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初期、幼虫蛀果前喷6000-8000倍液。 杀蛉脲悬浮剂:属昆虫生长抑制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卵、幼虫防治效果明显。防治金纹细蛾在其幼虫发生期使用2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幼虫蛀果前喷洒1000-1500倍液。 鱼藤酮:属植物源杀虫剂,具触杀、胃毒、生长发育抑制和拒食作用。在蚜虫发生盛期初始,用2.5%鱼藤酮乳油750倍液喷雾。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25%杀虫双水剂:属于神经毒剂,具有较强触杀和胃毒作用,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防治叶螨,在若螨和成螨盛发期喷洒800倍液,可兼治苹果全爪螨、梨星毛虫、卷叶蛾等。用杀虫双水剂喷雾时,可加入0.1%的洗衣粉,能增加药液的展着性。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

农药生物测定绪论 一、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 ?广义的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的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和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的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的照射等)。?即: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的生物测定为:以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的量度,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 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 ?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 C. 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的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事件: –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 –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 –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 –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 –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 –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事例: –1.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取得进展。 –2.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三、生物测定的内容 ?可以概括为活性筛选的常规测定、田间药效试验、残留分析。也可以归纳为:–1.比较农药对昆虫、病菌或植物的药效或药害; –2.比较农药不同方法、加工质量、物理性状对供试生物的药效; –3.测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用的效力大小; –4.新研制化合物或农药对供试生物的药效、药害的筛选和评价; –5.研究供试生物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药剂效力的关系; –6.鉴定生物体对农药的抗药性; –7.测定农药在生物体内外、土壤或环境中的残留量。 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植物细胞培养与生物测定相结合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 1.微生物农药品种

3.植物源农药品种

4.抗生素类农药品种

5.天敌生物类农药品种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产品在我国已登记并商品化,登记产品4种,主要是杀虫卵卡、杀虫卵袋。主要天敌产品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 二、生物农药如何使用? 1.微生物农药 掌握温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把握湿度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强光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 避免雨水冲刷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杀虫效果。 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2.植物源农药 预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3.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实验指导(精)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 实验指导 游红编

实验一供试目标昆虫的饲养 ——棉铃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1、明确标准目标昆虫饲养在生物测定中的意义; 2、了解常见目标昆虫的饲养条件及方法; 3、学习棉铃虫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使用大量、群体整齐、健康程度一致,龄期一致的标准目标昆虫,才能保证对杀虫剂毒力的反应准确。因此,进行杀虫剂生物测定必须采用人工饲养标准目标昆虫,以保证供试昆虫的充分供应,这是农药毒力试验工作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饲养目标昆虫的种类,除采用农作物害虫外,仓库害虫、卫生害虫及其他繁殖力强,便于饲养的昆虫也可采用,通过饲养条件的控制,促使供试目标昆虫尽量达到生理状况一致,以减少试验中的误差。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属鳞翅目夜蛾科。食性杂,可长年饲养。但因幼虫在三龄期以后有相互残杀习性,故必须单头饲养。对该虫可采用天然植物饲料,如棉蕾铃、青豌豆、新鲜玉米和辣椒等。若连续大量饲养,须用人工饲养。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1、试虫:棉铃虫; 2、饲养用具:养虫室,培养皿(15cm),培养皿(5cm),养虫缸,纱布等。 3、饲料: (1)、饲料组成: 熟大豆粉(g)20.0 玉米粉(g)30.0 大麦粉(g)30.0 抗坏血酸(g) 1.0 干酵母(g)8.0 琼脂(g) 3.5 苯甲酸钠(g)0.8 棉油(ml) 0.5 36%醋酸(ml) 6.0 10%甲醛(ml) 1.0 水(ml) 200 (2)、配制方法: 取总水量30%的水,加入玉米粉等成分搅拌;另取70%的水,以溶解琼脂,冷却至70℃时与上述成分混合搅拌;饲料均匀倒入培养皿(15cm)内,厚度1.0——1.5cm,冷却后备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饲养条件: 养虫室温度保持26——28℃,相对湿度60%——70%,12小时光照。 2、饲养方法: (1)、在培养皿(16cm)放入约0.3——0.5mm厚的饲料若干块,将附有卵块的纱布放入皿内,用黑布将皿口封住,布上压玻璃板,缸下部对着光源,孵化的幼虫可很快到饲料上取食。(2)、待幼虫长到2龄后,移入装有人工饲料的培养皿(5cm)内,每皿一头,幼虫在内取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得定义 1982 年 9 月 1 日发布得《农药登记规定实施细则》称生物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或调节植物生长得微生物及植物来源得农药。《农药管理条例》与《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尚未给对于通常意义上得生物农药,我们从产品来源、利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瞧出各类生物农药之间得相互关系。 2、生物农药得分类 2、1按产品来源分类 2、1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用来开发生物农药得微生物类群很多,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大类群。 2、12植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即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得农药,例如印楝素、苦参碱。 2、13动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动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斑蝥素与低聚糖素等。 2、2按利用形式分类、 2、21活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制成得生物农药,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类活体型生物农药。 2、22抗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对生物内含物或生物代谢产物制成得生物农药 2、23载体型生物农药 即转基因生物

3.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1微生物农药得类型与品种 3、11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 农药——杀菌剂 目前用来开发成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得微生物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等三大类群。已经获准登记得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逾 18 种,其中真菌杀菌剂逾 6种、细菌杀菌剂逾 12 种。 3、111真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已经获准登记得逾 6 种,它们就是寡雄腐霉菌、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噬菌核霉、盾壳霉 ZS-1SB、小盾壳霉 GMCC8325。 3、112放线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放线菌在农药领域中应用最多得就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但主要就是利用其代谢产物(多种农用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而不就是其活体。也可利用放线菌对病原微生物得颉颃作用制成活体抗生菌制剂应用,例如我国开发得“5406”抗生菌为

常见生物农药

常见生物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 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 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 败血症死亡。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20℃为适宜 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青虫菌和杀螟杆菌菜青虫吃了粘有青虫菌的菜叶 虫等害虫。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农药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15-20天 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这两类农药是真菌生物农药。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 的防治效果。 鱼藤酮又名施绿宝。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 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果 2.5% 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喷施。 阿维菌素又名齐螨素、爱福丁、害极灭、农家乐、除虫菌素、齐墩菌素、阿巴丁、隆维康等。 1.84500 5000倍液喷施。 饥饿而死亡。用以防治梨小食心虫、苹果卷叶蛾、葡萄小卷叶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 武大绿洲1 速复制导致幼虫染病死亡。可用于防治果树鳞翅目害虫、梨食心虫等。如防治梨食心虫等钻 般用1.1100071023次。 300倍液喷施72次。 2—施壮600 800 侵入、并使糖度提高作用。一般用1.5糖果乐水剂6007天一次

421 树黑星病等。一般用221水剂600倍液喷施。 阿米西达杀菌机理为用于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桃褐腐病、核桃黑星病、葡萄霜 25500800倍液喷雾。多氧清又名宝丽安、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兴农606等。是一种广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可用以防治梨黑斑病、轮纹病、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白粉 用3600900712次。 克菌康又名中生霉素。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葡 在发病初期用31000-120034次。 根复特又名根腐110 栽期用2.5800600300毫升灌根。抑制病菌细胞

生物农药的介绍及使用技术(培训)

生物农药的介绍及使用技术 目录 1、生物农药的内容简介 2、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3、生物农药的4大优点 4、生物农药的5大优势 5、生物农药四大类型 6、转基因生物农药 7、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 8、使用生物农药要注意四大气候因素 1、生物农药的内容简介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但是,在我国农业

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2、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是最早应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应用了汞剂、砷剂和藜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病害虫的有利武器。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分不开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agostino bassi于1853年首次报道由白僵菌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白僵病”,证实了该寄生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于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926年g.b.fanford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未形成产品。化学农药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出了生物农药。1972年,我国规定了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逐步发展生物农药。70~80年代,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由于化学农药高效快速,人们仍寄希望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曾一度漠视忽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个品种、几百个生产厂家的队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农化新世纪编辑视点 译者按:近年见到一些文章,内容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界定,观点不一. 窃以为国际上已取得的共识,应该作为我们的供鉴. 故将手头一本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编印书籍有关内容节译出供参阅. 其内容略显陈旧,但基本概念 不会大变. 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 它们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独特的作用方式, 低使用剂 它们可以区分为两个主要类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 别:生物化学农药,如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 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和真菌制剂. 1 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标准, 也必须符合这类化合物的性能要求. 其一, 该类杀虫剂品种必须显示出与对靶标生物直接毒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 生长调节,觅偶干扰). 植物源杀虫剂和烟碱和除虫菊素能毒杀靶标生物, 所以不被 认为属于生物化学农药. 其二,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是天然存在的, 或者如果它是由人工合成,则在化学结 构上必须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完全相同.这里的"完全相同", 意指合成化合物成分的分子结构必须与天然存在的模式化合物分子结构 样. 有时出现不能确定的情况.例如, 假使该天然存在化合物的确切分子结构是未知的, 或者假使其对靶标生物与非靶标生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某个国家的管理

机构应该根据各种情况规定 , 或者将这样的化合物归类 为常规农药 . 生物化学农药按照一般生物学机制分为四类 . 1,1 行为.包括外激素 (pheromones), 异源外激素 (allomones) 和种问外激素 (kairomones). 外激素是一种群中个体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变 同一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 . 甚至在非常低的浓度下 , 这些化学信息素导致聚集 , 帮助觅偶, 形成报警信号或 者 引导至食物源 . 最常见的外激素是由雌虫腹腺分泌的 诱素诱使雄虫前来交配 ; 还有 聚集外激素 , 它由一个昆 虫种群中一种性别或两种性别昆虫所产生 , 它能促使两 种 性别昆虫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或繁殖 . 性外激素在蛾 类和蝶类中常见 ,聚集外激素 则在甲虫类中常见 . 异源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昆虫 的行为而对释放外激素的昆虫有利 . 多种植 物产生的次生物质能驱避昆虫和阻止它 们取食, 这些物 圃 质也被归类为异源外激素 . 人们长期以来利用香茅 (Citronellagrass) 油作为 一种昆虫驱避剂涂抹在皮肤 上. 种问外激素是由一种动物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动物个体的行为 , 对 释放外激素的动物无益 , 而 对受纳物种有利 . 例如, 动物寄生昆虫可以由它导向找 到寄主. 种问外激素与外激素一样 , 能用以把昆虫引至 诱阱以达到虫情测报或 捕获 它们的目的 . 1,2 激素 激素是生物化学物质 , 其在生物体的一个部位被合 成并输导到另一部位 , 在那 里它们具有控制 ,调节或改 变行为的效能 . 昆虫激素可区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类别 . 其一,蜕皮激素(moltinghormones 或 ecdystetoids). 它们是由昆虫体内一组化学结构上彼此十分相近的水 溶性甾族化合物所组成 , 在植物体内也找到其中几种活 性类似物.到本文为止 ,无论用天然的蜕皮激素或者 用 植物中产生的蜕皮激素类似物 , 通过饲喂或局部施药 , 都不能有效地防治昆虫 . 另外, 因为它们的合成十分昂 贵,蜕皮激素的商品化产品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 其二, 保幼激为生物化学农药 , 或者归类 化学信息素 这是植物或动物释放的化合物 , 它们能改变相同种 类或不同种类受纳生物体的

农药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7 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内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 (2)掌握杀菌剂室内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 (3)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5)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药学导论》、《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植物生物学》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生物测定.江志利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校内教材).2005年 (2)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 (1)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黄国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3)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5)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吴文君.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张宗炳.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农药药效试验的设计与分析.宋哲和.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2)“农药生物测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新理从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实验课的积极参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生物农药的使用禁忌

生物农药使用的五大禁忌 据调查,在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区和有机绿色种植项目,大田粮食作物很少有农户选择。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扩大,使得生物农药的需求逐渐上扬。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数年内,化学农药的预估市场成长率约为2%,而生物农药则为10%到15%。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同化学农药一样,按照防治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

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在使用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几点,温度、湿度、光照、雨水以及一些化学药剂。 温度。生物农药使用温度建议在20℃以上。有实验证明在20到30℃的条件下,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比在10到15℃的时候高出1到2倍 湿度。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特别是粉状生物农药更是如此。因此,生物农药在雨后阴天或早晚露水未干的时候使用效果好,在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上使用时,务必使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快速繁殖,害虫只要一食到叶子,立即产生药效,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光照。尤其是微生物农药为芽孢杆菌类物质,活性物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为了确保用药效果一定要避免强的太阳光,增强芽孢活力,发挥芽孢治虫效果。这点与微生物肥料的使用禁忌相同。 雨水。生物农药要避免雨天施药。尤其植物源生物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避免与一些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化学杀菌杀虫剂农药对生物农药真菌、细菌孢子、菌丝、芽孢生长有抑制损害作用。特别是有机磷类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及孢子发育达90%。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但作为一种活体真菌,如果与化学杀虫杀菌剂混用,主导作用物质被致死,自然就失去作用。 所以在使用生物农药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河北农粮网)

生物农药信息大全

生物农药信息大全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那么有多少已登记在册的相关正规产品呢?小编为您整理如下: 微生物农药品种

有效成分27种,产品约300个。主要商业化产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新近登记的产品有: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木霉菌。 生物化学农药品种

有效成分21种,产品300多个。近期新登记产品有: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丁子香酚、氨酰丙酸盐酸盐、啶酰菌胺。此外,已有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地中海实蝇引诱剂、斜纹夜蛾性诱剂、二化螟性诱剂、桔小食蝇引诱剂等多种昆虫性诱剂产品申请田试。 植物源农药品种

有效成分19种,产品超过200个,主要品种有:烟碱、鱼藤酮、苦参碱、除虫菊、印楝素、芸苔素内酯、乙蒜素。 抗生素类农药品种

有效成分21种,产品2,200多个。主要产品为:阿维菌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近期新登记产品有:中生菌素、宁南霉素、依维菌素(杀线虫、卫生用)。 天敌生物类农药品种 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产品在我国已登记并商品化,登记产品4种,主要是杀虫卵卡、杀虫卵袋。主要天敌产品有:赤眼蜂(Trichogramma)、平腹小蜂(Anastatussp)。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要具体做到“六看”、“一根据”。“看天”

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湿度、光照和风。 温度不仅作用于生物杀虫剂孢子,而且还作用于害虫本身,从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 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害虫;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在施用时应尽量避开强光,如下午4时以后使用效果较好; 风对粉剂生物农药的飘移和扩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风下施用粉剂,作用效果最佳。 “看地”

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 这些年来,生物农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逐渐取代了一些化学农药而用于种植生产中。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生物农药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对农产的产量质量也更有保障。不过我们在使用生物农药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那么小编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了生物农药使用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1、注意温度 温度是我们在使用生物农药时需要着重注意的。因为大部分时生物农药中,其活性成分都主要是通过有蛋白质晶体以及芽孢组成的。而如果温度过低的话,那么芽孢在害虫中的繁殖速度将会明显下降,同时还会抑制蛋白质晶体的作用。也有过专门的调查显示,在大约28度左右的温度中使用生物农药的话,那么其药效大约要比15度的温度下高出两倍左右。

2、注意湿度 除了温度之外,湿度也是需要我我们多多注意的。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一般都是喜欢生长在一个较为湿润的环境中的。所以我们在使用生物农药的时候,田间湿度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喷洒粉状生物农药的时候,更要适当提高田间施入。所以我们在喷洒生物农药时,最好时能够在早晚进行。因为这个时候田间都是有露水的,能够保证菌剂良好的黏在作物上,促进芽孢的繁殖,提高农药效果。

3、注意光照 生物农药的药效与光照也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非常强的杀伤作用。如果生物农药暴露在阳光下半小时的话,那么其中芽孢的死亡率便可达到将近一半。而如果被阳光直射超出一小时的话,芽孢死亡高达80%。除此之外,伴孢晶体如果受到紫外线的辐射的话,那么还会降低药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不可在阳光下使用生物农药,同时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早晚使用生物农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的定义 1982 年 9 月 1 日发布的《农药登记规定实施细则》称生物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及植物来源的农药。《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尚未给对于通常意义上的生物农药,我们从产品来源、利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类生物农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物农药的分类 2.1按产品来源分类 2.1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例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用来开发生物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很多,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大类群。 2.12植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即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例如印楝素、苦参碱。 2.13动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动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例如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斑蝥素和低聚糖素等。 2.2按利用形式分类、 2.21活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制成的生物农药,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类活体型生物农药。 2.22抗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对生物内含物或生物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 2.23载体型生物农药 即转基因生物

3.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1微生物农药的类型和品种 3.11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 农药——杀菌剂 目前用来开发成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的微生物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等三大类群。已经获准登记的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逾 18 种,其中真菌杀菌剂逾 6种、细菌杀菌剂逾 12 种。 3.111真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已经获准登记的逾 6 种,它们是寡雄腐霉菌、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噬菌核霉、盾壳霉 ZS-1SB、小盾壳霉 GMCC8325。 3.112放线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放线菌在农药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但主要是利用其代谢产物(多种农用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而不是其活体。也可利用放线菌对病原微生物的颉颃作用制成活体抗生菌制剂应用,例如我国开发的“5406”抗生菌为泾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