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教学文稿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教学文稿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教学文稿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教学文稿

中等职业中学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原题上的答案无效。

3、请监考老师将原题装订在一起,答题卡与作文装订在一起。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奢望(shē)潋滟(liàn)蓦地(mù)万斛闲愁(hú)

B 殷勤(yīn)虬干(qiú)酣眠(hān)惶悚不安(sǒng)

C 跫音(qún)雾霭(ǎi)誊写(téng)姿态翩然(piān)

D 煤屑(xiè)独处(chù)颤动(chàn)漫不经心(jī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猖獗敷衍倩影含辛如苦

B 丰姿春维袅娜没精打采

C 虹霓炫耀猬集闲情逸志

D 朗照弥望风致鸟语盈耳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

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

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4.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互相了解。

(2)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搞歪门邪道来________。

(3)一小时后,这匹烈性大红马终于被他________了。

(4)这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A 勾通营利治服暴发

B 沟通盈利制服爆发

C 沟通营利制服暴发

D 勾通盈利治服爆发

5.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即言记事。

C 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虽然读了《苦儿流浪记》,但也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 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的重大问题。

C 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改造棚户区,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控制房价上涨。

D 贾宝玉天性追求自由,追求真善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没落封建思想、封建统治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7.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C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D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无数次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________,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__________!

①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

②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

③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

④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

⑤一个多么凝重而悲凉的时刻降临了

⑥一个多么沉重而悲伤的时刻到来了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9.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我俩的合影我一直当做文物惠存着。

B 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顺的语句,我斗胆为你做了斧正。

C 你寄来的说明书,我有几处看不明白,特去信垂询。

D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10. 下列关于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A 李白(六一居士)——唐——《越中览古》

B 苏轼(东坡居士)——宋——《念奴娇﹒赤壁怀古》

C 李清照(青莲居士)——宋——《声声慢》

D 杜甫(香山居士)——唐——《登高》

11.与下列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封狼居胥门庭若市目眦尽裂卧薪尝胆

A 霍去病周瑜张飞勾践

B 邹忌周瑜樊哙勾践

C 邹忌霍去病勾践樊哙

D 霍去病邹忌樊哙勾践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晚唐几个阶段,白居易属于晚唐时期的代表。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C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D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岑参、杜牧。

二、判断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1分,共5分)

1、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所以后人称他们为“李杜”。()

2、疏,是臣下写给皇帝奏章的一种。《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谏臣魏征写给皇帝唐太宗的奏章。

()

3、小说的三要素是时间、情节和人物。小说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

4、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 。

四、阅读理解题(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

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用原文句子回答)?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

用?(2分)

2、文中描写了哪五幅故都秋天的图景?以“X X X X图”形式作简要概

括。(5分)

3、文章主要写的是北国之秋的特点,那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请作简要分

析。(3分)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3分)

可以预约的雪

林清玄

东部的朋友来约我到阳明山往金山的阳金公路看秋天的芒花,说是在他生命的印象中,春天东部山谷的野百合与秋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是台湾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东部山谷的野百合,因为山地的开发与环境的破坏已经不可再得,只剩下北台湾的菅芒花是惟一可以预约的美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

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芒花。

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

约我看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或者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踊。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尚未看到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1、《可以预约的雪》内容不是写雪,为什么要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3分)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3、根据文意,概括文中“常”与“变”的内涵。面对生活的“常”与“变”,作者是怎样的态度?(5分)

4、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那什么是不可以预约的?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B.彼.童子之师(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士大夫之族.(类、辈)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是故无.贵无贱(没有)

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

..的一组是( )(2分)

①古之学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必有师。②师者,所以

③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

..师之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

..的一组是( )(2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道.之不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五、作文(有两小题,共 45 分)

(一)应用文写作(本题 5分)

校学生会将于7月8日上午9时在院系楼A座107会议室召开班长、团干部会议,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个会议通知。

(二)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朋友,我敢保证你在过往的岁月中完成过无数的约定:相约一起在绚丽的春天去拥抱温暖,一起在似火的夏日去倾听鸣蝉,一起在凉爽的秋天去笑看落叶,一起在雪舞的冬日去追逐浪漫。而今天,渐渐长大的你想过没有,应该与明天的自己有个怎样的约定呢?

请以“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下附答案)

一、单选

1、B (A项中“蓦.地(mù)”错误,应为“mò”;C项中“跫音(qún)”错误,应

为“qióng”;D项中“独处.(chù)”错误,应为“chǔ”)

2、D (A项中“含辛如苦”错误,应为“含辛茹苦”;B项中“春维”错误,应为“春

帷”;C项中“闲情逸志”错误,应为“闲情逸致”)

3、A (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

作出评价”。前面说的是“历史人物”,符合语境。B项,“敝帚自珍”意为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

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的吉他是朋友多,不是自己的宝

贝,用错对象了。C项,“风声鹤唳”意为“唳:鹤鸣声。把风的响声、

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

或自相惊扰”。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项,“叹为观

止”意为“叹:赞叹;观止:看到了止境。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

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

适。)

4、C (“沟通”指使双方通连,如,沟通思想;“勾通”指暗中勾结、串通,贬义

词。“营利”指谋求利润,侧重主观愿望;“盈利”与“赢利”相近,指获得

利润,侧重客观结果。“治服”指治理使驯服,如,治服沙尘暴;“制服”

指用强制手段使人或动物服从驯服。“暴发”用于突然发作、突然得势

或发财等,如,山洪暴发;“爆发”用于火山、力量、情绪、事变等。)

5、C (C选项应将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6、B (A项语义重复;C项成分残缺。缺“解决”的宾语中心词,在“不足”后补

上“的问题”;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特定时代的没落封

建思想、封建统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7、D (D项运用通感的修辞,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8、 A (从本段话的语意看,讲“越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

值”,第一空应为②,排除B、C,剩下A、D。第二空前语境是“总不免

出奇地慷慨”,所以后语境的落脚点应落在“挥霍无度”上,应为④,排

除D,故选A。)

9、D (A项“惠存”是敬词,“请保存”之意。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

的上款,此处不恰当;B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

正,用于此处不当;C项“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10、B (A项应为李白(青莲居士)——唐——《越中览古》;C项应为李清

照(易安居士)——宋——《声声慢》;D项应为杜甫(少陵野老)

——唐——《登高》,香山居士是白居易。)

11、D (封狼居胥、破釜沉舟、目眦尽裂、卧薪尝胆,这四个典故分别对应霍

去病、项羽、樊哙、勾践。)

12、C (A项中唐代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几个阶段,白

居易属于中唐时期的代表;B项中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按内容和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D项中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高适、岑参。)

二、判断 1、X 2、√ 3、X 4、√ 5、X

三、填空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竟无语凝噎 3、梧桐更兼细雨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四、阅读理解

(一)1、①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②这句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总体特征,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是中心

句(文眼),为全文总纲。(酌情给分)

2、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盛日秋果图

3、全文既直接写北国之秋,又通过写南国之秋来间接写北国之秋,通过二者的对比,反衬出北国秋(或故都秋)的特点。(酌情给分)

4、①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②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对于自然的过分向往,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厌弃)

(二)1、①“菅芒花”和“雪”都有可以预约的相似点。

②“可以预约的雪”象征人生的美好、希望,形象地揭示了主旨。

③“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与文章的清新雅致的风格一致。

2、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人们在生命历程中,虽然常抱有对美好人生常态的愿景,但在遭遇变故或不幸时,却只能任凭命运摆布,无能为力。

3、①常:指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变:指人们在人生历程中不愿面对的种种变化。

②态度: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对待生命的恒常要有祝福之念,对待生命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4、①生命是不可预约的,充满了变数,生活并不按照人的意愿去前进。

②体悟到生命不可预约,相对于“常”,“变”是更真实的生活体验。(三)1、D (无:无论) 2、A(都是古今异义词) 3、B(老师)

4、(1)他与他年龄相近,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五、作文

(一)

会议通知(1分)

各班班长、团干部:(1分)

校学生会定于7月8日上午9时在院系楼A座107会议室召开班长、团干部会议,请准时出席,不得迟到。(内容1分)

校学生会(1分)

年月日(1分)(二)题目:我与明天的自己有个约定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2020年普通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花卉.财会.污秽.不容置喙. B.游弋.飘逸.肄.业毁誉.参半 C.虔.诚掮.客颧.骨黔.驴之技 D.狭.隘辖.制狡黠.瑕.不掩瑜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去年,北京大学一批曾接受过社会无偿资助的学生成立了学生义务劳动服务队,队员表示,社会予以他们帮助,他们理应用义务劳动来。 ②公民见义勇为,是对政府职责“缺失”的实时、现场“补救”,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公民见义勇为的付出,包括医疗费、误工损失等。 ③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不但不会降低效率,有助于提高效率。当然,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办法,是可能影响效率的。 A.回报赔偿而且B.回报补偿反而 C.报答补偿反而D.报答赔偿而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丹日前来到拥有“江南第一文庙”之誉的湖南浏阳文庙讲学,成了众矢之的 ....,受到热力追捧,足有三千余人聆听了于丹的精彩演讲。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 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 ....的成果。 C.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 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 ....,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D.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B.截至年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7000元一9000元/平方米,就连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5000元/平方米。 C.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D.以“闪电”般的速度走马上任的中国新女足主教练法国人伊丽莎白,既有足球理论,又有丰富的指挥大赛的经验。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 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职业中专新生入学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黎川县职业中专2018级新生语文摸底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嗤.笑(chī)惘然细脚伶.仃(lín) 与日具增 B.愕.然(è) 阔绰衣冠.整齐(guān) 朦朦胧胧 C.掺.杂(cān) 萧索辛苦恣.睢(zì) 迟疑不绝 D.煞.白(shà) 恭唯衣服褴褛.(lǚ) 神色张惶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时间的劳累,使得杜小康十分疲惫,他真想歇斯底里 ....地睡上一觉。 B.他每天放学回到家都要给父母鞠上一躬,郑重其事 ....地报上一声“我回来了”。 C.李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哪怕认为自己懂的也要去查一查资料,十拿九 ...稳.后才到课堂上讲。 D.“破窗效应”是指一个房子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 窗户也会莫名其妙 ....地被人打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很高兴,而且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 B.关于《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 C.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临川文化,值得赣抚儿女发扬并传承下去。 D.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无疑我们都能体悟得到荡漾于整部作品中的悲悯情怀。 ②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并不简单的生活,我们的时代未必经历过。 ③《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读者想起浪漫、温馨、遥远。 ④在人际关系日趋疏远的当今世界中,这种情怀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⑤当翻开这本小说时,我们确实会被这样一种气息所笼罩。 ⑥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小学生活。 A.⑥②①④⑤③B.③⑤⑥②①④ 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⑥②①④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然后就赶紧向我们走来。 C.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杜小康和父亲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D.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闲居 [唐]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摘编自梅宏《夯实智慧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8.12.02)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8-08-29 20:49:26) 转载 分类:试题 标签: 教学法 教育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职业中专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普本)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小题) 1、下列各项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一度秋风劲②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③战地黄花分外香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A、jìn èfēn qiú B、jìng èfèn qiú C、jìn yìfèn yǒu D、jìng yìfēn qiú 2、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翁蓊郁郁袅娜宛然班驳 B、含情脉脉炫耀譬如坍圮 C、雕栏玉砌荒芜倔强隽永 D、亘古不变恪守步履张扬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B、风致:风景。 C、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D、安谧:安静。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A、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B、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D、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6、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A、打破扩大飘飞 B、点破增加飘掠 C、打破增加驶掠 D、点破扩大飘飞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李老师,我的新作《守望》送给您,请拜读 ..。 B、请问,令尊今年高寿 ..? C、我把自己在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惠赠 ..给敬爱的老师。 D、先父 ..虽然年过古稀,但身体仍十分健康。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9、下列各句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李明在校门口遇见同事杨林,告诉杨林他的论文获得了市里的一等奖。 B、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4年11月的照片。 C、数百位死难者的家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D、我们知道,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10、下列各项不属于“五经”的是()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doc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2020中职语文综合测试题.doc

综合测试 2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慎重( zhèn)圭臬( ni è)贾人( ji )ǎ碾轧( ni ǎn) B.婀娜( nà)红缯(zēng)悚然( sǒng)帷幕( wéi) C.逶迤( yí)怜悯( mǐn)撑持( chēng)惊惶(h uáng) D.寒伧( cāng)厮认( sī)崭新( zhǎn)孽缘( ni 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礼栅栏烦恼脊梁 B.黯淡惆怅憔悴迂回 C.冠冕迷忙凝噎胳膊 D.xx 连络薄雾沉默 3.下列作品、作者、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哦,香雪》——铁凝——小说 B.《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杂文 C.《xx》——xx——话剧 D.《xx》——xx——小说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日的花灯把城市装扮得火树银花、五彩缤纷。 B.在高校“宽进严出”的今天,一个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事业 的大厦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很容易坍塌。 C.听了他的一席话,我突然恍然大悟。 D.徐悲鸿真可谓妙手丹青,看了他的骏马图,才真正理解了“栩栩如生”的含义。

5.下列 xx 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剩有声。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B.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形容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C.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酒窝。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由孟子最早 提出的。在《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也提出了“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机动车限号的措施,可以使郑州的空气更加清新。 B.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蔓延,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C.我们的数学老师上课说话风趣幽默,常让同学们忍俊不禁。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足够的 资金。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什么!——怎么啦!——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仿真模拟(八)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境界之真,不等于实录、实描、实写。实录是史家的事,实描是匠人的事,实写是记者的事。然而即便是史学著述、新闻写作,面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与取舍。 艺术境界之所以需要真,乃是基于这样的审美实际:唯有真情实境,才能引人;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鉴赏者只有在信以为真的心绪的引领下,才乐于进入艺术审美的过程。看画,看戏,看小说,尽管观众读者明知这是画的,编的,造出来的,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虚实真假的心理转换:以虚为实,以假为真。可见,艺术创作的基点在于,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真实的再创造。由真而假,由假而真,出发点是真,落脚点在真,“真”的品格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铸炼与提高。 只有懂得艺术真实的这种真正底蕴,才能理解艺术境界之真的领域的广与阔—— 夸能显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说这不是情感之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能讲这不是景物之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佳人之美的真实感难道你会怀疑?艺术实践表明,夸张的美学功能,有如一面以艺术灵性为涂饰的、形制特殊的放大镜,最能突出人、物之真,情、景之真,让人于夸张的境界之中体悟艺术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幻中有真。比如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西游记》,通篇以虚幻的境界来敷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似人似佛,亦鬼亦魔,上天入地,惊险离奇,然愈幻而愈觉其真。尤其孙悟空的形象,他叱咤风云、驱邪去恶的智慧与本领,已经成为体现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最佳典型之一。这是荒诞化、玄妙化、魔幻化了的人生境界。似乎作者在巧施艺术的魔法,以期读者能于幻境之中更深刻地体悟世事之真、理想之真。借用艺术家的话来形容,就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 梦亦存真。人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确乎是一位艺术家,具有再现与重塑人生境界的本领。昔日美好的形象留存于梦境中,永葆青春的情韵。现实中追索不到的美好事物,

中学语文教学法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音义的结合。(对) 2、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培养的能力可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对) 3、朗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错) 4、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对) 5、讨论法是作为讲述法的对立物出现的,具有反传统的特色。(对) 6、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必须编写阅读提要。(对)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作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对) 8、教学评价是测试的基础,测试是教学评价的继续。(错) 9、教学评价只对教师起作用,对学生没有作用。(错) 10、在课堂评价中应尽量运用正强化(即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恰当地运用负强化。(对) 二、单项选择(10分) 1、小学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汉字(A)个。 A、2500 B、3000 C、3500 D、1600——1800 2、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B)的著作。 A、汉代 B、西周 C、宋代 D、清代 3、课标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该(C)万字以上。阅读一般的现代文不少于()字/分钟。 A、10,200 B、5,100 C、400,500 D、100 ,300 4、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即关于方法的知识不包括(D)。 A、文字知识 B、语言知识 C、文学知识 D、哲学知识 5、“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的阅读教学模式是(D)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前苏联学者 C、夸美纽斯 D、莱因 6、“自读——导读——复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是(C)提出的。 A、朱自清 B、黎锦熙 C、钱梦龙 D、魏书生 7、下列不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是。(B) A、综合性 B、差异性 C、主体性 D、参与性 8、下列不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A)。 A、以结论为目的 B、以问题为载体 C、以探究为中心 D、以反思为线索 9、有效考试的必要条件不包括(D)。 A、效度 B 、信度C、区分度D、精确度 10、下列题型属于客观题的是(D)。 A、简答题 B、论述题 C、作文题 D、选择题

中职语文综合检测试卷一(含答案)

中职语文综合检测试卷一(含参考答案) (学生版) 姓名:班级:分数: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卷面满分9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霾.(mái) 档.案(dàng) 庇.护(bì) 并行不悖.(bó) B.角.逐(jué) 瞭.望(liào) 氛.围(fēn) 博闻强识.(zhì) C.便笺.( qiān) 贮.藏(chǔ) 剽.窃(biáo) 舐.犊情深(shì) D.熨.帖(yùn) 罢黜.(chù) 龋.齿(qǔ) 气喘吁吁 ..(y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熨帖煞风景老羞成怒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B.暧昧黄梁梦惹是生非有志者,事意成 C.针砭荧光屏委屈求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摸仿闭门羹得陇望蜀曾经沧海难为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气力________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2)伪制紫砂壶________,即冒仿名家产品,在新壶上直接冒刻上名人的,是作伪手段之一。 (3)他不愿意再跟他们谈下去,就________走了。 A.何况款式借口 B.况且款式借故 C.况且款识借口 D.何况款识借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班主任请几位家长来开座谈会,王洪和赵明的家长同时来到学校。 B.经过分析、考察、总结,他终于整理出一份具体有科研价值的文章。 C.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科学家就可以确认那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 D.这种事情只有他才能做得出来,他的为人对我来说太熟悉了!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卖杂货的铺子里,有大把的粉条、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红蜡烛,莫不给翠翠很深的印象。 B.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C.中国有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反映的是人们一般都想不断有所进步的心理。 D.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其实,指的是晨曦和朝霞),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 6.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 B.《我的母亲》作者是老舍,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C.“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外物》。至隋唐,小说创作盛行,至宋代,小说发展成为传奇。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