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第十篇

病理生理学第十篇

病理生理学第十篇
病理生理学第十篇

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或称再灌注损伤,是指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当血流重新恢复后,组织的损伤程度较缺血时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的综合征。

缺血-再灌注损伤早已为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所证实。如有些休克病人经过早期复苏,在血流动力学和血氧供应恢复后,反见组织细胞损伤加重、脏器功能进一步降低;动物实验亦发现,缺血(血流量降至正常的20%)3小时后再灌注1小时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比同样条件下单纯缺血4小时的结果严重得多。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今医学研究中活跃的领域。自1960年Jennings 首次提出心肌再灌注损伤以来,临床医生陆续发现在休克治疗、心肺复苏、心脑血管栓塞再通、器官移植时均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际意义。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原因

凡能引起血流重新恢复而导致组织损伤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原因,常见的有:

1.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如休克时微循环的再灌注、冠状动脉痉挛的解除等。

2.一些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如动脉搭桥术、心脑梗塞时的溶栓疗法等。

3.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后重新恢复血流供应。

4.其他,如断肢再植、器官移植等。

二、影响因素

缺血再灌注后是否发生再灌注损伤与下列因素有关

缺血时间缺血时间长短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否有关,在组织器官所能耐受的缺血时间内予以再灌注,可使其功能恢复,一般不引起再灌注损伤;而缺血时间过长使组织细

胞坏死也没有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基础。

侧枝循环缺血后容易形成侧枝循环的组织,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对氧的需求程度对氧需求高的组织器官,因氧易接受电子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故容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电解质浓度实验证明:高钾、高镁对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钠、钙增多可诱发再灌注损伤。

第二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是两个不同的病理过程,同时二者又密切相关。缺血性损伤是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基础。在缺血期,缺血、缺氧导致①A T P合成减少;②分解代谢产物,尤其是嘌呤碱及细胞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在此基础上,再灌注后由于恢复供氧产生自由基,并由于钙离子超载及炎症反应等原因引发再灌注损伤。

目前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自由基生成增多及其损害作用

㈠自由基的概念及分类

自由基(free radical, 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因其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故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与其生成部位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以连锁反应的形式进行。

1.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 OFR)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机体内有多种自由基产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由氧诱发产生的自由基,即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 )、羟自由基(·O H)、单线态氧(1O2)。其中,O2是其它氧自由基产生的基础。催化产生O·2 的酶系统,包括N A D P H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和P450细胞色素单加氧酶等。生成的O·2 可自发歧化或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 O D)的作用下生成非自由基的过氧化氢(H2O2)。O·2 和H2O2相互作用产生·O H,该反应被称为Haber-Weiss反应,能被铁离子所加速。由铁离子催化的Haber-Weiss反应称为Fenton反应,可产生·O H。H2O2

还能与C l-在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 P O)的催化下生成次氯酸(H O C L),后者能与O2反应生成·O H。H2O2可被过氧化氢酶(catalase,C A T)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 S H-P X)所清除。

2.一氧化氮(N O)N O是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 O S)的催化下产生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的N O S是诱导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被激活后N O S的活性增强,可大量产生N O;N O有一个不配对电子,故实质上是一种气体自由基。它能与氧自由基反应,产生多种毒性代谢产物。如N O与O2反应产生一种氧化性更强的自由基:过氧亚硝酸根(peroxynitrite,O N O O-),O N O O-很稳定,能扩散到邻近细胞造成强烈的细胞损伤。O N O O-在生理p H条件下易于质子化生成过氧亚硝酸(peroxynitrous acid ,O N O O H),它不稳定,能释放出·O H和N O2或经历分子内的重排产生

N O3。

3.脂性自由基是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如烷自由基(L.)、烷氧自由基(L O.)、烷过氧自由基(L O O.)等。

H2O2及H O C L虽不是自由基,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与自由基相似,与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 O)和过氧亚硝酸根(O N O O-)等同属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 O S),即在化学反应性能方面比氧活泼的含氧化合物。图10-1显示了主要活性氧的生成和代谢。

图1

图10-1 主要活性氧的生成和代谢

㈡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自由基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 D H)与黄嘌呤

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 O)均可催化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分解代谢,但由于X D H和X O的化学修饰不同,因而反应的结果也不相同。X D H含-S H,以N A D+作为电子受体;而X O含-S S -,催化反应是以O2作为电子受体,因而可以产生氧自由基。这两种酶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正常时以X D H为主,缺血、缺氧可促使X D H转变为X O。增多的机制目前认为有两种:①A T P生成减少使C a2+泵功能障碍,C a2+进入细胞内激活C 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通过有限水解使X D H构象改变,转变为X O。

②X D H内部的-S H被氧化为-S S-,使X D H 转变为X O。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加之缺血、缺氧时能量消耗,A T P降解为A D P、A M P和次黄嘌呤,造成缺血组织内次黄嘌呤大量堆积。一旦再灌注恢复O2供给时,活性增高的X O就能催化次黄嘌呤代谢产生大量的O?2 (图10-2)。X O抑制剂别嘌呤醇(allopurinol)能减少O·2 的生成,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降低。

ATP

缺AMP

腺嘌呤核苷黄嘌呤脱氢酶(XDH)

次黄嘌呤核苷黄嘌呤氧化酶(XO)

次黄嘌呤黄嘌呤+O2+H2O

O2 XO

O2

尿酸+O2+H2O2

O2+·OH

+H2O2

缺血-再灌注

图10-2 黄嘌呤氧化酶在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中的作用

2.激活的白细胞产生自由基缺血组织细胞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分解蛋白质产生的蛋白片段,膜磷脂分解生成的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如羟基廿碳四烯酸(hydroxy-eicosatetraenoic acid,H E T E)和白三烯B4(L T B4)等均为强有力的白细胞激活和趋化物质,可使白细胞激活并聚集于缺血组织及其周围。激活的白细胞又能合

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包括促炎细胞因子、脂质炎症介质和炎症趋化因子等,导致白细胞的进一步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的白细胞通过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或氧爆发(oxygen burst),大量摄取和消耗氧,摄取的氧经过细胞的N A D P H氧化酶和N A D H氧化酶的作用,产生包括氧自由基在内的毒性活性氧。

3.线粒体有研究表明线粒体是心肌再灌注损伤后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缺血时间越长,产生的氧自由基越多,最终引起线粒体抗氧化产物耗竭。氧自由基增多的机制在于钙超载使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功能失调,致氧经单电子还原成的氧自由基增多,经4价还原形成水减少。

4.体内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

正常机体清除自由基的机制主要有:

⑴抗氧化酶类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 O D)、过氧化氢酶(C A 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S H-P X)等。

⑵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等。

正常体内不断有自由基产生,又不断地被上述正常机制所清除,因而不致于对机体造成损害。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体内抗自由基的酶类及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使自由基的清除不足,最终造成自由基增多。

㈢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由于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反应性,所以它们能和各种细胞成分(膜磷脂、蛋白质、核酸)发生反应,使细胞产生致命性的损伤。

1、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损伤生物膜·O H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引发体内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均裂,形成脂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生物膜内含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上述连锁反应改变了膜的结构、膜的流动性和膜的通透性,结果导致质膜上的蛋白(酶、离子通道、转运子、受体等)功能障碍;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功能障碍以及溶酶体酶的释放等。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可使膜对C a2+

的通透性增高,线粒体功能障碍使能量生成减少导致钙泵功能障碍,这些都可造成钙超载。

2.蛋白质和D N A分子结构的变化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可攻击蛋白质形成蛋白质自由基,后者进一步引起蛋白质分子的聚合及肽链的断裂,也可使蛋白质与脂质结合形成聚合物,从而造成蛋白质的变性和功能丧失;氧自由基可使酶分子发生聚合交联,或修饰酶分子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或与酶分子中金属离子反应而影响酶的活性;氧自由基可使透明质酸降解,胶原蛋白发生交联,从而使细胞外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氧自由基还可作用于D N A,与碱基发生加成反应而造成对碱基的修饰,并可引起D N A链的断裂;氧自由基还可以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和断裂。

二、钙超载

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是指C a2+在细胞内大量积聚。细胞内C a2+浓度与细胞受损程度成正相关,钙超载可引起组织器官严重的结构及功能障碍。

(一)细胞内C a2+的稳态调节(homeostasis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C a2+的浓度相差悬殊:细胞内钙浓度([C a2+]i)为100n m o l/l (10-8~10-7m o l/l),而细胞外钙浓度([C a2+]e)为2m m o l/l(10-3~10-2m o l/l),两者相差20 000倍;同时细胞内钙分布也是不平均的:约有44%存在于胞内钙库(线粒体及内质网),而胞液中起主要生物活性的游离钙(离子钙)仅为0.005%。如此大的钙电化学梯度的维持,有赖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对钙的不自由通透性及钙转运系统的调节(图10-3)。

图3

图10-3 细胞内钙转运过程

1.C a2+进入胞液的途径C a2+进入胞液是顺浓度梯度的过程。

⑴质膜钙通道质膜钙通道普遍存在各种组织中,是控制胞外钙跨膜内流的主要途径。目前认为有五大类,其中比较重要的为:

①电压依赖性C a2+通道(Voltage operated calcium channel,V O C)。此型C a2+通道的开放与膜电位有关,在膜去极化到一定程度时通道开放,导致胞外的C a2+跨膜内流;②受体操纵性C a2+通道(receptor operated calcium channel,R O C)又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igand gated calcium channel )。此类受体由多条亚基组成,它们往返穿过细胞膜4~6次(多为4次),这些亚基共同组成离子通道。当其与激动剂结合后,通道便开放,造成离子的跨膜流动。

⑵胞内钙库释放通道C a2+由胞内钙库释放出来是由钙库C a2+释放通道(c a l c i u m r e l e a s e c h a n n e l)介导的。钙库C a2+释放通道属于受体操纵性C a2+通道,包括三磷酸肌醇(I P3)操纵的钙通道(I P3受体通道)、ryanodine敏感的钙通道。

2.C a2+离开胞液的途径C a2+离开胞液是逆浓度梯度、耗能的过程,它依赖于:

⑴C a2+泵的作用C a2+泵即C a2+-A T P 酶,由于该酶的活性不仅依赖于C a2+,还依赖

于M g2+,故又称C a2+-M g2+-A T P酶。它存在于细胞膜、内质网及线粒体膜上。当[C a2+]i升至一定浓度时,C a2+-M g2+-A T P酶被激活,水解A T P供能,并将C a2+泵出细胞或由内质网、线粒体摄取,从而使胞液的C a2+浓度降低。

⑵N a+-C a2+交换是一种非耗能的转运方式,转运方向为双向性。通常是N a+顺着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同时C a2+逆着电化学梯度移出细胞。在枪乌贼轴突N a+-C a2+交换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3个N a+交换1个C a2+,此即所谓3N a+-C a2+交换系统或3N a+-C a2+反转运子(antiposter)。

⑶C a2+-H+交换主要见于线粒体。

[C a2+]i升高时,通过C a2+-H+交换使C a2+被线粒体摄取,H+则排至胞液,从而发挥线粒体缓冲[C a2+]i的作用。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载的机制

细胞内C a2+稳态调节的破坏是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载的根本原因。

1.A T P合成减少由于缺血时A T P生成减少,使各类离子泵的功能不能维持正常,可导致[C a2+]i增加。具体表现在:细胞膜及内质网膜上的C a2+泵不能将胞液内的C a2+主动转运到细胞外和内质网内;细胞膜上的N 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 a+增加,此时N a+既可通过线粒体膜上的N a+-C a2+交换,使C a2+从线粒体转运到胞液,又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N a+-C a2+交换,使细胞外的C a2+进入细胞内,导致[C a2+]i增加,形成钙超载。

细胞中过多的C a2+最终可形成磷酸盐沉积于线粒体,使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被破坏,加重钙超载。

2.p H反常缺血、缺氧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再灌或复氧后,细胞外液p H被迅速纠正,而细胞内仍为酸中毒,细胞内外形成显著的p H 梯度,缺血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能加快缺血再灌注损伤,称为p H反常。p H梯度的形成启动了N a+-H+交换以恢复细胞内p H,但同时造成细胞内N a+浓度升高。细胞

内N a+浓度升高继发激活N a+-C a2+交换,导致

C a2+超载。

3.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缺血、缺氧导致

[C a2+]i增加,C a2+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磷脂酶和蛋白水解酶,从而造成细胞膜和其他脂质膜的破坏,使膜通透性增加。在此基础上,一旦用含C a2+液体再灌注,使[C a2+]i进一步增高,或者因再灌注时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使得缺血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愈加严重,造成胞外C a2+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细胞内形成钙超载。

4.儿茶酚胺增多缺血时儿茶酚胺释放增多,通过α和β受体引起C a2+内流增加,其机制为:①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后,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 C),产生c A M P,后者可激活蛋白激酶A(P K A);P K A能使膜上的L型C a2+通道磷酸化,结果促进细胞外C a2+通过L-型C a2+通道内流;②儿茶酚胺还能通过α受体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 P3),后者通过与内质网/肌浆网上I P3受体结合,打开C a2+通道,造

成细胞内钙库释放C a2+,导致细胞内C a2+浓度增高。

(三)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如上所述,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细胞损害可导致C a2+超载,而C a2+超载又可进一步加重细胞损害,此种恶性循环的形成最终导致细胞坏死。关于钙超载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线粒体功能障碍结果造成细胞能量供应的严重不足,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缺血-再灌注损伤使[C a2+]i升高,线粒体对C a2+的摄取也随之增加,而线粒体的摄C a2+过程是依赖A T P的,故大量的A T P在此过程中被消耗;另一方面,C a2+在线粒体中形成的磷酸盐沉积抑制A T P的产生,使A T P不断减少以至耗竭。

2.钙依赖性的降解酶的激活[C a2+]i升高使C a2+和钙调蛋白(C a M)结合增多,由此可激活多种钙依赖性的降解酶,如磷脂酶、蛋白水解酶、核酸内切酶等。这些降解酶的活化

引起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骨架和核酸的分解,导致细胞坏死。

3.促进活性氧的生成C a2+超载可使活性氧的产生增多,从而加重细胞损害。机制在于:①钙依赖性蛋白水解酶的激活:使X D H 转化为X O,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②钙依赖的磷脂酶A2的激活:引发花生四烯酸(A A)代谢。A A通过环加氧酶和脂加氧酶的作用产生大量的·O H和H2O2,后两者作用于细胞膜,形成脂质过氧化物。

钙超载可以引起细胞损伤,体外已有实验表明,用钙离子的拮抗剂可以防止动物缺血后神经元内钙的过度增高,减少神经元的死亡和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三、炎症反应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局部变化是炎症反应,其原因在于:①缺血、缺氧诱导炎症介质的产生(包括活性氧、促炎细胞因子、炎症趋化因子等)②组织坏死产物的刺激。炎症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但对机体又造成损害。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由于不存在病原体,因而炎症反应对机体的不利一面就显得愈加突出。

(一)缺血-再灌注导致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有炎症介质的释放,炎症介质包括促炎的细胞因子如T N F 、I L-1、I L-8;脂质炎症介质如白三烯(L T s)、血栓素A2(T X A2)、血小板活化因子(P A F)以及补体和激肽等。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作用:①激活炎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炎细胞被激活后又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炎症反应的进一步扩大;②使血管内皮细胞收缩,血管壁通透性升高;③使血管和其它部位的平滑肌收缩;④诱导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此外,多种炎症介质还能促进内皮细胞、血小板分泌促凝物质,而有些炎症介质,如P A F、T X A2本身还有促凝作用。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反应以及白细胞穿过血管壁趋化游走、进入炎症灶内是炎症

反应的主要环节,细胞粘附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主要有:选择素家族(如L-选择素、E-选择素、P-选择素等)、整合素家族(如M a c-1、L F A-l和V L A-4等)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如I C A M-1和V C A M-1等)的粘附分子。在静息状态下,微血管内皮细胞仅表达少量与白细胞特异结合的粘附分子,如I C A M-2。白细胞虽表达与内皮细胞粘附的粘附分子,但表达量亦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症介质可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不同的粘附分子表达具有不同的时相性。两种细胞上的粘附分子分别作为配体和受体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反应。白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图10-4):

1.滚动阶段此阶段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被激活,内皮细胞胞浆小体(weible-palade小体)膜内侧的P-选择素迅速转移到质膜上来,与白细胞表面的寡糖配体S L e x和S L e a结合,起捕获白细胞的作用;同时,白细胞也可借其表面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20

生理题作业

《生理学》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一个正常成人心率为75次/分,心室收缩期为( B ) A. 0.1s B. 0.3s C. 0.5s D. 0.7s E. 1.0s (2)可使肺顺应性增大的因素是( A ) A. 肺弹性阻力减小 B. 气道阻力减小 C. 肺弹性阻力增加 D. 气道阻力增加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E ) A.与神经调节相关 B.与体液调节相关 C.与神经和体液调节同时相关 D.与神经调节有关,与体液调节无关 E.与神经和体液调节均无关 (4)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C ) A. 高于大气压 B. 等于大气压 C. 低于大气压 D. 等于肺内压 E. 高于肺内压 (5)神经纤维上前、后两次兴奋,后一次兴奋最早可出现于前一次兴奋后的( C ) A. 绝对不应期 B. 超常期 C. 相对不应期 D. 低常期 E. 低常期结束后 (6)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D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7)含奎宁和一些有毒植物的生物碱结构能引起典型的( B )

A. 酸味 B. 苦味 C. 咸味 D. 甜味 E. 鲜味 (8)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B ) A. 60% B. 40% C. 20% D. 5% E. 15% (9)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是( E ) A. 靠近膜的内侧面 B. 位于细胞膜中 C. 靠近膜的外侧面 D. 横贯整个脂质双分子层 E. 以上各种形式均有 (10)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 A ) A. 舌尖部 B. 舌根部 C. 舌两侧部 D. 舌两侧前部 E. 舌两侧后部 (11)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 A. 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 血容量增加 C. 肾血流量增加 D. 有效滤过压增加 E.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2)若某物质的清除率小于125ml/min。说明该物质( B ) A. 该物质不能从肾小球滤过 B. 被重吸收量大于分泌量 C. 被重吸收量小于分泌量 D. 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E. 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分泌 (1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E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 C. 中脑 D. 延髓 E. 脊髓 (14)血清中既无抗A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D) A. O型 B. A型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 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 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 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 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 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 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 000ml ,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C(肛)(正常36.5-37.7 C ),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 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 1 25mmol/L ,血清K +3 .2mmol/L 。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 4 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 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 + 3 . 2mmol/L(<3 . 5mmol/L)

阑尾炎有什么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阑尾炎有什么症状 导语:对阑尾炎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阑尾炎到入院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对这种疾病,应该有更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你要知 对阑尾炎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阑尾炎到入院的情况也比较多,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对这种疾病,应该有更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你要知道阑尾炎发生的时候,会有哪些症状表现,这样我们才能够及时的解决,因为阑尾炎而给我们健康或者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 1.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阑尾炎腹痛的特点是转移性腹痛,即开始时在上腹部脐周围痛,经几小时或半天左右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多呈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患儿常屈右腿侧躺,不敢直腰走路,婴儿常以阵发哭闹来表达腹痛,患儿常卧床不敢动或呻吟拒食。 2.发热:一般发病几个小时后即可发热,随病情发展体温上升到38度--39度甚至更高。 3.胃肠道症状:多数患儿病初就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些患儿有便秘或腹泻。 4.右下腹部压痛是阑尾炎可靠的体征。如果还有肌肉紧张,抵抗,那么诊断就更明确了。有些阑尾炎症状可以不典型,年幼者更多见,且因年幼儿不能配合检查,易误诊。比如开始只表现为腹泻常以为是肠炎。如同时有些咳嗽,咽部充血,容易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炎。年幼儿抵抗力低下,阑尾炎容易穿孔造成腹膜炎。故凡小儿腹痛或哭闹2--3小时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以上就是关于阑尾炎的一些症状表现介绍,大家是否已经科学地认识呢,其实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可能会引发阑尾炎,所以我们就需要观察自己的身体是否会有这些症状表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才可以解决它造成的不利影响。

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

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 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 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Etiology)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物化因素 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疾病转归 (一)康复(rehabilitation )(二)死亡(Death)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 二、体液渗透压 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 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正常血清钠浓度:130 ~150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清钾浓度:3.5 ~5.5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2)有效循环血量↓3)应激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 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2)血Na+降低(3)血K+增高心房利钠肽(ANF) 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Dehydration) 概念: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体重),并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一)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征:失盐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 原因和机制: 体液丢失,只补水而未及时补钠

阑尾炎的护理查房记录(精选6篇)

阑尾炎的护理查房记录 (精选6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阑尾炎的护理查房记录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阑尾炎的护理查房记录篇一]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7年7月20日15:30 地点:护办室 主讲人:张红红 护士长:今天我们学习阑尾炎病人的护理常规,急性阑尾炎 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 疾病,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急性单 纯性阑尾炎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③急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 尾炎④阑尾周围脓肿。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术后阑尾炎病人的护

理,主要让大家了解这类疾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 措施,请责任护士讲一下病人情况 杨静:患者XXX女,47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6小时于7月18日9:00 入院,入院时T37 C P76次/分R18次/分BP 98/70mmHg , 腹软,右下腹疼痛,遵医嘱给予外科护理常规,□护理,禁 食水,完善相关检查,于14:00入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炎切除术,术区备皮,留置尿管,15:30术毕安返 病房。测T36.4 C P78 次/分R19 次/分BP 98/70mmHg ,切口敷料干洁,无渗血,遵医嘱给予外科术后护理常规,□级护理,禁食水,抗炎补液等治疗,现术后2天未排气禁食水,指导患者下床活动. 护士长: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华丽:⑴腹痛:多开始上腹部,剑突下或脐周围,呈持续性,数小时后逐渐转移到右 下腹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 ,⑵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最常见,早期多为反射性 ⑶全身反应,:体温升高 ⑷体征:①右下腹疼痛性压痛②腹膜刺激征③其他参考体征 结肠充气实 验直肠指检 护士长:术后内容包括什么?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急性阑尾炎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 急性阑尾炎 【概述】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表现多种多样。急性阑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 【临床表现】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后。这种腹痛部位的变化,临床上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2.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部分患者自觉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或头痛、头晕。病程中觉发烧,体温多在37.5~38℃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患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升到40℃以上。 4.腹膜刺激征 (1)包括右下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压痛是最常见的最重要的体征。 (2)腹部包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组织及肠管的炎症时,大网膜、小肠及其系膜与阑尾炎可相互粘连形成团块;阑尾穿孔所形成的局限性脓肿,均可在右下腹触到包块。 5.间接体征 (1)罗氏征(Rovsing征又称间接压痛) (2)腰大肌征 (3)闭孔肌征 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数大多在1万~2万之间,中性约为80%~85%。 7.尿常规化验多数患者正常,但当发炎的阑尾直接刺激到输尿管和膀胱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8.X线检查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为除外溃疡穿孔、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立位腹部平片是必要的。 9.腹部B超检查病程较长者应行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炎性包块及脓肿存在。 【诊断要点】 1.转移性右下腹痛转移性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点。 2.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外刺激征。 3.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可轻度或中度增加,大便和尿常规可基本正常。 4.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等其他外科急腹症的存在。右下腹B超检查,了解有无炎性包块,对判断病程和决定手术有一定帮助。 5.青年女性和有停经史的已婚妇女,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怀疑时,应请妇科会诊以便排除宫外孕和卵巢滤泡破裂等疾病。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总论 1、绪论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第8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 (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阑尾炎试题含答案.doc

第三十九章阑尾炎 一、填空题 1.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为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 4.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行________。 5.阑尾的体表投影约在________,称为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往往先有上呼吸感染史,但与阑尾炎一样,均有右下腹固定压痛。 2.妊娠期阑尾炎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三、选择题 [A型题] 1.急性阑尾炎腹痛发生的特点是________。 A.左下腹痛转移到右下腹痛B.左上腹痛后右下腹痛C.腹痛一开始即出现在右下腹部D.先上腹痛,后右下腹痛 E.没有明确的特点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指________。 A.炎症限于阑尾粘膜下层B.炎症限于阑尾粘膜层C.炎症限于浆膜层D.腹腔内有脓性液体

E.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周围炎性渗出物聚集 3.急性阑尾炎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的手术治疗,哪项不妥________。 A.注意保护切口,防止切口感染B.阑尾残端妥善处理 C.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D.腹腔放置引流 E.缝合切口前用盐水洗手 4.急性阑尾炎直肠指检时,发现直肠右前方有触痛,其临床意义是________。 A.急性化脓性阑尾炎B.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C.盲肠后位阑尾炎D.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E.阑尾位置指向盆腔 5.单纯性阑尾炎腹痛的性质是________。 A.阵发性剧痛或胀痛B.轻度隐痛 C.钝痛或剧痛D.持续性的重度跳痛 E.较轻的持续性胀痛 6.急性阑尾炎上腹部及脐周疼痛是由于________。 A.胃肠道痉挛B.腹膜炎症刺激 C.内脏功能紊乱D.合并急性胃肠炎 E.内脏神经反射 7.急性阑尾炎的诸多症状中主要的是________。 A.恶心呕吐B.低热C.转移性右下腹痛D.便秘E.食欲减退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多选题 [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阑尾炎

自1736年Claudius Amyand第一例阑尾切除术以来,阑尾炎病死率已降至近年的0.8%~8% [1]。然而作为仍占临床急腹症首位的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下文简称AA)治疗的焦点应不仅仅是单纯病死率的降低,更是生存质量的提高,亦即对临床症状近 远期效果的控制、对预后时间的减短。资料显示AA的临床病理中化脓、坏疽、穿孔性者远多于单纯性者[2];相应地,如何把握好前者并发症的诊治亦是进一步降低AA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目前对AA并发症特别是阑尾炎致周围炎性包块形成后的治疗,纵观国内外尚无一绝对的“金标准”,还表现着“百家争鸣”、各施所长的局面[3]。 1 定义 对阑尾炎所致的炎性包块,目前临床上无明确统一的定义。而其定义的不甚明确可能也 是各家治疗上意见不一致的原因之一。CHKD期刊全文库1994~2004年收录350余篇相 关文献,其中有“阑尾(炎性)包块”、“阑尾周围包块”、“阑尾源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等称谓,应该注意到:各定义均排除非直接炎症所致的良、恶性包块;其“宗旨”即指源自急、慢性阑尾炎的炎症性包块。被引述最多的概念是“阑尾周围脓肿(periappendiceal abscess)”,即“阑尾急性炎症以后在阑尾周围所形成的脓肿或炎性包块[4]”。 2 诊断及鉴别诊断 阑尾炎性包块临床表现型按阑尾本身解剖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五型,即髂窝部、盆腔位、 结肠旁沟、腹膜后、膈下阑尾包块。诊断相对较为容易:一般有相关的AA临床表现如转移 性腹痛、发热史,病程常超过48h,查体扪及右下腹包块,再结合辅助检查多可确诊。临床存在的难点是如何早期确诊以及了解病情即包块的大小、有无脓腔、腔内情况、甚至有无脓肿破溃征象,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 CT检查对AA及阑尾炎性包块的准确率达94%以上,其临床价值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包块与回盲部肿瘤的鉴别。不规则的肠管壁增厚提示肿瘤的可能,增强CT更能使其与低密度显示的阑尾脓肿鉴别。 钡剂灌肠及纤维肠镜检查,主要用于与肠道内肿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的鉴别。X 线片上肠道内肿瘤常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肠腔狭窄及肠壁僵硬;结核及溃疡性结肠炎者有 肠腔内不同的跳跃性溃疡病灶及不规则狭窄、激惹征表现。肠镜更有直观、局部可活检的优点。镜下阑尾炎性包块者表现为盲肠局限性压迹,表面较光滑。 3 治疗 由于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表现型各异,很难制定一套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 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阑尾包块如: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异位阑尾包块等);传统上认为,AA 病程超过48h时应行保守治疗,若脓液形成时应先行切开引流待6周~3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治疗。

人卫第七版病理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完整Word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思考题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 1.细胞好组织的适应分几类?各有何生物学意义? 2.列举发生于肝细胞的三种变性类型,说明其病变特点及其意义。 3.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肢体发生萎缩,请问哪些因素参与了萎缩? 4.何谓化生?列举几种常见的化生。鳞化可发生于哪些组织和器官? 5.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基本病理变化。 6. 简述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1.简述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及其在修复过程中的意义? 2.某印刷厂切纸工不慎将食指切断,2小时后在医院骨科行断指再植术,术后断指存活,请问有几种组织参与损伤修复?并简述各组织修复及愈合的特点及过程? 3.某患者,右侧小腿皮肤有2*2*3cm溃疡,请推测其伤口的愈合过程。 4.简述瘢痕组织形成对机体的利弊。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有哪些主要后果? 2.简述肺淤血/肝淤血病理特点及发生条件。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体内各种血栓的形态特点。 4.栓子有哪些类型?哪种最为常见?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5.简述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 6.股静脉血栓形成对局部和全身有何影响? 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8. 何谓混合血栓?常见于哪些部位? 9. 梗死是否坏死?两者在概念上有何不同?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第五章炎症 1.举例说明变质、渗出、增生三者在炎症中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 3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何谓炎症介质,简述其作用的主要方面。 5.简述炎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 6.简述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好发部位,病理特点。 7.简述肺脓肿/肛周脓肿的转归。 8.何谓肉芽肿?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常由哪些原因引起? 9. 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哪些?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10. 简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肿瘤 1.何谓肿瘤?简述肿瘤性增生和炎性增生的区别。 2.鳞癌可发生于人体哪些部位?其病变特点是什么?光镜下如何区别分化好的鳞癌? 3.以胃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蔓延和转移,简述转移瘤的特征。

病理生理学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 正常人体患病人体疾病诊治形态结构解剖、组织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 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临床各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 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 肺原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 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 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 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 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 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 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2.理化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 ★化学性因素:无机及有机物、动植物毒性物质 3.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4.遗传性因素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基因突变:主要是由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所引起 ◆染色体的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总数或结构的改变 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 5. 先天性因素指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6.免疫性因素 ★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指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7.其他因素:主要指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三) 病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概念: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2.条件在疾病中的作用: 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因素; ②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通过增强或削弱病因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的概念: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