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项目一儿童文学基本理论【教学目标】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

2.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

3.熟悉儿童学问的功能、作用。

4.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1.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2.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儿童文学概说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

2.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

3.清晰了解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儿童文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

把握儿童文学的范围,理解儿童读物与儿童温馨的关系

【教学方法】

提问法、归纳法、举例法、浏览阅读法

【教学手段】

白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关上书,提问。

①我们肯定不是第一次接触到幼儿文学或儿童文学这个术语,但是它们究竟是

指什么?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它们?

学生回答。(学生会涉及到童话、动画片等)

②选择性地回忆一些童话作品,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请学生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这些作品情节生动,富有幻想色彩,语言浅显优美,符合孩子的理解水平和欣赏习惯。

③儿童文学就是童话吗?肯定不是。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文学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写给谁看的?

功用是什么?

既然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要注意一些什么?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概念)

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

1)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

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反映社会生活。

2)儿童文学必须是为儿童创造并被他们接受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它的阅读对象是有别于成人的,且它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最具有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的读物。

3)对儿童有多种功能和价值。

3.引导学生区分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儿童读物:启蒙教育、励志成长、科普知识和人文历史等。

联系: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审美价值与内涵的的读物。

图示如下: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为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文学

包括四个种类:

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牛郎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娃》等

②蒙养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③专门编撰的成文文学作品《千家诗》、《神童诗》

④古典文学中为儿童所接受的作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等

给学生展示《千家诗》、《老虎外婆》等古典儿童文学

2.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难点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作家自觉的在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或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符合儿童文学概念和含义的作品。

作品举例:嵇鸿《雪孩子》、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

三、儿童文学的层次

广义的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可分为三个层次:

给学生补充幼儿文学的概念: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3.讨论:按照这一概念,《哈里?波特》、《西游记》算不算儿童文学?

引导学生从读者对象、功用、文学特点等方面判断。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哈里?波特:儿童文学。因为主人公年纪的关系,加上内容魔幻,还有这本书

是作者写给孩子的

西游记:原本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部文学名著,人们将《西游记》改写成彩绘注音版,根据小朋友的阅读习惯,运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采取串珠式情节结构,讲述了一个个精彩好玩的故事。这种带着童话色彩的,

改编过后的《西游记》属于儿童文学。

四、儿童文学的读者

1、儿童读者: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2、成人读者

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看,儿童文学不仅被儿童所阅读,而且常常也被成人

所接受。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下两类情况:

一类成人读者是出于“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比如家长、教师。幼儿教师是孩子和文学之间的桥梁,学好幼儿文学能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培养能力,打好基础。

另一类情况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童心未泯)

3、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对作品理解的层次不同而已。婴幼儿可能更关心故事本身,成人则更欣赏作品的美质和意蕴。

五、拓展阅读

幼儿接受儿童文学的特殊方式

六、练习

1、P20第一题,第二题

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儿童文学在文学中的位置。

2、比较阅读

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齐读《月儿》、《月亮对我笑》(读本P84)

六、板书

项目一儿童文学概说

一、定义

二、幼儿文学(0—6岁)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6—12岁)

(广义:0—18岁)少年文学(12—18岁)

七、安全提示: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教学反思:

任务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熟记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和朴素性并能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教学重点】

识记并理解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趣味性和朴素性

【教学难点】

理解儿童文学的幻想性和朴素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

提问法、分析法、举例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白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1.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

2.导入新课

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儿童这一群里有着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尤其是3-6岁的幼儿,他们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讲解,图画的启发。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

二、儿童文学的特点

(一)故事性

1.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第一个特点,思考什么是故事性。

2.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解说概念:

(1)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2)喜欢故事是人的欣赏特性。

(3)儿童的思维是故事性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性思维

幼儿故事、小说、寓言、童话有很强的故事性。

3.例: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田螺姑娘》大屏幕呈现《螺丝姑娘》故事,学生赏析

4.学生分享听过的儿童故事

5.幼儿诗歌和儿歌也具有故事性。

例:绕口令《墙上挂面鼓》、儿歌《小熊过桥》

让学生诵读儿歌,感受儿歌中的故事性。

(二)幻想性

1.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划出相关内容

2.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概念解释:儿童文学与浪漫、想象、梦幻和诗意、神秘

联系在一起,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作品一直是一枝独秀。

例:李其美的《鸟树》、《爱丽丝梦游仙境》、《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鸟树》,教师补充《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部分内容

(三)趣味性

1.学生自己阅读这部分内容

2.学生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何在。

3.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解释概念:

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物本身的趣味性。(个人认为这是儿童文学的特点中作为重要的一点),儿童文学是否有趣关系着能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4.教师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趣味性,《我的幸运一天》和儿歌《企鹅》

5.注意,这里的趣味性不仅指叙述上的“惹人发笑”,或者是结构上悬念的设置,情节上的曲折离奇,更应该是情感的、心灵的高层次的愉悦。

6.提问,儿童文学的趣味性怎么实现?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往往依靠引人入胜的惊异故事,生动渔区的人物性格、事件

的完满解决、形式上的创意性和语体的简洁明快和行动性来完成。

(四)朴素性

1.阅读这部分内容,回答什么是朴素性。

2.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朴素性是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在艺术特征上的区别。

朴素的内涵包括“自然”、“本色”、“简约”、“单纯”、“率真”

简单来说,儿童文学的朴素既可以表现为作品形式的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也可以表现为作品内容蕴涵的朴素。也就是说用最简洁、质朴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意意趣。

4.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朴素性

读一读教材中的案例

三、拓展阅读

儿童思维与儿童文学审美创造

四、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三题(p22)

五、安全提醒: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准拥挤和抢道。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任务三儿童文学的功能

【教学目标】

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功能

【教学方法】

分析法、归纳法、举例法、提问法

【教学手段】

白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儿童文学的特点,那么儿童文学对儿童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功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儿童文学的功能

二、内容分析

(一)认知功能

学生浏览这部分内容,归纳认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分析: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儿童文学也是如此,儿童除了通过其

他类型的儿童读物认识和了解世界外,儿童文学也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儿童文学想较于其他儿童读物而言,更加喜闻乐见

儿童文学带给儿童大量新鲜知识,扩大眼界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求知的

兴趣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举例:柯岩童话剧《小熊拔牙》《问答歌》

?谁在水里穿裙子?谁在天上推剪子?

?谁在草丛扯锯子?谁在屋角织网子?

?金鱼在水里穿裙子。小燕在天上推剪子。

?螳螂在草丛扯锯子。蜘蛛在屋角织网子。

(二)审美功能

对美的追求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审美功能也是儿童文学主要的功能之一。

提问:什么是美?

让学生体会美的内涵和外沿

1.儿童的审美是近距离的审美

解析:儿童都是直接去感受艺术的,因为的他们的思维是形象的思维、感

性的思维,他们分不清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区别(杀死的鸭子)所以,许多

的儿童文学表现出一种荒诞美和稚拙美,给孩子以明朗和优美的体验

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喵唔喵……”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

偷笑

2.儿童文学是美的文学

这里的美更多指的是多样的情感体验,如善良、勇敢、诚实、同情、怜悯

友谊等等

3.儿童文学中也有一些与美不符的元素一些苦涩、悲剧等,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幼儿文学。如幼儿文学中表现死亡的主题,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验

如:嵇鸿《雪孩子》、李其美《鸟树》《爷爷变成了幽灵》

4.儿童文学的往往通过优美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提出了各种审美标准

举例:《拇指姑娘》、《雨中》

(三)教育功能

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这里所说的教育功能是直接的说教吗?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分析:

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注意,这里的教育不能是直截了当

的说教,而是寓教于项目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来启发幼儿分辨

是非、懂得美丑。

播放儿歌《做个好娃娃》体会儿歌的教育功能

阅读杨福庆《谁勇敢》,回答文中的谁比较勇敢,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起到

教育作用的。

(四)娱乐功能

儿童文学的快乐的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中的游戏性质,给儿童带来无尽

的快乐

俄罗斯民间故事《拔萝卜》

童谣《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背着也不去,抱着也不去,叽里咕噜滚着去。

可要求学生一般唱儿歌,一边做游戏体会儿歌的乐趣。

2.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会给儿童体验到角色的自由与快乐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不具有教育意义,但却依然博得儿童的喜爱,如“长袜

子皮皮”、“大卫”、“懒羊羊”等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作品体会了儿童文学的认知、审美、教育和娱乐的

功能,同学们也要学会结合具体的作品来分析儿童文学的这几点功用。

五、作业:

完成拓展阅读《儿童文学的艺术母题》,并结合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六、板书设计

儿童文学的功能

认知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七、安全提醒: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准拥挤和抢道。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教学反思:

任务四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学习目标】

1.了解幼儿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把握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把握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的关系

2.掌握幼儿文学相对独立的标志

【教学难点】

厘清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提问法、分析法、举例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

白板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儿童文学,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又经常听说幼儿文学,那么这两者究竟有何关系呢?

二、概念辨析

1.让学生回顾儿童文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是以0-6~7岁的婴幼儿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文学。(是以0-6岁的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2.二者关系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从儿童文学中分化而来,是儿童文学中最纯粹的一部分,但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

三、幼儿文学相对独立的标志

产生了“幼儿文学”这一专业术语,并逐渐被儿童文学界所接受

“幼儿文学”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3.幼儿文学作品的丰富,尤其是图画书的出现。

幼儿文学的创作包括儿歌、幼儿诗、等各种体裁。

例:诸志祥《黑猫警长》、鲁宾《小猪奴尼》郑春华(女)《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嵇鸿《雪孩子》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受到小读者的普遍热爱。

涌现出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

柯岩(女作家)柯岩,女,满族,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

郑渊洁(男),作家,慈善家,演讲家。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

获得者。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皮皮鲁讲堂教师。2008年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评选委员会委员。2009年以20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2009

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

代表作品:《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红枣女孩》

杨红樱,生于1962年,儿童文学作家,成都人,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

由于一篇文章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们建议出书,于是19岁开始童话创作。她做过7年幼儿园老师,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成都《青年作家》杂志社副

编审。代表作品:《女生日记》》《漂亮老师与坏小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2000年之后,出现了图画书的热潮,开始是国外优秀的图画书

国内原创图画书的出现

葛翠琳的《春天在哪里》作家用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小公鸡出发去找

春天的故事,字里行间带着活泼泼的情调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李姗姗的《变变变》一只可爱的蜘蛛想要逗毛毛虫开心,就用叶子变出了各种

有趣的东西。毛毛虫也给蜘蛛变了一个魔术,变、变、变——猜一猜,变出了

什么?

曹文轩的《穿棉袄的夏天》夏天,应该穿裙子、短袖吧?可是,小男孩桑

桑居然突发奇想,既然冰棍盖上棉被可以隔热,他也要穿上棉袄!多淘啊!

安伟邦的《圈儿圈儿圈儿》有个小朋友,已经上小学了,上课不认真,没学会

写字。他把自己不会写的字都画了圈儿,结果谁也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

图画书的兴起使整个儿童文学的中心开心向幼儿文学转移,幼儿文学的重

心开始向图画书转移。

图画书不仅满足了幼儿听文学的要求,也满足了幼儿看文学的愿望。

3.幼儿文学理论研究成果颇丰

幼儿文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幼儿文学创作要达到较高的水准,需要理论对幼儿文学创作的规律、特点、功用等作出研究,从而指导幼儿文学创作。

相反,创作丰富了,也可以促进幼儿文学理论的发展

4.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

除了理论研究和创作的深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和

幼儿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也出现了“幼儿文学”或者“学前儿童文学”

四、课堂小结

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独立有几个重要的标志即有专门的概念、理论研究丰富、有专业的作家还有丰富的作品,这些幼儿文学都做到了,因此它也从儿童

文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这也是经济繁荣和幼儿教育普及

的产物,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五、作业:

六、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五小题

板书设计:

七、安全提醒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准拥挤和抢道。

教学楼内要安静,不准喧哗和乱跑。

安全上学不迟到,放学回家准时好。

走路要看人行道,不准追逐与打闹。

一慢二看三通过,人行横道忘不了。

饮食一定讲卫生,不喝生水零食少。

用火用电保安全,珍爱生命永记牢。

教学反思:

儿童文学考试范围

1:儿童文学的概念、范围? 答:(一)本位论(“五四”以后普遍流行) 1、代表人物,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周作人:在1920年10月26日在北大作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儿童读什么书的问题,第一次有影响地提出了“儿童的文学”,强调在小学教育中让孩子读儿童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周作人还在《儿童的书》、《童话的讨论》中论及“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于1919年5月12日到北京大学讲学,之后又到十几省演讲,演讲的中心是“儿童本位论”。杜威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儿童,一切要服从儿童的本能”,“教育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中心,而且是目的”。 2、“儿童本位论”观点归纳:“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3、对“儿童本位论”的评价:“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概念的揭示,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积极意义——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局限与不足——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二)工具论(20世纪80年代后被普遍认可) 1、代表人物:《先驱》:1923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发文《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指出:“儿童读物要在儿童稚嫩的脑子里播下共产主义的种子,培养未来的同志”。鲁兵:20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作家鲁兵作“教育儿童的文学”的演讲,提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工具论”的代表性观点。贺宜:1979年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专门提到“真正的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是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文学,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受到美感和愉快的文学”这种观点较肯定地提出了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美感要求,强调了美感问题,这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观点。贺宜还提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它辅助学校教育,帮助学校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工具论”观点归纳:“工具论”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至20世纪80年代,工具论的观点被普遍认可,为文艺界和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一些儿童文学论著、论文中得到阐释。 3、对“工具论的”评价从广义上说,这一观点并不错。积极意义:在于看到了儿童文学的重要功能——教育功能;其局限:在于忽视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三)专为论1、主要观点:“专为论” 认为“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2、对“专为论”的评价:这种观点肯定了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了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年龄特点,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但从儿童文学整体来观照,显出不严密的地方,其所指不能包容全部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少为世人所公认的优秀作品的作者,其创作初衷并非为儿童创作,而是为成人所作,但是由于作品本身富有儿童情趣,充满新奇、快乐和荒诞,情节生动,语言浅近,深受小读者的喜爱,因此也被儿童占为已有,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4、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内涵从儿童文学的整体来考察,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应该作这样的认识: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综上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儿童文学的分层: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儿童文学的特点: 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趣味性 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知识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纪录片《幼儿园》 授课时间:10月10日第一周星期一第5.6节 授课班级:陶行知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影视欣赏课 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做到: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清楚的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语言特点,从知识层面迁移到实践层面,发自内心的喜欢婴幼儿,热爱未来从事的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难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录片的观看,能理解幼教的特殊性,能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课时) 纪录片《幼儿园》(1课时)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文学》教材 教学过程: 1、引言 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为了以后大家在实践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了避免以后的盲目,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 2、阐述、分析、推导等 任何理论知识呈现的内容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学前儿童文学是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这样的解释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成了,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的内容,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部纪录片,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的真人真事,在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3、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学前儿童文学的概说和婴幼儿年龄特征,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直观的一个感受 作业布置: 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学前儿童文学在文学,儿童文学中的位置 教学后记: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05865

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概念的不同理解:1、儿童本位论 2、“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4、“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二、美学特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结合作品展示五个特质)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掌握的几个原则:(1)直觉性原则 (2)非功利性原则 (3)情感性原则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1、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2、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儿童文学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2、儿童文学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4、儿童文学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二章 多媒体对儿童文学的利弊、自己的看法、如何克服、合理方式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新媒介为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 新媒介促进了儿童参与儿童文学创作与接受的主动性 新媒介削弱了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第三章 一、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1、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小学四年级语文 哈哈之欧阳语创编

1、请说一部童话故事的名称、作家 安徒生《海的女儿》、怀特《夏洛的网》、叶圣陶《稻草人》、拉格洛夫《骑鹅旅行记》 2、请说一儿童故事的名称、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谢谢你》、冰子《小手印》、杨金光《大家一起吃》 3、请告诉我们一本图画书的名称 山姆。麦克布雷尼|文|安妮塔。婕郎|图《猜猜我有多爱你》、佩特。哈群斯《母鸡萝丝去散步》、佐野洋子《活了100万次的猫》、无味太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4、说一位你熟悉的儿童诗人(冰心) 5、请说说儿童文学的范围 (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6、谈一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1)、纯真——稚嫩,纯真,美好

体现为一种童真美,在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所以集中于在形象刻画中表现纯真美 (2)稚拙——稚气,拙朴 稚拙美在内容方面籍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表现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3)欢愉——幽默,滑稽,可笑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4)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变幻的心理依据: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 变幻的具体表现:富于幻想色彩,具有荒诞美。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 (5)质朴——简洁,朴素 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 7、告诉我们儿童文学的作用 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 8、请解释一下“童话”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 9、请解释一下“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是以叙述生动引人的事件为主的适合儿童读和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儿童文学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中国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即它是针对儿童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文学。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儿童文学概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 1、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答题技巧: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 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 2.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划分的意义是:可以明确不 同层次的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思想、艺术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使创作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回答和澄清一些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可以明确儿童文学的各个层次存在的价值,提升儿童文学的地位。(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二章幼儿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 3.幼儿心理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审美意识特征是具体形象性、同一性、生命性。幼 儿动态的审美心理特点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意识;感知型的接受方式;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三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启蒙文学、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图文并茂的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科)的必考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选修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多维的理论性、鲜明的师范性和较强的应用实践性,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构成两大基本板块。以文体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和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内容;最后选择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配以点评文章帮助理解和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佳作;基础理论学习与作品应用实践相结合,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初步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共分四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 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

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 教学要求: 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 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 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1.3.2学情分析: 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2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1 一、填空 1、学前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和真挚丰富的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家的审美理想并打动读者的。 2、学前儿童文学的接收对象可放宽到,还包括。 3、儿童喜爱的最早读物一般认为是,儿童最喜爱、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诗 是。 4、世界上第一个改写民间童话的作家是法国的,(国籍)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5、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是这一时期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 6、明代吕坤编著的《》,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7、儿歌这一名称,始用于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1918年,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来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8、、有的研究者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将儿歌分为和两类。前者指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等长者吟唱的摇篮曲,后者指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念唱的歌谣。 9、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和,幼儿诗鉴赏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其中,幼儿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10、幼儿诗的写法可选择、比喻法、排比法、拟人法、假设法、夸张法、疑问法、对比法、对话法等。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文学 2、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3、儿歌 4、幼儿诗 5、摇篮曲 6、童话诗 7、意象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2、简述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四、论述题 1、谈谈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点,试举例说明。 2、儿歌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举例说明。 3、对比下面同题的儿歌和幼儿诗,说说儿歌和幼儿诗的异同。 蒲公英(儿歌) 张秋生 一棵蒲公英, 一群小伞兵, 风儿吹,飘呀飘, 一落落到青草坪, 阳光照,雨水淋, 长出一片蒲公英。 蒲公英(幼儿诗) 白冰 你打着一把小伞,还是要在雨天, 要飞向哪座山冈? 撑在小蚂蚁头上? 要为娇嫩的小草,你悄悄告诉我吧。 遮住发烫的阳光?我不会和别人去讲…… 蒲公英(幼儿诗) 黎焕颐 你有翅膀吗?你飞得很远—— 告诉我,蒲公英。远方的景色, 一定很迷人; 你飞得很高——我要跟着你, 天上的道路,去做快乐的旅行。 是云彩铺成;

完成 语言教育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2.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3.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4.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5.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7.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8.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9.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10.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11.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 际能力。 12.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13.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 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14.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15.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 现象,即一词多义。 16.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17.语言能力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语言运用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 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18.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 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19.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 爆炸现象”。 20.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21.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 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22.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23.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范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儿童词汇的质量。 24.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出语法意识。 25.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亲子共读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 要方式。 26.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 动目标一般由教师自己制订。 27.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2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 儿童的分类: 0——6岁:幼年 7——12岁:童年 13——18年:少年 西方儿童概念的出现 1、叶永俐 欧洲各国在16世纪前没有儿童这个概念 2、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1568年《世界图解》——儿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读物 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把儿童当作特别的值得关注的人始于18世纪下半叶 中国的儿童概念出现在五四时期,约比西方晚1个多世纪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质疑: 儿童崇拜——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能婴儿说——"含德之厚,比于赤于。"——《老子》第55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10章 童心说——"夫童心也,真心也。"——(明)李贽《童心说》 但这些并不是主流的儿童观 儿童本位不是唯一的标准,具有两面性,不能完全由儿童自给自足。 中国儿童文学概念发展的脉络 1、古代:"经史子集"中的儿童形象, 2、"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始于五四——茅盾 3、1922年,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但是过于简单化了) 4、1922年,郑振铎《儿童世界》(杂志) 5、1923年,叶圣陶短篇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第一部短篇童话集) 6、1923年,魏寿镛《儿童文学概论》(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 (三)定义 儿童文学是为0——18岁未成年人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包含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它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审美),又蕴含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以儿童为本位"、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简答题 1、简述儿童文学概念及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就是指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她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与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其基本内涵应包括这样几层:1、为儿童创作。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与审美价值。3、适合儿童并为她们所喜闻乐见。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与价值。 2、简述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相异的特殊性? 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1)生理层面:儿童文学接受能力就是以儿童生理器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条件与基础的。婴幼儿从身体与动作经验中建立起各种基本的感知——运动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各种经验,最终形成相应的文学接受能力。(2)心理层面: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倾向性逐步渗透、融合、凝聚在儿童的文学能力结构中去,形成其文学能力结构的独特性。(3)文化层面:儿童读者审美心理与文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就就是儿童生命进程从自然行为走向审美的文化实现的过程。 3、简述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包括故事性、语言与插图三个部分。(1)事性就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特性之一。故事性强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更具吸引力。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必须就是完整、连贯、生动、曲折的。(2)儿童文学的语言形象、简洁、富有音乐性与叙述性。(3)儿童文学的插图具有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与艺术性。 4、简述古典儿童文学的类别及主要作品? ⑴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⑵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日记故事》、《幼学琼林》⑶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就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⑷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与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中的武松打虎。 5、请举例说明童话形象有哪三种类型? ⑴、超人体童话形象:《怪老头儿》中的老头儿,《牧猪人》中那口能让人闻到天下所有美味的锅子。给童话带来离奇的色彩,怪诞的境界,自由的精神。⑵拟人体童话形象:《扣子老三》中的扣子,鸟爸爸,鸟妈妈,好打报不平的狗,《快乐的狮子》中的狮子。把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拟人化,使童话世界奇妙有趣,特别适合孩子们的审美趣味。⑶常人体童话形象:赵新新,有劳先生,琼斯太太,弗朗斯科等。她们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所不同的就是与超人体或拟人体童话形象一起经历惊险奇异,有时候性格行为也有极度的夸张以致变形。 6、简述儿歌与儿童诗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儿童诗从五四后的新诗发展而来,从古典诗,外国诗与儿歌中汲取了艺术滋养,与儿歌在接受对象、分行排列、要求用韵等方面比较相近,广义的儿童诗歌概念把两者合而为一。区别:1、美感:儿歌的美感表现在通俗、谐趣与幽默;儿童诗的美感体现于诗意的情感表达,就是一种雅趣。2、从形式上瞧,儿歌句式整齐,注重外在节奏;儿童诗形式上较少拘束,注重内在意韵。3、从功能上瞧,儿歌的功能就是歌唱与游戏,注重实用;儿童诗通过吟诵、阅读与听赏获得快感,重在对儿童精神上的滋养与审美。4、篇幅,儿歌比较短小,儿童诗长短不拘。但也有一些作品介于两者之间,较难区分。 7、简述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相异的语言特点?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简洁、有音乐性与叙述性。(1)形象性: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使儿童文学更容

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 儿童的分类: 0——6岁:幼年 7——12岁:童年 13——18年:少年 西方儿童概念的出现 1、叶永俐 欧洲各国在16世纪前没有儿童这个概念 2、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1568年《世界图解》——儿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读物 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把儿童当作特别的值得关注的人始于18世纪下半叶 中国的儿童概念出现在五四时期,约比西方晚1个多世纪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质疑: 儿童崇拜——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能婴儿说——"含德之厚,比于赤于。"——《老子》第55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10章 童心说——"夫童心也,真心也。"——(明)李贽《童心说》 但这些并不是主流的儿童观 儿童本位不是唯一的标准,具有两面性,不能完全由儿童自给自足。 中国儿童文学概念发展的脉络 1、古代:"经史子集"中的儿童形象, 2、"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始于五四——茅盾 3、1922年,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但是过于简单化了) 4、1922年,郑振铎《儿童世界》(杂志) 5、1923年,叶圣陶短篇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第一部短篇童话集) 6、1923年,魏寿镛《儿童文学概论》(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 (三)定义 儿童文学是为0——18岁未成年人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包含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它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审美),又蕴含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以儿童为本位"、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一讲】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3.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4.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掌握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学时]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 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请假要交假条 3.讲授方式 ◆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 4.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朗读等基本功训练的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考查范围: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文学?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1.必须是“文学” 2.必须是“婴幼儿”的文学 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把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第二学时]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 1.婴儿期生理特点(0——3岁) 2.幼儿期生理特点(3——6岁)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1.婴儿心理特点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1——1.5岁是理解语言阶段; 2岁左右说话不成句,全总喜欢叽哩咕噜地说话; 3岁左右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幼儿心理特点 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 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飞跃。 三、婴幼儿的语言特征 1.婴儿期语言特点 1.5——3岁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汇量增加,2岁300个左右词汇;3岁1000左右汇;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 :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 名称 儿童文学总计: 51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 3 讲课:54学时 实践:27学时 任课 教师 王晓阳职称讲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共4个班基本 参考资料和教材《学前儿童文学》李莹、肖育林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任务 内容课时分配章内容学时数 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6 2 儿歌 6 3 幼儿诗 6 4 婴幼儿童话 6 5 婴幼儿故事 6 6 婴幼儿图画书 6 7 婴幼儿散文 4 8 幼儿戏剧8 9 作品集萃 3 合计:5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 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715958693.html,/w51/play_album-aid-10301434_vid-Njc5NTQ1ODc.html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概念: 它是能为儿童欣赏和接受的,以通过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将儿童培育引导成为健全的社会一员为最终目的的 本质与特征 1、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快乐的情感” 2、给儿童带来应有的情知 一、儿歌的特点: (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1、原因 2、常见的形式 3、基本句式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1、原因 2、叠词叠句 二、儿歌的作用: (一)是儿童情感教育的需要(?) (二)是儿童启迪心智的需要(?) (三)是儿童训练语言的需要( 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1、定义 2、生活中存在的样式? 3、特点。 (二)游戏歌: 1、定义 2、分哪几类? 3、特点。 (三)数数歌: 1、定义 2、有哪些艺术形式? 3、有什么特点? (四)问答歌: 1、定义 2、有哪些形式? 3、有什么特点? 4、有哪几种问答方式? (五)连锁调: 1、定义 2、有哪些种类? 3、有什么特点? (六)拗口令: 1、定义 2、有哪些样式?

3、有什么特点? (七)颠倒歌: 1、定义 2、有什么作用? 3、有什么特点? (八)字头歌: 1、定义 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 (九)谜语歌: 1、定义 2、为什么会受儿童欢迎? 3、有什么要求? 4、有什么作用? 四、儿歌的表现手法: (一)比喻(二)拟人(三)夸张(四)起兴(五)摹状(六)反复(七)设问 六、儿歌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材、立意和构思要着眼于幼儿情趣。 2、不能写成顺口溜,要富于情味。 3、充分利用具有生命力的特殊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要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是否感兴趣,是否乐意念唱。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

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就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 儿童的分类: 0——6岁:幼年 7——12岁:童年 13——18年:少年 西方儿童概念的出现 1、叶永俐 欧洲各国在16世纪前没有儿童这个概念 2、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1568年《世界图解》——儿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读物 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儿童不就是缩小的成人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把儿童当作特别的值得关注的人始于18世纪下半叶 中国的儿童概念出现在五四时期,约比西方晚1个多世纪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质疑: 儿童崇拜——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能婴儿说——"含德之厚,比于赤于。"——《老子》第55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10章 童心说——"夫童心也,真心也。"——(明)李贽《童心说》 但这些并不就是主流的儿童观 儿童本位不就是唯一的标准,具有两面性,不能完全由儿童自给自足。 中国儿童文学概念发展的脉络 1、古代:"经史子集"中的儿童形象, 2、"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始于五四——茅盾 3、1922年,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但就是过于简单化了) 4、1922年,郑振铎《儿童世界》(杂志) 5、1923年,叶圣陶短篇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第一部短篇童话集) 6、1923年,魏寿镛《儿童文学概论》(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 (三)定义 儿童文学就是为0——18岁未成年人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包含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它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审美),又蕴含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以儿童为本位"、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 (四)美学特征 举例 儿童本位: 文学性——《海的女儿》; 娱乐性——《爱丽斯漫游仙境》; 教育性——《丑小鸭》; 寓言性——《夏洛的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